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经历走向成功的秘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7950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经历走向成功的秘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经历走向成功的秘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经历走向成功的秘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经历走向成功的秘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经历走向成功的秘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经历走向成功的秘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经历走向成功的秘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经历走向成功的秘诀.docx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经历走向成功的秘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经历走向成功的秘诀.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经历走向成功的秘诀.docx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经历走向成功的秘诀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经历走向成功的秘诀

 

 王健林1954年生,四川人,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一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现任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

 

  个人经历

 

  王健林,男,曾用名王建林。

1954年生于四川省绵阳市,祖籍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王健林的父亲王义全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建国后回到老家四川长期担任地方干部。

 

  1958年,王义全受四川省林业厅的指示到大金县(现在改名叫金川县)负责组建森工局,4岁的王健林也跟随父母来到了阿坝州的大金县生活,王健林的小学、中学分别在大金县东方红小学和金川中学度过。

1969年,14岁的王健林成为了森工局下属的营林处的职工。

 

  1970年,在营林处工作了1年的王健林决心要参军。

不过他参军的过程却还是费了一番周折。

据王健林母亲秦嘉兰回忆,因为阿坝州当时不征收城市户口的青年,所以她就把王健林送回了苍溪老家,在那里上山下乡,就这样,王健林才当上了兵。

在去部队前,王健林改掉了自己原先的名字王建林。

 

  关于王健林入伍还有一个故事。

一位王健林当年的战友曾在微博上回忆了当时的情景:

1971年初春,吉林省集安县鸭绿江边的大山深处的军营里来了一批新兵,新兵里面有四川和辽宁抚顺的,班长去挑选新兵时,他先选2个抚顺兵,然后走到一个又小又瘦的新兵面前问他想当侦察兵吗,他没有任何犹豫的说了愿意。

就这样王健林成了一名侦察兵。

他很好地抓住了由对方抛过来的机会,在往后的人生中,这种不放过任何机会、勇于挑战的性格对他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1978年,入伍8年的王健林晋升为排长,并进入大连陆军学院学习。

在大连陆军学院学习期间,他多次对部队的教材提出质疑,部分质疑内容被接受而写进了教材。

1979年的8月,王健林从大连陆军学院毕业,由于成绩优秀,留在学院的大队当参谋,后被调到学院的宣传处任职干事,负责动员学院的军士报考党政专修班。

1983年王健林就读辽宁大学党政专修班,1986年毕业获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位,毕业后,32岁的王健林调任陆军学院管理处任副处长。

同年,王健林选择了转业。

多年以后,在提起军旅生涯时,王健林笑言:

“如果不转业,现在最多混个将军,那有什么意思”

 

  转业后,王健林被任命为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在外人眼中,他肯定是一名未来在仕途上越走越顺利的政府官员,也是一名很快会提拔的备用干部。

不过,他的个性在两年后再度显现。

说到底,他不喜欢四平八稳,他的人生需要挑战性,需要波澜壮阔。

 

  大连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是西岗区政府的下属企业,到1988年欠债达到了149万元,公司濒临破产。

西岗区政府为了拯救这个“烂摊子”,向全西岗区的官员们发出启事,希望有能人主动站出来为公司和区政府分忧。

这无疑是一个棘手的工作,当时没有人主动和区政府接触,除了王健林。

多年后回忆此事,他的口吻依然是:

“在机关就算混上了一个区长、副市长,也没有什么意思。

 

  1988年,王健林接手西岗区房屋开发公司。

他对公司进行了整顿,又从老战友那里托关系获得了指标(当时政府限制指标)和银行贷款,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赚了第一笔钱。

公司在王健林接手的当年就扭亏为盈,为此西岗区政府给他个人奖励15万元,但他让财务把钱分给了全体员工。

 

