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262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docx

《动物病理学》实验精心整理

实验一 实验性空气栓塞

一、实验目的

了解空气栓塞对机体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

家兔,20ml注射器及针头,解剖刀,剪,镊子,面盒,浸有二甲苯的棉球若干等

三、实验内容:

1.先观察家兔的一般状况:

活动状态、呼吸频率、嘴唇颜色及瞳孔大小等。

2.用浸有二甲苯的棉球涂擦一侧耳廓,使局部血管扩张,便于穿刺注射。

3.用注射器经耳缘静脉注入空气10~15ml,记录时间,并注意观察家兔的表现。

4.待家兔死之后剖创胸并剪开心包,观察左、右心有无泡沫状血液,在胸腔内注入水使之淹没心脏,先后剪开左、右心室,观察有无空气泡逸出。

实验结果(报告的主要部分):

1.注射空气后家兔的表现:

开始活动增多,呼吸频率加快→继而活动减弱,嘴唇发绀→接着全身抽搐→死亡。

2.剖胸后心腔内的改变:

右心房内有泡沫状血液,剪开右心房后有气泡逸出。

讨论与结论(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对实验结果中所能验证的概念、理论,作出简明的概括和总结):

注射的空气进入耳缘静脉以后,迅速到达右心,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将空气和血液搅拌成大量的泡沫血,当心肌收缩时可阻塞肺动脉出口导致猝死(使血液不能到达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机体缺氧→活动增多(烦燥),呼吸加深加快予以代偿→由于是泡沫血→缺氧继续存在→活动减弱,嘴唇发绀,最终致死。

实验二脱水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不同浓度食盐溶液引起红细胞形态变化实验,推理说明机体脱水对细胞的影响。

二、实验器具与试剂

三、实验材料

抗凝血、带凹载玻片、滴管、10%、0.9%、0.1%氯化钠溶液、显微镜

四、实验内容:

1、将三种浓度氯化钠溶液分别滴入3块玻片的凹内,数滴即可,勿太多,以防溢出。

2、分别向各玻片凹内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滴入抗凝血1滴。

3、片刻后,轮流将载玻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细胞状态,直至出现变化为止,然后在高倍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实验报告:

记录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引起红细胞变化的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实验三尸体剖检诊断技术

一、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动物了尸体剖检方法,包括剖检的准备工作、常见动物动物的剖检术式、各器官及其病理变化的检查方法、病理材料的采集、包装和保存方法、病理剖检记录和剖检报告的方法等;培养综合分析病理变化的能力,为临床应用打好基础。

二、实验材料

1、动物 鸡、兔

2、器械 剥皮刀、解剖刀、手术刀、肠剪、骨钳、板锯、骨斧、镊子、手术剪、卷尺、磨刀石、注射器、针头、瓷盘(盆或缸)等采集病料常用器具。

3、药品 0.1%新洁尔灭溶液、3%来苏儿溶液、3%碘酊、70%-75%酒精、10%福尔马林溶液或95%酒精、药棉、纱布等。

三、实验内容:

一、兔子的剖检

1、检验前准备 先用手术刀或剪子沿下颌骨与第1颈椎处切断颈动脉,放血3-4分钟,将兔致死,用水冲洗兔体被毛,然后用刀在颈部、前肢腕关节及后肢跗关节上方1厘米处皮肤作环形切口,再沿两后肢内侧,绕过肛门挑切开皮肤并断尾,再由助手倒提并分开兔两后肢,一人用双手自阴部上方翻转皮肤,采用脱袜式方式把皮自阴部拉头部,剥去皮,断头,截肢。

