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30309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docx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docx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通常情

  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1一:

实习目的

  1.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2.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

  3.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4.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

  二:

实习仪器地质罗盘铁锤三:

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击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

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四:

实习的内容和过程12月11日上午十点,统一学习使用地质罗盘的,下午1点半去往金牛山进行地质勘探,12日早上到仓山校区观看岩石标本。

  1.金牛山的简介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楼区北侧闽江乡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断层及不均匀沉降对山体与道路的影响,例如马刀树,公路裂缝等。

  2.测定岩层产状确定山体旁两颗很明显的大树为盆架,记做树1和树

  2.测定图中的断层位置为对树1的位置为N308E,对树2的位置为N279E,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可知道是正断层。

  根据要确定位置测得的岩层的产状为:

N330E,N247E,两天的实习非常短暂,但我们的’收获是重大的,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到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及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对真实的地质现象有了一定了解。

从标本室里我们更认识了许多未见过的岩石,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充实了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

  实习结束了,而我们对实际动手的渴求依然很强烈。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2一.前言实习的目的:

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本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

  实习意义:

本次实习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习现场和土木工程实际,加以验证和拓宽,使我们获得了感性知识,开阔了视野,培养和提高了实际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以及训练编写实习报告等。

为以后土木工程有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此外,野外实习还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也有利于我们增强体质和磨练意志。

  二.区域地质构造与地层此观测路线位于峰峰矿区新市区南约1000米。

本区为丘陵区,地层零星出露于高地和沟谷,因此观测线沿地层露头布置,按地层顺序,由老至新进行观测。

观测路线从南山村北开始,至仁义村东止,全长约4000米。

  观测路线上零星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部分地层。

观测路线上出露的岩石有第四纪沉积物,泥质岩,砂岩,铝质岩,石灰岩和煤层。

可以看到的构造有节理,崩塌,正断层,平移断层,平行不整合线,角度不整合线等。

  三.区域气候条件峰峰矿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年干燥度为

  1.4度,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季:

升温快,少雨雪,多风沙,气候干旱。

3月份的月均气温是

  7.7℃,4月份升到

  15.1℃,5月份再度上升达

  21.4℃,其中4月份升温幅度最大为

  7.4℃。

春季是日较差全年最大的季节,其中5月份最大,平均为

  12.7℃。

由于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南风北风交替出现,大约每隔4至6天就有一次天气过程。

历年最大风速14m/秒。

  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

  12.7%,由于气温迅速升高和水份增加较慢,使春季的相对湿度为全年最低值。

历年3月至5月的最低相对湿度甚至降为零。

稀少的降水抵偿不了蒸发的水分消耗,因而形成”十年九春旱”的气候特点。

特别是冷空气南下时,常伴有5至6级的大风,出现较严重的风沙现象。

历年4月最多沙暴日为3天。

春末至夏初,往往出现一种灾害性天气--干热风。

峰峰矿区焚风效应明显,这种效应影响峰峰矿区气温明显偏高。

年平均气温比邯郸市区高

  0.5℃,比肥乡县高

  0.9℃。

这是由于冬春秋冷空气较强,夏季冷空气较弱之故。

  夏季

  炎热多雨、降水强度大、集中、变率大。

月平均气温都在25℃以上,7月平均为

  27.0℃,是全年最炎热的月份。

极端最高气温

  41.9℃以上,降水量占全年的降水量的

  67.0%。

雨日较多,日雨量≥

  0.1毫米的日数,6月8天,7月

  13.1天,8月

  11.2天。

夏季降水又以

  7、8月为最多,平均降水量7月为

  178.0毫米,8月为

  146.6毫米,一般7月上旬进入雨季,8月下旬汛期结束,往往降水时间短促,强度大,因而产生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夏季降水的另一个特点是变率大,不稳定,因而造成某些年份先旱后涝、旱涝交替发生,其原因主要与每年夏季风的强弱及其进退早晚有关。

