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044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docx

立体几何83高考数学江苏专用讲义

§8.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考情考向分析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是高考中的重点考查内容,涉及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及其应用等内容.题型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解题要求有较强的推理论证能力,广泛应用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1.直线与平面垂直

(1)定义

如果直线a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a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a⊥α,直线a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a的垂面.垂线和平面的交点即为垂足.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l⊥α

性质定理

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a∥b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定义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若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若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

(2)范围:

.

 

3.平面与平面垂直

(1)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①二面角:

一条直线和由这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

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2)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α⊥β

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l⊥α

概念方法微思考

1.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吗?

提示 垂直.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在平面内可以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该直线垂直,根据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以得出两平行直线中的另一条也与平面内的那两条直线成90°的角,即垂直于平面内的这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垂直于这个平面.

2.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吗?

提示 垂直.在两个相交平面内分别作与第三个平面交线垂直的直线,则这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这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与这两条垂线平行,所以该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题组一 思考辨析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 × )

(2)直线a⊥α,b⊥α,则a∥b.( √ )

(3)若α⊥β,a⊥β,则a∥α.( × )

(4)若直线a⊥平面α,直线b∥α,则直线a与b垂直.( √ )

(5)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则α⊥β.( × )

题组二 教材改编

2.[P43练习T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②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③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γ;

④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答案 ①②③

解析 对于④,若平面α⊥平面β,则平面α内的直线可能不垂直于平面β,即与平面β的关系还可以是斜交、平行或在平面β内,其他命题均是正确的.

3.[P45T11]在三棱锥P-ABC中,点P在平面ABC中的射影为点O.

(1)若PA=PB=PC,则点O是△ABC的________心;

(2)若PA⊥PB,PB⊥PC,PC⊥PA,则点O是△ABC的________心.

答案 

(1)外 

(2)垂

解析 

(1)如图1,连结OA,OB,OC,OP,

在Rt△POA,Rt△POB和Rt△POC中,PA=PC=PB,

所以OA=OB=OC,即O为△ABC的外心.

(2)如图2,延长AO,BO,CO分别交BC,AC,AB于点H,D,G.

∵PC⊥PA,PB⊥PC,PA∩PB=P,PA,PB⊂平面PAB,

∴PC⊥平面PAB,又AB⊂平面PAB,∴PC⊥AB,

∵AB⊥PO,PO∩PC=P,PO,PC⊂平面PGC,

∴AB⊥平面PGC,又CG⊂平面PGC,

∴AB⊥CG,即CG为△ABC边AB上的高.

同理可证BD,AH分别为△ABC边AC,BC上的高,

即O为△ABC的垂心.

题组三 易错自纠

4.若l,m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为平面,且l⊥α,则“m∥α”是“m⊥l”的_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答案 充分不必要

解析 由l⊥α且m∥α能推出m⊥l,充分性成立;

若l⊥α且m⊥l,则m∥α或者m⊂α,必要性不成立,

因此“m∥α”是“m⊥l”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5.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O,M,N分别是线段BD,DD1,D1C1的中点,则直线OM与AC,MN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答案 垂直

解析 因为DD1⊥平面ABCD,

所以AC⊥DD1,

又因为AC⊥BD,DD1∩BD=D,

所以AC⊥平面BDD1B1,

因为OM⊂平面BDD1B1,所以OM⊥AC.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

则OM==,MN==,

ON==,

所以OM2+MN2=ON2,所以OM⊥MN.

6.如图,AB是圆O的直径,PA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C是圆O上不同于A,B的任一点,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

答案 4

解析 因为AB是圆O的直径,所以AC⊥BC,△ACB是直角三角形;由PA⊥平面ABC可得,PA⊥AB,PA⊥AC,所以△PAB与△PAC是直角三角形;因为PA⊥平面ABC,且BC⊂平面ABC,所以PA⊥BC.又BC⊥AC,PA∩AC=A,所以BC⊥平面PAC.而PC⊂平面PAC,所以BC⊥PC,△PCB是直角三角形.故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4.

