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873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0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docx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总31页)

软件测试计划书两篇

篇一: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测试计划书

1.引言

1.1.目的

测试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满足用户要求,并测试是否存bug。

预期达到能够使系统进行快速的改进和系统的提高。

为了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的错误。

1.2.背景

本项目测试的背景;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

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

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而计算机的应用便解决了以上问题,它带来更加科学,有效,正规的管理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界面简洁,操作简单,满足了学校对学生信息管理的需要。

b.该开发项目的历史,列出用户和执行此项目测试的机构或人群;该项目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前期设计阶段,然后是开发阶段,最后是软件的测试阶段。

项目的用户针对的是学校的广大学生和管理员,系统的功能测试主要由专业的软件测试人员进行测试。

1.3.范围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试采用的是黑盒测试的方式来对系统进行测试。

主要测试软件的功能是否满足客户的需要,性能是否优越以及系统所存在的问题。

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的测试,并记录测试的结果,对测试的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处理。

测试时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拆分测试,并以每一个模块都要测试到。

对所有可能的结果进行测试,以及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交测试的记录。

最后,对软件存在的问题以及性能的测试进行全面分析,并给予记录。

在测试的过程中需要提出各个问题的假设,以及根据需求报告文档中存在的项目功能模块和用户的需求来改善系统。

列出可能会影响测试设计、开发、或实施的所有风险或意外事件。

列出可能会影响测试设计、开发或实施的所有约束。

1.4.定义

信息(Information):

有关学生个人的详细数据,如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等

管理(Manage):

对学生信息进行操作,如增删改查等基本功能

统计(Account):

对学生信息的统计,如人数等

1.5.参考资料

列出编写本计划及测试整个过程中所要参考的文件、资料。

编号

资料名称

作者

日期

出版单位

1

《软件测试入门与提高》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软件测试基础教程》

邮电大学出版社

《软件测试自动化的引入和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列出编写本计划时需查阅的Intenet上杂志、专业着作、技术标准。

查阅内容

网点地址

简介

软件测试工具

测试软件性能

软件测试工具

ITPUB

测试软件的执行效率

2.测试内容

下表列出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测试需求,并对其进行了优先级定义:

子系统名称

模块名称

测试点

优先级

说明

成绩管理

增加成绩

学号

0

不能自动编号

姓名

1

长度没有限制

学期

0

应该是一个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

点击空白处

0

直接出错,然后关闭系统

添加按钮

0

添加完成绩之后不能及时刷新,就不能很快的知道是否真的添加成功

成绩查询

界面

2

操作起来不够方便,查询条件不具体。

3.测试规则

3.1.进入准则

首先在系统中配置ODBC:

控制版板-->ODBC--->选系统dns--->选accessmdb--->其中数据源名"信息",点击"选择"按钮,选你的程序目录中的"信息.mdb"的文件--->确定.

3.2.另外安装企业版开发系统。

使用账户登录系统来完成各个功能的测试。

3.3.暂停/退出准则

3.4.软件系统在进行单元、集成、确认、系统、安装、验收测试时,发现一级错误(大于等于1)、二级错误(大于等于2)暂停测试返回开发。

软件系统经过单元、集成、确认、系统、安装、验收测试,分别达到单元、集成、确认、系统、安装、验收测试停止标准。

软件系统通过验收测试,并已得出验收测试结论。

软件项目需暂停以进行调整时,测试应随之暂停,并备份暂停点数据。

软件项目在其开发生命周期内出现重大估算,进度偏差,需暂停或终止时,测试应随之暂停或终止,并备份暂停或终止点数据

3.5.测试方法

3.6.本次测试运用黑盒测试方法,对学生管理系统进行测试。

首先,进行对功能模块进行划分,明确功能测试的人员负责情况。

其次对各个模块进行测试。

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它是在已知产品所应具有的功能,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时,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者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锯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