  秋季秋季气候凉爽,风和日丽,大气透明度好。

秋季来临非常急促,一般始于9月上旬,正如农谚”一阵秋风一阵寒”。

10月中下旬已是深秋时节,这时峰峰矿区旬平均气温已降到12-15℃。

降温幅度逐月加大,9月平均气温

  20.7℃,10月下降到

  14.8℃,11月平均气温

  7.2℃。

秋季强冷空气的南侵常常促使区域性的霜冻出现,初霜冻的日期平均在10月30日。

  秋季是旱季的开始,降水明显减少。

平均降水量9月为

  52.0毫米,10月

  33.7毫米,11月为

  17.7毫米,总计为

  103.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

  17.9%。

个别年份由于夏季风撤退较晚,形成秋雨连绵,甚至有的年份到10月上、中旬仍降暴雨。

多数年份降水偏少,造成秋旱。

  冬季冬季多晴朗天气,少雪干冷。

平均气温11月上旬开始降到10℃以下,至翌年3月下旬才逐渐回升到10℃以上,是峰峰矿区一年中最长的季节。

1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负

  1.4℃,较暖年为

  1.1℃。

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至1月,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为负

  15.7℃。

  冬季降水稀少,季平均降水量

  14.0毫米,仅占全年的

  2.4%,各

  月平均降水一般在3至7毫米之间。

11月至次年3月为土壤封冻季节。

冻土深度一般在10至20毫米,最大冻土深度可达24厘米。

土壤稳定冻结日期在1月4日,土壤化冻日期在2月3日。

平均每年出现寒潮次数为

  1.6次。

  四.区域经济条件区委、区政府提出了“解放思想、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在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峰峰”的奋斗目标。

  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峰峰矿区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性工矿区,是全国闻名的煤炭、钢铁、建材工业基地,以“煤都、瓷都、钢铁城”而远近闻名。

经过年五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煤炭、陶瓷、水泥、电力为支柱,钢铁、食品加工、电子、机械、化工、建筑、煤气等行业齐全,企业众多的工业体系。

该区利用和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区位优势,驻区大企业优势,人才优势和民间资金优势,努力增创后发优势,大力推进和加快实现原材料工业向现代加工业转变,资源向资本转变,开发矿产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变。

重点推进了义井煤化工产业园区、大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村煤化工产业园区、义井陶瓷产业园区和新坡新型工业园区,大批新型产业和项目迅速发展,有力推动了该区经济高速运行。

  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

该区旅游资源丰富,致力于建设“山水峰峰、园林峰峰、生态峰峰”,在结合传统旅游强势项目南北响堂石窟、磁州窑遗址、无梁阁等景点基础上,聘请中国旅游学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知名专家学者,对区内旅游资源进行论证和规划设计,系统开发利用。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3

  一、实习概况:

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土木工程专业的热情和兴趣。

实习包括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两部分。

在课堂中,老师简单讲解实习内容及各种地质相关内容,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姚老师深入分析,精心讲解,不仅使我们掌握了野外实习的基本要领,还使我们对课程理论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并加以巩固和深化。

  二、实习内容:

岩石及边坡工程地质问题,地质实习本质就是研究各种地质情况,其中一大块内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构成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此次实习最大的内容就是观察各种岩石和分析其构成的边坡情况。

实习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跟岩石和边坡打交道,老师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讲解这部分的知识。

我们看到了由残积土形成的土质边坡,其下的坡积物颗粒大小悬殊,工程性能很复杂,需要压实的能量相当的大。

由于该坡的坡角和坡度均不大,这里只采取了最简易的边坡防护方式——铺一层水泥砂浆和插上一些排水管,但似乎还是让人有些担忧。

  我们知道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后,迅速结晶,以致其形成的岩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并且排列有序,在此就可以用肉眼看到。

该岩体结构是整体块状结构,强度较高,并且风化程度低,属于微风化程度,故此边坡稳定性相对较高,但由于该坡的结构面倾向和坡面倾向相同,且倾角小于坡面倾角,导致该坡存在潜在滑动问题。

在这里我们测量了一组岩石的倾向、走向和倾角:

65°,155°,35°。

在地质灾害危险点,我们看到了一个路堑式边坡,该坡的结构体为散体状、碎裂状,风化程度高,属于强风化,稳定性较差。

因此,该边坡防护采取就地取材,用片石做成坡角挡墙,坡面铺上一层水泥砂浆,插上一些排水管,但是山体的另一面则没有做任何防护,真为山下的居民担忧。

我们还看到了由岩石和土构成的坡,该坡的表层是沉积土。

由于该坡的地质构造产生的结构面倾角小而且与边坡平行,加上岩体属于全风化、强风化程度,导致该坡具有较严重的失稳问题,因此其采取路堑式边坡加固方式,用铆钉、抗滑桩和挡墙做防护,这也是在高速公路上常见的防护方式。

