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政治生活一轮复习考试教案.docx
《届高三政治生活一轮复习考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政治生活一轮复习考试教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政治生活一轮复习考试教案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1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Ø知识梳理·自主预习
◆考点梳理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考点1)
(1)国家及其根本属性: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考点2)
(1)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2)特点:
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考点3)
(1)广泛性:
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具有广泛性;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2)真实性。
①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②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考点4)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已被载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考点6)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2.我国公民必须承担的政治义务(考点7)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Ø核心考点·题眼突破
核心考点1我国的国家性质
•题眼突破
1.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的重要意义
国家性质是我国政治生活的根本所在,也是党和政府实施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的根本性的决定因素。
(1)决定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我国公民与国家之间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2)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和执政地位。
(3)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前进方向。
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有序扩大民主的根本原因即在于我国的国家性质。
(4)是正确理解我国各项制度、方针政策的关键:
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正确认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
(1)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的统一。
(2)其“新型”即在于实现了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和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专政。
(3)其“统一”体现在二者相辅相成,既要坚持和扩大人民民主(这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所在),又要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以保障人民民主。
✓学习小贴士
“我国国家性质”知识的常见误区
(1)割裂人民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认为民主比专政更重要或只要民主不要专政。
(2)混淆人民民主的两大特点,对广泛性与真实性的表现、内涵不能准确掌握。
(3)不能理解民主的阶级性,如认为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全民民主、超阶级的民主等。
3.关于人权问题
(1)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的和重要的人权,对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
保护和促进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这个环节入手。
(2)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反对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
核心考点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
•题眼突破
1.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政治性义务的重要性
(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公民全部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2)①依法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充分行使,是维护公民尊严、幸福的重要体现,是文明、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②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则是公民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③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正是通过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来体现和保证的。
2.对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正确认识
(1)权利主体:
空前广泛,但并非所有人都享有这一权利。
如未满18周岁的公民、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等。
(2)选举对象:
人大代表。
因此,村委会选举、行政官员的选举、党内的选举都不能说是在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重要意义:
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第2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Ø知识梳理·自主预习
◆考点梳理
一、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考点1)
1.选举方式包括: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2.影响因素
(1)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来决定;
(2)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3.选举制度
(1)实行方式:
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2)决定因素。
①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基本国情: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4.珍惜权利
(1)原因:
选民参与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2)要求。
①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②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③理性思考、判断,审慎投票。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考点3)
(1)对决策机关: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2)对公民自身:
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四、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考点5、6)
1.民主监督权:
包括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2.合法渠道: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3.重要意义
(1)对国家:
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2)对公民:
激发公民的主人翁精神。
4.负责地行使
(1)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2)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Ø核心考点·题眼突破
核心考点1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
•题眼突破
1.区分四种选举方式
✓学习小贴士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适用范围
(1)直接选举适用于县级以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及城市居委会、农村村委会选举。
(2)间接选举的适用范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各级人大代表、乡镇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举。
2.区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四种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一般是在决策成文前,通过民情信箱、民情日记本、民情接待室、民情热线、民情沟通员、民情恳谈会等一系列互动的民情反映渠道,反映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方面存在的“急、难、愁”问题。
(2)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采用事先公示、事中公示、事后公示等方式在新闻媒体、相关会议、文件通报、单位政务公开栏和有关行政村公告栏上进行,对公示后的群众反映、建议和举报,必须依法受理并予以答复。
(3)专家咨询制度:
征求的是专家的意见,可以通过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其优势是集中学者的智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4)社会听证制度:
决策机关通过听证会,征求各方面代表的意见,对拟定的方案进行修正、完善,做到决策利民。
核心考点2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
•题眼突破
1.正确理解村(居)委会的性质
(1)村(居)委会不是国家机关中的任何一种,也不是其派出机关,而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居)民同人民政府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不履行国家职能。
(2)区别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是国家政权机关的组成部分,不同于村(居)委会。
(3)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村委会必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
(1)必要性: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意义:
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共建和谐文明社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3.区分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
民主决策突出决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突出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的监督。
考生要注意区分以下几个易混点。
(1)把信访举报制度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混同。
从手段上看,这两者都可以通过信件、电话等方式进行,但信访举报制度突出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建议,属于民主监督;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突出公民就自身日常生活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2)把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当作民主决策的途径。
人大代表参加人代会主要是审议表决国家机关的报告,对各种国家机关报告进行监督。
即使是在人大代表的日常工作中,公民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人大代表也是通过监督,督促有关国家机关加以解决。
因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属于民主监督的途径。
(3)把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混同。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说的是要注重反映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急、难、愁”。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通过民情信箱、民情日记本、民情接待室、民情热线、民情沟通员,民情恳谈会等一系列互动的民情反映渠道建立起来的。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涉及的是关乎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
它是通过决策机关依法主动将决策信息进行公示并征集意见和建议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是宪法赋予公民知情权得以实现的体现。
✓学习小贴士
一句话区分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
决策制定之前属于参与民主决策,决策正在执行或执行结束的属于进行民主监督。
4.全面理解公民的监督权
(1)“谁监督”:
行使监督权的主体是公民。
(2)“监督谁”:
监督对象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3)“监督内容”:
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4)“监督渠道”: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及监督听证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5)“为什么能监督”:
我国的国家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公民享有监督权。
(6)“为什么要监督”:
公民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利,有重要意义。
(7)“如何行使”:
一要勇于使用监督权,二要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解题模板
以公民为主体的主观题解题方法
【方法技巧】本专题的试题考查中,一般是设计以公民为主体的选择题和问答题,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公民为主体,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公民为什么要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2)公民如何参与民主决策(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因往往从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谈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必要性,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对自身、党和政府、社会等方面谈重要意义。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往往从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方式、对公民自身的素质要求等方面回答。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3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Ø知识梳理·自主预习
