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班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926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秋节班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秋节班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秋节班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秋节班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秋节班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秋节班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秋节班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秋节班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秋节班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秋节班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秋节班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秋节班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秋节班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秋节班会.docx

《中秋节班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秋节班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秋节班会.docx

中秋节班会

中秋节班会

篇一: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

杨峰

一、活动目的: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25日

三、活动准备:

苏轼的《水调歌头》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

四、活动地点:

八(7)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

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中秋节的由来

(1)老师:

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

月亮像什么?

(有月亮。

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

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

(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

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

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

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

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老师引:

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

“月圆人团圆”,

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

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师:

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

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学生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老师(小结):

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3、学生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老师引:

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

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

(《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老师:

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老师问:

我们来看这幅画,同学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学生齐背《静夜思》。

(2)、老师:

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学生发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

(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

老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4)有感情朗读:

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

(6)指名背诵《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三、中秋佳节话月饼

1、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老师:

学生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

(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1)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

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

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

(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

老师:

展示月饼事物,并简单介绍圆形设计的格式。

(对称、均衡)

(2)动动手,设计一个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背景播放轻快的音乐)

(3)学生作品欣赏。

由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

2、举办月饼宴

老师:

中秋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

往年你和谁一起吃月饼?

(吃月饼表示团圆;和家里人一起吃;还和好朋友一起吃。

师:

你吃的月饼是买的呢,还是别人送的?

谁送的?

老师:

为什么要送月饼?

(过团圆节,送月饼表示和家人团圆。

)咱们班级也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你们愿不愿意和全体同学一起过这个中秋节?

(板书课题)

①送月饼:

②吃月饼(大家一起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

四、中秋灯谜

1、老师:

在许多地方八月十五这天会有灯会,其中一项就是猜灯谜。

得月楼前先得月。

猜一字(棚)

2、重逢。

猜一字(观)

3、举杯询包拯。

打一句宋词(把酒问青天)

4、十五的月亮。

打一成语(正大光明)

五、游戏:

“月”字组词接龙。

要求:

以“月”字开头组词,以“中秋节”收尾。

优胜:

组词过程短者获胜。

六、(:

中秋节班会)老师总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

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

花常开!

月常圆!

人常在!

老师感到好开心!

看来,我们某某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结束语:

(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时光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

感谢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篇二:

话中秋主题班会

“话中秋”主题班会

一、班会主题:

以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为中心,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并拓宽学生知识,了解当今航天事业的发展。

二、活动目的:

1、颂扬中华传统文化,了解民族的风俗,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2、了解人类探月历史和中国的探月工程的发展,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3、积累有关月的词语、成语和诗句。

三、活动准备:

(1)、安排布置教室,在黑板上写上班会主题。

(2)、分配角色,主持人和表演。

(3)、制作ppt,寻找背景音乐以及与主题有关的图片。

四、活动过程:

开场白:

金秋时光佳节多,同学们,我们刚度过教师节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举行“话中秋”的主题班会,喜庆中秋佳节。

1、话传统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和睦,那同学们知道中秋的的起源和传统吗?

今天我们从遥远的月球上请来了一位贵宾,大家猜猜她是谁?

没错,下面就有请我们的嫦娥姐姐为我们介绍一下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

刘:

同学们好,下面就请大家安静的听我说一说有关中秋节的来源和传统。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而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

中秋节的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等。

2、话登月

好的,谢谢我们的嫦娥姐姐。

在古代,月亮对于人们总是梦幻般的,渺茫的,而到了现代,随着科技进步,航天事业的发展,月亮已经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

下面就有请白桢瑞和韩佩言为我们“话登月”

白:

人类总是积极进取的,你知道人类是在什么时候登上上月球的呢?

韩:

知道啊。

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这是人类首次登月成功,实现了人类多年来的登月梦想。

白:

李白曾经说过: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遗憾。

韩: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中国人的这个“千年梦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白:

为此我们制定了嫦娥工程,确定中国整个探月工程,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韩:

20XX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圆满完成各项使命。

白:

20XX年,“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韩: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一定能够登上月球,在月球上插上鲜艳的五星红旗。

最后我们还要声明一点:

钓鱼岛是中国的,日本滚出钓鱼岛。

3、诗歌节目表演

4、接龙比赛

比赛规则,从左到右,按要求说出词语或者成语,没有接上的人就被淘汰。

(1)、说出有关月的两字词语

(2)、说出有关月的四字成语

(3)、补充形容词()的月亮

5、结束

相聚总是短暂的,但是快乐确实永远的,今天我们在班级的大家庭中欢聚一堂,共同迎接中秋佳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祝我们的老师工作顺利、祝我们的父母身体健康、祝我们自己学习进步、快乐成长。