黑盒测试方法主要有等价类划分、边值分析、因—果图、错误推测等,主要用于软件确认测试。

黑盒测试着力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

“黑盒法是穷举输入测试,只有把所有可能的输入都作为测试情况使用,才能以这种方法查出程序中所有的错误。

实际上测试情况有无穷多个,人们不仅要测试所有合法的输入,而且还要对那些不合法但是可能的输入进行测试。

3.7.当完成模块测试后进行整个系统的功能测试测试手段

路径测试(pathtesting)。

一条路径包含测试员所执行的所有步骤,或程序为了得到正确状态所通过的所有语句。

路径测试包括测试通过程序的很多路径。

通过非平凡程序的所有路径是不可能的。

因此,有些测试员进行子路径测试(subpathtesting),测试很多部分路径。

  语句与分支覆盖率(statementandbranchcoverage)。

如果测试执行了程序中的所有语句(或代码行),则达到100%的语句覆盖率。

如果执行了所有语句和一个语句到另一个语句之间的所有分支,则达到100%的语句和分支覆盖率。

设计自己的测试,达到高的语句与分支覆盖率,有时叫做“基于覆盖率的测试(coverage-basedtesting)”。

(达到覆盖率目标后,可以停止测试,或停止设计更多的测试)。

把它叫做语句与分支覆盖率,是为了与关注其他类型覆盖率的测试相区别。

配置覆盖率就是一个很好例子,这种手段执行同一条语句很多次,但是潜在产生非常不同的结果。

配置覆盖率(configurationcoverage)。

如果必须测试100台打印饥的兼容性,并且已经测试了10台,就达到10%的打印机覆盖率。

更一般地,配置覆盖率度量测试员已经运行(并且程序已经通过)的配置测试占计划运行的配置测试总数的百分比。

基于规格说明的测试(specification-basedtesting)。

这种测试关注验证在规格说明中所做的有关产品的每个事实声明。

(事实声明是可以用真或假表示的任何语句。

)常常包括手册、市场开发文档或广告、技术支持人员寄给客户的印刷品中的所有声明。

  基于需求的测试(requirements-basedtesting)。

测试关注证明程序满足需求文档中的所有需求(或关注逐个需求地证明某个需求没有被满足。

3.8.  组合测试(combinationtesting)。

相互组合测试两个或更多变量。

本章最后的“测试手段附录”还要讨论这个问题。

组合测试很重要,但是很多测试员对这种测试研究得还很不够。

3.9.测试要点

主要测试系统的功能是否符合客户要求,各个模块之间的衔接程度是否顺畅,并测试软件是否存在缺陷和漏洞。

3.10.测试工具

1.负载压力测试工具

这类测试工具的主要目的是度量应用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性能,是一种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自动化测试工具。

在实施并发负载过程中,通过实时性能监测来确认和查找问题,并针对所发现问题对系统性能进行优化,确保应用的成功部署。

负载压力测试工具能够对整个企业架构进行测试,通过这些测试,企业能最大限度地缩短测试时间,优化性能和加速应用系统的发布周期。

2.功能测试工具

通过自动录制、检测和回放用户的应用操作,将被测系统的输出记录同预先给定的标准结果比较,功能测试工具能够有效地帮助测试人员对复杂的企业级应用的不同发布版本的功能进行测试,提高测试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其主要目的是检测应用程序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功能并正常运行。

3.测试管理工具

一般而言,测试管理工具对测试需求、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实施进行管理,并且测试管理工具还包括对缺陷的跟踪管理。

测试管理工具能让测试人员、开发人员或其他的IT人员通过一个中央数据仓库,在不同地方就能交互信息。

4.测试环境

4.1.硬件环境

1>处理器:

IntelPentium166MX或更高

2>内存:

32MB以上

3>硬盘空间:

1GB以上

4.2.4>显卡:

SVGA显示适配器

4.3.软件环境

4.4.企业版开发系统

4.5.安全性环境要求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测试工具的安全性,测试软件的安全性。

5.项目任务

以下是测试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时与测试有关的任务:

5.1.测试规划

1.响应时间

我把“响应时间”的概念确定为“对请求作出响应所需要的时间”,把响应时间作`为用户视角的软件性能的主要体现。

响应时间划分为“呈现时间”和“系统响应时间”两个部分。

2.并发用户数

我把“并发用户数”与“同时在线数”进行区别对待,我的“并发用户数”的标准是:

并发用户数取决于测试对象的目标业务场景,因此,在确定这个“并发用户数”前,必须(必要)先对用户的业务进行分解、分析出典型的业务场景(也就是用户最常使用、最关注的业务操作),然后基于场景采用某些方法(有多种计算并发用户数的数学模型与公式)获得“并发用户数”。

这样做的原因是:

假设一个应用系统、最高峰有500人同时在线、但这500人却不是并发用户数、因为假设在一个时间点上、有50%的人在填写复杂的表格(填写表格动作对服务器没有任何负担、只有在“提交”动作的时候才会对服务器系统构成压力)、有40%的人在不停的从一个页面跳转到另外一个页面(不停发出请求与回应、产生服务器压力)、还有10%的人挂在线上,没有任何操作在发呆:

