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425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docx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第十五章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15-1概述

厌氧生物处理法,是在无氧的条件下由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来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方法。

它是环境工程与能源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是有机废水强有力的处理方法之一。

厌氧生物过程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但人类第一次有意识地利用厌氧生物过程来处理废弃物,则是在1881年由法国的LouisMouras所发明的“自动净化器”开始的。

该法的应用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但由于其与好氧法相比,存在着处理时间长、出水水质差、对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效率低等缺点,从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发展缓慢。

从70年代起,出现了世界性能源紧张,促使污水处理向节能和实现能源化方向发展。

厌氧处理最大的特点是既节能又产能,对缓和污水处理厂“建得起,养不起”的矛盾有较好的客观效果。

因此,厌氧生物处理法引起了人们的注目,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过去,它多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有机废料以及部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不但可用于处理高浓度和中等浓度的有机污水及好氧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剩余有机污泥,还可以用于低浓度有机污水的处理。

一、厌氧生物处理的对象

1、有机污泥

有机污泥包括废水好氧生物处理过程生成的大量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初沉池可沉淀的有机固体,以及人畜的粪便等。

2、有机废水

食品工业,如酒精、味精、制糖、淀粉、屠宰和啤酒等工业排出的废水,不仅数量多,而且浓度也很高。

对这些以农牧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排出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是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对象。

3、生物质

以专门利用生物质转化为新能源为主要目的的厌氧发酵法,是利用某些植物茎杆和叶子等生物质通过厌氧发酵获得生物能——沼气。

二、厌氧生物处理的目的/作用

1、杀菌灭卵、防蝇除臭,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2、去除废水中大量有机物,防止对水体的污染。

3、利用污水厂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产生沼气可获得可观的生物能源。

三、厌氧法的基本原理

四阶段发酵理论——Zeikus1979年左右提出

(1)第一阶段:

水解和发酵性细菌将复杂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如:

纤维素、淀粉水解为单糖,再发酵为丙酮酸;

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再脱氨基成有机酸和氨;

脂类水解为低级脂肪酸和醇,如乙酸、丙酸、丁酸、乙醇、CO2、H2、NH3和H2S等。

微生物群落:

水解、发酵性细菌:

梭菌属、拟杆菌属、双歧杆菌;链球菌和肠道菌等。

(2)第二阶段:

产氢和产乙酸菌把第一阶段的产物进一步分解为乙酸和氢气。

微生物群落:

产氢和产乙酸菌,如奥氏甲烷杆菌;将三碳以上有机酸、长链脂肪酸、芳香族酸及醇等分解为乙酸和H2的细菌和硫酸还原菌。

(3)第三阶段:

有2组生理不同的专性厌氧的产甲烷菌群。

一是将CO2或CO和H2合成CH4;另一组是将乙酸脱羧生成CH4和CO2,或利用甲酸、甲醇及甲基胺裂解为CH4。

(4)第四阶段:

同型产乙酸阶段,是同型产乙酸细菌将CO2和H2转化为乙酸的过程。

其作用目前尚在研究。

四、厌氧法的影响因素

厌氧法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比好氧法更严格。

一般认为,控制厌氧处理效率的基本因素有2类:

一类是基础因素,包括微生物量(污泥浓度)、营养比、混合接触状况、有机负荷等;另一类是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有毒物质等。

由厌氧法的基本原理可知,厌氧过程要通过多种生理上不同的微生物类群联合作用来完成。

如果把产甲烷阶段以前的所有微生物统称为不产甲烷菌,则它包括厌氧细菌和兼性细菌,尤以兼性细菌居多。

与产甲烷菌相比,不产甲烷菌对pH值、湿度、厌氧条件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且其增殖速度快,而产甲烷菌是—群非常特殊的、严格厌氧的细菌,它们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比不产甲烷菌更严格,而且其繁殖的世代期更长。

