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周隆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835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生虫周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寄生虫周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寄生虫周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寄生虫周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寄生虫周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寄生虫周隆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寄生虫周隆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寄生虫周隆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寄生虫周隆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寄生虫周隆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寄生虫周隆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寄生虫周隆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寄生虫周隆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寄生虫周隆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寄生虫周隆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寄生虫周隆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寄生虫周隆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寄生虫周隆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寄生虫周隆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寄生虫周隆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寄生虫周隆版.docx

《寄生虫周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生虫周隆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寄生虫周隆版.docx

寄生虫周隆版

寄生于消化道的土源线虫

似蚓蛔线虫

鞭虫

蛲虫

钩虫

粪类圆线虫

成虫形态

体表有细横纹和明显的侧索,口孔,三唇瓣,排列成品字,细齿,雌双管,雄单管

似马鞭、生殖器均为单管型

头翼、咽管球、雄虫单管型,雌虫双管

有口囊、十二C形、美洲S形

雄单、雌双

雌虫双管、难得幼虫

虫卵

受精卵:

宽椭圆形,卵壳分三层,其中壳质层很厚,中等大小,卵壳外有蛋白膜,棕黄色。

卵壳内有一大而圆的卵细胞,与卵壳间有新月形的空隙。

未受精卵:

长椭圆形,较薄,有折光颗粒。

纺锤形、两端有盖塞

D字形,一般不着色

壳薄、无色透明、卵壳内细胞多为2~4个、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的空隙

类似钩虫、有胚幼

生活史

受精卵→环境(2周)幼虫→(一周)蜕皮第一次成感染期卵→口→小肠→(入血)肺泡→蜕皮第二、三次→支气管→咽→小肠→第4次蜕皮→成虫

受卵→(便)环境→(3~5周)感染期卵→口→小肠→幼虫入肠黏膜→(10天)回肠腔→盲肠→成虫

受精卵→环境6小时→幼虫→第一次蜕皮→感染卵→十二指肠→第二、三次蜕皮→结肠→第四次蜕皮→成虫(或者从肛门进入肠腔→成虫)

受精卵→土壤24小时→第一期杆状蚴→(经48小时)第一次蜕皮→第二期杆状蚴→(5~6天)第二次蜕皮→丝状蚴→皮肤→血→右心→肺→咽→小肠→第三、四次蜕皮→成虫

自生世代分为间接发育与直接发育

寄生世代:

在外界两次发育成为丝状蚴→皮肤→肺→支气管→咽→小肠→蜕皮两次成为成虫

致病

幼虫:

蛔虫性肺炎、哮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成虫:

1、掠夺营养和破坏肠黏膜影响吸收。

2、引起超敏反应。

3、并发症:

如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等。

(最严重)

无明显症状、重度感染可脱肛。

脱肛、儿童烦躁不安及精神症状。

阑尾炎、泌尿生殖系统及盆腔炎。

幼虫:

皮炎(粪毒),呼吸道症状(咳嗽、血痰及哮喘)。

成虫:

1、消化道症状

2、贫血(4条)

3、异嗜癖

4、婴儿钩虫病

5、消化道出血

6、嗜酸细胞增

1、皮肤损伤(寻麻疹)

2、肺部受损

3、消化道病变(卡他性肠炎)

4、其他部位的损害。

食物

肠腔内半消化的食物

组织液和血液

肠腔内容物、组织液及血液。

摄取血液和肠黏膜

固定

不牢固

钻入黏膜下层甚至肌层

借助头翼、唇瓣及食管球的收缩而附着在畅黏膜上

钩齿或板齿咬着肠壁,很牢固

埋藏于肠黏膜内寄生产卵

病原检验

直接涂片法

直涂、集卵。

定量透明法效果佳

透明胶纸法

直接涂片、饱和盐水浮聚法,粪便中检验出钩虫卵或孵出钩蚴为确诊的证据

粪便、尿、痰、脑积液中获取幼虫或肠胃黏膜组织病理切片中查见虫体

寿命

人体内一年左右

3~5年

雌虫2~4周、最长101天、一般不超过2个月

一般3年,特殊

十二指肠7年、

美洲钩虫15年

寄生部位

小肠

盲肠

盲肠、结肠及小肠下段

小肠

小肠

从感染到产卵的时间

60~75天

1~3个月

2~6周、一般为4周发育成熟

5~7周

发育成感染期卵的时间

2+1周

3~5周

6小时

48小时+5~6天

产卵数

24万个

5千~2万

每天万余个

见书201页

独特之处

感染率高5个原因

无体内移行

城市多于农村

有口矛、偶尔可见转续宿主

兼性寄生虫、机会致病,三种病型,出现两种自体感染

交合刺的数量

1对

1根

1根

1对

丝虫(组织内)

