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355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docx

初三化学第十章讲义

一对一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讲义编号______________

学员编号:

年级:

课时数: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化学学科教师:

课题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知识点梳理】

专题酸碱盐

一、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酸碱指示剂

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石蕊

酚酞

自身颜色

紫色

无色

遇酸

红色

无色

遇碱

蓝色

红色

2、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溶液酸碱度是指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

常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试纸。

(2)酸溶液(碱溶液)与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呈酸性(pH<7)的溶液。

酸溶液一定呈酸性,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NaHSO4溶液)。

碱溶液与碱性溶液也存在上述关系(如Na2CO3溶液)。

(3)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电中性是不同的概念。

无论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溶液一定是电中性的,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3、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

pH>7,溶液呈碱性

注意:

(1)pH越小,酸性越强。

当酸溶液被稀释时,溶液pH变大,但不会变成碱性,所以稀释后溶液的pH不会大于7。

反之,pH越大,碱性越强。

当碱溶液稀释时,溶液pH变小,但不会变成酸性,所以稀释后溶液的pH不会小于7。

(2)并不是所有的盐溶液pH都等于7。

如NaCl、K2SO4等溶液,pH=7,而Na2CO3溶液pH>7。

4、pH的测定方法

用玻璃棒蘸(或用胶头滴管吸取)被子测溶液在pH试纸上,把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出溶液的pH(通常取整数)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要注意:

(1)不能直接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污染试剂。

(2)不能将pH试纸润湿,否则,等测溶液被稀释,测量不准确。

(3)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可将pH试纸润湿再用。

【例1】(·乐山)结合下表中所列物质的pH判断,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变色、变蓝的是()

物质

酱油

厕所清洁剂

血浆

牙膏

肥皂水

橘汁

草木灰水

柠檬汁

pH

4.8

1.7

7.4

8.2

9.2

3.5

10.6

2.5

A.柠檬汁、食盐水、厕所清洁剂B.牙膏、蒸馏水、肥皂水

C.草木灰、蒸馏水、柠檬汁D.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

【答案】D

【规律小结】pH=7,溶液呈中性,遇到无色酚酞试液和紫色石蕊试液均不变色;pH<7,溶液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遇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pH>7,溶液呈碱性,可以是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变式训练一

1、(达州)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物质:

①柠檬汁,②肥皂水,③食盐水。

柠檬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肥皂水显碱性,食盐水的pH=7。

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

2、(南京)酶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反应。

某同学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pH对某种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推测,这种酶催化活性最佳的pH约为()

A.pH=0B.1

C.6.5

3、(黔东南州)小明在凉拌紫甘蓝时,加入一些食醋,发现紫甘蓝变红了。

他想这是不是巧合呢?

于是又取紫甘蓝的汁液重复加食醋,现象相同,他又在紫甘蓝汁液中加入一些纯碱,结果发现紫甘蓝汁液变绿,请你和小明一起解决下列问题:

(1)食醋的pH7(填“<”“=”或“>”),纯碱属于(填“酸”、“碱”或“盐”)类化合物。

(2)结合小明的实验,请你联想紫甘蓝汁液的用途。

二、酸

1、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性质

(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会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这是由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液滴的缘故。

(2)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可作干燥剂,可以干燥H2、O2、CO2、CO等气体,但不可以干燥NH3、H2S等气体,因为硫酸可以与它们发生反应。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等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氧元素以水的组成比脱去而生成黑色的炭。

因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浓硫酸的稀释。

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

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

2、几种常见的酸

(1)盐酸(HCl)

物理性质:

无色液体,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盐酸越浓越易挥发)

化学性质

跟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遇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跟金属反应:

2HCl+Zn=ZnCl2+H2↑

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

跟碱反应:

HCl+NaOH=NaCl+H2O

跟某些盐的反应:

HCl+AgNO3=AgCl↓+HNO3

(2)硫酸(H2SO4)

物理性质:

无色液体,无挥发性,无气味,粘稠油状。

化学性质

跟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遇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跟金属反应:

H2SO4+Zn=ZnSO4+H2↑

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Fe2O3+3H2SO4=Fe2(SO4)3+3H2O

跟碱反应:

H2SO4+Cu(OH)2=CuSO4+2H2O

跟某些盐的反应:

H2SO4+BaCl2=BaSO4↓+2HCl

【例2】(·常州)程明和王刚不小心将纯碱洒到白醋(其有效成分为醋酸,可用HAc表示)里,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这使他们对醋酸产生了新认识:

醋酸像盐酸一样,能与纯碱反应;此外,他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还检索到以下信息:

①醋酸与盐酸都具有较强挥发性;②醋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且其钠盐(NaAc)受热不易分解;③盐酸与纯碱的反应分以下两步进行:

Ⅰ.Na2CO3+HCl===NaHCO3+NaCl;Ⅱ.NaHCO3+HCl===NaCl+H2O+CO2↑

试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醋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2)根据信息①可知醋酸应置于阴凉处保存;

(3)试写出醋酸与纯碱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他们向纯碱溶液中滴加醋酸到不再产生气泡后,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获得了少量白色固体。

王刚认为这就是纯净的NaAc,而程明则认为里面含有HAc。

你认为的观点正确,理由是:

【答案】

(1)红

(2)密封(3)Na2CO3+HAc==NaHCO3+NaAc

(4)王刚(1分)由于HAc具有挥发性,在蒸发过程中已经挥发掉

【规律小结】酸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所以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酸的共同性质实质上是反映着氢离子的性质。

酸的通性可归纳以下五点:

酸的通性

一般规律

(1)

跟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

跟活泼金属起置换反应

酸+金属→盐+氢气

(3)

跟碱性氧化物反应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4)

某些盐反应

酸+盐→新酸+新盐

(5)

跟碱起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

变式训练二

1、(烟台)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

小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

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2、(临沂)分别将盛有浓盐酸、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钠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试剂质量减少的是,试剂质量增加而且变质的是(填写试剂名称)。

三、碱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1)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是白色块状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在空气中放置会吸水溶解而在表面形成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潮解。

因此氢氧化钠可作为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干燥H2、O2、CO、CH4、NH3等;但不可以干燥CO2、HCl等气体,因为它们会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成干燥剂,俗称碱石灰。

氢氧化钠有涩味和滑腻感,有强烈的腐蚀性,若不慎将碱夜沾到皮肤或衣服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熟石灰,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有腐蚀性。

氢氧化钙可有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将鸡蛋煮熟。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1)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与指示剂反应:

其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酚酞试液变红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2NaOH+CO2=Na2CO3+H2O2NaOH+SO3=Na2SO4+H2O

与酸反应(中和反应):

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

与某些盐的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

(2)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与指示剂反应:

其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酚酞试液变红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a(OH)2+CO2=CaCO3↓+H2O

与酸反应(中和反应):

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

与某些盐的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

注意:

(1)NaOH必须密封保存,碱液不能存在玻璃瓶塞的试剂瓶中()

(2)由于NaOH易溶,Ca(OH)2微溶,常温下,NaOH溶液浓度比Ca(OH)2溶液浓度大得多,故实验室用NaOH吸收CO2,而仅用Ca(OH)2溶液检验CO2。

3、常见碱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Ca(OH)2是一种常见的廉价的应用广泛的碱,它有消石灰、熟石灰等俗名,可用于建筑、改良酸性土壤,与CuSO4溶液混合制作农药波尔多液,处理工厂排放的酸性气体及含量重金属盐的废水等方面。

在中考试题中已出现“知识与生产实际、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能力与实验操作、方案评价和实验设计相结合”的趋势。

【例3】(青岛)某化学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碱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溶液;小王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钙溶液。

请你按小王同学的猜想,进行下列实验探究,并按要求填写下表:

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不反应可不写化学方程式)

可能

是氢

氧化

钙溶

方案Ⅰ:

用试管取约2mL该溶液,向其中滴加几滴

____________溶液

_____________

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Ⅱ:

(选用与方案Ⅰ

不同类别的其他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方案Ⅰ:

碳酸钠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钙溶液

Na2CO3+Ca(OH)2=CaCO3↓+2NaOH

方案Ⅱ:

用试管取约2mL该溶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钙溶液Ca(OH)2+CO2==CaCO3↓+H2O

【规律小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同属于碱,具有碱的通性,但二者的区别在于能否与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反应有明显现象。

变式训练三

1、(宜宾)已知氢氧化锂(LiOH)可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

下列对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能与稀硫酸反应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黔东南州)氢氧化钠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

(1)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使表面覆盖一层溶液(这一现象又叫“潮解”);它还能            ,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

(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在常温下,氢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地发生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NaOH==X+H2O,试推断X的化学式为。

四、盐、化肥

1、盐的性质

(1)物理性质

①常温下一般为固体,溶解性各不相同。

②盐的水溶液多为无色;而Cu2+的盐溶液为蓝色;Fe2+的盐溶液为浅绿色、?

