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563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理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理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理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理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地理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地理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地理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地理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地理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地理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地理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地理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地理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地理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

《地理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

地理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2017-2018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总共60分,每题2分)

1.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天体的是()

A.轮廓模糊的星云B.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C.太空中的航天飞机D.行星爆炸瞬间的碎片

2.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B.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C.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D.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地月系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⑤行星是( )

A.水星B.地球C.天王星D.木星

4.属于远日行星的是()

A.②B.④C.⑤D.⑥

5.能够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行星的是(  )

A.地球上形成了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大气条件和液态水

B.地球恰好位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

C.只有地球处在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利于生命形成发展

D.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卫星绕转的大行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

A.太阳不可能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B.是地球唯一的能量来源

C.太阳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D.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具有能量集中、容易收集的优点

7.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8.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能无关的是( )

A.天然气B.煤炭

C.石油D.核能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于2010年12月6日在太阳观测图像中发现,太阳“脸上”新长出一颗“大痣”(如下图所示),其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数倍,中心区域的温度约为3600摄氏度,而边缘地区则要超过5800摄氏度。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太阳大气层,从外向里分别是()

A.光球、色球、日冕B.光球、日冕、色球

C.日冕、色球、光球D.日冕、光球、色球

10.该“大痣”出现在太阳的(  )

A.光球层B.色球层

C.日冕层D.中心区域

11.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黑子活动的高峰年,地球上的气候状况相对稳定

B.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甚至造成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

C.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高能带电粒子“轰击”地球高层大气,使地球赤道附近出现极光现象

12.下列现象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

A.短波通讯中断B.信鸽迷失方向

C.指南针失灵D.太阳东升西落

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早晨,英军海岸防卫指挥部接到各雷达站的报告,说雷达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奇怪的干扰,干扰的方向与太阳移动的方向一致,而且只出现在白天。

你认为这种对雷达的干扰,其原因可能是()

A.德军使用的一种秘密武器B.雷达本身出现的故障

C.太阳活动的影响D.外界杂质的影响

14.下列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15.关于北京和上海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上海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上海

D.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16.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真正周期分别是(  )

A.1个恒星日、1恒星年B.1个太阳日、1恒星年

C.1个太阳日、1回归年D.1个恒星日、1回归年

17.广州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是目前世界上南北回归线上高度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座标志塔。

塔底中央嵌有一颗铜心与顶球相对,塔身是空心的,北回归线正从这里通过,游人立于塔底铜心,抬头仰望,从塔心及铜球的一个圆孔窥见苍穹。

一年中在某天正午可观察到阳光从顶部圆孔直射到地面的景象。

请问这一天应该是(  )

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搭载3名宇航员飞天。

6月24日,在航天员刘旺的操作下,成功实现载人手控“天宫一号”“神舟九号”交会对接,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迈出重要一步。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顺利对接时太阳直射点(  )

A.正在向北移动B.已移动到最南端C.正在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

19.“神舟九号”飞船飞天至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这段时间内地球公转的速度(  )

A.变慢B.变快C.最快D.最慢

20.12月2日至次年1月1日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是(  )

A.先向北移后向南移B.一直向北移C.先向南移后向北移D.一直向南移

21.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

A.日月升落B.极昼极夜

C.月相变化D.四季更替

2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  )

A.23小时56分B.24小时04分

C.24小时56分D.24小时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23.若AB为昏线,则H地的区时为(  )

A.12月22日6时B.6月22日18时

C.12月22日18时D.6月22日6时

24.若DF为晨线,此时地球上有22日和23日,在东半球内属于23日的范围是( )

A.20°W向东至160°E之间B.0°向东至160°E之间

C.160°W向东至20°E之间D.0°向东至180°之间

25.某地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的游鱼,都会感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上下颠簸D.左右摇晃

26.下列地区地壳厚度最薄的是()

A.青藏高原B.死海C.马里亚那海沟D.贝加尔湖

27.有关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之间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因此地壳又称岩石圈

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合称为岩石圈

C.岩石圈即地壳的表层由岩石组成的部分

D.软流层是地壳和岩石圈这两个罔层的分界线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8.“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

A.d作用弱B.a辐射弱C.c辐射弱D.b辐射弱

29.“放火作煜,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A.“烟气”使大气更多吸收太阳辐射

B.“放火作煜”,直接烤热地面

C.“放火作煜”,直接熏暖大气

D.“烟气”主要成分为CO2,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30.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

下图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总共40分)

31.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1)此图以________为中心,日期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晨线是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

(4)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_______(东或西)侧。

(5)此时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时,日落时间是________时。

(6)A点的昼长为______小时,乙点的夜长为______小时。

(7)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  )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32.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

(20分)

(1)图中地震波E_________;图中分界面B是___。

(2)在界面A上地震波波速变化情况:

_________。

(3)图中圈层:

C是_________。

(4)物质状态:

D层_________H层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C

【解析】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较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比太阳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总星系。

【答案】3.D4.D5.A

【解析】

3.按照八大行星距日远近关系,①为水星、②为金星、③为地球、④为火星、⑤为木星、⑥为海王星。

4.按照八大行星距日远近关系,①为水星、②为金星、③为地球、④为火星、⑤为木星、⑥为海王星。

属于远日行星的是⑥。

5.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就其自身条件而言,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答案】6.C7.D8.D

【解析】

6.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为地球直接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能属于新能源,但收集难度大。