◆考点梳理
一、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我国政府的性质:
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2.我国政府的职能(考点1)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政府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①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政府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建设服务型政府:
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我国政府的作用(考点2)
1.重要作用:
管理与服务
2.公民正确处理与政府的关系
(1)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三、我国政府的宗旨与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考点3)
1.宗旨:
为人民服务。
2.原则:
对人民负责。
具体要求: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提供求助途径
(1)一般途径:
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推行电子政务;
(2)法律途径:
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制度,国家建立行政诉讼制度。
Ø核心考点·题眼突破
核心考点1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区分经济职能的四个方面
(1)经济调节:
主要强调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创造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
(2)市场监管:
健全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监督,维护市场秩序;改革公用事业体制,克服行业自然垄断。
(3)社会管理:
保障公民宪法权利,保证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维持社会安定和经济秩序。
(4)公共服务:
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转变政府职能
(1)转变政府职能是适应经济社会变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转变政府职能,一是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些传统的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会有所弱化,而覆盖全社会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不仅不能弱化,还必须强化。
二是必须精兵简政。
三是必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把政府不该管、不必管的事交给企业、社会和中介组织。
✓学习小贴士
从行为主体判断是否是政府职能
判断某项活动是不是政府职能,一定要分清执行这一职能的主体是否是政府部门(行政机关),如果是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党的机构、群众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人民政协,则不属于政府职能。
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表述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会议提出,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
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
推广政府购买服务。
核心考点2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题眼突破
1.明确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性质、政府职能、对人民负责的关系
(1)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的关系。
(2)政府性质和政府职能的关系。
(3)我国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在履行职能时必须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政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学习小贴士
综合运用政府知识分析问题
就本课来说,“政府(国家)为什么要做某件事”和“政府(国家)怎样做好某件事”是两个最为典型的设问方式。
在回答这两类题目的时候,经常会综合用到国家性质、政府职能、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等知识。
3.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政治依据
(1)从国家性质看,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作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从政府的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坚持对人民负责为工作原则。
政府职能的履行是由政府性质决定的,是政府性质的体现。
(3)从政府的地位看,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它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关于政府职能的选择题解题方法
【方法技巧】
第一步:
区分行为主体。
(1)政府职能的主体必须是各级政府、其组成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如国务院或其下属部委、教育局、派出所等。
(2)人大、司法机关等履行的是其他国家职能,不是政府职能。
(3)党委、群众团体、政协、村委会等不是国家机关,都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第二步:
分清政府的行为内容:
找关键词。
比如: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①保卫国家;②保护公民;③保护财产;④保障民主;⑤协调矛盾;⑥打击犯罪;⑦维护治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
①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②组织和发展教、科、文、卫、体等事业。
(4)组织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公共设施、就业、医疗、社保、人口;优化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等。
第4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Ø知识梳理·自主预习
◆考点梳理
一、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1.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与要求(考点1)
(1)意义。
①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③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的权威;
④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⑤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要求:
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等。
2.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考点2)
(1)原因:
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
政府的决策关系着国计民生。
(2)怎样做到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
①在科学决策方面,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在民主决策方面,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③在依法决策方面,坚持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的过程符合法定程序。
④政府要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3.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考点3)
(1)必要性:
权力是把双刃剑。
为防止权力的滥用,需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重要性:
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①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
②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③才能防止滥用权力,保证清正廉洁;
④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建立有威信的政府。
(3)政务公开的意义。
①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②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1)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关键:
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考点4)
①内部监督:
上级政府、监察部门、法制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
②外部监督:
人大、中国共产党、政协、社会与公民、司法机关的监督。
二、政府的威信
1.政府的威信(考点5)
(1)含义:
政府在管理和服务中形成的威望和公信力。
(2)决定因素:
从根本上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3)标志: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认可和接受。
2.我国政府威信的树立(考点6)
(1)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2)要有良好的业绩,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
(3)要重品行、做表率,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Ø核心考点·题眼突破
核心考点1依法行政
•题眼突破
1.依法行政的原因
(1)根本原因: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这决定了政府要依法行政。
(2)必要性:
坚持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意义:
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我国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如何坚持依法行政
(1)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从根本上讲,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2)落实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3)要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4)要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5)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3.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方略、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关系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
只有严格依法行政才能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依法治国为依法行政开辟了道路,创造了大环境和前提条件。
(2)依法行政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体现,因为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3)实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因此,依法行政做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学习小贴士
依法行政≠依法执政
(1)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2)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都是依法治国的要求。
党的依法执政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政治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表现。
4.政府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关系
(1)从内容上看,政府权力与责任的统一表现在三点,即: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2)从目的上看,政府权力与责任的统一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即在有效规制地方政府权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效能,以此实现民众的利益诉求,履行政府的责任。
强调权责统一是要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但这一规范并不简单地以构建有限政府为最终目标,而是为了更充分地开发政府的效能,并保证政府效能发挥最终的合理性。
核心考点2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
•题眼突破
1.正确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必要性:
①根本原因: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性质。
政府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应保证政府权力的运行受到监督,政府权力用来维护人民的利益。
②重要原因:
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一旦被滥用,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2)意义。
①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
(决策利民)
②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提高效率)
③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清正廉洁)
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建立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树立权威)
(3)措施。
①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体系。
②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民主监督: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挥舆论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通过民主集中制,提高中国共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监督政府工作。
法制监督:
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人民代表大会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2.各种行政监督的法律效力是不尽相同的
(1)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及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和法律效力。
(2)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有民主监督的职能,社会与公众有民主监督的权利,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