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210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9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docx

良品毕业论文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

中国铁矿石进口的经验教训与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钢铁工业基础原料——铁矿石的需求随之骤增,中国国内铁矿石的供给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钢铁业需要。

作为世界上铁矿石第一大进口国,中国本应拥有相当的定价权,但国际上少数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寡头市场主导了国际市场的定价,使得占半壁江山的中国在历年铁矿石进口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

本文从中国铁矿石市场入手,对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及对策建议进行了研究。

首先阐述现有全球铁矿石的资源分布,说明中国铁矿石的资源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介绍由主要供给商形成的寡头市场,以及主要需求方——中国历年来铁矿石的需求增长状况。

其次,通过回顾自2004年至今七年来的铁矿石谈判历程,总结中国铁矿石进口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历年来痛失定价话语权等沉痛教训。

再次,从经济学的角度即依据市场供求与谈判博弈理论深入研究铁矿石进口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基于上述三个部分的分析提出实质性的改善中国铁矿石进口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铁矿石,进口,价格,经验,教训

Abstract:

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ssteelindustry,therawmaterialsofsteelindustry-ironore’sdemandincreasessuddenlyalongwithit,China'sdomesticironoresupplycannotmeetthegrowingneedsofthesteelindustry.Astheworld'slargestironoreimporter,Chinashouldhaveconsiderablepricingpower,butafewdevelopedcountriesintheinternationalmarket-ledmultinationaloligopolypricingininternationalmarkets,makingChinaaccountforhalfofironoreinthecalendaryearimportsinapassivepositioninnegotiations.

FromthestartofChineseironoremarket,China'sironoreimportsinthelessonslearnedandcountermeasureswerestudied.Firstdescribedthedistributionofexistingresourcesintheglobalironore,indicatingdistributionofChina'sironoreresources,introducedonthisbasisformedbythemajorsupplierofoligarchmarkets,andthemaindemandside-thedemandforironoreovertheyearsgrowthconditions.Second,byreviewingthepastsevenyearssince2004theironorenegotiationsprocess,summedupChina'sironoreimportsintheexperienceandsuccessovertheyearslostlessonsofthepricingrightwords.Again,fromaneconomicpointofviewthatisbasedongametheoryandnegotiationsonmarketsupplyanddemandofironoreimportsin-depthstudyoftheproblems.FinallybasedontheabovethreepartialanalysesproposedthatsubstantiveimprovestheChineseironoreimportthecountermeasureandthesuggestion本文从中国铁矿石市场入手,对中国进口铁矿石进行了研究。

.

Keywords:

铁矿石  进口需求  话语权 谈判Ironore,Import,Price,Experiences,Lessons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009年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及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需求,使得国内钢铁产能达到5.7亿吨。

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2010年将会延续。

如此一来2010年的全国粗钢产量可能将达到6亿多吨。

而钢铁产能的增长需要源源不断的铁矿石同步跟进。

然而自2005年起,中国在进口铁矿石谈判中,连续6年痛失“话语权”,令中国钢铁业损失惨重,中国钢铁商和铁矿石消费者,因价格谈判下铁矿石定价太高,损失高达7000亿元。

力拓公司2010年4月9日发布正式声明,称正在与客户协商铁矿石的季度定价方案。

至此,国际三大矿山已就铁矿石定价“长协改短约”形成统一战线。

2010年5月22日力拓公布第二季度正式的协议矿价,品位63.5%的粉矿为123美元/吨(FOB),块矿138美元/吨(FOB),较之前的“临时价格”高出10美元/吨左右。

2010年的谈判,中国钢企面对的不仅仅是矿石价格翻倍的涨价要求,还有卖方抛出的全新定价机制——季度性短期合约价格体系。

而这直接影响到今年钢铁企业的成本区间定位。

2.研究意义

铁矿石的进口关系到中国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钢铁企业的经营成本及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

随着铁矿石进口量的急剧增加,其国际市场价格持续攀升。

如何争取铁矿石进口中的定价权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钢铁企业。

铁矿石持续大幅上涨一方面对钢铁行业利润的侵蚀非同小可。

尽管钢材涨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嫁铁矿石上涨的压力,但毕竟不可能无休止地涨下去,因为钢铁下游制造行业本来就是薄利多销、国际定价,何况今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还可能减少中国工业品出口需求。