然后放在盘中开膛。

自耻骨开始,沿腹中线用小刀切开腹壁,取出胃、肠、脾,取出心、肺、肝,置于盘中,进行同步检验。

2、内脏的检验 依次对胃、肠、脾、心、肺、肝进行感官检查,注意其大小、色泽,有无病变,尤其是蚓突和圆小囊浆膜下是否有灰白色小结节,经检验兔伪结核病。

兔蚓突为盲肠的游离端,比较细,壁厚而内管狭窄,长约10厘米,表面光滑,颜色较淡。

圆小囊在回肠与盲肠连接处,由肠管膨大形成的厚壁球囊。

3、胴体的检验 检验者左手握有齿镊子,钳住左侧腹壁肌肉,右手持剪刀撑开右侧腹壁,体腔,再检查体表,注意胴体放血程度,有无出血、黄疸、脓肿等变化,如发现颈部,液浅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呈深红色并有坏死灶,应考虑野兔热和坏死杆菌病。

二、鸡的剖检

1.胴体检查

(1)检查放血程度检查胴体体表的颜色和皮下血管(如翅下血管、胸部与鼠蹊部血管)的充盈程度判定放血是否良好。

放血良好的健康光禽,皮肤为白色或淡黄色,有光泽,看不到皮下的血管,肌肉切面颜色均匀,切断面无血滴渗出。

放血不良的光禽,皮肤呈红色,表层血管充血,皮下血管显露,一切断口有血液流出,肌肉颜色不均匀。

(2)检查头部和肛门观察鸡冠和肉髯,注意有无肿胀、结痂(鸡痘)和异常变化,鸡冠和肉髯呈青紫色或黑色,应注意检查新城疫或禽流感;观察眼球是否下陷,注意虹膜的色泽、瞳孔的形状、大小以及有无锯齿状的白膜或白环(眼型马立克氏病),眼睛和眼眶周围有无肿胀,眼睑内有无干酪样物质(鸡传染性鼻炎、眼型鸡痘);观察鼻孔和口腔的清洁度,注意有无黏性分泌物或干酪性假膜(鸡传染性鼻炎、鸡痘);观察咽喉和气管有无充血和出血,有无纤维蛋白性或干酪性渗出物(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观察肛门的清洁度,注意是否紧闭,有无炎症。

 

(3)检查体表 观察皮肤的色泽,注意皮肤上有无结节、结痂和疤(鸡痘、马立克氏病);看胴体有无外伤、水肿、化脓及关节肿大等病变。

将白条鸡仰卧放在搪瓷盘中,由胸骨柄到肛门,沿腹中线切开腹壁,并绕肛门一周,在胸前口颈基部切开皮肤,剥离嗉囊,名捕自腹壁开口并取出胃、肠、脾、嗉囊和心、肝等脏器,放在搪瓷盘中待检。

