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02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榜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个过程并不是很纠结,因为我很快就想通了。

我给了自己一个理由:

我考研,是为了理想。

现在的平台离我的理想还很遥远。

也许今天有很多人也有很多理由看轻研究生的重要性,但是,十年之后,如果你依然能像今天这么潇洒,算你有种!

值得一提的是,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把考研单纯的看作是考研,看作是自己在创业,在挖取自己的第一桶金。

我把它当成是做实业,当成是我开的第一家店,当成是我专心养的第一个孩子。

考研,就是做实业的雏形。

同样卑微,同样琐碎,同样需要非常的韧劲儿。

很多人考研,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或者,他的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脚,往往会在考研的过程中抵挡不住外来的诱惑、内心的困苦而落败。

这种人的比例异常的大。

你的理由,直接相关于你对考研的定位,也直接相关于你将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所以,想清楚,为什么我们要猪狗不如的苦战半年?

为什么我们只能隔着玻璃看外面喧哗的世界?

那么,考什么学校?

这个问题我也没有纠结,想都没想,没有选择,只有清华。

因为我生性好强,只当第一。

我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跟家人和几个很要好的朋友交流了下,他们都会问:

你有多大胜算?

我说:

应该没问题。

其实当时我的心里比较复杂,一方面非常自信,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盲目自信。

我需要有一些有说服力的指标来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

于是,我很认真地回忆了自己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的学习历程,特别是在大学。

大一下学期我排年级十一名,大二下学期我排水电专业第十。

比较之前一些考研成功的师兄和师姐,这些数据给了我很大的力量。

我很明显的感觉到,我完全可以做到。

但是我不敢过多的表现自己的自信,反而,我会用低调和自卑来掩饰这一切。

因为别人会觉得我狂傲。

而且,万一失败了呢?

万一失败,我的结局将会很悲惨。

这是一场赌博,也是一场战争。

战争生产死尸,也生产将军。

所以,跨入这块疆场的人,不要心存侥幸。

我是带着九五成的胜算走进来的。

四、大三下学期

在决定考清华之后,也就是在大三快寒假的时候,我跟另外一个准备考清华的同学先后咨询了两位学长。

当时他们的成绩还没出来,后来他们中一位考上,一位没考上。

所以,我兼得了两方面的经验。

我一直都很奇怪,现在的学弟学妹们交流经验,都只跟那些考研成功的人交流,很忽视别人失败的教训。

我想,如果有可能,大家都私下里去找这些人聊聊天谈谈心,或者从侧面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历程。

过完寒假,我来到学校。

那是三月份。

我买了徐绽老师的词汇,不厚,大半个月背完了。

紧接着,这本书在图书馆遗失。

我又买了星火,一直都没看。

直到七月份才翻开。

三月份也把高数上册看完了。

我把自己当成一个一无所知的孩子,很认真的阅读书中的每一句话,做每一个习题。

我都认真的写出全部解题过程。

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具体的考研规划。

很多师兄都说,准备太早了,怕以后冲劲不够,过早疲劳。

我听取了他们的意见,中止了考研准备工作,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后来我还参加了结构力学竞赛,因为这是我考研专业课的科目。

