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方案培训活动方案3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488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方案培训活动方案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活动方案培训活动方案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活动方案培训活动方案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活动方案培训活动方案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活动方案培训活动方案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活动方案培训活动方案3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活动方案培训活动方案3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活动方案培训活动方案3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活动方案培训活动方案3篇.docx

《活动方案培训活动方案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方案培训活动方案3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活动方案培训活动方案3篇.docx

活动方案培训活动方案3篇

培训活动方案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为核心,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校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有效实施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

二、培训目标1、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学科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2、深入研究学科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念与操作的结合上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4、根据学校实际,采取分层培训的方法。

三、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应该立足于教师的发展,重在构建和提升教师的思维结构、知识结构和文化结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的水平。

因此校本培训的内容应该注重教育理论的科学性,注重教育实践的针对性,注重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1、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对自身的教育行为和态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教师在接受校本培训的过程中通过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逐步形成新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之符合性课程的教育要求。

2、课标解读。

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的性质、类型、内容、形式与手段。

强化目标意识,重视目标研究,是教师尽快熟悉新课程,走向成熟的必经途径。

因此,各学科以课程标准为主的校本培训是重要的一项内容。

3、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教师工作的落脚点。

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和能力,都必须落实、融化在教师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之中。

因此,实践操作为主的策略研究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这一内容的培训包括教学案例分析、观摩(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问题研究、经验交流等等。

4、课题研究。

课堂教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创造性劳动。

教师应该学会针对某些实际问题改变教学方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价。

教师的这种教学与研究技能的获得与提高,唯有在自己的课堂教学里亲身参与研究才是最有效的途径。

因此,校本培训要重视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做到“教与研”紧密结合,研究与行动合而为一,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共同发展。

这样,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的素质提高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教学的外部行为上,而且能促使教师成知识传授型向学科研究型发展。

四、培训形式

1、专家讲座。

以理念与通识学习为主的培训,采用专家讲座的形式。

专家讲座――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新课标与新教材的解读,新课程教学法的培训,重在转变教师观念。

2、骨干教师讲座。

理论如何与本校、本学科的实际相结合,以及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实际的、共同性的问题,以骨干教师讲座的方式集中授课。

骨干教师讲座――将自己参加培训获得的理论与教学的实践起来结合,重在指导实践。

3、教学示范研讨。

教师展示自己课堂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渗透、落实新课程理念,组织观摩,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

4、案例分析。

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供教师研究、交流。

案例分析与观摩(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有利于学科课程的专题组织研究,重在探讨理论如何在实践中的运用。

5、课题研究。

问题即课题。

开展以校本为主的课题研究。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6、问题沙龙。

提炼教学中的有关问题,组织部分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展开针对性的探究。

课题研究、问题沙龙等――针对性的“问题”研究,重在解决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

如:

针对“品德与生活和思想品德课的不同点”、“一年级刚入学学生能否组织有效活动,如何组织”、“统一要求与关注个体――课堂教学管理”、“数学课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参与”、“语文课如何落实面向全体”、“艺术课如何实施小组合作”等问题展开探讨。

7、开展“青蓝工程”,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带、帮、扶”,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五、培训时间

1、集中培训――可以利用开学前的准备周,安排一个单位时间。

2、学科组研讨――合理安排课程,按照学科组每周安排一个半天的空课时间,专门用于校本培训(做到“四个一”:

即听评一节课,学一篇相关的课改理论文章,修正上一周所用的《实验精编》作业册,研究下一周的教材及教案)。

3、课题组研讨――根据各自所承担的课题,不定时进行。

4、大组培训――教务处针对发现的问题开展“问题攻关”,每个月不少于一个单位时间。

六、组织领导

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了解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实际现状;明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目标;制订校本培训整体方案;落实校本培训具体活动;评估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实际效果。

七、管理与考核:

每学期末由教研组长与教务主任对每位教师参与校本培训活动进行考评,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教职工工作综合考评。

一、指导思想

随着我县继续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校本研修已成为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并根据教师进修学校的整体工作安排,本学期我校自定培训项目主要开展教师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提升教学质量。

二、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

三、培训内容

1.知识

①基本知识:

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

②学科知识:

包括课程标准、教参教材。

2.能力

①教学能力:

包括教学设计、说课及案例分析、教学反思、信息技术等。

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现场撰写教案、三笔比赛等)。

③课堂评价语言。

四、培训目标

1.通过对教师应掌握的教育教学相关知识的培训、层层考核与展示,使我校教师在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课程标准等方面,人人过关(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全面提高。