在其公路的剖面上我们看到了具有一层一层堆积现象的层理层面构造的沉积岩,这也是本次实习唯一一处岩石类别为沉积岩的观察点,该岩为碎屑岩中的细砂岩、混砂岩,有明显的褶皱现象,较为完整,而且是倾斜背斜褶皱构造。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背斜褶皱现象,由此我感到相当的荣幸。

在这,我和同组组员对背斜两翼岩石的倾向、走向和倾角进行了测量,左翼:

  73°,341°,34°,右翼:

334°,240°,34°。

  在公路旁我们看到路旁的花岗岩的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岩体的表面长着一颗树,自上而下遭受着植物生长活动引发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这让我想起了郑板桥的一首《竹石》诗,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力量。

  最后我们考察了变质岩。

变质岩是指地壳中已存在的岩石,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

  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处在高温、高压及其他化学因素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

  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成因和变质作用因素,将变质作用分为:

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

变质岩的结构可分为:

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

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常形成一些新的构造特征,这是区别于其他两类岩石的特有标志,是变质岩的作重要特征之一。

原岩变质后仍残留有原岩的部分构造特征者叫变余构造。

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新的构造叫变成构造:

a)板状构造岩石具有平行、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岩石易于分裂成板体,原岩基本未重结晶,仅有少量绢云母或绿泥石。

b)千枚状结构岩石常呈薄板状,其中各组分基本已重结晶并呈定向排列,但结晶程度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矿物,仅在岩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见有强烈的丝绢光泽,系由绢云母、绿泥石小鳞片造成。

常具挠具和小皱纹。

才c)片状构在定向盈利的长期作用下,岩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状、柱状矿物如云母、角闪石等,都呈平行定向排列,岩石中各组分全部重结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矿物颗粒。

d)片麻状结构以石英、长石等矿物为主,期间夹以鳞片状、柱状变晶矿物,并呈大致平行的断续带状分布而成,他们的结晶程度都比较高。

e)块状结构岩石中的矿物分布均匀,结构均一,无定向排列,这是大理石和石英岩常具有的构造。

鉴别变质岩时,可先从观察岩石的构造开始,根据构造,将变质岩区分为片理构造和块状构造两类。

然后可进一步根据片理特征和结构以及主要矿物成分,分析所属的亚类,确定岩石的名称。

  三、实习感想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很快的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此外,在此次实习中我在老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

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爬山时,在老师的激励下,我坚持下来了,所以要铭记:

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

在实习中我还学到了很多的在学校课本上和知识里学不到的东西,这些都是在真正的实践中才能够得到巨大的锻炼的,我也相信我会做好这一切的,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问题,我才会将我所有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学习中我相信我会继续不断的做好的。

通过实习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这一次实习是给我的巨大的人生的财富,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做好的!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4

  1.实习目的复习和巩固课堂上学习过的有关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提高对断层、滑坡、裂隙、节理等地质现象的认识识别能力,并在老师指导下学会鉴别页岩、大理石、方解石等矿石和洪积物、坡积物、崩积物等岩层。

初步了解水里水电工程勘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通过现场对各种地质现象的了解和认识,合理的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地的观察加深对课本上知识的理解。

  2.实习任务在王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对龙门山脉紫平铺水库附近的比较直观的、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概括描述和初步分析,如滑坡、断层、裂隙等并相互讨论询问得出较为完备妥当的处理措施。

  3.实习地点和过程本次实习为期两天,集中在20xx年12月28日和29日两天。

其中,28日主要学习地质现象,29日主要到水库坝区近距离观察学习,掌握水利工程勘测和地质现象处理的常用方法。

  3.1第一天实习内容时间:

20xx年12月28日天气:

晴温度:

1~110C第一天的预定路线为:

学校虹口山门关凤沟白沙河口二王庙后门学校后因关凤沟山体滑坡,正在进行施工,不便进行教学,故改为深溪沟,调整后的观测点顺序依次为:

虹口山门深溪沟深溪构大桥沙湾白沙河口拱桥处二王庙后山

  3.1.1虹口山门水电站附近的地质条件入眼可见,闸门及其他导水挡水建筑构筑而成的饮水式水电站:

  其水源来自穿流而过的白沙河,其右坝肩下还有不可见隧洞用作泄洪冲沙等用途。

右侧还布置有两条传送带,是将生产水泥的原料自动传送至拉法基水泥厂厂区通过高温煅烧来生产水泥。

水电站的上游,是呈V字型的高山峡谷。

通过观察少许裸露在外的岩石并结合汪老师讲解,可以知道它们形成于泥盆纪和石炭纪,主要由灰岩、石灰岩和白云岩构成。

而水库地基是三叠系的含煤地层、砾岩和页岩,库区地形开阔,且两岸山体不对称。

库区的基岩上覆盖着松散的坡积物,而河床上则覆盖着水流冲击而成的冲击物。

  建筑物最佳位置比选问题

  a:

若建在上游峡谷处,则建筑物的体积变小,变矮,因而工程用于闸门的投资会减小;但由于引水线路置于松散的坡积物上,会导致引水线路的投资增加。

  b:

若建在峡谷尽头,则会导致同样水头下的库容减小,闸门变高相应的投资也会增加。

  综合考虑投资,收益和安全等因素,最终选择了现在的坝址。

  建坝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地质现状:

库区靠近坝址位置为含煤地层,由水流冲击形成的松散层不厚,且主要由颗粒不大的砾岩和页岩构成,另坝肩和坝基下地基有节理存在导致问题:

Ⅰ..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处理措施清理松散层,做一个整体底板,扩散基底压力,防止不均匀沉降。

  Ⅱ.坝肩和坝基的渗漏处理措施水平方向可用黏土经压实等处理后做隔水层;竖直方向可向下打钻机,再向钻孔内灌浆来堵洞,以防止渗漏。

  Ⅲ.引水隧洞旧址处的含煤层瓦斯爆炸处理措施修建通风建筑,内设抽风机等,且严禁烟火

  另,在运行发电过程中,发现右坝肩的松散体下游存在渗漏现象,且有加大趋势,相关人员立即采取了灌浆堵洞的防渗措施,后发现效果不理想;又在此基础上加大投入,进行了二次防渗处理。

  3.1.2深溪沟岩层产状:

入眼可见,河水水位较低,可见底,

  七、八月份的水位会比现今高两米左右。

据王老师介绍,此处岩层形成于泥盆纪、石炭纪或三叠纪。

观察裸露在外的河漫滩,可以发现主要由CaCO3构成的灰岩。

新鲜的灰岩致密而坚硬,加盐酸会起气泡,在地层上升和河流下切的作用下容易形成峡谷,这也是深溪沟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

  观察可发现岩层的层面走向与河流走向角度较大,几乎垂直,因此深溪沟峡谷是横谷。

再观察可发现层面上大下小,尖端指向老岩层,又可确定岩层存在泥裂现象。

仔细观察,会发现岩石有浅灰、深灰。

灰白三色,这都是灰页岩。

灰页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新鲜的灰页岩质地坚硬,用榔头划动会起白痕,敲击其边角溅起碎星、脆性大。

  砂岩、泥岩和页岩发生强烈错动,形成方解石脉;泥岩全风化形成软弱夹层;CaCO3的页岩、灰岩形成夹砂岩,这样的岩层向上一直延伸到紫坪铺水库,一路观察,只看到溶孔溶系,未发现较大溶洞。

且岩层的延续性不是特别好。

  根据岩溶形成的条件:

a、可溶性岩石;

  b、岩石的裂隙性要足够高;

  c、水的溶蚀能力要足够大;

  d、岩溶水的运动与循环需满足要求。

  这里的前三个要求都以满足,但因为是静水,所以不满足第四个要求,因此不会渗漏。

  龙门山的飞来峰构造:

上层是灰岩,下层是含煤地层,都有不同程度的风化剥蚀。

  3.1.3深溪沟大桥岩层产状:

横谷:

延伸方向和层面方向夹角大于80度,近于垂直。

适于修坝修桥。

倾角小于300时,坝基和坝肩易在在上游的水推力下产生滑移,稳定性不够。

而深溪沟大桥附近的裸露基岩是中到薄层状的灰岩,且倾角很陡,不易滑坡。

形成了V型河谷。

  3.1.4沙湾此处主要是认识滑坡现象,我们站在白沙河左岸的一级阶地上进行观测。

右侧的弧形小山体,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滑坡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