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27677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6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docx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为全面了解我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县人口计生局从4月下旬以来,抽调了20名计生工作人员进学校、进村组、进农户,下发调查问卷1024份,对全县19个镇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全面调查。

  一、总体现状全县19个镇6-16周岁的学龄儿童27228人,其中城区10347人,农村16881人,13人辍学,共有留守儿童7560人,占同龄儿童

  27.8%。

  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3115名,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4396名,孤儿49人。

  由于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流动人口外出打工的群体性,多数镇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在不包括城区留守儿童的情况下,全县农村留守儿童6983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2783人,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4157人,孤儿43人,占同龄儿童的

  41.4%、16.5%、24.6%、0.25%。

回龙、永乐、木王、达仁4个镇留守儿童占同龄儿童在20%以下。

6个镇的留守儿童占同龄儿童50%以上,铁厂、西口、大坪3个镇分别高达

  69.1%、68.4%、67.2%。

  全县6758名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工作主要由学校和祖父母承担。

  据调查,3844人属寄宿学校,2167人由祖父母抚养或看管,458人由亲戚朋友照顾,11人由社会福利机构或代理家长监护,分别占

  56.9%、32.1%、6.8%、0.2%。

43名农村留守儿童属无人监护。

  留守儿童已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关爱。

一是全县

  92.7%中小

  学校已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花名册,

  43.7%的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室,

  57.8%的学校配备了兼职留守儿童心理疏导老师,重点记录留守儿童父母的联系地址和电话。

二是少数镇已探索建立了“留守儿童服务中心”,推进“代理家长制”,如庙沟镇五一村建立了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代理家长主要由班主任、任课老师及相关人员担任。

  “代理家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亲情的缺失,沟通了学校、社会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三是全县

  56.2%的留守儿童采取全日制的封闭寄宿教育,铁厂镇

  94.7%的留守儿童寄宿学校,杨泗镇81%的留守儿童寄宿学校,白塔中学探索留守儿童节假日封闭式管理。

但由于覆盖面不广,社会干预力度不到位,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存在问题

  1.缺乏有效监护,学习成绩欠佳。

据调查问卷反映,

  37.6%的留守儿童属独生子女户,71%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生活,由于他们年龄大,对留守学生的学习辅导和监管力不从心,

  3.2%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比较优秀,60%左右的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

调查显示,

  62.8%的监护人主要关心孩子的安全、身体、生活,

  21.7%的监护人从不操心孩子学习,

  58.2%的监护人偶尔检查或从不检查孩子作业,

  63.3%的监护人很少主动与老师联系。

  2.缺乏严格管教,行为习惯较差。

由于平时溺爱多、管束少,不少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长辈;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从管理,有的甚至厌学、逃学,进出网吧、游戏室,调查显示,60%的监护人对待孩子旷课或逃学不与学校主动联系,65%的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表现为懒惰、不讲卫生、爱讲脏话、小偷小摸,早恋。

据调查,85%的留守儿童对学习兴趣不浓,50%的留守儿童道德行为习惯较差,表现为经常课堂违纪、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经常撒谎欺骗老师或监护人,少数留守儿童有吸烟等不良行为。

  3.缺乏亲情关爱,心理问题突出。

调查显示,有77%的留守儿童父母半年至一年回来1次,

  6.6%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

  35.8%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

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容易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自信心不强。

主要表现在性格内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23.4%的留守儿童不担心父母在外安全,

  31.5%的留守儿童经常与同学或监护人发生争执或矛盾,

  18.5%的留守儿童发生矛盾时会采取一些不恰当行为发泄,甚至危害社会。

  4.留守儿童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特别是在双休日、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监护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转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某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某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三、原因分析

  1.家庭情感教育的缺失。

从教育子女的角度看,家庭、学校、社会

  对子女的教育缺一不可,子女缺少了家庭教育,所接受的实际上是一个残缺的教育。

调查显示,

  83.8%的父母都在半年以上才能回家一次。

  正因为如此,父母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关注不够或者根本无法关注,较少与子女进行内心交流、沟通,致使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相比,更容易产生孤僻、自卑等心理问题,

  54.6%的留守儿童发生矛盾了会憋在心里,

  27.7%的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不会求助老师和监护人帮助,26%的留守儿童认为社会很少关心他们,少数留守儿童成了“问题学生”。

