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7747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docx

综合防雷系统技术规格书

新建铁路海天至青岛线

物资采购招标

 

设备名称 信号综合防雷系统设备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二 0 一一 年 二 月济南

1.概述............................................................................................................................1

1.1 适用范围.................................................................................................................1

1.2 招标范围.................................................................................................................1

2.技术规范..................................................................................................................1

2.1 总则.........................................................................................................................1

2.2 技术规格.................................................................................................................2

2.3 改善机房电磁环境.................................................................................................5

2.4 安装、测试及验收、交货时间、地点..............................................................10

2.5 技术资料:

..........................................................................................................12

2.6 维护及管理..........................................................................................................13

2.7 技术培训..............................................................................................................13

2.8 技术指导及技术支援..........................................................................................14

2.9 备品、备件..........................................................................................................15

2.10 标志、包装、运输、储存.................................................................................15

2.11附则..................................................................................................................15

信号综合防雷系统设备技术规格书

 

1.概述

 

1.1 适用范围

本规格书适用于新建铁路海天至青岛线信号综合防雷系统设备的招标,并作为卖

方制定技术建议书的依据。

 

1.2 招标范围

新建信号综合防雷系统 5 站。

 

2.技术规范

 

2.1 总则

2.1.1 综合雷电防护系统原则上应满足以下国家标准和铁道部有关的行业标准及技

术条件: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 年版)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04

铁道信号设备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条件TB/T3074—2003

铁路电子设备用防雷保安器TB/T2311—2002

信号维护规则铁运[2006]127 号

满足铁运[2006]26 号文要求

满足铁建设[2007]39 号文要求

满足运基信号[2007]230 号文要求

满足运基信号[2008]362 号文要求

满足经规标准[2008]113 号文要求

2.1.2 综合雷电防护系统应采用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技术

1

的先进性。

2.1.3 防雷元器件是综合雷电防护系统的重要设备,它必须具有长寿命、高安全

性、高可靠性。

2.1.4 铁路信号设备防雷保安器应纳入产品强制认证管理,技术指标和应用要求

必须符合相关检测标准,所用防雷保安器须获得产品强制认证证书。

2.1.5 防雷保安器应具有通用性,本次工程防雷保安器统一采用欧标标准尺寸

90×18×66(mm),各种规格的 SPD 应具备防插错鉴别销(投标人应提供满足本项的防

雷保安器详细资料)。

2.1.6 在招标及工程实施阶段,若铁道部颁布新的技术标准,凡本技术规格书中

与之不符的条款,将按新的技术标准进行修改后实施,投标人必须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持。

 

2.1.7 本技术规格书为南昌铁路局管内信号综合雷电防护系统的基本要求,投标

人可以对此提出更为优化、先进的技术方案,且详细阐述其建议能够满足安全、可靠

等要求的具体实现措施。

2.1.8 本线按“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 40 的中雷区考虑

 

2.2 技术规格

2.2.1 一般要求

2.2.1.1 防雷系统不得影响信号设备的正常工作,系统设计应符合有关设计规范、

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

2.2.1.2按照分区、分级、分设备防护和纵向、横向或纵横向防护的需要合理

选用防雷保安器。

既要求有防直击雷的措施,也要有防电磁感应过电压的措施。

2.2.1.3 防雷元器件须符合 TB/T2311—2002 的标准,并满足故障倒向安全的原则,

当防雷保安器处于劣化或损坏状态时,须立即自动脱离电路且不得影响设备正常工作。

 

防雷保安器并联应用时,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成为短路状态;串联应用时,在任何

情况下不得成为开路状态。

防雷保安器对地有连接的,除了放电状态,其他时间不得构成导通状态;否则必

 

2

须辅以接地检测报警装置。

2.2.1.4用于电源电路的防雷保安器,应单独设置;必须具有阻断续流的性能;