因此,产甲烷细菌是决定厌氧消化效率和成败的主要微生物。

产甲烷阶段又常是厌氧过程速率的限制步骤。

正因为此,在讨论厌氧过程的影响因素时,多以产甲烷菌的生理、生态特征来说明。

1、温度

各类微生物适宜的温度范围是不同的,一般认为,产甲烷菌的温度范围为5-60℃。

在35℃和53℃上下可以分别获得较高的消化效率,温度为40-45℃时,厌氧消化效率较低。

据产甲烷菌适宜温度条件的不同,厌氧法可分为常温消化、中温消化和高温消化三种类型。

①常温厌氧消化,指在自然气温或水温下进行废水厌氧处理的工艺,适宜温度范围10~30℃。

②中温消化,适宜温度35~38℃,若低于32℃或者高于40℃,厌氧消化的效率即趋向明显地降低。

③高温厌氧消化,适宜温度50~55℃。

一定范围内,温度提高,有机物去除率提高,产气量提高。

温度的急剧变化和上下波动不利于厌氧消化作用。

短时内温度升降5℃,沼气产量明显下降,波动的幅度过大时,甚至停止产气。

温度的波动,不仅影响沼气产量,还影响沼气中甲烷的含量,尤其高温消化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

温度的暂时性突然降低不会使厌氧消化系统遭受根本性的破坏,温度一经恢复到原来水平时,处理效率和产气量也随之恢复。

2、pH值

每种微生物可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活动,产酸细菌对酸碱度不及甲烷细菌敏感,其适宜的pH值范围较广,在4.5-8.0之间。

产甲烷菌要求环境介质pH值在中性附近,最适宜pH值为7.0-7.2,pH6.6-7.4较为适宜。

在厌氧法处理废水的应用中,由于产酸和产甲烷大多在同一构筑物内进行,故为了维持平衡,避免过多的酸积累,常保持反应器内的pH值在6.5-7.5(最好在6.8-7.2)的范围内。

在厌氧消化过程中,pH值的升降变化除了外界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取决于有机物代谢过程中某些产物的增减。

(产酸作用产物使有机酸的含量增加,会使pH值下降。

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物氨的增加,会引起pH值升高。

在厌氧处理中,pH值除受进水的pH影响外,主要取决于代谢过程中自然建立的缓冲平衡,取决于挥发酸、碱度、CO2、氨氮、氢之间的平衡。

所以,在生产运转中常把挥发酸浓度及碱度作为管理指标。

3、氧化还原电位

无氧环境是严格厌氧的产甲烷菌繁殖的最基本条件之一。

产甲烷菌对氧和氧化剂非常敏感,这是因为它不象好氧菌那样具有过氧化氢酶。

氧是影响厌氧反应器中氧化还原电位条件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挥发性有机酸的增减、pH值的升降以及铵离子浓度的高低等因素均影响系统的还原强度。

如pH值低,氧化还原电位高;pH值高,氧化还原电位低。

4、有机负荷

在厌氧法中,有机负荷通常指容积有机负荷,简称容积负荷,即消化器单位有效容积每天接受的有机物量(kgCOD/m3·d)。

对悬浮生长工艺,也有用污泥负荷表达的,即kgCOD/(kg污泥·d)。

在污泥消化中,有机负荷习惯上以投配率或进料率表达,即每天所投加的湿污泥体积占消化器有效容积的百分数。

由于各种湿污泥的含水率、挥发组分不尽一致,投配率不能反映实际的有机负荷,为此,又引入反应器单位有效容积每天接受的挥发性固体重量这一参数,即kgMLVSS/m3·d。

有机负荷值因工艺类型、运行条件以及废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及其浓度而异。

在通常的情况下,常规厌氧消化工艺中温处理高浓度工业废水的有机负荷为2-3kgCOD/(m3·d),在高温下为4-6kgCOD/(m3·d)。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厌氧滤池、厌氧流化床等新型厌氧工艺的有机负荷在中温下为5-15kgCOD/(m3·d),可高达30kgCOD/(m3·d)。

