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844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药学考试重点.docx

生药学考试重点

名解:

过桥:

黄连根茎中段有细瘦的节间,光滑如茎杆习称过桥杆。

大理石样花纹:

槟榔断面可见红棕色种皮及类白色胚乳相互交错形成大理石样花纹。

怀中抱月:

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针眼:

半夏凹窝周围密布棕色麻点状须根痕。

道地药材:

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艼:

人参的不定根。

泛油:

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生药的表面,以及某些生药受潮,变色后表面泛出的油样物质。

当门子:

麝香仁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

起霜:

苍术断面暴露久后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

二杠:

花鹿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

狮子盘头:

党参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根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

乌金衣:

牛黄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云锦花纹:

何首乌皮部常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

星点:

大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即为星点。

鹦哥嘴:

冬麻顶端有红棕色的鹦哥嘴状顶芽,习称鹦哥嘴。

绪论

1.药物:

凡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类疾病,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生药:

来源于天然、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统称为“生药”。

3.中药:

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中药材+中药汤剂+中成药

4.草药:

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物。

中草药=中药+草药

5.道地药材:

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6.四大怀药:

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怀地黄

7.生药学:

利用本草学、植物学、化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

8.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1)准确识别、鉴定生药基源的种类

(2)调查、考证生药的资源(3)指定生药或其制剂的质量标准、品质评价浸出物、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含量、重金属、农药残留量、黄曲霉素(4)为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服务(5)通过亲缘关系寻找新资源。

9.历代主要本草集:

(1)神农本草经:

我国最早的药物著作

(2)唐本草(新修本草):

我国及世界上第一部药典(3)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著,现存第一本有确切年代和作者的最早本草。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

唐慎微著,现存最早的原著完整本草。

(5)本草纲目:

李时珍著,达尔文称之为“中国的百科全书”,被译成多国语言版本。

第一章

1.生药的分类:

(1)按自然系统分类

(2)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分分类(3)按化学成分分类(4)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5)其他分类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1.初生代谢:

合成必需的生命物质的代谢过程称之。

2.初生代谢产物:

初生代谢生成的必需生命的物质,包括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普通的脂肪酸及其酯类、核酸类等成分。

3.次生代谢产物:

利用初生代谢产物并会产生对生物体本身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称之,包括生物碱、酚类、内酯类、苷类等。

第三章生药鉴定

1.生药鉴定:

是综合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有关政策法规及有关专著、资料等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评价,最终达到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2.生药取样原则:

生药总包件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5~99件的,取样5件;100~1000件的,按5%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的部分按1%取样。

如为贵重生药。

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检定。

3.供试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样品量的3倍。

4.四大鉴别:

原植物鉴定、性状(经验或感官)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

5.生药的常规检查:

(1)杂质检查

(2)水分检查(3)灰分测定(4)浸出物测定(5)挥发油测定

6.生药的限量检查:

(1)砷盐检查:

不得超过百万分之十

(2)重金属检查:

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二十(3)农药残留量检查: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百万分之零点二;滴滴涕(DDT)<百万分之零点二;五氯硝基苯(PCNB)<百万分之零点一(4)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查:

黄曲霉素

7.生药的性状鉴别

性状鉴定是通过感官(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对生药进行性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气、味等特征进行鉴定的方法,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

(一)形状:

(1)根类药材:

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

(2)皮类药材:

卷筒状、板片状等(3)种子类药材:

圆球形、扁圆形等。

经验鉴别术语:

防风根头部:

蚯蚓头;野生人参:

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海马:

马头蛇尾瓦楞身

(二)大小:

指药材的长短、粗细、厚薄。

(三)色泽:

色泽描述包括表面和断面色泽,两种色调组成描写应以后一种颜色为主。

(四)表面特征:

药材表面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孔、毛茸等。

(五)质地:

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粘性或粉性等特征。

松泡:

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粉性:

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油润:

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角质:

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或有光泽;柴性:

折断面木质部非常发达,象木材一样;粘性:

含粘液质,嚼之粘牙;纤维性:

