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573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6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docx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

(征求意见稿)

 

安庆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安庆师范学院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研究中心

2010年8月

 

第一章安庆市园区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新形势

第一节园区及其产业基本情况…………………………………3

第二节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7

第三节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的SWOT分析………………..9

第四节对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提出的新要求…………….17

第二章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

第一节指导思想及基本原………………………………………20

第二节总体思路与战略目标……………………………………21

第三节战略重点…………………………………………………24

第三章产业承载空间拓展

第一节空间拓展原则……………………………………………28

第二节拓展宜城板块产业承载空间……………………………29

第三节扩大县(市)产业承载空间……………………………35

第四章产业承载平台的空间布局

第一节空间布局总体思路………………………………………42

第二节产业布局总体框架………………………………………45

第五章打造产业承载平台的基本路径

第一节打造产业承载的人力和智力资源供给平台……………59

第二节打造产业承载的资本供给和融资平台…………………61

第三节打造产业承载的技术供给与创新平台…………………62

第四节打造产业承载的综合交通与现代运输网络平台………65

第五节打造产业承载的物流产业与物流服务平台……………65

第六节打造产业承载的市场与交易服务平台…………………67

第七节打造产业承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平台…………68

第八节打造产业承接的信息基础能力和信息系统平台………68

第六章打造产业承载平台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思想保障…………………………………………………70

第二节制度保障…………………………………………………71

第三节组织保障…………………………………………………71

第四节土地保障…………………………………………………72

第五节服务保障…………………………………………………73

第六节政策保障…………………………………………………74

附件:

安庆产业布局总体框架图………………………………75

安庆纺织服装产业布局图………………………………76

安庆纺织服装产业布局图………………………………77

 

前言

加快产业承载平台及开发园区建设,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与承接环境,增强通过产业链吸引并锁牢转移企业的能力,是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安庆加速崛起的关键所在。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要求,特编制本规划。

规划中所指的开发园区包括示范区内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已批筹和拟筹建的省级开发区以及环石门湖产业承接集中区。

规划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期限到2015年,重大事项展望到2020年。

第一章安庆市园区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新形势

工业园区是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可以说,园区兴则工业兴,工业兴则百业旺,“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在区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园区又成为落后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平台。

安庆要有效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必须抓好园区建设,提高承载能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承接平台。

第一节园区及其产业基本情况

一、各类园区竞相发展,园区发展体系初具雏形

安庆的园区经济起步于1993年,经过17年的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个,即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开发区9个,即安庆大观经济开发区、安庆大桥经济开发区、桐城经济开发区、怀宁经济开发区、枞阳经济开发区、潜山经济开发区、太湖经济开发区、宿松工业园区、望江经济开发区;已批筹建的省级开发区3个,即岳西经济开发区、桐城双新经济开发区、宿松临江产业园;另有拟批筹的安庆迎江工业园和安庆化学工业区。

在空间分布上,既兼顾均衡又突出重点,每个县(市)、区至少设有一个省级园区;在产业分布上,涉及石油化工、轻工纺织、装备和机械制造、建筑建材和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业、文化旅游创意、现代商贸物流等多个行业,与安庆市的产业发展方向基本一致;在园区层次和规模上,已形成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以省级开发区为主体,以乡镇特色经济板块为补充的园区发展体系,各园区竞相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2009年安庆市各园区主要经济指标

开发区名称

等级

建成区面积

(km2)

企业

个数

(个)

工业

总产值

(亿元)

财政收入(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总(亿元)

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万美元)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