好了,今天的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三:

关于中秋节的三个主题班会方案

关于中秋节的三个班会课活动方案

方案一:

中秋节主题班会的策划方案

(适合中学生)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2、倡导过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活动准备】

1.发动学生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以及圣诞节的相关知识。

2.选好两个学生做主持人。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开场白)

甲: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乙: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

甲:

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

乙:

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

甲:

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乙:

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甲乙:

今天我们来讨论关于即将到来的中秋节。

二、了解中国特有的传统佳节——中秋节的来历

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

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2、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

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3、它还有着许多不同的名称呢(中秋;仲秋;月夕;八月节;团圆节;八月半;端正月。

三、猜字谜游戏:

1、中秋的晚上,人们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猜字谜等活动。

今天我们也准备了一些字谜,看看哪些同学想象力丰富,最最聪明。

凡猜中的同学都可以加分哦!

(1)“明天日全食”,打一“月”字;

(2)“中秋菊盛开”,打成语“花好月圆”;

(3)“二月平”,打一“朋”字;

(4)“月与星相依,日和月共存”,打一“腥”字;

(5)“一对明月毫不残,落在山下左右站”,打一“崩”字;

(6)“掬水月在手”,打成语“掌上明珠”

(7)“天秋月又满”,打食品名“桂圆”;

(8)“清流映明月”,打生活日常用语“漂亮”;

(9)“残月斜照影成对”,打一“多”字;

四、诗词配对欣赏:

1、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2、做个游戏,以下名句是哪位诗人所做,考考大家的语文水平,当然同样说对的人有奖。

(1)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6)苏轼《中秋月》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7)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8)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

(9)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五、议论:

传统节日vs洋节日

接下来问大家几个问题

1、你过圣诞节吗?

2、你“过”圣诞节的理由是什么?

3你的这个圣诞你和谁一起度过?

4你曾在圣诞节送过别人送的礼物吗?

5你曾在圣诞节收到过别人送的礼物吗?

6、相比下,你更喜欢过西方圣诞节还是中国春节?

7、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你怎么看?

小结:

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一部分。

作为一个青年,我们更应尽己所能,发扬它们、保护它们,使它们在中国历史长河里闪烁耀眼的光芒!

六、结束语(总结)

相信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大家都有所收获。

中秋就快到了,我们也要送给大家一个月饼。

第一层,体贴!

第二层,关怀!

第三层,浪漫!

第四层,温馨!

中间夹层,甜蜜!

祝大家天天都有一个好心情!

永远开心!

方案二: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

(适合小学生)

一、活动目标: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道中秋节的来源及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怀。

二、活动准备:

资料搜集,做课件、歌曲《明月几时有》

1、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分别收集与中秋节相关的文化。

(1)可选内容:

中秋节的美丽传说(向家长了解,到有关网上查询。

月饼的文化(收集形式:

网上收集,上街调查,向家长了解)

有关中秋有诗词歌曲(向家长了解,到有关网上查询,在书籍报纸中查找,到磁带店等相关商店寻找。

(2)时间限制:

三天内

(3)展示形式:

图片、诗朗诵、语言汇报等

2、教师准备相关的补充资料,制作课件。

三、活动流程预设:

1、活动一:

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1)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2)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3)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2、活动二:

月饼的文化

(1)学生汇报有关月饼的文化。

(2)汇报:

同学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月饼,可以从种类、味道等方面去说。

(3)教师展示:

课件示,师再稍作解释:

先吃咸后吃甜。

品尝月饼伴茶水。

吃月饼要适量。

要吃新鲜月饼。

3、活动三:

中秋节的诗词、歌曲、歇后语

4、活动四:

地方习俗大家看(教师资料袋:

中秋节的地方习俗)

四、活动意义:

中秋节在中国是一个全民性的重大节日,在日益重视传统的当今时代,如何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如何让儿童也在传统节日中尽享游娱之乐并受到有益的熏陶,让新一代的儿童感受由一种传统节日带来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情怀,一次主题班会课能起到的作用也不可小视。

【方案三】“月到中秋分外圆”中秋节主题班会

一、活动指导思想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

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并称四大传统佳节。

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

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

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

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我们开展此次班会,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从中国传统佳节中秋中体会中国结——福禄寿喜财安康——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情结,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转载自范文站/,请保留此标记。

)。

2、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佳节中秋文化,关于月亮传说、中秋习俗、诗词歌赋、中秋灯谜等,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初步懂得人类优秀文化的共性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信念,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三、活动安排

1、活动主题:

月到中秋分外圆

2、活动对象:

全班学生

3、活动时间:

班会课

4、活动形式:

观看资料片、知识竞赛、歌曲竞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