)(没有对服务器构成压力的动作)。

因此只有那40%的人真正对服务器产生了压力,从这里例子可以看出、并发用户数关心的是不但是业务并发用户数、还取决于业务逻辑、业务场景。

因此我们需要本文第六部分性能测试文档4、5、6。

3.吞吐量

我把吞吐量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客户请求的数量”,直接体现软件系统的性能承载能力,对于交互式应用系统来说、吞吐量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在容量规划的测试中、吞吐量是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但反映在中间件、数据库上、更加体现在硬件上。

我们在以下方面利用这个指标:

(1)用来协助设计性能测试场景,衡量性能测试是否达到了预计的设计目标、比如J2EE应用系统的连接池、数据库事务发生频率、事务发生次数。

(2)用来协助分析性能瓶颈、参照本文第二部分总的RBI方法。

4.性能计数器

性能计数器式描述服务器或操作系统性能的一些数据指标、例如对WINDOWS来说使用内存数、CPU使用率、进程时间等都是常见的计数器。

对于性能计数器这个指标来说、需要考虑到的不但有硬件计数器、web服务器计数器、Weblogic服务器计数器、Servlet性能计数器、EJB2的性能计数器、JSF性能计数器、JMS性能计数器。

找到这些指标是使用性能计数器的第一步、关键是找到性能瓶颈、确定系统阀值、提供优化建议才是性能计数器使用的关键。

性能计数器复杂而繁多、与代码上下文环境、系统配置情况、系统架构、开发方式、使用到的规范实现、工具、类库版本都有紧密的联系、在此不作赘述。

5.思考时间

5.2.我把思考时间确定为“休眠时间”。

从业务系统的角度来说,这个时间指的是用户在惊醒操作时、每个请求之间的时间间隔、从自动化测试的角度来说、要真实的测试模拟用户操作、就必须在测试脚本中让各个操作之间等待一段时间、体现在脚本上就是在操作之间放置一个Think的函数,体现为脚本中两个请求语句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同的测试工具提供了不同的函数或方法来实现思考时间、比如HPLoadRuner和IBMRationalPerformanceTester的方式就完全不同。

5.3.测试设计

用户层:

主要是面向产品最终的使用操作者的测试。

这里重点突出的是在操作者角度上,测试系统对用户支持的情况,用户界面的规范性、友好性、可操作性,以及数据的安全性。

主要包括:

用户手册、使用帮助、支持客户的其他产品技术手册是否正确、是否易于理解、是否人性化。

 用户界面测试

  在确保用户界面能够通过测试对象控件或入口得到相应访问的情况下,测试用户界面的风格是否满足用户要求,例如:

界面是否美观、界面是否直观、操作是否友好、是否人性化、易操作性是否较好。

  可维护性测试

  可维护性是系统软、硬件实施和维护功能的方便性。

目的是降低维护功能对系统正常运行带来的影响。

例如:

对支持远程维护系统的功能或工具的测试。

  安全性测试

  这里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了两部分:

数据的安全性和操作的安全性。

核实只有规格规定的数据才可以访问系统,其他不符合规格的数据不能够访问系统;核实只有规格规定的操作权限才可以访问系统,其他不符合规格的操作权限不能够访问系统;

 应用层:

  针对产品工程应用或行业应用的测试。

重点站在系统应用的角度,模拟实际应用环境,对系统的兼容性、可靠性、性能等进行的测试。

 系统性能测试

  针对整个系统的测试,包含并发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强度测试、破坏性测试。

并发性能测试是评估系统交易或业务在渐增式并发情况下处理瓶颈以及能够接收业务的性能过程;强度测试是在资源情况低的情况下,找出因资源不足或资源争用而导致的错误;破坏性测试重点关注超出系统正常负荷N倍情况下,错误出现状态和出现比率以及错误的恢复能力。