题型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1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AA1=3,BC=2,D是BC的中点,F是CC1上一点.当CF=2时,证明:

B1F⊥平面ADF.

证明 因为AB=AC,D是BC的中点,所以AD⊥BC.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因为BB1⊥底面ABC,AD⊂底面ABC,

所以AD⊥B1B.

因为BC∩B1B=B,BC,B1B⊂平面B1BCC1,

所以AD⊥平面B1BCC1.

因为B1F⊂平面B1BCC1,

所以AD⊥B1F.

方法一 在矩形B1BCC1中,

因为C1F=CD=1,B1C1=CF=2,

所以Rt△DCF≌Rt△FC1B1,

所以∠CFD=∠C1B1F,

所以∠B1FD=90°,

所以B1F⊥FD.

因为AD∩FD=D,AD,FD⊂平面ADF,

所以B1F⊥平面ADF.

方法二 在Rt△B1BD中,BD=CD=1,BB1=3,

所以B1D==.

在Rt△B1C1F中,B1C1=2,C1F=1,

所以B1F==.

在Rt△DCF中,CF=2,CD=1,

所以DF==.

显然DF2+B1F2=B1D2,

所以∠B1FD=90°.

所以B1F⊥FD.

因为AD∩FD=D,AD,FD⊂平面ADF,

所以B1F⊥平面ADF.

思维升华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及关键

(1)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

①判定定理;②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③面面垂直的性质.

(2)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

跟踪训练1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点E,F(E与A,D不重合)分别在棱AD,BD上,且EF⊥AD.

求证:

(1)EF∥平面ABC;

(2)AD⊥AC.

证明 

(1)在平面ABD内,因为AB⊥AD,EF⊥AD,

则AB∥EF.

又因为EF⊄平面ABC,AB⊂平面ABC,

所以EF∥平面ABC.

(2)因为平面ABD⊥平面BCD,

平面ABD∩平面BCD=BD,BC⊂平面BCD,BC⊥BD,

所以BC⊥平面ABD.

因为AD⊂平面ABD,所以BC⊥AD.

又AB⊥AD,BC∩AB=B,AB⊂平面ABC,

BC⊂平面ABC,

所以AD⊥平面ABC.

又因为AC⊂平面ABC,所以AD⊥AC.

 

题型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AP⊥平面PCD,E,F分别为PC,AB的中点.

(1)求证:

平面PAD⊥平面ABCD;

(2)求证:

EF∥平面PAD.

证明 

(1)因为AP⊥平面PCD,CD⊂平面PCD,所以AP⊥CD.

又四边形ABCD为矩形,所以AD⊥CD,

又因为AP∩AD=A,AP⊂平面PAD,AD⊂平面PAD,

所以CD⊥平面PAD.

又因为CD⊂平面ABCD,

所以平面PAD⊥平面ABCD.

(2)连结AC,BD交于点O,连结OE,OF.

因为四边形ABCD为矩形,

所以O为AC的中点.

因为E为PC的中点,所以OE∥PA.

因为OE⊄平面PAD,PA⊂平面PAD,

所以OE∥平面PAD.

同理可证OF∥平面PAD.

因为OE∩OF=O,OB,OF⊂平面OEF,

所以平面OEF∥平面PAD.

因为EF⊂平面OEF,所以EF∥平面PAD.

思维升华

(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

①面面垂直的定义;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2)在已知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

跟踪训练2(2018·南京、盐城模拟)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C⊥A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1)求证:

B1C1∥平面A1DE;

(2)求证:

平面A1DE⊥平面ACC1A1.

证明 

(1)因为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所以DE∥BC.

又因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1C1∥BC,

所以B1C1∥DE.

又B1C1⊄平面A1DE,DE⊂平面A1DE,

所以B1C1∥平面A1DE.

(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CC1⊥底面ABC,

又DE⊂底面ABC,所以CC1⊥DE.