安装在分线盘(柜)处、电源防雷箱内及工作电压在 110V 以上的防雷保安器应有劣化

指示。

信号系统电源设备馈线、信号传输线路,对感应、传导的过电压应针对信号设

备的抗扰能力(耐压水平),实施分级防护。

在进行分级防护设计时要充分地考虑两级

浪涌保护器之间在响应速度、限制电压、通流容量等方面的匹配。

2.2.1.5凡属于独立防雷电路上的防雷保安器,应统一编号管理,并具有例行检

测记录;其安装应便于日常维护检测。

2.2.1.6并联应用的防雷保安器应能实现热插拔,信号传输线的防雷保安器应实

现即插即用。

2.2.1.7按照分区分级的原则,信号传输线的防雷保安器应集中设置在防雷柜中

(本线为防雷型分线柜)。

2.2.1.8 被保护设备本身已加装防雷保安器,且其抗扰度已达到 TB/T 3074-2003

第九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 4 级或 X 级的,可不设置防雷保安器。

2.2.1.9 防雷保安器安装应牢固可靠,便于维护和测试。

在测试各种电缆芯线绝

缘电阻时有简单易行的断开信号浪涌保护器(SPD)的措施,为防止 SPD 错误动作,断开

后应同时提供声光报警信号。

SPD 连接线应短而直,不能弯曲和盘绕,并采用凯文接线方

式。

SPD 应具有可靠的脱钩装置和失效窗口指示,故障后必须成开路状态并能有效防止

起火。

2.2.1.10防雷分线柜需设置至少 10 层以上的组合,每个防雷分线组合至少可容

纳 8 块 6 柱端子。

2.2.1.11 防雷分线柜(含防雷保安器)应能够免维护,应具备集中监测和集中告

警功能。

当防雷保安器拔出或裂化故障时防雷分线柜都能提供明显的声光报警(投标

人须提供详细使用说明)。

2.2.1.12 防雷分线柜分线端子连接导线能力应满足额定负载电流 IR≤50A,标称

放电电流 In≥20kA,能被夹紧的导线标称截面积应满足 0.5~2.5 mm2,分线端子额定

电流应不小于 24A(投标人须提供万可分线端子详细技术参数)。

2.2.2 电源防雷保安器

2.2.2.1 室内信号设备的电源馈线在室内外分界处即 LPZ0 区和 LPZ1 区的界面已

3

交 流 电 源 防 雷 保 安 器

直流电源

防雷保安器

信号防雷箱(I)

电源屏前(II)

微电子设备电源前

(III)

冲击通

流容量

限制电压

冲击通

流容量

限制电压

冲击通

流容量

限制电压

冲击通

流容量

限制电压

≥40kA

≤1500V

≥20kA

≤1000V

≥10kA

≤500V

≥10kA

注 3

注:

1.微电子设备电源引入前安装的并联型交流电源防雷箱限制电压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带滤

波器的串联型电源防雷箱。

2.电源防雷箱的功率应大于被保护设备总用电量的 1.2 倍。

3.直流电源防雷保安器的选取:

工作电压 24 V 时,限制电压 75 V;工作电压 48 V 时,限制电压

110V;工作电压 110 V 时,限制电压 220 V;工作电压 220 V 时,限制电压 500 V。

由电力专业设有第一级电源防护,本次工程不需再考虑信号设备电源馈线的第一级电

源防护,仅考虑在信号电源室的配电箱处设置第二级电源防雷,第二级防护用的 SPD

的冲击通流容量及限制电压应符合 TB/T3074—2003 的规定,当第二级电源防护的限制

电压仍不能与被保护的各种计算机系统的绝缘耐压相匹配时,应在进入计算机房前再

加第三级电源防护。

2.2.2.2 电源防雷应采用信号电源防雷箱方式,电源防雷箱应有故障声光报警、

雷电计数和状态显示(三相电源每一相线均应有状态显示灯)等功能,电源防雷箱必

须通过铁道部 CRCC 认证(投标人须提供满足本项的详细资料)。

2.2.2.3 信号电源防雷箱设置地点应符合防火要求,电源防雷保安器带遥信接点、

劣化显示,方便日常维护。

2.2.2.4信号设备机房的电源应采用 TN-S 系统。

三相电源供电的机房,应采用

L(相线)—L、L—PE(保护地线)和 N(中性线)—PE 全模防护的并联三相电源防雷

箱;单相电源供电的机房,应采用 L—N、L—PE 和 N—PE 的单相电源防雷箱。

2.2.2.5 室内电源防雷保安器应按下表选取冲击通流容量和限制电压。

 