  1991年,国家体改委和大连市体改委准备在大连市选择3家企业,作为东北地区首批股份制试点单位。

一旦成为试点单位,公司将失去政府编制,从铁饭碗变成泥饭碗,公司高层也从政府官员变成社会人员,当时没人敢这样做,但王健林敢。

1992年8月大连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改制成立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公司,国有资本逐渐退出万达,万达也成了王健林的万达。

王健林争取并抓住了这次国企改制的机会,这就是王健林的过人之处,有胆也有识,这是他能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所获荣誉

  2005年获得由国家民政部颁发的首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称号。

  2007年获得由全国工商联、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的“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

2008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8年获得由国家民政部颁发的第四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称号。

  2009年获得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等机构颁发的“中国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称号,获得中央统战部等部委颁发的“中国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十年商业领袖”。

2010年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玉树地震“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称号。

  

2011年被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委授予“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先进个人”称号。

2012年当选“2012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继2005年之后第二次当选。

 

  2013年当选福布斯亚洲年度商业人物。

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百名思想家”之一。

王健林的成功之道

  一、敢闯敢试

 

  他是敢为天下先的地产大亨,他是与马云对赌一个亿的冒险家,他是中国的房地产首富,三年内,两次荣登“胡润房地产富豪榜”榜首,更是以集团形式捐款超过28亿的慈善家,他胆识过人,霸气外露,是血气方刚的企业家,他扬言只要万达进入的行业,其他的企业都没有机会做老大。

他拒绝模仿,大胆创新,是名副其实的行动派。

他就是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

  受家庭的影响,15岁的王健林就从四川来到东北,入伍参军,并且在28岁就成为了一名正团职干部。

在1987年,为了响应国家“百万裁军”的号召,王健林告别了自己18年的部队生活。

转业后,王健林来到大连市西岗区区政府任办公室主任。

但很快,本认为仕途无量的王健林竟弃政从商,通过企业改制的机会,创建了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迈入了房地产这个圈后,万达的第一桶金是大连市政府北门的棚户区改造。

这是一个多少有些无奈的举措,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万达拿不到当时房地产开发项目所需的配额,只能承接旧城改造这个不被看好的工程。

王健林作了大胆的尝试,铝合金窗,防盗门,改明厅,设洗手间,这些现在看来的“小儿科”,在当年都是创举。

因为给每个房间设洗手间,万达还遭到了纪委的审查,其时这是局级以上干部住房才有的配置。

万达在这个项目挣了近千万,更重要的是闯出了一条新路,成为全国首家进行旧城改造的企业,迅速做大了企业规模。

 

  成为全国房地产第一家跨区域发展的企业,也是万达大胆闯出来的。

万达异地开发的第一站在广州,五六年下来,没挣到多少钱,但增强了信心,既然在当时所谓的圣地、房地产发源地都能站住脚,还有什么好怕自此,万达“更多锻炼胆量,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全国跨区域最多的企业,遍布80多个城市。

 

  敢闯敢试不是蛮干。

王健林如此界定两者的区别:

“敢闯敢试是看准了去试不怕失败,蛮干是没有目的去

 

  干。

”“看准了”,也就是把握大方向。

 

  二、长袖善舞

 

  不怵官场、往来自如,天生的大院气质,言出必行的个性,这样的“势”能让王健林颇显神秘——在很多人的眼中,受政府青睐的万达似乎游离于市场竞争之外。

王的父亲曾是省级官员,这样的家庭环境,让王对权力体系并无神秘感。

而18年的军队生涯以及转业后在国企的经历,同样让王健林深谙政府之道。

他对大政方针、行业趋势、发展热点,始终抱有远超普通中国商人的热情。

他是这个时代出色的机遇猎手,发现了最厚的雪——利润丰厚的地产行业;最长的坡——城市化进程、消费勃兴的几次重大的机会。

万达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产品的成功,更因为它能准确卡位时代。

 