Fe3+的盐溶液为黄色

(2)化学性质

①盐+活泼的金属→盐+不活泼金属?

②盐+酸→新盐+新酸?

③盐+(可溶的)碱→新盐+新碱

④盐+某些盐→新的两种盐?

2、部分盐的鉴别

碳酸盐(CO32-)的鉴别──用盐酸和石灰水

如:

K2CO3+2HCl=2KCl+H2O+CO2↑?

CO2+Ca(OH)2=CaCO3↓+H2O

盐酸盐(Cl-)的鉴别──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如:

AgNO3+NaCl=AgCl↓+NaNO3

硫酸盐(SO42-)的鉴别──用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

如:

K2SO4+BaCl2=BaSO4↓+2KCl?

?

铵盐(NH4+)的鉴别──用氢氧化钠溶液或与熟石灰研磨

如:

NH4Cl+NaOH=NaCl+H2O+NH3↑?

?

?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3、化肥的分类和作用

化肥是化学肥料的简称,它是以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物质,是用矿物、空气、水等作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制成的。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如下表所示

化肥种类

物质

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缺乏时的表现

氮肥

尿

氨水

铵盐

硝酸盐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氮肥能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植物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作物的品质降低

磷肥

磷矿物

钙镁磷肥

过磷酸钙

的混合物

磷肥能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还能促使作物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生长迟缓,产量降低(磷过量时引起贪青晚熟,结实率下降)

钾肥

硫酸钾、

氯化钾

钾肥能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抗病虫害能力下降,茎秆软弱,容易倒伏

复合肥料

磷酸二氢铵

磷酸氢二铵

硝酸钾

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能同时均匀地供作物几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成分高

【例4】(2008·揭阳)以下是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后的结果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灵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用纯碱可除去表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

【答案】D

【规律小结】本题主要考查纯碱(Na2CO3)和食盐(NaCl)的知识。

学习盐时要分清个别盐的个性与共性。

【例5】(·潍坊)右图是某菜农使用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该化肥属于()

A.氮肥B.磷肥

C.钾肥D.复合肥料

【答案】D

【规律小结】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化学肥料的分类。

化学肥料根据其所含元素种类可分为氮肥(含氮元素)、磷肥(含磷元素)、钾肥(含钾元素)、复合肥(含两种以上营养元素)。

变式训练四

1、(东营)一天,小影惊奇的发现妈妈蒸馒头时用的不是纯碱,而是小苏打,她好奇的问:

“为什么不用纯碱而用小苏打?

”妈妈说“面团没发酵,不能用纯碱”。

通过查阅资料小影发现小苏打的化学式为NaHCO3,是一种常用的膨松剂,加热可转化为纯碱。

下列小影相关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A.小苏打是膨松剂是因为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B.小苏打受热转化为纯碱是分解反应

C.小苏打属于酸D.小苏打对人体无害

2、(福州)植物在缺氮的情况下,生长迟缓、叶色发黄。

这时需施用的化肥是()

A.KClB.NH4HCO3C.K2CO3D.Ca(H2PO4)2

3、(·南昌)小青看见爸爸种花时把草木灰洒在花盆中作肥料,她查阅资料得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化合物。

于是她取一些草木灰做了以下实验,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实验2

探究碳酸钾的性质

向碳酸钾溶液中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化学方程式

实验3

探究实验2反应后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

上层清液中有两种溶质

[反思]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必须处理后再排放。

请你对实验2反应产生的废液处理想出可行的方法。

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扬州)现有三种物质:

①洁厕灵(含无机酸等)②生理盐水③烧碱溶液,pH大小关系为()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②<①<③D.③<①<②

2、(襄樊)下列几种化学肥料中,属于钾肥的是()

