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847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Word格式.docx

2.4.5压缩机和风机检查,检查压缩机、风机的运行电流值,检查压缩机和风机绝缘电阻;

2.4.6制冷系统检查,检查制冷系统运行情况,检查运行压力,检查膨胀阀的工作状态,必要时调整过热度,使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检查冷媒液镜、视情况补液或更换干燥过滤器;

制冷剂管路泄露检查;

检查制冷系统辅助部件的工

作状态,如电磁阀、干燥过滤器等;

2.4.7加热系统检查,检查电加热器的各级加热电流及各电气接点是否正常,电加热器的过热保护是否灵敏;

2.4.8加湿系统检查,检查加湿罐,视情况清洗或更换,检查电磁阀;

2.4.9阀门及管道检查,检查冷媒管道和加湿系统供水管道是否正常,检查冷凝水积水盘及排水系统管道是否畅通;

高压压力、低压压力(风冷系统),冷冻水压力、温度,冷却水压力、温度(水冷系统),风机运行情况,灰尘情况等

2.4.10电气单元检查,检查每个接触器触点、接线,必要时做保养或更换,检测高低压保护装置,检查元器件、接线、安装等有无异常,紧固内部线路连接;

2.4.11故障状态检查,记录机组报警内容,并对报警内容进行分析;

2.4.12新风系统检查,测量新风温湿度、风速、机房正压值。

2.5数据中心消防设备日常运维应观察、检测与记录下列内容:

2.5.1包括消防报警及联动设备、气体灭火设备、水喷淋设备、水喷雾设备、消火栓设备、早期烟雾探测设备,定期检测:

每月1次,对消防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测;

2.5.2对探测器进行模拟火灾响应试验和故障报警试验;

2.5.3对消防报警系统的主机设备、控制设备、探测器设备检测;

2.5.4对消防报警联动设备进行测试;

2.5.5对消防广播设备进行消防联动测试;

2.5.6对气体灭火设备的钢瓶、电磁阀,管道、阀门设备进行测试,检查记录气体灭火钢瓶压力、灭火器有效期等;

2.5.7对喷淋灭火设备的管道、阀门设备进行测试;

2.5.8对消火栓设备的管道、阀门设备进行测试;

2.5.9检查设定参数,控制电路,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各项运行参数。

2.6数据中心监控与安全防范系统日常运维应观察、检测与记录下列内容:

2.6.1监控与安全防范设备,定期检测:

每两月一次设备检测;

2.6.2环境和设备监控设备系统参数检查;

2.6.3从监控软件上读取各设备的监控数据,与设备自身控制器显示数据进行对比,检测监控系统是否正常:

UPS监控准确性检查、数字电量仪监控准确性检查、配电开关状态监控准确性检查、漏水监控检查、空调监控准确性检查、温湿度监控准确性检查、门磁报警监控状态检查、视频监控系统状态检查;

2.6.4漏水报警系统漏水模拟试验,测试报警的准确性及灵敏度;

2.6.5检查门禁设备每个读卡器外观是否良好、感应卡是否灵敏;

通过门磁测试工具检测门磁是否正常,吸力是否足够;

检查门禁控制器、协议转换器的通讯,门禁控制功能检查,门禁权限变更验证;

2.6.6微波红外双鉴探测器、报警主机检查,报警输出功能验证;

2.6.7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检测前端每个摄像头的监控图像质量,评估摄像监控范围有无死角,检测后端存储设备的容量是否满足监控图像保留要求,检测后端存储设备、监视器的回放功能,检测监控软件的自动识别、分析功能。

2.7数据中心运行环境日常运维可观察、检测与记录下列内容:

2.1定期检测环境温湿度、空气洁净度(如粉尘、SO2等)、照度、电磁场、正压、等电位、接地、温度场及机房微环境分布等。

3验证与健康评估3.1验证与健康评估应采购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服务。

3.2验证与健康评估频次:

应1-2年做一次,保证基础设施运行的可靠性。

3.3验证与健康评估范围:

3.3.1数据中心动力系统运行健康体检范围

机房电气系统、暖通系统、计量器具:

3.3.2电气系统的测试检查实施范围

UPS配电系统:

变压器低压输出柜下端至UPS配电系统末端的测试检查;

3.3.2.1动力配电系统:

变压器低压输出柜下端至动力配电系统末端的测试检查;