  2.监护的“盲区”。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71%。

  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

  61.6%的监护人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和文盲,

  87.4%的监护人闲暇时看电视、打牌、到处闲逛闲聊,

  14.3%的监护人从不与孩子交流,

  46.4%的监护人在孩子犯错误时会采取体罚、训斥或置之不理。

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精力不够,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隔代教育显然力不从心。

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的约占留守儿童的

  20.5%,由于监护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学习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次之,而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

通常亲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于对待不尽公平,留守儿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来人”而产生自卑心理。

  3.学校教育功能的制约。

我县不少学校在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方面已经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性的工作,但由于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应试压力等制约,目前有些措施仍处于起步阶段。

多数学校,缺乏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不能正常开设心理课程,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和法制教育,内容少、形式比较单一,

  39.5%的老师没有进行过留守儿童家访,

  11.8%的学校每年仅召开1次家长会;部分学校未能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团队活动、课外辅导、兴趣培养等方面,难以发挥对留守儿童的矫正、帮扶作用;在沟通联系上,时效性不够,在学校、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之间,联系渠道不够畅通,不利于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4.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

一是全县关爱留守儿童的网络体系尚未形成。

目前我县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的各类关爱活动,缺少明确的牵头部门和有效的工作机制,未能形成全面覆盖的网络体系,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社会资源的整合不够。

由于宣传引导不足,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重视、支持、参与的程度不够。

三是学校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大。

在农村集镇学校周围,仍有一些网吧、游戏室,进入的有不少的是留守儿童,极易产生负面作用。

  四、几点建议关爱留守儿童,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应该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心,方方面面协同配合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现结合我县各地已经开展的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家庭方面

  1.慎重选择。

父母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多考虑孩子的健康成长。

  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让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监护子女,一般以母亲为主,母亲心细,有耐心,孩子更愿意与她们交流。

  父母都外出务工的,如果条件允许,可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

  2.定期联系。

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要及时了解子女的近况,一方面通过电话定期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向老师和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3.寻找“代理”。

倡导和完善“代理家长”制,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需要父母双双外出务工而祖父母又没有能力照看孩子的,父母可在亲戚朋友中为孩子寻找“代理家长”。

  “代理家长”既可以辅导孩子学习,又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方面

  1.要完善留守儿童档案。

全县各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及时将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

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创造条件。

  2.要强化帮扶工作。

在中小学校普遍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要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

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要强化有机渗透。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强化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训练,组织留守儿童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学校举办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让留守儿童在体验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4.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创设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室、咨询信箱,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

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交流,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问题,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5.要强化家长学校功能。

要充分利用各学校建立的家长学校平台,不断创新家长学校机制。

要通过培训班、座谈会形式,对留守儿童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各种情况,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孩子。

同时,要充分的利用春节、农忙等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季节”,举办“留守儿童”家长会,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培训工作等,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更新家教观念、学习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共同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政府方面某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各类报告

  1.引进项目,增加本地就业岗位。

政府应继续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草根”经济,促进企业在本县上项目,使农民工能够就近工作。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增加就业机会,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2.加强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建立完善留守儿童保护管理制度,政府应加大校园周边游戏厅、歌舞厅、网吧等场所的整治力度,常抓“扫黄打非”工作,整治向学生兜售有害卡通画册、淫秽书刊等不法行为。

派出所定期于学生下晚自习后在校园周边巡逻,发现情况及时制止和处理。

  3.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解决留守学生教育行之有效的办法。

要让留守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适当扩大寄宿制宿舍、食堂建设和师资力量的配备。

力争通过几年的逐步投入,逐步实现所有双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都能寄宿,使留守儿童有一个真正的“暂时的家”。

  4.各方参与,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参与,齐抓共管。

要健全完善全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妇联、团委、关工委,教体、卫生、公安、民政、财政、文广、农业、司法、人口计生等部门单位的职责,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统一管理和领导,保证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到位。

  5.落实留守学生管理的领导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留守儿

  童教育和管理的领导,要建立组织、刚化措施,扎实开展留守儿童工作。

要充分发挥村基层组织作用,建立村组干部对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制,建立村家教咨询站、家教服务站。

要建立特困生资助制度,多方筹集资金,建立贫困学生基金会,广泛开展捐资助学活动。

  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把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考核的重要内容,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活动有地”的工作目标,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在5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20xx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城口县葛城镇友谊村、红坪村、城口中学、城口葛城二孝城口县示范幼儿园展开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入户走访、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的形式。