表 1         信号设备机房的电源防雷保安器冲击通流容量和限制电压表

2.2.3  信号传输线防雷保安器

2.2.3.1室内数据传输线长度大于 50-100m 时,可在一端设备接口处设置防雷保

安器;大于 100m 时,宜在两端设备接口处设置防雷保安器。

2.2.3.2 室内信号传输线防雷保安器的选用应符合以下条款要求:

室内采集、驱动信号传输线防雷保安器冲击通流容量不小于 1.5kA,限制电压不

4

信号设备名称(工作电压)

限制电压(V)

1

轨道电路发送和接收端

≤190 、330 、500 、700 (注)

2

电码化轨道区段(≥220 V)

≤1000

3

信号点灯、道岔表示、道岔启动(220V 时)

≤700

4

道岔启动(380V 时)

≤1000

5

220V 交/直流回路

≤700/500

6

110V 交/直流回路

≤500/220

7

48V 交/直流回路

≤330/110

8

24V 以下交/直流回路

≤190/75

注:

1.交流轨道电路:

工作电压小于 36V 时,限制电压应≤190V;工作电压 36—60V 时,限制电

压应≤330V;工作电压 60—110V 时,限制电压应≤500V;工作电压 110—220V 时,限制电压

应≤700V。

2.直流轨道电路:

工作电压小于 24V 时,限制电压应≤75V。

大于 60V,信号衰耗不大于 0.5db。

室内视频信号传输线防雷保安器冲击通流容量不小于 1.5kA,限制电压不大于

10V,信号衰耗不大于 0.5db。

室内 RS232、RS422、RJ45、G.703/V.35 等通信接口信号传输线防雷保安器冲

击通流容量不小于 1.5kA,限制电压不大于 40V,信号衰耗不大于 0.5db。

其他室内信号传输线防雷保安器冲击通流容量不小于 5kA,限制电压按表 2 选取。

 

2.2.3.3 室外信号传输线(非架空线)防雷保安器冲击通流容量不小于 10kA,限

制电压按表 2 选取。

 

表 2                   信号传输线防雷保安器限制电压表

2.3 改善机房电磁环境

2.3.1 既有机房建筑物直击雷防护和屏蔽

2.3.1.1为抗御直击雷和降低雷电电磁干扰,信号机房的建筑物应采用法拉第笼

 

5

进行电磁屏蔽。

法拉第笼由屋顶避雷网、避雷带和引下线、机房屏蔽和接地系统构成。

避雷网由不大于 3m×3m 的方形网格构成,每隔 3m 与避雷带焊接连通。

网格由

40mm×4mm 的热镀锌扁钢交叉焊接构成。

热镀锌钢材的镀层厚度为 20~60μm。

避雷带应采用不小于 Φ8mm 热镀锌圆钢或 40mm×4mm 的热镀锌扁钢沿屋顶周边设

置一圈,距墙体高度 0.15m,并用热镀锌圆钢均匀设置避雷带支撑柱,支撑柱间距不大

于 1m。

引下线是避雷带与接地装置的连接线,沿机房建筑物外墙均匀垂直敷设 4-6 根,

安装应平直,并与其它电气线路距离大于 1m。

引下线的固定卡钉布置应均匀牢固,间

距宜小于 2m。

引下线宜采用 40mm×4mm 热镀锌扁钢或不小于 Φ8mm 热镀锌圆钢,上端与避雷带

焊接连通,焊接处不得出现急弯(弯角不小于 R90°),下端与地网焊接。

引下线与分线盘(柜)间距应不小于 5m。

2.3.1.2 信号机房建筑物屋顶不允许设置避雷针。

2.3.1.3为节省投资和合理利用资源,法拉第笼也可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

构或框架结构建筑物,实现引下线和大空间屏蔽网的作用。

引下线利用建筑物内主钢

筋时,主钢筋应与接地装置(地网)、避雷带焊接。

2.3.1.4 安装电子设备的机房宜进行更完善的室内法拉第笼屏蔽。

其屏蔽层应选用铁板电磁屏蔽材料(不允许使用铝扣板),板材厚度应不小于

0.6mm。

门窗屏蔽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3mm2、网孔小于 80mm×80mm 的铝合金网,并用不