12.40

552

100.31

9.24

48.03

6026

安庆大桥经济开发区

省级

8.90

95

13.08

2.05

17.29

2194

安庆大观经济开发区

省级

2.22

44

5.72

0.82

5.90

3000

桐城经济开发区

省级

9.21

143

52.00

2.86

27.85

300

怀宁经济开发区

省级

9.00

177

44.47

2.11

9.70

830

枞阳经济开发区

省级

13.10

76

37.14

2.79

25.33

16

潜山经济开发区

省级

10.00

109

37.90

0.97

14.15

163

太湖经济开发区

省级

3.00

62

12.82

0.52

6.61

342

宿松经济开发区

省级

7.00

89

21.22

1.11

7.93

984

望江经济开发区

省级

8.30

89

33.72

1.49

21.68

793

岳西经济开发区

省级

3.00

62

6.50

0.17

7.58

0

安庆迎江工业园

省级

2.00

14

2.50

0.11

3.52

1266

桐城双新开发区

省级

宿松临江产业园

省级

安庆化学工业区

省级

合计

81.63

1512

367.38

24.24

195.57

15914

注:

桐城双新经济开发区、宿松临江产业园和安庆化学工业区的建设刚刚启动,无相关数据。

二、园区龙头作用日益显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近年来,安庆市园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已成为全市经济要素最密集、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

2009年,安庆市园区固定资产投资195.57亿元,占全市比重达32.51%;园区当年实际利用外资15914万美元,占全市比重超过80%;园区工业总产值367.3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6%;园区财政收入24.24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5%,其中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园区达7家。

园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对安庆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与此同时,园区的快速发展,也有力促进了全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三、产业承接平台不断夯实,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

安庆市各园区始终坚持基础先行,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园区硬件环境,创优发展平台。

截止2009年底,省级以上各类园区建成面积81.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512个。

依托各园区,基本形成了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机电制造为主的产业集聚带。

近年来,各园区努力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注重招商机制创新,外引内聚,不断夯实发展基础,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

连续多年,园区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超过全市的80%。

园区已成为安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引进外部资金、技术和管理的重要窗口。

四、园区特色逐步彰显,主导产业日益明确

安庆市省级以上园区基本都有清晰的功能定位,明确的主导产业方向,园区经济各具特色。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做大做强已经初具规模的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化工医药、轻工纺织等主导产业基础上,正在打造国家级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并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大观经济开发区以循环经济为目标,重点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大桥经济开发区侧重承接、壮大食品产业,积极推进食品工业城建设;桐城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当地民营经济优势,全力打造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怀宁经济开发区突出八大专业园区建设,浙商机械工业园、台湾工业园别树一帜,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异军突起;枞阳经济开发区推进“一区七园”的发展模式,轻纺、建材、造船、汽车零配件等特色产业园发展势头强劲;潜山经济开发区按照“一区三片”的空间布局模式,强调工业主导,配套发展现代综合服务业;太湖经济开发区依托本地农产品、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侧重发展旅游文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宿松工业园区、望江经济开发区的纺织服装业发展迅猛;岳西经济开发区注重后发优势,定位生态型、环保型,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生态园区建设。

 

