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膏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规程1.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32067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硬膏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规程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硬膏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规程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硬膏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规程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硬膏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规程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硬膏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规程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硬膏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规程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硬膏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规程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硬膏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规程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硬膏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规程1.doc

《硬膏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规程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膏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规程1.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硬膏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规程1.doc

陕西君碧莎制药有限公司文件

文件类别

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页次

第1页共8页

文件名称

硬膏药制剂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文件编号

SMP-02-114-00

编订依据

GMP(2010年版)

修订原因

补充

起草人

审核人

批准人

起草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颁布部门

质量部

打印份数

实施日期

分发部门

总经理、总工、生产副总、质量部、

生产部、物料部、设备部、档

原文编码

----

目的:

建立硬膏药制剂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规程,规范硬膏药制剂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与审核操作行为,确保公司质量风险管理工作规范有效进行,指导公司规避质量事故或药害事件的发生,降低产品的质量风险,保护患者的切身利益。

范围:

适用于公司硬膏药制剂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与审核的管理。

责任者:

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小组、质量部。

内容:

硬膏药制剂生产过程包含原料采购、药材前处理、提取(煎炸)、炼油、下丹成膏、去火毒、摊涂、质检、包装等工序,由于其品种工艺基本雷同,且依次在同一工序完成,故一并进行工序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

1.原料采购过程风险管理:

 原料的优劣真假直接影响硬膏药的质量。

硬膏药生产原料有中药材、植物油、红丹等,中药材影响因素众多,如品种、产地、环境、采收、加工、炮制、贮存等,直接影响硬膏药的疗效。

植物油有很多种,菜籽油、胡麻油、花生油等,因油的种类不同,直接影响膏药的老嫩程度。

如果红丹质量欠佳,熬制膏药过程中费时间,不易熬成且又浪费原料。

因此,

1.1中药材:

固定药材基源、选择经过GAP认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采购,确定药用部位、采收期、加工方法、储存条件、贮存期限、包装材料、运输要求等。

药材进厂由中药老药工或经验丰富的药材鉴定人员进行初验,确定品种正确,再经过程质量部抽样,质量控制部依据《中国药典》等国家标准进行全检,全检合格,再办理入库手续,否则,仓库打拒绝收料,直接退回供应商。

同时,与供应签定质量保证协仪,确保药材不出现人为的掺假、造假情况。

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确保中药材质量稳定。

1.2植物油:

选用质地纯净、沸点低、熬炼时泡沫少,制成品软化点及粘着力适当的植物油,否则,成品质量将难以控制。

以麻油最好,制成的成品外观光润。

棉籽粙、

文件

名称

硬膏药制剂生产过程

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文件

编号

SMP-02-114-00

共8页

第2页

菜籽油、豆油、花生油、混合油也可用,但制备时易产生泡沫,应注意。

所以一般选择麻油,确定信誉高的厂商做供应商,尽可能从生产厂家直

接采购。

依据《中国药典》制定合理的内控质量标准,并对进厂原料进行全检,检验

不合格拒绝收货并退回厂家。

1.3红丹:

亦称铅丹,其主要成份为四氧化三铅。

杂质量大或水分较高,下丹时直接或易聚成颗粒沉于锅底,直接影响成品质量。

因此,要求含量在95%以上,使用前干燥,使成松散细粉。

原料进厂进行全检,检验不合格拒绝收货并退回厂家。

2.药材预处理过程风险管理:

如果药材不经过预处理,轻则直接影响制剂后续工序操作,产品质量无法保证,重则违背《药品管理法》,变更处方,生产假药。

因此要求按以下操作:

2.1前处理:

对所用中药材进行挑拣、净制、切制、炮制处理。

挑拣过程中除去生虫、霉变、腐朽、非药用部位、泥土等杂质。

净制过程中除去药材表面所附的灰尘等使成为净药材。

根据制剂要求,为充分利用药材,发挥其最大效用,需要对净药材进行切制,粉碎等处理,质量坚实的甲角、动物贝壳等粗碎,粗大和植物药材进行破碎、切段等。

根据处方要求,对需要炮制的药材进行烘、炒、水制、火制等处理,使药材完全符合质量标准中处方要求。

2.2中药材含有的化学成份十分复杂,在药材进行煎炸前需要根据所含化学成份性质进行预处理.如果药材含有较多挥发性化学成份或所含有效化学成份热稳定性差,则应采用适当的方法提取挥发油或有效成人份,药渣再进行后续处理。