又BC⊥AC,DE∥BC,所以DE⊥AC.

又CC1,AC⊂平面ACC1A1,

且CC1∩AC=C,

所以DE⊥平面ACC1A1,

又因为DE⊂平面A1DE,

所以平面A1DE⊥平面ACC1A1.

题型三 垂直关系中的探索性问题

例3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是棱BC,AB的中点,点F在棱CC1上,已知AB=AC,AA1=3,BC=CF=2.

(1)求证:

C1E∥平面ADF;

(2)设点M在棱BB1上,当BM为何值时,平面CAM⊥平面ADF.

(1)证明 连结CE交AD于O,连结OF.

因为CE,AD为△ABC的中线,

则O为△ABC的重心,故==,故OF∥C1E,

因为OF⊂平面ADF,C1E⊄平面ADF,

所以C1E∥平面ADF.

(2)解 当BM=1时,平面CAM⊥平面ADF.

证明如下:

因为AB=AC,AD⊂平面ABC,

故AD⊥BC.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BB1⊥平面ABC,BB1⊂平面B1BCC1,

故平面B1BCC1⊥平面ABC.

又平面B1BCC1∩平面ABC=BC,AD⊂平面ABC,

所以AD⊥平面B1BCC1,

又CM⊂平面B1BCC1,

故AD⊥CM.

又BM=1,BC=2,CD=1,FC=2,

故Rt△CBM≌Rt△FCD.

易证CM⊥DF,又DF∩AD=D,DF,AD⊂平面ADF,

故CM⊥平面ADF.

又CM⊂平面CAM,

故平面CAM⊥平面ADF.

思维升华对命题条件的探索的三种途径

途径一:

先猜后证.

途径二:

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

途径三:

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跟踪训练3如图所示的空间几何体ABCDEFG中,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E⊥平面ABCD,EF∥AB,EG∥AD,EF=EG=1.

(1)求证:

平面CFG⊥平面ACE;

(2)在AC上是否存在一点H,使得EH∥平面CFG?

若存在,求出CH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证明 连结BD交AC于点O,则BD⊥AC.

设AB,AD的中点分别为M,N,连结MN,则MN∥BD,

连结FM,GN,则FM∥GN,且FM=GN,

所以四边形FMNG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MN∥FG,所以BD∥FG,所以FG⊥AC.

由于AE⊥平面ABCD,所以AE⊥BD.

所以FG⊥AE,

又因为AC∩AE=A,AC,AE⊂平面ACE,

所以FG⊥平面ACE.

又FG⊂平面CFG,所以平面CFG⊥平面ACE.

(2)解 存在.设平面ACE交FG于Q,则Q为FG的中点,

连结EQ,CQ,取CO的中点H,连结EH,

由已知易知,平面EFG∥平面ABCD,

又平面ACE∩平面EFG=EQ,

平面ACE∩平面ABCD=AC,

所以CH∥EQ,

又CH=EQ=,

所以四边形EQCH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H∥CQ,

又CQ⊂平面CFG,EH⊄平面CFG,

所以EH∥平面CFG,

所以在AC上存在一点H,使得EH∥平面CFG,

且CH=.

1.已知两条异面直线平行于一平面,一直线与两异面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个平面与这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平行;②垂直;③斜交;④不能确定.

答案 ②

解析 设a,b为异面直线,a∥平面α,b∥平面α,直线l⊥a,l⊥b.

过a作平面β∩α=a′,则a∥a′,∴l⊥a′.

同理过b作平面γ∩α=b′,则l⊥b′.

∵a,b异面,∴a′与b′相交,∴l⊥α.

2.设l,m表示直线,m是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则“l⊥m”是“l⊥α”成立的_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答案 必要不充分

解析 由线面垂直的定义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至少两条相交直线,则直线与平面垂直,只平行于平面内一条直线说明充分性不成立,反之,直线垂直于平面,则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说明是必要条件,则“l⊥m”是“l⊥α”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已知平面α,β,直线m,n.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α⊥β,α∩β=n,m⊥n,则m⊥β;

②若n⊥α,n⊥β,m⊥α,则m⊥β;

③若m⊥α,n⊥β,m⊥n,则α⊥β;

④若α⊥β,m⊥α,n⊥β,则m⊥n.

