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973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Word下载.docx

B.《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序言。

C.《渔家傲·

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解析】【分析】ACD理解和分析正确。

B《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而不属于序言。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4.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叙述体式,章回体小说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

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

以下属于《镜花缘》小说回目的一项是()

A.野羊塘将军大战歌舞地酋长劫营B.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

C.逢恶兽唐生被难施神枪魏女解围D.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答案】

C

【解析】【分析】《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

史。

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

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

选项中,唯有“逢恶兽唐生被难施神枪魏女解围”

符合这种海外游玩的经历。

A.是《儒林外史》的回目。

B.是《西游记》中的回目。

D.属于《水浒传》的回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长篇小说回目结构的基本能力。

这类题目实际上属于隐性的文学常识类,解答时要结合平时的识记以及回目的内容进行判断。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吴敬样,字敏轩,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其代表作《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讽刺和夸张是该书运用的

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B.“旅行”和“求索”是贯穿《简·

爱》的比喻。

小说中由彼此对立的自然因素(如冰与火、雨日与风雨等)构成的比喻形象,呼应着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斗

争。

C.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

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

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D.《浪之歌》选自

黎巴嫩诗人纪·

哈·

纪伯伦的散文诗集《泪与笑》,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艺

术地描绘了“浪”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解析】【分析】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

①作者:

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

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

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表现手

法。

C项,“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错。

在戏曲中,动作是虚拟的,程式化的,在虚拟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提取选项中的关键词语比对相关知识,仔细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6.下列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按传统说法是属狗人的本命年。

据此推算,2019年是农历丁酉

年,是属兔人的本命年。

B.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

称山的北面和江

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

C.《故乡》《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

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D.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

集》等。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掌握。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

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

考查:

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

作;

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A项有误,2019年应该是农历己亥年,是属猪人的本命年。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

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

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

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

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7.在下列文段空白处填入的词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王義之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刚健而

________、朴素而________、真率而________、飘逸而________,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

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大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①精巧②端庄③娟秀④含蓄

A.①③④②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

③①②④

【解析】【分析】王羲之,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有“书圣”的赞誉,晚年书法炉火纯青,

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是极具有美的观赏性的。

C项正确,注意前后词语的意思相反。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以及对书法常识的了解。

答题时应注意,必须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可从范围、轻重、感情色彩等辨析,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王羲之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博大精深,比如刚健而娟秀,从相对的角度选择。

8.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沁园春”为词牌名,此前所遇“天净沙”、“相见欢”、“如梦

令”、“渔家傲”皆为词牌名。

B.梁启超旁征博引,从道家的《道德经》《庄子》到儒

家的《礼记》《论语》,使《敬业与乐业》具体生动而又富有说服力。

C.“冕”是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体育竞赛中蝉联

冠军即是卫冕成功。

D.“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是《诗经·

风》和《楚辞·

离骚》的并称,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知识的识记。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

称。

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词,又称长短句。

人们为了便于记

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

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

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

几个词牌。

宋词元曲都很著名,天净沙,曲牌名,又名“塞上秋”,属北曲越调,用于剧

曲、套数或小令。

全曲共五句二十八字(衬字除外),第一、二、三、五句每句六字,第

四句为四字句,代表作有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等。

故选A。

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知识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选项内

容,把各个选项和相关常识进行比照对比,字斟句酌辨析正误,天净沙是曲牌名。

9.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的作品源远流长:

《诫子书》谆谆告诫儿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师表》

向后主刘禅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三顾茅庐》表达了对刘备赏识的感激之情。

B.《陋室铭》与《爱莲说》的作者分别是刘禹锡和周敦颐,他们皆属“唐宋八大家”,题中

的“铭”与“说”在古代都是一种文体,可叙事,可议论。

C.话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排大段独白表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第五幕,屈原就用了大量的独白表达了对风、雷、电的赞颂。

