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283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docx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docx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

网络同传的使用

网络环境

1台计算机作为发送端,接收端计算机不超过200台,但为确保同传的稳定性建议您每次同传不超过100台,通过交换机或HUB连接于同一个局域网中,网络设备不要阻止广播包的传输。

网络同传前的准备工作

在网络同传操作前,需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

保证发送端与所有接收端通过交换机或HUB连接于同一个局域网的同一网段中,且网络通讯状况正常(网络设备不要阻止广播包的传输)。

2.请确保发送端计算机配置及型号与接收端一致。

3。

选择网络环境内的一台计算机作为发送端,并在此发送端安装设置操作系统、硬件驱动程序、硬盘保护驱动程序、网络控制工具被控端(如果需要使用网络控制功能)及需要使用的应用软件。

4.发送端安装各类应用的软件均可正常使用,保障发送端系统本身完好。

5.查杀发送端病毒及木马等恶意程序,确保发送端本身的安全.

6。

在进行网络同传前,请确保发送端已进入保护模式.

网络同传的操作

当您已经完成了发送端计算机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及必要软件的安装后,需要通过网络同传功能将发送端的硬盘数据同传至接收端,使得接收端计算机处于可用状态,请您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发送端:

发送端计算机将当前计算机硬盘作为样本,可同传至网络内其它接收端.

接收端:

作为接收端,接收从发送端传送的硬盘数据至本地硬盘。

发送端操作过程

1。

请选择进行操作的计算机作为发送端.

2。

按下电源开关启动计算机,在弹出如图2—11所示的选择启动系统界面后按F4功能键进入网络同传的界面,如图2—18所示.

图2—18网络同传界面

发送端连线接收端

3。

在网络同传界面中,单击“发送端”按钮,使当前计算机作为发送端,将弹出接收端登录界面,连线网络内的所有接收端,如图2—19所示。

图2-19显示接收端登录信息

接收端连接成功后,图标显示为蓝色。

此时您可以启动接收端计算机,具体操作请参见第2章接收端操作过程部分.

如果接收端计算机未开机,则可以通过点击“开始唤醒”按钮,将上次已经登录的计算机自动唤醒。

单击“返回”按钮,将返回至网络同传发送端和接收端选择界面,单击“完成”按钮,将进入“发送端主界面".

注意

1。

唤醒功能只能将上次登录过的接收端唤醒,未登录过的接收端仍需手动开机。

接收端信息列表已同步到了上次连线的所有接收端,该列表信息在这些计算机中都有记录。

2.网络唤醒功能与网卡相关,部分网卡不支持该功能。

连线接收端会自动完成,并在列表内显示已连线接收端的计算机名称、IP地址、分组名、网络状况(KB/S)、接收端状态以及MAC地址。

注意

1.启动作为发送端的计算机,在如图2—11的选择启动系统界面弹出后,按下“F4”键,可启动网络同传功能,并进入网络同传界面。

2。

如果您安装了硬盘保护系统并设置了管理员密码,选择进入发送端时会提示您输入该密码。

4.接收端登录完毕后,单击“完成”,将弹出如图2-20所示的网络同传发送端主界面,可以进行网络同传的相关操作。

图2-20网络同传发送端主界面

注意

如果点击“删除接收端”将某些接收端删除,则会同时在接收端信息列表中将其删除,下次同传时只能手动开机。

网络同传发送端主界面,除了列表显示所有已登录的接收端信息以外,集中提供了所有网络控制及网络同传相关的操作选项。

5。

单击“设置同传参数”,将弹出同传参数设置界面,如图2-21所示。

图2—21同传参数设置

此时可设置网络延时、硬盘数据同传方式、启用断电续传功能以及接收端同传结束后的自动操作等。

注意

接收端同传结束后的相关自动操作选项功能只对智能同传起作用,对于CMOS参数同传和保护参数同传不起作用。

但无论您对接收端同传结束后设置的操作是返回登录、关机或重启以下三种情况都将自动重启计算机,而不按您的设置执行操作:

1。

在保护模式下同传单个或单独几个保护分区的数据.