当时我的目标是特等奖。

我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培训,主要是周末。

学到的东西其实不多,只是涉及到了一些新的领域。

后来,竞赛结果很不理想,我第一道题就做错了,只获得了三等奖。

这个竞赛让我对结构力学有些阴影。

搞完竞赛已经六月份了,然后就是系列期末考试、课程设计。

这个学期,我还尝试到不同的自习室自习,如图书馆、工学部主教、四教、六教。

我发现主教一楼最适合我。

于是,我很早就在主教一楼占了座位。

我早上坚持跑步,一边跑我还会一边喊“清华,清华”,很疯狂,我的内心非常非常坚定。

我让朋友给我几个毛笔字,“目标高于一切”,三份,贴在我的屋顶、侧墙和寝室柜子上方。

我回到寝室,时时刻刻、任意一个角度都可以看到这些字条。

提醒自己不要堕落。

有一次,为了检验自己有没有考清华的勇气,我在夜晚十点半穿越了漆黑的珞珈山。

我把这个历程比作是考研,很黑暗,但我知道前面就是光明,而且我知道只需要二十分钟我就可以走出去。

尽管如此,我还是有点害怕,而且紧张。

就像一只惊兽,握紧双拳,随时准备战斗。

我记得当时的心境,紧张、害怕、兴奋、急切。

这个经历,到现在我都对自己吃惊。

五、准备初试

搞完结构力学竞赛,我就花了一两天的时候很认真的做了整个考研规划。

到了几月份,要到什么进程,然后根据这些进城来计算每天的任务。

在后来的几个月,我都严格按照自己的部署来。

这是战争,很有纪律。

过程中,我根据自己不同时期的情况,做了一些改变。

七月十号,考研正式开始。

下面我详细说说自己的考验过程:

从七月十号到八月一号:

高数下册、概率论、线性代数、星火英语。

这是这个月的学习内容。

这四本书我是同时开始的。

一天的安排大致是这样,早中晚我都会背诵单词,没有具体时间安排,而是按照这一天的任务。

我每天背诵二十面单词,采取的是滚动式背诵。

按照人类大脑记忆曲线,在背诵今天的单词前,我会先看昨天的,往前数第三天的,第七天的,第二十一天的。

所以任务其实还比较重。

这一期间,我都是默记单词,没有读。

把自己不认识的做上标记,以便翻看。

其余的时间,都是半天数学,半天现代,半天概率论,早中晚嘛,所以一天有三个半天。

我按照自己的规划,一丝不苟的完成每天的任务。

这一段时间,我的心情很好,斗志也很高涨。

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学到了知识,所以,很骄傲。

八月一号到九月一号:

星火英语,李永乐复习全书,胡敏阅读理解两百篇。

七月末到八月初,背完第一遍单词后,我还花了十天左右的时间从头到后大声朗读星火英语,这是第二遍。

很累,口很干,而且别人看到我觉得很奇怪。

不过,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之后,我就没有系统的复习过考研单词。

这一点做得不太好,也跟后来英语没考好有些关系。

第二遍英语单词复习完后,我开始做英语阅读,《胡敏200篇》。

我上午做英语,下午和晚上都是数学。

由于要在一个月将复习全书做完,我的数学任务很重,而且都不能草率。

英语我每天做四篇阅读,做得比较慢,而且正确率很让我崩溃。

我几乎丧失了英语的自信。

我一直以为英语是我的强项,结果我发现正确率不足百分之六十。

我一小时四篇阅读,但是做完后要花一个多小时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

我不断地训练自己的英语思维。

这个期间,我发现自己对单词的掌握还是比较到位的。

我着力于提高正确率。

第三次阅读训练,我四篇阅读错了三小题。

我很骄傲。

但后,后来,又开始错的一塌糊涂。

每一次做完,我都要写下自己的感悟,下次训练之前,我都会看看这些教训,然后再练。

有些效果。

十个测试之后,我把错误控制在三个之内。

我觉得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有很很大提升。

后来的模拟题,我又错的一塌糊涂。

我才发现,《胡敏200》编写得很不靠谱。

试题难度系数波动很大。

不过,作为早期训练题,可以做做。

但是,绝不能作为考前训练题。

这一时期,我的数学提高比较快也比较多。

我很勤于练习、动手演算,这一点是在初中养成的。

每天的任务还是比较重的,因为我会对这些考点细细的想、串联。

25天,我把复习全书做完了。

每天花了七八个小时。

九月一号到十月一号:

专业课课本(结构力学)、胡敏200篇、考研英语十年真题。

这个月我花了二十五天昨天看完了专业课的课本。

上册我比较熟悉,但是由于竞赛给我很大的阴影,看着自己画得满满的课本,想到竞赛成绩,我开始想,是不是考虑换一门专业课。

我信心比较薄弱。

后来找朋友聊天,他不仅给我了很大的鼓励,还给我推荐了两本极好的参考书,这两本书对于我的专业课有巨大的战略意义。

我没有换专业课,而是跟同学借了一本专业课课本,很新,我有一种重新来过的感觉。

很快,我就静下心来学习,专业课上册看得很有心得,但是下册我看的异常艰难,看完之后感觉很烂。

不过,我每天依然坚持自己的进度。

九月中旬,胡敏200做完了,此时英语做题比较有感觉。

我开始做真题。

做真题之前,我很认真地阅读了一篇资料,《命题趋势分析》,是真题附带光盘里的文档,我买的正版的。

对这篇文章,我很有悟性,领略到了考研英语的精髓。

之后做题,我很有感觉。

正确率一直较高。

真题测试结果一直都在70分到85分之间,大部分在80分以上。

我重拾了对英语的信心,而且有些狂妄。

这也造成了后来对英语的不够重视。

这个月,数学基本上荒废了,这引起了我十月份刚开始几天的极度不爽。

十月一号到十一月一号:

红宝书、陈先奎2000题、李永乐660题、李永乐经典400题、数学复习全书、考研英语十年真题、张剑150篇下册。

我思考再三,还是没有抱政治班。

一是想省钱,一是一直比较轻视这些辅导班。

后来的考研经历告诉我:

政治强化班可以报。

因为这个告诉我们政治考什么。

我当时闷头看红宝书,一边看一边做陈先奎2000题,量很大,我要花半天,甚至不够。

红宝书的马哲部分我看的很有心得,常常联系生活思考。

看到史纲时,我常常热血沸腾。

思修,也很有用处,解决了我平时很多的困惑。

考研,我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系统学习了红宝书。

我很高兴。

因为这个一直都是我的缺口。

我学到了一些智慧,而且运用起来很顺手。

但是,我的数学忘得很多了,连不起来,我很苦闷,很后悔九月份对数学的冷漠。

我还是决定迎难而上,我花了七天时间把复习全书梳理了一遍。

作用不大。

我一边做660题,一边翻书。

正确率百分之八十五左右。

题目考得很细,计算很复杂,难度也可以。

很适合查缺补漏。

我很认真的做了660题,大概花了半个月。

收获很大。

我的数学恢复了生机。

接着我开始练习400题。

三小时勉强做完,题目计算复杂,难度适当,很适合拔高。

我的分数都在110分到130分之间。

每做完一套,要花同样的时间来分析。

所以,很慢。

我做到了十一月份上旬。

做完之后,我把400题和660题重新收拾了一遍。

但是,计算能力和精确度上去了。

我留了最后一套,考前才做。

我把英语真题又做了一遍,觉得没什么收获。

十月末,我买了张剑150篇下册。

我极为欣赏张剑的题目,我觉得很适合作为英语考前训练。

专业课这一段时间主要是深度挖掘。

我又在图书馆借了书,《结构力学经典题萃》,共有314题,都是考研真题,各个学校的。

我主要是在做朱伯钦版《结构力学》课后习题,难度很大,我做题来不是很顺手。

百分之五的题目都不会做,或者不确定答案。

结构力学着这一阶段进步很大。

有很多很好的感悟。

十月十二号,我有了女朋友。

在她生日那天,我当着所有自习室同学的面,给她送了一大束鲜花,而且唱了生日歌。

我知道考研的时候坚决不能谈恋爱,不过见到她,我还是没有忍住。

我相信,我可以驾驭这些事情。

十一月一号到十二月一号:

红宝书、陈先奎2000题、数学复习全书、李永乐660题、经典400题、考研数学十五年真题、冲刺135分、张剑英语150篇下、结构力学经典题萃。

我的红宝书看到了十一月份十四号。

终于看完了,2000题也做完了。

此时,我对政治考试的感觉依然很虚幻。

我们一些研友在一起梳理了政治的脉络,才稍微清晰了。

我对政治没什么信心,目标从刚开始的80分降到后来的70分。

我买了1600题,但是没怎么做。

又买了考试大纲图解,看了一些,但是没什么感觉。

政治真空了十几天。

我不知道该干什么。

后来,女友让我重新收拾2000题。

我尝试着去做,但是依然没有什么感觉。

我的目标差点降到60分。

我几乎放弃了政治的挣扎。

与政治相比,我的数学如日中天。

我都是两个小时做完一套数学真题,分数都在140分左右。

正确率很高,几乎零失误。

真题我也留了三套,考前再做。

做完真题后,我又把660题重新做了一边,400题也重新做了一遍。

专业课方面,我很认真的完成了《结构力学经典题萃》,感觉很好。

英语我依然是每天四篇阅读,感觉很棒。

月末,我试着开始写英语作文。

开头怎么也找不到感觉。

直到十二月份,我才写出了第一篇英语作文,很烂。

不过我很高兴,总算是憋出来了。

这时,十二月份逼近,考研逼近,我们每天都在倒计时。

心态还好,就是政治很挣扎。

女友一直都在鼓励我。

十二月至考前:

中国人民大学5天500题(政治)、任汝芬最后四套题、肖秀荣最后五套题、20天20题、各大考研辅导班点题班资料;

冲刺135分、模拟考场十五套、400题、660题、复习全书、真题十五年;

张剑150篇下、十年英语真题、英语小作文模板大全、张剑最后五套题;

清华专业课真题、结构力学经典题萃。

5天500题让我的政治很充实,任汝芬最后四套题的选择题重塑了我对政治的信心,虽然我的正确率依然不高,但我感觉到了考官的思维模式了。

我觉得自己很有悟性,很高兴。

女友还整理的各大考研辅导班资料和20天20题让我有了一些很好的政治语感。

考前,我和一位研友在主教前的广场很大声的读了三四天,大概是十一号和十二号。

之前也读过几天,但是这两天感觉最好。

回想起那几天,我觉得很搞笑也很好玩。

数学,我坚持每天一套模拟题,分数都很好看,也有一些不会做的题,我都很认真的整理反思。

手感都很好。

做完模拟考场模拟题,我又做了400题剩下的第十套模拟题,十二号我又做了2008年真题,很好。

我的心情很愉快。

相比之下,英语的感觉要差些。

这个月都没有新题做,我的手感丢失了,张剑的最后五套题很难,我坚持做了三套,想找回手感。

效果有一些,不是很好。

而且这一段时间重点是作文。

所以,英语我把目标也由80分降到了70分。

专业课,我把手头所有的资料上的清华真题都挑出来,整理成了清华结构力学真题集,我故意署名:

清华胡杭编。

我很得瑟,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

编撰过程让我对结构力学命题有了很深的了解,我信心十足。

心情很好很愉快。

2011年1月15日,我信心十足的迈进考场。

正常发挥。

六、复试

根据复试要求,我很认真的写了自述材料,突出了自己学生工作、社会实践、竞赛。

然后我又很认真的看了《水利水电工程概论》。

我认真写了英文自我介绍,并预测了面试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了答案。

出发前两天,我在主教一楼排练了一下午。

我还花了几个早上,大声朗读了自己准备的英文自我介绍。

我很感谢朋友为我组织的排练。

也就是这次排练,给我的复试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感觉,清华的老师很注重本科期间有没有一些科研学术经历,很看重自信、稳重这两个品质,看重应变能力。

而我,也是凭着自信取得了复试第一的成绩。

七、其他问题

第一:

作息

从七月到十月,我都基本是按照早上六点半起,晚上十一点或者十一点半回。

中午十一点一刻吃饭,下午五点一刻吃饭。

十月后,我七点左右起床,晚上十点半左右回。

考前,我八点多起床,晚上十点多回。

第二:

课程

考研期间,我极少上课。

考前,花一到两天或者半天准备考试。

成绩七八十分。

第三:

经验

(1)我认为自己之所以考得可以,得益于六个字:

计划+执行+韧劲。

我的计划确实很详尽,而且切实可行。

我的任务,完成的不折不扣。

而且,我的自律很好,坐得住,一天十几个小时。

想取得好成绩,时间投入是必须的。

同时,我坚持用最少的书、最大的精力取得最好的成绩,不做笔记。

(2)我有很好的伙伴。

不管是师兄,还是研友、同学,大家精诚合作,真心交流。

所以,有什么苦恼和困难,聊一聊,互相吹捧下,就好了。

(3)我的心态很好。

平静,有野心。

从一开始,我就把目标盯得很死。

英语和政治82分,数学和专业课147分。

虽然最后都没达到,但是也差不多。

我对自己满意。

我的目标盯得很合理,所以,它给我的更多的是无穷的动力。

第四:

教训

(1)学习要连续。

任何一门课,一旦开始,每天都要看,不要停。

(2)英语要保持手感,把好的题目留到考前做。

我个人认为,英语阅读做第二遍是没有什么用的。

做完就扔,ok。

(3)政治没有报强化班。

这导致我的政治走了一些弯路,对当时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第五:

温馨提示

不要轻易涉足感情。

一旦涉足,考研成功评价标准就变了,一个人的成功仍然是失败。

我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驾驭好,也不知道对方能不能驾驭好。

所以,好好的把这些美好的感觉埋藏在内心深处。

不是每个人都有我这么幸运,所以,最好压制住这种冲动。

八、各科书目

数学:

同济大学高数上下册、浙江大学概率论、同济大学线性代数、李永乐复习全书、李永乐660题、李永乐400题、模拟考场十五套、考研数学真题十五套。

(冲刺135分,这本书我觉得不用看了)

英语:

星火英语单词(很好)、胡敏阅读理解200篇(一般)、考研英语十年真题、张剑阅读理解150篇、张剑最后五套题、小作文模板。

政治:

红宝书、陈先奎2000题、人民大学5天500题、任汝芬序列四、肖秀荣最后五套题、导航20天20题

九、尾声

座右铭分:

“人生在世,俯仰之间,唯有追求卓越,但求尽其所能。

胡 

杭 

2011年3月于珞珈山

姓名:

戴震宇

  考研成绩:

总分447分,数学147分,政治81分,英语82分,专业课137分

  本科院校: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报考院校: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2008年研究生考试过去了,我成为这次考试中的一个幸运儿;

回想过去大半年时间,无限感慨。

半年来,我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每天早出晚归,脑海里思考最多的就是学习,我很惊奇:

在过了3年猪一般懒散的生活后,我还能重新拾起高中所拥有的那种勇气和决心为着更高的目标艰苦奋斗。

时常和朋友谈起这些,我都感觉十分诧异;

说实话,现在想起过去半年的生活,确实是比较苦的,不过当时并没有觉得,因为当时根本就不会考虑到这些。

  初次踏上考研之路的你们,也许会觉得自己是在黑暗中摸索。

但当你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回过头去,身后的路已是阳光灿烂——我曾这样走过。

所以,我希望我的经验和教训能够让你们不再迷茫,能够在你们的身上体现出更光辉的价值!

  在全面介绍我的考研历程之前,首先,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几个问题:

  1.为什么考研?

  2.考研到底有多大价值?

  3.什么样的人可以考上研?

  4.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

  第一个问题,在大三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考虑毕业出路——读研,工作,出国。

对于出国,我想如果没有经济实力的话,很少有人会考虑。

读研成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选择,因为本科生实在是不好找工作,而且待遇差,不过也有些专业比较好就业,比如我们专业,所以我们班很多人都工作了,应该说是很大一部分。

当然我不否认还是有人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但是你们看看这又有多大比例呢?

寥寥无几。

所以我相信考研是改变人生命运的一次不可错过的机会。

  当时为什么不想工作?