在处理具体废水时,最好通过试验来确定其最适宜的有机负荷。

5、厌氧活性污泥

厌氧活性污泥主要由厌氧微生物及其代谢的和吸附的有机物、无机物组成。

厌氧活性污泥的浓度和性状与消化的效能有密切的关系。

性状良好的污泥是厌氧消化效率的基础保证。

厌氧活性污泥的性质主要表现为它的作用效能与沉降性能。

故在一定的范围内,活性污泥浓度愈高,厌氧消化的效率也愈高。

但也不是越高越好。

6、搅拌和混合

通过搅拌可消除池内梯度,增加食料与微生物之间的接触,避免产生分层,促进沼气分离。

在连续投料的消化池中,还使进料迅速与池中原有料液相混匀。

在传统厌氧消化工艺中,也将有搅拌的消化器称为高效消化器。

搅拌的方法:

(a)机械搅拌器搅拌法;

(b)消化液循环搅拌法;

(c)沼气循环搅拌法等。

其中沼气循环搅拌,还有利于使沼气中的CO2作为产甲烷的底物被细菌利用,提高甲烷的产量。

厌氧滤池和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等新型厌氧消化设备,虽没有专设搅拌装置,但以上流的方式连续投入料液,通过液流及其扩散作用,也起到一定程度的搅拌作用。

7、废水的营养比

厌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按一定的比例摄取碳、氮、磷以及其他微量元素。

工程上主要控制进料的碳、氮、磷比例,因为其他营养元素不足的情况较少见。

厌氧法中碳:

氮:

磷控制为200-300:

5:

1为宜。

在碳、氮、磷比例中,碳氮比例对厌氧消化的影响更为重要。

8、有毒物质

包括有毒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一些阴离子等。

对有机物来说,带醛基、双键、氯取代基、苯环等结构,往往具有抑制性。

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与处理系统的运行方式、污泥驯化程度、废水特性、操作控制条件等因素有关。

五、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特征

1、优点

与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1)应用范围广

既可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又可用于中、低浓度废水处理;

厌氧微生物有可能对好氧微生物不能降解的一些有机物进行降解或部分降解;因此,对于某些含有难降解有机物的废水,利用厌氧工艺进行处理可以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或者可以利用厌氧工艺作为预处理工艺,可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后续好氧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

(2)能耗大大降低,而且还可以回收生物能(沼气);

(3)处理负荷高、占地少,反应器体积小;

通常好氧法的有机容积负荷为2~4kgBOD/(m3·d),而厌氧法为2~10kgBOD/(m3·d),高的可达50kgBOD/(m3·d);

(4)污泥产量很低,且其浓缩性、脱水性能良好;

(5)对营养物需求量小,其BOD5∶N∶P=800∶5∶1;

(6)厌氧处理过程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可以杀死废水和污泥中的寄生虫卵、病毒等;

(7)厌氧方法的菌种沉降性能好,生物活性保存期长,中止营养条件下可保留至少1年以上。

(8)密闭系统,臭味对环境影响小。

2、主要缺点

与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也存在着以下的明显缺点:

①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生化反应过程较为复杂,因为厌氧消化过程是由多种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厌氧微生物协同工作的一个连续的生化过程,不同种属间细菌的相互配合或平衡较难控制,因此在运行厌氧反应器的过程中需要很高的技术要求;

②厌氧微生物特别是其中的产甲烷细菌对温度、pH等环境因素非常敏感,也使得厌氧反应器的运行和应用受到很多限制和困难;

③虽然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在处理高浓度的工业废水时常常可以达到很高的处理效率,但其出水水质仍通常较差,一般需要利用好氧工艺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④厌氧生物处理的气味较大;

⑤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好,一般认为在厌氧条件下氨氮不会降低,而且还可能由于原废水中含有的有机氮在厌氧条件下的转化导致氨氮浓度的上升。

⑥厌氧反应器初次启动过程缓慢,一般需要8~12周时间。

§15-2厌氧生物处理装置

按微生物生长状态分为厌氧活性污泥法(anaerobicactivatedsludge)和厌氧生物膜法(anaerobicslime);

按投料、出料及运行方式分为分批式(batch)、连续式(continuous)和半连续式(semi-continuous);

根据厌氧消化中物质转化反应的总过程是否在同一反应器中并在同一工艺条件下完成,又可分为一步厌氧消化(onestagedigestion)与两步厌氧消化(twostagedigestion)等