小于 16mm2 的软铜线与地网或屏蔽层可靠连接。

金属板间每间隔 500mm 必须焊接或用不小于 2mm2 的软铜线可靠连接。

屏蔽层必须在引下线与地网连接处用不小于 25 mm2 的软铜线可靠连接(可多处连

接)。

机房已经预留钢筋接地端子板的,屏蔽层还应与钢筋接地端子板栓接。

机房地面宜采用防静电地板;其金属支架间应互相可靠连接,或在金属支架底部

采用 0.1mm×20 mm 铜箔带构成与支架一致的网格,铜箔带交叉处用锡焊接。

互相连接的金属支架或网格铜箔带应采用 10 mm2 的铜带(扁平铜网编织带)应与

6

地网或屏蔽层连接,至少 4 处,铜带一端加线鼻后与地网或屏蔽层栓接,另一端用锡

焊接。

机房屏蔽施工完毕后四周墙面应用石膏板恢复粉刷,保持与其它房间墙面颜色一

致。

2.3.2 新建机房建筑物直击雷防护和屏蔽

2.3.2.1新建房屋结构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混凝土框架内应设置不小

于 Φ12mm 的圆钢为主筋(加强钢筋),主筋间用相同规格的圆钢相互焊接成不大于

5m×5m 的网格,并保证电气连接的连续性。

主筋上端必须与避雷带焊接,下端必须就

近与基础接地网焊接。

3.2.2 建筑物施工时,应在信号楼机房四周室内、室外距地面 0.3m 处预留与混凝

土框架内主筋连接的接地端子板各 4 块。

室外接地端子板应与环形接地装置栓接,室

内接地端子板应与机房屏蔽层或与防静电地板下的金属支架(或支架下的铜箔带)栓

接。

2.3.2.3 机房直击雷防护和屏蔽应符合 3.1.1、3.1.2、3.1.4 条要求。

2.3.2.4安装电子设备的机房可在墙体内用钢筋网设置屏蔽层。

钢筋网应采用不

小于 Φ8mm 的圆钢焊接成不大于 600mm×600mm 网格,并与主筋焊接连通,窗户设有防

盗网的还应与防盗网钢筋焊接。

门窗屏蔽及采用金属板的机房屏蔽应符合 3.1.4 条要

求。

2.3.3 接地系统

2.3.3.1 一般要求

信号设备应设安全地线、屏蔽地线和防雷地线。

信号设备的机架(柜)、控制台、

箱盒、信号机梯子等应设安全地线,交流电力牵引区段的电缆金属护套应设屏蔽地线,

防雷保安器应设防雷地线,安装防静电地板的机房应设防静电地线,微电子设备需要

时可设置逻辑地线。

上述地线均由共用接地系统的地网引出。

接地导线上严禁设置开关、熔断器或断路器。

2.3.3.2 地网

地网由各接地体、建筑物四周的环形接地装置、基础钢筋构成的接地体相互连接

构成。

新建建筑物混凝土基础的钢筋必须焊接成基础接地网,网格宽度不大于 3m;既有

7

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可利用混凝土基础钢筋作为基础接地网。

环形接地装置一般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组成,应尽量环绕建筑物外墙闭合

成环,受条件限制时可不环周敷设,但应尽可能沿建筑物周围设置,以便与地网连接

的各种引线就近连接。

水平接地体距建筑物外墙间距不小于 1m,埋深不小于 0.7 m。

水平接地体可采用以下材料:

a40mm×4mm 热镀锌扁钢;

b镀层厚度大于 250μm、直径大于 14 mm 的镀铜圆钢;

c不小于 50mm2 铜带或缠绕的电缆;

d与贯通地线材质相同。

在避雷带引下线处应设垂直接地体,垂直接地体必须与水平接地体可靠焊接。

地电阻不满足要求时,可增设垂直接地体,其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 2 倍并均匀布置。

 

