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588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docx

专利申请报告范文

专利申请书范文范本——看专利文件的撰写技巧

发明专利申请书范文范例发明专利申请书实例示例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实例范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示

例样本

点评:

专利申请文件是一个较难写好的技术性法律文件。

该发明内容若按照常规思维应写成“包裹式防爆啤酒瓶”,但这样就存在创造性欠高之类的不足。

本申请文件写于2000年(专利号00268458.6),符合当时的申请格式。

尤其是创造性地将发明客体改成为“瓶贴”,其创造性高度突现!

专利申请原文展现于此,与

各位网友分享: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包裹式防爆啤酒瓶瓶贴,设置在啤酒瓶体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贴

(2)系含有瓶身区(23)和瓶颈区(21)及其间的过渡区(22),由塑料薄膜整体

制成,并紧裹在啤酒瓶体的周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裹式防爆啤酒瓶瓶贴,其特征是在所述瓶身区(23)的下端一体设有底环(24),塑料薄膜的厚度0.04-0.25mm,整体呈无裂缝的环体,且所述瓶颈区(21)的厚度大于瓶身区(23)的厚度,其梯度差在其间

的过渡区(22)内逐渐过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裹式防爆啤酒瓶瓶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贴

(2)

系采用环形聚氯乙烯薄膜制成,其外侧设有印刷层(20)。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裹式防爆啤酒瓶瓶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贴

(2)系采用环形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薄膜制成,其外侧设有印刷层(20)。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裹式防爆啤酒瓶瓶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贴

(2)

系采用环形聚氯乙烯薄膜制成,其内侧设有印刷层(20)。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裹式防爆啤酒瓶瓶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贴

(2)

系采用环形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薄膜制成,其内侧设有印刷层(20)。

说明书

包裹式防爆啤酒瓶瓶贴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啤酒瓶的瓶贴。

长期以来,啤酒瓶及其瓶贴的结构乃至形状一直采用传统的方式,一成不变,即在长方形或其它形状的纸上印刷有商标、商品名、净含量、厂名、厂址、容量、配料表、酒精度等内容,分别粘贴在瓶体的反面或正面。

因此存在着瓶贴粘贴不甚平整,易破损,易撕脱,易长霉等缺陷而影响美观,不适用于冷藏柜存放,以

及在防伪性、防止啤酒氧化等方面的不足。

尤其是由于啤酒瓶的瓶体壁时常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当气温高至35℃左右时,酒液中所含有5g/l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膨胀,使其瓶壁要承受大于或等于0.80mpa的高压。

此时,若不慎翻倒瓶体等,即会引起啤酒瓶体的炸裂。

轻则皮开肉绽,重则五官创伤、伤筋残疾。

诸如此类的报导虽然常见于报刊或杂志上,也长期来广为啤酒生产厂商和啤酒瓶体的生产厂家及社会各界所关注。

但是,由于啤酒瓶的体积较大,生产数量较多,现阶段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制造高质量的b型啤酒瓶,经常检测瓶体的质量,更换新瓶等。

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厂商的生产成本。

另外,有人根据热收缩膜遇热收缩的原理,申请了名为“一种瓶状容器塑料薄膜封口装置”(专利号87206475)的实用新型专利。

它主要是由专用设备完成将薄膜自动剪切成圆形,压制在鲜奶瓶等的瓶口上,然后用热风吹到帽状薄膜边缘,此其遇热收缩,紧包在瓶口上,满足了瓶装食品的卫生要求,成本较低,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封口时间;但因仅包于瓶口,不能在其上印制标签,更不具有防止

瓶体爆破等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瓶贴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既能明显改善产品的包装性能,又能有效地阻止瓶体爆破伤人的包裹式防爆啤酒瓶瓶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地防止啤酒氧化,并利于提高产

品的防伪性能的包裹式防爆啤酒瓶瓶贴。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所述的瓶贴系含有瓶身区和瓶颈区及其间的过渡区,由塑料薄膜整体制成,并紧裹在啤酒瓶体的周围。

