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499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docx

杜双华在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杜双华在2010年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各位与会人员:

2010年即将过去,这次我正好回来参加日照银行十年庆典活动,也借这个年终岁尾时机召开年度会议。

今年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已胜利完成,“十二五”即将开始。

关于后五年的工作,我已在上次会上做了部署,今天重点总结一下2010年度工作,并对2011年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从我的角度来看,我对今年的工作总体比较满意,但不是说就表示各方面都到位了,很多地方还有待于挖掘,所以我给这个会议定的调子,既是一个总结会,又是一个部署会。

成绩是要讲的,但更要摆一摆我们的不足,理一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我们不能只讲过年话,也不能一年到头只干不想,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嘛。

要通过这次会议的总结,让各级干部都能看清我们的优势和长处在哪里,哪些地方还欠着脚,哪些地方还是盲区,以便在2011年的工作中抓住要害,扬长避短,把我们的潜力充分发挥释放出来,创造更大的工作成绩。

一、工作总体目标完成情况

2010年我们全年完成钢产量1236万吨,材产量1210万吨,实现年度计划的101%;公司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53亿元,集团全年实现利税76亿元,其中利润45亿元、上缴税金31亿元。

截止到今年底,我们已累计产钢5000余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近2000亿元,实现利税400多亿元,上缴税金200多亿元(包括海关增值税)。

这是我们2010年及历史的一个总体情况。

从今年与上年的完成对比情况看,两年大数基本持平。

但是相比较而言,应该说我们今年的经营管理环境比上年相对艰难一些,一方面是钢铁和矿石原料市场年内复杂多变,把握脉搏、抵御风险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我们下半年以来,为了配合与山钢集团的资产重组,抽调了过半数以上的厂部级一把手离职工作,人员精力牵扯过多,各分厂下半年大部分都是副职当家。

此外,受重组方面的影响,干部员工不同程度的产生了思想波动,给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我们原计划进行的一些效益技改项目也未能顺利实施。

由于这些原因,今年内部上下管理关系、产供销各体系协同的理顺成为我们领导干部和代职主持工作的青年干部团队的挑战。

令我很欣慰的是,面对这些不利因素,我们以在座各位为中坚力量的全体员工沉着应对,最终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取得了与上年相同的成绩,保持了公司连续四年利税超过80亿的良好发展势头。

在这里,也对我们全员一年工作给予肯定,特别是对厂部级副职团队提出表扬。

今年的经营数字与历史纵向对比还反映出了一个问题,这也是我们今天会议乃至明年全年工作的一个重心和方向,更体现了我们的不足之处。

从2005年到2009年以来,我们的钢产量分别以99.8%、118%、40.9%、12.3%的比例增长,利税分别以289%、120%、0.2%、7.8%的比例增长,而2010年对比2009年,两个增长率都停滞了甚至说是下降了。

这个问题从正面看,说明我们的工作重心已经开始转移:

年初时我在第一季度工作部署会议上讲过,从今年起要由大到强转变,我们不再追求上规模增产量,而是要创高效益、做强企业,走可持续发展路子。

所以,我对产量增长率的停滞是认可的,这也是必然的。

但是,从反面看,产量增长率下降是不是就意味着利税增长也必然同步下滑?

我认为未必,两个数值同进同退,说明我们还是在吃产量的老本,赚的是产量硬件钱,没有更好的发挥出管理和技术潜力来,还是停留在“大”的层次上原地踏步。

只有在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利税稳步增长,才说明我们真正走上了做强之路。

当然,由大转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今年是打基础的头一年,我也不会强求大家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希望大家从这两组数据对比上看到我们的变化,积极调整应对,以期更好更快迈开“做强”步伐。

这是我对全年公司整体情况的评价和总结。

二、资产重组情况介绍

本来是想最后说说重组的事,但这个问题可能是大家每逢大会最关心的事,也牵涉到明年的工作思路和方向。

我还是那句话,让大家都明明白白的干活,知道该怎么走,所以,先把重组的进度介绍一下。

前面的情况大家都知道:

去年9月6日,我们与山钢签署了资产重组合作协议,约定今年的8月31日交割挂牌。

今年7、8月份,受各种因素限制,导致原来约定的过渡期租赁经营方案无法实施,山钢提出来一次性买断全部资产及业务的方案,在市政府的组织下我们与山钢进行了二次谈判。

8月30日,双方又签署了补充协议,确定了山钢以一次性买断日钢全部资产及业务的方式完成重组,并约定于11月30日交接完毕。

双方共同聘请了中企华作为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全部资产和业务的审计评估,山钢也组织了庞大的团队对我们作了详尽的尽职调查。

