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956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全册教案

第九课我爱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

1.加深对父母的了解,学会关心父母。

2.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疼爱,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3.把感恩意识融入日常生活,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生在了解父母的基础上,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关心。

2.难点:

引导学生体察并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孝道的故事、准备一份成长手册

【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

1.师:

“请大家闭上眼睛,好好回忆一下自己和爸爸妈妈之间幸福的点点滴滴。

想好的同学请用你的笑脸和良好的坐姿来告诉大家吧。

2.师:

“请同学们在左右同桌间小声说一说、讲一讲爸爸妈妈关爱自己的事情,在组内交流展示一下。

 

3.师:

“现在我们就有请小组代表发言,介绍父母关爱自己的生活事例。

  

设计意图:

通过自我的感知,进行父母关爱自己事例的分享,从而进一步感受和体会父母对我们的伟大和无私。

二、导入新课

(一)心情话吧。

1.阅读体验。

2.指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二)心海导航

1.欣赏自己的成长手册,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回想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体会被爱的幸福。

2.分享交流:

在父母的疼爱中,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作为孩子,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

3.归纳总结: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散发青春活力的少年,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悉心照料,他们真是辛苦了!

三、活动在线

(一)诵读感悟

1.阅读体验。

依次阅读《游子吟》、《香九龄,能温席》

2.指导分享阅读感受。

《游子吟》的故事让你想到了谁?

举例说说父母是怎样疼爱你的。

你有过和黄香一样孝敬父母的经历吗?

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3.分享交流:

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孝道的故事,唤醒学生孝敬父母的愿望。

4.归纳总结:

父母的疼爱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幸福,而孝敬和关心父母,我们也同样会感到幸福与快乐。

由此可见,爱与被爱都是幸福!

(二)接龙游戏

1.接龙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轮流介绍自己的父母,比一比谁最了解自己的父母,对父母的介绍最全面。

2.分享交流:

最让我感动的事。

3.组织讨论:

大家的父母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人们常说“打是疼,骂是爱”,你认为应该怎么理解?

4.总结归纳:

父母的爱无私而伟大。

因为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同,带给我们的感受也有所不同。

用心地了解父母、体谅父母,就是对爸爸妈妈疼爱自己最好的回报。

四、活动加油站

1.讨论关心、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

2.制订关心父母的计划表,每日坚持行动,养成好习惯。

3.教学总结:

百善孝为先。

每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对父母的关心,坚持下去并形成习惯,父母会因为你的关心和体贴而感到欣慰和幸福!

五、亲子分享

课后欣赏歌曲《天亮了》,在父母的帮助下了解歌曲创作背后的故事。

 

第十课勇敢与逞强

【教学目标】

1.了解勇敢的具体表现,正确区辨勇敢和逞强行为。

2.初步养成勇于尝试、不怕困难的习惯,勇敢坚强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3.用正确认知指导自己的言行,养成勇敢坚毅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区辨勇敢和逞强,能用正确的认知知道自己的言行。

2.难点: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英雄”的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困难大调查”、搜集并拍摄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逞强行为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师:

勇敢是什么意思?

凡是为了帮助他人,为了保护国家利益或为了自己的进步而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行为就是勇敢。

(“英雄”都是勇敢的人,一般用于赞颂人的品质和行为。

2.师:

逞强是什么?

指一个人争强好胜,不明确自己的行动目的,只是炫耀自己和卖弄自己,蛮干。

教师总结:

直接引出课题,理解勇敢的行为与逞强的区别,正确看待勇敢。

二、导入新课

(一)心情话吧。

1.阅读材料,分享交流:

你怎样看待小乐和他的伙伴?

他们的哪些行为值得你学习?

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2.归纳总结:

在危险面前不慌张,凭借彼此的默契和冷静,智慧地脱离险情,这种不惧困难、不怕强敌的品质就是勇敢。

(二)心海导航

1.抢答比赛:

你认为勇敢的人,还会有哪些表现?

2.阅读文辉的故事。

讨论辨析:

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在大家都退缩的情况下,文辉从三米高的水泥台上往下跳,结果摔伤了腿,这种行为能被称为勇敢吗?

文辉为什么要这么做?

3.指导讨论:

你有过类似的行为吗?

