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886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4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docx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传播学说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新闻思想的发展为经,按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初步发展——列宁,继承创新——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的新闻思想发展为序,依次展开大师们的新闻观点;以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评述及经典论著的内容分析为纬,简明介绍这些新闻经典的写作时代、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 研究主体:

马克思创始人及其经典作家。

研究客体:

人类一切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事业,其中以

工人报刊活动和党的新闻事业为主要研究对象。

新闻传播活动(学术渊源)→新闻学(理论描述)

新闻活动是最基本的一个概念。

新闻传播活动源于人类社会交往,以新闻信息的传递与收受为主要目的和内容,人类特有的经常性社会活动。

新闻学则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建立在新闻活动实践基础上。

当代新闻活动以新闻从业人员为主所进行的采制与传播新闻信息的职务性活动。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信号:

传播并非人类特有现象。

1. 气味。

2.发光。

3.超声波。

4.动作。

5.声音。

动物传播与人类传播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

68

第二,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过程。

不能成为对自然界和自身进行能动的、创造性改造。

人类语言:

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劳动:

从传播学角度讲,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

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

劳动中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

传播手段向语言过渡,是人类新闻传播活动不朽的里程碑。

综上所述,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人类传播活动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

口语传播时代 第二个阶段:

文字传播时代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把信息长久保存下

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力;打破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局限性:

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属于统治阶层的特权。

中国最早文明造纸术的见证:

西汉纸

埃及莎草纸、中国丝絮纸、墨西哥玛雅纸

文字演变:

象形再现→语音系统,图画表达复杂的概念→用简单的字母示意具体声音。

第三个阶段:

印刷传播时代 第四个阶段:

电子传播时代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信息传播发生了重大革命——“书写方法”有了质的飞跃。

现在,讯息可以大量复制,也就极大地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

马克思称其为“人类文明的杠杆”。

到了 19世

纪30年代,快速印刷技术同现代报纸的基本概念相结合,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介——被称为“便士报”的大众化报纸——才粉墨登场。

20世纪随电影、广播电视的发明与普及,新闻信息传播与一般信息传播划清界限。

新闻教育是新闻学形成与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力。

新闻教育为传授新闻传播知识,展示新闻传播规律而进行的专业教育。

它有三个使命:

1.向社会大众普及新闻传播知识;

2.对有志于新闻传播的学子进行新闻就业训练;

3.为在岗的新闻从业者提供职业终身教育。

德国新闻教育创立发展:

1.1676年德国学者克里斯岑*韦斯——区别真伪新闻。

2.1688年丹尼尔*哈特奈克——强调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后果)

3.1690年托比亚斯*朴瑟——世界上第一份关于报纸的论文

——提出新闻价值。

4.1845年普尔兹——世界上第一部新闻学方面的专著——德国新闻事业史。

美国新闻教育:

(南北战争是罗伯特*李将军倡议创办新闻学专业在大学)

1.1869 年华盛顿—李大学举办印刷工兼编辑训练班。

2.1872

年应用新闻学和人文学

3.1873

年堪萨斯大学开始传授印刷知识

4.1893

年宾夕法尼亚大学设立新闻学

5.1898

年密苏里州报业学会建议在该州大学建立新闻学院

6.1903

年俄克拉荷马州的中央州立大学新闻系建立

7.1908

年密苏里大学开办美国第一所独立的新闻学院

8.1909

年现代意义上的四年制新闻教育在伊利诺伊大学和

威斯康星大学创立

9.1912 年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成立,由美国报人普利策捐资成立。

10.1935 年哥伦比亚大学成立第一所新闻研究生院。

美国新闻学教育之父:

布莱耶 他把现代大学的理论融入新闻教育,更强调人文综合素质培养,根据禁锢主义思潮面对实际问题提出三点解决方案:

1.使大学生浸润于文理贯通的教育中。

2.向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灌输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强调大学新闻教育和新闻业务的密切合作。

美国的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大致渐次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报学阶段、新闻学阶段、大众传播学阶段。

英国:

1919年成立伦敦新闻函授学院,同年成立伦敦大学新闻学院。

法国:

1924年成立里昂大学高级新闻学院。

马克思初期新闻教育:

言传身教、指导点拨

中国:

1918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既是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发端,也是中国新闻教育的滥觞。

徐宝璜《新闻学》 邵

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1926国民大学报学系)《中国报学史》为此,新闻学三大分支新闻学、应用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形成。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考察人类社会交往的必要性事物普遍联系——人类交往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是由人类个体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体相互联系、相互交往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空间上诸多个体共同活动,时间上诸多个体的连续活动,同时互动性和连续性表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第二节从存在决定意识规律认识新闻传播的本质存在决定意识——新闻传播本质

新闻传播的本源是物质的东西是事实(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是物质的最高产物),是人类在自然交往中和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事实。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

新闻的特性(新鲜性、重要性等)是由新闻所报道,所反映的事实目标自身决定的。

新闻传播活动是人们有明确目的和动机的社会行为,是人们认识外部世界和反映外部世界的意识活动。

新闻作品作为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人们反映和评论外部世界的产物。

新闻传播的客体主要是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新闻传播者和他们的新闻传播活动对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有着直接的依赖性。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者不仅生产新闻作品,也为新闻作品培育读者、观众和听众,同时,也为从事这种新闻生产培养着新闻工作者自身,为新闻生产的再生产和扩大生产培育着更多、更优秀的新闻传播者。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谈到新闻传播者发挥反映和推动社会历史进程的作用时,一方面要求新闻传播者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反映现实世界,另一方面又要求社会为新闻传播者创造良好的传播环境,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持。

第三节 对立统一法则制约新闻传播机制对立统一——制约新闻传播机制

新闻传播与接受的各种信息是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事物及其每个矛盾目标侧面的公开披露。

用发展变化观察事物,把握运动走向;全面观察,处理各种矛盾;注意质量互变,把握好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全面、公正、真实、客观的报道。

新闻传播的机制,是由对立统一法则规定的,其实施过程中,受到对立统一法则的制约。

坚持辩证法,运用对立统一法则指导新闻传播活动:

1.要求人们从事物的发展变化观察事物,把握事物运动的走

向。

2.对立统一法则要求新闻传播者全面地观察事物,处理各

种社会矛盾关系。

3.对立统一法则还要求新闻传播者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反映和指导实际工作。

4.客观、全面、公正、真实地报道新闻,成为中外新闻传播者必须遵循的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

新闻传播者必须克服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等的影响,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准确无误地反映、报道和评说每一个具体的人物和事件。

第四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动规定新闻事业性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动——新闻事业性质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

新闻传播事业是上层建筑,但不是政治上层建筑即国家机器,而是思想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形式。

当代社会有两种主要的社会制度,因而也就有两种主要新闻传播事业——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资本主义新闻传播事业。

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鲜明地提出了党

的出版物的口号和新闻传播工作的党性原则。

列宁关于党的报刊任务和党的报刊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的论述,是我们今天认识和规范党领导下的新闻传播事业性质和功能的根本指导思想。

新闻传播事业研究视角

1.哲学上:

属于上层建筑,以新闻手段能动的反映与服务经济基础。

2.政治学:

阶级的统治工具。

3.经济学:

具有商品的属性,有特殊性,消费精神内容,新闻传播事业也是一种企业。

4.文化:

是大众文化系下的子系统,具有极强的政治性,通过文化进行控制。

第五节人民历史主人地位决定人民新闻事业的动力人民的历史主人地位——人民新闻事业的动力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首创精神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提出了新闻传播事业是人民群众联合起来的事业的观点,规定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开门办报方针。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要求新闻传播者忠诚地为人民服务,努力为读者工作。

3.马克思主义经典要求新闻传播者要谦逊,要努力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社会学习。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创立的背景和条件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形成的时代背景

封建经济的解体会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勃兴,专制制度的腐朽和资产阶级反抗活动的加剧,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经济,政治条件和社会文化基础。

《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而第一国际的成立,又标志着他们的新闻思想由民主报刊思想、工人报刊思想而进入无产阶级党报思想新阶段。

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思想影响最深刻、最直接的是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新闻观点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理论传承: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新闻传播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新闻传播的学说与观点的理论体系。

必要条件:

理论积累 充分条件:

历史条件

1.理论积累: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新闻传播观(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问世之前唯一的无产阶级新闻传播观)

A早期空想主义者关于精神交往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6——17世纪发轫期——以人文主义和早期基督教的平等思想为武器

a 进行信息传播、加强国际交往的必要性

b主张人际交往中民主平等

c采用行之有效的宣传策略代表人物及作品

托马斯〃莫尔(英)1516《乌托邦》第一副展示空想社会主义蓝图,首次从无产阶级利益出发论证人类精神交往的意义。

维拉斯《塞瓦兰人的历史》

托马斯〃康帕内拉(意)《太阳城》预告“黄金时代的来临”早期理论后来直接用于报刊实践,但其不成熟与无产阶级当

时尚未掌握新闻传播工具相适应。

B法国空想主义者的报刊活动、舆论与宣传观点(英→法)

a启蒙思想、用“理性”论平等民主

b探索新闻传播的原则《自然法则》摩莱里 法制蓝图社会主义学说中最早运用法律武器保障真实报道的尝试。

c报刊成为无产阶级的舆论工具 巴贝夫直接创办报刊《出版自由报》(《人民代言人报》)是报刊第一次成为革命无产阶级

的舆论工具,开创了新闻传播史新纪元。

(法国无产阶级所特有的战斗口号)

C三大空想主义者的新闻主张、报刊经验(工人运动的直接产物)“真正的文化英雄”

a高度重视后舆论作用

b强调报刊调节社会及影响社会的生活作用

c揭露批评资产阶级报刊和资产阶级出版自由口号的虚伪性圣西门 称舆论为世界女王 办政党报的主张

傅立叶 揭露资本主义制度把记者和作家变成了挣钱的、失却良心的工具鞭挞了资本主义出版自由政策。

欧文 《“新和谐”公社组织法》卡贝——描绘完整的报刊理想

卡贝是空想社会主义这中描绘完整的报刊理想的人。

他说在那个名为“伊加利亚”的新社会里,已经接近根除资产阶级社会报刊界的种种弊病原因:

1.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政治制度,根本消除了报纸间毫无意义的互相敌视的基础。

2.只许每一个公社出版一种报纸,就是公社报,每省只许有一种省报,全国过性的报纸也只有一家。

3.把报纸的编辑任务委托给由人民或者他们的代表选举出来的公务人员,他们公正无私,有一定的任期,而且可以随时撤换。

报纸只是一种书面记录,记者只报道,不发表议论。

报纸表达了我们的公众舆论。

D马克思同时代人关于报刊的性质功能,报刊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论述

布朗基——革命坚定性

魏特林——出版自由《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其空社会主义学说是德国早期工人运动的理论表现,他关于出版自由的论述,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最高成就。

1.首先指出言论出版自由对无产阶级的意义。

2.对资产阶级出版自由的实质作了分析。

3.只有消灭私有制以后,才有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的出版自由。

4.马克思和恩格斯评介他为欧洲无产阶级的理论家。

德萨米——用革命手段争取言论自由(比较有科学根据的法国共产主义者)

第三节 新闻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长期的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新闻思想形成的重要条件。

历史条件

一定社会现象总是有相应的社会关系所引起的,是时代需要而产生的。

A政治经济动因:

【马】资本主义勃兴,反抗活动加剧

【列】沙皇专制——俄国社会主义

【毛】半封建半殖民——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

B文化教育背景:

吸收空想社会主义、法国启蒙思想、德国古典哲学(最深刻最直接)及同时代思想政治论述,良好的家庭学校教育。

C新闻工作经验:

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家”

《莱茵报》——早期新闻思想,思想核心是革命民主主义文化范畴的人民报刊与自由报刊思想。

《新莱茵报》——成熟阶段的报刊思想,思想核心是工人报刊思想,同时关于党报思想的若干原理和原则也开始提出。

《社会民主党人报》——为中心的报刊活动是党报思想形成时期

列宁:

由于马克思在于不仅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并且在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出版人民的报刊,发挥报刊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作用。

三阶段:

办报建党、夺取政权的斗争中强调党性、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论证党和政府的报刊的性质作用,提出报刊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教育工具。