2.通过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考核和展示活动,使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案例分析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3.选派教师参加县教师基本功比赛和县三坛评比。

4.提升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关键要提高教育质量。

五、培训原则

专业教师全员参与;注重过程,突出实效;整体提升,打造精品。

六、培训方式

采用分学科、分阶段集中培训和自我研修相结合;专家辅导与自我研修相结合;校本教研与自我研修相结合,努力提高培训的质量。

七、培训过程及安排

XX年9月准备宣传阶段。

XX年10月―XX年6月具体实施阶段。

XX年10月邀请县教研员陈娟梅老师来校指导。

XX年11月进行校教师基本功(粉笔比赛)培训。

XX年11月邀请县首席学科带头人王建群老师来校指导。

XX年12月邀请县教师进修学校尤武杰做心理健康指导。

XX年12月校教学技能培训(现场撰写教案评比)

XX年3月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XX年4月邀请温州市名校长潘春波来校指导。

XX年4月评价研究活动。

XX年5月德育工作培训。

XX年6月校先进教师经验交流。

XX年6月进行教师培训总结交流阶段。

八、培训要求

1.培训工作要扎实有效、循序渐进,要从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

2.培训过程中要为教师搭建一个学习、交流与研讨的平台(与校本教研结合),以培训与展示活动为契机,促教师专业发展。

九、考核评估

1.学校每次考核要连同试卷、设计及成绩等存入教师业务档案,同时将培训考核结果(2学分)纳入到“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

2.学校将颁发校级教师基本功培训证书,是否具有校级教师基本功培训合格证,将作为评职、评先、聘任的重要条件。

城北小学

XX年9月20日

中学“以老带新”师资培训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海南中学作为一所历史文化积淀雄厚、蜚声省内外的琼崖名校,其骄人的办学成绩多年来一直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同行的钦慕嘉许。

这一切皆有赖于长期以来我校一直保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为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形势需要,着眼于学校现实与未来的发展,延续我校的历史荣光,弘扬“爱校敬业、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决定开展“以老带新”新任教师从师学习活动,在校内聘请一批师德高尚、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新任教师的指导教师,指导新任教师尽早熟悉我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和管理制度,胜任本职工作,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新任教师的迅速成长。

二指导教师的资格与责任

(一)资格:

受聘担负指导责任的教师,必须具备在海南中学工作六年以上的经历,且拥有一级教师以上职称、德高业精、在校内外拥有一定知名度。

在得到海南中学学术委员会的推荐、聘任之后,方可具备担任指导教师的资格。

(二)责任:

指导教师应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共同参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新任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

指导教师负责从教育理念、专业思想和教学技巧三个方面对新任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

指导教师负责帮助新任教师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性质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特点和制度要求。

每位指导教师可同时指导一至三名新任教师,为期三年。

指导教师每学期听新任教师的课不少于10节。

三新任教师的认定范围与任务要求

(一)认定范围

1大学毕业到我校工作不满三年的教师。

2在我校任教不满三年的教师。

3从事现职工作不满三年的教师。

4其他志愿参加“以老带新”活动的教师。

(二)从师任务及要求

1、从师者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制定三年的从师计划(以一学年为单位),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接受指导教师的正确指导和考核,力求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任务。

2、从师者应主动邀请指导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指导。

每学期将不少四个典型课的教案和一个典型课的教学案例交指导教师审阅后签名送教研室存档。

3、从师者每学期听指导教师的课不少于12节。

4、每学期完成一篇从师体会。

5、从师学习时间为三年。

三、评比及奖励

1从师活动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由教研室对“师徒对子”进行全面考核,学校每学期发给指导教师一定的经济补贴。

2教研室负责对从师者进行考核,对其中的优秀者,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

获得相应荣誉称号的新任教师应具备下列条件:

(1)从师者在参加各种教研评比活动中获得校二等奖以上。

(2)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责任感,有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3)有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的工作精神和方法,能主动虚心地向指导教师学习,能和有关教师研讨教育教学问题,能较好地完成从师计划,履行从师职责。

(4)专业知识不断充实,教材内容熟悉较快,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5)既能教书又能育人,组织能力和感化能力不断提高。

3教研室对开展活动成绩突出的“对子”给予表扬和奖励。

授予指导教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