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328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docx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docx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

[摘要]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之一,他的思想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他的教育巨著《爱弥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实现儿童观的历史性转变,本文以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依据探讨卢梭的儿童观及其现代价值。

[关键词] 卢梭:

自然主义:

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性质及研究意义

(一)什么是儿童观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容的儿童观,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发展主要受到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西方古代,儿童被人们看成是缩小了的大人,儿童与成人没有本质的差别,人们完全以成人社会的标准来要求儿童,儿童处于被忽视、轻视或任意丢弃的境地。

到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思想武器。

基督教崇尚上帝,认为人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人不能违背上帝的意旨,认为人生而有罪,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赎罪,在基督神学思想的影响下,认为儿童生而有罪的,《圣经-旧约》箴言篇中说道:

“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

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从地狱的深渊救出他的灵魂。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认为只有鞭打和惩罚才能赎清他们身上的罪孽,儿童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到了18世纪,卢梭提出了:

“尊重儿童,解放儿童”的口号,建构了全新的儿童观,促进了儿童研究的心理学化运动,儿童发展问题进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儿童心理学之父霍尔率先运用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发展,此后,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的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开始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儿童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解放儿童,尊重儿童”成为一种时代精神。

从远古时代的小大人形象,到中世纪的原罪说,再到20世纪的儿童权益优先原则,儿童观的变迁与发展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道路。

(二)儿童观有何问题

儿童观问题一直是教育学者研究的课题之一,许多专家从不同的维度研究儿童观,究其根本,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问题,即儿童是什么和儿童应当什么。

前者是从实然性上对儿童的评价,它指向儿童的发展现在。

后者是从应然性对儿童的评价,它指向儿童发展的将来。

首先,儿童是什么?

儿童的上位概念是人,那么,人是什么?

人类学认为,人具有生物性和文化性。

人与动物一样,他们的生命之源都来自于自然,都具有生物性,而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文化性,在文化中生活的人,才真正算得上是一个人,同时,人又是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人类社会与人类文化相互促进而发展。

因而,理解儿童是什么就必须将儿童当作一个人,一个有生命,思想的与认识主体相同的主体对象,是一个发展的个体。

假如你想彻底地了解儿童就应该俯下身,进入儿童的世界,以儿童的方式去理解儿童;

其次,儿童应当是什么?

儿童是活生生的发展的个体,现在的儿童再过十几年或二十几年就成为大人了,“儿童的一切都是成长中的,生成中的,是面向未来的对儿童的认识过程不是一个封闭的逼近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建构的过程,”

(三)儿童观问题的研究意义

儿童观是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意识或潜意识的形式而存在,影响着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是教育者实施教学的基础条件,尤其是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势必要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儿童作为基础教育主要对象,必然要求儿童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那么,儿童观的转变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与儿童最接近的莫过于父母和教师,他们的儿童观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据了解“大多数大脑研究人员确信,在一个人一生中头4年里发展起来的是学习能力的50%,而不是知识的50%。

但就是在这早期的岁月里,婴儿的大脑完成了大约50%的大脑细胞连接——那是将来所有学习基于其上的通道。

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家庭,而不是学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

家长,而不是教师,是主要的启蒙教育者。

但是,即使在许多宵禁的国家,只有不到50%的未来母亲和百分比相当低的父亲,参加任何形式的产前课程,而这些课程也通常不过是有关生育的,家长教育几乎完全是空白,没有诸如大脑发育必需的饮食和幼年学习者所需的最佳刺激方式等方面的训练。

”从以上可以看出,父母儿童成长的影响是任何人都不可代替的。

在中国,尽管传统思想中“光宗耀祖”,“传宗接代”等观念已经有所淡化,但是随着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成为了家庭教育中又一大弊病,家长们忙于工作,将子女交给老一辈人照顾或雇佣保姆,疏于与孩子的沟通,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轻生的孩子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产生这些流弊的原因在于家长没有正确地认识儿童,没有形成正确的儿童观。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儿童观将直接影响其教育行为和实践,因此,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极为重要,在传统观念中,教师在学生面前是高人一等的,他们往往忽视儿童充满天真和哲性的想法,错误地认为这是胡思乱想,儿童甚至遭来一顿丑骂,让学生下跪,让学生脱裤示众等这些严重伤害孩子自尊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深思。

