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865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docx

0117南大古代汉语真题

南京大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吴文亮整理

【古代汉语】

【2001——2017】

南京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古代汉语部分(40分)】

一、填空题:

(10分)

1.“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此句中“相”的读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_。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此句中“莫之能御”的句法特点是______。

3.“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此句中“是”的意思是______,词性是______。

4.“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此句中带双宾语的动词是______。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此句中“抟”的普通话读音是______。

6.“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此句中的“迟”的意思是______。

7.《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中“剥”的读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_。

二、问答题:

(从下列6题中任选3题,每题5分,计15分)

1.试分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的词类活用情况。

2.请说说“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

3.什么是词的本义?

怎样识别词的本义?

试举例说明。

4.请说说古注中“谓之”和“谓”的差别。

5.试分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在用韵、平仄、对仗、句式等方面的格律特点。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6.请简要地谈谈《广韵》。

三、名词解释(共3小题,每题5分,计15分)

1.破读字

2.衍文

3.十三经

【语言文学基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9“诛”的本义是(   )。

 20《诗经·豳风·七月》“九月叔苴”的“叔”意思是()。

 21(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历史著作。

 22注释形容词,古注往往用术语(  )字。

 23今本《战国策》是经西汉( )整理过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1给古书作注最早开始于:

 A战国 B汉代  C周代  D南北朝

12“逐”字的文字构造在六书中属于:

 A形声 B转注C假借 D会意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42分)

11箴铭    12异体字

南京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古代汉语部分(40分)】

一填空题:

(10分)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此句中“王”的读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_,“未之有”的意思是______。

2.“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其中“惊姜氏”的意思是______,“亟”的读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_。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此句中带双宾语的动词是______。

4.“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其中“当”的读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_。

5.一个字在《广韵》中的切语是“都宗切”,这个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读作______。

(写出汉语拼音)

二问答题:

(从下列5题中任选3题,每题5分,计15分)

1.试分析苏轼《前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词类活用情况。

请举例说明“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区别。

2.什么是词的引申义?

怎样分析词的引申义?

试举例说明。

3.请说说古注中“读为”“读曰”和“读若”“读如”的区别。

4.试分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在用韵、平仄、对仗、句式等方面的格律特点。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三名词解释(共3小题,每题5分,计15分)

1.如字

2.偏义副词

3.《四书集注》

【语言文学基础】

 一、填空题。

(30)

18、请分别为以下各句中括号前面的“言”字和“语”字找一个合适的语言学术语。

 桃李不言( ),其下成蹊。

 人有人言( ),兽有兽语( )。

 一言(  )既出,驷马难追。

 19、从部首“页”的字与(  )的意义有关。

 20、“临”的本义是(  )。

 21、由张相所著专门解释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工具书叫做(   )。

 22、《墨子-非功》“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一句中的“园圃”叫做(  )复词。

 23、清代学者研究《说文解字》最负盛名的著作是(    )撰写的《说文解字注》。

 

二、选择题。

(每题2分,计28分)

 11、古汉语连词“而”一般不连接:

A名词 B形容词 C动词 D动词性词组

 12、《吕氏春秋》被列入:

A杂家著作 B儒家著作 C法家著作 D道家著作

三、名词解释。

(每题3分,计42分)

11颈联12散曲

南京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古代汉语部分(60分)】

一填空题:

(15分)

1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中“津”的意思是[]。

2  《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中“诚”的意思是[]。

3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中“与”的词性是[]。

4  《战国策·楚策》“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中“方五千里”的意思是[]。

5  《战国策·赵策》“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中“继”的意思是[]。

6  《庄子·逍遥游》“之二虫又何知”中“之”的词性是[]。

7  《庄子·养生主》“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中“族庖”的意思是[]。

8  《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中“绳”的意思是[],“金”的意思是[],“砺”的意思是[]。

9  《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中“之”的意思是[]。

10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中的“火”的意思是[]。

11  《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中“阿”的读音是[],“被”的读音是[]。

12  一个字在《广雅》中的切语是“德红切”,这个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读音作[](写汉语拼音)。

二问答题(任选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试分析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中的词类活用情况。

2  请举例说明古人避讳的几种方式。

3  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对比,主要有哪三种情况?