  很多开发商至今对商业地产的理解是做持有型物业收租,这种立意就比万达差了许多。

万达的商业地产不只是收租物业,而是改变城市功能、结构的产品。

市长们对万达广场的追捧,是因为它有把城市非中心变成中心的能力,这是地方政府业绩的孵化器。

万达广场18个月开业,则满足了地方官员在任期内看到政绩的需要。

 

  三、执着创新

 

  关于万达,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到它的两面性:

一方面,它的产品(地产、院线、百货等)都是市场化的;另一方,它似乎总受到政府的青睐。

在一个政府完全垄断了资源供给的行业,彻底市场化只是梦想。

“理想主义者万科,会被动地弯腰;现实主义者万达,是主动但有尊严地弯腰。

”万达的尊严,来自于它的创新能力。

万达发明了有中国特色的商业地产发展模式—综合体发展模式,业界评价万达武汉楚河汉街项目“改变了武汉的功能和定位”。

“我为什么一直要搞创新,就是要政府来主动找我。

你要是去找它,它牛哄哄的,要是吃拿卡要怎么办你是给还是不给它要是来找你就容易得多。

”王健林说。

 

  “我就是不信邪。

”王健林说。

万达早期商业地产项目不成功,他亲自向美国一家擅长做商场人流动向设计的购物中心学习。

万达规划院副院长朱其玮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2003年春节前一天,绝大多数员工都已经离开,王健林让朱把购物中心的设计图拿给他,春节期间接着研究。

万达院线、百货在成立之初都不被看好,甚至遭到内部人的反对,都没有让王健林动摇。

武汉的汉秀有复杂的水下机械设备,最初只有好莱坞一家公司能做。

这家公司得知万达已决定投资后,故意将1500万美元的价格提到了4500万。

“这小子把我身上创新精神彻底激活了。

要是2000万美元,我就让他做了。

”王健林一想到以后还要处处受制于人,就改变了主意,自己研发这个东西“总不会比神五、神六还难吧”。

最后,这套设备还真让万达自己做出来了。

、高度重视诚信

 

  王健林把诚信经营和狠抓工程质量作为开创事业的立足点。

1991年,王健林带领大连市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万达集团前身)开发的大连市民政街小区成为全东北第一个住宅工程质量全优小区,被首届“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组委会授予当年全国唯一一块“优质住宅工程”奖牌。

 

  1996年初,针对当时房地产行业质量低劣、面积短缺、欺诈销售的普遍现象,王健林在全国房企中率先提出“三项承诺”,保护消费者利益。

2000年6月29日,建设部、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六家单位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千人大会,推介万达集团销售放心房的经验,王健林作为房企唯一代表做典型发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建设部首次推介一个房地产企业的典型经验。

 

  八、真情关爱员工

 

  在万达的发展中,王健林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倾心关爱员工,广纳八方人才。

万达集团的骨干员工流失率在全国大型企业中最低,王健林被全国工商联和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

王健林的做法:

一是提供一流待遇,万达员工的薪酬水平属于国内同行业的最高水准,万达集团在基层员工中实行独特的工龄工资制度,员工除正常收入外,每工作一年增加1200元工龄工资,工作满5年的基层员工每年仅工龄工资收入就达6000元。

二是建立培训机制,每年投入上亿万元用于员工培训,并在廊坊投资7亿元建立了国内一流的万达学院。

三是注重人文关怀。

王健林要求总部和子公司都建立员工食堂,为员工提供免费工作餐;推出幸福假期制度,给予集团评选的优秀员工及其家人报销两人往返机票及住宿费,任选各地万达酒店度假。

 

  九、民族产业功勋

 

  创业以来,王健林带领万达集团通过自身的创新创业对民族产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领军者贡献,2013年10月,全国工商联60华诞之际,《中国工商》杂志、华商韬略编辑委员会、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联合发起《民营力量璀璨中国梦想100位对民族产业贡献卓着的民营功勋企业家》荣誉表彰报道活动,彰显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家的民族成就与国家贡献,王健林获“民营功勋企业家”荣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