其中,所述的塑料薄膜可以吹塑或薄膜对接等方法制成圆筒状,或与瓶体相应的形状,置于瓶体外,收缩后整体将啤酒瓶的瓶身、瓶颈及其圆台状瓶体紧紧地包裹。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塑料薄膜选用热缩性的薄膜材料,故包裹于瓶体后,其塑料薄膜仍具有一定的收缩张力,使其始终平整而无间隙地张紧、包裹在瓶体上。

换言之,所述整体成形后的瓶贴,若去除瓶体后,其实际的内尺寸略小

于瓶体的外尺寸。

在所述瓶身区的下端一体设有底环,塑料薄膜的厚度0.04-0.25mm,整体呈无裂缝的环体,且所述瓶颈区的厚度大于瓶身区的厚度,其梯度差在其间的过渡区内逐渐过渡。

以进一步提高瓶贴与瓶体的结合牢固度,并使外观更整洁、光滑、

美观。

所述的瓶贴可采用环形的聚氯乙烯薄膜制成,其外侧设有印刷层。

所述的印刷层可在环形聚氯乙烯薄膜的两侧面上分别印制有长方形或其它形状的印刷块;也可在塑料薄膜上的整体或大部分表面印刷一层底色,再在其上印刷有相应的文字或图形等。

所述的瓶贴也可采用环形的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薄膜制成,其外侧设有

印刷层。

此外,所述的瓶贴也可采用环形聚氯乙烯薄膜制成,其内侧设有印刷层。

或者,所述的瓶贴也可采用环形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薄膜制成,其内侧设有印刷层。

言之,印刷层也可印刷在透明塑料薄膜的内侧。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能经济、方便地提高啤酒瓶体的防爆性能,有效地阻止啤酒瓶体爆破对人体

伤害的惨剧发生,从而有利于提高啤酒厂的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

2.整体包裹式的塑膜结构,有效地避免瓶贴不甚平整、易撕脱、易损伤、易长霉、不适用于冷藏柜存放等现象的发生,使之啤酒瓶体的包装更为整洁、光亮、

美观,提高产品包装的挡次。

3.整体紧裹的塑料防爆瓶贴还能有效地阻止紫外线等的进入,阻止酒液中日光臭的形成,防止啤酒氧化,保持啤酒饮用的适口性及新鲜度,从而提高啤酒的质

量,延长啤酒的保存期。

4.在环形的聚氯乙烯薄膜或者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薄膜上易于印制出精美大方,

富有产品内涵特色的图像、商标等,利于提高防伪性能等。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局部剖面的产品状态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a-a剖面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去除瓶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

瓶贴2选用厚度为0.06mm的环形聚氯乙烯薄膜或者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薄膜,可按现有的技术,连续地在其外表面上精美地印制出所需的啤酒瓶的标签和激光防伪标记等印刷层20;然后按所需的长度截断,由专用设备将其套置于啤酒瓶体1外。

此时,环形塑膜的内径约大于瓶体最大外径1mm,其底部长于瓶底约5-10mm,其上端部接近于瓶盖3(或留有一小段距离);再由传输带送至热收缩室,适度的热风或水蒸气均匀地作用于瓶贴2上,使其依瓶体的外形,贴体地收缩制成所述的瓶颈区21、过渡区22和瓶身区23及包置在瓶底的底环24,即完成包装。

这样,不但使产品更为亮丽,提高了产品的挡次,而且在产品的后续贮藏、搬运、销售及饮用等各个环节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瓶体2依靠其塑膜的弹性,始终包裹在啤酒瓶体1的周围,其持续的弹性张力等特性,

使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达到了前述发明目的。

2008-4-1418:

50:

09

尉伟敏篇二: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文

1201012010.4

1201012010.4

新型专利请求书英文信息表

1201012010.4

说明书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指南钱包,属于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一种指南钱包,包括钱包、指南针,其特征是:

所述的圆形的指南针镶嵌于钱包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圆形的指南针镶嵌于钱包的一侧,这样人们特别是方向感较差的人外出时能够很方便的辨别方向,满足人们对方向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1000032010.2

摘要附图

1

图1

1000032010.2篇三:

专利申请(样本)

说明书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输电线路舞动在线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输电线路舞动在线监测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输电线路舞动在线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架空输电线路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会发生多种灾害事故,而输电线路舞动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灾害。

