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889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文化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外文化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外文化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外文化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外文化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外文化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外文化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外文化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外文化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外文化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外文化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外文化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外文化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外文化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外文化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外文化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外文化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文化笔记.docx

《中外文化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文化笔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外文化笔记.docx

中外文化笔记

中华文化部分

第一章原始文化(略)

第二章夏、商、周三代时期的文化

一、三代概况

1.夏——国家的开端

尧→舜→禹→启禅让制→传子继承制

禹→启→太康→中康→相→少康→…→孔甲(14)→…→桀(17)(死于南巢)(前后470余年)

后羿→寒促

太康即位后,政事不修,沉湎于酒色之中,有穷氏(东夷族)首领后羿乘机夺取了政权。

直至后羿被他的大臣寒浞所杀,相之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帮助,组织夏的旧部,积蓄力量,乘寒浞内部混乱之时,出兵打败了寒浞父子的力量,夺回了政权,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

这就是夏代历史上出现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和“少康中兴”的事件。

1“九州”

2“禹刑”

3六军(“六卿”“六事之人”)

4夏台(“钧台”)——监狱

5“后”(王、帝)

6“百吏”——三正.四辅臣

羲.和(农业,立法)啬夫(税收)瞀(音乐)牧正(畜牧业)庖正(食)车正(战车)官师(谏)

2.商朝

(1)商族及商朝的建立(1711B.C.,黄河下游)

商王室是黄帝曾孙帝喾之子契的后裔(帝喾次妃有娀氏玄鸟坠其卵,吞之,因孕生契)。

因契助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为商侯。

太康失国时,契的孙子相土开始向东方发展。

到契第十四代孙汤时,商已成为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

(2)17代,30个,600年

商汤(12年)→外丙

(2)→仲壬(3)→太甲(4)→…→盘庚(14)→武丁(22)→帝辛(30)

商汤死后,因其子太丁早死,由太丁之弟外丙继位;外丙死后,其弟中壬继位;中壬死后,又以太丁之子太甲继位,太甲乃商汤之长孙。

商汤的孙子太甲在位时无道,伊尹把他放逐而由自己摄政。

三年,太甲悔过,又迎归复位、勤俭爱民、诸侯亲附,社会安定,被称为守成之主太宗。

(3)何以称“殷”?

殷商(殷墟)

汤(5次)→盘庚(定都“殷”——安阳,273年未迁)

(4)商刑

中国古代五刑:

墨、劓、刖、宫、大辟

墨,又称黥,在受刑者面上或额头刺字,并染上墨。

劓,割去受刑者的鼻子。

刖,夏称膑,周称刖,秦称斩趾。

斩掉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脚。

有另一说称膑是去掉膝盖骨。

宫,又称淫刑、腐刑、蚕室刑,割去受罚者的生殖器。

大辟,即死刑,分为戮、烹、车裂、枭首、弃市、绞、凌迟等。

(5)商亡

帝辛(纣)1027B.C.周武誓师于牧野

3.西周的建立

(1)周族的兴起

先周是活动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

周人的始祖传说是“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

“弃“在”帝舜“时担任农师,号称”后稷“,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邰。

商朝初年,他的后代“公刘”率族人迁到磁。

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固原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自称为“周”。

“古公”的幼子“季历”继位后,修行道义,发展生产,驱逐夷狄,力量更为强大,与商发生矛盾。

商王“文丁”派人将季历杀死,“季历”的儿子“昌”(文王)继位。

武王(定都镐)→成王(“周公”辅佐)

武庚、管叔、蔡叔、霍叔叛乱(三年平叛)

(2)西周分封制

周王、天王

天子→(小宗)诸侯→卿→士→平民

(3)西周的结束

周厉王引起镐京居民暴动,将被流放到“彘”,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政权,历史上称为“周召共和”。

 “周厉王”死后,他的儿子“宣王”整顿朝政,曾经使周王朝有所复兴。

到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幽王举烽火欺骗诸侯前来勤王。

最严重的问题是,幽王决定废去王后申氏,杀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

“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联合西方部族犬戎,举兵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幽王,据走褒姒。

幽王的儿子“宜臼”即位时,关中遭受兵火洗劫,残破不堪,犬戎又不时前来骚扰。

“周平王”姬宜臼只得将都城迁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770.B.C.)。

二、早期夏文化的确认

三、商周物质文化

1.发达的青铜器

商:

方形,精美司母戊大方鼎

周:

圆形,铭文大禹鼎

2.骨角器.玉器.陶器

佩玉:

“珮”镌璜“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瑞玉葬玉祭玉

《周礼.春官.大宗伯》

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

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四、商周两代的社会生活

1.饮食

六谷六禽射五(“鱼”)钩网鱼

饮酒:

《世本.作篇》“杜康造酒”

《战国策.魏策》“进入禹,禹饮而干之,遂疏仪狄”

炊器:

鬲、鼎、飌、罐、甑

饮器:

蒝、爵、繹、觚、杯、卣

食器:

簋、豆、钵

2.衣

上衣下裳束发右衽顶冠蹑履

夏尚黑殷尚白周尚赤

贵族衣帛平民衣褐

3.居住

4.舟车行旅

礼乐叙书射御

《论语.宪问》“羿善射,奡荡舟”

五、神奇的八卦

1.占筮与八卦

(1)龟卜与占筮

殷人笃信龟卜、占筮、蓍草

“一曰连山,二曰归葬、三曰周易”《周礼.春官,大宗伯》

(2)八卦

爻伏羲观象画前有易说文字说

64卦384爻

乾坤、天地

八卦的象征(八卦的影响、意义)对中华人民人生价值观(对西方一定影响)

2.《周易》——神秘之殿

六、商周礼仪制度

1.礼仪之起源

三大关系:

人与神、人与鬼、人与人

《旬子.礼论》“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

“自伏羲以来,五礼始彰,尧舜之时,五礼咸备”

2.礼仪的内容——五礼

(1)吉礼

五礼之冠,用于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的礼仪。

如郊天、大雩、大享明堂、祭日月、大蜡、祭社稷、祭山川、籍田、先蚕、祭天子宗庙、袼禘、功臣配享、上陵、释奠、祀先代帝王、祀孔子、巡狩封禅、祭高禖等。

历代兴革不一,但极为统治阶级所重视。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昊天上帝/社稷(土地神).五帝.五岳先王先祖

“春祠夏礿秋尝冬烝”

(2)嘉礼

国家具有喜庆意义及一部分用于亲近人际关系、联络感情的礼仪活动。

如君主登基、册皇太子、策拜王侯、节日受朝贺、天子纳后妃、太子纳妃、公侯大夫士婚礼、冠礼、宴飨、乡饮酒等。

有时特指婚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

“大宗伯......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

(3)宾礼

邦国间的外交往来及接待宾客的礼仪活动。

如天子受诸侯朝觐、天子受诸侯遣使来聘、天子遣使迎劳诸侯、天子受诸侯国使者表币贡物、宴诸侯或诸侯使者。

(朝觐、会同、聘、交聘、相见之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

“大宗伯......以宾礼亲邦,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兆曰视。

(4)凶礼

用于吊慰家国忧患方面的礼仪活动。

包括丧葬礼、荒礼、吊礼、恤礼、襘礼等。

后多特指丧葬、持服、谥号等礼仪。

《周礼.春官.大宗伯》:

“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襘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5)军礼

国家有关军事方面的礼仪活动。

如《周礼》所举大师(召集和整顿军队)、大均(校正户口,调节赋征)、大田(检阅车马人众,亲行田猎)、大役(因建筑城邑征集徒役)、大封(整修疆界、道路、沟渠),以及《开元礼》的告太庙、命将、出师、宣露布、大射、马祭、大傩等。

《周礼.春官.大宗伯》:

“大宗伯......以军礼同邦国。

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第三章春秋战国

一、历史概况

二、物质文化基础初现端倪

1.铁器的出现

2.青铜工艺:

兵器

3.农业与水利铁器、牛耕

4.工艺成就漆器

三、士的崛起与百家争鸣

1.士阶层的崛起

1经济原因:

铁器的出现暗(劳力者、劳心者)

2社会条件:

礼崩乐坏

→卿大夫失去保护,有人身自由

“朝为布衣,夕为卿相”“养士”

动乱时,贵族子弟跌落为士

庶人当中的佼佼者(来源)“秀民”

广纳人材,刺激士阶层的壮大

2.学的转移,由官学到私学——一种文化教育方面的变革

周天子大全旁落,公室衰败,礼乐崩坏

孔子《礼》《乐》《诗》《书》《春秋》《易》(儒学六经)

稷下学宫——私学繁荣的标致

3.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争鸣

(1)儒家

孔子(丘)、孟子(轲),荀子(况)

醇厚“显学”“隆礼”“贵仁”“仁学”(周礼)