“曾有一项幼儿教师儿童观调查表明,有863%的教师注意到要从多方面来看待和评价孩子,但有76%的老师认为‘面对几十个孩子,内心的偏爱是难免的’,有31%的教师表示,‘对孩子有些我就是爱不起来,有点讨厌。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一个不能少”等教育箴言的实现是一个多么艰难,作为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是首要任务之一,儿童是发展的,具有强大的潜能。

他们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二、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一)卢梭其人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Roussoau,1712~1778)处于新旧社会的变革时期,资本主义力量不断壮大,这时封建统治者更加疯狂,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

卢梭处于这样动荡的社会,一生漂泊不定,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通过超强的自学才能,写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著作,如《爱弥儿》、《民约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契约论》等,他在教育、政治、法律、宗教等各方面都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观点。

《爱弥儿》的问世,更是将卢梭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爱弥儿》的问世,为科学地研究儿童打开了大门,《爱弥儿》曾受到康德的高度重视,培斯泰洛齐把《爱弥儿》奉为教育的《圣经》,他几乎完全接受了卢梭的儿童观,认为只有牢固地建立在儿童自然发展基础上的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目标。

《爱弥儿》改变了人们对儿童的传统看法,儿童原罪说再也无法立足,解放儿童,尊重儿童成为一种时代精神。

(二)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立场和主要观点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于他的巨著《爱弥儿》之中,他通过叙述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教育的全过程来阐述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即强调教育要遵守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

自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自然人”。

那么,何谓“自然人”呢?

首先,“自然人”肯定是不同于富豪贵族、王孙子弟和奴隶,卢梭认为这些人都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同时,他又将“自然人”与公民作了比较,他说:

“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他是数的单位,是绝对的统一体,只同他自己和他的同胞才有关系。

公民只不过是一个分数的单位,是依赖于分母的,它的价值在于他同总体,即同社会的关系。

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制度:

它知道如何才能够最好地使人改变他的天性,如何才能够剥夺他的绝对的存在,而给他以相对的存在,并且把‘我’转移到共同体中去,以便使各个人不再把自己看作一个独立的人,而只看作共同体的一部分。

”既然“自然人”不同于一般的公民,那么怎样才算是“自然人”呢?

在卢梭看来,那是一个身心协调发展的人,他的身体健康强壮,感觉灵敏,理性思维发达,精力旺盛;他不受社会不良习俗的侵染,勇敢而又有责任心;他掌握基本的职业本领,能自食其力。

总的来说,他具有哲学家的理性思维和运动家的身手。

  卢梭笔下的“自然人”与中世纪所需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卢梭认为这种新型的人才的培养只有依靠自然教育才能实现。

他提出的自然教育主要有三种来源:

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

“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在这三种教育中,自然的教育是能不由我们决定,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

”在卢梭看来,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使儿童的身心协调发展。

卢梭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将儿童教育分为四个时期,即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和青春期。

婴儿期主要是以身体养护为主。

童年期以身体锻炼和感觉教育为主,少年期以知识教育为主,青春期以宗教道德教育为主。

卢梭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分期是前无古人,却为后人科学地研究儿童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儿童研究的心理学化运动。

卢梭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他同时代的许多人相比,他的思想更具有时代性。

他提出的许多教育问题,时至今日仍是我们应该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

甚至有人提出:

“如今所有的教育原理都被这本书在二百年前提出了”;从儿童身心发展角度考虑,尊重儿童的天性,一切教育方法、教育原则都要按照儿童的能力、兴趣和需要进行,这些是卢梭对儿童的全新认识,这些思想引起了人们对儿童观念的根本改变,从此儿童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对儿童的研究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卢梭儿童观的影响及其研究意义

从儿童观的发展史来看,卢梭的儿童观是儿童观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卢梭被誉为是发现儿童的人,他的儿童观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从根本上揭露了儿童原罪说的荒唐,改变了世人对儿童的看法,“尊重儿童,解放儿童”成为时代的精神,对教育、宗教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裴斯泰洛齐,蒙台梭利,杜威都受其儿童观的影响。

时至今日,他的儿童观是我国教育者必须学习的内容,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卢梭儿童观的主要内容