  据调查,葛城二小有留守儿童200余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据葛城二小一位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各年级和各班均有分布,约占1/3左右。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为97%。

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

如表1所示调查题目比例说明父母外出打工时,由祖父母照料学习、生活35%其他的儿童由亲戚照顾或者自己住希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90%10周岁左右更加明显学校、社会对自己十分关心78%父母在电话中教授孩子为人处世道理11%更多关心学习状况具备生活自理能力81%在学校有伙伴55%因为是留守儿童,交友会受到影响害怕与陌生人交流14%自己目前的性格形成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50%从表1的调查结论,我们可以看出:

35%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照看,90%的留守儿童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10周岁左右的留守儿童表现得更明显,70%的留守儿童一年以上才能与父母见一次面,87%的留守儿童通常与父母进行电话联系,81%的留守儿童经常在家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较强,55%的留守儿童在学校有不少伙伴,14%的留守儿童害怕见陌生人,性格较内向,比较自卑。

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题部分,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调查留守儿童“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时,多数孩子“希望爸爸妈妈早点回来”、“我想你们,我会好好学习的”

  “爸爸妈妈辛苦了”,部分学生表示“爸爸妈妈快来接我”

  “爸爸妈妈能多关心我”,这一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相比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外打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亲子关系不够融洽。

  通过与葛城二小的老师交流和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留守儿童主要有以下特征:

  1、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表现参差不齐。

我们在入户调查中一位叫做王浩然的小男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品学兼优,能够熟练地背诵古诗、唱英文歌,在家还要照顾仅仅2岁多的妹妹。

他很理解爸爸妈妈离开家外出打工,在问到他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话的时候,他希望父母能早点休息,懂事程度已经超过同龄人。

但也有的留守儿童劣迹斑斑,据葛城二小的一位老师反映,一位留守儿童有偷窃行为,经常偷窃超市里的商品卖给同学。

  2、性格方面。

不少留守儿童较内向、自闭,逆反心理较重。

据老师反映,有些留守儿童很渴望和他人交流,但由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的人际交流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训,而祖父母多数情况下也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因此,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人际交流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因而很难和别人沟通。

小学和初中是留守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监护人尤其是爷爷奶奶通常溺爱他们,造成了他们的任性;另一方面,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孩子在反应力、思想行为方面相对其他孩子要缓慢一些,这也造成了日后和他人交流产生障碍。

  3、学习方面,留守儿童的学习两极态度分化现象严重。

据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督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最终很容易形成双差生和问题儿童。

据葛城二小的袁校长介绍,一位11岁的留守女童,其父母在外地打工,通常是几年才回家一次,该生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也很不好,自觉性不强,逐渐成为问题儿童。

  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监护人也存在着不容推卸的责任,主要表现在:

一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自身文化素质低,无法在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辅导,致使留守儿童学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积重难返。

二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教育能力低,往往只能够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基本安全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形成和文化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因而只能持放任的态度,任由其发展,不管不顾,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在其身上花费心思。

三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没有能力监管或溺爱他们,这主要表现在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身上,他们年迈或体弱多病,无力管教孩子,还有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对孩子娇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对孩子百依百顺,这些都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

  对留守儿童所作的工作经调查,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及其学校老师的重视,并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方面。

  以科学研究为手段,积极推进留守儿童教育的良性机制。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了令我们钦佩和学习的现象。

从教育局罗主任那里了解到,县政府每年会拨专款给有留守儿童的学校,用于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电话联系,形成”亲情沟通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孩子与父母的沟通问题。

更重要的是,留守儿童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感受到社会、政府对他们的关爱。

除此之外,教育局还专门为他们在“

  六、一”前夕分发了留守儿童读本,供他们在学习之余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在与罗主任的交流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城口县各级领导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之情,我们也与教育局签定了社会实践基地协议,希望能够长期关注留守儿童。

  另外,我们在葛城镇友谊村与三位留守儿童进行了深入交流,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从他们阳光的笑脸和自然的交谈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当地政府特别是学校老师对这些孩子所付出的艰辛,在与教师们的交流中学习到如何更加有效的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法。

  建议与思考针对重庆市城口县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以上问题,为了使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样在阳光下健康茁壮的成长,经过初步思考,我们有以下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各位领导参考。