D.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与德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表现手法异曲同工,都是通过人物前后态度行为的转变折射社会现实,前者反映人情冷暖,后者体现家国情怀。

【解析】【分析】A.《三顾茅庐》表现刘备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报负。

B.刘禹锡和周敦颐都不属于“唐宋八大家”。

D.法国作家都德。

【点评】本题考查有文学和文化常识,这些常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如:

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姓名称谓、天文地理等,非常容易记混,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记多练,才能在考试的时候正确答题。

10.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

雪》一词作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毛泽东。

其中

“沁园春”是词的题目。

B.议论文有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课文《敬业与乐业》中,课题“敬业与乐业”就是

论据。

C.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令爱、惠存、高寿、借光、赏脸等都属于敬辞。

D.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觞、樽、玉钟、瑶盏、玉壶等都是酒杯的美称。

【解析】【分析】A“沁园春”是词牌名。

B课题“敬业与乐业”是论点。

D玉壶是酒壶的美称。

樽是盛酒器。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字形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比照辨析正误。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

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

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

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

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

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这则新闻的电头是什么?

它交代了哪些内容?

有什么作用?

(2)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这则消息点明渡江战斗在“二

十日午夜”就开始了,其目的是什么?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

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句子中的“不到”“突破”“现正”能否换成“共”“越过”“已经”?

(4)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

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电头: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内容:

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地点。

作用:

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2)表明我军是为争取和平而战,且准备充分,行动迅速,打击敌人态度坚决。

(3)不能换。

“不到”,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

些意思;

“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的意思,而用“越过”表

现不出战斗经过;

“现正”说明我军毫不懈怠,一刻不停地向敌人进攻,有“正在进行”的意

思,而“已经”只表明结果,表意单一。

(4)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的词语: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描述人民解放

军的英勇善战的词语:

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

反映了作者充满无比自豪感和高度赞扬人民解放军之情。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考生新闻常识的识记能力。

电头是每则新闻正文前依次标

明发报通讯社、地点、时间的文字本题的新闻是“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时电”,电头的内

容包括通讯社名称、时间、地点;

其作用在于表明报道及时、真实。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新闻事件的阐述的理解能力,考生要结合时代背景及敌我双方性质进行分析。

答案:

表明我军是为争取和平而战,且准备充分,行动迅速,打击敌人态度坚决。

(3)本题考查考生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结合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来进行

分析,新闻的语言往往要求按照事实来进行报道。

所以不能换。

“不到”,时间明确,且含

“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的意思,而用“越过”表现不出战斗经过;

“现正”说明我军毫不懈怠,一刻不停地向敌人进攻,有“正在进行”的意思,而“已经”只表明结果,表意单一。

(4)本题考查考生对新闻语言的辨析能力。

根据新闻语言的表述,可以从语言中找出相关的词语,难度不大。

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的词语:

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的词语:

【点评】

(1)考生要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注意平时的积累。

(2)考生要认真阅读文本,联系语句的上下内容进行分析,正确理解新闻语言表达的意思。

(3)考生对应新闻的语言必须要准确,在辨析时要比较词语的表意、程度、范围等的不

同,注意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4)考生解答时,找出修饰敌我双方的词语,然后根据词意、词语感情色彩回答。

1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唐雌不辱使命》就出自其中的《魏策》。

B.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

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

又称“长短句”。

C.《出师表》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向蜀汉后主进的一篇表,南宋诗人陆游

曾称赞它说: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D.《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解析】【分析】A项,有误,《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

基本的文学常识等有关的内容。

13.由刘德华主演的大片《墨攻》的思想精髓来自于下列哪个诸子百家的思想()

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

【解析】【分析】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

创始人为墨

翟,主张人与人平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

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点评】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近年来经过很多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学说出现复苏,并因其进步性而呈现出燎原之势。

"

的官学勾

;