3.3.2.2柴油发电机系统:

柴油发电机机组、供油及油路系统和低压配电柜系统的测试检查。

3.3.3暖通系统的测试检查实施范围

3.3.3.1室内精密空调:

风冷直膨型恒温恒湿精密空调全系统;

3.3.3.2新风系统。

3.3.4环境质量测试检查实施范围

3.3.4.1开机温度测试

3.3.4.2开机相对湿度测试

3.3.4.3开机相对温度变化率

3.3.4.4尘埃粒子含量测试

3.3.4.5光照度测试

3.3.4.6主机房与走廊正压差测试

3.3.4.7无线电干扰场强测试

3.3.4.8磁场干扰环境场强测试

3.3.4.9空调送回风温差测试

3.3.4.10噪音测试

3.3.4.11输出端中性线与PE线之间电位差测试

3.3.5机房有害空气质量检测

3.3.5.1机房内气体含量(氧气、硫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氢气);

3.3.5.2ECC内气体含量(氧气);

3.3.5.3电池间气体含量(氢气、氧气)

3.3.6计量器具精确度检定/校准

3.4依据规范和标准

测试验证依据包括国家相关规范标准、项目用户需求、技术规格书、施工图纸、国际相关规范标准等,具体由数据中心健康体检单位在实施方案中具体阐述,由业主审定。

工程施工招、投标文件

工程施工项目合同书

项目技术规格书、图纸

工程管理文档

GB50462-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T9361-201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50045-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6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98-2011民用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3-201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20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35-2010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201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1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39-201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32910.3-2016《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第3部分:

电能能效要求和测量方法》

GB/T33656-2017《企业能源计量网络图绘制方法》

JJF1356-2012《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

CQC1312数据中心场地基础设施评价技术规范

以上所有标准规范均以最新版本为准,当不一致时按高标准执行。

3.5数据中心健康体检内容

3.5.1系统性能检查工作内容

电气系统。

柴油发电机系统。

测试设备:

电能质量分析记录仪、红外成像仪、红外测温仪等。

状态指示验证:

是否自动控制状态、电流断路器分开和闭合、引擎运行、相电压、电流、频率、电池电压、运行小时、转速发动机温度、冷却介质温度、工作

方式(自动/手动)、输出功率、润滑油温度、油压等状态显示检查。

3.5.2UPS输入端电能质量

UPS输入端,即接入公用电网的连接处(公共连接点),该点是UPS配电输入端。

电能分析记录仪

测试项目:

3.4.2.1频率偏差允许值:

正常频率偏差允许值:

±

0.2HZ;

当系统容量较小时,频率偏差允许值:

0.5HZ;

孤立电网:

根据系统条件,在保证发电机组和网内电力用户安全稳定运行及正常供电前提下,可适当放宽频率偏差限值。

3.4.2.2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220V单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标称系统电压(额定电压)的+7%,-10%;

10KV及以下三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标称系统电压的±

7%;

35KV及以上供电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

对供电电压允许偏差有特殊要求的用户,由供用电双方协议确定。

3.4.2.3公用电网谐波:

表1.1公共电网谐波电压(相电压)限值

电网标称电压KV

电压总谐波畸变率%

各次谐波电压含有率:

%

奇次

偶次

0.38

5.0

4.0

2.0

6

10

3.2

1.6

35

3.0

2.4

1.2

66

110

0.8

注:

1)、电力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测量谐波应在谐波源工作周期中产生的谐波量大的时段内进行;

2)、负荷变化快的谐波源,测量间隔5s~2min,负荷变化慢的谐波源,测量间隔取5min~10min;

3)、谐波测量的数据应取测量时段内各相实测值中最大的一相值,作为判断谐波是否越限的依据;

4)、每次测量结果应为3s内所测值(≥6个值)平均值或均方根值。

3.4.2.4电压波动和闪变限值

表1.2各级电压下的闪变限值

电压等级

LV

MV

HV

Pst

1.0

0.9(1.0)

Plt

0.7(0.8)

0.6

1)、Pst测量周期为10min,Plt测量周期为2h;

MV括号中值仅适用于公共连接点连接的所有用户为同电压等级的用户场合。

2)、低压(LV)≤1kV;

中压(MV)≤35kV;