厌氧活性污泥法包括:

普通消化池、厌氧接触工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等。

厌氧生物膜法包括:

厌氧生物滤池、厌氧流化床、厌氧生物转盘等。

一、普通厌氧消化池

普通消化池又称传统或常规消化池(conventionaldigester),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消化池常用密闭的圆柱形池,废水定期或连续进入池中,经消化的污泥和废水分别由消化池底和上部排出,所产沼气从顶部排出。

池径从几米至三、四十米,柱体部分的高度约为直径的1/2,池底呈圆锥形,以利排泥。

为使进料与厌氧污泥尽快接触、使所产沼气气泡及时逸出而设置搅拌装置。

常用搅拌方式有三种:

(a)池内机械搅拌;(b)沼气搅拌;(c)循环消化液搅拌。

 

进行中温和高温厌氧消化需要加温,常用加热方式有三种:

(a)废水在消化池外先经热交换器预热到规定温度再进入消化池;

(b)热蒸汽直接在消化器内加热;

(c)在消化池内部安装热交换管。

普通消化池的特点是:

(1)可以直接处理悬浮固体含量较高或颗粒较大的料液。

(2)厌氧消化反应与固液分离在同一个池内实现,结构较简单。

(3)缺乏持留或补充厌氧活性污泥的特殊装置,消化器中难以保持大量的微生物细胞。

(4)对无搅拌的消化器,还存在料液分层现象严重,微生物不能与料液均匀接触的问题。

(5)温度不均匀,消化效率低。

二、厌氧接触法

1、为了克服普通消化池不能持留或补充厌氧活性污泥的缺点,在消化池后设沉淀池,将沉淀污泥回流至消化池,形成了厌氧接触法(anaerobiccontactprocess)。

 

图15-3厌氧接触法工艺

2、从消化池排出的混合液在沉淀池中进行固液分离有一定困难。

原因:

(1)混合液中污泥上附着大量的微小沼气泡,易于引起污泥上浮;

(2)混合液中的污泥仍具有产甲烷活性,在沉淀过程中仍能继续产气,从而妨碍污泥颗粒的沉降和压缩。

3、为了提高沉淀池中固液分离效果,目前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脱气:

(1)真空脱气,由消化池排出的混合液经真空脱气器(真空度为0.005MPa),将污泥絮体上的气泡除去,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

(2)热交换器急冷法,将从消化池排出的混合液进行急速冷却。

(3)絮凝沉淀,向混合液中投加絮凝剂,使厌氧污泥易凝聚成大颗粒,加速沉降;

(4)用超滤器代替沉淀池,以改善固液分离效果。

4、厌氧接触法的特点:

(1)

(1)通过污泥回流,保持消化池内污泥浓度较高,一般为10~15g/L,耐冲击能力强;

(2)

(2)消化池的容积负荷较普通消化池高,中温消化时,一般为2~l0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比普通消化池大大缩短,如常温下,普通消化池为15~30天,而接触法小于10天;

(3)可以直接处理悬浮固体含量较高或颗粒较大的料液,不存在堵塞问题;

(4)混合液经沉降后,出水水质好,但需增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脱气等设备;

(5)厌氧接触法存在混合液难于在沉淀池中进行固液分离的缺点。

三、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pflowanaerobicsludgebedreactor),简称UASB反应器,是由荷兰的G.Lettnga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研制开发的。

污泥床反应器内没有载体,是一种悬浮生长型的消化器。

由反应区(reactionregion)、沉淀区(settlingregion)和气室(gascollectiondome)三部分组成。

反应器底部是浓度较高的污泥层,称污泥床;污泥床上部是浓度较低的悬浮污泥层,通常把污泥层和悬浮层统称为反应区。

反应区上部设有气、液、固三相分离器。

废水从污泥床底部进入,与污泥床中的污泥进行混合接触,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产生沼气,微小沼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