安庆市各园区特色、主导产业一览表

开发区名称

园区特色

主导产业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物流园

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化工医药、轻工纺织

安庆大观经济开发区

循环经济产业园

化工、生物、制药

安庆大桥经济开发区

食品工业城

食品加工、纺织业、机械加工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制造和现代物流业

桐城经济开发区

包装印刷产业基地

印刷包装、机械电子、家纺服装、食品医药

怀宁经济开发区

八大专业园区

机械及汽车零部件、新型能源、电子、塑料制品、纺织服装鞋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

枞阳经济开发区

六大特色产业园

纺织服装、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汽车零部件、造船、机械制造

潜山经济开发区

五大特色产业园区

机械机电、医药化工、纺织服装、旅游产品及农副产品加工

太湖经济开发区

五千年文博园、农博园

机械制造及金属制品、精细化工及塑料纸制品、轻工纺织及服装加工、农林产品及矿产资源加工、文化旅游服务业

宿松经济开发区

纺织工业园

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新型建材

望江经济开发区

纺织产业基地

纺织服装、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兴加工制造

岳西经济开发区

生态园区

机械电子、轻纺服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

安庆迎江工业园

临港产业区

机械加工、设备制造、轻工纺织、日用化工、新型建材

桐城双新经济开发区

包装印刷产业集聚区

印刷包装、印刷制版、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

宿松临江产业园

临江港口工业新城

化工、新型建材、仓储物流

安庆化学工业区

沿江石化产业基地

化工

第二节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园区布局分散

由于受行政区域分割影响,安庆所辖各县区的园区基本上处于单独规划、自行开发、相对分散的局面,这在宜城板块表现得最为明显。

宜城板块内拥有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观开发区、大桥开发区、迎江工业园、和化学工业区等五个园区,它们类型各异、规模不等,但却毗邻接壤,犬牙交错,甚至区在区中。

各园区选址缺乏多方案的比较和分析,起点低,没有科学预留相应的发展空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地域的邻近也带来了产业定位上的雷同,功能区分不明确。

由于五个园区相互分割,导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难以共享;产业定位上的雷同,导致各开发园区间的不正当竞争时有发生。

二、产业关联度低

安庆的园区基本上都是工业区,各种工业大杂烩式集中在一地发展。

虽然在园区发展问题上地方政府都提出了要发展园区主导产业,但目前各园区主导产业基本上都是多元化的。

由于园区企业不是依托产业之间的内在关联而聚集发展,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并不高,导致园区产业配套能力低,产业链条难以拉长,资源的共享性比较差,以至园区目前普遍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产业同构严重

安庆的园区由于大多依赖于本地初级生产要素,而各地由于地理接近性,使得资源同一性高,以至各园区产业同构现象突出。

以纺织业为例:

望江经济开发区把纺织业作为自己发展的支柱产业,宿松工业园把纺织服装作为自己积极发展的主导产业,枞阳经济开发区也着力发展轻纺工业。

园区产业同构现象带来的是产业的布局分散、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难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从原料和市场两个方面限制了地方工业园区的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龙头企业偏少

由于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安庆园区在引进世界五百强等大企业、大项目上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各园区缺乏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导致园区经济规模扩张速度不快,总体带动能力有限。

如在宜城板块园区中,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数量不多,大多数是本地一些小规模、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不高企业的简单聚合,不能起到带动宜城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的SWOT分析

一、机遇分析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启动,使得作为示范区重要一极的安庆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这为园区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

——地位提升的机遇。

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安徽曾长期被边缘化,而在安徽发展格局中,安庆又一度被边缘化。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规划对皖江城市带的定位是,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对安庆的具体定位则是,全省三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三大产业组团之一、六大交通枢纽之一,打造带动皖西南、辐射皖赣鄂交界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全国重要的石化和轻纺产业基地。

这样的定位是很高的,标志着安庆从区域发展的边缘开始走向中心,从而也为园区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政策支持的机遇。

为了使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尽快落实见效,中央和地方政府不仅将给予示范区必要的投资、财税、金融、土地、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而且允许示范区在经济和社会管理相关领域先行先试。

另外,在政府层面上加大合作推动力度,如国务院有关部门将结合各自职能,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指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制定本部门支持示范区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在专项规划、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和支持;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将加强与安徽省的联合与协作,引导和支持本地产业向示范区有序转移。

安庆作为皖江城市带的重要一员,必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产业调整、园区建设等方面得到更多、更大的支持。

——交通发展的机遇。

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规划中,对安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尤其是交通发展进行了规划。

对安庆机场、安庆港的发展提出了方向性要求,岳西-武汉高速、望(江)东(至)长江公路大桥、安庆长江公路二桥、安庆长风港区工程、安庆石门湖航道整治、阜阳——六安——安庆——景德镇铁路、合九铜九铁路扩能、合肥——安庆(池州)——九江城际铁路等工程列入规划。