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4.归纳总结:

做事之前,先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安全。

正确的事情大胆做,错误的事情不能做,这才是勇敢者的行为。

三、活动在线

(一)议一议

1.阅读材料,分享交流。

齐齐是“小英雄”吗?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作英雄?

如果遇到齐齐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2.自我探究:

你是勇敢的孩子吗?

你有过哪些勇敢的表现?

4.归纳总结:

不怕危险,英勇无畏,是英雄身上勇敢精神的表现,如果把这种精神带到学习生活中来,大胆举手发言、主动请教问题、积极改正错误,这些勇敢的表现令人称赞!

(二)想一想

1.阅读西西、小蝶、小成的故事。

2.讨论辨析:

他们中谁是真正的勇敢者?

对逞强的同学应该提出哪些建议?

3.总结归纳:

大胆地去做错误的事情,只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这是不计后果的逞强。

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做正确有益的事,才是真正的勇敢。

所以,行动之前要冷静判断,理智对待。

四、活动加油站

1.出示课前的“困难大调查”集中反映的困难事件,启发学生借助于生活体验进行探讨,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和策略。

2.教学总结:

勇敢是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可贵精神,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行为。

正确区分勇敢和逞强,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言行,勇敢坚强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五、亲子分享

课后和爸爸妈妈交流学习的感受,听一听他们对勇敢和逞强的不同看法。

 

第十一课我坚持,我成功

【教学目标】

1.知道成功来自于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不懈。

2.全面地认识挫折对个体的影响,培养一定的耐挫能力。

3.培养做事坚持到底的恒心和毅力,以顽强的意志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持久不变的意志。

2.难点:

指导学生认识挫折对个体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坚持不懈的名人故事,准备一件展示自己才艺和能力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歌曲热身

1.多媒体播放歌曲《飞得更高》——同学一起唱歌。

2.小组分享:

从歌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

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亲戚、朋友遇到困难而依然想飞得更高的吗?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想法: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想飞得更高?

二、导入新课

(一)心情话吧

1.阅读体验。

自读阅读材料,了解李白小时侯的故事。

2.分享交流:

李白明白道理后,在学习中,再遇到困难会怎么想怎么做?

你从李白身上学会了什么?

3.总结归纳:

成功来自于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不懈。

做任何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二)心海导航

1.分享交流坚持不懈取得成功的名人故事。

2.组织讨论:

他们的成功之路有哪些相同之处?

3.总结归纳:

每个人的成功都来之不易。

在羡慕他人成功的同时,更应该看到他们在成绩背后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和不懈努力。

三、活动在线

(一)故事欣赏

1.阅读体验,分享交流:

你觉得这条鳄鱼可怜吗?

为什么?

2.讨论交流:

你有自己的目标吗?

为了实现目标,你付出过什么样的努力?

你觉得运气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3.总结归纳:

决定成功不是运气等外在因素,而在于个人的努力程度。

只有用足够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去面对困难,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二)议一议

1.阅读体验,交流哈德伦.山德士的故事给自己的启示。

2.分享交流:

重重的打击为什么没能击垮哈德伦.山德士?

他的成功秘诀究竟是什么?

3.总结归纳:

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轻言放弃,要不断地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坚持就是胜利!

4.交流并指导学生的梦想和打算。

四、活动加油站

1.组织学生进行才艺展示,交流各自战胜困难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2.阅读教材,分享做到坚持不懈的秘诀:

(1)根据兴趣制定自己的目标。

(2)目标的难度要适宜。

(3)树立一个合适的榜样,向榜样看齐。

(4)坚持不懈,形成习惯。

3.指导学生各自确定一个学习目标,指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4.总结归纳:

成功贵在坚持!

只要充满信心、勇敢面对,坚持不懈地与困难做斗争,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五、亲子分享

1.课后采访爸爸妈妈,了解他们为某件事不懈努力并取得成功的故事。

2.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制定的目标和计划表,接受父母的监督和提醒。

 

第十二课超越嫉妒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分析嫉妒别人的不良现象及其原因,鼓励学生调节嫉妒心理。

2.让学生联系案例和生活实际知道嫉妒的危害,教给学生缓解以及消除嫉妒的方法。

3.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比较,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养成活泼开朗的个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分析嫉妒别人的不良现象及其成因,鼓励学生调节嫉妒心理。

2.难点:

让学生联系案例和生活实际,知道嫉妒的危害,教给学生缓解嫉妒心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位同学课前制作一个空白书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心理剧表演:

主要人物:

张明、王华、班长 

事件:

张明和王华是一对好朋友,上周四,她们俩一起代表班级去参加了学校一年一度的“小书法家擂台赛”。

星期一课间操后,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在教室里休息,张明和王华正笑眯眯地谈论着什么,班长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大声宣布:

恭喜你!

