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93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原》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原》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原》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原》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马原》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马原》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马原》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马原》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马原》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马原》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马原》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

《《马原》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原》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

22.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与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3.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这种观点属于〔劳动产生了语言〕。

24.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5.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26.“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开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27.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28.能够证明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是〔相对论〕。

29.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的相对性〕。

30.事物的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3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永恒开展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

32.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产有好处;

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

这说明〔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

33.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过: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这句话是一种〔相对主义观点〕。

34.唯物辩证法认为,开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5.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他们〔是不是符合事物开展的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

36.两种开展观的对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7.系统的最本质特征是〔整体性〕。

38.统一规律揭示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39.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40.事物的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联系构成运动〕。

41.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橘子等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42.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开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主要矛盾〕。

43.在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44.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性质〕。

45.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别离的〕。

46.如下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实践是主体的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47.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根本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4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根本的观点是〔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49.“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开展的〞。

这句话说明〔实践是认识开展的动力〕。

50当代自然科学的开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51.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52.感觉、知觉、表象,他们是〔感性认识〕。

53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

54.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的目的定是非〕。

55.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

59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围,如果超出了其适用的条件和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60.在大脑中把有关事物的感觉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整体感性印象的形式是〔感性认识〕。

61.在从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生产劳动〕。

62从类人猿进化为人的在根据是〔类人猿的生理结构和生活特点〕。

63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科学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恩格斯〕。

64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特征是〔制造使用工具〕。

65.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生产劳动〕。

66.人类同动物界的根本区别在于〔生产劳动〕。

67.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和某些能进展光合作用和化能作用的细菌〕。

68.地理环境对社会开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

69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社会生产力开展的〔地理环境〕。

70在人类的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

7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最根本的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72.人口因素在社会开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可以制约和影响社会开展〕。

73在社会开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74.理解人类社会开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生产劳动开展史〕。

75.社会运动的物质根底是〔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

76.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开展水平的因素是〔生产工具〕。

77.生产关系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78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方面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79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80.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的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81.国体问题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国家政权终究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掌握国家阶级的阶级联合什么阶级、压迫什么阶级〕。

82.在如下属于社会心理的是〔情感、情绪、愿望、要求、风俗、习惯、传统、自我倾向和社会风气〕。

83.在如下思想体系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84.群体意识是〔人类群体的社会地位、社会经历以与共同利益和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在该群体成员头脑中的反映〕。

85.错误的意识、荒诞的观念〔它是对社会存在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86.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开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开展规律〕。

87.技术社会形态是指〔就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开展水平以与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

88.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中〔两种划分法都是马克思提出的〕。

89.如下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90.“社会形态的开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句话说的是〔社会开展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91.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92.经济根底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与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总和〕。

93.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经济根底决定的〕。

94.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观念上层建筑〕。

95.最早提出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是〔列宁〕。

96.从阶级划分来看,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畴〕。

97.阶级的实质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生产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个社会集团,其中一个集团剥削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98.阶级斗争源于〔物质利益的对立〕。

99.阶级斗争的作用表现在它是〔1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开展的作用,最明显的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

2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100.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

101.在阶级社会中,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102.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革命)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04.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开展)

105.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经济根底)

106.人类社会的变化是(由低级向高级符合规律开展的前进运动)

107.社会进步的在的根据是(社会根本矛盾运动)

10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的、最高的标准是(社会生产力的开展)

109.天赋人权的观点出自(文艺复兴思想家和法国启蒙思想家)

110.人的最根本的属性是(社会属性)

111.在阶级社会中,每个人的人性(是不断变化的)

112.“人性自私〞观点的错误在于(违背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

(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顽强而持久的对抗)

114.生产力的开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115.人在价值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二重性是人的价值的最高显著特点)

116.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117.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个人对社会所作奉献的多少)

118.提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最根本的是解决好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

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人生观是社会观的重要组成局部)

119.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

其核心是(人生意义即人生价值)

120.奠定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意义的关键是(处理好贡献和索取的关系)

二、名词与简答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唯物主义形态的开展经历了哪几种:

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主义的态度应该是什么?

1批判的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核〞—辩证法思想。

并对之进展了唯物主义改造。

3.如下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有哪些:

1存在就是被感知。

2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3物是感知的复合。

4理在事先。

4神创造和主宰一切。

5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6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4.哲学上的二元论是什么: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彼此独立并存在的本原的哲学,是二元论,二元论是最终倒向唯心主义。

5.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2反对了唯心主义观点。

3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4克制了旧唯心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5对自然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6.按照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怎么理解?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就是说,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7.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什么?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8.正确表述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有哪些?