另一方面,通过进口铁矿石—钢材—工业品的传导链,进口铁矿石涨价还对PPI乃至CPI上行“推波助澜”,这种“输入型通胀”无疑使本来就不乐观的通胀形势“雪上加霜”。

因此,无论从保持钢铁行业效益的角度,还是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都有必要对连年上涨的铁矿石价格保持警惕。

对中国钢铁业而言,对整个国家而言,面对被动的连年矿价暴涨,痛定思痛,果断采取措施阻止未来继续高涨乃是当务之急。

本文对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进行研究,探讨其得失,分析其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措施的制定及相关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影响,发挥积极作用,可以对中国铁矿石的进口产生指导意义和操作价值。

(二)文献综述

王申强,王建国(2009)分析到自2002年起,全球的矿业并购浪潮就一直没有停息,近年来更是呈现出大集团、跨国公司被收购的情况。

一方面实现了行业资源整合,另一方面却导致了行业垄断性市场价格。

伴随着近几年铁矿石价格的飙涨,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商,如何制定合理的铁矿石战略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陈先文(2007)认为中国必须全面、科学地对进口铁矿石资源进行战略谋划,合理布局,将进口铁矿石资源战略谋划的着力点和基本点放在加大境外开矿力度,实施矿产资源全球化战略。

胡仁霞(2008)和李峰(2008)探讨了中国争取国际铁矿石定价权的对策,从铁矿石依存度、谈判地位、进口渠道、海外采矿、谈判策略等方面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提出从长远来看,要健全期货市场,增加铁矿石期货品种,建立铁矿石“中国价格”。

钱成,周菁(2010)针对2008年与2009年两年的生铁跟粗钢的产量,预测2010年中国的钢铁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并且分析到对于铁矿石资源的投资者,最好的投资机会已经过去,虽然2010年和2011年世界铁矿石市场依然高涨,但现在投资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来自由于矿价上涨而有可能带来的过渡投资,使得未来几年铁矿供应能力超过需求的增长。

另外一个风险来自世界铁矿石的需求特征:

中国需求决定市场需求。

未来若干年还看不到世界上有哪个经济体可以取代中国对铁矿石需求增长的拉动,但是中国极度依赖于投资的经济增长结构必将会进行调整,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这类事件一旦发生,将对铁矿石的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

钱学凯(2010)认为,就目前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被动局面,实际采取的办法是从贸易进口代理制度等方面找原因,提高进口企业资质条件,减少代理商数量,以减少贸易环节和恶性竞争,从而强化中国企业铁矿石价格谈判话语权。

但由于贸易商和钢铁企业在利益取向上的差别,导致增强话语权的努力进展缓慢,甚至出现互相指责。

要解决好铁矿石价格问题,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规则等不同层面继续努力。

经济观察报(2010)认为持续28年的铁矿石谈判机制受到冲击后,长短难调的机制促使了新的谈判机制——季度定价的诞生。

新机制的实施使得中国不堪重负的进口局面雪上加霜。

翁鸣晓(2010)认为当前过高涨幅以及季度定价机制受到全球钢企的强烈反对,但已于事无补,铁矿石定价机制几乎遭到根本性颠覆。

季度定价的定价周期缩短,使得铁矿石价格与现货矿价靠拢,价格波动频率加大,钢铁行业风险加大。

三大矿商的垄断地位使得全球的钢企在铁矿石定价方面缺少话语权,易受制于三大矿商而被迫接受高价原料,推高钢材成本,压缩钢企利润。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钢铁分析师赫荣亮(2010)指出:

铁矿石进口难题,困扰着钢铁企业、政府部门及大众,其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反思,在增强中国铁矿石议价能力,解决进口矿石秩序方面,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做什么。

Kirk(2004)从中国成为铁矿石第一消费大国的现状分析世界铁矿石市场的均衡状态,并分析出口大国的利益均衡问题:

从进口价格来看,澳矿比巴西矿在运费上更有优势,因此在与中国的贸易中更能受到青睐,但是基于中国的进口来源多元化策略,其他国家诸如印度和南非也在考虑范围之内。

Paul(2010)认为与其他矿产和能源商品相比,铁矿石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产品。