其中,真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②③④

解析 对于①,当m⊂α时,才能保证m⊥β,不对;对于②,由m⊥α,n⊥α,得m∥n,又n⊥β,所以m⊥β,对;③④都对.

4.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α∥β,β∥γ,m⊥α,则m⊥γ;

②若α⊥β,m∥α,则m⊥β;

③若m⊥α,m∥β,则α⊥β;

④若m∥n,n⊂α,则m∥α.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①③

解析 易知①正确;②可能有m⊂β,m∥β,m与β相交等情况,故不正确;③正确;④可以有m∥α或m⊂α,故不正确.

5.设α,β是空间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及β外的两条不同直线.从“①m⊥n;②α⊥β;③n⊥β;④m⊥α”中选取三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

________.(用序号表示)

答案 ①③④⇒②(或②③④⇒①)

解析 逐一判断.若①②③成立,则m与α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故①②③⇒④错误;同理①②④⇒③也错误;

①③④⇒②与②③④⇒①均正确.

6.如图,已知PA⊥平面ABC,BC⊥AC,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

答案 4

解析 ∵PA⊥平面ABC,AB,AC,BC⊂平面ABC,

∴PA⊥AB,PA⊥AC,PA⊥BC,则△PAB,△PAC为直角三角形.由BC⊥AC,且AC∩PA=A,得BC⊥平面PAC,从而BC⊥PC,因此△ABC,△PBC也是直角三角形.

7.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BC1⊥AC,则C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直线________上.

答案 AB

解析 ∵AC⊥AB,AC⊥BC1,AB∩BC1=B,

∴AC⊥平面ABC1.

又∵AC⊂平面ABC,∴平面ABC1⊥平面ABC.

∴C1在平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两平面交线AB上.

8.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动点,当点M满足____________时,平面MBD⊥平面PCD.(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

答案 DM⊥PC(或BM⊥PC等)

解析 ∵PA⊥底面ABCD,∴BD⊥PA,连结AC,则BD⊥AC,且PA∩AC=A,∴BD⊥平面PAC,∴BD⊥PC.

∴当DM⊥PC(或BM⊥PC)时,即有PC⊥平面MBD,

而PC⊂平面PCD,∴平面MBD⊥平面PCD.

 

9.如图所示的五个正方体中,l是正方体的一条体对角线,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l⊥平面MNP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①④

解析 图②中,只有MP⊥l;图③中,l与MN,PN,MP均不垂直;图⑤中l与NP,MP不垂直.

10.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BC的中点,点P在线段D1E上.点P到直线CC1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点P到直线CC1的距离等于点P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到点C的距离,设点P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为P′,显然点P到直线CC1的距离的最小值为P′C的长度的最小值.当P′C⊥DE时,P′C的长度最小,此时P′C==.

11.(2018·江苏南京师大附中考前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点E在棱PC上(异于点P,C),平面ABE与棱PD交于点F.

(1)求证:

AB∥EF;

(2)若AF⊥EF,求证:

平面PAD⊥平面ABCD.

证明 

(1)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

所以AB∥CD.

又AB⊄平面PDC,CD⊂平面PDC,

所以AB∥平面PDC,

又因为AB⊂平面ABE,平面ABE∩平面PDC=EF,

所以AB∥EF.

(2)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

所以AB⊥AD.

因为AF⊥EF,

(1)中已证AB∥EF,

所以AB⊥AF.

又AB⊥AD,

由点E在棱PC上(异于点C),所以点F异于点D,

所以AF∩AD=A,AF,AD⊂平面PAD,

所以AB⊥平面PAD,

又AB⊂平面ABCD,

所以平面PAD⊥平面ABCD.

