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453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docx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docx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

(2009年10月)

一、考核改革的目的

1、通过本课程考核的改革,深入探索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成人学习课程考核的基本模式;

2.通过本课程考核的改革,探索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的目标、形式、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等;

3.通过本课程考核的改革,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的落实,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把握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实现各个学习环节,达到学习目标;

4.探索远程成人考核的信度、效度,保证学习质量。

二、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改革,既检测学生对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又要检测学生对基本前沿课题运行规律和具体运作机制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对这些前沿课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作用、具体实践、发展变化等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试点采取完全的形成性考核方式。

设计10次形成性考核测验题,占课程综合成绩的100%。

形式:

该考核形式主要是材料分析基础上的课程小论文和材料分析题。

每学期共安排10次,每次作业主要针对一个专10%合计即为课程总分。

操作:

所有形成性考核试题均由中央电大统一编制。

课程形考内容及其分布表:

序号

章节

内容

形式

发布时间

最迟提交

时间

权重

1

第一章

经理人掠夺

材料分析题

2周

4周

10%

2

第二章

国际货币体系

材料分析题

4周

6周

10%

3

第三章

数据偏差

小论文

6周

8周

10%

4

第四章

资产膨胀

短文

8周

10周

10%

5

第五章

铸币税

短文

10周

12周

10%

6

第六章

货币政策传导

短文

12周

14周

10%

第七章

银行业结构

材料分析题

14周

16周

10%

第八章

银行绩效评价

短文

16周

18周

10%

第九章

银行跨国经营

材料分析题

18周

19周

10%

第十章

菲利普斯曲线

短文

20周

20周

10%

 

第一次作业(10分):

《分析材料》:

材料1、在谈到美国金融机构一边领取纳税人的救助金,一边向部分高管人员发放巨额奖金时,美国总统奥巴马指责这是无耻的强盗行为。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2009年9月18日报道,美联储正在策划有关金融机构薪酬机制的新规定。

美联储将对其现有的监管对象---5000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800多家州政府注册的区域银行的总裁和其他高管、交易员、信贷员等的整体薪酬方案实施监督。

材料2、2008年以来,从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6600万元“天价”薪酬,到中海油高管千万元收入,再到上市国企公司的期权问题,国企高管的定价问题引发了社会一浪高过一浪的热议和决策高层的持续关注。

下面是中国部分金融业2007年高管人员报酬情况。

深圳发展银行董事长,2285万元;民生银行董事长,1749万元;中国银行首席风险官,987万元,招商银行行长,963万元。

材料3、2009年9月,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

据了解,《意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对央企负责人的基础薪酬、绩效薪酬和中长期激励收益等三部分收入做了限高限制,规定了一定的比例和系数。

国务院国资委很快就会就贯彻实施《意见》精神向下属中央企业发文,金融企业由财政部和银监会等部门共同研究实施细则。

随着各主管部门相关实施细则的出台,《意见》的深远影响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显现出来。

要求:

请认真阅读所给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明经理人掠夺的主要表现方式。

2、试结合国外分析我国有关部门规范相关行业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

3、请从所有者(国有企业股东)和政府部门的角度,提出规范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金融企业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建议。

第二次作业(10分):

《分析材料》:

材料1、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的发生与蔓延,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古老而悬而未决的问题,即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历史上的银本位、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都是解决该问题的不同制度安排。

但此次金融危机表明,这一问题不仅远未解决,由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反而愈演愈烈。

必须创造性的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的稳定。

材料2、这次金融危机给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留下深深的创伤,如何重建危机后的国际货币体系、维护国际金融秩序是国际基金组织和各成员国的共同使命,决定着基金组织的未来和世界经济的未来。

但从根本上说,基金组织的未来取决于目前正在进行的改革,即能否通过份额改革,通过公平、公正的监督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格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材料3、任何货币要成为储备货币,都不是政策上的问题,而是市场的问题。

归根到底,市场将决定一国货币是否成为储备货币。

日元经验表明,如果汇率波动很大,国际市场就不会广泛采用这种货币交易。

在零利率的体制下,日本中央银行不能使用利率工具稳定汇率,所以日元的汇率完全被投机力量所主导。

连同其他原因,日元的高波动性使得日元没能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要求:

请认真阅读所给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弊端有哪些?