然而,铁矿石价格谈判史却耐人寻味,关于铁矿石未来可能出现的价格预测竞相出现。

欧美主要依靠自己国家的铁矿石生产商采购矿石。

由于需求的骤增,促生了新一轮铁矿石的高价,而中国目前的高需求,使得其成为影响铁矿石市价的一员。

中国在谈判中的影响力就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可能持续长达10年。

此外,印度以及其他南亚国家企图分得铁矿石高额利润的一杯羹。

印度政府已开始限制高品位铁矿石出口以争夺市场,资源节约战略为未来利润的增长做好了铺垫。

考虑到上述因素可以得出结论,铁矿石市场将更灵活,海运铁矿石贸易的基准价格将产生,但有很大一部分采取在现货市场进行。

随着目前经济危机的缓解,中国铁矿石的进口在2008年下半年曾经一度有所缓解的局面于2010年再度被改变,其严峻的态势相比于往年犹有过之。

本人通过多方的资料收集,在上述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矿石进口现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旨在分析铁矿石进口的经验教训。

针对对国际铁矿石垄断程度加深,我国进口铁矿石秩序混乱、缺少话语权等重重困局,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铁矿石进口对策建议。

(三)论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层层递进,总结其经验教训,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铁矿石进口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首先分析中国铁矿石市场。

通过阐述现有全球铁矿石的资源分布,说明中国铁矿石的资源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介绍由主要供给商形成的寡头市场,以及主要需求方——中国历年来铁矿石的需求增长状况。

其次,通过回顾自2004年至今七年来的铁矿石谈判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铁矿石进口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历年来痛失定价话语权等沉痛教训。

再次,从经济学的角度即依据市场供求与谈判博弈理论深入研究铁矿石进口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基于上述三个部分的分析提出实质性的改善中国铁矿石进口的对策与建议。

二、中国铁矿石市场分析

(一)铁矿石资源现状

1.全球储量分布、特点、开发态势

(1)储量分布

世界铁矿资源丰富,美国地质调查所2007年公布数据显示,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900亿吨,储量基础为3400亿吨;铁金属储量为730亿吨,储量基础为1600亿吨(参见表1)。

表1世界铁矿资源储量现状

国家、地区

铁矿品位

资源储量(含铁量)

铁矿石储量

基础储量

储量

巴西

67%

140

89

270

160

俄罗斯

56%

310

140

560

250

澳大利亚

61%

280

100

450

160

乌克兰

30%

200

90

680

300

中国

33%

150

70

400

210

哈萨克斯坦

40%

74

33

190

83

印度

64%

62

42

98

66

瑞典

60%

50

22

78

35

美国

30%

46

21

150

69

委内瑞拉

60%

36

24

60

40

加拿大

65%

25

11

39

17

南非

65%

15

6.5

23

10

伊朗

15

10

25

18

毛里塔尼亚

10

4

15

7

墨西哥

9

4

15

7

其他

170

62

300

110

全球合计

1600

730

3400

1900

资料来源:

美国地质调查所公告

(2)特点

世界铁矿资源集中度较高。

据统计,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巴西、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等6个国家铁矿石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75.6%。

资源集中的地区也正是当今世界铁矿石的集中生产区,如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和哈默斯利公司的铁矿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5.5%。

从成因类型上看,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居多,其他类型铁矿床少。

从矿石质量上看,南半球富铁矿多,北半球富铁矿少。

巴西、澳大利亚和南非都位于南半球,其铁矿石品位高,质量好。

世界铁矿平均品位44%,澳大利亚成品矿粉矿含铁一般62%,块矿含铁一般能达到64%。

巴西矿成品矿粉矿一般为含铁65%-66%,块矿含铁64%-67%。

(3)世界铁矿资源开发态势

钢铁工业发展刺激了铁矿增产,澳大利亚AME曾预测2010年世界铁矿产量将达20.91亿吨,比2007年增加1.04亿吨;2012年产量21.67亿吨,比2010年增加0.76亿吨。

巴西2010年产能将提高到40900万吨,淡水河谷35900万吨;2012年产能将提高到47500万吨,淡水河谷37800万吨。

2.中国铁矿石资源分布与特点

(1)资源分布

中国铁矿石资源分布的几大铁矿石产区主要包括:

东北地区铁矿的鞍山矿区,是目前中国储量和开采量最大的矿区,主要作为本钢和鞍钢的原料基地;华北地区铁矿,该地区的铁矿主要用于满足首钢、太钢、包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需求;中南地区铁矿的湖北大冶铁矿是该区最大的铁矿,主要为湘钢、武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基地;华东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省南京一带的凹山,南山、姑山、桃冲、梅山、凤凰山等矿山。

此外山东的金岭镇等地铁矿资源储藏也相当丰富,该地区的铁矿为马鞍山钢铁公司及其他一些钢铁企业的供应原料。

除上述各地区铁矿外,中国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各省,如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新疆、宁夏等地都有丰富的不同类型的铁矿资源,分别为攀钢、重钢和昆钢等大中型钢铁厂高炉生产的原料基地。

(2)资源特点

中国铁矿资源有3个显著特点:

首先,成因类型多,成矿条件复杂。

其次,中小型矿床多,超大型矿床少。

目前,中国储量大于10亿吨的大型铁矿床较少,超大型铁矿探明储量不到中国探明总储量的30%,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铁矿丰富的国家相比,中国超大型矿床明显较少,而中型、小型矿床较多。

最后,铁矿石品位普遍较低。

中国铁矿石平均品位不到33%,比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铁矿石生产大国低20到30个百分点。

在中国己探明的储量中,为贫矿占到97%,大于50%的“富矿"仅占探明资源总量的2.7%。

因此,从中国铁矿资源的特点来看,虽然中国铁矿的储量较大,但由于其平均品位较低,超大型矿床少,矿石种类复杂,开采难度大,成本高,很难满足当前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对铁矿石的大量需求。

(二)铁矿石市场状况

1.主要供给商

(1)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

世界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商和出口商,也是美洲大陆最大的采矿业公司。

公司成立于1942年6月1日,于1997年5月7同开始推行私有化并大举兼并铁矿砂企业。

现在,淡水河谷铁矿石占巴西全国产量的80%。

其铁矿资源集中在“铁四矿”地区和巴西北部的巴拉州,拥有挺博贝铁矿、卡潘尼马铁矿、卡拉加斯铁矿等,保有铁矿储量40亿吨,其主要矿产可维持开采近400年。

目前淡水河谷公司是中国最大铁矿石供应商,而中国也是其公司最大的进口国。

(2)必和必拓集团(BHPBilliton)

必和必拓由BHP与Billiton两家巨型矿业公司合并而成,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采矿业公司。

该公司在全球20个国家开展业务,合作伙伴超过90个,遍及世界各地,主要产品有铁矿石、煤、铜、铝、镍、石油,液化天然气、镁、钻石等。

在2003至2004财年度,该公司实现净收入340.87亿澳元,名列澳大利亚十大企业名单之首。

2004年8月26日,该公司宣布其市值达583亿美元。

必和必拓在澳大利亚、伦敦和纽约的股票交易所上市。

(3)力拓矿业公司(RioTinto)

力拓矿业公司成立于1873年的西班牙,在2000年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北方矿业公司,成为在勘探、开采和加工矿产资源方面的全球佼佼者。

2004年,力拓矿业将部分非核心资产剥离出公司主体,最终实现纯利润增长86%,实现销售额28亿美元。

在力拓公司业务中,澳大利亚业务占45%,北美业务占40%,南美占5%。

该公司的销售收入来源情况为:

北美占28%,欧洲占23%,同本占22%,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占4%,中国占5%,其他亚洲国家为14%。

除了上述国家和企业之外,市场上也存在以印度为代表的所谓“第三方力量”。

印度现己成为全球第三大铁矿石出口国,其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是国家矿产开发公司(NMDC),该公司隶属于矿业部的国有企业。

在印度主要运作铁矿石和钻石矿,并在南非建有合资公司经营金矿、钻石和其它金属矿的开采。

2005-2006年度,印度铁矿石产量约1.65亿吨,出口量约为8500万吨,其中出口中国6850万吨。

2.最大的进口方——中国

中国铁矿石进口始于1973年,1999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为5500万吨,2003年铁矿石进口量达到了1.48亿吨,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参见图1)。

进口来源国也呈多元化趋势,由最初澳大利亚,扩大至巴西、印度、南非和加拿大矿等十多个国家。

2009年进口铁矿石量仅1月份比2008年下降,其它月份均同比08年大幅上升,中国2009年1至12月累计进口铁矿石62,778万吨,同比增加41.6%,进口金额5,014,040万美元,同比下降17.4%由于中国铁矿石需求强劲,世界主要铁矿石供应商都在大幅扩大产能以满足需求。

