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音乐教案草原人音简谱word.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836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草原人音简谱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草原人音简谱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草原人音简谱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草原人音简谱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草原人音简谱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草原人音简谱word.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草原人音简谱word.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草原人音简谱word.docx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草原人音简谱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音乐教案草原人音简谱word.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草原人音简谱word.docx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草原人音简谱word

草原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地

区的民族风格。

2、有感情地唱好《草原上》,并进行即兴编舞,编配伴奏,以培养创造力。

3、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并进

行即兴编曲。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唱好《草原上》,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并在听、唱、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教学难点:

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四、教学过程:

(一)律动导入:

让学生跟着《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做蒙古族骑马的律动,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看一看、想一想:

1、师播放课件,师: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看一看、走一走。

请大家看后说出这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生讨论)

2、师小结:

大家说得非常好。

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以能歌善舞著称。

骑马、射箭、摔跤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勤劳勇敢的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的北方,过着自由、幸福的游牧生活。

(三)说一说、动一动、比一比。

1、观看课件,体验民俗。

(背景音乐:

《草原上》)

2、师:

蒙古族地区每年七、八月间都举行隆重的那达慕大会。

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

(骑马、射箭、摔跤)

师:

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参加他们的那达慕大会呢?

3、动作创编与声音创编同时进行。

师:

请同学们表演摔跤、射箭、骑马,并为动作配音。

(生分组进行即兴模仿和表演。

师:

请一组同学为参加比赛的蒙古族勇士送点喝的。

(启发学生说出马奶。

师:

请这组同学开始挤马奶

4、出示四幅

画面(摔跤、射箭、骑马、马奶)。

师选择不同的画面,全体学生作出响应的声势表演。

(表演时,用《草原上》旋律伴奏,让学生和着音乐节拍作出表演的同时,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形象。

5、游戏:

小羊找妈妈(感受3、5、6三音的音高)

师:

你们看,草原上有三只小羊和羊妈妈失散了,三只羊妈妈的名字分别是(mi3、suo5、la6)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唱唱羊妈妈的名字,希望能帮可怜的小羊找到妈妈。

师:

(在学生的反复模唱后,三个头上戴着3、5、6三音的小朋友扮演羊妈妈出现了)孩子们,在我们的努力下,小羊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我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师:

可是,如果羊妈妈所站的位置有了变化,我们能唱出它的名字吗?

我们一起试一试。

(听一听,唱一唱。

365  635  536  653)

(1)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3  5  6  三音即兴编自己的歌

(2)比一比,看哪一组编得多,编得好听。

(3)教师把学生编的曲在黑板上记下来一一展示,好的予以表扬。

(4)将好听的曲子大家一起唱一唱。

四、唱一唱。

师: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

蒙古族的小朋友从小就学会唱歌、跳舞,如果不会唱歌、跳舞,那将回让人认为是一件很不体面的事情。

我们刚才已经了解了蒙古族的一些风俗习惯了,那么我们要学会什么才能象个体面的蒙古族小朋友?

对了,唱歌之前我们先做“马儿跑”的音阶练习。

师:

骑着马儿上山坡    生:

12  34  55  5

      骑着马儿下山坡      54  32  11  1

      骑着马儿走一走      

5  6  5 

 6

      骑着马儿跑一跑      33  55  66  55  3

      骑着马儿跳一跳      6  3    5  3

      马儿马儿快停下      176  54  32  1

师:

(播放《草原上》)小朋友们,蒙古族人民的盛会热闹又动人,他们勤劳又勇敢。

你们喜欢他们吗?

让我们献上一首歌,表示对他们的祝福。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欣赏〈〈草原放牧〉〉,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草原,对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挚爱之情。

  2、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体验、发现、和表现音乐的美,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3、让学生从音乐中找节奏,从而复习巩固“x—、x、x”节奏。

  4、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注重学生音乐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

二、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体验、发现、和表现音乐的美,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三、教学难点:

歌曲的节奏较紧密,学生演唱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律动导入

  1、动一动

师生随音乐《草原上》《草原就是我的家》律动(多媒体放大草原的画面)

  2、唱一唱

师生随音乐《草原上

》《草原就是我的家》复习演唱

  3、说一说

师谈话: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站在了《草原上》,草原上有些什么呢?

