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企业三化建设指导标准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7821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企业三化建设指导标准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企业三化建设指导标准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企业三化建设指导标准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企业三化建设指导标准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企业三化建设指导标准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最新企业三化建设指导标准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最新企业三化建设指导标准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企业三化建设指导标准资料.docx

《最新企业三化建设指导标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企业三化建设指导标准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企业三化建设指导标准资料.docx

最新企业三化建设指导标准资料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三化”建设指导标准

一、健全完善责任体系

(一)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法定代表人要依法确保安全投入、管理、装备、培训等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企业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二)明确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企业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其他负责人对各自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领导责任。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其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管理;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对分管业务范围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三)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要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准确定位各部门和各级负责人以及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明确有关协作、合作单位责任,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形成全方位管理、全过程控制、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格局。

二、健全和完善管理体系

  

(一)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

企业及其下属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研究、部署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专题研究重大安全生产事项,制订、实施加强和改进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

(二)强化安全管理机构建设。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道路运输、危险物品(包括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企业应当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低于100人的,要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按照新《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单位应当配备足够的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三)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企业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程标准,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的要求,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投入,积极组织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的建设活动,并持续巩固达标成果,实现全面达标、本质达标和动态达标。

  三、健全和完善基本制度

  

(一)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建立班组班前会、周安全生产活动日,车间周安全生产调度会,企业月安全生产办公会、季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会等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布置安全生产工作。

  

(二)安全生产例检制度。

建立班组班前、班中、班后安全生产检查(即“一班三检”)、重点对象和重点部位安全生产检查(即“点检”)、作业区域安全生产巡查(即“巡检”),车间周安全生产检查、月安全生产大检查,企业月安全生产检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复工复产前安全生产大检查等例检制度,对各类检查的频次、重点、内容提出要求。

(三)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以企业负责人为重点,逐级建立企业领导、管理人员、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各工种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各层级、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形成涵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责任体系。

要结合工艺流程和设备运行情况,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定岗、定人、定责、定制度、定标准,使每个岗位权责一致、合理匹配。

  

(四)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现场带班制度。

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班子成员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要认真执行现场带班的规定,认真制订本企业领导成员带班制度,立足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检查巡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据实做好交接。

(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分专业、分工艺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且要不断细化、量化,当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重新组织审查或修订。

对实施作业许可证管理的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爆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空作业等危险性作业,要制定严谨、科学、细致、精准的操作规程、岗位规则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企业员工应当熟知并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六)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标准,完善现场职业安全健康设施、设备和手段。

为员工配备合格的职业安全卫生健康防护用品,督促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并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

  (七)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建立安全生产隐患全员排查、登记报告、分级治理、动态分析、整改销号制度。

对排查出的隐患实施登记管理,按照分类分级治理原则,逐一落实整改方案、责任人员、整改资金、整改期限和应急预案。

建立隐患整改评价制度,定期分析、评估隐患治理情况,不断完善隐患治理工作机制。

建立隐患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员工发现和举报事故隐患。

  (八)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

完善企业绩效工资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挂钩比重。

建立以岗位安全绩效考核为重点,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为主线,以杜绝岗位安全责任事故为目标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办法,加大安全生产责任在员工绩效工资、晋级、评先评优等考核中的权重,重大责任事项实行“一票否决”。

  (九)高危行业(领域)员工安全生产责任险制度。

根据各行业(领域)特点,推广企业内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险制度,加大奖惩兑现力度,充分调动全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十)民主管理监督制度。

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安全生产目标、重大隐患治理、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形势等情况应以适当方式向员工公开,接受员工监督。

充分发挥班组安全管理监督作用。

保障工会依法组织员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员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

(十一)安全生产承诺制度。

企业就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持续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等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向企业员工及社会作出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监督。

同时,员工就履行岗位安全责任向企业作出承诺。

(十二)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制度。

企业要按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在企业醒目位置公告栏,安全生产风险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企业、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在重大危险源、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场所设置明显标志,标明风险内容、危险程度、安全距离、防控办法、应急措施等;在有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和较大危险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标志,标明治理责任、期限及应急措施;在工作岗位标明安全操作要点等。

(十三)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参照相关标准,建立本企业可接受的风险标准,制定生产过程安全风险管理和安全评估制度。

要明确风险辨识范围、方法、频次和责任人,对涉及危险工艺、危险流程、重大危险源和容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环节、场所、部位以及生产装备装置、设施设备,都要进行风险辨识分析,每年至少进行1次,其他生产过程至少每2年进行1次;每年至少对安全生产总体情况进行1次评估,及时对重大隐患专项治理情况进行专项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用评估结论指导日常安全管理。

The鎵樿繍鍙breeze爜(十四)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要建立健全危险作业准许制度,规范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动土、临时用电、高处作业、断路、吊装、抽堵盲板等特殊作业安全条件和审批程序。

要严格落实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责任,实施危险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分析、确认安全条件,确保作业人员了解作业风险和掌握风险控制措施、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预防和控制风险措施得到落实,经危险作业审批人员现场检查确认后,方可进行现场作业。

现场监护人员必须具备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严禁擅离现场。

(十五)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要建立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承发包安全责任。