 

 

图11998-2007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及均价

数据来源:

中国海关,MRI分析整理

海关总署2010年4月10日数据显示,2010年3月份中国进口铁矿石5,901万吨,进口金额为598,922万美元。

而中国1月至3月累计进口铁矿石15,503万吨,同比2009年1月至3月增加了18.0%,进口金额1,493,063万美元,同比2009年增加42.4%。

2010年一季度钢厂和贸易商们的进口热情相当高,主要原因是三大矿集体要价造成了市场的恐慌,同时钢厂的产能不减反增,对铁矿石的需求高涨。

三、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经验教训分析

(一)中国参与全球铁矿石贸易定价谈判的历史回顾

1.2004年~2009年

中国首次加入国际铁矿石年度价格谈判于2003年12月15日。

宝钢的加入不仅使得双方的谈判力量得到平衡,更重要的是,宝钢和日本钢企站在同一阵线,对增加亚洲钢铁企业的谈判实力有很大帮助。

但是2004年度的谈判中,宝钢及其代表的中国钢企接受了新日铁较上一年上涨18.62%的涨幅,没有发挥什么实质的作用。

2005年2月29日,宝钢与世界最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就2005年铁矿石价格达成一致:

同2004年相比,卡拉加斯粉矿和南部系统粉矿到岸价分别上涨71.5%。

这一涨幅与2月22日CVRD与新同铁达成的协议一致,虽低于其去年提出的加价约90%的要求,但却远远高出国内各界此前30%~50%的预期涨幅。

2006年6月20日,通过六轮艰苦谈判,宝钢终于与铁矿石巨头达成精粉矿和块矿价格比上个年度上涨19%的协议。

这己是连续第4年矿价上涨。

2006年12月11日,宝钢与世界最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CVRD)公司就2007年度国际铁矿石基准价格达成一致,CVRD公司北部和南部生产的粉矿价格将在2006年的基础上上涨9.5%,卡拉加斯粉矿和标准粉矿的基准价格分别为0.732美元/干吨度和0.7211美元/干吨度。

22日宝钢集团又先后与澳大利亚力拓集团所属哈默斯利公司及必和必拓公司达成了新一年度的首发价格,价格涨幅都是9.5%。

宝钢在2008年2月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65%和71%的涨价协议后,又与澳大利亚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力拓公司达成粉矿和块矿分别上涨79.88%和96.5%的协议,该涨幅高于淡水河谷的涨幅。

亚洲市场第一次出现了两种铁矿石长协价格。

宝钢集团与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就2008财年铁矿石基准价格达成一致:

力拓的PB粉矿、杨迪粉矿、PB块矿将在2007年基础上分别上涨79.88%、79.88%、96.5%。

新的2008矿石年度的力拓PB粉矿、杨迪粉矿、PB块矿的基准价格分别为1.4466美元/干吨度、1.4466美元/干吨度和2.0169美元/干吨度。

2009年的全球铁矿石谈判进程中,4月7日,全球第二大铁矿石生产巨头力拓表示,已经与一些亚洲主要客户达成协议,铁矿石暂时降价20%供给亚洲钢铁企业。

全球三大矿业巨头之一的澳大利亚力拓公司26日在其网站上宣布,已与日本新日铁公司在新一年度长期协议铁矿石价格谈判中达成一致,新一年度的粉矿和块矿价格分别比上一年度下降32.95%和44.47%。

中钢协17日发布公告显示,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与澳大利亚FMG公司经过交流和商讨,对2009年度中国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价格达成一个价格,即粉矿干基离岸价每吨度94美分,块矿干基离岸价每吨度100美分,合同有效期自200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

2009年12月1日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公司FMG执行董事兼CEO弗里斯特表示,因为与中方在9月底前未达成相关融资协议,所以FMG与中方达成的铁矿石长协价格已经失效。

这意味着此前被认为是中国铁矿石谈判重大进展的FMG价格(曾被认为是中国自己的铁矿石谈判机制正在形成的标志)失去意义。

从10月1日以后供应中国钢厂的铁矿石按日本价格(降幅32.95%)来计算。

参见表2。

表22005--2009年铁矿石价格及涨幅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