生讨论:

(学生自由讨论大草原上的风土人情)

师谈话:

通过小朋友们的讨论,老师知道你们又一次领略了大草原上草儿青,羊儿肥,人儿喜的美丽景象,小朋友们对大草原真是太熟悉了,原来“草原就是你们的家”,那你们就是草原——小牧民。

(二)节奏练习,舞蹈配合

  1、读一读(师生配合读节奏)

xx  x|x  x|x  x|x—|x.  x  |xx x||

(师)我是个草  原小  牧民 

 啊  哈  啊哈  嗬

x x  x|x  x|x  x|x—|x  x  xx  |xx   xx||

(师)手拿  着羊  鞭多自豪 哒哒  哒哒哒哒  哒哒  

x  x  |x  x|x  

x|x—|  x  x  |  x  x  ||

(师)草儿青青羊儿肥  刷  刷  刷  刷

x.  xx  x  |  xx  x|x  x|x—|  x—|  x—||

(师)美在眼里  喜在心喜在心  哈    哈 

  2、议一议

  

(1)学生复习讨论蒙古舞(扬鞭勒缰硬腕硬

肩挤奶……)

  

(2)讨论四条节奏中可以选用哪些舞蹈

  3、跳一跳

  

(1)分组自选一条边读边跳

  

(2)集体组合边读边跳

(三)歌曲导入,牧民欢歌

师谈话:

草原人民能歌善舞,不仅能跳得一曲好舞,也能唱得一曲好歌。

瞧,他们来了。

多媒体播放蒙古小牧民们在草原上载歌载舞的情景,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

  1、跳一跳

  

(1)出示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根据歌词选用节奏练习中的舞蹈,分组练习

  

(2)舞蹈练习(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

  2、唱一唱

  

(1)集体跟唱

  

(2)寻找难点,解决难点(学生自己找难点,再请学生帮助解决)

  (3)启发有感情地演唱曲调 

  3、读一读      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听一听  唱一唱

        

(1)聆听教师范唱

      

  

(2)学生自主练唱

        (3)讨论歌曲情感

        (4)有表情地演唱

  5、综合体验

  

(1)编一编分组自由练习

(a)用“x”和“x—”选用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双响筒碰铃串铃沙球)

(b)用舞蹈为歌曲伴奏

  

(2)演一演

    集体表演

  (四)、音乐欣赏

  1、听一听想一想

        草原小姐妹在干什么?

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2、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第一段  情绪怎样?

表现了什么?

(多媒体显示草原小姐妹静止的画面)

      学生讨论后,根据正确的回答多媒体显示草原小姐妹快乐放牧的情景,表现了草原小姐妹放牧时愉悦、欢快的心情。

第二段  情绪怎样?

表现了什么?

(多媒体仍然显示草原小姐妹静止的画面)

学生讨论后,根据正确的回答多媒体显示草原小姐妹的优美舞姿,表现了草原小姐妹用歌舞抒发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3、画一画用线条或图形表示每段音乐的情感

  4、跳一跳  根据音乐的情绪用蒙古舞(扬鞭勒缰硬腕硬肩挤奶……)来表现《草原放牧》的情景。

  5、动一动  选用“x”和“x—”选用节奏乐器为乐曲伴奏(双响筒碰铃串铃沙球)

  6、演一演    集体表演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草原巡逻兵》,感受内蒙古音乐的感觉,从音乐的角度模仿马蹄声!

2、通过欣赏《草原巡逻兵》,在欣赏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3、初步了解民族吹管乐器“笙”,感受笙的音色,并可通过与木琴演奏的《我是人民小骑兵》的比较,感受不同民族乐器表现内蒙古音乐的不同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草原巡逻兵》,在欣赏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2、在进行模仿马蹄声的活动时,教学难以组织,也很难将模仿马蹄声的活动提高到音乐的角度。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

今天老师先让同学们听一段音乐,听完后请同学们告诉大家,你听了这段音乐后会联想到怎样的一个场景?

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轻音乐版)老师做部分蒙古动作引导。

2、师总结:

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首歌,就是歌唱出草原人民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的。

(二)欣赏《草原巡逻兵》

1、导入:

听,在这辽阔的草原上,一群英勇的巡逻兵正快马加鞭的过来了,让我们听听看,他们都是一群怎样的巡逻兵?

2、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学生发表言论。

3、请学生模仿巡逻兵们骑马飞奔。

4、师:

除了用形体动作来表演以外,还可以用哪些方式来模仿骑马或马蹄声呢?

(引导用打击乐器或嘴巴或天然乐器来模仿),由学生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或者用环保乐器,创编节奏,分组练习。

5、创编节奏展示:

6、导:

让我们模仿巡逻兵们骑着快马,去大草原看看。

(听《草原巡逻兵》主题曲。

)听,巡逻兵们来到了大草原,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

情绪是怎样的?

7、紧接着的一段音乐的情绪与先前的有什么不同呀?

这段音乐又让你想到怎样的情景呢?

(《草原巡逻兵》

(三)活动ABA

1、导入:

让我们和草原上的人民一起载歌载舞吧。

2、复习《草原上》要求:

边唱边表演

3、复习《我是草原小牧民》要求:

边唱边表演

4、分组活动

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成三小组,让学生自报图示中的任何一部分。

三小组的同学各自讨论如何表演好自己这组的一部分,教师适时指导,可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5、分组排练。

分组按ABA的顺序表演 

(四)师总结:

草原是美丽的,可是有人不懂得保护草原,使草原变成了荒漠。

草原被破坏会变成什么样呢?

(生——)保护草原,保护生态平衡,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美丽。

最后,让我们再次模仿巡逻兵,听着音乐,去草原巡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