2、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3、试分析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前景。

第三次作业(10分):

要求:

请就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未来走向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短文。

写作思路:

1、首先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背景;

2、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走向进行预测分析,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近两年来的情况;

3、最好简要分析货币政策转向后的利弊得失。

4、题目自拟(参考题目:

试论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我国货币政策的未来;试论国内外货币政策的协调等);

5、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第四次作业(10分):

《分析材料》:

材料1、根据国际经验,房价的非理性上涨有百害而无一利。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对美国的研究,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经济调整的周期大约是20年左右。

这一经验数据在日本也基本上得到验证。

日本从1989年房地产泡沫破裂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年,其房地产市场至今看不到复苏的迹象。

材料2、当前,投资者心中有一个共同的疑问:

我们是否会再次面临一场全球性的资产泡沫,或者至少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资产泡沫?

在这次危机中,资产价格仅下跌了六个月。

从2009年2月开始,世界各地的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和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均大幅反弹。

即使是这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房地产业也已经开始企稳,美国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市场甚至开始反弹。

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等地区,房价又开始向新高冲击。

材料3、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10月份《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分析,在各国政府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宏观刺激政策以及实体经济初步出现改善迹象之后,世界金融市场上的系统性风险显著下降。

但是金融市场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家庭住户部门和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降低杠杆率,政策制定者需要迅速为未来的金融监管框架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以减少系统性风险的累积程度,稳定公众对金融市场的良好预期。

要求:

根据以上材料和教材相关章节内容,围绕资产价格膨胀对经济和金融的不利影响,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

写作思路:

1、分析房地产、股票价格为代表的金融资产价格膨胀产生的机理;

2、分析金融资产价格膨胀对国民经济和金融的负面影响;

3、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供需调节、对流动性过剩的管理、对银行风险的监管等角度进行分析,重点论述我国才能怎样防范金融资产膨胀。

第五次作业(10分):

《分析材料》:

材料1:

对于一国主权货币而言,成为全球储备货币有利有弊。

首先,最明显的好处是铸币税。

但是,在几乎是零利率的世界中,铸币税的收益实际上很小……

材料2:

在经济上升期,美元虽然在贬值,但由于美元霸权或美元的软权力优势,国际铸币税的增加大大缓解美元的贬值压力,即大大缓解了美元信心不足的问题。

美国从1959年至今一直出现经常项目逆差,而并没有陷入债务危机和美元崩溃,美元所带来的国际铸币税对此起到实质性支撑作用。

1977-2006年,铸币税对经常项目逆差的覆盖比率高达86.2%,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经项目逆差通过国际铸币税得以“抵消”,这也解释了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和财政赤字为何没有导致美元大幅快速贬值的原因。

  而在经济衰退期,美国的国际铸币税减少,使美元贬值逐步丧失了制动阀,国际铸币税已无法挽救美元信心的危机,表现为美元的加速贬值。

以1997年为拐点,铸币税对经常项目逆差的覆盖比率总体上经历了先上升后下跌的过程,说明铸币税对经常项目逆差的弥补能力出现了实质性的下降,连续出现缺口,这正是导致美元汇率的大幅度贬值的直接原因。

这充分说明,国际铸币税能有效抵消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对美元币值的冲击,从而具有“保护伞”的功能。

随着近年来美国国际铸币税的抵消能力的降低,美元趋向疲软是大势所趋。

  在上述两个方面的交互作用下,美国很可能陷入“国际铸币税减少―美元进一步疲弱―国际社会弃用美元―国际铸币税进一步减少……美元进一步贬值―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这一恶性循环。

因此,美国国际铸币税的减少很可能成为全球金融体系崩溃的导火索。

  可见,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全球性流动性过剩转化为庞大的美元储备,成为美国攫取的国际铸币税的物质基础。

正是凭借着美元的货币霸权地位,美国攫取的国际铸币税成为弥补其经常项目逆差的稳定来源,这进一步纵容其长期“双赤字”政策和高消费,而无债务危机之虞,这是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更是延缓美元大幅贬值的“制动阀”。

随着“制动阀”的失灵,美元加速贬值是迟早的事情。

——摘自天津信息网“美国攫取国际铸币税美元霸权地位将加速其贬值”一文

要求:

阅读上述材料及教材相关章节内容,围绕铸币税问题写一篇学术小短文,题目自拟,能反映当前学术界对铸币税的研究成果,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写作思路:

1、简要说明什么是铸币税,并简要分析各种不同的铸币税概念;

2、分析商业银行的铸币税和中央银行的铸币税之间的区别;

3、就我国管理机构如何处理铸币税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解和建议。

第六次作业(10分):

《分析材料》:

材料1、在《新巴塞尔协议》下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市场约束监管,将会产生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资产负债表渠道。

其原因主要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在银行和存款人之间将会产生道德风险,这将影响到银行从存款人那里吸收存款,进而影响银行的贷款。

因此,在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市场约束监管,公开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等关键信息的情况下,当银行的资本越充足时,在银行和存款人之间产生的道德风险越少,银行就会越容易从存款人那里吸收到资金,进而会发放更多的贷款。

反之,则相反。

材料2: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包括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利率管制等原因,中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传导。

20世纪90年代后期,受金融制度改革和信贷需求萎缩影响,信贷渠道受阻,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货币政策效应下降。

——摘自徐倩“小议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一文

要求:

在阅读上述材料及教材相关章节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写一篇学术小短文,题目自拟,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写作思路:

1、说明什么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及其主要理论解释;

2、说明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贷款渠道两种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3、可以结合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说明金融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4、可以结合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进行实证分析。

第七次作业(10分):

《分析材料》:

材料1、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贝恩在《产业组织》中提出:

“如果存着着集中的市场结构,企业就能够成功地限制产出,把价格提高到正常的收益以上的水平。

材料2、行业的市场集中并非是一个偶然事件,主要原因在于某些企业首先具有较高的效率,从而能够占有较多的市场份额。

而市场变得更为集中也正是源于这个原因。

市场份额和盈利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但市场集中度和盈利之间的关系却并不显著。

材料3、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发起了一场放松金融监管的浪潮,银行业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金融企业之间的收购与兼并重组活动也日益活跃。

在美国则出现了银行数量急剧下降,金融资产也出现了集中化的趋势。

要求:

根据以上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银行业的市场结构?

如何看待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特点?

2、衡量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的指标有哪些?

3、试分析关于银行市场结构和竞争的两个理论(SCP模型和ES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第八次作业(10分):

《分析材料》:

材料1、作为国际知名的信用评级机构,从1920年起,穆迪已对16000多家公司发行进行了评级,对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穆迪等评级公司对国际银行业的评级基本上是客观的。

但“穆迪”等国际权威评级机构普遍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技术不及西方银行高明,对中资银行的评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歧视性”态度,在国际市场上给我国银行业的公司形象、市场竞争、对手交易以及融资成本等多个方面带来了负面影响。

材料2、金融危机中国际权威评级机构对中外银行的评级

国别

银行

标准普尔

穆迪

长期信用等级

长期信用等级

财务实力评级

美国

富国银行

AA-/负面

Aa3/负面

B/负面

摩根大通

AA-/稳定

Aa3/稳定

B/稳定

美洲银行

A+/负面

A1/负面

B-/负面

花旗集团

A/稳定

A2/评级观察

C-/评级观察

英国

汇丰集团

AA-/负面

Aa2/稳定

B/稳定

巴克莱

A+/负面

A1/稳定

C/负面

RBS

A/稳定

A1/负面

C-/负面

中国

工商银行

A-/正面

A1/稳定

D-/正面

中国银行

A-/稳定

A1/稳定

D-/正面

建设银行

A-/稳定

A1/稳定

D-/稳定

材料3、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国际权威评级机构对美国一些破产倒闭金融机构进行了评级。

下表是陷入危机前后,国际评级机构对部分金融机构评级的变化对比情况。

机构

陷入危机前夕

陷入危机前半年

长期信用等级

财务实力评级

长期信用等级

财务实力评级

美联银行

Aa1(2008/07/22)

B+

Aa1

B+

华盛顿互惠银行

A2(2007/12/10)

B-

A2

B-

要求:

试以“国际信用评级对我国银行信用评级的影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短文。

分析思路:

1、概括银行绩效评级和银行信用评级的内容;

2、谈谈你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对我国银行评级的看法;

3、阐述要提高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对我国银行业的评级,有哪些工作要做?