2.内脏检查

(1)肝脏观察其色泽、形状和大小,是否有肿大,有无黄白色斑纹和结节(鸡马立克氏病、鸡白血病、鸡结核病),有无坏死小斑点(禽霍乱等),胆囊有无变化,是否完整。

(2)脾脏观察是否有充血、肿大、变色和灰白色结节(注意鸡结核病)。

(3)心脏注意心包膜是否粗糙,心包腔是否有积液,心脏是否有出血及赘生物等。

(4)胃剖检肌胃,剥去角质层,观察有无出血;剪开腺胃,刮去胃内容物,观察腺胃乳头是否肿大,有无出血和溃疡(注意鸡新城疫、禽流感)。

(5)肠视检整个肠管浆膜及肠系膜有无充血、出血、结节,特别注意小肠和盲肠。

(6)卵巢观察卵巢有无变形、变色、变硬等现象(注意卵黄性腹膜炎),注意卵巢的完整性。

用手术刀钝性剥离肾脏,暴露腰荐神经丛,检查其有无病变,也可自大腿内侧肌肉缝剥离坐骨神经检查。

注意神经干的粗细和色泽。

检查全净膛光禽体腔内是否有炎性渗出物、赘生物及寄生虫等异常变化。

三、病料的采取

1.剖检前检查凡发现患畜(包括马、牛、羊及猪等)急性死亡时,必须先用显微镜检查其末梢血液抹片中是否有炭疽杆菌存在。

如怀疑是炭疽,则不可随意剖检,只有在确定不是炭疽时方可进行剖检。

2.取材时间内脏病料的采取,须于死亡后立即进行,最好不超过6h,否则时间过长,由肠内侵入其他细菌,易使尸体腐败,影响病原微生物的检出。

3.器械的消毒刀、剪、镊子、注射器、针头等煮沸消毒30min。

器皿(玻璃制品、陶制品等)可用高压灭菌或-干烤灭菌。

软木塞、橡皮塞置于0.5%石炭酸水溶液中煮沸10min。

采取一种病料,使用一套器械和容器,不可混用。

4.病料采取应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相应地采取该病常侵害的脏器或内容物。

如败血性传染病可采取心、肝、脾、肺、肾、淋巴结、胃、肠等;肠毒血症采取小肠及其内容物;有神经症状的传染病采取脑、脊髓等。

如无法估计是哪种传染病,可进行全面采取。

检查血清抗体时,采取血液,凝固后析出血清,将血清装入灭菌小瓶送检。

为了避免杂菌污染,病变检查应待病料采取完毕后再进行。

各种组织及液体的病料采取方法如下。

(1)脓汁用灭菌注射器或吸管抽取或吸出脓肿深部的脓汁,置于灭菌试管中。

若为开口的化脓灶或鼻腔时,则用无菌棉签浸蘸后,放在灭菌试管中。

(2)淋巴结及内脏将淋巴结、肺、肝、脾及肾等有病变的部位各采取1~2cm3的小方块,分别置于灭菌试管或平皿中。

若为供病理组织切片的材料,应将典型病变部分及相连的健康组织一并切取,组织块的大小每边约2cm左右,同时要避免使用金属容器,尤其是当病料供色素检查时(如马传贫、马脑炎及焦虫病等),更应注意。

(3)血液

血清:

以无菌操作吸取血液l0ml,置于灭菌试管中,待血液凝固(经1~2天)析出血清后,吸出血清置于另一灭菌试管内,如供血清学反应时,可于每毫升中加入5%石炭酸水溶液1~2滴。

全血:

采取10ml全血,立即注入盛有5%柠檬酸钠lml的灭菌试管中,搓转混合片刻后即可。

心血:

心血通常在右心房处采取,先用烧红的铁片或刀片烙烫心肌表面,然后用灭菌的尖刃外科刀自烙烫处刺一小孔,再用灭菌吸管或注射器吸出血液,盛于灭菌试管中。

(4)乳汁乳房先用消毒药水洗净(取乳者的手亦应事先消毒),并把乳房附近的毛刷湿,最初所挤的3—4股乳汁弃去,然后再采集l0ml左右乳汁于灭菌试管中。

若仅供显微镜直接染色检查,则可于其中加入0.5%的福尔马林液。

(5)胆汁先用烧红的刀片或铁片烙烫胆囊表面,再用灭菌吸管或注射器刺人胆囊内吸取胆汁,盛于灭菌试管中。

(6)肠用烧红刀片或铁片将欲采取的肠表面烙烫后穿一小孔,持灭菌棉签插入肠内,以便采取肠管粘膜或其内容物;亦可用线扎紧一段肠道(约6cm)两端,然后将两端切断,置于灭菌器皿内。