14.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

305篇,

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列为“五经”之一。

B.“号”,是名和字之外的称号,一般用于自称,以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如西晋诗人陶渊明,号六一居士。

他的号表现了他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享受田园生活的志趣。

C.冰心的诗语言清丽,意蕴隽永.我们学过她的《母亲》《纸船》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

D.约翰尼斯·

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等。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等。

他们两人都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解析】【分析】A.表述正确;

B.“西晋诗人陶渊明,号六一居士”错误,“六一居士”是欧阳修的别号;

C.表述正确;

D.表述正确。

故选: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有关作品、作家的了解程度,难度不大,建议采用排除法。

1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

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我国四部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作者分别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施耐庵,明代的吴承恩和清代的曹雪芹。

C.《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D.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故事的主人

公都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答案】D

【解析】【分析】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D项中提到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人格化的动植物一点,不准确。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

解答时注意细节,文学知识多进行系统整理,便于识记。

16.某校九年级开展“弘扬传统?

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

【积累】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

(2)

【探究】阅读下面材料,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下面是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的截图

材料二:

“父母最想要的是什么?

”“最让父母伤心的话是什么”某寻媒体对5家七大规模

养老院进行调查发现,92%的老人最想要的是跟儿女团聚,“你别管我”这句话是最让父母伤心。

(3)

【拓展】通过参与这次“弘扬传统?

孝敬父母”的活动,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呢?

(写出二点)

【答案】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爱;

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

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仅是希望得以团聚。

(3)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

主动做家务;

主动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

(1)本题考查学生名言、俗语、古诗的积累。

解答本题,学生主要靠平

时的积累,注意作答案的名言、俗语、古诗应该是与父爱、母爱有关,学生可以选择课内的诗句名言,也可以选择课外自己熟悉的名言、俗、语古诗。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材料一中四幅画面告诉我们:

子女的幸福就是父母的幸福,我们不能让父母走在永远等待幸福的路上;

材料二告诉我们:

老人

最想要的是跟儿女团聚,“你别管我”这句话最让父母伤心。

根据上述分析,学生可以总结出答案。

(3)本题考查感悟和启示。

解答本题,学生需要紧扣“弘扬传统?

孝敬父母”的主题,并结

合自身的实际谈出具体的回报行动,像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

主动

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等都可以。

【点评】本题是在“弘扬传统?

孝敬父母”的主题下,让学生积累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古诗,阅读材料后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四幅画面告诉我们:

子女的幸福就是父母

的幸福,我们不能让父母走在永远等待幸福的路上;

老人最想要的是跟儿女团聚,“你别管我”这句话最让父母伤心。

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

的能力,解答关键是学生要在“弘扬传统?

孝敬父母”的主题下答题,并能够看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告诉我们的道理。

17.学校本月校园文化宣传主题为“和文化”。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1)结合“和”字字源的解说及配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和”字的本义,补全下面的板报内容。

“和”字由“禾”与“口”组成。

“禾”是“龢”的省略,表示用编钟和排箫共同演奏乐曲时,各声部的

乐音虽各有不同,但主调协调一致;

“口”则表示人们发表言论。

《说文解字》对“和”的解释

为“相应也”。

由此可知,“和”的本义为:

________

(2)宣传组的同学撰写了一篇介绍“和文化”的短文。

请你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CCTV曾举办主题为(甲)“汇聚力量,传播文明”的公益广告征集活动。

其中有一则广

告让人倍感亲切(乙)——一个稚气敦实的泥塑娃娃拱手道(丙):

“和谐中国,雨露滋润

和为贵。

”与此同时,屏幕上现出一个苍劲有力的“和”字。

②“和”体现了我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认识。

早在西周时期,周太史便有“

的观点,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依一定秩序组成的共同体。

“和”尊重万物之间的差异性

旨在使万物之间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最终达到和谐的状态。

③中华民族是名fù

其实的礼仪之邦。

有子曰“”,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若能按照

礼的规范和谐相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