低压(HV)≤220kV。

表1.3各级电压下的变动限值

r,h-1

d,%

LV、MV

r≤1

4

3

1<

r≤10

2.5

10<

r≤100

2

1.5

100<

r≤1000

1.25

1

1)、很少的变动频度r(每日少于1次),电压变动限值还可以放宽。

2)、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较小方式下,波动负荷最大工作周期时测量d、Pst和Plt。

对三相不平衡负荷,取最严重一相的值。

3)、每10min作为Pst的一个测量周期,测量一个Pst值和一个d的95%概率大值,每2小时得到一个Plt值。

4)、在统计周期内,以d、Pst、Plt的95%概率大值作为判断是否越限依据。

3.4.2.5三相电压不平衡限值

1)、电力系统公共连接点正常电压不平衡允许值为2%,短时不得超过4%。

2)、接于公共连接接点的每个用户,引起该点正常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允许值为1.3%。

3.4.2.6UPS输出端电能质量

UPS输出端电能质量,UPS输出端连接用电设备。

测试指标及要求:

电子计算机供电电源质量应符合表1.4规定。

表1.4供电电源质量分级

项目

A

B

C

稳态电压偏移范围(%)

5

+7/-13

稳态频率偏移范围(Hz)

0.2

0.5

电压波形畸变率(%)

3-5

5-8

8-10

允许断电持续时间(ms)

(即市电、电池切换时间)

0-4

4-200

200-1,500

按照GB/T1095-2000、GB/T14715-93规定,UPS的输出端电气性能指标如表1.5所示。

表1.5UPS输出端电气性能指标要求

指标项目

技术要求

一级

二级

三级

旁路逆变切换时间

<

1ms

4ms

输出电压不平衡度

≤5%

输出电压相位偏差

≤5°

(平衡线性负载)

输出功率因数

≤0.8

电源效率

>

10kVA,≥90%

≤10kVA,≥80%

测试的意义:

电源质量的不稳定带来的危害

1)干扰通信系统的工作。

2)会使功率因数下降,导致电费成倍增长。

3)谐波电压会使配电系统损耗增加,设备故障率升高;

3%的负序电压会使电动机的寿命减半。

4)会导致变压器、变频器、马达和中线过热,及断路器动作。

5)会使电压、电流波形畸变,导致精密仪器无法正常工作。

6)增加用电设备的附加损耗,降低设备的效率和利用率。

7)使测量和计量仪器的指示和计量不准确。

8)三相不平衡会造成中心点与地形成一个电压,当此电压超过1V时,会使电子设备积累大量的静电,对灵敏设备产生干扰,干扰数据通讯,给电子设备造成非常危险的后果,甚至造成致命的损坏。

9)三相不平衡会造成变压器内部磁旋涡,使铁损加大,造成变压器发热、容量减小。

10)三相不平衡会造成用户对功率需求加大,增加用户用电量。

3.4.2.7UPS蓄电池

测试仪器:

电池性能测试仪

UPS蓄电池适用于电子计算机机房供电,蓄电池的测试项目主要有:

1)浮充电压

2)内阻

3)电池浮充电压:

必须在制造商的推荐极限值之内,而且该推荐值须考虑温度补偿。

4)单体电池的内阻值:

随测量条件而变化。

如果单体的内阻值变化时,则表明其性能也发生变化。

内阻值有明显的变化,表明单体电池的性能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没有内阻测试仪器制造商的特定指南时,内阻值变化超过20%时,就认为是明显的变化。

这样的变化应与制造商作进一步的讨论。

3.4.2.8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红外检测

红外成像仪

测试目的:

电气设备外壳内部的各种部件,如导电回路、接头、连接件、绝缘介质、铁芯等,在其故障发展和形成过程中,绝大多数都与发热升温紧密相连。

精确识别导电回路的接头和连接件的可能发热故障,设备外壳内部的各种部件,如导电回路、绝缘介质和铁芯等部件,由于损坏、老化、腐蚀、污秽、氧化、接触不良、材料不合格、工艺设计、施工不当等方面的问题造成应力/电流过载和不平衡,产生的局部过热。

3.5.3暖通系统

3.5.3.1精密空调

设备检查:

设备型号和规格确认,设备外观、组件的完整性等检查;

安装检查:

1)空调设备安装位置、冷凝水排水管、减震和密封;