4、提出你的政策建议。

第九次作业(10分):

《分析材料》:

材料1、来自中国银监会的资料表明,到2008年底,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额62.4万亿元,是1978年的323倍,年均增长21.2%。

按一级资本排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进入了全球最大15家银行的行列。

材料2、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传统上是我国经营外汇业务为主的国有商业银行。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银行开始日益重视国内业务的发展,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

2009年上半年,国内业务特别是贷款业务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其他银行。

材料3、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加速和各国对金融业管制的放松,国际大银行进一步加快了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兼并收购的步伐,构建了全球化的业务网络;国际大银行境外业务占全部业务的比重越来越大,境外利润占全部利润来源的比例越来越高,许多银行营业收入中的近一半甚至高达70%都来自本土之外。

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为中资银行“走出去”创造了条件,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和对外经济金融交往的日益频繁,我国银行业也加快了海外扩张的速度,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

如目前工商银行境外资产和业务收入占比均不足5%,本土实现的收益占整个集团收益的比重过大。

要求:

根据以上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主要历程。

2、从理论上论述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得失。

3、认真思考金融危机以后,我国银行业走出去应该采取的战略转型任务与策略。

答题思路与方法:

1、进行适度的文献调研;

2、对我国银行走出去的原因可以进行学习小组讨论,亦可同面授辅导教师探讨;

3、独立思考我国银行业走出去应该采取的战略转型任务与策略;

第十次作业(10分):

《分析材料》:

材料1:

理论界通常有三种菲利普斯曲线。

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

这是由当时在英国从事研究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本人于1958年最早提出的。

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

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于1960年提出的。

第三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

这是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惯常使用的。

这种菲利普斯曲线以经济增长率代替了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失业率。

这一代替是通过“奥肯定律”实现的。

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

这样,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便呈现出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

以上三种形状的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美国、英国等西方一些国家在五、六十年代的情况。

它们分别表明了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反向对应关系、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反向对应关系、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同向对应关系。

我们将这三种形状的菲利普斯曲线称为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将它们分别表明的两个反向和一个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称为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

材料2:

近年国内有学者主张以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指导,治理我国失业与通胀。

传统菲利普斯曲线的命题是:

通货膨胀率(即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两大经济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变动关系。

其政策主张,是以高通胀换取低失业率,或以高失业率来降低通胀率。

本文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通胀已受多种因素影响:

非货币工资增长单一因素推动,与近年的失业率无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因而不宜套用该曲线及政策导向治理通胀与失业。

——摘自周念林文章“传统菲利普斯曲线难以应对中国通货膨胀与失业问题”

材料3:

从菲利普斯曲线来看,通胀升高,失业率降低,但从该曲线出现以后,所有的经济学家犯了以下几个误区。

首先,就是把二者之间的关系当成了因果关系,事实上,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失业率增加,通胀降低这一对孪生兄弟,不是因为失业率增加导致的通胀降低,也不是因为失业率降低导致的通胀,更不是因为通胀提升可以降低失业率,通胀下降会提高失业率,由于错误的认识,菲利普斯曲线成了决策者的依据,可悲的结果就在所难免了,国家为了降低失业率,就会想办法催生通胀,这样运作的结果,不但没有降低失业率,反而会出现通胀水平升高,甚至出现恶性通胀,但失业率依然增加,经济出现衰退,就是所谓的滞胀,面对滞胀,一切的货币政策失灵,财政政策失灵!

其次,把菲利普斯曲线当成经典的经济现象,其实不然,滞胀的情况,就推倒的固有的结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上世纪的90年代,曾经出现了失业率下降,通胀也下降的情形,这二种情况告诉我们,菲利普斯只发现了经济的一方面,只是盲人摸象而已,但很多国家却拿来当成了宏观经济调控的依据,着实可悲.

美国货币学派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指出,如果政府长期采取人为的干预措施,使市场机制失去作用,那么菲利普斯曲线还有可能成为一条呈正相关的曲线,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任何干预都会失灵。

要求:

认真阅读上述材料和教材相关章节,围绕“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现阶段的应用前景”为主要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

分析思路:

1、说明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最好引用经典的经济专家学者的有关论述。

2、简要说明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演变过程,以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论述;

3、结合实际进行阐述,试分析我国存在菲利普斯曲线吗?

并说明菲利普斯曲线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

4、试对菲利普斯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组

2009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