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982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苏教版

金沙县第三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小数加、减法

(一)

时间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难)点突破策略及准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能够初步进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导学过程

主备

复备

一、导入

1.复习准备。

(课件出示复习题)

让学生先解答,并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引入。

让学生试着计算,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尝试说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关系。

为了弄清楚刚才讨论的那些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二、教学实施

1.教学例题。

⑴引入。

星期天,小明、小丽和小芳一起到文具商店购买文具,小明买1个讲义夹用4.75元,小丽买1本笔记本用3.4元,小芳买1

支水彩笔用2.65元。

(教师出示教材第48页例1的情景图)

(2)提问。

小明和小丽一共要用多少元?

导学过程

主备

复备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

(3)回答并讨论。

教师:

显然,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容易知道两人一共要用的钱数应该是两人分别所花钱数之和,即4.75+3.4=(),我们可以像计算整数加法那样列竖式。

那么,怎么用竖式计算呢?

教师:

哪一种算法正确?

为什么?

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

教师接着提问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讨论。

(因为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教师:

小数加法也是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所以列竖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教师指名让学生叙述答案。

(4)知识迁移。

教师追加提问:

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小数减法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5)概括总结

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地方。

2.巩固提高。

(1)提问。

教师:

小明和小芳一共要用多少元?

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教材第48页的“试-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并验算的。

(2)追问。

算完后教师追问:

你能把计算结果化简吗?

得数7.40和2.10末尾的“0”怎样处理?

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能去掉?

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告诉学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的末尾有“0”时,通常要把“0”去掉。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减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对齐。

三、课堂作业设置

 

金沙县第三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小数加、减法

(二)

时间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按计算法则计算小数加、减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计算能力。

重(难)点突破策略及准备

1.深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导学过程

主备

复备

一、导入

1.笔算。

4.87十6.5=5.23十9.36=6.41-0.55=

2.师生小结。

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异同。

相同点:

计算方法相同,都是从最低位算起。

不同点:

整数加法是末位对齐,小数加法是小数点对齐。

二、教学实施

1.被减数的百分位可以看作“0”的情况。

⑴引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明、小丽和小芳到文具商店购买学习用具的例1,这节课我们又来到了那家文具商店,如图显示的是四学

导学过程

主备

复备

习用具的价格。

(课件显示:

商品价格)

(2)提问。

大家仔细看四种商品的价格,谁能告诉我:

一本笔记本比一支水彩笔贵多少元?

(3)讨论并计算。

最后集体统一在黑板上订正。

(4)思考小结。

教师紧接着提问:

被减数的百分位为什么可以看作“0”?

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的百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来计算,以后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

2.深入扩展。

〈教材第49页的“试一试”)

(1)引人内容。

“”

教师:

在刚才的例题中我们知道了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来计算。

但实际问题中并不仅仅存在这样一种情况,还存在被减数的几个数位上同时没有数的情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减数的几个数位上同时没有数的情况。

(2)实例讲解。

教师出示课件,同时提问:

还是刚才那个文具商店的四种商品,那么一支水彩笔比一支钢笔便宜多少元?

(3)思考小结。

教师紧接着提问:

此题与例2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被减数的十分位和百分位上都可以看作几?

为什么

3.归纳总结。

在小数的减法中,当被减数的小数点后面的数位上没有数时,均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直接把小数点后面的数位看作“0”来计算。

三、课堂作业练习

1.练一练。

2.用竖式计算。

 

金沙县第三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时间

1.使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计算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让学生明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小数点的输入。

重(难)点突破策略及准备

1.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熟悉键盘和数据输入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主备

复备

一、导入

1.复习准备。

(1)用计算器计算。

4215+2853=5238—649=1376+524=

(2)提问。

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你是怎么操作的?

说说你的方法。

2.揭示课题。

二、教学实施

1.例题讲解。

〔教材第52页的例3〉

教师:

(出示例题情境)李芸在超市购买了如图所示的五种商品,你们能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去爹少元吗?

导学过程

主备

复备

将五种商品的金额加起来就是李芸一共花费的金额。

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列出总的横式,教师巡视,查看其他同学的做题情况,并注意纠正他们在书写上的错误,最后集体统一订正并板书:

2.讨论分析。

教师:

一般情况下,当小数的位数很多或有较多的小数连加时,人们习惯用计算器计算代替笔算。

通过刚才的复习,相信大家对使用计算器进行整数的加、减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那么,在小数加、减计算中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大家了解吗?

你知道在计算器上怎样输入例题中买铅笔的钱数吗?