2)空调设备供配电电源与开关、控制系统、温/湿度设定与报警参数等设定;

3)厂家调试报告;

功能检查:

1)空调设备实际运行参数、设备启动与重启测试、自动轮停功能测试、关键报警测试、漏水与消防联动测试,风机转速控制等检查;

3.5.3.2动力与环境监控系统检测

报警、状态显示、远程监视等;

3.5.3.3新风机组

1)设备检查:

①设备型号和规格确认,设备外观、组件的完整性等检查;

2)安装检查

①设备安装、检修门、内部清洁、管道、风管管道、阀门、电气、变频器、风机、过滤器、加热器等检查;

②电气回路连接与保护开关、控制系统与开关;

③厂家调试报告;

3)功能检查

①手动操作测试;

②自动操作测试;

4)风阀控制运行测试

①进气阀门与新风机联动测试;

3.5.4环境质量系统

1)噪声

数显声级计

测试指标要求:

①计算机系统机房内的噪声在主机房中心处测试应小于85dB(A)。

②有人值守的辅助区,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应小于65dB(A)。

测试方法:

①主机房中心处和有人值守辅助区的主操作员位置进行测量。

②测量的稳定值即为该房间的噪声值,应符合标准要求。

2)尘埃

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

主机房内的空气含尘浓度,依机器要求而定,主机房内尘埃的粒径大于或等于0.5μm的个数应小于或等于18000粒/cm3(相当于500000粒/英尺3)。

①计算机场地竣工测试应对房间及空调系统进行彻底清扫,并应在空调系统

正常运行24h以后进行;

②对粒径大于或等于0.5um的尘粒计数,宜采用光散射粒子计数法;

③采样注意事项:

采样管必须干净,连接处严禁渗漏;

管的长度应根据仪器允许长度,当无规定时不宜大于1.5m;

测试人员应在采样口的下风侧;

④测点布置:

按50㎡布置5个测点,如图2.1所示。

每增加20㎡~50㎡,增加3~5个测点;

图2.150㎡机房抽样点选取规范

⑤每个测点连续三次测试,取其平均值为该点的实测数值,各测点的实测数值均代表房间内的含尘数量。

3)照明

照度计

计算机机房在距地面0.8m处,照度不应低于300lx,基本工作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不低于200lx,其他房间参照GB50034执行。

①在房间内距墙面1m(小面积房间为0.5m),距地面为0.8m的假定工作面上进行测试;

或在实际工作台面上进行测试;

②测试点选择3~5点,大面积房间可多选几点进行测试

4)电磁场干扰

高频电磁辐射分析仪、工频电磁场测试仪

测试项目及要求:

①无线电干扰环境场强

主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范围0.15Mhz~1000Mhz时不大于126dB。

②磁场干扰场强

主机房内磁场干扰场强不大于800A/m(相当于10Oe)。

①无线电干扰环境场强的测试:

在计算机机房内任一点测试,取最大值应符合标准要求。

②干扰环境场强的测试:

在计算机机房内任一点测试,取最大值应符合标准要求。

5)温度、湿度

数显温湿度计

电子计算机机房内温、湿度应符合表1.6的规定。

表1.6温湿度检测技术要求

A级(增强级)

主机房温度(开机时)

18℃~27℃

主机房相对湿度(开机时)

不大于60%

主机房和辅助区温度变化率(开、停机时)

5℃/h

辅助区温度、相对湿度(开机时)

18℃~28℃,35%~75%

不间断电源系统电池室温度

15℃~25℃

①测试应在计算机设备正常运行1h以后进行;

②测点选择高度应离地面0.8m,距设备周围0.8m以外,应避开出、回风口;

③每个测点数据均为该房间的实测温度、湿度;

6)风速检测

数字风速表

机房的送风风速:

采用活动地板下送风时,出口风速不应大于3m/s

风口处的风速可用热点风速仪测量,测量时应贴近格栅及网格。

按20%抽检,合格率达到100%为合格。

7)正压检测

数字式微压计

正压要求:

主机房必须维持一定的正压。

主机房与其他房间、走廊件的压差不应小于4.9Pa,与室外静压差不应小于9.8Pa。

①测试时应关闭室内所有门窗;

②使用数字式微压计检测,要求仪器预热时间15min;

③测点布置:

任意选择室内气流扰动较小的点;

8)接地系统

接地电阻测试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