2。

有增量数据,并且没有影系统,在保护模式下进行智能同传数据。

3.在开放或保护模式下同传“硬盘保护参数”。

其他情况下接收端计算机都可按照设置的“接收端同传结束后的操作”正常执行。

如果您勾选了“启用断电续传功能”,当您正在进行网络同传时计算机发生故障、突然关机或断电,如果在整个传输过程还未结束时故障恢复,正常手动开机进入网络同传,则将从上次断电时续传数据.如果网络中有多台计算机发生故障,则会从传输最慢的计算机开始续传。

建议您设置网络延时时间为20~50µs。

6。

在网络同传发送端主界面,点击“测速”按钮,将会出现图2-22所示提示对话框。

测速功能可检测网络状况和网络中连线的接收端的传输速度.

图2-22网络测速提示

单击“确定”,系统会自动检测连线接收端的网络速度,并在网络同传发送端主界面内的列表框中显示网络状况参数,依据接收端的网络数据接收速度,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剔除接收速度较慢的接收端。

一般情况下,当接收端网络速度小于5000(KB/S)时,可以剔除此接收端,从而保障整体网络环境的同传速率。

7.您可以通过“分组设置"功能对已连线的所有计算机进行分组,您需要选择要分组的接收端计算机,然后单击“分组设置”按钮,输入本机分组名称后,如果您选择“仅修改本机”,则只修改了发送端计算机的分组,如果您选择“修改本次连线所有机器”,那么连线的所有计算机都将分在该组中。

注意

1.发送端与接收端处于同一分组中才可以进行网络同传,但未分组的接收端可以连接到任意发送端,未分组的发送端也可以连接任意接收端。

2.当您进行网络同传时,如果您希望使用分组同传功能,请在发送端主界面中删除不在本组内同传的接收端计算机,然后再对在线的计算机进行分组设置。

8。

在网络同传发送端主界面中单击“IP分配”进行IP分配操作,如图2—23所示。

图2—23IP分配

当IP分配过程结束后,就会返回到网络同传发送端主界面。

说明

IP分配,具有两种分配方式,可以输入指定IP,也可以设置为DHCP进行自动分配。

注意

如果选择DHCP方式,您需要自行准备DHCP服务器.

当输入指定IP进行分配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起始IP地址:

网络管理员指定本地IP地址为起始IP地址,例如192。

168.0。

1,则分配IP后,发送端IP为192。

168.0.1,而接收端则根据其登录序号依次为192。

168。

0。

(1+1),192.168。

0。

(1+2),192。

168。

1.(1+3)。

..。

,即登录序号为1的接收端计算机IP被分配为192。

168。

0.2,登录序号为2的接收端计算机IP为192。

168.0.3,依次类推.

2)子网掩码:

网络管理员设定局域网同一网段内的计算机为同一掩码。

3)默认网关:

网络管理员设定局域网内计算机的默认网关地址。

4)计算机名:

如果您选择“只修改本机",输入的计算机名称只被分配至所操作的发送端,对于连线中的接收端计算机没有任何影响.如果选择“修改本次连线所有机器”,输入的计算机名称将被分配至所操作的发送端,接收端则依据其登录序号依次累加记数命名计算机名。

在分配设置时,您可以选择计算机名后缀,默认情况下后缀为0。

例如:

您发送端计算机名为A,选择后缀为0,则相当于发送端的名称为A0,接收端计算机名就自动命名为A1,A2..。

;您发送端计算机名为A1,选择后缀为2,则相当于发送端的名称为A12,接收端计算机名就自动命名为A13,A14。

..。

5)您可以选择“仅修改本机”或“修改本次连线所有机器”.

注意

1.Windows系统不能正确识别命名为纯数字的计算机名,请您不要用纯数字命名计算机名。

2.分配完IP地址和计算机名后,该值都将同步到此计算机的所有Windows操作系统中。

9.IP设置完成后,单击“智能同传”,向所有已经登录的接收端发送同传数据,在发送数据前,需要进行发送数据的相关设置,如图2—24所示。

图2-24硬盘数据同传

10.勾选需要进行同传的相关数据分区,并单击“确定”,即可开始网络同传的数据传输,屏幕将会显示同传过程的进度提示。

同传结束后,接收端将会根据用户设置而进行关闭或重启以及返回登录状态等。

注意

1。

为了避免网络同传速度过慢,请在操作时断开网络的外部连接,仅保障局域网内需要进行网络同传的计算机的网络畅通,这样可提高同传效率。

同传过程中执行停止同传的操作,将会破坏接收端原有系统及硬盘数据。

2。

当出现网络状况较差或某接收端硬盘读写速度较慢时,由于该软件具有接收端不“掉线”的特点,您可以通过查看数据传输情况选择断掉该接收端,以保证大多数接收端的同传效果。

11。

在网络同传发送端主界面中单击“CMOS数据同传",同传CMOS时,可将基本CMOS及扩展CMOS一并同传至网络内连线的接收端计算机.操作时,屏幕将会弹出系统提示界面,点击“确定"进行CMOS数据传输。