学生在下面分两组讨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

暂不对两位同学的回答评价,让我们一起动手使用计算器来验证他们说得对不对。

教师带着全体学生先在计算器上找到小数点键,然后分别按照两位同学说的方法输入买铅笔的钱数。

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了解和识记用计算器输入小数的方法。

教师:

师生一起用计算器算出0.80+24.00+15.40十44.70+6.00的答案,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最后给出正确答案并完成板书。

3.巩固拓展。

教材第52页的“试一试”:

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用计算器计算)

4.小结。

不管是小数的加法还是减法计算都可以使用计算器计算,只要掌握计算器上小数的输人法,其他操作与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加、减法一样,以后遇到比较复杂的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

三、课堂作业设置

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2.尝试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金沙县第三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小数乘整数。

时间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

2.通过知识迁移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新知识,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难)点突破策略及准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导学过程

主备

复备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

我们已经学过了整数的乘法,同学们还记得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吗?

指名让两个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

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乘数、乘数、积)。

二.教学实施

1.谈话。

教师:

西瓜是夏天消暑的好东西,大家知道西瓜的价格吗?

让我们一起到瓜果市场看看吧!

(出示教材第55页例1的情景图)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并记住图中的主要信息,指名让学生

说一说图中的主要信息。

2.提问

导学过程

主备

复备

教师:

我们已经知道了图中显示的信息,了解了西瓜在不同季节的价格,谁知道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呢?

先让学生在下面讨论,教师加以引导。

3.讨论。

从“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

”这个实际问题出发,根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列出算式0.8X3。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遇到小数乘法,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算法,教师注意观察)

这里我们运用了小数乘法的初步知识,这也是我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小数乘整数的运算。

我们初步看到小数乘整数也可以列竖式计算,竖式的形式和整数乘法的竖式很接近。

由于一个乘数是小数,积一般也是小数。

4.巩固拓展

教师:

我们已经顺利求出了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用的钱数,现在大家继续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2.35X3,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方法。

通过教学例1,使学生初步知道小数乘整数可以列竖式进行笔算,计算方法和整数乘法基本相同。

5,补充新知。

教材第56页的“试一试”着重教学积里有几位小数,即怎样在积里点小数点。

三、课堂作业练习

1.练一练。

2.根据125X12=15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金沙县第三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小数点右移与小数大小的关系

时间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用计算器计算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的积,从而发现小数点移动位置的规律,使学生掌握小数点右移与小数大小之间的关系。

3.通过归纳、总结规律,学会新知识,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以及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难)点突破策略及准备

1.熟记小数点右移与小数大小的关系。

2.熟练应用小数点右移与小数大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过程

主备

复备

一、复习导入

1.入门学习。

教师出示教材第56页的例2。

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

用计算器计算,并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2.讨论分析。

教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指名让三名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

你们回答得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各小组的同学再任意找几个小数,分别乘10、100、1000,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并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导学过程

主备

复备

3.归纳小结。

学生:

根据实际计算和观察讨论的结果,我们发现这样的规律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教师:

很高兴看到大家现在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计算,归纳总结出正确的规律。

根据你们总结出来的规律,以后我们再碰到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的情况,就可以不经过计算直接写出得数,只要把小数的小数点相应的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即可。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教材例题后总结的规律)

三、运用拓展

1.引人例题。

教师:

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数乘10、100、1000……可以直接写出得数,那么,这个规律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课件出示例3)

2.提出问题。

教师:

大家认真看图,谁能告诉我表格中显示的信息是什么?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指名让举手最快的学生回答〕

学生:

表中显示的是黄豆、玉米和牛奶三种食品每千克中蛋白质的含量。

每千克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0.351千克,每千克玉米中蛋白质的含量是0.081千克,每千克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外0.03千克。

3.讨论分析。

(让学生在下面分组讨论,教师指名让两名学生代表回答)

4,练习巩固。

教师出示课件(教材第57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在下面独立完成,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最后教师统一订正。

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前后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课堂作业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金沙县第三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时间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意义,理解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算理,初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竖式算法的算理,体会商里必须有整数部分的原因。

3.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赛学生类推的能力,以及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纪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难)点突破策略及准备

1.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熟练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手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算理,能够正确地

 

导学过程

主备

复备

一、复习准备

1.直接写出下面各式的结果。

2.提问:

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二、教学实施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1)引人例题。

教师:

上节课我们在学习小数乘法时了解了西瓜在不同季节的价格,这节课我们还要到水果市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们都买了些什么。

(出示例4的情景图)教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并记住图中的主要信息。

(2)提出问题。

教师:

我们已经知道了图中显示的信息,了解了她们所购买水果

导学过程

主备

复备

的品种、数量和付出的钱数,你们知道怎么算出每种水果的单价吗?

