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314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当代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docx

《中国现当代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现当代文学.docx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和概貌。

(二)难点

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各阶段的文学特征。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现当代作家用现代语言形式表达现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包括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两个阶段,其中现代文学由五四文学、左翼时期的文学和战争时期的文学组成,当代文学则由新中国时期的文学、“文革”时期的文学、新时期文学和后新时期文学组成。

(一)中国现代文学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的创刊豁然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也开启了文学革命反叛古典文学、创造现代文学的历程。

文学革命的发生既是中国文学发展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外国文学思潮涌入后诱发的结果。

文学革命全力推进文学语言的白话化,提倡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新的文学观,同时大力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作为借鉴,并在小说、新诗、散文、戏剧等创作领域取得了实绩。

鲁迅、郁达夫等人的小说,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等人的新诗,周作人、朱自清、冰心、郁达夫等人的散文和田汉、丁西林等人的戏剧代表了五四新文学的成就。

1928年后,在左翼思潮的影响下现代文学进入左翼文学时期。

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的功利性与政治性得以凸显,出现了蒋光慈、茅盾、殷夫、柔石、张天翼等一批左翼文学作家。

与此同时,鲁迅杂文充分发挥其匕首与投枪的作用,老舍执着地表现北京小市民世界,巴金以小说揭露和批判封建大家族的罪恶,沈从文用小说构筑其美丽的湘西世界。

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的小说,徐志摩、戴望舒、卞之琳的诗歌,鲁迅的杂文,周作人、林语堂的散文和曹禺的剧作代表了革命文学时期的文学创作业绩。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将现代文学置身于战争之中。

战争使文学的爱国主义热情高涨,同时也使文学区域化,分别出现了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

巴金、赵树理、钱钟书、张爱玲、路翎、张天翼、沙汀等人的小说,艾青、臧克家、穆旦、马凡陀等人的诗歌,丘东平、范长江等人的报告文学与聂绀弩、唐弢、何其芳、萧红、巴金、沈从文、张爱玲等人的散文,夏衍、陈白尘、吴祖光等人的剧作与《白毛女》等剧作展现了战争时期现代文学难得的创作实绩。

(二)中国当代文学

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揭开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大幕,同时标志着新中国文学时期的到来。

新中国时期的文学以一系列的批判运动对文学活动加以规范并将其纳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定的轨道中。

当代文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向,表现中华民族除旧布新、以工农兵为主体的社会变革风貌。

作家们真诚地以文学歌颂新中国、歌颂共产党,同时追忆革命过程中的艰难历程。

小说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在历史、农村现实题材方面取得突出艺术成就,出现了《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等优秀作品;诗歌则与时代、现实密切联系,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伟大斗争,热情赞颂新时代新生活,出现了李季、闻捷、郭小川、贺敬之等诗人;散文创作队伍庞大,品类齐全,出现了通讯、抒情散文、报告文学、杂文等;戏剧充分继承、发扬解放区戏剧的现实主义传统,创作题材广泛、品种繁多,出现了《茶馆》、《龙须沟》、《关汉卿》、《蔡文姬》等戏剧作品。

但由于受到“左倾”思想影响,新中国时期文学题材狭窄,形象单一。

1966年5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的爆发使现代文学进入“文革”文学时期。

“文革”文学直接将政治观念与政治意图美学化为文学作品,遵循“三突出”原则进行集体创作,文学政治化,文学创作水准较低。

其中,“样板戏”将政治乌托邦与大众艺术形式紧密相结合,实现了文学大众化。

“文革”时期还出现了穆旦、丰子恺、张扬、赵振开、食指等人的地下文学创作活动。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拉开了新时期文学的帷幕,被破坏的文学逐渐复苏并走向繁荣。

作家队伍空前壮大,文学创作日益繁荣,文学题材、艺术方法、形式和风格多样化。

新时期文学以现实主义为主潮,积极探索各种创作方法。

先后出现了伤痕文学、反思小说、改革小说、人道主义文学、寻根文学等小说创作潮流,对历史和现实进行认真思考和反思。

诗歌则直面现实、人生,高扬现实主义传统,逐渐由社会向自我复归。

散文作家们广泛取材,自由抒写思想情感,表露自己的精神个性,报告文学空前繁荣。

话剧创作多元化,出现了《车站》、《绝对信号》、《野人》等探索性剧作。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由此推动文学进入后新时期文学时期。

