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8995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物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物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物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物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doc

《物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doc

摘要………………………………………………………………………1

关键词……………………………………………………………………1

一、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2

(一)我国物流发展经历的阶段………………………………………2

(二)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2

二、我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差异………………………………………3

(一)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3

(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异…………………………………3

(三)环境方面的差异…………………………………………………4

(四)经营管理方式的差异……………………………………………4

(五)专业人才方面的差异……………………………………………4

(六)物流标准化方面的差异…………………………………………5

三、我国物流国际化的发展策略………………………………………5

(一)发展国际化物流的各项前期准备………………………………5

(二)努力了解并适应国际环境………………………………………5

(三)提高物流服务……………………………………………………5

(四)加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6

四,结束语………………………………………………………………7

物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

(物流管理专业物流管理3班贾蕾)

摘要:

随着国际物流化的进程,我国物流企业将如何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

本文在物流国际背景下,分析了我国物流的现状以及与国际的差距,例如在基础建设、管理方式方面。

、专业物流人才储备方面,、物流作业标准化等方面。

最后提出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即在提高物流服务,加强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努力,从而适应国际化的物流市场。

关键词:

物流国际化;发展策略;存在问题

一、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物流发展经历的阶段

在我国,物流是一个外来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

当前国内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

中国物流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计划经济时代的物流阶段(建国初-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初);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阶段(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现代物流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二)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物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物流效率和成本、专业化和信息化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总体来说,我国物流业现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物流基础设施的能力大大提高,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

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物流质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

物流质量主要由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来衡量

3、信息化程度低,但信息化进程在加快。

我国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但物流企业及工商企业物流部门对现代物流管理日益重视,在加速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完善,中国物流管理软件开发也己经起步;

4、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

中国物流业仍以多元的管理方式为主,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国内贸易局、外经贸部、能源部、农业部等专业部和国家计委、经贸委等综合部门。

各部门之间分工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

二、我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差异

(一)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

这里讲的传统思维方式,主要指的是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与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要求不符的陈旧观念和保守意识。

如闭关锁国、孤芳自赏、官府衙门作风等。

这些顽症如得不到克服,国际化的大贸易、大流通、大市场将无法实现,顺畅的国际物流更无从谈起。

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从观念上创新、制度上创新。

我国改革开放后,海关、商检、边防、检疫检验等各种口岸执法部门,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工作方式不断改进,计算机联网等新手段逐步普及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作业时间。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客观地承认还有一些人存在着与发展国际物流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存在着关、卡、要的不良行为。

他们不顾企业损失,只要自己有利可图,知法犯法,索贿受贿。

如果每一个口岸工作人员都能消除旧观念,改变旧的习惯思维方式,既为祖国把好大门,又要快速通关,树立我国在国际13岸中的良好形象,更多地吸引外商,发展国际贸易,那么我国的许多大型口岸就会充分发挥国际物流枢纽的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近些年来新加坡、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的各大港,纷纷进行港口设施改造,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一站式通关服务,延长办公时间,转变工作作风,其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远洋货轮,扩大国际货源,发展国际物流。

(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异

基础设施是物流活动的载体。

物流的基础设施包括:

港口、码头、铁路、公路、仓库、配送中心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物流基础设施好比是物流的工具。

叉车、托盘、升降机和传送带也是物流工具,只不过与物流的基础设施比较,是某一设施的工具、局部性的工具,而港口、码头、公路、仓库和配送中心则是全局性的工具,其重要程度及影响范围要更大更广。

道路承重力不够,质量有问题,会发生严重交通事故,造成交通阻塞,影响一条线;港口码头设施能力不足,要滞船压港,影响一大片。

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由于港口设施和吞吐能力不足,发生滞船压港,影响了进出口贸易,其教训是深刻的。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国际货物进出口例如。

交通工具的增长与运输线路的增长不协调,道路堵车铁路运输实行价格管制,这种价格既非来自市场供求状况,现象严重;城市交通不通畅,严重影响全国交通运输网的运亦非来自企业自身的成本状况,铁路运输企业无法通过产品输效率;作为运输骨干的铁路改革进展缓慢等。

价格获取自身的正常经济收益。

尤其是现代物流管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好的问题,要整体提高,全面升级,需要培养训练大批物流人才。

这类问题都是发展国际物流的重要条件,不可等闲视之。

(三)环境方面的差异

国际物流系统涉及多个国家,地理范围大,尤其是软环境差异大,其中包括物流行业相关法律、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国家标准、风俗人文等方面。

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在国内稳定发展的同时,扩充国际业务,正如企业组织的四个不同的阶段,我国物流企业必须要充分了解整个国际市场,对国际市场的各个组成部分有准确的定位,才能和那些国际业务已经相当成熟的巨头展开竞争。

(四)经营管理方式的差异

国内物流企业基本是建立在传统单一功能的国有物流企业或小规模的民营企业或企业的物流部门基础之上,没有形成服务行业的战略意识,不能按照现代物流理念进行服务产品、服务质量、服务流程的个性化设计,难以满足国际化市场的需要。

因此在服务国际物流市场时,受到了很大局限。

现代物流理念就是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针对不同客户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五)专业人才方面的差异

我国国际物流起步晚,现有从业人员素质远远跟不上物流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善经营又懂物流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

同时,对高级物流人才的需求日增,预计2010年,全国高级物流人才缺口为20~30万。

当前我国国际物流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国际物流发展的主要瓶颈。

在国外,物流人才的教育体系已经成熟,而我国的教育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物流的职业化培训也是刚刚开始,因此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国际物流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六)物流标准化方面的差异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虽已完成标准化的研究,但仍存在着差距。