输电线路舞动是在特殊气象条件下发生了大面积雨淞天气,使得架空输电线路表面覆冰,输电线路在风的作用下产生低频率、大振幅的自激振动。

输电线路舞动轻者导致输电系统发生闪络和跳闸,重者使输电系统发生金具及绝缘子损坏、导线断股、断线,杆塔螺栓松动和脱落,甚至倒塔,导致重大电网事故。

造成输电线路舞动的因素很多,其中舞动半波数对输电线路舞动的波形影响较大,不同舞动半波数导致输电线路舞动差异很大。

具体来说,常见的舞动半波数主要有1个、2个、3个和4个。

5个及以上半波数的舞动幅值较小,不致引起输电线路故障。

近年来,受灾害性气象条件的影响,架空输电线路舞动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安全运行,对输电导线舞动进行有效监测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对输电线路舞动的监测,是在覆冰在线监测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监测舞动的频率等信息来进行计算,判断输电线路是否舞动。

由于输电线路舞动受随机因素影响大,使得舞动数学

模型不确定,造成计算不准确。

同时,输电线路的舞动特征随不同影响参量而变化,仅仅监测舞动频率等相关的参量很难准确反映输电线路的舞动波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输电线路舞动在线监测系统,实时在线监测输电线路的舞动,能准确反映输电线路的舞动波形,对输电线路舞动进行直接有效的监测。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与权利要求对应,暂时不写]

本发明监测系统的特点:

1.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相应监测点处的位移加速度,通过对输电线路运动轨迹的拟合,实现对输电线路舞动最直接、最直观的监测,大大提高了监测的精度。

2.采用zigbee技术,通过zigbee节点方便地组网,实现了低成本、低耗电、网络节点多、传输距离远的加速度无线传感器网络。

3.采用gprs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与控制,避免了传统数据传输方式带来的电缆施工,大大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和系统安装成本;系统既可连续安装又可离散安装。

4.采用各种低功耗、超低功耗的传感器和微处理器芯片,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功耗;采用太阳能加蓄电池充放电电路,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使得系统可以连续、长期、稳定地在野外工作。

5.采用b/s模式实现远程监控,客户端免维护,使系统的分布相对集中,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以及灵活性;

6.基于对前期导线舞动相关数据的研究,监控中心的上位机软件嵌入了多种智能算法,大大减小了数据的误差,提高了数据的拟合精度;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监测系统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监测系统中杆塔监测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监测系统中的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监测系统中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监测系统中的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节点的程序流程图;图6是本发明监测系统中杆塔监测分机的流程图。

图中,1.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节点,2.杆塔监测分机,3.gprs通信模块,

4.监控中心,5.电源模块,6.微处理器单元,7.zigbee通信模块,8.数据存储单元,9.液晶显示模块,10.雨量传感器,11.压力传感器,12.角位移传感器,

13.温湿度传感器,14.风速传感器,15.风向传感器,日照强度传感器,17.舞动信息信号处理单元,18.加速度传感器。

其中,5-1.太阳能电池,5-2.充电保护电路,5-3.场效应管a,5-4.+12v蓄电池,5-5.场效应管b,5-6.放电保护电路,5-7定时断电复位电路,5-8.+5v电源稳压器,7-1.无线单片机,7-2.外部天线,7-3.印刷版微波传输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监测系统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多个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节点1、多个杆塔监测分机2、gprs通信模块3、监控中心4和电源模块5。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节点1,用于采集输电线路监测点的位移加速度信号,

并将采集的信号传输给杆塔监测分机2;

杆塔监测分机2用于监测采集输电线路周围环境的局部气象信息和杆塔线路的覆冰状况信息,用于接收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节点1发送的信号,用于将采集的信息和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储存和显示,并将处理得到的数据送到gprs通信模块3,且一个杆塔监测分机2用于接收若干无线加速度传感器1传输的信号;

gprs通信模块3采用h7118cgprsdtu,用于接收杆塔监测分机2发送的信息,并将接收到的信息传输至监控中心4,用于接收监控中心4发出的指令,并将接收到的指令传输给杆塔监测分机2;

监控中心4,用于发出指令,并将该指令发送给gprs通信模块3,用于接收gprs通信模块3发送的数据,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

电源模块5由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充放电电路组成,用于为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节点1、杆塔监测分机2和gprs通信模块3提供稳定的5v及12v电源。