(7)皮肤取大小约10cmXl0cm的皮肤一块,保存于30%甘油缓冲溶液中,或10%饱和盐水溶液中,或10%福尔马林液中。

(8)胎儿将流产后的整个胎儿,用塑料薄膜、油布或数层不透水的油纸包紧,装入木箱内,立即送往实验室。

(9)小家畜及家禽将整个尸体包入不透水塑料薄膜、油纸或油布中,装入木箱内,送往实验室。

(10)骨头需要完整的骨头标本时,应将附着的肌肉和韧带等全部除去,表面撤上食盐,然后包于浸过5%石炭酸水或0.1%升汞液的纱布或麻布中,装于木箱内送到实验室。

(11)脑、脊髓如采取脑、脊髓作病毒检查,可将脑、脊髓浸入50%甘油盐水液中或将整个头部割下,包人浸过0.1%升汞液的纱布或油布中,装入木箱或铁桶中送检。

供显微镜检查用的脓汁、血液及粘液;可用载玻片作成抹片;组织块可作成触片,然后在两块玻片之间靠近两端边沿处各垫一根火柴棍或牙签十以免抹片或触片上的病料互相接触。

如玻片有多张,可按上法依次垫火柴棍或牙签重叠起来,最上面的一张玻片上的涂、抹面应朝下,最后用细线包扎,玻片上应注明口码,并另附说明。

四、病料的保存

病料采取后,如不能立即检验,或需送往有关单位检验,应当加入适量的保存剂,使病料尽量保持新鲜状态。

1.细菌检验材料的保存将采取的脏器组织块,保存于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或3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中,容器加塞封固。

如系液体,可装在封闭的毛细玻管或试管运送。

饱和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法是:

蒸馏水l00ml,氯化钠38~39g,充分搅拌溶解后,用数层纱布过滤,高压灭菌后备用。

3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的配制法是:

中性甘油30ml,氯化钠牛5g,碱性磷酸钠l0g,加蒸馏水至l00ml,混合后高,压灭菌备用。

2.病毒检验材料的保存将采取的脏器组织块,保存于5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或鸡蛋生理盐水中,容器加塞封固。

5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的配制法是:

氯化钠2.5g,酸性磷酸钠0.46g,碱性磷酸钠10.74g,溶于l00ml中性蒸馏水中,加纯中性甘油150ml,中性蒸馏水50ml,混合分装后,高压灭菌备用。

鸡蛋生理盐水的配制法是:

先将新鲜的鸡蛋表面用碘酒消毒,然后打开将内容物倾入灭菌容器内,按全蛋9份加入灭菌生理盐水1份,摇匀后用灭菌纱布过滤,再加热至56~58℃,持续30min,第2天及第3天按上法再加热一次,即可应用。

3.病理组织学检验材料的保存将采取的脏器组织块放人10%福尔马林溶液或95%酒精中固定;固定液的用量应为送检病料的10倍以上。

如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应在24h后换新鲜溶液一次。

严寒季节为防病料冻结,可将上述固定好的组织块取出,保存于甘油和10%福尔马林等量混合液中。

五、病料的运送

装病料的容器要一一标号,详细记录,并附病料送检单。

病料包装容器要牢固,做到安全稳妥,对于危险材料、怕热或怕冻的材料要分别采取措施。

一般病原学检验的材料怕热,应放入加有冰块的保温瓶或冷藏箱内送检,如无冰块,可在保温瓶内放入氯化铵450~500g,加水1500m1,上层放病料,这样能使保温瓶内保持0℃达24h。

供病理学检验的材料放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不必冷藏。

包装好的病料要尽快运送,长途以空运为宜。

实验报告 作尸体剖检报告一份

 

实验四  大体标本制作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病理标本的制作方法,了解标本制作的原理,为学习、科研和临床病理诊断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

脱脂棉、胶布、石蜡、毛笔、醋酸钾、甘油、蒸馏水、麝香草酚、10%福尔马林、95%酒精、标本瓶(小的)

三、实验内容:

一、取材→固定→加工处理→处理,瓶送与保存。

取材:

取材时必须仔细,防止挤压,标本应带有明显的病变或变化,并可适当的修理,使其便于装瓶和观察,体积较小的器官,可将整个留用。

必须保持原组织器官的结构完整性。

固定:

固定的目的在于使器官组织不腐败变质,其体积,形态,结构不变,颜色也能长期保存。

固定标本的容器应比较宽大,固定液应充足,其体积至少为标本的5倍。

固定标本时,容器底部垫以脱脂棉,漂浮的标本,其上面覆盖浸湿固定液的纱布或脱脂棉,同一容器中不宜同时固定几件标本。

胃肠或囊状器官的粘膜病变留作标本时,应剪开展于硬纸上。

如需整体固定,保存胆囊或膀胱,可其中填入(注入)固定液或填充脱脂棉。

固定标本时间因标本厚度,组织结构不同而异,胃肠壁需固定1~3天,子宫约3~5天,1~2cm厚的实质器官需5~8天,固定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回色不良,最常用的固定液为甲醛。