富含纤维,这段是露出很多纤维。

(六)断面:

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包括易折断或不易折断,有无粉尘散落,断面特征。

(七)气

(八)味:

味道与药材本身所含的成分有关,也是衡量药材品质的标准之一。

味道一旦改变,要考虑其品种和质量问题。

(九)水试:

(1)秦皮水浸液日光下碧蓝色荧光

(2)葶苈子、车前子加水浸泡则种子粘滑、体积膨胀。

(3)西红花水试水浸液呈黄色(4)熊胆粉末投入水中——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沉而不扩散。

(十)火试:

某些药材用火烧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

8.生药的显微鉴定:

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生药的细胞组织构造以及细胞后含物(淀粉、菊糖、蛋白质、脂肪、晶体等)

适用范围:

(1)性状不能识别的药材或性状相似、组织有较大差别的药材(真伪鉴别)

(2)药材破碎或呈粉末状时(3)粉末药材制备的中成药。

9.显微鉴定方法:

(1)完整药材显微鉴定:

适用于组织构造完整的药材。

水或稀甘油装片:

适用于观察细胞壁颜色、糊粉粒、淀粉粒、油滴、树脂;

水合氯醛:

加热透化有清净、透明作用。

对草酸钙无作用,为观察草酸钙结晶的良好试剂,但可溶解淀粉粒、蛋白质、叶绿体、树脂、挥发油等,并能使已收缩的细胞膨胀。

(2)粉末药材显微鉴定:

适用于粉末状药材已切碎的药材难以制作切片时,以及中成药。

10.显微鉴定的要点:

(1)根类生药:

首先根据维管组织,区别其为双子叶植物根或单子叶植物根。

多数双子叶植物根类生药为次生构造,外侧为木栓组织;有些根的栓内层发达,称次生皮层;韧皮部较发达形成层环多明显;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及木射线组成;中央大多无髓。

有些双子叶植物根由异常构造。

称“三生构造”。

单子叶植物生药一般无木栓组织,其表皮细胞外壁有的增厚,也有的表皮发育成数列根被细胞,痹木栓化;皮层宽广,占根的大部分,内皮层凯氏点明显,中柱小,木质部束及韧皮部束数目多,相间排列成一环,中央有髓。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根的区别:

双子叶植物(根)

单子叶植物(根)

外有栓皮

外常无栓皮

横断面可见明显形成层环纹

横断面可见内皮层环纹

环内木质部占比例大

皮层占比例大,中柱占的小

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纹理(射线)

无髓

有髓

根类粉末生药的观察:

木栓组织、导管、纤维、分泌组织[包括:

分泌细胞、分泌腔(室)、分泌管(道)及乳汁管]、结晶、淀粉粒

(2)根茎类生药:

根茎类是地下茎的总称,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

根茎类中药系指地下茎或带有少许根部的地下茎药材,鳞茎则带有肉质鳞叶。

双子叶植物根茎内皮层多不明显,有髓和髓射线;单子叶植物根茎内皮层通常可见。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根茎区别: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外有栓皮

外常无栓皮,为表皮

横断面可见明显形成层环纹

横断面可见内皮层环纹

维管束环状排列,多为无限外韧型

皮层及中柱有维管束小点散布,维管束多为有限外韧型,也有周木型

髓部明显

髓部不明显

(3)糊粉粒仅存在于种子中,是种子的重要判别特征。

第四章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

1.干燥方法:

晒干法(适用于肉质根类,含挥发油类的生药。

外表色泽或所含有效成分受日晒易变色变质的生药,在烈日下晒后易开裂的的生药均不宜采用晒干法)、阴干法(主要用于芳香性花类、叶类、草类生药)、烘干法(不受天气的限制,要注意富含淀粉的生药,如欲保持粉性,烘干温度须慢慢升高,以防新鲜生药遇高热淀粉粒发生糊化)、石灰干燥器(不适用于上述方法可用此方法,也适用于易变色的生药)

第五章

1.川乌:

毒性成分为乌头碱等双脂型等生物碱。

通过加水、加热处理降低毒性。

2.黄芩:

常用加工方法:

冷水软化、热水煮、热蒸软化。

缺点:

冷水浸泡:

药材变绿

热水煮:

水煮液呈黄色,造成有效成分流失

热蒸软化:

药材放冷后难以切制

水煮、水泡均不合理,因黄芩苷是对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溶于水,用水软化处理药材,存在着有效成分大量流失的问题;用冷水处理更不合理,因为在不加热、有水存在的条件下,黄芩苷会被酶解为黄芩素,黄芩素具有邻三羟基,很不稳定,易被氧化呈没有活性的绿色醌类衍生物。

优点:

蒸发软化黄芩,可避免有效成分随水流失,又可以加热蒸到杀酶保苷作用,是最好的软化方法。

菌类植物不是一个具有自然亲缘关系的群类,是一群没有根,茎,叶分化,一般无光合作用色素,并依靠现存的有机物质而生活的一类低等植物。

菌类可分为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生药菌类均为真菌门植物。

冬虫夏草127

基源:

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物。

植物形态;由虫体及其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组成,子座单生,头部膨大,呈圆柱形,褐色,在表层埋有子囊壳,壳内生出许多长形的子囊,每一子囊有8个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夏,秋季节,子囊孢子从子囊中放射出来断裂成许多节,侵入寄生幼虫体内。

染菌幼虫钻入土中越冬,本菌细胞将虫体营养耗尽而成僵虫,此时体内的菌丝体变成坚硬的硬核,翌年夏季自虫体头部长出子座,并伸出土层外。

多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排水良好的高山草甸和山坡树下烂叶层。

形成:

子囊孢子产生芽管—寄生于幼虫体内—形成菌核—幼虫脏器被破坏外皮完好—生出子座。

采制:

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是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产地:

出产于四川,青海。

以四川产量最大。

云南,甘肃,西藏等省区也产。

虫体性状:

1蚕形,长3~5厘米,表面棕黄色至灰褐色,环纹明显。

2全身8对足,中部4对最明显。

3头部黄红色,尾如蝉尾。

4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

子座性状:

1细长圆柱形,一般比虫体长,黑褐色,具纵皱纹,子座柄细长。

2顶部稍膨大。

3质柔软,折断面淡黄白色。

4气微腥,味微苦。

显微特征:

1虫体横切面

(1)呈不规则圆柱形

(2)中央有v型纹或一字纹等,四周围虫体的躯壳(3)躯壳内为大量菌丝,其间有裂隙。

2子座横切面

(1)子囊壳卵形至椭圆形

(2)基部陷于子座内,中央充满菌丝,其间有裂隙。

化学成分:

含粗蛋白质,核苷,多糖等成分,其中虫草酸和虫草菌素是虫草的主要活性物质。

茯苓129

基源: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

采制:

多于7~9月采挖,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出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分散失后,阴干,称茯苓个。

茯苓个:

类球形或不规则块状。

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有明显皱纹(发汗后水分大量析出)。

体重沉于水,质坚实不易破碎。

断面不平坦,颗粒性,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

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皮:

外面棕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

体软质松略有弹性。

茯苓块:

长方形或方形,白色。

茯苓片:

块片状,白色。

茯神:

方块状,附有切断的茯神木(松根),质坚实,色白。

显微鉴别:

粉末:

灰白色水装片可见不规则颗粒状团块及分枝状团块,遇水合氯醛液渐溶化。

不含淀粉粒及草酸钙晶体。

成分:

茯苓聚糖和茯苓三萜为主要成分。

猪苓

基源;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性状:

本品呈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

体轻,质硬,断面米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

气微,味淡。

显微特征:

1可见菌丝,菌丝大部白色,菌丝团2棕色物质团块(外层菌丝)3草酸钙棱晶呈双锥形,正方八面形,或不规则形。

绵马贯众132

基源:

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净,晒干。

产地:

主产于黑龙江。

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

性状:

1倒卵形,稍弯曲2表面黄棕色,根茎上密被叶柄残基及鳞片。

断面有黄白色的维管束5~13个环列。

3质坚,味初淡而微涩,后渐苦,辛。

显微特征:

叶柄基部横切面:

薄壁组织有大形间隙腺毛,周韧维管束(分体中柱)5~13个,圆形椭圆形(环列),外围为内皮层。

根茎横切面:

构造与叶柄相似,分体中柱5~13个,也有间隙腺毛。

化学成分:

主要含有间苯三酚

理化鉴别:

1去本品横切片,滴加1%香草醛乙醇溶液及浓盐酸,镜检,间隙腺毛显红色。

2取绵马贯众对照药材作对照,进行薄层色谱鉴别。

紫萁贯众134

为紫萁科植物紫萁的根茎和叶柄基部。

断面可见U自形中柱。

无细胞间隙腺毛。

狗脊贯众:

为乌毛蕨科植物狗脊蕨的根茎和叶柄基部。

叶柄基部断面呈半圆形,分体中柱2~4个,成八字形,无间隙腺毛。

荚果贯众:

为球子蕨科植物英荚果蕨的带叶柄残基的根茎和叶柄基部。

叶柄残基呈扁圆柱形,有纵向纹理,断面分中体2个,呈八字形排列。

裸子植物:

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一样,都属于颈卵器植物。

但因能产生种子,并具有维管束又是种子植物,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类维管束植物。

裸子植物具有以下特征:

1植物体(孢子体)发达2胚珠裸露,常缺少花被3裸子植物的孢子体占优势,配子体微小非常退化,完全寄生于孢子体上4大多数裸子植物具有多胚现象

裸子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型1黄酮类2生物碱类3萜类及挥发油4其他

麻黄141

基源: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采制:

9~10月割取草质茎,于通风处晾至7~8成干时再晒干。

如暴晒则色变黄,受霜冻则色变红,药效均会受影响。

产地:

草麻黄(内蒙古,陕西,河北,东北三省)中麻黄(甘肃,青海,新疆)木贼麻黄(新疆北部)草麻黄产量大,中麻黄次之,木贼麻黄产量极小。

性状1细圆柱形的草质茎,小枝对生或轮生,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片状叶2黄绿色,有细纵线3质轻,脆,断面中央髓部暗红棕色4气微香,味涩,微苦

均以色淡绿色或黄绿,内心色红棕,手拉不脱节,味微涩者为佳。

色变枯黄,脱节者不可供药用。

草麻黄

木贼麻黄

中麻黄

节间较长2~6厘米

短1~3厘米

2~6cm

表面触之有粗糙感

较强

鳞片状叶多2裂(稀3裂)先端多返曲

多2裂(稀3裂)先端多不反曲,急尖

多3裂(稀2裂)

断面髓部类圆形

类圆形

类三角形

显微特征:

草麻黄茎横切面:

类圆形,边缘有波状细棱脊

(1)两棱线间有下陷气孔

(2)棱线处有非木化的下皮纤维束(3)皮层有纤维束散在(4)外维管束8~10个,韧皮部狭小,其外有新月形纤维束,木质部呈三角状(5)髓部薄壁

细胞常含棕红色块状物,偶见环髓纤维(6)本品表皮细胞外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壁均有多数细小草酸钙方晶或砂晶。

中麻黄茎横切面:

维管束12~15个。

形成层环类三角形。

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

木贼麻黄将横切面:

维管束8~10个。

形成层环类圆形。

无环髓纤维。

草麻黄粉末:

角质层极厚;保卫细胞哑铃形成电话听筒形皮孔;纤维众多;嵌晶纤维;棕色块散在;导管具麻黄式穿孔板。

化学成分:

主要是草麻黄其次是伪麻黄碱

麻黄碱是主要有效成分,伪麻黄碱有抗炎作用。

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麻黄草质茎节间的髓部,节部含量为节间的1/3~1/2左右。

三种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以木贼麻黄最高,草麻黄次之,中麻黄最低。

被子植物:

是目前植物界中最进化,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和最繁盛的一类群。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具有真正的花