张明。

你在‘小书法家擂台赛’上获得了第一名,喜报都贴出来啦!

张明关切地问:

王华呢?

班长肩一耸两手一摊,说:

“没看见。

”刚才还满脸笑容的王华刹那间脸涨得通红,一转身回到自已的座位上,回过头来冷冷地看着张明,不屑地说:

“哼!

得了第一名,有什么了不起。

”张明满脸的喜悦慢慢地黯淡下来

2.设计问题,学生讨论:

 

(1)王华为什么要这样说,说这番话时他的心里是什么感觉?

(开心、解气、闷闷不乐?

)教师适时引出课题:

嫉妒

(2)假如王华带着嫉妒的心态去跟集体、跟同学相处,会对他有什么影响呢?

(3)学生讨论:

假如你是王华,在听到班长宣布的结果后,你会怎么想?

(实至名归;侥幸;我也能做到,下次一定行)

3.教师补充嫉妒的危害:

嫉妒的危害很大,它不仅妨碍团结,影响进步,给同学和集体带来损失,而且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设计意图:

通过心理剧的表演,以轻松活泼、贴近学生实际的形式引入课题,同时放大嫉妒的产生环境,让学生心灵受到撞击,引起学生思考。

二、导入新课

(一)心情话吧

1.阅读体验。

让学生阅读材料,了解故事的寓意。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薛兰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3.总结归纳:

是的,看到别人在某一方面比自己优秀,自己又达不到他人的水平,心里不舒服、不甘心,最后发展到、怨恨甚至破坏性的心理,我们把这种消极的、不健康的心理称为“嫉妒”。

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

超越嫉妒。

(二)心海导航

1.阅读体验。

2.分享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会产生嫉妒心理呢?

这样做对自己和他人有什么影响?

3.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因为嫉妒,不但自己痛苦,而且还影响到他人,失去了友谊,真是太不值得了。

三、活动在线

(一)说一说

1.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完成活动一中的三道问题。

2.教师点拨:

嫉妒对你的学习、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嫉妒的感觉怎么样?

舒服吗?

怎么不舒服了?

哪儿不舒服了?

3.教师总结:

正像巴尔扎克所说,嫉妒者每天都被胸中无名的妒火煎熬着、折磨着,严重时还会食不甘味、夜不成寐,劳神伤身,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危害。

(二)议一议

1.阅读材料。

2.6-8人一组,互相交流书中的问题。

3.小组探究:

刘凯应该怎样做?

4.总结归纳。

设计意图:

换位思考,坦诚帮助。

(三)活动加油站

1.阅读体验。

让学生阅读材料,找出战胜嫉妒的方法。

2.分享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还能用什么方法避免嫉妒心理呢?

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把你们的点子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

教给学生缓解以及消除嫉妒的方法,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

四、感悟与收获

把你最大的收获用一句话写在书签上。

1.读书签。

2.赠书签:

现在同学们把你的话赠给别人,大家共勉,让我们一同克服嫉妒心理,告别嫉妒,共同进步吧!

五、亲子分享

1.跟爸爸妈妈讨论一下嫉妒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危害。

2.一起探索自我成长的故事。

 

第十三课快乐的课外生活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小具有良好的兴趣爱好,学会合理利用课余时间,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2.学会选择参与各种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并在活动中学到一定的知识。

3.能够做到高兴地学,愉快地玩,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会选择参与各种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并在活动中学到一定的知识。

2.难点:

使学生能够做到高兴地学,愉快地玩,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写一份活动方案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 

1.教师: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送给大家一个见面礼,你们猜会是什么呢?

(学生各自猜想)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灿烂的笑容,银铃般的笑声,还有无比快乐的心情!

来,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把手舞起来,把脚动起来,让整个身体扭起来吧!