关于无线电广播事业并将其运用于新闻传播的观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毛泽东:

1949年之前,党的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新闻工作者的修养,论证报刊同党组织、同群众、同实际工作的关系。

1949年之后,强调党和政府领导的社会主义新闻传媒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和中国新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是新闻的基础,对新闻有决定作用。

二、对新闻的认识

1.变动产生新闻。

只有变动的打破常规的事实才有新闻价值。

2.新闻有层次变化。

马克思提到新闻有旺季有淡季。

3.新闻时效性。

报纸就是经常的战斗准备,对于急需报道的耸人听闻的当前问题的热情关心,这就是报纸的一般性质。

4.新闻真实。

马克思将这个比喻为一个词叫做报纸的有机运动。

有机的就是不能分割的,连续的。

报纸工作就是这样,一个事件发生之后,第一个报道有差误,而后面的连续报道就自然而然的纠正前面的差误。

这不是报纸的错误,这是报纸的职业特征。

最终的报道就应该是完全真实的,如果最终的报道都不真实,那就是报纸的错误了。

5.“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

这是从人的角度来说的,人区别于动物,需要精神,而报纸提供精神。

三、党报思想

“党刊的任务是什么呢?

首先是组织讨论,论证、阐发和捍卫党的要求,驳斥和推翻敌对党的妄想和论断。

”这段话是《恩格斯全集》里面的,前后被很多人引用。

马恩关于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机关报的工作原则,其实就是两条。

第一条是党的领导机构和党报编辑部、出版社都要遵循“党的精神”。

第二点是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有责任监督党报的原则立场。

党的精神主要指党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章程决议。

马克

思恩格斯认为党的领导机构和党报编辑部都会犯错误,因而都要遵循一个共同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党的精神。

党报理论成为他们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

四、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

1.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而不是绝对的,抽象的。

2.新闻自由时一定历史下的产物,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并不是亘古不变的。

3.新闻自由始终伴随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4.新闻自由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归根结底是维护某种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的工具和手段。

5.在阶级社会中,只有统治阶级才能享有充分的新闻自由。

这些理论奠定了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基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

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新闻理论成为世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指南。

●出版自由是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伟大口号,是促进近代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论述,在党内和公民群体内应实行普遍的新闻自由,应遵循下列原则:

1.工人阶级必须充分利用新闻自由等民主形式。

2.党内民主离不开党内新闻自由。

3.必须保障公民享有充分的新闻自由,即媒介的采访、报道和发布权利;人民对国家大事的知晓权利;媒介和人民群众监督和批评公仆的权利;守法的、有公共道德的团体和公民在条件成熟时创办和经营媒介的权利。

第四章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论著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

随着世界观与报刊实践的深化,马恩思想经历由民主报刊思想(准备阶段)——工人报刊思想(《共产党宣言》出版以后工人报刊思想形成,标志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立)——在无产阶级政党普遍建立和无产阶级报刊蓬勃发展的推动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了自己的党报思想,它标志着他们新闻思想的成熟,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初步发展。

第一节 《莱茵报》时期新闻论著

《莱茵报》全称《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这一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思想是:

1.总体上没有超出民主主义文化范畴。

2.从政治说,他们还是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3.从报刊活动上说,他们从事的是民主报刊实质上仍属于民主报刊思想

这一时期他们是从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两个议题研究的。

在《莱茵报》期间,马克思开始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一、关于自由报刊的论述

自由报刊的命题,是马克思于1942年3月26日至4月26日撰写的《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中提出来的“他说自由报刊的本质是自由所具有的刚毅的、理性的、道德的本质。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自由报刊的观点是在反对书报检查制度、争取出版自由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的。

1.什么是自由?

a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

自由是普遍的,与每个人相关的,而与个人无关。

报刊是自由的表现形式,报刊自由是公民言论自由的一种表现形式,公民抽象的自由通过报刊自由体现。

《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

b公民自由?