从9月以来,我们抽调了总经理助理以上11人,厂部级一把手20人,专职人员125人,兼职人员439人进行重组工作,两个月时间花费了461.41万元,投入大量人力财力配合完成了评估公司的审计、评估及山钢集团的尽职调查工作。

但还是因为外部因素的干扰,到11月底,原定的交割再次搁浅。

经过双方协商,又约定到明年2月底全部完成。

目前,评估单位中企华已经对我们的企业出具了评估意见。

中企华是我们与山钢两家共同选择的,按照最初的约定,对企业价值的确认以评估单位核算数额为基础依据,他们出的数对我们有契约效力,并且,从一定程度上讲,数值依据基本上也遵循了省政府提出的市场化要求,依法、公允的大原则基本能够体现出来,给了我们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

但尽管这样,这个数字还是没有能够完全体现出我们的市场价值来,对于缺项和低评的问题我们已经做了反映,现在正在等待最后的确认。

这就是重组的进展情况。

重组评估工作是我们全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对于前期工作情况,我对大家的努力和付出给予认可。

两个月时间里,所有参加评估的人员离开了本职,放弃了节假日休息,从头开始学起,最终摸清了公司的底数,完成了这个浩大的工程,成效和作用是明显的。

通过评估的锻炼,也给我们干部成长和企业管理产生了强大推力和机遇,大幅提高了日钢的综合管理水平。

经过评估,我们才注意到对自有先进技术的总结和发掘,才梳理清我们家底的盈缺余损,才进一步掌握了同行业钢厂的现实水平,才准确把握了我们自己在中国钢铁行业中的位置,找到了我们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发现了我们的短板与不足。

比如说低品位矿高炉冶炼综合技术,我们在实践中一直在摸索实施,但没有发掘总结出来,这次通过评估基本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技术初具体系化。

还有我们的运转节奏,这几年来我们临港靠海的优势有所弱化,但都没有意识到问题在哪里,通过重组评估,我们找到了症结所在,提出了时间考核法,这都是我们以后工作的宝贵经验和阅历。

现在重组最后的交割时间推迟到了明年二月份。

时间紧、任务重,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前面怎么走,能不能按期实现目标,谁也没有把握。

在重组没有最后交割之前,期限、方案会不会再次调整?

我们都不知道。

那么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这种形势下,我本人、各副总们,包括你们大家都只能有一个选择,既要全力推进重组成功,还要按过长日子的过法过好每一天,不能干坐着等重组,如果都干坐着,企业黄了也就不用重组了。

所以,我们要在全力配合重组完成的同时,更要拿出负责任的态度干好每一项工作,当一天和尚就要把钟撞响了。

我去年9月7日就说过,重组最终成功时,要把一个完整有序、面貌良好、可持续发展的日钢交给山钢,这个宗旨在什么时候都不过期。

不管这个时间有多长,大家都一定要保持这种“完整、持续”的信念,不仅要时刻保持完整的资产状况,还要保持健康的精神面貌,连续的业务思路,充沛的工作干劲。

我上次之所以召开五年规划编制动员会议,目的也是让大家树立这种长期思想,形成连续的工作规划和思路,不管是重组成功交给山钢了,还是最终再次调整方案,我们都要为企业负责,为社会负责,为事业负责。

现在有不少干部受重组影响,有的等待观望不想干事,有的推卸责任不敢干事,还有的甚至心里有活思想,我劝你们先把这些想法收一收,要么你回家等重组,我们这儿可以给你留着合同关系,要么就拿出你的职业道德来,安心干、好好干。

好好干还要明白怎么干,今天借这个总结会时机,我安排秘书处把各业务口今年的工作水平、指标情况都大体捞了一下,我逐个给你们点评。

与你们相关的,听听我的评价,找准差距迎头赶上,与你们各人不相关的,也好好听听,了解别人的工作状态,把握各领域的重点方向,以便做好协同配合服务。

三、各体系工作水平现状及点评

我刚才说了,公司现在整体处在由大做强的起步阶段和水平,工作是大家干的,这个水平也是各体系现状的组合,同样都是有亮点,有不足。

(一)生产方面

根据今年的生产数据,我挑了几组关键的指标和成果与大家做对比分析,先讲讲主要成绩。

生产组织:

炼铁煤比187kg/t,与上年持平,全国排名领先;休风率0.618%,比上年降低0.13%,全国排名第3位;燃料比525kg/t,比上年升高3kg/t,全国排名第10位;干焦比340kg/t,比上年升高3kg/t,全国排名第11位;风温1174℃,比上年持平,全国排名第10位;原料入炉品位55%,比上年降低1.5%,全国排名第67位;利用系数3.31t/m3.d,比上年降低0.01%,全国排名第18位;H型钢电单耗48.79kg.h/t,全国排名第3名;工序能耗:

H型钢41.79kg标煤/t,全国排名第2位;1580带钢38.85kgce/t,全国排名第4位;能耗66.61kgce/t,全国排名第4位;热装率:

1580带钢98.05%,全国排名第3位;2150带钢热装率90%,全国排名第5位。

公司全年吨钢成本下降44元,总计5.3亿元,完成年度降本计划106%。

生产时间平均72小时下线。

设备管理:

全年实际消耗备品备件费用较年度计划费用降低1.3亿元,降幅19%,比上年吨钢下降5.34元,降幅为9.3%;库存总费用全年平均4.6亿元;大中修费用吨钢成本31元。

设备故障停机率0.043%,比上年下降0.58%,其中四季度实现2小时以上设备事故为零。

质量控制:

与历史成绩相比,从单位看,11个生产单位中今年有8个单位合格率创历史最好;从指标看,18项质量指标中有11项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从产品看,球团、一炼铁、钢坯、型、棒、线、板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在国内同行业中比较好看的名次有:

H型钢成材率100.62%,较上年提高0.04%,合格率99.99%,与上年持平;棒材合格率100%,线材合格率100%,这几个指标都排在全国领先水平;高线合格率99.98%,全国排名第2位;1580带钢合格率99.99%,全国排名第5位。

同时,今年我们还通过了七项认证创优,其中包括热轧钢筋换证和HRB400E、HRB500E抗震钢筋的扩证、韩国KS认证、八国船级社认证。

各生产单位的拔尖数据和亮点还有不少,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我们拿数据比较不是为了争单项全国第几的虚名,我这几年始终向大家强调一个经济、适当、效益比的概念,不是说排名低了就泄气、排名靠前就满足。

对于生产系统的不足之处,我归纳为三点。

一是优势发挥不明显。

好的数据里有大家这一年里的心血努力,但区别情况看,不客气的说,这里面我们的先天优势的底子作用很大,如果拿我们的先天优势与其他钢企比较,这些好的指标还应该有大幅上升的可能,不是说我们全国前几了就到顶峰了。

比如说我们全国排名领先的炼铁喷煤,这个数值是因为我们整体配套布局完整,全厂氧气每小时能供应16.3万立,除去炼钢必需的还富余近8万立,这么高的大富氧才促成了高喷煤量。

那么,与同行业相比,我们这么高的富余量是不是就已经把喷煤发挥到了极限,如果不看绝对值而去比较富氧的效率比,我们这个全国领先还能不能站的住?

还有我们的轧钢热装率和工序能耗,别看你们第三、第四、第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我们工序紧凑,厂际间距短,炼铁到炼钢仅数百米,炼钢和轧机直接连接,所以说这是先天优势,应该说是项目规划布局建设的功劳,你们生产部门没必要沾沾自喜。

厂内短倒费用下降是因为厂内站的全面投入使用,你们不应该跟我汇报降了多少钱,而应该报一报厂内站的使用效率、直供率、原料平铺直取水平,这些都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所以说,你们各项指标排名靠前是有条件的,不能自以为是、觉得老子天下第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别人的先进指标和经验,还要请进来、走出去,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勇攀高峰。

二是管理控制有欠缺。

从管理上看,在设备方面,第四季度故障停机率成绩尚可,但全年2小时以上的设备事故共计有23起,4小时以上设备事故有13起,影响上下工序的重大及以上事故比如二炼钢出坯跨电缆着火事故、变电站跳电事故都直接给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质量控制方面,不要老讲我们的成材率、合格率怎么怎么高,你得看看我们有多少省级以上名牌,有多少国家免检。

现在型材是省名牌,螺纹是全国免检,明年还能不能加几个项目?

卷板在今年通过CE欧盟认证的基础上明年再怎么扩大增加认证?

在防范质量作弊方面,你们质检监督部门以后怎么从今年烧结作弊的案例上举一反三、提高自身监控能力建立体系防范制度?

这些都是你们现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缺项,明年必须从细节入手全方位做好管理。

三是执行指令不到位。

具体到各生产厂,对今年部署的一些指令任务,大部分完成较好,但也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今年我提出来轧材考核轧制公里数,长材向细规格、板材向薄规格等加价规格要效益,确保轧机满负荷,效益最大化,你们落实的效果怎么样?

焊管厂建设期原定三个月,最后拖长到了五个月,投产前后生产口的领导不管不问,把管厂放在主体厂体系以外。

焊管投产后,我提出来要你们走镀锌、大方矩管、钢号管的路子,你们现在有没有思路,有没有开始筹备?

矿业公司刚刚接管过来,怎么和主体厂发挥上下游配套效益?

为什么让你们每天早上用视频参加早调会、每周两次回日钢开会?