药材提取时应选用合适工艺,控制提取溶媒的种类、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

挥发油可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先收集挥发油;热稳定性差的成份可采用浸渍法、渗漉法提取。

提取成份最后在摊涂时加入。

以发挥其最大疗效。

3.药材提取过程风险管理:

膏药提取一般采用油炸,将粗料与植物油同置锅中,用文武火加热至200~220℃提取炸药。

先加入质地坚硬的动物甲、角及植物的根及根茎等药炸至枯黄,再加入质地疏松的花、草、叶、皮药材。

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过滤,除去药渣,得到药油。

3.1风险识别

药材提取过程出现的问题,药材未炸透,相应的有效成份未提取出来,浪费资源,影响产品疗效;药材油炸过,相应的有效成份被破坏,产品质量不合格;药渣未处理干净,影响产品外观,局部温度过高,油燃烧等。

3.2风险分析:

选择风险评估工具

文件

名称

硬膏药制剂生产过程

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文件

编号

SMP-02-114-00

共8页

第3页

依据《质量风险评估常用工具管理规程》(SMP-02-102-00),选择风险评估工具,对药材提取工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及可检测性进行确认、分析,并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事先的可检测性分别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3.3风险评估:

通过对药材提取工序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及可检测性分析,依据法规、文件、专业知识及其经验对风险进行一一评价,按照风险因子(RPN)评估得分将风险从低到高依次排列:

RPN:

≤20微小风险(微不足道的、可忽略的),通常为可接受的风险;

RPN:

21—45低风险,考虑费用和收益,此风险必须适当降低止尽可能低;

RPN:

46—69中风险,此风险必须适当地降低至尽可能低;

RPN:

≥70高风险,此风险必须降低。

说明:

因药材提取处一般生产区内,除尘,降温、排风、防爆条件良好,故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及其微小。

3.4风险降低

依据风险评估得分,制定措施预防风险发生。

尤其针对“高风险”和“中风险”,措施必须及时、得当、有力,并监督实施之,本措施的实施是该工序风险降低的重中之重。

其次,可能的情况下,“低风险”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之也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

3.5风险接受

依据上述诸措施实施后药材提取工序风险降低的具体情况,与本公司风险等级划分(风险因子评估得分)的可接受的风险标准比较,确定接受与否。

接受则完成药材提取工序风险评估,否则重新进行该工序风险评估。

3.6风险沟通和回顾

3.6.1文件和批准:

上述工序的风险评估文件获得批准;药材提取工序操作规程获得批准。

3.6.2沟通:

对药材提取工序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并按照工序操作规程完成培训。

3.6.3控制后的风险审核:

工序操作过程中监控出现其他任何的偏差,一旦出现偏差或者出现新的情况,需要进行重新评估。

4.炼油过程风险管理:

炼油是将去渣后的药油继续加热熬炼,使油脂在高温条件下氧化、聚合、增稠,以适应制膏要求。

文件

名称

硬膏药制剂生产过程

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文件

编号

SMP-02-114-00

共8页

第4页

4.1风险识别

炼油过程出现的问题,火候(温度和炼制时间)掌握出问题,直接膏药的粘着力。

温度过高,油液老化,察看滴水成珠时易出现呆滞不活泼,聚合力不强的现象。

熬炼过“老”,则制成的膏药松脆,粘着力小,贴于皮肤时易脱落;如太“嫩”,则制成的膏药质软,贴于皮肤后容易移动。

4.2风险分析:

选择风险评估工具

依据《质量风险评估常用工具管理规程》(SMP-02-102-00),选择风险评估工具,对炼油工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及可检测性进行确认、分析,并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事先的可检测性分别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4.3风险评估:

通过对炼油工序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及可检测性分析,依据法规、文件、专业知识及其经验对风险进行一一评价,按照风险因子(RPN)评估得分将风险从低到高依次排列:

RPN:

≤20微小风险(微不足道的、可忽略的),通常为可接受的风险;

RPN:

21—45低风险,考虑费用和收益,此风险必须适当降低止尽可能低;