物流标准化是推进物流现代化的基础,而我国国际物流标准化与世界对接缓慢,增加企业的国际物流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主要体现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和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物流设施和装备标准化滞后,同时在物流作业环节缺少必要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导致物流效率普遍不高,难以与国际标准接轨。

三、我国物流国际化的发展策略

(一)发展国际化物流的各项前期准备

我国要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和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促进国际物流发展,必须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1、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加入WTO后,预计GDP每年平均增长率提高l%,绝对值将提高近2000亿元,我国贸易物流成本约占GDP的16%,而2010年物流市场容量将发展到近12000亿元。

如此庞大的物流规模,对我国的物流水平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我们必须做好面对国际物流突变、超出我们预想的各种应对准备。

2、我国在物流法律、法规和标准化等方面应尽快与国际接轨。

我们要了解研究国际上通用的物流规则,在物流术语、物流器具等方面执行国际通用标准,减少倒装、倒卸。

另外,中国的桥高限制低于国际通用标准,也是发展国际物流的一大障碍

3、搞好保税区、保税仓库、港口后方腹地、内陆公路、铁路、码头、车站、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仓库、货场的建设,以确保国际物流大规模发展起来以后,从国外进来的货物及时疏散运走,从国内向外出口的货物快速集中,快速送达国外用户。

4、加强国际物流管理,提高国际物流运作水平。

5、重视国际物流人才培养,造就专业化国际物流技术人才队伍。

(二)努力了解并适应国际环境

这一方面要求物流企业自身全面了解国际环境,包括认真研究相应国家的法律、人文、习俗、语言、科技、设施等环境,同时不断完善、提高自身适应环境要求,另一方面更要依赖国家政府的积极行动,加强与其他国家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物流企业国际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高物流服务

由于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还保持传统的意识,经营管理方法存在很大的问题,有些方式已经落伍了,因此,从事和涉及国际物流的有关企业、单位,特别是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和国际物流骨干企业要有现代物流的意识,加快自身的发展。

合理设置国际物流网点,积极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完善国际物流网络体系。

相对于传统的储运而言,第三方物流是一个新兴行业,在经济形势上,运输业是根据物流的运作规划、调整自己,有条件的运输企业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抓住机遇,调整经营策略,学习物流管理,扩充物流技术,迅速进入客户的物流系统,完善物流信息系统,从本业出发,提供多方位、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四)加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政府应大力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促进理论的探索,用先进的理伦指导实践。

同时,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外贸物流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指导外贸物流人才的培养,以知识、智能推进我国国际物流的高速发展。

除了提高他们的物流专业知识外,还需提高其外语水平和业务谈判能力,要对不同国家的思想文化状况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能够进行正确的决策等.要实现物流国际化,必须拥有一批既有开放意识,又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离索质物流人才,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是相当落后的。

目前我国拥有国际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的物每业哲理资谄征书的职业经理人不足百人,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生不足l0万人,而我国目前急需的专业物流人才至少50万人,2010年以后,至少也需二三十万物流高级人才。

2002年,当许多城市把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拄产业,急于上大型物流项目时却突然发现,能真正胜任的高级物流专业人才实在太少了。

既懂物流理论,又有实践经验;既能进行物流管理,又具有一定物流技术专长;既具备现代经头脑,又菩予开拓进取的复合型人才难以寻觅。

我国加入WT0后的第一年,物流人才匮乏的矛盾愈凸观,不汉国内企业招聘物流人才困难,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招聘物流人才也很难。

2002年在锌威市的人才招聘会上,物流人才成为企业争夺的热点,有的企业开出30万元人民币年薪的高招{跨物流。

在菜城市的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招聘本科以上学历、精通英语、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物管理人员,在进场的40000人中,符合应聘条件的不足百人。

目前,政府机关、行业团体、科研单急需物流专业人才,制造企业、加工企业、物流专业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商业零售企业、外贸进企业、外商资企业、邮政快递企业、通讯企业、IT企业等都急需物流专业人才。

物流人才紧缺象,不议反应出我国物流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也明确地提示我们培养物流人才工作的紧迫性。

目前我设嚣物流专业和课程的高等院校仅占全国高校的2%左右。

为适应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进行物流人才的培养。

除了加强高校的物流人才培养教育外,还必须加强对物流企业在职职工的教和培洲。

对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物流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加强计算机、网络国际贸易、通讯、标准化等知识的完善和补充。

另外,面对世界范围的人才争夺战,我国也要“筑巢凤”,极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以吸引国外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四、结束语

21世纪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纪,当今世界将迎来物流现代管理、物流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

我国在加入WTO时承诺,将逐步开放物流业。

由于看好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国物流市场,国外的许多第三方物流业和运输业巨子采用结成联盟或者并购股权的方式,组成专业化的物流供应商,进人中国的物流市场。

随着国外企业的进入,国内物流业发展的进一步加速,竞争分化的局面将逐步形成。

中国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关键是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物流,在“保护期”内把现代物流做强大,以此迎接外企的冲击,站稳中国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魏际刚.杨瑞东.张志敏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养2005(6)

[2]代湘荣.邓传红物流业人才培养新举措[期刊论文]-中国水运2008

(1)

[3]伍景琼.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研究

[4]叶伟龙  中国水运杂志  2008年08月

[5]李凌.我国货运代理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内外部环境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