 系统可靠性、稳定性测试

 一定负荷的长期使用环境下,系统可靠性、稳定性。

 系统兼容性测试

 系统中软件与各种硬件设备兼容性,与操作系统兼容性、与支撑软件的兼容性。

 系统组网测试

 组网环境下,系统软件对接入设备的支持情况。

包括功能实现及群集性能。

 系统安装升级测试

 安装测试的目的是确保该软件在正常和异常的不同情况下进行安装时都能按预期目标来处理。

例如,正常情况下,第一次安装或升级、完整的或自定义的安装都能进行安装。

异常情况包括磁盘空间不足、缺少目录创建权限等。

还有一个目的是核实软件在安装后可立即正常运行。

另外对安装手册、安装脚本等也需要关注。

5.4.测试执行准备

故障转移和恢复测试可确保测试对象能成功完成转移,并能从导致意外数据损失或数据完整性破环的各种硬件、软件、网络故障中恢复数据。

故障转移测试可确保:

对于必须持续运行的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备用系统就将不失时机地“顶替”发生故障的系统,以避免丢失任何数据或事务。

恢复测试是一种对抗性的测试过程。

在这种测试中,将把应用程序或系统至于极端的条件下(或者是模拟的极端条件下),以产生故障(例如设备输入/输出(I/O)故障或无效的数据库指针和关键字)。

然后调用恢复进程并检测和检查应用程序和系统,核实应用程序或系统和数据已得到了正确的恢复。

5.5.测试执行

1.前提条件确保测试项目的功能正常,如导航,数据输入,处理、检索是否正确,以及业务规则的实施是否恰当。

此类测试基于黑盒技术,该技术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与应用程序进行交互,并对交互的输出或结果进行分析,以此来核实应用程序及其内部进程,这是目前的测试重点。

执行用例及原始数据记录

2.提交测试问题单和测试报告

3.回归及验收测试

4.输出工件

利用有效的和无效的数据来执行各个用例流,以核实以下内容:

a)在使用有效数据时得到预期的结果

6.在使用无效数据时显示相应的错误消息或警告消息。

7.实施计划

7.1.工作量估计

根据工作内容和项目任务对包括测试设计的工作量、测试执行和测试总结的工作量,以人月或人日计,并详细注释测试设计、测试执行和测试总结工作所占的比重。

软件测试工作量应为开发工作量的30%-40%为宜。

工作阶段

所需工作日

占项目的比例

测试规划阶段

1

15%

测试设计阶段

1

15%

测试实施阶段

1

20%

测试执行阶段

1

20%

测试总结阶段

1

15%

7.2.人员需求及安排

下表列出了在此测试活动的人员安排:

角色

人员

具体职责/备注

测试经理

负责软件测试的总体安排监督工作

测试设计

负责设计测试方案以及测试用例

测试人员

负责对对项目按照测试方案进行具体测试

记录人员

负责系统测试过程中记录测试信息

7.3.进度安排

下表列出了测试的时间安排:

项目里程碑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输出要求/备注

测试规划

09:

00

10:

00

测试设计

10:

10

11:

10

测试设计实施

11:

30

13:

30

测试执行

14:

00

15:

30

测试总结

16:

00

18:

00

7.4.可交付工件

本节列出了将要创建的各种文档、工具和报告,及其创建人员、交付对象和交付时间。

8.风险管理

L=Low(风险与处理的优先级为低)M=Middle(风险与处理的优先级为中)H=High(风险与处理的优先级为高)

功能测试阶段

安装测试阶段

文档测试

正确性

H

H

H

文件完整性

H

H

H

处理的连续性

M

M

M

访问控制

M

M

M

符合性

H

H

H

可靠性

H

H

H

易操作性

H

H

H

可维护性

H

H

H

可移植性

H

H

H

2.问题严重度描述

问题严重度

描述

致命缺陷

1.由于程序所引起的死机,非法退出

2.死循环

3.数据库发生死锁

4.因错误操作导致的程序中断

5.主要功能丢失或功能严重错误

6.与数据库连接错误

7.数据通讯错误

严重缺陷

1.程序错误

2.程序接口错误

3.数据库的表、业务规则、缺省值未加完整性等约束条件

一般性缺陷

1.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定义、含义是否一致)

2.打印内容、格式错误

3.简单的输入限制未放在前台进行控制

4.删除操作未给出提示

5.数据库表中有过多的空字段

篇二:

软件测试计划

8.1.引言

8.2.编写目的

8.3.由于本次测试主要是针对需求进行的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技术,功能测试是执行指定的工作流程,性能测试是满足功能的性能指标。

8.4.

8.5.项目背景

8.6.本次测试的目的是传输型电子血压计SY9011型增加NFC数据传输功能,血压测量方式有所变化。

8.7.

8.8.基本术语及定义

8.9.无

8.10.