固定后的标本需经加工处理才能装瓶保存。

普通标本制作比较简单,原色标本的制作大多还要进行回色,一般通过酒精回色,回色时间取决于颜色显现的程度。

当颜色显现最鲜艳时即可停止。

回色时间一般为1~2h,回色前标本应在流水中冲洗12~24h。

装瓶与保存:

这是最后一个步骤,标本应放入大小适当的清结标本瓶(或缸)中,标本装瓶后,注入保存液。

原色保存液为甘油,醋酸钾(钠),最后加盖封口,贴标签。

 原色标本要放在暗处或柜中,应避免阳光照射引起的褪色。

封标本瓶(或缸)口的方法很多:

1.胶布封贴瓶口后,其上再涂一层石蜡。

石蜡先溶化,用毛笔蘸取并迅速涂于胶布表面和边缘。

2.用万能胶(环氧树脂)或白乳胶(聚醋酸乙烯)封口,先将封口胶涂于瓶和盖的磨砂口上,盖紧后其上用较重物品压1~2天。

3.蜂蜡松香封口:

将6:

4的蜂蜡和松香隔水溶化,用毛笔蘸取并涂于瓶口,然后将瓶盖在火上烘热在瓶口均匀压紧。

冷却后用小刀烤热再将瓶口与瓶盖间的缝隙烫干。

二.普通标本制作法:

首先取材,固定于10%福尔马林溶液(即甲醛用水稀释10倍)中,固定时间可适当加长,一般为1~2周或更长,流水冲洗12~24h后,吸去标本表面的水分,装瓶,用留水或清水配制10%福尔马林溶液中保存。

最好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在1000ml10%福尔马林液中,加入磷酸氢二钠6.5克,和磷酸二氢钠4克)。

三.原色标本制作法:

原色标本制作方法有多种,现将常用方法介绍如下:

第一种方法:

固定液:

10%福尔马林

回色液:

95%酒精

保存液:

醋酸钾:

300克

甘油:

500克

蒸馏水:

1000ml

麝香草酚:

0.5克

固定4~6天,流水冲洗20~30h,回色后用纱布沾去标本表面上的酒精,装入保存液瓶中封存。

第二种方法:

(岂氏法)

固定液:

福尔马林100ml

醋酸钾15克

硫酸钾15克

蒸馏水500ml

回色液:

95%酒精

保存液:

蒸馏水900ml

甘油300ml

醋酸钾200克

麝香草酸2克

固定1~2周,冲洗12~24h,回色约1~2h,用蒸馏水洗去标本表面上的酒精,放入保存液中封存。

由于实验室没有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以下实验通过网上查找了部分图片让学生观看.

 

实验五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并能识别常见组织器官血液循环障碍的眼观和镜检病理变化.

二、实验材料

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光学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镜头纸、图画本等

三、实验内容:

充血

一.大体标本

1.肺淤血:

多见于左心机能不全。

静脉回流受阻,肺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色紫红,质地较坚实,切面流出多量暗红色血液。

淤血较久时,则易发生肺水肿,此时肺切面流出多量带泡沫的血样液体。

肺间质增宽,富含水分。

肺组织块投入水中如载重舟。

思考题:

用生理学知识分析肺淤血继发水肿的原因。

2.肝淤血:

常见于右心衰竭。

淤血时体积增大,边缘钝圆,色暗紫红色,切面流出多量暗紫红色血液,淤血较久时,小叶中央部充血呈暗红色,小叶边缘则肿胀或脂变呈黄褐色,形成暗红色与黄褐色相间的斑纹,类似中药槟榔的断面故称“槟榔肝”。

肠淤血:

肠壁静脉扩张增粗,充满暗红色血液,形似树枝状。

二.切片标本

1.慢性肝淤血

低倍镜下,肝小叶中央部的窦状隙和中央静脉扩张,充满红细胞,肝索受压萎缩甚至消失,小叶周边部肝索排列紊乱;高倍镜下,小叶周边部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近圆形空泡(脂肪变性)。

2.慢性肺淤血

低倍镜下,肺内小静脉、肺泡壁毛细血管显著扩张,充满红细胞。

肺泡及间质内见有淡粉红色的浆液、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和有核细胞成分。

高倍镜下见肺泡内的细胞成分主要是巨噬细胞,胞浆内吞噬有黄褐色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

3.肾小球动脉充血

低倍镜下找到肾小球皮质部后,转换高倍镜观察,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致肾小球体积膨大,肾球囊狭窄。

肾小管间毛细血管也扩张充血。

出血

一.大体标本

1.猪肾点状出血:

肾表面及切面上有多数针尖至菜籽大小的出血小点。

此标本取至猪瘟病。

2.心内膜斑状出血:

心室内膜下出现黑红色斑点,称淤斑。

3.马肝被膜下血肿:

肝被膜下与实质之间有大的凝固血块,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包裹。

血肿周围实质受压贫血,呈淡黄褐色。

4.血管破裂性出血:

乳牛产后子宫中动脉破裂出血,患畜死于失血过多。

此标本示血管破裂处。

5.线状出血:

肠粘膜皱壁的顶端出血,呈暗红色的线条,称线状出血。

6.出血性子宫炎:

子宫内膜弥漫性出血,呈暗紫红色。

二.切片标本

1.猪脾出血

镜下可见脾窦扩张,充满红细胞。

脾索及白髓内均有大量红细胞出现。

思考题:

出血的概念。

2.鼠肺出血

肺脓肿的另一端,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红细胞。

血栓形成

一.大体标本

1.牛肺静脉红色血栓:

肺内扩张的静脉内有一血块,其中心红色,边缘淡黄,(这是因形成时间较久,边缘血红蛋白崩解之故)因发生血栓软化,血管与血栓界线不清。

2.猪心瓣膜上白色血栓:

二尖瓣向血流面有一干燥灰白赘生物附着,表面粗糙不平,呈花椰菜样外观。

瓣膜变形、缺损。

此标本取自慢性猪丹毒患猪。

4.动脉内白色血栓:

马前肠系膜动脉根部管腔扩大,管壁肥厚,内膜粗糙不平,内膜上附着干燥灰白片状血栓物质。

通过此标本理解血栓形成的条件。

5.肝内混合血栓:

肝内扩张的血管内有一血栓,部分灰白(白色血栓),部分暗红(红色血栓)。

此标本为牛肝硬变。

二.切片标本

1.羊脾混合血栓

低倍镜下见脾脏充血出血,在一至二个极度扩张的脾窦内见有血栓物质。

血栓由粉红色索状物和大量红细胞构成。

高倍镜下,粉红色血小板条索间见有少量粒细胞。

血栓边缘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

2.肺微血栓形成

镜下见肺内间质及肺泡隔上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多数血管中见有交织成网状的纤维素,其中网罗有红细胞。

此为全身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表现。

思考题:

血栓与死后血凝块如何区别?

梗死

一.大体标本

1.马肾贫血性梗死:

梗死区呈灰黄色或灰白色,略向表面突起,干燥,质地脆弱,切面呈锥形,锥尖指向肾门部。

梗死区与周围组织交界和有红色充血反应带。

2.猪脾出血性梗死:

脾脏边缘部有高梁仔至黄豆大小黑红色突起。

(质略硬,切面略呈楔形,结构模糊不清)。

此标本取自猪瘟。

思考题:

从组织学结构分析,脾脏梗死应属贫血性梗死,请分析猪瘟时,脾脏出现出血性梗死的可能原因。

3.肝出血性梗死:

肝表面见有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暗红色斑块,切面不规则。

思考题:

用组织解剖学知识解释不同器官的梗死灶具有不同形状的原因。

二.切片标本

1.羊脾出血性梗死

低倍镜下见脾脏红白髓界线不清,组织结构被破坏,小血管和血窦扩张充血,大量红细胞堆积于组织内,在一极度扩张的血管内见有一混合血栓。

高倍镜下见脾脏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大量红细胞之间散在有细胞核碎片。

思考题:

梗死与坏死的关系。

 

实验六 水肿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并能识别常见组织器官水肿的眼观和镜检病理变化.