1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PA=AB=BC=,AD=CD=1,∠ADC=120°,点M是AC与BD的交点,点N在线段PB上,且PN=PB.

(1)证明:

MN∥平面PDC;

(2)求直线MN与平面PAC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 因为AB=BC,AD=CD,

所以BD垂直平分线段AC.

又∠ADC=120°,

所以MD=AD=,AM=.

所以AC=.

又AB=BC=,

所以△ABC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BM=,所以=3,

又因为PN=PB,

所以==3,

所以MN∥PD.

又MN⊄平面PDC,PD⊂平面PDC,

所以MN∥平面PDC.

(2)解 因为PA⊥平面ABCD,BD⊂平面ABCD,

所以BD⊥PA,

又BD⊥AC,PA∩AC=A,PA,AC⊂平面PAC,

所以BD⊥平面PAC.

(1)知MN∥PD,

所以直线MN与平面PAC所成的角即直线PD与平面PAC所成的角,

故∠DPM即为所求的角.

在Rt△PAD中,PD=2,

所以sin∠DPM===,

所以直线MN与平面PA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3.在正四面体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给出下面三个结论:

①BC∥平面PDF;

②DF⊥平面PAE;

③平面PDF⊥平面ABC.

其中不成立的结论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③

解析 如图,由题意知BC∥DF,

又BC⊄平面PDF,DF⊂平面PDF,

∴BC∥平面PDF.

∵P-ABC为正四面体,

∴BC⊥PE,AE⊥BC,

又AE∩PE=E,

∴BC⊥平面PAE,

∴DF⊥平面PAE,

∴平面PAE⊥平面ABC,

∴①②成立.

易知∠PMA为二面角P-DF-A的平面角.

设此正四面体的棱长为1,则PA=1,AM=,

PM2=PD2-DM2=2-2=,

∴PA2≠AM2+PM2,

即∠PMA不为90°,平面PDF与平面ABC不垂直,

故③不成立.

14.如图,PA⊥圆O所在的平面,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O上的一点,E,F分别是点A在PB,PC上的射影,给出下列结论:

①AF⊥PB;②EF⊥PB;③AF⊥BC;

④AE⊥平面PBC.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 ①②③

解析 由题意知PA⊥平面ABC,∴PA⊥BC.

又AC⊥BC,且PA∩AC=A,PA,AC⊂平面PAC,

∴BC⊥平面PAC,∴BC⊥AF.

∵AF⊥PC,且BC∩PC=C,BC,PC⊂平面PBC,

∴AF⊥平面PBC,

∴AF⊥PB,又AE⊥PB,AE∩AF=A,

AE,AF⊂平面AEF,

∴PB⊥平面AEF,∴PB⊥EF.

故①②③正确.

 

1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中心为O.设PA⊥平面ABCD,EC∥PA,且PA=4,则CE=________时,PO⊥平面BDE.

答案 2

解析 要使PO⊥平面BDE,

因为易证PO⊥BO,

所以只要使PO⊥OE,即∠POE=90°,

只要使Rt△PAO∽Rt△OCE,即=,

即只要=,只要CE=2.

故当CE=2时,可使PO⊥平面BDE.

16.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BC⊥DC,AE⊥DC,且E为CD的中点,M,N分别是AD,BE的中点,将△ADE沿AE折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写出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

①不论D折至何位置(不在平面ABC内),都有MN∥平面DEC;

②不论D折至何位置(不在平面ABC内),都有MN⊥AE;

③不论D折至何位置(不在平面ABC内),都有MN∥AB;

④在折起过程中,一定不会有EC⊥AD.

答案 ①②

解析 由已知,在未折叠的原梯形中,

易知四边形ABCE为矩形,

所以AB=EC,所以AB=DE,

又AB∥DE,

所以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E=AD,折叠后如图所示.

①过点M作MP∥DE,交AE于点P,连结NP.

因为M,N分别是A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