(一)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

14—16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盛时期,文艺复兴运送是新兴资产阶级举行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他们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神权,提倡崇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将人从神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在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新的人类观,它认为人是自然的生物,享有自然的权利,因而,一般认为文艺复兴运动发现了“人”,使儿童观的发展有了转机,儿童的命运有了希望。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不仅要求经济上获得平等的权利,而且要求在政治,宗教等领域享有更加广泛的权利。

充满火药味和革命气息的启蒙运动发生了,他们高喊:

“天赋人权”的口号,要求自由、平等、民主的权利。

洛克的“白板说”是对儿童“原罪说”的否定,“‘白板说’的儿童观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儿童在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社会思潮中所处的地位,反映了人性解放的现实”在思潮运动的洪流中,卢梭以全新的角度审视儿童,开宗明义地指出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卢梭在《爱弥儿》开篇就写道: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这就是说,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纯洁的。

一切不良的行为和习惯都是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而造成的。

他说,“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

”由此可以看出卢梭承认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他反对教会人性原罪论反对戕害人性的禁欲主义,反对封建教条对人性的压制和麻醉。

他的这种性善论源于他的自然哲学思想,卢梭认为人的善心是由良心,理性和自由构成。

自由是人的天性,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受到人的自由意志的支配,但是这种自由并不是任意妄为的盲目的。

它需要理性的指导,人之所以能认识世间万物,是因为人的天性中具有理性,人在长期成长过程中获得经验,形成判断、推理等心理能力,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以指导自身的行为,理性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但是有了理性不等于有了道德,必须通过良心控制人私欲的膨胀,良心是天赋的道德本能,他说:

“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生来就有一种正义和道德的原则;尽管我们有自己的准则,但我们在判断我们和他人的行为是好或是坏的时候,都要以这个原则为依据,所以我把这个原则称为良心。

”只有这样人的选择和活动是善的,构成善良的天性。

纵所周知,卢梭生活的中世纪是一个反对进步思想和科学文化,抑制人的理性发展,扼杀人性的时代,性善论就犹如一阵春雷惊醒梦中人,使人们看到了儿童的存在,“尊重儿童,解放儿童”的口号呼声四起,令那些对神学和原罪论顶礼膜拜的统治阶级惶恐不安,他们利用各种的思想手段诬陷抨击卢梭,这足以证明他的思想的伟大,他的性善论将中世纪的原罪论打入深谷,同时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他的性善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成为打击旧教育的有力武器,他屏弃传统教育中的教条,死板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

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思想。

既然人一生下来就是善良的,那么应该如何教育儿童呢?

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保持儿童的天性,促使儿童的身心都得到和谐的发展,即培养“自然人”,卢梭笔下的爱弥儿就是“自然人”的化身,他说:

“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

”他所说的“人”就是“自然人”。

(二)儿童期有价值(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认为,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卢梭之所以如此重视儿童的教育,是源于其对“人”的重视,他反对教会所宣传的绝对服从,禁欲主义,深恶痛斥教会鼓吹以现世的痛苦来换取将来不可知的幸福;他主张现世的世俗生活,他说:

“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它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时,我们心里是怎样想法的呢?

”卢梭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幸福,幸福和痛苦是相对的,什么是幸福?

幸福就是减少痛苦。

卢梭认为人有两次诞生:

出生的诞生和进入生活的诞生。

“出生的诞生”是生命的开始,人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罪孽,是纯洁的,神圣的。

要保持这种天性不断发展,就必须珍惜现在,而不是早早地为他规划将来,让儿童失去属于他的自由和美好的事物。

他说:

“远虑!

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不能及的事情,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地方,这样的远虑正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根源。

象人这样短暂的一生,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的未来,而轻视可靠的现在,简直是发了疯!

”这就是说世人在追求目标,追求幸福的时候总认为目标和幸福就在不久的将来,于是赶紧脚步,当走到人生尽头时才发现这一路上错过了所有美好的事物,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珍惜现在,卢梭在培养爱弥儿时并没有预先确定他的人生道路,而是顺其天性,自然发展。

他注重爱弥儿对每一有用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因为在卢梭的眼里,爱弥儿不是一个有罪而没有用的小大人,而是一个人,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一个生命价值的人,他的价值就在于他的心智发达,身体健康,在任何困难和险境都能生存的自然人,他的价值在于对家庭和社会都有很强的责任心。

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生存的价值,生存的价值体现于你所处的生活状态——释放激情,追求幸福。

他说:

“我之所以不喜欢那些没有趣味的职业,是因为其中的工人没有兢兢业业的上进心,而且差不多都是象机器似的人,一双手只会干他们那种活儿;织布的、织袜子的、磨石头的,叫一个聪慧的人去从事这些职业,有什么好处呢?