A、K2SO4B、NH4HCO3C、Ca3(PO4)2D、KNO3

3、(·陕西)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溶液、BaCl2溶液、Fe2O3、Zn、Na2CO3五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A.硝酸铜B.稀盐酸C.稀硫酸D.二氧化碳

4、(·广州)下列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中B.稀盐酸滴入硫酸钠溶液中

C.硝酸银溶液滴入氯化钠溶液中D.硫酸钠溶液滴入碳酸钡中

5、(·宿迁)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MgCl2→MgB.O2→H2O

C.H2SO4→HClD.NaNO3→NaCl

6、(·茂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酚酞区分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溶液

C.浓硫酸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D.不能用食盐作原料制氢氧化钠

7、(·汕头)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8、(·泰州)不用其他试剂,可以鉴别石蕊、盐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钠五种溶液,第二个被鉴别出来的物质是()

A.盐酸B.氢氧化钙C.氢氧化钠D.碳酸钠

9、(·眉山)下列离子能在PH=1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SO42-、NO3-、K+、H+B、Na+、Cl-、OH-、Al3+

C、Cl-、NO3-、K+、Na+D、Ag+、Cl-、CO32-、K+

10、(·重庆模拟)镧(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元素,它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a2O3,L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而LaCl3、La(NO3)3都可溶于水。

由此判断下列几组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取LaCl3的是()

A、La2O3和HClB、La(OH)3和HCl

C、NaCl和La(OH)3D、La和HCl

11、(·杭州)生活中常有发生亚硝酸钠中毒事件的报道,这是因为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工业用盐中常混有亚硝酸钠,有关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部分资料如下表:

如要检验食盐中有无亚硝酸钠,下列判定方法错误的是()

A.在食盐中加人盐酸,观察有无红棕色气体放出

B.蒸干100克100℃食盐饱和溶液,称量溶质的质量是不是39.12克

C.用pH试纸测定食盐溶液的酸碱性

D.把食盐加热到3200C以上观察有无刺激性气体放出

12、(2008·南通)氮肥、磷肥、钾肥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化肥,用简便方法区别三种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实用性。

区别下列相关化肥的方法可行的是()

A、NH4Cl与KCl:

观察外观B、NH4HCO3与KCl:

加水

C、K2SO4与Ca3(PO4)2:

闻气味

D、(NH4)2SO4与K2SO4:

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13、(·潍坊)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明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

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

绿色荧光蛋白具有的性质是()

A.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

C.只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既不能与盐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14、(·海南)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锌和稀盐酸?

?

?

?

B.二氧化碳和水

C.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D.氢氧化钠和稀硫酸

15、(·绵阳)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化学问题。

试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①~④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①用苛性钠稀溶液除去炉具上的油污②用硫酸制作汽车蓄电池

③用生石灰降低土壤碱性④用多喝食醋的方法缓解胃酸过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填空题(27分)

16、(·肇庆)2008年我省部分地区监测到的雨水平均pH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广州

深圳

佛山

河源

肇庆

东莞

中山

2008年雨水平均pH

4.47

4.8

4.54

6.37

4.86

4.83

4.58

(1)上表列举的7个地区中,没有酸雨污染的地区是_______;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CO②CO2③SO2④NO2。

(2)若酸雨的主要成分为H2SO4和HNO3,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含H2SO4的酸雨腐蚀七星岩的石灰石;

(b)含HNO3的酸雨与撒在田地里的熟石灰反应。

(3)为了改善肇庆环境质量、迎接明年的“绿色亚运会”,下列措施不能减少酸雨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推广清洁能源②减少用煤直接作燃料③淘汰尾气不达标的汽车④限制燃放烟花爆竹⑤限制并有偿使用塑料袋。

17、(·重庆)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和试剂的用量常常影响实验的结果。

(1)按操作的先后顺序填空(填序号):

①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后。

A.对准药品部位加热B.均匀预热

②实验室制备气体时,先,后。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入药品

(2)小菌认为NaOH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时没有明显的现象,无法说明二者是否发生了反应。

①她设计下图实验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所用的试剂有NaOH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

请在箭头上方的括号中填入试剂名称,并用“少量”、“足量”等指明试剂的用量。

②如果把CuSO4溶液换成另一种试剂,只要各试剂的用量适当,则不管加入试剂的顺序如何,都能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

18、(·泰安)如右图所示,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