由于气泡上升产生较强烈的搅动,在污泥床上部形成悬浮污泥层。

气、水、泥的混合液上升至三相分离器内,沼气气泡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气室而被有效地分离排出;污泥和水则经孔道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在重力作用下,水和泥分离,上清液从沉淀区上部排出,沉淀区下部的污泥沿着斜壁返回到反应区内。

在一定的水力负荷下,绝大部分污泥颗粒能保留在反应区内,使反应区具有足够的污泥量。

 

图15-4UASB反应器示意图

 

图15-5UASB反应器现场图片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的池形有圆形、方形、矩形。

小型装置常为圆柱形,底部呈锥形或圆弧形。

大型装置为便于设置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则一般为矩形,高度一般为3~8m,其中污泥床1~2m,污泥悬浮层2~4m,多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特点:

(1)

(1)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一般平均污泥浓度为30~40g/L,其中底部污泥床(sludgebed)污泥浓度60~80g/L,污泥悬浮层(sludgeblanket)污泥浓度5~7g/L;

(2)污泥床中的污泥由活性生物量占70-80%的高度发展的颗粒污泥(sludgegranules)组成,颗粒的直径一般在0.5~5.0mm之间,颗粒污泥是UASB反应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3)

(2)有机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中温消化,COD容积负荷一般为10~20kgCOD/(m3·d);

(4)(3)反应器内设三相分离器,被沉淀区分离的污泥能自动回流到反应区,一般无污泥回流设备;

(5)(4)无混合搅拌设备。

投产运行正常后,利用本身产生的沼气和进水来搅动;

(6)(5)污泥床内不填载体,节省造价及避免堵塞问题。

缺点:

(7)(6)反应器内有短流现象,影响处理能力。

进水中的悬浮物应比普通消化池低得多,特别是难消化的有机物固体不宜太高,以免对污泥颗粒化不利或减少反应区的有效容积,甚至引起堵塞;

(8)(7)运行启动时间长,对水质和负荷突然变化比较敏感。

四、厌氧滤池

厌氧滤池(anaerobicfilter)又称厌氧固定膜反应器,是60年代末开发的新型高效厌氧处理装置,其工艺如图15-6所示。

1、池型

滤池呈圆柱形,池内装放填料,池底和池顶密封。

厌氧微生物附着于填料的表面生长,当废水通过填料层时,在填料表面的厌氧生物膜作用下,废水中的有机物被降解,并产生沼气,沼气从池顶部排出。

滤池中的生物膜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脱落的生物膜随出水流出池外。

2、分类

废水从池底进入,从池上部排出,称升流式厌氧滤池;

废水从池上部进入,以降流的形式流过填料层,从池底部排出,称降流式厌氧滤池。

3、运行情况

在厌氧生物滤池中,厌氧微生物大部分存在生物膜中,少部分以厌氧活性污泥的形式存在于滤料的孔隙中。

厌氧微生物总量沿池高度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在池进水部位高,相应的有机物去除速度快。

当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高,特别是进水悬浮固体浓度和颗粒较大时,进水部位容易发生堵塞现象。

为此,对厌氧生物滤池采取如下改进:

(1)出水回流,使进水有机物浓度得以稀释,同时提高池内水流的流速,冲刷滤料空隙中的悬浮物,有利于消除滤池的堵塞;

(2)部分充填载体:

为了避免堵塞,仅在滤池底部和中部各设置一填料薄层,空隙率大大提高,处理能力增大;

(3)采用平流式厌氧生物滤池:

滤池前段下部进水,后段上部溢流出水,顶部设气室,底部设污泥排放口,使沉淀悬浮物得到连续排除;

(4)采用软性填料:

软性填料空隙率大,可克服堵塞现象。

4、厌氧生物滤池的特点

(1)由于填料为微生物附着生长提供了较大的表面积,滤池中的微生物量较高,又因生物膜停留时间长,平均停留时间长达100天左右,因而可承受的有机容积负荷高,COD容积负荷为2~16kgCOD/(m3·d),且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2)废水与生物膜两相接触面大,强化了传质过程,因而有机物去除速度快;

(3)微生物固着生长为主,不易流失,因此不需污泥回流和搅拌设备;

(4)启动或停止运行后再启动比前述厌氧工艺法时间短;