8.11.任务概述

8.12.测试要点:

8.13.被测特性:

8.14.·对软件进行功能性测试;

8.15.·对软件进行非功能性测试。

8.16.不被测特性:

8.17.·源代码,逻辑等;

8.18.·模块的接口,模块的错误处理,模块的局部数据结构,模块在执行时执行流的独立路径,模块在处理边界值时的情形;

8.19.

8.20.需求概述

8.21.功能需求:

8.22.有身份识别卡血压测量步骤:

按血压计【刷卡】键,屏幕显示“f1d---”;将健康管理卡对准“感应区域”部位进行刷卡;按血压计【测量/结束】键,开始测量血压数据;测量结束后,显示测量结果,数据自动保存的同时屏幕上“发送”字样闪烁,如数据传输成功显示“发送成功”,如数据发送失败显示“发送失败”。

8.23.无身份识别卡血压测量步骤:

按血压计【刷卡】键;按血压计【测量/结束】键,开始测量血压数据;测量结束后,显示测量结果,并自动保存测量数据。

8.24.

8.25.性能需求:

8.26.编号

8.27.软件需求内容

8.28.PRD3

8.29.3性能功能要求

8.30.PRD31

8.31.数据传输型电子血压计血压测量范围(0~)kPa[(0~280)mmHg]

8.32.PRD32

8.33.数据传输型电子血压计脉率测量范围(40~180)bpm

8.34.PRD33

8.35.数据传输型电子血压计支持显示最小单位为kPa(1mmHg)

8.36.PRD34

8.37.数据传输型电子血压计测量精度为温度5℃~40℃时,压力±3mmHg、脉搏±5%

8.38.PRD35

8.39.充气至40kPa(300mmHg),测量设备能自动进行放气

8.40.PRD36

8.41.无论升压还是降压,在量程中的任何测量点上,臂带内压力测量的最大误差应是±(±3mmHg)

8.42.PRD37

8.43.在静态连续低压状态下测量,在刻度范围内每一点重复测量的读数之间,相差应不大于kPa(4mmHg)

8.44.PRD38

8.45.充满气体的系统在阀门全开时的快速放气,压力从kPa(260mmHg)降到2kPa(15mmHg)的时间不应超过10s

8.46.

8.47.计划

8.48.测试方案

8.49.测试方法:

8.50.根据已批准的用户测试计划,对数据传输型电子血压计进行用户测试

8.51.系统测试的通过准则:

数据传输型电子血压计满足产品预期用途:

通过成人测量血压和脉搏来显示被测对象的血压及脉搏。

8.52.系统测试结果:

通过产品用户测试,数据传输型电子血压计满足其预期用途。

8.53.测试机构与人员

8.54.角色

8.55.小组成员

8.56.职责

8.57.总测试人

8.58.胡杰

8.59.制定测试计划,组织测试工作

8.60.系统测试用例评审、测试总结报告评审

8.61.提交测试输出文档

8.62.测试员

8.63.黄兴

8.64.系统测试用例编写

8.65.系统测试用例执行

8.66.填写测试跟踪结果报告

8.67.系统测试总结报告编写

8.68.测试系统管理员

8.69.余斌

8.70.测试环境的搭建

8.71.测试软件的维护

8.72.测试数据的建立

8.73.

8.74.测试项目说明(按照顺序逐个对测试项目进行说明)

8.75.编号

8.76.测试目标

8.77.操作/设备

8.78.预期结果

8.79.功能测试

8.80.1

8.81.有身份识别卡血压测量步骤:

按血压计【刷卡】键,屏幕显示“f1d---”;将健康管理卡对准“感应区域”部位进行刷卡;按血压计【测量/结束】键,开始测量血压数据;测量结束后,显示测量结果,数据自动保存的同时屏幕上“发送”字样闪烁,如数据传输成功显示“发送成功”,如数据发送失败显示“发送失败”。

8.82.按该步骤进行实际操作

8.83.按功能键能进入刷卡等待界面;

8.84.健康卡进行刷卡后,能通对血压计【测量/结束】键开始测量血压数据;

8.85.测量结束后“发送成功”和“发送失败”状态正常。

8.86.2

8.87.无身份识别卡血压测量步骤:

按血压计【刷卡】键;按血压计【测量/结束】键,开始测量血压数据;测量结束后,显示测量结果,并自动保存测量数据。

8.88.按该步骤进行实际操作

8.89.无身份证时,按血压计【刷卡】键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