CMOS数据传输界面与硬盘数据同传界面相同,但因为CMOS数据一般容量较小,所以同传会很快结束。

接收端操作过程

1。

选择好作为接收端的计算机,按下电源开关启动计算机,在屏幕上出现联想标识时反复按键盘上的F4键,进入联想硬盘保护系统安装界面。

注意

如果该计算机已经安装了硬盘保护,将不会出现该界面,直接进入网络同传界面。

2.单击“网络同传”,可启动网络同传功能,将进入网络同传的操作界面,如果网络内已经设置好了发送端,将自动作为接收端登录到发送端。

如果网络内没有设置好发送端,出现发送端和接收端选择的界面,请单击“接收端”按钮。

注意

为了方便进行同传,建议您先设置好发送端再设置接收端。

3.此时不用再对接收端做任何操作,只需操作发送端计算机,等待发送端计算机连线本接收端即可。

接收端连线至发送端的过程如图2—25所示。

注意

当同传操作开始时,接收端原有数据信息将被删除,如您需要请您在同传前对接收端计算机原有数据进行备份。

图2—25接收端显示接收端登录到发送端

第3章联想教育应用的日常维护与使用

硬盘保护的管理员菜单

注意

1.建议机房管理员不要开放Windows的administrator权限给使用者,以避免使用者破坏联想服务分区。

2。

建议机房管理员在计算机正常使用过程中,通过CMOS设置屏蔽硬盘以外的可启动设备,并设置BIOS密码,以免使用者破坏联想服务分区。

3。

被保护分区的可用空间就是该分区的可用缓存区,请您确保有足够缓存区以保证软件的正常运行。

硬盘保护驱动程序安装完成后,在Windows下将提供给您一个缓存区状态监控工具,您可以随时查看,必要时进行清理。

在图2—13“选择启动系统”界面中,单击“管理员菜单”,输入管理员密码后即可进入如图3-1所示的管理员菜单主界面。

图3-1管理员菜单主界面

管理员菜单,是硬盘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逐项介绍各选项的用途。

恢复数据

恢复您的硬盘数据至上一次进行保存时的状态。

在恢复操作前,请您确定已经备份了重要的数据文件。

注意

1.执行此项操作前,请确保欲恢复的硬盘分区内重要数据资料已经备份。

2.操作执行过程中,请不要强行进行关机或拔下电源等操作,以免对硬盘造成损害导致软件无法使用。

3。

请不要中断操作,等待其任务完成,再进行其他操作,以免数据丢失。

4.如果操作失败,或操作被提前终止,或意外停电,您必须重新进行一次“恢复数据”操作,以免操作系统出现异常。

保存数据

将您计算机硬盘所选择的分区当前的数据状态进行保存。

当您日后执行“数据恢复”操作时,数据将恢复至您当前所保存时的状态。

注意

1.如果此前您已经进行了“保存数据”的操作,则此次操作将覆盖上一次您所保存的数据状态为当前状态。

2.必要时,您可以使用“恢复数据”功能来使您的计算机硬盘数据恢复至此时进行保存的状态.

3.操作执行过程中,请不要强行进行关机或拔下电源等操作,以免对硬盘造成损害导致软件无法使用。

4.请不要中断操作,等待其任务完成,再进行其他操作,以免数据丢失。

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界面如图3-2所示,可以对您的计算机进行引导启动选项的设置,以及管理员密码和保留数据密码的设定和修改等。

图3-2系统设置界面

启动选项

隐藏启动菜单:

如果您不希望其他用户看到“选择启动系统"界面,您可以在系统设置界面中勾选“隐藏启动菜单”选项。

注意

如果您勾选了“隐藏启动菜单”选项,计算机将不再显示“选择启动系统”而将出现短暂的全黑屏幕,此时计算机并没有发生故障,请您耐心等待。

如果您希望再显示该界面,您可以在计算机启动后按Home键,进入管理员菜单界面进行设置。

隐藏“管理员菜单”按钮和提示:

如果您希望其他用户在“选择启动系统"界面下看不到“管理员菜单”选项,请在“选择启动系统"界面中隐藏“管理员菜单"选项,可以方便管理员对系统的维护。

注意

选择了“隐藏管理员菜单”后,如果想再显示该菜单,可以在“选择启动系统”菜单下按“Home”键,在管理员菜单中进行相应设置.