缺点:

(5)处理含悬浮物浓度高的有机废水,易发生堵塞,尤以进水部位更严重。

滤池的清洗也还没有简单有效的方法。

五、厌氧流化床

1、简况

厌氧流化床是借鉴流态化技术的一种生物反应装置。

它以小粒径载体为流化粒料,废水作为流化介质,当废水以升流式通过床体时,与床中附着于载体上的厌氧微生物膜不断接触反应,达到厌氧生物降解目的,产生沼气,于床顶部排出。

如图15-7所示。

 

2、厌氧流化床特点

(1)载体颗粒细,比表面积大,可高达2000~3000m2/m3左右,使床内具有很高的微生物浓度,因此有机物容积负荷大,一般为10~40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短,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运行稳定;

(2)载体处于流化状态,无床层堵塞现象,对高、中、低浓度废水均表现出较好的效能;

(3)载体流化时,废水与微生物之间接触面大,同时两者相对运动速度快,强化了传质过程,从而具有较高的有机物净化速度;

(4)床内生物膜停留时间较长,剩余污泥量少;

(5)结构紧凑、占地少以及基建投资省等。

缺点:

(6)但载体流化耗能较大,且对系统的管理技术要求较高。

3、为了降低动力消耗和防止床层堵塞,可采取如下措施

(1)间歇性流化床工艺,即以固定床与流化床间歇性交替操作。

固定床操作时,不需回流,在一定时间间歇后,又启动回流泵,呈流化床运行;

(2)尽可能取质轻、粒细的载体,如粒径20-30μm、相对密度1.05~1.2g/cm3的载体。

保持低的回流量,甚至免除回流就可实现床层流态化。

六、厌氧生物转盘和挡板反应器

1、厌氧生物转盘

厌氧生物转盘的构造与好氧生物转盘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盘片大部分(70%以上)或全部浸没在废水中,为保证厌氧条件和收集沼气,整个生物转盘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

(1)构造

由盘片、密封的反应槽、转轴及驱动装置等组成,其构造如图15-8所示。

图15-8厌氧生物转盘构造图

(2)运行

对废水的净化靠盘片表面的生物膜和悬浮在反应槽中的厌氧菌完成,产生的沼气从反应槽顶排出。

由于盘片的转动,作用在生物膜上的剪力可将老化的生物膜剥落,在水中呈悬浮状态,随水流出槽外。

(3)特点

(a)厌氧生物转盘内微生物浓度高,因此有机物容积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

(b)无堵塞问题,可处理较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c)一般不需回流,所以动力消耗低;

(d)耐冲击能力强,运行稳定,运转管理方便。

但盘片造价高。

2、厌氧挡板反应器

厌氧挡板反应器是从研究厌氧生物转盘发展而来的,生物转盘不转动即变成厌氧挡板反应器,如图15-9所示。

挡板反应器与生物转盘相比,可减少盘的片数和省去转动装置。

 

图15-9厌氧挡板反应器示意图

在反应器内垂直于水流方向设多块挡板来维持较高的污泥浓度。

挡板把反应器分为若干上向流和下向流室,上向流室比下向流室宽,便于污泥的聚集。

通往上向流的挡板下部边缘处加50°的导流板,便于将水送至上向流室的中心,使泥水充分混合。

因而无需混合搅拌装置,避免了厌氧滤池和厌氧流化床的堵塞问题和能耗大的缺点,启动期比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短。

七、两步厌氧法和复合厌氧法

1、两步厌氧消化法

两步厌氧消化法是一种由上述厌氧反应器组合的工艺系统。

厌氧消化反应分别在两个独立的反应器中进行,每一反应器完成一个阶段的反应,比如一为产酸阶段,另一为产甲烷阶段,故又称两段式厌氧消化法。

按照所处理的废水水质情况,两步可以采用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消化反应器。

如对悬浮固体含量多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第一步反应器可选不易堵塞、效率稍低的反应装置,经水解产酸阶段后的上清液中悬浮固体浓度降低,第二步反应器可采用新型高效消化器,流程见图15-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