先让学生在下面讨论,教师在其中加以引导。

(3)讨论分析。

先算出每午克苹果多少元。

根据除法的意义,我们可以列出横式:

9.6÷3=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让两名学生代表表达他们的观点。

教师:

你们说得很好,分别从不同途径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你们都是采取分步求解的方法,实际上,还有一种更加简便的方法一用除法竖式计算。

在整数除法中,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把剩下的不够商1的部分作为余数,不再继续除了。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关键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真正明白以下内容:

①小数除法中,有余数的要在余数末尾添上“0”继续除。

教材中先在商的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余数“2”的右边添一个“0”,让学生明白这里在应用小数的性质,除法还可以继续算。

②通过“20”表示20个十分之一,除以5商4个十分之一,既清楚了“4”在商里的位置,又突出了在商里及时点上小数点的必要性。

第三个问题求每千克橘子多少元,列出算式5.7÷6,然后计算。

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

这道题的商不满1。

从总价5元多一些,数量6千克感觉到单价不满1元;也可以根据整数部分“5”比除数6小作出判断。

教学着重解决“应该在整数部分商0”,而且要求学生自己想到这一点。

3.归纳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出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

三、课堂作业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金沙县第三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小数点左移与小数大小的关系

时间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用计算器计算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的商,使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掌握小数点左移与小数大小之间的关系。

3.通过归纳总结规律学会新知识,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以及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难)点突破策略及准备

1.熟记小数点左移与小数大小的关系。

2.将小数点左移与小数大小之间的关系熟练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导学过程

主备

复备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初步知识,大家应该还记得小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在刚学完小数乘整数的知识后我们紧接着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特殊类型,即小数乘10、100、1000……的情况。

同样,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小数除以整数的特殊类型,即小数除以10、100、1000……的情况。

二、例题讲解

1.入门学习。

教师出示教材第60页的例5。

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用计算器计算,并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2.讨论分析。

教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指名让三名学生代表回答。

导学过程

主备

复备

教师:

你们回答得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各小组的同学再任意找几个小数,分别除以10、100、1000,并注意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及时解决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

大家在下面讨论得非常认真,那么,你们讨论出什么结果了吗?

3.归纳小结。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教师指名让举手最快的学生回答)

学生:

根据实际计算和观察讨论的结果,我们发现:

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教材例题后总结的规律〉

三、运用拓展

1.引人例题。

教师:

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数除以10、100、1000……可以直接写出得数,那么,这个规律在实际中有什么作用呢?

(课件出示例6)

2.提出问题。

教师:

大家认真看图,谁能告诉我表格中显示的信息内容是什么?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指名让举手最快的学生回答)

教师:

你对表中信息把握得很准确,其他同学也要多向这位同学学习。

现在我们知道了三种动物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如果换作吨作单位,那么长颈鹿的体重是多少吨?

3.讨论分析。

(让学生在下面分组讨论,教师指名让两名学生回答)

4,练习巩固。

教师出示教材第61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最后统一订正。

四、课堂作业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金沙县第三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小数乘小数

时间

1.引导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小数中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方法,知道积里小数的位数与乘数中小数位数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策略及准备

1.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正确掌握小数位数的确定方法。

 

导学过程

主备

复备

一、复习导入

教师:

我们已经在前面学习了简单的小数乘、除法运算,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复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最后统一订正)

二、教学新课

1.例题讲解。

教师出示教材第64页例7示意图的课件,引导学生看图。

教师:

大家看到的是小明房间的平面图,房间长3.8米,宽3.2米

你们知道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吗?

先估算一下,再列式计算。

由于小明的房间是个长方形,因而我们可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列出小明房间面积的算式:

3.8X3.2。

学生分组讨论,指名让三位学生发言。

教师:

三位同学估算得都很不错,那么,应该怎样进行精确计算呢?

3.8和3.2两个乘数都是小数,这样的小数乘法我们没有学过如何进

导学过程

主备

复备

行计算事实上,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然后利用我们学过的一些知识得出两数的积。

教师出示如上的课件,引导学生探索把两个小数看成整数相乘之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两个小数的积?

2.补充拓展

在学生完成例7之后,教师紧接着提出下一个问题,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根据面积公式可以列式:

3.2X1.15

让学生模仿例7的计算方法完成此题,教师在其中加以引导,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书,中让其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3.小结

教师:

比较上面两题中两个乘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小组里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注意学生观点的异同,指名让学生发言。

学生:

通过讨论,我们认为小数乘小数,应该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然后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4.巩固加深。

教师:

刚才我们成功算出了小明的房间和阳台的面积,现在我们来一起看看小明在阳台摆放的花架的占地面积。

(出示教材第66页例8〉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

这个花架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让学生在下面独立完成,然后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教师: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本题与以前我们学过的题目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讨论,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出:

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三、课堂作业练习

1.口算。

2.在下面各题的积里点上小数点

 

金沙县第三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积的近似值

时间

1.使学生理解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积的近似值。

2.使学生知道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取积的近似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猜测、验证,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

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类推迁移能力

重(难)点突破策略及准备

1.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会用“四舍五人”的方法取积的近似值。

2.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值。

 

导学过程

主备

复备

一、复习

1.口算。

2.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

二、教学实施

1.谈话导入。

教师:

根据刚才学过的小数乘小数的知识我们知道,乘数里小数的位数越多,积里的小数位数也越多。

因此,为了记录的方便,小数乘法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求积的近似值。

2.例题讲解。

导学过程

主备

复备

教师出示教材第66页的例9,让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并根据题目要求列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