要与承包商签订安全管理协议,对照双方安全管理范围与责任,审查承包商编制的施工方案和作业安全措施;进入作业现场前,要与承包商作业人员进行现场安全交底。

要对承包商作业进行全程安全监督,要严格审查承包商相关资质,每年要定期评估承包商安全生产业绩,及时淘汰业绩差的承包商。

要对承包商及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入厂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方可凭证入厂。

Gansentencethe細Qi濋殰LuGui敤(十六)安全检查制度。

企业在作业前对作业场所的安全生产条件必须进行检查确认,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方可实施作业。

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单位,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使用危险物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单位,应当在生产作业场所、岗位、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及作业现场建立安全确认制度,实行安全管理“岗位描述、手指口述”等安全确认办法,确保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一线。

要建立严格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长效机制,全面、持续、深入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

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和违规违章行为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落实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并限期整改。

重大隐患应当局部或全部停产整改,严防引发事故。

(十七)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

新设企业应当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陕西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安全设施和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按照有关规定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TheMa愬姏鍒嗘瀽(十八)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要对所有设备设施建立管理台账、技术档案和备品配件管理制度,尤其要加强特种设备设施管理,确保安全可靠运行。

要编制设备设施操作和维护规程,并至少每2年进行1次审核修订。

要以落实设备设施“零缺陷”和“零故障”为目标,加强维护保养、开停安全条件检查确认、异常工况和险情实时监测预警等全过程精细管理,不断提高设备设施安全运行水平。

要主动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最大限度减少因设备运行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The鍥liesthe檯Luц繍Xig悊各类企业除要建立以上基本制度外,还要依照法律法规及规章标准要求制定以下制度:

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保障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制度、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生产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和报告制度、劳动者权益保护和劳动防护制度、解散关闭的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生产值班制度以及其他符合本行业生产特点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The鐗╄祫Geng$the悊鏈dry瀯四、加大安全投入

The鐗╂祦Juan績  

(一)及时足额提取并切实管好用好安全费用。

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必须落实提取安全费用税前列支政策。

其他行业(领域)的企业要根据本地区有关政策规定提足用好安全费用。

安全费用必须专项用于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应急救援器材装备、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事故隐患评估整改和监控、安全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等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投入。

TheLi炲姞鍒╂Ding  

(二)确保安全设施投入。

严格落实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投资应纳入项目建设概算,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高危行业(领域)建设项目要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三)加大安全科技投入。

坚持“科技兴安”战略。

健全安全管理工作技术保障体系,强化企业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按规定配备安全技术人员。

切实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负责制,针对影响和制约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技术问题开展科研攻关,鼓励员工进行技术革新,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一)强化企业人员素质培训。

结合本企业安全生产特点,制定严格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制订员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岗位人员落实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机构、培训费用,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素质。

  

(二)加强安全技能培训。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按规定接受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加强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工作,新员工上岗前、转岗员工换岗前要进行岗位操作技能培训,保证其具有本岗位安全操作、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

  (三)强化风险防范教育。

企业要推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做到安全宣传教育日常化。

要及时分析和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技术方法、事故案例及安全警示教育,普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风险防范知识,提高员工安全风险辨析与防范能力。

TheLi炲€?

鐗╂祦鏈嶅?

  (四)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

注重企业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把先进的安全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之中,努力建设安全诚信企业。

六、加强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的监控预警

  

(一)实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

企业应当实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并及时将重大隐患现状、可能造成的危害、消除隐患的治理方案报告当地乡镇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

对政府有关部门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企业应按要求报告治理进展、治理结果等情况,切实落实企业重大隐患整改责任。

  

(二)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

企业应建立重大危险源辨识登记、安全评估、报告备案、监控整改、应急救援等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

设立重大危险源警示标志,并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管理措施、应急预案等信息报告安监部门,并向相关单位、人员和周边群众公告。

The鐗╄祫Geng$the悊Wan撳埗  (三)利用科学的方法加强预警预报。

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分析,积极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有效的实时动态预警。

遇重大危险源失控或重大安全隐患出现事故苗头时,应当立即预警预报,组织撤离人员、停止运行、加强监控,防止事故发生和事故损失扩大。

The闆嗚Ma愯緭  七、加强应急管理,提高事故处置能力

  

(一)加强应急管理。

要针对重大危险源和可能突发的生产安全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组织、应急队伍、应急预案(综合和专项)、应急资源、应急培训教育、应急演练、应急救援等方案和应急管理办法,并注重与社会应急组织体系相衔接。

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及时分析查找应急预案及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予以修改完善,防止因撤离不及时或救援不适当造成事故扩大。

(二)提高应急救援保障能力。

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的经营、储存、运输单位以及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依法建立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小型企业,除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外,还应当与邻近建有专业救援队伍的企业或单位签订救援协议,或者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根据应急救援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为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装备。

  (三)做好事故报告和处置工作。

事故发生后,要按照规定的报告时限、报告内容、报告方式、报告对象等要求,及时、完整、客观地报告事故,不得瞒报、漏报、谎报、迟报。

发生事故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坚守岗位,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