请举例说明。

4  请说说古注术语“曰”“为”“谓之”的含义和使用特点。

5  试分析王维《山居秋暝》诗在用韵,平仄,对仗,句式等方面的格律特点。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  请简要地谈谈《诗词曲语辞汇释》。

三 名词解释(15分)

1《史记》三家注2 通假字3  集解

【语言文学基础】

一、填空题:

(每题1分,计52分)

33  由杨树达撰写的专门解释文言虚词的工具书叫做()。

34  书籍因缮写、刻板、排版错误而多出来的字句叫做()。

35  《论语·公冶长》“子曰:

盍各言尔志?

”中“盍”是()的合音字。

36  《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一”的意思是()。

37  《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第一个“老”字的意思是()。

38  《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池”的意思是()。

39  《庄子·秋水》“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中“殆”的意思是()。

40  《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中“者”的词性是()。

二、选择题:

(每题2分,计28分)

11 “笃”字的文字构造在六书中属于: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

12  “数”的本义是:

    

A数目  B屡次  C计算  D技艺

三、名词解释:

(每题5分,计70分)

11联绵字12反切

南京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古代汉语部分(60分)】

一、填空题:

(每空一分,共15分)

1、《论语·先进》: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此句中“如”的意思是(    )。

2、《论语·阳货》: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此句中“知”的读音是(   ),意思是(   )。

3、《孟子·梁惠王上》: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此句中两个“或”的意思是(   )。

4、《左传·隐公元年》:

“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此句中带双宾语的动词是(   )。

5、《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中“辩”是(   )字,其本字是(   )。

6、《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中“是”的词性是(),“服”的意思是()。

7、“赐”“许”属于“六书”中的()字。

8、“丛”的繁体字是()。

9、一个字在《广韵》中的切语是“式羊切”,这个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读作()(写出汉语拼音)。

10、“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中的入声字是()。

11、《诗经.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中的“三之日”指周历(    )月,就是夏历(     )月。

二、选择题:

(从下列5题中任选3题,每题10分,计三十分)

1、试举例说明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2、“三十六字母”中那几个是全浊音?

3、举例说明上古汉语中前宾语的几种常见格式

4、试分析文天祥《过零丁洋》诗在用韵、平仄、对仗、句式等方面的格律特点。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请简要谈谈《词诠》。

三、名词解释:

(共三小题,每题5分,共15分)

1、古今字2、疏(义疏、正义)3、《十三经》

【语言文学基础】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52分)

32、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字典《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

33、《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中“识”

的读音是(  )。

34、《左传·隐公元年》“公伐诸鄢”中“诸”是(  )的合音字。

35、《左传·僖公五年》“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中“再”的意思是(  )。

36、《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中“铁”是指(  )。

37、《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中”“砺”的意思是(  )。

38、《楚辞·九章·哀郢》“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中“首丘”的意思是( )。

39、“斋”的繁体字是(  )。

二、选择题(每题2分,计28分)

11、《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中“之”的词性是:

A动词   B助词   C代词   D连词

12、“道”的本义是:

A遵循   B道路   C道理   D引导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计70分)

11六书  12如字  

南京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古代汉语部分(60分)】

1、填空题(15分,每空1分)

2、1、《左传·隐公元年》“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中“大”是(    )的古字,“乘”的读音和意思是(    )。

3、2、《左传·成公二年》“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中“枹”的读音和意思是(    ),“逸”的意思是(    )。

4、3、《战国策·楚策》“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中“从”的读音和意思是(    ),“与”的词性是(    )。

5、4、《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于我何有哉”中“识”的读音是(    ),“厌”的意思是(    )。

6、5、《孟子·梁惠王上》“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中“异”的意思是(    ),“恶”的意思是(    )。

7、6、《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中的“园圃”属于那一类词(   )?