一则我觉得我自己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少了,根本没有出去工作的心理准备,二则希望考个更好的学校提升一下自己;

此外,据我了解(在成绩出来之前我曾经去找过工作,华为等公司),本科生出去所找的工作在条件,待遇等等方面上都与我的理想相差太远,首先是那个工作是枯燥的,乏味的,绝对不是你们所想象的那么好,其次待遇,我去面试一个大连高金数控公司,现在是私营企业,他说他们只能给一个本科生2000元一个月,不知道大家听到这个数字有什么想法,说实话——真寒心啊,我们寒窗苦读,读了这么多年出来不过是一个农民工的工资,那还不如不读,大家看看现在CPI多高啊,更别提那个房价了,要是这样,我们恐怕只能靠父母了。

好多工作过的人都回头来考研,一个原因就在于与期望值的差距,其实出去后再回来考是很难的,一则心很难收回来,二则很多东西都忘光了,需要从头再来,三则工作经验在复试的时候是很不受重视的,相反,应届生则很受青睐。

 关于第二个问题,说到考研有多大价值。

 我给大家列举一个我们华工机械的例子,我们班本科生如果是沿海大概3000-4000一个月,内陆譬如说南京可能不到3000,当然了,这个不绝对,但是在我们学校读两年研后研究生平均工资6000,可能还会更高。

所以说基本上再读两年身价会翻倍,当然了,如果考个更好的学校待遇肯定还会高。

不管你读书的动机有多么纯洁,这都是无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考上研究生呢?

  我考上后,很多学弟学妹问我平时是不是很优秀,我略带惭愧地说,我的平时成绩很差,加权成绩排名年级近200名,微积分成绩也很一般,91,79,线代60,差点不及格,平时也没有参加过什么比赛,发表过什么论文,所以我觉得我的大学过得很平淡,我并不优秀。

  但是,我上进,我想通过考研来改变命运。

还有人问我英语基础差,六级都没过,能考上吗?

我觉得这个并没有多大参考价值,因为考研英语与四、六级英语出题的思路完全不一样,所以大家都不必担心,只要大家有这个恒心和毅力,都会有考上的可能性。

  最后一点,就是目标了。

  现在大家应该是很迷茫的,对于什么专业什么学校都是一片茫然,如果大家对于没有信息感到焦虑的话,可以去找学长了解信息,也不妨考虑去辅导班咨询一下这方面的信息,因为我自身报过辅导班,我知道辅导班在这方面的信息是比较全的。

其实,那个时候我跟你们一样。

首先是学校,我觉得要报就报个比较好的学校,如果考差的学校的研究生,那还不如不考,没有价值,大家适当可以调高一下自己的目标,也给自己一个比较大的动力,毕竟“人都往高处走”。

当时我很快就决定报考清华,开始我家里人是不支持的,他们都觉得我太过于自信了,但是我觉得我想试试,因为这是我的理想,而且这个是我自己的决定。

至于专业,我是向比我高一届的师兄了解并充分利用网络查阅,然后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

对于大家选择专业方向,我个人建议,不要一味盲目跨专业,因为这个难度是很大的,且不说你初试能不能过,复试都是一个很大的槛,所以大家如果不是很讨厌自己的专业就不要跨度太大。

对于那些非要跨专业跨校的同学,我得提醒你们:

必须准备得特别充分。

大三下学期一开始我就已经下定决心报考清华大学,当时对于专业没有什么了解,也就没有考虑专业的问题。

至于说为什么要选择清华,原因很简单——我的大学生活太乏味了,希望能通过考清华来给我的大学生活留下点回忆。

“人生能有几回博”啊!

  所以基于以上原因,我于4月份下定决心报考清华精密机械专业。

之后,我就着手准备考研。

一、考研历程

  1、基本准备(五六月份)

  大三下学期还是比较忙的,课程非常紧。

我是“忙里偷闲”硬是每天学习到教室关门,一方面是为了完成这两个月的计划(完成高等数学即微积分的初步学习,因为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