(2)胚珠包藏在由心皮形成的子房内(3)具双受精现象(4)孢子体高度发达

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主要区别特征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根系

直根系

须根系

维管束环状排列有形成层有髓射线

维管束散生排列无形成层无髓射线

网状叶脉

平行叶脉

5或4基数

3基数

种子

2枚子叶

1枚子叶

大黄152

基源: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

前两种习称“北大黄”后一种“南大黄”。

掌叶大黄: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大;茎直立。

基生叶长柄,叶片心形或近圆形,掌状中裂,裂片3~7;茎生叶互生,较小,托叶鞘状,膜质;大形圆锥形花序顶生,花小,红紫色。

瘦果三棱状。

唐古特大黄:

形态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为叶片掌状深裂,裂片再做羽状浅裂。

裂片披针形。

药用大黄:

叶片掌状浅裂,一般仅达叶片1/4处,裂片宽三角形;花较大,白色。

叶分裂程度:

药用大黄<掌叶<唐古特

采制:

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物,于10~11月地上部分枯萎时,或4~5月未开花前,采挖地下部分,除去泥土,切去茎及西根,刮去粗皮,按各地规格要求及大黄根茎大小,横切成片或纵切成瓣,或加工成卵形或圆柱形,粗根切成段。

培干或阴干。

产地: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

甘肃,青海,西藏药用大黄:

四川,云南,湖北,产量很小,商品中少见。

性状1呈类圆柱形,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习称“锦纹”2质坚,横切面淡红棕色,根茎髓部宽广,有多数星点(异常维管束)及线纹,习称锦纹3根类药材形成层明显,具明显的放射纹理,无星点。

4气清香,味苦,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特征:

根茎横切面:

1栓木层:

多以除去,偶有残留2韧皮部:

射线宽一至数列细胞,内含棕色物,韧皮部中有粘液腔。

3形成层:

成环,明显4髓部宽广,散有多数异常维管束(星点),星点为外木式维管束,木质部在外侧,韧皮部在内侧,射线呈星芒状射出,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

根横切面:

3种大黄均无星点,其余构造与根茎类似

根茎粉末特征:

(淡黄棕色)

1草酸钙簇晶:

众多,棱角多短钝2导管:

多纹理,具缘纹孔导管,非木化。

3淀粉粒:

单粒脐点星状,类圆形,复粒由2~7分粒组成。

化学成分:

蒽醌类化合物,鞣质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等。

游离蒽醌衍生物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

游离蒽醌具有抗菌作用,不具致泻作用。

结合性蒽醌衍生物有番泻苷等致泻作用强,但含量均较低。

理化鉴别;

1微量升华:

(检查游离蒽醌)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因升华温度不同结晶形状各异)+碱(NaOH/KOH)--红色

2薄层色谱:

以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为对照

伪品:

山大黄(土大黄)同属植物藏边大黄,河套大黄(波叶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等的根及根茎。

含土大黄苷---UV显兰紫色荧光

何首乌157

基源:

蓼科植物多花蓼的块根。

采制:

秋季采挖,洗净,切去两端,大形的块根,可对半剖开或切成块片后干燥。

生用或用黑豆汁拌匀,炖或蒸成制首乌。

产地:

主产于河南,湖北,广西,广东等地,行销全国及出口。

此外,湖南,山西,浙江等省亦产,但大多自产自销。

性状:

1纺锤形或团块状,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皱纹及皮孔。

2质坚实,横切面淡红棕色,有粉性,皮部常有4~11个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花纹”中央为一正常维管束。

3气微,味微苦涩。

制首乌:

多为不规则皱缩状的块片,表面黑褐色,凹凸不平,质坚硬,断面角质样,棕褐色或黑色。

显微特征:

横切面1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含红棕色物质2韧皮部外侧有异常维管束4~11个,为外韧型3中央维管束形成层成环状,导管较少,有管胞及少数木纤维,根中心导管较多。

4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显微粉末黄棕色1草酸钙簇晶较多2淀粉粒众多,单粒类球形,脐点明显;复粒2~9分粒3木栓细胞呈类多角形。