答: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但同时又是静止的,这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2一切事物都是动和静的结合和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9.动摇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有哪些?

1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2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把时间和空间看作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物质运动是客观的、永恒的、绝对的,时间和空间也是客观的、永恒的、绝对的。

10.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什么?

1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不可分。

2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3时间空间具有相对性。

11.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机关样的,它们分别是什么:

1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不同。

2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的不同。

3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的不同。

4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的不同。

13.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哪些?

1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

2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开展。

3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4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14社会历史开展中,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由于什么原因?

1新事物符合事物开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开展前途,而旧事物如此不符和事物开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新事物克制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吸收了旧事物中一切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容。

3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阔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1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矛盾是事物开展的动力。

16.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什么?

联系是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联系,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

任何事物都有它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都有相对独立性,因而是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

同时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同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的。

事物之间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

17.实践的根本特点包括哪几点?

1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2能动性,实践是主体的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18.实践的根本形式包括哪些?

1生产实践。

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根本的实践活动。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活动,是为了配合生产实践所进展的活动。

3科学实验。

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19.认识的主体的属性有哪些?

1自然性,主体是有血有肉的客观的人。

2意识性,主体是有意识、能思维的人。

3社会性,主体是社会的人。

4实践性,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20.认识的客体属性有哪些?

1客观性,客体是客观存在的。

2对象性,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3社会历史性,外部世界的哪些局部成为认识的客体,是同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的,认识的客体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开展而不断扩大和深化的。

21.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有哪些?

1通过实践和调查研究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资料。

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展加工和创造。

22.在猿变为人的过程中劳动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1劳动改变了古猿的生理结构,促进其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

2劳动创造了人脑,推动了语言和意识的产生和开展。

3通过劳动形成了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和人类社会。

23.属于人类当今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有哪些?

1空气污染严重。

2世界性水源危机。

3森林惨遭消灭。

4物种不断减少。

5臭氧层变薄。

24.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哪些?

1人口因素。

2地理环境。

3生产方式。

25.属于生产方式方面的有哪几种?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6.社会生产力开展水平标志?

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容,是生产力开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27.属于社会根本结构的有哪些?

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意识结构。

28.属于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中的社会形态的有哪些?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

29.属于社会政治结构的有哪些?

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的规程等。

30.属于思想体系的社会意识的有哪些?

包括:

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和绝大局部社会科学。

它们是上层建筑的组成局部,从不同侧面、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特定的经济根底并为之服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31.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哪些?

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32.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容是什么?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开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开展;

3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开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开展。

33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表现是什么?

1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根底。

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34.从阶级起源来看,阶级的产生是由于什么?

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开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劳动力有了价值,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要是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还需要经过社会分工以与随着社会分工而产生的产品交换,出现生产资料所有制。

阶级是生产开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5.经济根底在社会关系中属于什么?

是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个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与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方面的总和。

36.革命阶级反对没落阶级的阶级斗争是什么?

1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

2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

3社会革命就其一般规律而言,往往要通过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形式,实现国家政权的转移。

37.社会进步是历史开展的趋势,这说明什么问题?

社会进步离不开社会的开展,社会开展通常是指社会经济开展,特别是生产力的开展,也就是说,偏重于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开展始终的根本矛盾,它是社会进步的在根据,是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动力。

38.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有哪些?

标准不可能是单一的,也应该是综合的,既有经济的、政治的、又有道德的、文化的等。

有一个根本的、也是最高的标准,是社会生产力的开展。

这个标准是客观的、科学的。

39.正确表述人的价值的有哪些?

人的价值包括:

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社会价值是个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他人或社会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所做的贡献和承当的责任。

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人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

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的关系。

40.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什么?

马克思所讲的自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其一是说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自由总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其二,在阶级社会里,自由总是指一定阶级的自由,超阶级的自由总是不存在的。

其三,自由不是头脑中想象、幻想的自由,而是必须实际驾驭客观必然性通过实践而实现的真正的自由。

41.共产主义含义的是什么?

是无产阶级的事业。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同空想注意相对立的;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人们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同资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

作为一种运动,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

42.人类解放是指什么?

摆脱束缚而获得自由。

人在哪个领域中获得自由,便意味着在该领域中不再受盲目必然性的控制和奴役,从盲目必然性下解放出来。

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是分不开的,如果人不能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获得自由,人就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