“仁者爱人”重血亲人伦、现世事功、实用理性、道德修行

a.以礼为行为规范

b.以仁为思想核心

c.以义为价值标准

d.以知(智)为认知手段

知人、循礼、行义、学思行

(2)墨家

墨学与儒学并称显学。

墨子(翟)/醇厚,谨严

a.严明弟子团体作风

b.严密的“天志”观

c.实证的知识论

(3)道家

a.创始者:

老子(李聃)庄子(周)杨朱

b.主张“全生避害”肌体之累,声色之乐,利禄之欲,死亡之惧,仁义礼乐之羁

c.思想“天道”“无为”朴素的辩证法和相对主义个体价值与精神自由起世、顺世、游世

(4)法家

a.关于社会现实的理解→“财有富而民不争,货财寡,故民争”韩非子商鞅慎子(到)

b.历史进化论

c.政治学说三要素

(5)阴阳家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尚书·洪范》"五行: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

金白西,木青东,水黑北,火赤南,土黄中

a.“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

b.“大九州”学说(禹域):

《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认为中国为赤县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

四、文学、史学与艺术

1.第一部诗歌总集——《诗》

《诗经》《诗三百篇》

风160雅105颂40

2.屈原与楚辞

屈平(原)《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楚辞亦作“楚词”。

本为楚地的歌辞。

战国楚屈原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等巨制鸿篇,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通称楚辞。

西汉刘向编辑成《楚辞》集,东汉王逸又有所增益,分章加注成《楚辞章句》。

3.诸子散文

《论语》语录言简意赅

《孟子》语气逼真,气势生劲

《庄子》文笔优美,充沛

《荀子》朴质简明《劝学篇》

《韩非子》寓言

4.历史学——我国史学之先河

(编年史)

《春秋左式传》(左传)左丘明

《国语》21卷

《竹书纪年》

《战国策》245年10卷十二国

5.音乐与艺术

宫商角徵羽→五音

变宫变徵(半音)→七阶

十二律

帛画、漆画、刻画

五、科学技术的发展

1.天文与历法

1岁星纪年法

岁星就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木星,根据岁星(木星)在天体中运行的规律用来纪年的方法,叫“岁星纪年法”。

每一星空区域都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共有十二个这样的星空区域,即十二次,这样用“岁在××”就可以纪年了,十二年周而复始。

十二次是将黄道附近的一周天按由西向东的方向平均划分为十二等分,具体位置则以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为标志。

岁星纪年法的表示方法是:

如岁星在某一年运行至星纪区域,这一年就记为“岁在星纪”。

翌年岁星又运行至玄枵区域,该年就记为“岁在玄枵”,以下类推,十二年循环一次。

十二地支:

星纪(丑);玄枵(子);诹訾(亥);降娄(戌);大梁(酉);实沈(申);鹑首(未);鹑火(午);鹑尾(巳);寿星(辰);大火(卯);析木(寅)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太岁纪年法

3二十四节气

4占星家

甘德、石申、唐昧、尹皋

“甘石星经”

2.中医学

360节九窍五脏六腑

肌肤要比、血脉要通、经骨要固、心智要和、精气要行

精气日新,邪气尽去;用其新,弃其陈;行不动,精不留,则气郁

神医扁鹊

《史记.仓公列传》秦越人

脉法“六不治”

医家三经

《内经》(黄帝内经)素问灵枢

《难经》答问题材,完整扁鹊

《伤寒论》

《本草经》中草药学神龙

3.其他科学成就

鲁班(公输盘)“削木鸢而高飞”,发明石墨、刨子、锯子、凿子

墨翟

司南指南车

第四章秦汉——统一的帝国与一统的文化

一、历史概况

嬴政26年→221.B.C——220.A.D.

“帝”“三皇五帝”朕

206B.C.——8.A.D.西汉(前汉)

——220.A.D.东汉(后汉)

二、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

1.数学的进步与度量衡的统一

张苍耿寿昌《九章算术》

“车同轮,书同文,行同伦”《礼记.中庸.孟子言》

2.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伦

“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宦者列传》

“功著竹帛”

3.张衡与天文学

字平子,荆州人

滴漏浑天仪/候风地动仪

4.中医学与体育论

导引术/五禽戏汉初

淳于意——“仓公”;后因故获罪当刑,其女缇萦上书文帝,愿以身代,得免。

张仲景

华佗

5.农业成就

代田法,区种法→赵过氾胜之

耧车耦犁

三、秦汉两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生活

1.行政机构与职官制度(郡县制秦官汉仪)