各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节点1都具有独立的控制器和电源,多个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节点1组成传感器网络。

本发明监测系统中杆塔监测分机2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微处理器单元6,微处理器单元6分别与电源模块5、zigbee通信模块7、数据存储单元8、液晶显示单元9和舞动信息信号处理单元17相连接,舞动信息信号处理单元17分别与雨量传感器10、压力传感器11、角位移传感器12、温湿度传感器13、风速传感器14、风向传感器15和日照强度传感器16相连接。

杆塔监测分机2主要完成输电线路周围环境气象信息以及杆塔线路环境

温湿度、风速、风向、雨量、日照强度、杆塔处线路的拉力和风偏角等信息的采集,并将接收到的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节点1发送的数据进行处理、打包,并存储重要信息,同时控制液晶显示和gprs通讯等。

杆塔监测分机2中的微处理器单元6选用ti公司的16位msp430f247微处理器,具备超低功耗和丰富的外设,具有1个带有3个比较/捕获通道的16位定时器a和1个带有7个比较/捕获通道的16位定时器b,微处理器内部集成了多个12位adc模块,可以快速处理各种数字信号、模拟信号以及脉冲信号,该微处理器除了活动模式外还有4种低功耗模式,在实现高性能的同时,降低系统功耗。

温湿度传感器13选用瑞士sensirion公司基于cmosenstm技术的温湿度传感器sht1x,该传感器将cmos芯片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并带有工业标准的i2c总线数字输出接口,湿度值和温度值的输出分辨率分别为14位和12位,并可编程为12位和8位。

该传感器测量时的电流消耗为550μa,平均为28μa,休眠时为3μa,并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风速传感器14采用低门槛值(0.4m/s)、测量范围0~75m/s的三杯式光电风速传感器waa15,其输出信号为脉冲信号,信号频率与风速成正比,通过单位时间内的计频完成风速测量。

风向传感器15为单翼风标,风标转动时,带动格雷码盘(七位,分辨率为2.80)转动,格雷码盘每转动2.80,光电管组产生新的七位并行格雷码数字信号输出。

雨量传感器10采用翻斗雨量传感器,输出脉冲信号。

角位移传感器12和压力传感器11分别输出0~5v的模拟信号,该模拟信号直接输入接到微处理器单元6的模拟i/o进行处理。

日照强度传感器16采用锦州阳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tbq-2传感器,篇四:

专利申请书范文

技术交底书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绳带产品的耐切割性能检测装置,尤其适用于纤维绳带产品的耐切割性能的检测。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绳带类产品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其强力、断裂伸长率、冲击性能等而对绳带产品的耐摩擦等性能重视不够。

国际上,只有uiaa(国际登山联合会)推出了有关登山绳的耐摩擦性能的检测,并有相应的检测仪器,但是

目前,公知的试电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极串联而成。

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

但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仅表示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势,使氖管启辉。

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给检测漏电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背景技术:

是指对发明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技术,可以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

背景技术是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说明,它是作出实用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

此外,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引证文献、资料的,应写明其出处。

]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

应包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

]

为了克服现有的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试电笔,该试电笔不仅能测出被测物是否带电,而且能方便地区分是危险的触电电压还是无危险的感应电势。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是指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应当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明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其技术效果,但是不得采用广告式宣传用语。

]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电连接,设置一分流电阻支路,使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

当人手同时接触识别电极和手触电极时,使分流电阻并联在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电路测试时,人手只和手触电极接触,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

当人手同时接触手触电极和识别电极时,若被测物带有无危险高电势时,由于电势源内阻很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被测物的带电电位,则氖管不启辉,若被测物带有危

险触电电压,因其内阻小,接入分流电阻几乎不降低被测物带电电位,则氖管保持启辉,达到能够区别安危电压的目的。

[技术方案:

是申请人对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的集合。

技术措施通常是由技术特征来体现的。

技术方案应当清楚、完整地说明发明的形状、构造特征,说明技术方案是如何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时应说明技术方案所依据的科学原理。

撰写技术方案时,机械产品应描述必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时,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置关系;涉及集成电路时,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号、功能等。