自由主体是公民

c提出“自由”的前提:

人们具有理性,在理性思考人的现状,理性是自由的前提。

d具体做法:

反对自身的、自由的侵犯

e自由报刊也就是人民报刊。

2.1841普鲁士政府颁布新书报检查令,加大限制写作自由。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马克思用理性武器批判新法令的虚伪与反动。

A指出新法令用“严肃与谦逊”的笔调限制出版自由(笔调)B追求倾向法律,取消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倾向)

C剥夺报刊的批评监督权(功能)

D官方认可的人担任编辑,造成政府垄断(才能)

《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

A是马克思同书报检查制度的社会基础激烈冲突的产物。

B体现出马克思强调出版自由在政治民主权利中的地位与作用。

C没有新闻出版自由,一切自由都是泡影。

否定了出版自由,也就否定了自由。

D书报检查制度是政府垄断的批评,是徒有法律形式的不合法的奴隶制度,是反对人类成熟的工具,是防备和压制自由的警察手段,是党派争夺私利的武器。

——如何实现新闻自由?

提出用新闻出版法来取代书报检查

新闻出版法的特点和要求:

新闻出版法就是保障新闻出版自由,是对新闻出版自由法律

的认可。

新闻出版法中自由是惩罚者,在书报检查法中自由时被惩罚者。

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提出法律自由和人民自由的概念。

论证自由报刊的人民性:

(1)自由报刊是人民精神的洞察一切的慧眼,是人民自我信任的体现,是把个人同国家和世界联结起来的有声纽带,是使物质斗争升华为精神斗争,并且把斗争的粗糙物质形式观念化的一种获得体现的文化。

(2)自由报刊是人民在自几面前的毫无忌惮的忏悔。

(3)自由报刊是人民用来观察自己的一面精神上的镜子,而自我审视是智慧的首要条件。

(4)自由报刊是国家精神。

(5)自由报刊是观念的世界,它不断地从现实世界中流出,又作为越来越丰富的精神唤起新的生机,流回现实世界。

马克思揭示出自由出版物的人民倾向性:

它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展示人民的内心境界,人民借助它实现人民之间,民族之间的联系并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

所以他认为:

真正的报刊既是自由的报刊,又是人民的报刊。

自由报刊思想概括:

1.自由报刊是人类精神自由表现的产物,是有原则地、大无畏地以自由的人们的语言来说话,把希望和忧患之中从生活那里

倾听来的东西,公开地报道出来,并对这些东西作出自己的判决,让国王能够听到人民真正呼声的报刊。

2.自由报刊不仅有自由报道的权利,而且还承担着对社会事件发表意见的义务。

3.自由报刊是自由与独立的报刊,同任何形式的(物质和精神的)书报检查制度不相容。

4.自由报刊具有舆论监督和社会批评的功能,包括对政府和官员的批评与监督。

5.自由报刊不是挣钱的行业,作家不能为挣钱而写作,不能奉命说话语写作。

6.自由报刊执行独立的办报方针,不受撰稿人干扰。

7.自由报刊由于绝对自由的需要,不署名。

二、关于人民报刊的论述

人民报刊:

具有人民性的自由报刊,它们不围绕上流社会和个别人旋转,它们的对立面是反人民、反民族和反时代的非自由报刊。

《莱茵报》时期提出人民报刊思想基于这样几个方面的考虑:

1.最主要的动因,是德国封建专制政权实行思想禁锢,剥夺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

2.提出人民报刊思想的直接动因,是《莱茵报》就《莱比锡总汇报》被查封事件同当局发生的冲突。

3.人民报刊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恩格斯接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接受它的类本质思想的结果。

人的权威和人的类本质

观点,在人民报刊思想中占有重要位臵,是这一报刊思想的灵魂和基础。

4.人民报刊思想主要体现在马克思撰写的《摩泽尔记者的辩护》和它围绕《莱比锡总汇报》被查禁所撰写的一系列批驳性文章中,以及恩格斯《普鲁士出版法批判》

人民报刊思想的主要内容:

1.就内容说,人民报刊应着重报道本国的事件,把人民目光从国外引向国内,集中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成为人民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者,把人民同国家和世界联系起来的纽带。

2.就性质说,人民报刊应当成为人民的喉舌,人民报刊具有人民性,这是人民报刊思想的灵魂。

3.就社会使命说,人民报刊一方面对统治者的所作所为和思想方法加以不偏不倚的评价和批评,使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