随着一批重大交通枢纽工程的建设,安庆将进一步拉近与长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为安庆更好地接受长三角的辐射,承接其产业转移带来了具有战略性发展的重大机遇。

——产业转移的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承接了数次大的产业转移。

近年来,沿海地区加工工业开始出现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产业转移势在必行。

而随着包括安庆在内的中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沿海发达地区掀起了新一轮产业转移热潮,也为安庆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挑战分析

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带来难得机遇的同时,安庆园区发展也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

——区际竞争更趋激烈。

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中西部各省市之间及其内部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就安庆而言,不仅遭遇周边的湖北、江西等省一些城市的强大竞争压力,而且也面临着皖江城市带其他城市的挤压。

在示范区建设规划中,安徽确立了以长江一线为“发展轴”、合肥和芜湖为“双核”、滁州和宣城为“两翼”的“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布局,而安庆处于这“一轴”的末端。

其他各市纷纷采取强力措施承接产业转移,以更高的发展定位、更大的措施力度比环境、争客商、引项目,势必对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形成截流之势。

如何在有限的转移企业资源中发挥比较优势,增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竞争力,成为安庆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环境压力空前加大。

一方面,沿海地区受环境容量所限,正在推动高能耗、高污染等落后产业向外转移,安庆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好将面临牺牲环境的代价。

另一方面,由于安庆的石化产业基础比较好,在全省具有很大优势,所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要求将安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和皖江承接化工产业转移示范区。

但是,由于企业选址、产业特点等方面原因,重点承接和发展石化产业将给安庆带来很大的环境压力。

如何解决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冲突,成为安庆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过程中一个必须迈过的“坎”。

——锁定效应风险突显。

一般来说,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落后地区的企业很难摆脱产业链末端的命运。

发达地区企业往往因本身管理、技术等高位资源征服落后地区的自然资源、廉价人力等低位资源而始终处于产业链的高端和处于该产业的主导地位,落后地区的相关企业就被长期锁定在产业链的低端。

加上政府为了吸引投资往往给予外来企业诸多的优惠政策,使得本来处于劣势的当地企业更难独立生存,很快就沦落为外来企业的短工,甚至会在短时间内就被优势企业吃掉。

尽管承接产业转移之后GDP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利润已被攫取,当地人民的福利水平很难得到实际的提高,产业对接的目标更是难以实现。

如果安庆不立足创新承接,有可能导致在区域分工格局中始终被锁定在产业链的低端,进而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

三、优势分析

从发展前景、市场潜力、产业基础、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看,安庆的园区经济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

——区位优势独特,发展前景看好。

在地理区位上,安庆市不但是连接中国东部与中部的重要枢纽,而且是中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庆市处于长江下游的皖江段,从长江经济带看皖江,其在整个长江下游及河口开发中是非常重要的心腹段。

现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而中国发展的关键在于长江流域这个腹心。

安庆市处于这样一个腹心地区,预示着未来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如果安庆的交通建设能够跟上来的话,就有可能把区位优势真正发挥出来。

——产业基础较好,产业体系较为完备。

安庆市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尤其是主要支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服装纺织等产业在全省具有重要地位,安庆石化、环新集团、华茂集团、海螺水泥等一批特色企业开始涌现;商贸流通业较为发达,现代服务业增长势头明显,逐渐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农业特色明显,是国家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蚕桑、茶叶、水产及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具有一定优势。

——商贸物流业发达,市场潜力较大。

安庆市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腹地广阔,同时又通江达海,所以发展商贸物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历史上看,安庆市自古以来就是皖西南商品集散中心,有着悠久的经商传统,商贸物流业发展长盛不衰。

改革开放前,安庆市拥有八大商业二级调拨供应站,处于上海和武汉两个一级站中心。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尤其是交通的发展,缩短了安庆与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安庆处在宁汉之间的中心格局及其地位没有改变,决定了安庆可控的市场空间依然很大,市场辐射力不断增强。