  1、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努力发展支柱产业和乡镇企业,以服务当地为基本指针,出台相对优越的条件,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建立代理家长制度,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在葛城二小调研时,接待我们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热情、全面地介绍了所在学校特别是班级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也从她与留守儿童的相处中讨论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她认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并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只要关心到位、及时,留守儿童的成长是应该比较顺利的,留守儿童也一样会成为阳光儿童。

我们建议能否探索建立代理家长制度,让老师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在学习之余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

  3、老师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可以让他们担任班干部,一方面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他们和班上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找到归属感。

  4、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增强责任感,在孩子上小学和初中阶段,家长尽量不外出,或留一方在家照看孩子,给予孩子亲情关怀。

外出后也要经常与留守在家中的孩子进行沟通,要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导之以行。

这一项工作可以在外出打工之前进行统一的教育与培训,从而提升农村村民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意识。

?

  关键词:

缺乏关爱、心理问题、不健康成长留守儿童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中国经济虽然不断发展,但城乡差距也不断扩大,因此农村地区经济依然落后。

为了生计,农村中大部分的青壮年远走他乡,走入城市开始打工生涯。

同时,也产生了一个严重的现象—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去到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打工,他们在家跟父母中的一方、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甚至有少数无人照顾。

因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学习、生活等。

  学习问题:

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或亲戚照看,这些老辈年事已高,文化水平低,根本无法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疑问。

加上农村学校师资水平较差,教育观念不如城市地区鲜明,导致相当数量的孩子学习成绩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并且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因此,多数留守儿童文化水平较低,只有小学或初中的学历,原本可能大有前途的孩子又会走上其父母的老路,开始了漫长的打工生涯。

  心理问题:

这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使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

大多数孩子与父母缺少沟通交流,与父母关系十分疏离淡漠,有的孩子认为父母并不爱自己。

于是变得孤僻、抑郁,觉得被父母遗弃了,严重的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这些心理问题,使他们在家里、学校、社会都会与其他孩子有所不同,从而有使他们产生自卑感,一连串的问题让这个幼小群体令人担忧,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

  家庭生活问题:

农村经济落后,在家只能种地,一年的收成根本不够全家人的支出,家庭条件比较艰苦,为此留守儿童的父母被迫外出打工。

尽管这样,但农村家里的生活还是十分节俭,能省就省,老人小孩都一样,自然没有条件使孩子过上好生活,能吃饱穿暖就行了。

  至于牛奶、营养品之类对他们来说就是天方夜谭,并不能给孩子充足营养,不利于其健康强壮成长,同时这也不能开拓孩子的世面,只能束缚在小山村中度过童年,知识面十分狭窄。

  亲情问题:

因为长时间不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一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见面,孩子与父母缺少沟通,留守儿童与父母感情浅薄,对亲情了解不深,也许长大后未必能尊敬父母,好好孝敬父母,又会引出家庭伦理问题,影响甚大。

  从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身上存在很多问题,这不再是农村个别人的问题了,这个群体关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并且这个群体越来越壮大,他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众所周知,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留守儿童这一现象即不利于儿童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无论是农村孩子还是城市孩子,都是平等的,都应该享受一样的爱,都是中国未来的栋梁和新希望、新力量。

我们全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一起营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使留守儿童健康幸福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发展农村经济,使留守儿童能够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享受本有的幸福。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4暑假,是孩子们快乐的时光,可以外出旅游、睡个懒觉、上个兴趣班,当然,还有一些孩子,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脱了学校的看管,放假让他们一下子处于“真空”状态,他们的暑假生活是怎么过的呢?

  “希望天天有爸爸陪伴”对蓬溪县高升乡四村11岁的杨谭而言,长达2个月的暑假,既意味着不用上课的“自由”,又意味着帮家里做家务的责任。

  在杨谭三个月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爸爸是一名先天性白化病患者,为了给他赚取学费、生活费,在杨谭很小的时候就远赴广东惠州打工。

平常,杨谭跟着奶奶生活。

庄稼人一辈子有忙不完的活。

尽管已经50多岁了,杨谭的奶奶还是天天下地干农活。

也因此,杨谭早早就学会了“自我照顾”,空余的时候自己也会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

  中午,群山环抱的小山村格外闷热,杨谭仍然坐在地上撮玉米。

  “奶奶一个人干活太辛苦了,我不帮她,就真没有人可以帮她了。

”这些话语似乎不该属于他这个年龄。

  记者得知,杨谭7岁上一年级那年就开始学做饭了。

  “刚开始,水总放不够,老烧糊。

”杨谭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哪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