隐藏恢复进度条:

选择该选项,进入系统时将看不到“数据恢复进度条"。

自动进入同传:

选择该选项,开机后,如果您在所设置的延时时间内没有任何操作,则系统自动登录到同传界面,等待进行网络同传。

自动启动系统:

选择该选项,开机后,如果您在所设置的延时时间内没有任何操作,则系统自动启动默认的系统。

注意

1。

如果设置的“自动启动系统”功能被自动打开,并且延时时间设置太短,接收端可能来不及检测发送端就进入系统了.建议使用“启动自动连线"功能时,设置较长的“自动启动系统"延时或者不同时使用“自动启动系统”功能。

2.如果您勾选了“隐藏启动菜单"功能,此时“自动启动系统”功能将自动打开。

为保证系统稳定,建议您将自动延时时间设置为5秒或5秒以上.此后您重新开启计算机,在您设置的延时之内会出现全黑屏幕,您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请耐心等待计算机进入系统.

3.在上述全黑屏幕下,您可以通过按“Home”键调出“选择启动系统”界面.

设置默认系统:

您可以选择一个系统作为默认启动的系统.在“自动启动系统延时”设置的时间内,如果您没有进行任何操作,则系统会自动启动您所设置的默认系统。

注意

1。

只有您选择了“自动启动系统”功能,才可以设置默认系统。

2.为保证系统稳定,在您选择了“自动启动系统”功能时,建议您将自动延时时间设置为5秒或5秒以上。

启动自动连线:

勾选此项后,当网络中存在发送端,那么该计算机开机后可以作为接收端自动登录至发送端计算机,随后进行数据同传操作.

注意

在启动自动连线功能后,在“选择启动系统"界面中选择要进入的操作系统,计算机将自动进入您所选择的操作系统。

密码设置

管理员密码设置:

您可以通过该选项设置管理员密码,默认的密码为空。

保留数据密码设置:

您可以通过该选项设置“保留数据"操作的密码,默认的密码为空。

CMOS选项

保护CMOS参数:

如果您希望对计算机的CMOS参数进行保护,请选择此项功能。

CMOS保护的功能,可以防止CMOS参数被进行篡改的现象,从而及时回复原CMOS参数值。

开放模式重启后自动调为保护模式:

如果您希望计算机在开放模式重启后自动进入保护模式,请选择此项功能.

注意

1.密码只能设置为8位及以下英文字母及数字字符。

2.CMOS参数保护功能后,系统启动过程中硬盘保护将会对CMOS数据进行分析,但这并不影响您的使用,请耐心等待。

3。

如果您的计算机需要安装操作系统或者其他需要重启计算机的软件,请不要勾选“开放模式重启后自动调为保护模式”选项。

网络设置

您可以根据需要修改本机的网络设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及分组名等设置.

修改分区

修改数据分区的各类参数以及设置所选分区的保护措施。

注意

1。

您针对不同硬盘分区所设定的恢复方式将决定所选分区的数据是否被保护。

2.您所作的修改将在重新启动后生效。

3.修改分区的恢复方式将导致保护系统丢失所有影系统.

4。

如果您的保护系统中第一个系统(Windows7)前有100M隐藏分区,那么不允许将该系统设置为数据分区.

卸载

卸载“联想硬盘保护系统”.

注意

1.执行此项操作前,请确保被保护的硬盘分区内重要数据资料已经备份。

2。

卸载操作时,硬盘保护系统会自动作一次恢复操作,将恢复至您上次进行“保存数据”操作时的数据状态.

3。

如果欲保持硬盘被保护分区当前的数据状态,请先进行一次“保存数据”操作后再进行卸载操作。

4。

卸载硬盘保护系统后,您的硬盘各个分区数据将不再受到保护,同时有些分区将不被保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