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等于是使用另外一架机器的机器。

”他认为人的生活和工作不应该是单调机械的。

而是充满激情与活力。

转而言之,儿童的学习也不应该是令人厌倦,枯燥乏味的。

学习应该带给学生快乐,因而儿童的学习内容是他们所喜欢的,感兴趣的。

这样不仅使他们感到快乐,更能促进身心的发展。

他说: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这就是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但只要掌握了探寻知识的方法,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也用不着将学生束缚在一些单调枯燥的知识上。

而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情,使他们觉得所学的东西是有趣的,有用的。

这样他们对生活也就充满好奇,他们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在一次次的成功与喜悦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三)尊重儿童,解放儿童(儿童应有其地位和社会权利)

卢梭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儿童当作儿童,儿童首先是人,它具有人的基本属性,所以要以理解人的方式去理解儿童;儿童是独立发展的生命个体,具有儿童特殊属性,所以要以儿童的眼光来理解儿童,他说:

“我们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过孩子的心理,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思想,我们拿我们的思想当作他们的思想;而且,由于我们始终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教育他们,所以,当我们把一系列的真理告诉他们的时候,也跟着在他们的头脑中灌入了许多荒唐和谬误的东西。

”在卢梭看来,理解儿童不仅仅是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条件,更要深入地了解儿童的所思所想,了解儿童的一切行为。

儿童是客观存在的主体,是不以成人的意志为转移。

爱弥儿是卢梭理想世界中的一个自然人,卢梭首先肯定的是“他首先是一个人”,假如这一句成立,那么,爱弥儿应该具有人的基本属性,即自然性,社会性和文化性。

卢梭为了爱弥儿的天性不受污染,保持其天性能得到自然发展,卢梭将爱弥儿的教育安排在乡村,因为只有乡村是最接近自然状态的环境,是最有利于爱弥儿成长的。

为了能使爱弥儿具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和进行道德教育,为了培养爱弥儿健全的理智,卢梭和爱弥儿来到了繁华复杂的城市,看来卢梭在突出人的自然性的同时,并没有完全抛弃人的社会性,她认为,社会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慧,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此时,爱弥儿已经是一个社会人了。

儿童作为文化人而存在,卢梭在教育爱弥儿是是极力反对书本上的教条主义,反对传统文化的,他说:

“再没有什么东西比书籍更欺骗人的了,再没有什么东西比它们更不忠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了。

”虽然卢梭反对文化对人的影响,其实但凡与人有关的一切都可称之为文化,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交往有其自身的游戏规则,儿童世界本身就充满了神秘色彩,这些我们都可以称为文化,人的自然性和文化性本身就是一组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尽管卢梭并没有明确承认爱弥儿的文化性,但是他说:

“他首先是人:

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

”人类几千年的文化自然而然德一代代传下去,而人是文化传播者和创造者。

把儿童看作儿童还体现在对儿童权利与地位的看法,儿童期是人发展的起始阶段,它不仅为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是个体发展中宝贵的财富。

然而,在古代人们对于儿童与成人的概念是不分的,他们把儿童当成是一个缩小了的成人,而且儿童一直被大人所歧视欺压。

小孩一生下来就被认为是有罪的,大人们通过鞭打和谩骂来消除儿童的罪孽,小孩子即使犯了一个小小的过错都会遭到严厉的处罚,更悲惨的是“在一定的宗教观念或迷信里,儿童往往被认为是献给神使赐福,献给鬼怪使其停息作乱,献给死人使其在阴间仍过役使别人的生活等等的上好祭品”,可以看出,在古代儿童没有权利,没有地位,任人宰割,因而过去儿童的存活率极低,不可否认这与当时饮食,医疗等客观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但其中的社会因素也不容忽视,即不重视儿童的生命,不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地位。

显然人们的这些想法是蒙昧的,直到18世纪卢梭《爱弥儿》的问世,为人们建构了儿童的概念,提出了要“尊重儿童,解放儿童”的口号,他说: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

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卢梭不仅把儿童当作一个独立的人,而且肯定了儿童期是属于儿童自己的,成人没有权利去剥夺孩子的美好时光,也没有权利确定孩子的将来,他说:

“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它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时,我们心里是怎样想法的呢?