(学生一边唱健康歌,一边做健康操,体验快乐。

) 

2.教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音乐做健康操,快乐吗?

 

3.教师总结:

快乐是一种美好的情绪体验,能让人身心健康,对我们的生活、学习都有积极的影响,我们今天上课的主题就是和快乐有关。

(出示课题) 

二、导入新课

(一)心情话吧

1.阅读体验。

让学生自主阅读“心情话吧”里面的小故事。

2.分享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

朱颜是如何安排他的课外生活的?

从朱颜同学的故事里,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3.总结归纳。

设计意图:

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体验,探究学习,促进他们主动发现,形成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

(二)心海导航

1.阅读体验。

让学生阅读材料。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你们课前写的活动方案,哪些是全班性的集体活动,哪些是小组活动,哪些是个人活动?

3.总结归纳。

在学生动脑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点评。

三、活动在线

(一)想一想

1.让学生阅读教材。

2.分享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

5-6名同学一组,完成材料里的三道题目。

每个组指派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强化事例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九宫格

1.阅读“九宫格”的游戏规则。

2.按照要求完成“九宫格”的填写。

3.讨论分享:

最喜爱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好处。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设计意图:

同样的观点教师说出来是一种说教,但从学生自己嘴里讨论出来,效果就不一样了,更起到教育作用。

(三)活动加油站

1.阅读体验。

让学生阅读材料。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如何合理安排课外活动与学习的时间?

设计意图:

合理安排时间,遵守课外活动的规则和纪律。

四、感悟与收获

可引导学生把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及感悟收获写下来。

五、亲子分享

请爸爸妈妈帮忙,依据你的兴趣爱好,按照合理的要求,设计出你本周末的安排。

 

第十四课勤于动脑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勤于动脑的格言、故事,认识到勤于动脑的意义。

2.明白做事是否动脑筋,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主动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

3.注意发现和采用好的方法,学会开发自己的大脑。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2.难点:

培养学生用脑的习惯,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障碍,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个有关勤于用脑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教给学生开动脑筋的办法。

教师:

勤于动脑,能使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这样开发自己的大脑:

A、学好各门功课,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这是开发我们大脑的基础。

B、多动脑筋,勤于思考,遇到难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学会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C、动脑又动手,因为劳动可以开发大脑的智慧,在劳动中,我们要观察、思考和动手,从中获取知识、扩大眼界,人也变得越来越聪明了。

二、导入新课

(一)心情话吧

1.让学生阅读材料,了解徐文长善于思考的故事。

2.分享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

徐文长面对问题是如何思考的?

3.总结归纳,进而引入课题:

徐文长真聪明,同学们,你们也想有个聪明的大脑吗?

今天,我们讲勤于动脑,思考使人聪明的道理。

(二)心海导航

1.阅读体验。

让学生阅读材料。

2.分享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刀不磨不快,脑不用不灵”这是为什么呢?

大脑是如何思考的?

3.总结归纳。

在学生动脑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

支彦博能够顺利解决难题是因为他肯动脑,勤于思考。

让学生了解大脑是如何越用越灵活的。

三、活动在线

(一)想一想

1.让学生阅读教材。

分享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农夫的毛竹会变成废品?

他犯了什么错呢?

文彦博和这个农夫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对你有什么启示?

你犯过农夫一样的错误吗?

以后打算怎么做呢?

2.在学生动脑、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点评:

农夫不肯动脑,思维呆板,结果将一根成才毛竹毁坏了。

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向徐文长、支彦博学习,在学习和处事时,要勤于动脑。

(二)动动脑筋

1.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这五道题目,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2.分享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你做题的时候是如何思考的?

请同学分享彼此的感想。

3.教师点评:

勤于动脑,才能使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这样开发自己的大脑。

(三)活动加油站

1.阅读体验。

让学生阅读材料,学习如何用脑的方法。

2.分享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你们还有哪些关于勤于思考的故事呢?

这些事例对你有什么启发?