成虫

虫卵

生活史

寄生部位

致病

诊断

宿主(土源性、兼性)

独特之处

班氏丝虫

难得虫体,因为寄生在淋巴管内,雌虫双管型,直接产幼虫

微丝蚴:

具壳膜、头间隙长宽相等、体核少分布均匀无尾核

人血→蚊胃(微丝蚴)→蚊胸肌(蜡肠蚴)→蜕皮两次(感染期蚴)→蚊下唇→人体→皮下淋巴管→大淋巴管或淋巴管→蜕皮两次成为成虫

浅表淋巴结、下肢、阴囊精索的深部淋巴结

1微丝蚴血症

2、精索炎、睾丸炎、附睾炎

3、橡皮肿、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

4、隐形丝虫病

(一种超敏反应)

从患者外周血、乳糜尿液、抽出物或活检物中查出微丝蚴或成虫(一般在夜里)可在白天服用海群生做诱出

蚊等节支动物为中间宿主、人是唯一终宿主,可寄生在叶猴等动物体内

1、直接产生幼虫

2、有夜现周期性

3、不产生有效的抗再感染免疫力,引起免疫抑制、IgE水平升高

马来丝虫

同上

头间隙长宽比为2:

1,体核分部不均匀,有尾核

基本同上

上下肢浅部淋巴结

1、微丝蚴血症

2、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丹毒样皮炎

3、象皮肿(无生殖系统的)

4、隐形丝虫病

同上

同上

同上

旋毛形线虫

咽管长、50个左右单层串珠状杆细胞,生殖器均为单管型

囊包幼虫、阴门直接产出的幼虫成为新生幼虫

吃肉→胃中(从囊包中逸出→钻入肠黏膜内→(24小时后)返回肠腔→(48小时内)4次蜕皮后发育成成虫→受孕雌虫迁移到肠壁深部或系膜淋巴结处寄生→产卵

成虫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黏膜处、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细胞内

成虫引起的病较轻微

幼虫致病过程分三期

1、侵入期

2、幼虫移行期

3、囊包形成期

活检

{从患者疼痛肌肉取样,直接压在两玻之间};对于患者吃剩的肉类也应该做镜检

必须更换宿主;猪是最常见的宿主;人是偶然宿主

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在幼虫移行期显著增多;卵胎生

广州管圆线虫

——

——

成虫在鼠内肺动脉→卵(毛细血管)→第一期幼虫→肺泡→呼吸道→咽→消化道→粪便排出→中间宿主(被吞人或主动侵入)→第二、三期幼虫→老鼠吞食(发育成成虫)

中枢神经系统

剧烈疼痛、颈强直、颈部运动疼痛

吞食宿主史、脑积液查出虫体

人是非正常宿主、生吃、第三期幼虫主动感染,在人体内停留在4期或成虫早期

——

绦虫(消化道)

包括中绦期

链状带绦虫

圆叶目,有4个吸盘还有顶突;有生殖孔;子宫向两侧分支,每侧7~13支

卵壳很薄;棕黄色;内为胚膜;胚膜内有球形的六钩蚴;猪囊尾蚴又称囊虫为中绦期

虫卵随粪便排出→中间宿主小肠→六钩蚴→钻入肠壁→到达身体各处→囊尾蚴→终宿主肠内→成虫

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囊尾蚴寄生部位广主要是皮下肌肉、脑、眼

成虫引起轻微的消化症状;

1、皮下及肌肉囊尾蚴

2、脑囊尾蚴病:

癫痫、颅内压升高、精神神经症状

3、囊尾蚴一旦死亡分解物对眼强烈刺激引起失明

成虫用摈榔南瓜子驱虫查头孕节;对于囊尾蚴:

皮下:

手术活摘。

眼部:

检眼镜。

脑及深组织:

CT及MRI等影象设备检查

人是主要的终宿主;也可作为中间宿主;误食虫卵后,可在人体发育成囊尾蚴、但不能发育成虫

囊虫病三种感染方式:

自体内;自体外;异体感染

吡喹酮治疗;槟榔南瓜子合剂效果好

肥胖带绦虫

与上面类似见书166页

同上

同上

小肠上段

对人致病力不强;患者可自行发现排出节片

自带排出节片;肛门拭子法

人只是终宿主;不能作为中间宿主

一般是一人一条;致病力不强

微小膜壳绦虫

圆叶目;小型;有顶突;有小钩、三个球形睾丸;袋状子宫、节片:

宽>长

卵壳很薄,胚膜较厚,胚膜两端隆起并各发出4~8根极丝,胚膜内含个六钩蚴

中绦期:

似囊尾蚴

1、直接感染和发育:

(1)人直接误食虫卵

(2)虫卵在体内停留较长的时间发育成成虫称为自体内感染

2、经中间宿主发育:

许多的蚤类

鼠类及人类的小肠内

对宿主有机械性的损伤和毒性作用

从粪便中检获虫卵和孕节可确诊

人和鼠是主要的终宿主

由于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其他疾病时造成的免疫抑制可引起宿主内的似囊尾蚴的异常增生和播散,所以临床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应该先驱除该虫

曼氏迭宫绦虫

假叶目,背服面各有一条纵行的吸槽

椭圆形、两端稍尖、呈灰褐色卵壳薄、一端有卵盖但不明显,内有一个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

虫卵从粪便排出→入水→孵出钩球蚴→剑水蚤→原尾蚴→蝌蚪吞食原尾蚴→在蛙体内形成裂头蚴(大小腿肌肉中寄居)→被终宿主或转续宿主吞食(在终宿主体内发育成成虫)

终宿主的小肠内

成虫偶然寄生于人体,对人的致病力也不强;裂头蚴寄生人体引起曼氏裂头蚴病:

眼裂头蚴病、皮下裂头病、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脑裂头蚴病、内脏裂头蚴病

成虫感染可用粪检虫卵,曼氏裂头蚴病靠从局部检出虫体作出诊断

终宿主:

猫和犬,此外还有虎豹狐等食肉动物;第一中间宿主:

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

蛙、蛇、鸟类、猪等;人可成为其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甚至是终宿主

人体感染裂头蚴的方式如下:

1、局部敷贴生蛙肉2、生食或半生食蛙、蛇、鸡或猪肉马肉3、误食感染的剑水蚤

阔节裂头绦虫

假叶目,背腹各有一条吸槽

卵圆形、呈灰褐色、卵壳较厚,一端有明显的卵盖、另一端有小棘,虫卵中有一个卵细胞和若干卵黄细胞

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后→在水中孵出钩球蚴→剑水蚤吞食(在其体内发育成原尾蚴)→被鱼吞食(在其体内发育成裂头蚴)→被人食入→发育成成虫

寄生在人,以及许多食肉动物的小肠内

1、虫体长大,扭结成团,导致肠道的阻塞

2、绦虫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所致)

从患者粪便中获检虫卵

成虫主要寄生于犬科食肉动物、也可寄生于人体内,裂头蚴寄生于各种鱼类

人是终宿主;人不能作为第二中间宿主

寄生于组织内的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

微小,是绦虫中最小的一种,除头颈部外虫体只有孕节、成节及幼节各一节(偶多一节)具有顶突和4个吸盘,其上有两圈小钩

与带绦虫卵相似,光镜下无法区分

棘球蚴:

囊壁分两层,外层为角皮层,内层为生发层。

内含物有:

棘球蚴囊液、原头蚴、生发囊、子囊及孙囊。

从囊壁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和小的子囊悬浮在囊液中称为棘球幼砂或棘球砂

虫卵排出体外→被食草动物食入→小肠内发育成六钩蚴→在各组织器官内发育成棘球蚴→被终宿主吞食→发育成成虫

成虫寄生于犬科食肉动物的小肠;幼虫寄生于人和多种食草动物的的内脏组织中

包虫病、对人的损害以机械损伤为主,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

最多见的寄生部位是肝右叶,主要引起的临床表现有:

1、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

2、毒性和过敏反应

3、继发性感染和继发性的棘球蚴病(如破裂至气管可咳出形似粉皮的囊壁碎片)

多数是手术取出棘球蚴、从囊液中取出棘球砂作术后诊断

终末宿主是犬科的食肉动物;中间宿主是食草动物和人

卡的松皮内实验易出现假阳性

多房棘球绦虫

——

泡球蚴

——

成虫在终宿主的肠中,幼虫寄生在肝

泡球蚴由许多大小囊泡相互聚集而成。

囊泡外壁角层很薄且不完整,与周围组织无纤维组织被膜分隔,酷似恶性肿瘤

——

终末宿主是狐、其次是犬、狼等。

中间宿主是啮齿类动物及牛、羊以及人

人是多房棘球绦虫的非适宜宿主,人感染时,囊泡内只含胶状物而很少见原头蚴

寄生于消化系统的吸虫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形似葵花籽,体表无棘、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

肠支分两支,沿虫体两侧直达后端不汇和,末端为盲端

形似芝麻,黄褐色,一端较窄且有盖,周围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卵甚小

虫卵随粪便入水→淡水螺吞食(在其消化道内孵出毛蚴)→毛蚴穿过肠壁在螺体内发育经过胞蚴、雷蚴和尾蚴等无性增生殖阶段→尾蚴从螺体逸出→侵入第二中间宿主体内组织→发育成囊蚴→被终宿主吞食→在消化液的作用下生出后尾蚴→逆行至胆发育成成虫

成虫寄生于人和肉食类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

一般认为血液是成虫的主要营养来源,在胆管内寄生可引起胆汁淤积、胆管结石、肝炎等晚期可引起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

粪便中找到华氏睾吸虫卵是确诊的最主要证据。

常采用集卵法(乙醚沉淀法)和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

终宿主为人和肉食类哺乳动物;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和虾

吡喹酮为治疗的首选药

布氏姜片吸虫(应与肝吸虫区别,红色部分)

形似姜片,体表有微细棘,是寄生于人体最大型的吸虫,口吸盘小,尾吸盘大,两吸盘相距近

大型虫卵卵盖不明显

受精卵从宿主粪便排出→卵在水中发育成毛蚴→毛蚴主动侵入扁卷螺→经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和尾蚴等无性增生殖阶段→成熟尾蚴从螺体逸出→附着在水生植物或其他物体表面形成囊蚴(可在水面结囊)→在终宿主消化道内生成后尾蚴→发育成成虫

成虫寄生于终宿主小肠上段,严重到胃和大肠

因姜片吸虫虫体大、吸盘发达,吸附力强,吸附在小肠壁造成被吸附的肠黏膜与其附近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点状出血、水肿

粪便检查检获虫卵是确诊的依据,因虫卵大,容易识别,一般用直接涂片法即可检粪便浓集法可显著提高检出率

终宿主是人与猪;中间宿主是扁卷螺,以菱角,茭白,浮萍的水生植物为传播媒介(无第二中间宿主)

寄生于组织和血液的吸虫

血吸虫

雌雄异体,雌虫常居于抱雌沟内,与雄虫成合抱状态

卵壳厚薄均匀,无小盖,内含一成熟的毛蚴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发育成毛蚴→毛蚴分泌毛蚴松,钻入钉螺体内→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在有水的条件下逸出,钻入终宿主体内→童虫进入血管或淋巴管,随血流经右心到肺→到达肺部的童虫再经左心进入大循环→到达肠系膜动脉的童虫可穿过毛细血管进入肝门静脉→性成熟后,雌雄合抱并移行到肠系膜静脉及直肠寄居。

成虫寄生于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雌虫产卵于肠黏膜下层静脉末梢内

尾蚴:

尾蚴性皮炎,小丘疹。

1、4型超敏反应

童虫:

机械损伤,一过性的血管炎

成虫:

静脉内膜炎,3型超敏反应

虫卵:

何博礼现象,肉芽肿和慢性纤维化。

虫卵是血吸虫的主要致病因素。

急性:

毛蚴是活的,血清病样综合症

慢性:

毛蚴死亡,无症状和有症状型

晚期:

干线性肝纤维化,分为4型

粪便直接兔片法,操作简单,但是检出率比较低;直肠镜活组织检查。

终宿主为人和其他多种哺乳动物,中间宿主是淡水螺类(尤其是钉螺)

血吸虫的特点:

1、雌雄异体2、血生粪出3、无雷蚴,且只到尾蚴阶段4、主动侵入5、尾部分叉6、无卵小盖

有童虫阶段

为什么虫卵会出现在肠腔?

1、成熟卵内毛蚴的分泌物可透过卵壳,引起虫卵周围组织和血管壁发炎坏死2、血流的压力3、肠蠕动4、腹内压增加

虫卵可随破溃组织落入肠腔

卫氏并殖吸虫

活体红褐色,静止时像半个花生米,能不停做伸缩运动,卵巢与子宫同一线,两睾丸也同一线,而且两线平行

卵盖大,且常倾斜,卵细胞尚未分离时常在中央,周围有卵黄细胞

成虫寄生于肺→虫卵可经气管排出或随痰吞咽后随粪便排出→在水中孵出毛蚴→遇到淡水螺主动侵入→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成熟的尾蚴具短尾,凭吸盘及肌肉伸缩做运动)→尾蚴主动侵入第二中间宿主→形成囊蚴→被终宿主吞食→在消化液中发育成后尾蚴、童虫→移行至肺,成虫

寄生于肺

急性期:

主要由幼虫移行所致

慢性期1、脓肿期:

主要为虫体移行引起组织的破坏2、囊肿期:

渗出性的炎症,充满赤褐色果酱样的液体。

可见坏死组织、夏科雷登结晶和大量虫卵。

3、纤维疤痕期:

虫体转移或死亡、形成肉芽组织、之后纤维化、最后形成疤痕

慢性期:

临床上分为四型

粪便或痰中找到虫卵,摘除的皮下包块中找到虫体或虫卵即为确诊

终宿主为多种肉食哺乳动物,也涉及到人,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蟹和蝲蛄,猪、兔、鼠、鸡等多种动物做为转续宿主

使用吡喹酮治疗,但是药量要比肝吸虫大一倍

斯氏狸殖吸虫

幼虫移行症

皮下包块出现时,切除并做活检可确诊

第一中间宿主仍是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是多种猫科犬科动物,在人体内多是童虫

使用吡喹酮治疗

寄生于腔道的原虫

滋养体

包囊

溶组织内阿米巴

叶足纲:

组织内的阿米巴直径大,且内含红细胞;而肠中的滋养体直径小,且不含红细胞

肠腔内形成包囊;不能人工合成也不能在肠腔外的脏器成囊,未成熟包囊中有糖原泡,成熟包囊含4核为本虫的感染阶段

感染性的包囊→口→经胃和小肠→在回肠末端或结肠中形成滋养体→三次胞质分裂和一次核分裂→8个子虫体→二分裂→在内容物脱水或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刺激下形成包囊前期→经二次有丝分裂形成4核包囊

最常见于盲肠和乙状结肠

典型的阿米巴病灶是口小基底大的烧瓶样溃疡,红细胞聚堆、溃疡之间的表面组织正常,但底部可能已经被掏空,即架桥使整个组织脱落,肝脓肿滋养体在脓肿边缘。

临床上,急性阿米巴痢疾可排奇臭的黏液脓血便,且黏液与脓血混合不均匀。

肝穿刺可见巧克力酱状脓液

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适用于急性肠阿米巴的粪便,一般在稀便或脓血便中滋养体多见,脓肿穿刺液亦可涂片,但虫体多在脓肿壁上,而脓汁中较少2、碘液涂片法:

对慢性腹泻者和成形粪便以检查包囊为主3、活组织检查:

内窥镜4、肝组织穿刺

人为适宜宿主,在猫、狗、猴的体内也偶尔可以寄生

1、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阿米巴才能侵入组织;2、是否能侵入组织,取决于不同虫株和其与某些细菌菌群相互作用的影响,另外,也受宿主基因的易感性和某些因子:

营养、性别、年龄、免疫力的影响3、滋养体多种蛋白与致病有关:

凝集素、阿米巴穿孔素、半胱氨酸蛋白酶

耐格里属(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

叶足纲

鼻腔黏膜侵入,导致原发性阿米巴性脑膜脑炎

兼性寄生

棘阿米巴属(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

叶足纲

1、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2、角膜炎(戴隐形眼镜)3、阿米巴性皮肤损害

兼性寄生

蓝氏假第鞭毛虫

动鞭纲,倒置的梨形,共有前侧、后侧、腹和尾鞭毛4对,一对爪锤形的中体

椭圆形,内含2~4个细胞核

人际传播型,滋养体为营养繁殖阶段,包囊为传播阶段

十二指肠或上段小肠

引起吸收障碍,尤其是脂肪。

引起腹痛腹泻,尤其引起脂肪便,严重时引起胆囊炎

1、粪便检查:

急性期或间断发作期粪便呈水样或糊状,多含极易死亡且趋于崩解的滋养体,亚急性或慢性粪便多已经成形,内含包囊。

2、小肠内检测:

十二指肠引流或肠内实验法

保虫宿主为猫和狗

阴道毛滴虫

只有滋养体而无包囊期。

以波动膜的波动作旋转式运动

直接传播为性传播;还棵通过公共浴池、共用马桶等间接传播

女性阴道(后穹隆多见)偶在尿道男性在尿道、前列腺多见

白带增多、外阴瘙痒或灼烧感,阴道内镜检查可见分泌物增多,呈灰黄或乳白色,泡状、有异味。

累及尿道,患者出现尿急、尿频、尿痛。

还可导致男性不孕症。

滴虫性阴道炎。

取阴道后穹隆分泌物、尿液沉淀物或前列腺液,生理盐水涂片法或染色法,查到滋养体可确诊。

1、男性感染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可导致配偶连续重复感染2、致病原因:

虫体消耗了糖原,破坏了阴道的酸性环境和阴道的自净作用,此外,虫体鞭毛还能分泌细胞离散因子

隐孢子虫

孢子虫纲

成熟卵囊为本虫唯一的感染阶段

卵囊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被人吞食,囊内四个孢子逸出→纳虫空泡内进行裂体增殖→滋养体→3次核分裂发育为Ⅰ型裂殖体→8个裂殖子→第2代滋养体→2次核分裂→Ⅱ代裂殖体→4个裂殖子→雌雄配子体→雌雄配子→结合成合子→再经孢子发育成卵囊

隐孢子虫寄生于小肠粘膜

隐孢子虫寄生于小肠黏膜,破坏微绒毛的正常功能,引起消化和吸收障碍,导致腹泻。

临床上,免疫功能正常者常为自限型腹泻;免疫功能异常者,不能自愈,腹泻可长期甚至终身持续下去

在腹泻病人粪便中找到本虫的虫卵即可确诊。

必须先染色。

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

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背景为兰色,卵为粉红)

哺乳类、鸟类、爬行动物和鱼类都可作为其保虫宿主

卵囊有厚薄两种,薄壁者子孢子逸出后直接侵入肠上皮细胞,进行裂体增殖,形成宿主自体内感染(还有粪类圆线虫、猪肉绦虫,以及微小膜壳绦虫)

寄生于血液和组织的原虫

利氏曼原虫

动鞭纲

含无鞭毛体的巨噬细胞进入蚊胃内→发育为早期前鞭毛体→梭形前鞭毛体→成熟前鞭毛体→二分裂方法繁殖聚集于喙→当白蛉吸血时进入皮下组织,部分进入巨噬细胞→无鞭毛体→大量繁殖→巨噬细胞破裂→又进入其他巨噬细胞

前鞭毛体寄生于白蛉的消化道;无鞭毛体寄生于巨噬细胞

1、发热

2、淋巴节以及肝脾大

3、发热(脾功能亢进;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过敏反应引起的溶血)

4、皮肤型利氏曼病及皮肤型黑热病

穿刺检查:

以髂骨穿刺简便安全,淋巴结穿刺多选肿大的淋巴结,脾脏穿刺检出率教高

狗是其重要的保虫宿主,人是终宿主,白蛉是中间宿主

一直是无性生殖

肺孢子虫

感染期为成熟包囊,包囊经飞沫传播而进入肺内→滋养体逸出→二分裂、内出芽或接合生殖→胞膜增厚进入囊前期→发育成包囊,内含8个囊内小体→滋养体

肺脏呈棕红色或灰褐色,表面有不规则的结节,胸膜增厚;肺切面可见肺泡结构不清和泡沫样渗出物。

分为婴幼儿型和儿童—成人型

1、高渗盐水喷雾吸入法获得诱深痰

2、一般用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法可提高检出率

机会性的致病体

不是原虫而是一种真菌

刚地弓形虫

假包囊的概念,假包囊中的滋养体又称为速殖子,包囊中的滋养体又称为缓殖子

卵囊可发育成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中含4个新月体形的子孢子

中间宿主:

包囊、假包囊、或卵囊被中间宿主吞食→缓殖子、速殖子、和子孢子,免疫力正常时,速殖子变成缓殖子,形成包囊,当免疫力低下时,缓殖子又变成了速殖子。

终宿主:

包囊、假包囊、或卵囊→小肠内,分别发育成缓殖子、速殖子、和子孢子→裂殖体→裂殖子→第二代裂殖体→增殖后形成雌雄配子→形成合子→最后发育成卵囊→排出后数天后具有感染性

无性生殖阶段对组织的选择也不严格,除了红细胞外均可侵犯,有性生殖只在猫科动物的小肠内

可分为强毒株和弱毒株,弓形虫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

妊娠前感染,一般不传染给胎儿;妊娠期的前三个月感染,后果严重;妊娠后期感染,胎儿可不被感染或多数为隐性感染。

获得性:

1、多脏器型2、淋巴结肿大型3、脑型4、眼型

取急性期患者的体液,离心后作涂片,或活组织穿刺涂片,姬氏染色,查滋养体

猫和猫科动物既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对中间宿主的选择不严格,人和许多动物都是中间宿主

5个发育阶段:

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对人体致病和传播的是滋养体、包囊和卵囊,包囊是主要的感染来源,速殖子是急性感染主要致病阶段,包囊是慢性病的致病阶段

流行广泛的6原因

虐原虫

人体内:

1、红细胞外期:

成熟子孢子→侵入肝细胞圆形的滋养体→裂体增殖(成熟的红外期裂殖体)→撑破肝细胞→一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一部分则进入红细胞。

(间日虐和卵形虐有休眠子)

2、红细胞内期:

裂殖子→环状体→(分裂增殖)大滋养体→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红细胞破裂→一部分裂殖子被消灭,还有一部分入侵其他红细胞→几代发育后,部分裂殖子发育成雌雄配子体→如果不进入蚊胃,配子体会衰老并最终被清除(恶性虐原虫晚期滋养体及裂殖体在外周血中查不到,只能看到早期滋养体和以后的雌雄配子体)

3、蚊体内的发育:

仅雌雄配子继续发育,其余各期原虫均被消化→受精形成合子→卵囊→孢子生殖形成大量的孢子

肝细胞和红细胞内进行无性生殖的裂体生殖

1、潜伏期2、疟疾发作:

由于红内期的疟疾增殖所导致:

寒冷→发热→出汗→间歇→寒冷→发热→……如此反复3、再燃和复发:

恶性和三日,有再燃而无复发,间日与卵形有再燃有复发4、贫血:

1)直接破坏红细胞2)脾功能亢进,吞噬红细胞3)免疫病理的损害4)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5、肝脾肿大6、恶性疟疾7、黑水热:

尿量减少,呈酱油色时才发觉

血膜染色镜检:

分薄厚两种。

厚血膜检出率较高,但是虫种鉴别有困难,而薄血膜则恰恰相反。

采血:

恶性虐在发作开始时采血(查环状体,之后外周血查虫体不易)间日虐在发作后数小时采血(环状体不易查到)

人为主要的中间宿主(恶性、间日和卵形只寄生于人),蚊子为终宿主

三个主要的发育期,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