”也就是说,儿童享有快乐幸福的权利,因为儿童期就应该是一个愉快幸福、天真浪漫的时期。

此外,卢梭重点论述了儿童享有自由的权利,自由是儿童的天性,他从人性本善出发,严厉地抨击限制儿童自由的做法,如反对将婴儿放入襁褓中,他说:

“凡是用襁褓包裹孩子的地方,到处都可看到驼背的,瘸腿的,膝盖内弯的,患佝偻病的,患脊骨炎的,以及各种各样畸形的人”,只有完全给予身体上的自由,才能使儿童感到心情愉快,使他们按照自然的法则去成长。

在学习知识方面,卢梭更是大胆,他从来不要求爱弥儿应该学习哪些东西,充分给他自由,只有当爱弥儿感到需要学习时卢梭才会教他该怎么做,当然卢梭了达到他的教育目的会采用一些手段激起爱弥儿学习的兴趣。

(四)儿童发展的四个时期

卢梭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将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以及青春期。

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能教育,卢梭认为这一时期主要是身体锻炼和增强儿童的体力,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发展。

因为具有强壮的体魄是接受自然教育的基础。

他说:

“锻炼他们的体格,使他们能够忍受酷烈的季节、气候和风雨,能够忍受饥渴和疲劳”.

在儿童期主要是发展儿童外部感觉的时期,这一时期人的理智处于睡眠状态,还不能正确地判断善恶是非,也不理解人生、社会等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他说:

“在人的一切官能中,理智这个官能可以说是由其他各种官能综合而成的,因此它最难于发展,而且也发展得迟”。

也就是说,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建立在儿童各种感官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卢梭在教育爱弥儿时就非常注重他感官的发展,如鼓励他进行各种游戏、绘画和唱歌等活动,以此为将来智力的发展,理性的形成打好基础。

少年期是儿童学习知识的最佳期,主要是发展儿童的思维和学习各种知识,卢梭认为,这一时期的人体力增长迅速,有了剩余的精力去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时,卢梭要求他的学生不是掌握具体的知识,关键在于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即授之以渔。

此外卢梭从使用的角度出发,他所教的知识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得到,让他的学生去实地观察,中大自然中获得知识,利用直观教学原则,让学生直接去了解他所学习的知识。

当然,在发展儿童智力的同时,劳动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劳动有利于培养儿童勤劳的品质。

卢梭指出,一个人应该学会各种农业和手工业技术,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养家糊口,因此他认为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使用各种农业和手工业的工具。

通过智力的培养和劳动教育使之具有农民的身手和哲学家的思维。

青春期是“激动和热情”时期,这一时期人的生理、心理趋于成熟,儿童有了一定的社会活动经验,能够抵抗社会的各种恶习,因而这一阶段需要进行道德教育,而此处的道德并非苏格拉底所说的“知识即美德”,卢梭从人性本善的角度,认为道德教育就是培养儿童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判断和坚强的意志。

而培养善良的情感是道德教育的灵魂,那如何使儿童获得这种善良的情感呢?

卢梭认为,只有让儿童自己的亲身实践,亲自去了解社会的苦恼和贫困,了解社会的黑暗,才能形成善良的情感,才能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

从科学的角度讲,卢梭对儿童教育的四分法,缺乏科学依据,但是他对于儿童是发展的,有着巨大的发展的潜力,他所研究的发祥是正确的。

四、卢梭的儿童观现代价值

(一)卢梭的儿童观对后世教育理论的影响

卢梭的儿童观对后世教育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卢梭处于同时代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几乎完全接受了卢梭的儿童观,他主张对学校进行改革,主张按照自然法则进行教学,提出了“儿童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这是对卢梭儿童观的继承和发展。

与卢梭儿童观有直接传承关系的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杜威的《明日之学校》,在开篇第一句就引述了卢梭的话:

“我们对于儿童毫无所知,只用我们错误的见解去办教育,愈办愈错了。

那些最聪明的著作家竭尽心力去讨论一个人所应知道的是什么,却不问一个儿童所能学习的是什么。

”首先,杜威承认儿童具有发展的潜能,承认教育的功能就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即教育即生长。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她创办了“儿童之家”,著有《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等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