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文学告别一元化时代进入多元化时代。

后新时期文学深受商品意识、市场观念影响,文学活动日益市场化,文学作家日益边缘化。

小说方面长篇小说剧增,涌现出刘恒、方方、池莉、刘震云、苏童、王小波、王朔、莫言、陈忠实、马原、王安忆、余华等小说家,出现了《第一次亲密接触》、《悟空传》、《九州缥缈录》等网络经典小说;诗歌方面先锋性、探索性备受关注,出现了海子、西川、于坚、翟永明等诗人。

散文出现了学者散文、文化散文等创作热潮,出现了史铁生、王小波、余秋雨等散文作家。

戏剧创作走向低迷,只有孟京辉在引领着小剧场话剧创作。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

(一)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赏析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雪花的快乐》写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1卷第6期,后收入《志摩的诗》(新月书店1928年版)。

作者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序,浙江海宁人。

曾在北京大学学习,后留学英、美。

旅英期间开始诗歌创作。

1922年回国后先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1924年与胡适、陈源等人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25年任《晨报》副刊主编,1926年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创办《晨报》副刊《诗镌》周刊并任主编,1927年与胡适、邵洵美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1928年与胡适、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周刊并任总编,1929年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及中华书局编辑,1931年初与陈梦家等人创办《诗刊》并任主编。

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而遇难。

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在《雪花的快乐》中,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这雪花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诗人的灵魂贯注其中。

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诗人要为美而死。

值得回味的是诗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

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多么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著。

诗人要找寻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

写作时诗人或许面对窗外飞扬的雪花热泪盈眶,或许独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间。

他的灵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

现实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

当“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乐》,或许写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

这首诗共四节,这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

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藩篱,把一切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

“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

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著。

这首诗的韵律是大自然的音籁、灵魂的交响。

重复出现的“飞扬,飞扬,飞扬”织出一幅深邃的灵魂图画。

徐志摩的诗善于采用口语入诗,流畅铿锵、一气呵成。

《雪花的快乐》诗节均齐,每个诗节有五个诗行,排列方式相同;每个诗行都是三顿。

诗节、诗行的排列中又有灵活的变化。

每个诗节的三、四行都退后一格,从形式上赋予诗节错落有致的动感;韵脚灵活自由,从视觉上赋予诗篇往复回环的美感。

均齐中的变化暗合雪花的飘飞回旋。

《雪花的快乐》运用隽秀柔和的笔调描绘了雪花优美的形象、活泼的身姿,生动地写出了雪花的快乐。

诗的节奏轻快,调子舒展明朗,意境优美。

《雪花的快乐》具有执著坚定的情感美、清丽幽雅的意境美和和谐灵动的音韵美。

赏析作业:

1.拓展阅读徐志摩的《为要寻一个明星》、《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2.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徐志摩。

3.根据阅读《雪花的快乐》获得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或以雪花为题材写一首小诗。

(二)北岛《回答》赏析

一切

北岛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一切》发表于1978年《今天》第3期,后收入《北岛诗选》。

作者北岛(1949—)原名赵振开,1949年生于北京,是最为重要的朦胧诗人,现旅居国外。

有诗集《北岛诗选》、《太阳城札记》等。

《一切》以极为沉痛和警策的声音宣谕了一代人传统价值观念的失落和精神信仰的危机。

由不相信到怀疑一切的怀疑主义气息弥漫诗中。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青年所遭受的精神创伤及其危机绝不亚于艾略特时代的西方青年。

《一切》表达了一代人的精神状态和主体性意识,但过于直白和理念化。

在诗中北岛以怀疑、指控的态度切入格格不入的现实,表现其对十年“文革”浩劫的批判、怀疑否定和反抗,表现其对时代、历史的深刻反思。

在语义矛盾和悖论中表达着一种复杂性。

通篇排比,一气呵成,颇类郭沫若《天狗》。

诗中有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有对现实的斥责和对时局的担忧。

赏析作业:

1.拓展阅读郭沫若《天狗》、北岛《回答》和舒婷《这也是一切》。

2.查阅关于“文革”的相关资料,了解“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创作活动。

3.根据阅读《一切》获得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或一首小诗。

四、专题作业

(一)进一步梳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并用你自己的语言概括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程;

(二)进一步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各阶段的特征,并用你自己的语言概括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程;

(三)进一步了解你所喜欢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搜集并阅读其相关资料进行探究式阅读;

(四)选择你所喜欢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认真阅读并体味所获得的阅读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