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7820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三)写作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5.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6.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第一单元

1.春

朱自清

教学目的 

1.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

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

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

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

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

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 应和hè 酝酿yùn niàng 晕yùn 

第1节 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 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 歌颂春天.(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

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

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段:

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

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

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

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

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革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

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再写什么?

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 zhǎ 

赶趟儿:

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

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

“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

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棗叫朋反,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喷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

可以在全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

“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朗读第7节,体会:

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

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

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

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

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给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作业: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教学反思:

2.济南的冬天

老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

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过程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

温晴:

 

对比:

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

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难点:

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学习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

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  

  讨论并归纳:

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

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l)妙在雪光、雪色: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

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

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

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提问:

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1)拟人: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10.提问:

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

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五、堂上练习:

  

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写完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A类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B类

教学反思:

3.雨的四季

刘湛秋

教学目标:

1.感受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提升鉴赏品位.

4.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欣赏文章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在朗读中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教学设想: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画面美,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共同分析文章的画面美,并领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时用笔之细腻,同时领悟、体会作者外露的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分析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雨丝画面,配乐)

一、导入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作者简介

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三、读

(配乐欣赏,初步感知)

诗人创作散文,终脱不了诗人的气质.本文就是如此,作者用诗化的语言绘出如画的四季雨景,请同学们欣赏配乐朗诵,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对雨的喜爱的,四季雨景图你最喜欢哪一幅呢?

(学生听读)

同学们听后,定会发现作者很喜欢雨,他是怎样表现自己对雨的喜爱的呢?

(通过对四季雨景的描绘),这四幅图你最喜欢哪一幅?

老师最喜欢“春雨图”,我想请同学们先和我一块来欣赏它.

分析“春雨图”:

朱自清《春》中也有一幅“春雨图”,同学们还记得吗?

一起背背看: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的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这是一幅雨中即景图,写出了春雨轻柔的特点.

刚才同学们在欣赏配乐朗诵时,我发现有些同学都被那美情朗读陶醉了.不过,我想,我们同学也能读,而且会读得更好.我想请一位同学朗读,(同学们最想听谁读?

)在听的同时,注意看看作者是否也给我们推出了一幅雨中即景图?

写了哪些景?

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

你可在文中找关键词句.(师生共同欣赏“春雨图”):

一场春雨过后,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

确切地说,这是一幅春雨后景观图,春雨“润物无声”“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场春雨滋润后,整个大自然都从睡眠中苏醒过来,把你的五官都调动起来,我们看到树木睁开明亮的眼睛,我们听到小草生长的沙沙声,我们嗅到空气中芳甜的气味,置身其中,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叹:

太美了!

而这一切都是这一场春雨的功劳啊!

在这里,作者对雨充满了喜爱之情,把春雨写得亲切可爱.这段文字我最喜欢“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你的鼻子和嘴唇.”我忍不住作个深呼吸.(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段文字)

同学们可用同样的方法阅读夏、秋、冬雨图.(师生共同欣赏其余三幅图)

夏雨图:

夏雨有什么特点?

热烈、粗犷的仅仅是雨吗?

教师小结:

整段文字充斥着火热奔放的豪情.

秋雨图:

在文中找出描写秋雨特点的词语.

教师小结:

“自古逢秋悲寂寥”,在此作者一扫古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哀怨与凄凉,更没有林黛玉“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秋雨助凄凉”的伤感.

冬雨图:

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冬雨和南国的雪?

用了什么手法?

教师小结:

冬雨自然、平静给人带来异样的蜜情,真希望今年的雪能早点到来.

归纳总结:

王维的诗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文也可说是“文中有画”了,作者抓住四季雨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四季雨人格化了.如果说春雨是一个娇媚的少女,那夏雨可就是一个泼辣的大嫂了;如果说秋雨是一个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那冬雨可就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了.作者在这里表现出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四、悟

1.体会情感

雨给作者留下了如此美的形象和记忆,雨在作者笔下显得如此可爱.对四季雨景的描绘,可谓一条线索,除此之外,还能找出一条线索来吗?

喜欢(美)爱恋(活力、滋润、流动)

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齐读第1、6、7段)

作者也曾说过:

“我好像是属鱼的,因为只要下雨,我的身心便舒适起来,情绪进入那种静谧的活跃,灵感的泉眼似乎也滋润了.”这与作者有着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心是分不开的.

2、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何在?

五、延伸拓展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感受,随着生活环境、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雨给作者留下了美的形象和记忆,作者对雨的感受始终没有变化,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他生活在太平盛世,未能感受到时代的沧桑之变,而蒋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一生颠沛流离,心系朝廷,对雨的感受自然会发生变化.

听雨有两种境界:

一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雨声具有一种乐感、美感.一是悲苦、惆怅莫名,雨声淅沥,益增愁思.

课外可阅读《语文读本》第三册,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其中作者写了自己在大陆、台湾听雨的不同感受.

六、课后练习:

请抓住某景物特征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七、结束语

有人说“每个人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每个人可以诗意地活着”,但我要说:

“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无法进入那诗意的境界的,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用心观察自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