接地体应设置永久性明显标志。

垂直接地体可采用石墨电极、铜包钢、铜材、热镀锌钢材(钢管、圆钢、角钢、

扁钢)或其它新型接地材料,电力牵引区段宜采用石墨接地体。

a 采用热镀锌钢管时,钢管壁厚不小于 3.5mm;

b 采用热镀锌角钢,角钢不小于 50mm×50mm×5mm;

c 采用热镀锌扁钢时,扁钢不小于 40mm×4mm;

d 采用热镀锌圆钢时,圆钢直径不小于 8mm。

接地电阻难以达到要求时,可采取深埋接地体、设置外延接地体、换土、在接地

体周围添加经环保部门认可的降阻剂或其他新技术、新材料等措施。

接地体难以避开污水排放和土壤腐蚀性强的地点时,垂直接地体应采用石墨接地

体,水平接地体应选用耐腐蚀性材料。

2.3.3.3 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地网改造时,应了解建筑物结构、原有防直击雷装置、

原有接地和接地体的分布等。

2.3.4 接地汇集线及等电位连接

2.3.4.1 控制台室、继电器室、防雷分线室(或分线盘)、机房和电源室(电源引

入处)应设置接地汇集线。

接地汇集线宜采用大于 30 mm×3mm 紫铜排,可相互连接成

条形、环形或网格形,环形设置时不得构成闭合回路。

8

2.3.4.2 接地汇集线受制造长度的限制需使用多根铜排时,铜排间直接连接的接

触部分长度不少于 60mm,接触面应打磨后用 3 个铜螺栓双螺帽连接。

均压环宜与建筑

物室内预留的等电位端子板连接。

2.3.4.3电源室(电源引入处)防雷箱处、防雷分线室(或分线盘)处的接地汇

集线应单独设置,并分别与环形接地装置单点冗余连接。

其余接地汇集线可采用截面

积不小于 50 mm2 有绝缘外护套的多芯铜导线或 30 mm×3mm 紫铜排相互连接后与环形

接地装置单点冗余连接。

2.3.4.4接地汇集线及接地汇集线间的连接导体、接地汇集线与地网的连接线必

须与墙体绝缘。

接地汇集线一般在距地面 200-300mm(踢脚线紧上方)处设置;有防静

电地板的机房,接地汇集线可在地板下方距地面 30-50mm 处设置,距墙面宜为 100-150

mm;也可在地板下方设成条状或网格状。

接地汇集线上每隔 1-1.5m 应预留接地螺栓供

连接使用。

各种接地线应采用有绝缘外护套的铜缆或铜芯导线,电源 SPD 接地线的截

面积不得小于 6mm2,信号传输线及通道用 SPD 接地线的截面积不得小于 2.5mm2。

2.3.4.5室内走线架、组合架、电源屏、控制台、机架、机柜等所有室内设备必

须与墙体绝缘,其安全地线、防雷地线、工作地线等必须以最短距离分别就近与接地

汇集线连接。

2.3.4.6走线架不得布置成环型,已构成闭合回路的可加装绝缘。

在不构成闭合

回路的前提下,必须保持走线架在电气上的连续性(可利用剥开的 25mm2 铜导线,敷设

在电缆走线架内,并将每段走线架至少在两点进行连接),并用 30mm×3mm 紫铜排与接

地汇集线栓接,连接螺栓采用 Φ8mm 铜质或不锈钢质,并不得少于 3 枚。

2.3.4.7 室内同一排不同的金属机架、柜之间用大于 10 mm2 多股铜导线栓接后再

用不小于 50mm2 有绝缘外护套的多股铜线或 30mm×3mm 紫铜排就近与接地汇集线连接。

2.3.4.8机房面积较大时,可以设置与地网单点冗余连接的总接地汇集线。

控制

台室、继电器室、计算机房的接地汇集线可分别与总接地汇接线单点连接,也可相互连

接后与总接地汇接线单点连接。

2.3.4.9机房分布在几个楼层时,各楼层可设置总接地汇集线,总接地汇集线间

应采用 50—95 mm2 的有绝缘外护套的多股铜导线焊接或加线鼻栓接。

2.3.4.10 接地汇集线与地网的连接线应采用不小于 50 mm2 的有绝缘护套铜导线。

电源室防雷箱处(电源引入处)接地汇集线在环形接地装置上的连接点与分线盘处接

9

地汇集线在环形接地装置上的连接点之间,以及与其余接地汇集线在环形接地装置上

的连接点之间距离宜大于 5m。

避雷带的引下线在环形接地装置上的连接点,与接地汇

集线在环形接地装置上的连接点间距应大于 5m。

2.3.4.11 无线天线避雷针的接地装置应单独设置,并距环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