从2006年起,安庆市消费规模就稳居全省第二位,占全省消费总额的近10%。

稳定而强劲的消费需求成为拉动安庆市场容量不断扩大的重要引擎。

安庆光彩大市场等一批特色市场的兴起,极大地增强了安庆的集聚能力、辐射能力。

安庆有增长潜力的市场,无疑对东部沿海企业颇具吸引力。

——基础教育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

安庆行政区域面积和人口均约占全省行政区国土面积和人口的1/10,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全市拥有劳动力资源420万人,而且劳动力的素质较高,因为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高,且已连续30年高考录取人数居安徽省第一。

在全市常住总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有36.6万人,占6.05%;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70.2万人,占11.72%,接受初中教育的161.0万人,占27.24%,这样的人口素质能够支撑各类产业的发展。

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土地资源充裕,劳动力成本低(安庆市工资价位较低,仅相当于国内发达地区平均水平的50~70%),拥有一批素质较好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使安庆市成为安徽省向长三角地区输出劳动力重要基地之一。

近年来,全市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达130万人,其中在长三角地区从业人员达到70多万人,为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输送了大量的产业工人。

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一部分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就将回流,安庆丰富的人力资源就成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一大优势。

四、劣势分析

与皖江城市带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等市的园区相比较,安庆市的园区发展还存在不少劣势:

——财力支撑不足。

安庆市的财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大部分县还是吃饭财政。

而园区要吸引企业落户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显然吃饭财政很难支撑园区不断提高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资金的需求。

安庆市的园区建设资金主要是靠以地养地和银行贷款解决,使园区面临的风险和压力增大,处于被动开发的状态。

同时部分园区因在土地出让价格等方面优惠过度,致使前期基础设施投入难以在短期内通过土地出让或税收分成得到弥补,使再开发难以为继。

开发资金不足、开发速度缓慢,使园区长期处于“低、散、慢”的建设之中,难以实现品位和规模的有效提升,一定程度影响了对外的招商引资。

——交通瓶颈制约。

安庆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但长期以来受制于交通瓶颈,安庆的区位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

安庆地处长江之滨,水路交通似乎较优。

然而,由于安庆的工业相对落后使便利的水路交通优势发挥有限。

再加上安庆港口建设比较滞后,使得这一优势更难凸显!

另外,周边城市如芜湖、马鞍山、铜陵也同样具备这样的优势!

这就使得安庆在这一区位优势上对外部企业的吸引力大大削弱。

安庆是安徽省少数有机场的城市之一,然而,由于天柱山机场设施落后,加上极其有限的客流使得安庆的民航市场无法拓展,使得这一空中优势也难以充分发挥!

安庆长江大桥建成后,使公路运输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铁路交通却举步维艰,现状十分堪优!

只有一条铁轨铺到安庆,即合九铁路从高河引支线到安庆站,安庆成为全国中东部地区为数不多的铁路末端城市。

——创新力量薄弱。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中知识和科技的生产部门,承载着新知识、新科技的发明和创造。

目前安庆市高校数量不多,研究机构数量极少,研发平台严重不足,与很多发达的地方相比在科研创新方面逊色很多。

安庆的创新氛围也不浓。

安庆是文化之乡,但文化遗产既是一笔精神财富,又是一种历史包袱。

并且,文化积淀越深厚,历史负担往往就越沉重。

因为,安庆的文化传统是在长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孕育出来的,从本质上讲,它属于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与现代主流的工业文明是相冲突的,它有一种惰性,即小富即安,安于现状。

此外,安庆文化传统中还有一些因素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与当今的市场化大潮格格不入。

在现实生活中,安庆人特别容易知足,市民的理想就是图个平安吉庆,过小日子,同时比较老实听话,不敢冒风险,不敢为人先。

企业缺乏进取心和创新精神,所以做不大、做不强。

——来源:

(-SWOT框架与安庆市创新体系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