RPN:

46—69中风险,此风险必须适当地降低至尽可能低;

RPN:

≥70高风险,此风险必须降低。

说明:

因炼油处一般生产区内,降温、排风、防爆条件良好,故发生燃烧的可能性及其微小。

4.4风险降低

依据风险评估得分,制定措施预防风险发生。

尤其针对“高风险”和“中风险”,措施必须及时、得当、有力,并监督实施之,本措施的实施是该工序风险降低的重中之重。

其次,可能的情况下,“低风险”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之也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

4.5风险接受

依据上述诸措施实施后炼油工序风险降低的具体情况,与本公司风险等级划分(风险因子评估得分)的可接受的风险标准比较,确定接受与否。

接受则完成炼油工序风险评估,否则重新进行该工序风险评估。

4.6风险沟通和回顾

4.6.1文件和批准:

上述工序的风险评估文件获得批准;炼油工序操作规程获得批准。

4.6.2沟通:

对炼油工序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并按照工序操作规程完成培训。

文件

名称

硬膏药制剂生产过程

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文件

编号

SMP-02-114-00

共8页

第5页

4.6.3控制后的风险审核:

工序操作过程中监控出现其他任何的偏差,一旦出现偏差或者出现新的情况,需要进行重新评估。

5.下丹收膏过程风险管理:

下丹收膏工序是黑膏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技术。

系指在炼成的油液中加入红丹,反应生成脂肪酸盐的过程。

下丹方式一般包括火上下丹和离火下丹两种方法,火上下丹又叫下热丹,离火下丹则叫下冷丹。

下丹过程中油与丹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药油由棕褐色进而成为黑色稠膏状物。

5.1风险识别

下丹收膏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膏太嫩,粘手;膏太老,发脆。

5.2风险分析:

选择风险评估工具

依据《质量风险评估常用工具管理规程》(SMP-02-102-00),选择风险评估工具,对下丹收膏工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及可检测性进行确认、分析,并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事先的可检测性分别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4.3风险评估:

通过对下丹收膏工序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及可检测性分析,依据法规、文件、专业知识及其经验对风险进行一一评价,按照风险因子(RPN)评估得分将风险从低到高依次排列:

RPN:

≤20微小风险(微不足道的、可忽略的),通常为可接受的风险;

RPN:

21—45低风险,考虑费用和收益,此风险必须适当降低止尽可能低;

RPN:

46—69中风险,此风险必须适当地降低至尽可能低;

RPN:

≥70高风险,此风险必须降低。

5.4风险降低

依据风险评估得分,制定措施预防风险发生。

尤其针对“高风险”和“中风险”,措施必须及时、得当、有力,并监督实施之,本措施的实施是该工序风险降低的重中之重。

其次,可能的情况下,“低风险”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之也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

5.5风险接受

依据上述诸措施实施后下丹收膏工序风险降低的具体情况,与本公司风险等级划分(风险因子评估得分)的可接受的风险标准比较,确定接受与否。

接受则完成下丹收膏工序风险评估,否则重新进行该工序风险评估。

5.6风险沟通和回顾

文件

名称

硬膏药制剂生产过程

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文件

编号

SMP-02-114-00

共8页

第6页

5.6.1文件和批准:

上述工序的风险评估文件获得批准;下丹收膏工序操作规程获得批准。

5.6.2沟通:

对下丹收膏工序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并按照工序操作规程完成培训。

5.6.3控制后的风险审核:

工序操作过程中监控出现其他任何的偏差,一旦出现偏差或者出现新的情况,需要进行重新评估。

6.去火毒过程风险管理:

火毒很可能是油在高温时氧化、分解生成的具有刺激性的低分子产物,如醛、酮、低级脂肪酸铅盐等,火毒可可以溶于水,化学稳定性差,或有挥发性,帮在水洗、水浸、或长期放置于阴凉处可除去。

6.1风险识别

去火毒过程可能出现的的问题有:

火毒去除不净,膏药使用时常对局部产生刺激,轻者出现红斑、瘙痒,重者出现发泡、溃疡。

6.2风险分析:

选择风险评估工具

依据《质量风险评估常用工具管理规程》(SMP-02-102-00),选择风险评估工具,对去火毒工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及可检测性进行确认、分析,并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事先的可检测性分别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6.3风险评估:

通过对去火毒工序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及可检测性分析,依据法规、文件、专业知识及其经验对风险进行一一评价,按照风险因子(RPN)评估得分将风险从低到高依次排列:

RPN:

≤20微小风险(微不足道的、可忽略的),通常为可接受的风险;

RPN:

21—45低风险,考虑费用和收益,此风险必须适当降低止尽可能低;

RPN:

46—69中风险,此风险必须适当地降低至尽可能低;

RPN:

≥70高风险,此风险必须降低。

6.4风险降低

依据风险评估得分,制定措施预防风险发生。

尤其针对“高风险”和“中风险”,措施必须及时、得当、有力,并监督实施之,本措施的实施是该工序风险降低的重中之重。

其次,可能的情况下,“低风险”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之也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

6.5风险接受

依据上述诸措施实施后去火毒工序风险降低的具体情况,与本公司风险等级划分

文件

名称

硬膏药制剂生产过程

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文件

编号

SMP-02-114-00

共8页

第7页

(风险因子评估得分)的可接受的风险标准比较,确定接受与否。

接受则完成去火毒工序风险评估,否则重新进行该工序风险评估。

6.6风险沟通和回顾

6.6.1文件和批准:

上述工序的风险评估文件获得批准;去火毒工序操作规程获得批准。

6.6.2沟通:

对去火毒工序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并按照工序操作规程完成培训。

6.6.3控制后的风险审核:

工序操作过程中监控出现其他任何的偏差,一旦出现偏差或者出现新的情况,需要进行重新评估。

7.摊涂过程风险管理:

摊涂指取膏药团块置适宜容器中,加热熔融,加入可溶性或挥发性的药材,如乳香、没药、冰片、樟脑等可先研成细粉,摊涂前加入已熔化的膏药中混匀;贵重药材,如麝香可研磨成细粉,待膏药摊涂后撒布于表面,搅匀。

取定量膏药摊涂于裱背材料上,折合包装。

置阴凉处贮藏。

7.1风险识别

摊涂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定量不准确,摊涂不均匀,外观不合格,膏药固定不好等。

7.2风险分析:

选择风险评估工具

依据《质量风险评估常用工具管理规程》(SMP-02-102-00),选择风险评估工具,对摊涂工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及可检测性进行确认、分析,并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事先的可检测性分别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7.3风险评估:

通过对摊涂工序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及可检测性分析,依据法规、文件、专业知识及其经验对风险进行一一评价,按照风险因子(RPN)评估得分将风险从低到高依次排列:

RPN:

≤20微小风险(微不足道的、可忽略的),通常为可接受的风险;

RPN:

21—45低风险,考虑费用和收益,此风险必须适当降低止尽可能低;

RPN:

46—69中风险,此风险必须适当地降低至尽可能低;

RPN:

≥70高风险,此风险必须降低。

7.4风险降低

依据风险评估得分,制定措施预防风险发生。

尤其针对“高风险”和“中风险”,措施必须及时、得当、有力,并监督实施之,本措施的实施是该工序风险降低的重中之重。

其次,可能的情况下,“低风险”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之也降低到可

文件

名称

硬膏药制剂生产过程

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文件

编号

SMP-02-114-00

共8页

第8页

接受的范围内。

7.5风险接受

依据上述诸措施实施后摊涂工序风险降低的具体情况,与本公司风险等级划分

(风险因子评估得分)的可接受的风险标准比较,确定接受与否。

接受则完成摊涂工序风险评估,否则重新进行该工序风险评估。

7.6风险沟通和回顾

7.6.1文件和批准:

上述工序的风险评估文件获得批准;摊涂工序操作规程获得批准。

7.6.2沟通:

对摊涂工序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并按照工序操作规程完成培训。

7.6.3控制后的风险审核:

工序操作过程中监控出现其他任何的偏差,一旦出现偏差或者出现新的情况,需要进行重新评估。

8.质量检验过程风险管理:

参照《法定检测方法的质量风险管理规程》(SMP-02-108-00)和《非法定检测方法的质量风险管理规程》(SMP-02-1091-00)执行。

9.包装过程风险管理:

参照《口服固体制剂包装过程质量风险管理规程》(SMP-02-106-00)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