7.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磁暴”由太阳活动产生,太阳核聚变反应来自于内部的高温高压条件,是形成太阳辐射的基础。

8.煤、石油、天然气实际上是地质史上生物遗体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化而来的,而生物则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能。

核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与太阳辐射无关。

【答案】9.C10.A11.C

【解析】

9.本题考查太阳大气分层。

注意从外向里的题干要求。

太阳大气最外侧为日冕层,中间为色球层,最内层为光球层。

10.根据材料可知,该“大痣”为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上。

11.黑子活动的高峰年份,地球上出现反常气候的概率明显增大;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甚至造成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极光现象出现在地球上的两极地区,而不是出现在赤道附近;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12.【答案】D

【解析】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与太阳活动无关。

【答案】13.C14.A

【解析】

13.英军海岸防卫指挥部接到各雷达站的报告,说雷达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奇怪干扰,这种干扰的方向与太阳移动的方向一致,而且只出现在白天,这种对雷达的干扰,其原因可能太阳活动对电离层产生影响,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中断。

14.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

选择A项。

15.【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地相等;两极点无速度;上海的纬度较北京低,线速度较北京大,两地角速度相同。

选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地球自转速度。

16.【答案】A

【解析】1恒星日时间为23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1恒星年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1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为昼夜交替的周期。

17.【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选B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地球公转特征。

【方法总结】春分日即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秋分日即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即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节气时间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

春分3月21日赤道昼夜平分

秋分9月23日赤道昼夜平分

夏至6月22日北回归线昼长夜短

冬至12月22日南回归线昼短夜长

【答案】18.A19.A20.B

【解析】

18.6月24日,“天宫一号”“神舟九号”交会对接,此时已经过了夏至日,故太阳直射点应该向南移动。

故选C。

19.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慢,“神舟九号”飞船飞天至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这段时间内为6月份,地球公转的速度逐渐变慢

20.12月2日到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12月22日前后到至次年1月1日这段,太阳直射点移动向北移动。

21.【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由于地球自转,日月东升西落,斗转星移。

月相变化反应了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运动,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转的表现。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2.【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4小时(一个太阳日),即昼夜交替的周期。

选D。

考点: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周期。

点评:

学生只要认真审题,看清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就不会答错。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4小时(一个太阳日),这是常识。

【答案】23.D24.B

【解析】

23.若AB为昏线,则AC为晨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

00。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4.若DF为晨线,则DE为昏线,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月22日12时,则22日的范围是0°向东到180°。

东半球的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所以东半球22日的范围是0°向东到160°E。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5.【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横波感到左右摇晃,纵波感到上下颠簸;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通过气体和液体传播,因此,飞鸟和游鱼只会感到上下颠簸,不会感到左右摇晃,C正确。

【考点定位】地震波的特点

26.【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地壳平均厚度是17千米,陆壳平均厚度33千米,洋壳平均厚度6千米,陆壳厚度远大于洋壳厚度,A错。

死海、贝加尔湖位于大陆上,地壳厚度较大,B、D错。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板块消亡边界,位于太平洋,属于洋壳,厚度最薄,C对。

【考点定位】地壳厚度,陆壳与洋壳。

27.【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B正确,A、C、D错。

考点:

该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答案】28.C29.D

【解析】

28.锋面过后天气转晴,且受冷气团控制,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小,易产生霜冻现象。

a表示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辐射射向地面,也就是大气逆辐射,所以是c减弱,造成“是夜必霜”。

29.农民点燃田地里的秸秆,烟雾弥漫,就相当于增厚了云层,加大了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从而防止霜冻,防止霜冻的原因是“烟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而“放火作愠”,直接使地面加热或大气增温效果不大,温度增加有限,故不是主要原因。

30.【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海洋和陆地近地面之间,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市区和郊区之间,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市区。

受地表冷热不均的影响,受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

考点:

大气运动

31.【答案】

(1)南极点 12 22 

(2)(23.5°S,90°W)(3)

 (4)A>D>E 东 (5)12 18 3 21 (6)12 6 (7)D

【解析】

(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此图以南极点为中心,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故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2)结合上题可知,此时为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经度递变规律可知,此时太阳直射90°W,故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5°S,90°W)。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白昼进入黑夜的是昏线,反之是晨线,据此判断弧AB为晨线,弧线BC昏线。

(4)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A>D>E;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转,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东侧。

(5)E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地方时为12时;C点位于赤道与昏线的交点上,地方时为18点。

根据乙点所在纬度夜弧(2格,每格3小时)可以判断夜长为6小时,日出时间=0+夜长/2=3点,根据对称原理,进而判断日落时间为21点。

(6)A点位于赤道,终年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根据乙点所在纬度夜弧(2格,每格3小时)可以判断夜长为6小时。

(7)E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地方时为12时;结合上题可知,E点位于90°E,根据时间计算公式可知,180°经线地方时为18点,即全球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为18/24=3/4大于1/2。

32.【答案】

(1)横波;古登堡面

(2)横波、纵波速度都加快(3)地幔(4)液态或熔融状态(5)固态

【解析】

(1)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故E为横波,F为纵波。

图中A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应是莫霍界面;B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应是古登堡界面。

(2)读图中波速的变化可知:

在界面A上纵波和横波的速度明显加快;在界面B上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3)内部圈层由内向外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故C为地幔。

(4)因横波在古登堡界面处突然消失,所以D层是液态或熔融状态,而H层是固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