3.总结归纳:

要使自己聪明,就要开发大脑,一要学好各门基础知识;二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三要勤动手,懂得劳动使人更聪明的道理。

四、感悟与收获

可引导学生把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及感悟收获写下来。

五、亲子分享

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谁脑筋转得快。

 

第十五课保护好自己

【教学目标】

1.要学生知道趋利避害的重要性,学会具体情景下的自我保护方法。

2.要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使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方法。

3.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保持适当的警觉,掌握一定的自护技巧,有效地保护自己不受各种侵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使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方法。

2.难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学习安全知识,逐步提高自护应急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资料来掌握更多自护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歌谣导入

同学们,听我谈,安全事故要防范。

在家里,电器多,电视电锅莫乱摸。

生冷食,莫乱吃,食物中毒很难治。

上学校,走路边,切莫逗留路中穿。

过马路,左右看,无车快过莫乱窜。

做清洁,抹窗户,不要站立在高处。

在山坡,在学校,高岩险处莫乱跳。

莫爬树,莫攀岩,一不小心跌下来。

人多处,不去挤,提防跌倒踩伤你。

莫玩火,莫玩水,水火吃人张大嘴。

对别人,莫扔石,万一击伤真难治。

河水边,莫留恋,无人保护不安全。

爆炸物,不安全,切记时刻有危险。

破墙壁,莫靠近,何时倒塌说不定。

安全例,不胜举,消除隐患我和你。

同学们,要牢记,注意安全是第一。

二、导入新课

(一)心情话吧

1.让学生阅读材料,了解主人公的经历。

2.分享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你怎样看待侯芳随便见网友的行为?

她可能会受到哪些伤害?

请你给她提些建议。

3.总结归纳。

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

以案例的形式展示给小学生,让他们了解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和结果,进而明确应该如何避免或者减少类似事件对他们的伤害。

(二)心海导航

1.阅读体验。

让学生阅读材料。

2.分享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身边会存在哪些危险?

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

3.总结归纳。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自己判断是非、真伪、善恶、好坏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活动在线

(一)你知道吗

1.让学生阅读教材。

2.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

上面这些安全知识你知道吗?

平时生活中你是怎样做的?

3.知识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安全知识?

写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看谁知道的多。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多的了解应该怎样避免受伤。

(二)读一读

1.学生阅读材料,记住各种紧急救助的电话。

2.分享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分享彼此的感想,补充课本上没有提及的保护自己的方式。

3.总结归纳。

(三)活动加油站

学生阅读材料,感悟生命的宝贵。

四、感悟与收获

可引导学生把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及感悟收获写下来。

五、亲子分享

跟爸爸妈妈讨论一下,如果你一个人在家,大门又被反锁,突然发生火灾你该怎么逃离?

 

第十六课感恩的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对关怀和帮助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情是一种美德,也是做人的道德准则。

2.使学生知道,现在享受的快乐生活是通过别人的付出得到的,培养学生对父母、他人、社会的感恩意识。

3.教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感恩,为关心过自己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培养学生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的感恩意识。

2.难点:

教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色笔、一张卡纸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了解“感恩节” 

感恩节是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这一节日始于1621年的秋天,最早一批远涉重洋来到美洲的英国移民,为了感激上帝赐予的丰收,举行了三天的狂欢活动,从此,这一节日就延续下来,并逐渐风行世界各地。

 

2.提出问题:

感恩节那天你有没有为自己的父母做什么呢?

二、导入新课

(一)心情话吧

让学生阅读材料,了解主人公的经历。

设计意图:

从案例出发,让学生了解主人公陶玉受到了哪些关爱。

(二)心海导航

1.阅读体验。

让学生阅读材料。

2.分享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彼此的感想。

3.总结归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反思和体会各种恩情,学会表达感恩之情,思索对他人的感恩之举,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现感恩之行。

三、活动在线

(一)想一想

1.分享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

你认为“感恩”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它有必要吗?

2.引导学生联系阅读材料,发表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遇到陶玉,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享:

平时你有没有参加过社会上的公益活动?

说说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本活动,让学生体会他人的无私帮助,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真正内涵。

(二)感恩的心

1.欣赏《感恩的心》的手语视频。

2.分享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在生活中你有哪些应该感恩的人或事?

你应该怎么做?

3.完成:

我应该感恩因为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三)活动加油站

1.学生阅读材料,了解故事的寓意。

2.分享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3.总结归纳。

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做人做事,懂得学会感恩的良好品质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感悟与收获

可引导学生把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及感悟收获写下来。

五、亲子分享

想一想父母为你做的一切,握着他们的手,真诚地说一声:

“谢谢”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