8、7、《诗·卫风·氓》“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中“贿”的意思是(    )。

9、8、《诗·豳风·七月》“八月其获,十月陨箨”中在“获”的繁体字是(    )。

10、9、《离骚》“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中“离”是(    )的通假字,“初服”的意思是(    )。

二、名词解释(15分,每题5分)

1、文言

2、清浊

3、六书

三、问答题(20分,每题10分)

1、请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基本方式。

2、《赤壁之战》: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我共之矣。

”最后一句高中《语文》第一册注释说:

“这作为长江险要的形势已经同我方共同占有了。

”这个注解对不对?

为什么?

四、请把下面这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踊者故对曰踊贵履贱(左传·召公三十年)

【语言文学基础】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52分)

35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的产生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它改变了篆书和篆书以前的古文字的面貌。

36查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常用工具书是近人张相所著的《》。

37《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中的“毙”的意思是()。

38《战国策•齐策》“孟尝君客我”中的“客”的意思是()。

39《论语•阳货》“(阳货)归孔子豚”中的“归”的意思是()。

40《孟子•滕文公上》“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中的“暴”的读音是()。

41《庄子•秋水》“庄子持竿不顾曰:

……”中的“顾”的意思是()。

42《诗经•周南•关雎》“钟鼓乐之”中“钟”的繁体字是()。

二、填空题(每题2分,计28分)

11.“牧”的字形构造在“六书”中属于: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12.下列各字中不属于“天干”的是:

(A)壬    (B)已   (C)卯  (D)庚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计70分)

11使动用法12平仄

南京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古代汉语部分(6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

共15分)

1《论语•先进》: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此句中“如”的意思是()。

2《孟子•梁惠王上》:

“五亩之宅,树之以柔。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此句中“衣”的读音(),意思是()。

3《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中第一个“之”的词性是(),第二个“之”的词性是()。

4《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其中“润”的意思是()。

5《左传•隐公元年》:

“《诗》曰: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末句中充当前宾语的词是()。

6《战国策•楚策》“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

”此句中带双宾语的动词是()。

7《庄子•养生主》:

“文惠君曰:

‘譆,善哉!

技蓋至此乎?

’”其中“譆”是()的异体字,“蓋”是()字其本字是()。

8《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蓝”意思是()。

9“薄”“颍”属于“六书”中的()字。

10“专”的繁体字是()。

11一个字在《广韵》中的切语是“苦管切”,这个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读作()(写出汉语拼音)。

二、选答:

(从下列5题中任选3题,每题10分,计30分)

1.“集解”有哪两种类型?

请各举一例说明。

2.“三十六字母”中哪几个是唇音字?

3.举例说明古汉语中被动式的几种常见格式。

4.试分析李商隐(无题)诗在用韵、平仄、对仗、句式等方面的格律特点。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残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请简要地谈谈《说文解字》。

三名词解释:

(共3小题,每题5分,计15分)

1异体字2词类活用3避讳

【语言文学基础】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32分)

 22《论语•子罕》: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其中“夫”的读音是()。

23《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中“语”的意思是()。

24《战国策•赵策四》“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中“继”的意思是()。

25《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中“扶摇”的意思是()。

26“义”的繁体字是()。

二、选择题(每题2分,计28分)

11“亦”的字形构造在六书中属于: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

12“理”的本义是:

 (A)治玉(B)治理(C)安定(D)法官

三、名词解释

13通假字  14破读字  15衍文  

南京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古代汉语部分(7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说文解字》

2天干地支

3反切

4使动用法

二、问答(每题10分,共50分)

1清举例说明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

2“吾谁欺?

欺天乎?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上述这些句子通常称为“宾语前置”句,结合所给的材料,请谈谈宾语前置有哪几种主要类型。

3梁启超《谭嗣同》:

“皇上欲大用康先生,而上畏西后,不敢行其志。

”高中《语文》第二册注:

“上,皇上。

”这个注解是否正确?