4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导管,具缘纹孔导细密。

此外有木纤维,棕色块。

化学成分:

卵磷脂,蒽醌类衍生物(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等)铁,锌

首乌藤(夜交藤)

基源:

为何首乌的藤茎。

秋冬季落叶时采收。

茎细圆柱形,扭曲,有分枝。

表面紫红色,粗糙,外皮易成鳞片状剥落。

黄连163

基源:

毛茛科植物华黄连“味连”三角叶黄连“雅连”云南黄连“云连”的干燥根茎

植物形态味连:

多年生草本,根茎黄色,常分枝。

叶片中央裂片稍呈菱形,侧生裂片呈不等2深裂。

三角叶黄连:

根茎少分支,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深裂片彼此密接云连:

根茎少分支,深裂片彼此疏离

采制:

秋季采挖,出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产地:

味连:

四川,湖北雅连:

四川洪雅云连:

云南,西藏现仅为栽培品,后两种产量少,多自产自销。

性状鉴别:

味连:

1多分枝,形如鸡爪,习称“鸡爪黄连”,表面黄褐色,粗糙,节密生,有过桥(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2上部具有棕色鳞叶残基,表面有须根及须根痕3质地坚硬,折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木部金黄色,髓部红棕色或成空洞4味极苦

雅连:

多单枝,过桥较明显,过桥长云连:

单枝,较细小,呈钩状,过桥不明显,折断面较平坦。

均以粗壮,坚实,断面皮部橙红色,木部鲜黄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味连根茎横切面1木栓层为数列细胞2皮层宽广,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3中柱鞘纤维成束,木化,伴有少数石细胞。

4维管束外韧型环列。

束间形成层不明显。

5髓部均为薄壁细胞,无石细胞雅连:

与味连相似,但髓部有石细胞云连:

皮层,中柱鞘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粉末特征:

1石细胞鲜黄色,类长方形或类多角形,孔沟明显2韧皮纤维鲜黄色,长梭形或纺锤形,壁厚,可见纹孔3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壁微波状弯曲或呈连珠状增厚3木纤维众多,鲜黄色,可见纹孔4螺纹或孔纹导管5淀粉粒多单粒

雅连粉末特征:

与味连相似,但石细胞较多云连:

无石细胞,无韧皮纤维

化学成分:

均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以盐酸盐的形式存在(黄连素)。

此外还有黄连碱(特征性成分)甲基黄连碱(云连无)巴马亭,药根碱,掌叶防己碱,木兰碱,阿魏酸等。

理化鉴别:

取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至沸,滤过。

取滤液,加稀盐酸1ml也漂白粉少量,显樱红色

另取滤液5滴,加5%没食子酸乙醇溶液2~3d,蒸干,趁热加H2SO4数滴,显深绿色(小檗碱反应)

粉末——95%乙醇1d+30%HNO31d镜检,黄色针状结晶析出(硝酸小檗碱)

川乌167

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的干燥主根(母根)附子:

为卡氏乌头的干燥子根加工品

采制:

一般于栽后的第二年六月中旬采挖,将子根与母根分开,洗净泥土、须根。

母根晒干称川乌。

子根习称泥附子,加工成:

1.盐附子:

将个大的子根放入盐卤(实用胆巴)水溶液中浸泡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晾晒,至表面出现大量盐霜,质地变硬为止。

2.黑顺片:

选中等大小的子根,浸食用胆巴中数日后,与浸液共煮至透心,捞出,用水漂洗,纵切呈约5mm的厚片,用水漂洗,并加用红糖与菜油炒成的调色液,使附片染成茶褐色,取出蒸透,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

3.白附片:

加工方法与黑顺片略同,但不加调色液,煮至透心后,剥去黑褐色外皮,纵切成薄片,蒸透,晒至半天,用硫磺熏后再晒干。

黑顺片与白附片直接入药。

盐附子需制后才能入药。

产销:

主产于四川、陕西。

性状:

呈瘦长长圆锥形,顶端常有残茎。

表面灰棕色,皱缩,质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