最高权利者为皇帝,皇帝下设三公(即:

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丞相下设中尉,九卿(即:

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并管理下属各郡。

三老管理下属各亭,亭设亭长。

亭长管理下属各里,里设里长。

(1)中央最高执政官

丞相(相国)紫绶金印

御史大夫位上卿青绶银印(副丞相)

太尉(大司马)

(2)掌军权

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位上卿,率军镇守边郡

另置上将军、将军,为临时职务,有大征伐时选武将出任,军还即撤任。

(3)庶政

奉常(太常):

(六令丞)

银印青绶、秩中二千石(九卿皆同)。

属官有负责宫廷音乐的太乐;负责太庙祭祀事务的太祝;负责皇帝饮食以及祭祀用食物供奉的太宰(与周朝的太宰不同);负责管理巫医的太医;负责观察天时星象、兼皇家史官的太史;负责应皇帝诏命进行卜筮太卜。

博士,六吏,六百石

廷尉,千石,大理:

最高司法官

典客,大行令,大鸿胪:

掌诸侯与少数民族部族首领朝觐事务、接待诸郡县上计吏

宗正,宗伯:

掌皇族亲属及登记宗室谱牒。

治粟内吏:

掌诸谷物、金玉之贮,相当于国库司库。

少府→尚书:

掌皇帝私产,照料皇帝日常生活起居

太仆,舆马:

主爵中尉:

掌诸侯以下诸爵的封赠及宾客祭祀飨食等事务。

将作少府(大臣):

掌皇宫等公共建筑事务

(4)侍从、卫戍、宿卫官吏

郎中令

大夫:

为专门的谏议官,无定员,有谏议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等

郎:

为待选之官,有评议国事的议郎、有陪侍皇帝车驾的中郎、侍郎等,无定员

谒者→仆射:

掌殿廷朝会礼仪、接受臣民章奏

期门(虎贲郎)、羽林

(5)皇后、太子诸官

詹事:

太子卿,掌太子家,统领太子宫臣

长信詹事

(6)外官

郡设郡尉,郡守,监御史。

郡守管理下属各县,县设县尉,县令。

县令管理下属各乡,乡下设游徼,三老,啬夫(管理大乡),有秩(管理小乡)。

(7)诸王侯

王、列侯

2.社会生活

四、秦汉两代的学术思想

1.秦→摧残汉→整理=>古文化倍遭毁灭而复得残余

刘向、刘歆——目录学的萌芽

《别录》《七略》

许慎《说文解字》——部首

2.有百家争鸣重现到儒家占据统治地位=>历史时代之需

纵横家:

郦食其,蒯通,陆贾

法家:

晁错,张汤,赵禹

儒家:

贾谊,贾山

董仲卿(180.B.C-116.B.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政治——仁政学说

闪治者耕化兴太学

(2)世界观——天命学说“天人合一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3)伦理学说“三纲五常”

仁义礼智信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3.经学古文与经学今文

4.著名人物:

王充(27-79)《论衡》

孔鲋,孔甲《孔丛子》

陆贾纵横《新语》

贾谊“贾生”《新语》10卷《治安策》《过秦论》

桓宽《盐铁论》(论述专卖)

刘向

扬雄文学家字子云

徐幹

五、秦汉时期的文学、史学和艺术

1.瑰丽沉博的新文学

(1)汉代辞赋——汉赋(庙堂文学)

A.抒情赋

贾谊《鹏鸟赋》《吊屈原文》

东方朔《答客难》

B.颂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扬雄《比扬赋》《羽猎赋》

C.京都赋

班固《东都赋》《西都赋》“两都赋”

张衡《东京赋》《西京赋》“两京赋”

D.新赋

张衡《思玄赋》

三粲《登楼赋》

(2)汉代散文——汉文章(庙堂文学)

唐诗.晋字.汉文章

贾谊《治安策》《过秦论》

晁错《论贵粟书》

刘邦《入关告谕》

汉文帝《除肉刑令》

汉武《求贤良诏》

(3)乐府诗及五言诗

乐府诗:

有乐府(专门收集民歌的部门)收集起来的民歌,早期为四言

《饮马长城窟》《陌上桑》《羽林郎》

后有五言诗

2.我国史学基础的奠定——《史记》和《汉书》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谈、司马迁)

130卷:

本纪12表10书8世家30列传40(34年)

《史记.太史公列传》“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书:

断代史

公元前206高祖元年——公元22年(王莽地皇四年)

班固班彪(父)班昭“二世三手”之作….班超….东京人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