本例“试电笔”的构造特征包括机械构造及电路的连接关系,因此既要写明主要机械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的关系,又要写明电路的连接关系。

技术方案不能仅描述原理、动作及各零部件的名称、功能或用途。

]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测试被测物是否带电的同时,方便地区分安危电压,分流支路中仅采用电阻元件,结构简单。

[有益效果:

是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及积极效果,它是由技术特征直接带来的、或者是由技术特征产生的必然的技术效果。

]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试电笔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3是图2的i--i剖视图。

图4是试电笔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中1.测试触头,2.绝缘外壳,3.弹簧,4.同心电阻,5.限流电阻,6.分流电阻,7.识别电极,8.氖管,9.弹簧,10.后盖,11.手触电极,12.绝缘隔离层,

13.弹簧。

[附图说明:

应写明各附图的图名和图号,对各幅附图作简略说明,必要时可将附图中标号所示零部件名称列出。

]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测试触头

(1)、限流电阻(5)、氖管(8)与手触电极(11)串联,测试触头

(1)与分流电阻(6)一端相连,分流电阻(6)另一端与识别电极(7)相连。

通常限流电阻阻值为几兆欧,为保证人身安全,分流电阻阻值不小于限流电阻阻值,最好取限流电阻阻值1-2倍。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测试触头

(1)在绝缘外壳

(2)一端伸入其中空腔,与弹簧(3)接触,弹簧(3)另一端与同心电阻(4)相接触,同心电阻(4)是纵剖面为e形,其中间圆柱部分限流电阻(5)高于作为分流电阻(6)的圆管部分,使氖管(8)的一端与限流电阻(5)接触时不碰到分流电阻(6),弹簧

(9)一端与氖管(8)相接触,另一端与后盖(10)上的手触电极(11)相接触,弹簧压力保证各元件间可靠电连接。

如图3所示的环状弹性金属片状识别电极(7)其边缘向中心伸出的接触爪卡住圆管状分流电阻(6)外表面,其外边缘伸出并附于绝缘外壳外表面。

在图4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探头

(1)在绝缘外壳

(2)一端伸入其中空腔,同时与平行设置的限流电阻(5)和分流电阻(6)的一端相接触,限流电阻另一端通过氖管(8)、弹簧(9)与手触电极(11)电接触,分流电阻通过弹簧(13)与识别电极电接触,两电极之间设置一绝缘隔离层(12)。

[具体实施方式:

是发明优选的具体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应当对照附图对发明的形状、构造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应与技术方案相一致,并且应当对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给予详细说明,以支持权利要求。

附图中的标号应写在相应的零部件名称之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实现,必要时说明其动作过程或者操作步骤。

如果有多个实施例,每个实施例都必须与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及其有益效果相一致。

]

说明书附图(撰写示例)

[说明书附图:

应按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九条的规定绘制。

每一幅图应当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图号。

附图中的标记应当与说明书中所述标记一致。

有多幅附图时,各幅图中的同一零部件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附图中不应当含有中文注释,应使用制图工具按照制图规范绘制,图形线条为黑色,图上不得着色。

]

权利要求书(撰写示例)

1.一种试电笔,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顺序电连接,其特征是:

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

[一项发明应当只有一个独立权利要求。

独立权利要求应从整体上反映发明的技术方案,记载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

独立权利要求应包括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

前序部分,写明要求保护的发明技术方案的主题名称及与其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

特征部分使用“其特征是”用语,写明发明区别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即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所不可缺少的技术特征。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电笔,其特征是:

分流电阻与限流电阻是一个一体的同心电阻,同心电阻中间圆柱部分为限流电阻,其外部圆管部分为分流电阻,圆柱部分高于圆管部分;识别电极为环状弹性金属片,其边缘向中心伸出的接触爪卡住圆管状分流电阻外表面,其外边缘伸出并附于绝缘外壳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电笔,其特征是分流电阻与限流电阻平行设置,其间为绝缘隔离层。

[从属权利要求(此例中权利要求2、3为从属权利要求)应当用附加的技术特征,对所引用的权利要求作进一步的限定。

从属权利要求包括引用部分和限定部分。

引用部分应写明所引用的权利要求编号及主题名称,该主题名称应与独立权利要求主题名称一致(此例中主题名称为“试电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