二、实验材料

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光学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镜头纸、图画本等

三、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

1.皮下水肿:

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增宽,有灰白色半透明物质聚集。

2.肺水肿:

肺体积增大,被膜紧张,重量增加,切块投入水中如载重舟;切面流出大量血色泡沫状液体;肺间质增宽,其间聚集白色胶冻样水肿液。

3.胃粘膜水肿:

切面见胃粘膜下有灰白色胶冻样浆液浸润。

4.网膜脂肪胶样水肿:

网膜脂肪消失,由胶冻样水肿液填充,网膜呈半透明。

多见于全身营养不良,网膜脂肪被大量消耗时。

5.肾盂积水:

此标本由于膀胱内肿瘤堵塞泌尿道,使尿液淤积于肾盂。

眼观见肾盂、肾盏扩张,呈大小不等的空腔,肾实质萎缩。

二.切片标本

肺间质水肿

肺胞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淡粉红色浆液和数量不等的细胞成分;间质扩张,胶原纤维解离、断裂,漂浮于水肿液中,淋巴管扩张充满大量淋巴液。

 

实验七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并能识别常见组织器官萎缩、变性和坏死的眼观和镜检病理变化.

二、实验材料

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光学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镜头纸、图画本等

三、实验内容:

萎缩

一.大体标本

1.脂肪的浆液性萎缩:

机体营养不足时可发生全身性萎缩,脂肪组织的萎缩最早发生,脂肪组织消耗竭尽,为多量的浆液浸润,呈灰白色半透明胶冻样,故又称脂肪组织的胶样萎缩。

标本有网膜和黄骨髓。

2.脾萎缩:

脾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边缘锐薄;被膜皱缩增厚,呈灰白色。

切面见脾小梁明显,脾髓显著减少呈红褐色。

3.压迫性萎缩:

(1).肝:

肝表面突起鸡蛋大小充满透明液体的白色囊泡,此即细颈囊尾蚴,是大泡带状绦虫的幼虫。

囊泡周围的肝实质因受压萎缩。

(2).肾:

肾体积增大,表面高低不平。

切面见皮质和髓质界线不清,肾盏扩张,肾实质萎缩,厚薄不均。

此标本为肾盂积水。

(3).脑:

此标本为先天性脑积水。

左右大脑半球因积水压迫而未发育,尤以右大脑半球明显。

(4).神经性萎缩:

鸡腹腔内有一鸡蛋大小的血肿,因血肿压迫腰荐神经,使其支配的一侧腿部肌肉发生营养不良性萎缩。

(5).睾丸萎缩:

一侧睾丸体积显著减小,质地变硬,被膜增厚,呈灰白色。

另一侧睾丸代谢性肥大。

三.切片标本

1.肝压迫性萎缩

肝脏的转移平滑肌肉瘤压迫肝脏引起肝细胞萎缩。

镜下见平滑肌肉瘤细胞周围肝细胞索受压变窄,肝细胞缩小,胞浆深染。

2.横纹肌萎缩

镜下见肌纤维变细,肌浆减少,横纹不明显,胞核密集。

间质增宽,结缔组织增生。

3.肾压迫性萎缩

镜下见肾皮质变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薄。

肾小球萎缩及玻璃样变,少数肾小球代偿性肥大。

变性

一.大体标本

1.猪肾肿胀:

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颜色苍白浑浊呈水煮样外观。

切面,皮髓质界线不清,质脆易碎。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