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453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docx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docx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联考

高二历史试卷

【完卷时间:

90分满分:

100分】

第一卷(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

“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主要是指()

A.奴隶的反抗斗争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斗争

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

2.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C.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3.(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

4.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废除“世卿世禄”制度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

5.“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材料描述的改革是()

A.孝文帝改革B.1861年改革C.梭伦改革D.明治维新

6.据《洛阳伽蓝记》记载:

“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

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

上述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又兴旺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7.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

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8.王安石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A.限制大地主的利益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巩固加强中央集权

9.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

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10.右图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图片,它反映的最主要信息是()

A.教会内部分裂,出现附属于王权的新教会

B.新教否定上帝的存在

C.蔑视教皇和天主教会,《圣经》权威至高无上

D.新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11.下列对西欧资产阶级解放斗争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天主教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影响比较大

B.“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C.宗教改革是西欧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是解放人们思想的唯一途径

D.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反封建斗争需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

12.阿里改革给埃及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却昙花一现。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马木鲁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B.穷兵黩武、对外扩张

C.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改革D.欧洲列强的干涉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前,埃及存在着土耳其、英国和马木鲁克三股外来势力

B.日本倒幕派联合外来势力推翻了幕府统治

C.戊戌变法是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形势下展开的

D.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14.穆罕默德·阿里统治时期,工业发展的重点是()

A.民族工业B.官办工业C.纺织工业D.军事工业

15.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需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需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

16.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

“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B.制度腐朽C.经济凋弊D.吏治腐败

17.“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

”日本对此做出的反应中表述有误的是()

A.对外开放,学习西洋之法B.改革幕政,是先富国强兵

C.推翻天皇,建立民主政权D.激发斗志,维护民族独立

18.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社会的相同点有()

①都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②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会性质的运动

③都积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④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19.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20.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B.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

C.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大题,共60分)

21.(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

(2)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3)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与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1)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2)……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3)……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3分)

(2)梭论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两者有何不同?

(4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不同的处理方式对雅典和秦国的政治制度确立分别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

(4分)

22.(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诲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

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

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

“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

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

“《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

(4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其共同点是什么?

(4分)

(3)你认为谁的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为什么?

(4分)

(4)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

(2分)

23.(11分)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进行的调整,它否定现存制度,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适应不断变化,是渐进的方式。

请回答:

(1)按下列表格中代号顺序,填写相关内容。

(2分)

改革人物

改革任务

历史地位

证据理由

亚历山大二世

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明治天皇

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光绪皇帝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开宗明义第一章

(2)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

(至少答出3点)(6分)

24.(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

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

以夺富民之利。

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日:

“……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

……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⑴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

(2分)

⑵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

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4分)

⑶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3分)

⑷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

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3分)

25.(12分)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

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

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

……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

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社会发生的变化及其引发上述变化的政策因素。

(4分)

(2)据材料二,说明日本明治政府学习西方的目的(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明治维新的措施,试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说明“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

(6分)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联考

高二历史答题卷

K^S*5U.C#O%学校班级座号姓名学生考号

【完卷时间:

90分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大题,共60分)

21.

(1)(3分)

(2)(4分)

(3)(4分)

22.

(1)(4分)

(2)(4分)

(3)(4分)

(4)(2分)

23.

(1)按下列表格中代号顺序,填写相关内容(5分)

①:

②:

③:

④:

(2)(6分)

24.

(1)(2分)

⑵(4分)

⑶(3分)

⑷(3分)

25.

(1)(4分)

(2)(2分)

(3)(6分)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联考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