为什么

4僧志南《绝句》:

“古木荫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初中《语文》第二册注:

“杖藜,拄着拐杖。

杖,拄着。

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坚硬,可作拐杖,称藜杖。

”这个注解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资料:

唐薛能《许州题德星亭》诗:

“瀵水南流东有堤,堤边亭是武陵溪。

槎松配石堪僧坐,蕊杏含春欲鸟啼。

高树月生沧海外,远郊山在夕阳西。

频来不似军从事,只戴纱巾曳杖藜。

”宋张元《探春》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杖藜掏破岭头云。

归来点检梅梢看,春在枝头已十分。

”宋秦观《宁浦书事》诗:

“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

”)

5阅读下面这篇古文,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这篇文章的作者(包括朝代)和题目;

(2)解释加点的词语:

诣,薄宦,不遑,专辄;

(3)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开皇初,有刘仪同刘臻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

夜永酒阑,论及音韵。

……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

萧、颜多所决定。

魏著作谓法言曰:

“向来论难,疑处悉尽。

何不随口记之?

我辈数人,定则定矣!

”法言即烛下握笔,略记纲纪。

博问英辩,殆得精华。

于是更涉馀学,兼从薄宦,十数年间,不遑修集。

今返初服,私训诸弟子,凡有文藻,即须明声韵。

屏居山野,交游阻绝,疑惑之所,质问无从。

亡者则生死路殊,空怀可作之叹;存者则贵贱礼隔,已报绝交之旨。

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以前所记者,定之为《切韵》五卷。

剖析毫厘,分别黍累。

何烦泣玉,未得县金。

藏之名山,昔怪马迁之言大;持以盖酱,今叹杨雄之口吃。

非是小子专辄,乃述群贤遗意:

宁敢施行人世,直欲不出户庭。

于时岁次辛酉、大隋仁寿元年也。

南京大学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古代汉语部分(40分)】

1.写繁体字:

爱心宝贝清浊 县官 庆祝

2.

二.名词解释:

1.互文 

2.失黏

3.大名冠小名 

4.佑(右)文说

三.简答题

1.古代汉语中的人称代词较之于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用的较少。

请分析原因。

2.古韵学家是怎么研究上古韵部的?

请简要分析。

南京大学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古代汉语部分(40分)】

一、填空

1、“读”字的繁体形式();

2、“笃”字在六书中属于();

3、“汇集旧注,下以己意”的注解类型称作();

4、《论语·公冶长》“子曰:

盍各言尔志?

”中“盍”是()的合音字;

5、《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一”的意思是();

6、《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第一个“老”字的意思是();

7、《汉书》“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中“者”字的词性是();

8、《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金”字的意思是();

9、书籍因缮写,刻板,排版错误而多出来的字句叫做();

10、由杨树达撰写的专门解释文言虚词的工具书叫做()。

二、名词解释

1、反切    

2、通假字    

3、疏(正义)  

4、《说文解字》

三、简答

1、古代音韵术语中的“七音”。

2、分析李白《劳劳亭》诗“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

”的用韵、平仄、对仗、句式。

南京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古代汉语部分(40分)】

1、填空题。

1.清代学者王引之所著的专门解释古汉语虚词的著作是()。

2.明确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是明代的()。

3.()是形成近体诗的最重要的因素。

4.“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之”字的意思是()。

5.“一之谓甚,其可再乎”中“再”的意思是()。

6.“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中“羹”的意思是()。

2、名词解释。

1.郑笺

2.如字

3.避讳

4.三平调

3、简答题。

1.谈谈下面几个汉字在六书上的形体结构特点。

行徒役街徕微

2.举例说明古汉语宾语前置有哪些结构类型。

南京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古代汉语部分(40分)】

一、填空题。

1“论”的繁体字()。

2王引之撰写的古汉语虚词著作是()。

3徒的形旁是()。

4语言学家研究字的本意的最主要的方法()

5“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的修辞手法是()。

6“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找出韵脚字()。

7“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中“岁”的意思是()。

8“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数”是什么意思()。

9“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