就是让你们保持与工厂的紧密联系,不能说厂子交给你们了,就各干各的只打自己单位的算盘。

(二)创新发展方面

2010年,我们在技术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在生产经营中发挥了明显效益。

一是我公司研发的《低品质矿高效炼铁新技术》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这项技术是我们几年来铁前操作实践的成果总结,我们突破了冶金历史上使用低品质铁矿冶炼带来的耗能高和产量低的瓶颈,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利润,也为我国低品质铁矿的利用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12月23日、25日,《中国冶金报》分两期整版报道推广了该项技术,昨晚上中央二套也做了报道,应该说在业内外反响强烈。

二是赤铁矿造球技术逐渐成熟。

赤铁矿精粉球团生产技术属于国家“十二五”工作计划的重点项目,公司已完全掌握了高氧化铝烧结矿、高氧化镁烧结矿的生产技术,率先完成了全赤铁矿精粉的生产实践,球团矿生产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赤铁矿精粉生产球团的水平,在国内外属首创。

2010年,烧结全年平均低碱矿比例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巴西精矿球团生产日产量突破3600吨,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三是经济炉料结构应用效益明显。

我们炼铁针对不同的铁矿资源,选择成本最低的炉料结构,实现三种经济炉料结构冶炼,成功突破了“高块矿比冶炼”、“全烧结矿冶炼”两项技术难题,并确立了我公司最佳经济冶炼强度,在合适的产量条件下,成本要求最低,在合适的成本条件下,产量要求最高,从而创造了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是固体废弃物处理综合利用项目顺利投产。

这个项目是我们与钢铁研究总院共同研发投产的国内首家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厂,属自主知识产权,已经在我们手上顺利实现了工厂化实验,同样引起钢铁行业理论界和生产厂家以及政府环保部门的高度关注,并获得了省环保产业技术研发专项资金30万元支持。

此外,2010年公司采用的‘炉顶打水降料面,全程回收高炉煤气’、‘高炉铁口埋氧枪快速炉况恢复’等先进操作技术,实现了高炉中小修的经济、安全、节能、环保的目标;2010年5月,5#高炉进行了热风炉纳微米涂层节能技术应用的实验,达到了节能3.5-5%的效果。

这是我们公司上年度创新的主要成果。

这些成果反映了我们的技术水平,也支撑着我们的低成本、高效益运转,体现了大家的智慧和勇气,更说明了你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在此对参与这些创新的干部职工给予表扬。

关于创新方面的不足,我也想提三点意见。

一是创新领域和方向偏窄,没有辐射到全部环节。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灵魂,我们企业要实现由大做强,必须走创新之路。

但是这个创新不是单指的工艺技术创新,而是要全方位、全覆盖的创新,销售、供应、运输、管理、教育等等,各个方面都要持续创新。

我们在2008去西柏坡学习时也提出过创新的要求,但是这几年下来,在工艺技术上有所突破,但其它领域依然是因循守旧、保守不前。

不创新就没有突破,不学习就没有进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工艺技术不创新,就会落后于同行先进水平,管理模式不创新,也同样会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

二是创新总结和发掘浅显,没有加大力度推广。

这几年来,我们一直要求创新,客观上讲,我们的车间、班组基层也搞了不少创新活动,但为什么没有形成气候、没有形成综合效益来?

问题之一就在于业务部门没有去关注、总结和发掘,就包括上面我们讲的低品矿冶炼技术,虽然获得了总结推广,但这项技术在我们公司运用了好几年了,一直在实践并且发挥了明显作用,但没人想到去搞理论升华,直到评估总结了才发现我们的这个亮点。

在其它技术上是不是也还有这样情况?

我觉得的这是我们的一个盲区。

不管是总工也好、技术中心也好,甚至分厂的技术科也好,都要带着发现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职工和公司的每一次创新尝试,对成功了的总结经验,扩大成果,对失败了的汲取教训,调整方向,每一次尝试都要有存档留底,才可以少走弯路,多出效益。

三是创新奖励机制尚未健全,没有形成全员创新氛围。

这几年里,你们人事部门表彰了多少创新标兵?

有没有设置创新奖项?

我们有成本奖、有产量奖,有没有创新奖?

我提出来要建创新型企业,不是光喊喊口号就能把全员调动起来,你们得拿出物质和精神的激励鼓动来,在各个方面鼓励创新与应用。

明年,人事部门要围绕激励创新建立健全专项奖励机制。

我们以前以产量奖为主,去年开始强调成本奖,那么今后,要在创新奖励上下功夫,比如技术中心可以搞创新研究奖、生产可以搞创新推广奖、创新实验奖等等,先不说创新的效益怎么样,只要员工想创新、敢创新、谋创新,我们都要给予肯定,哪怕是几千块的降本、一丁点的提效,甚至说失败的实验,我们都要以各种方式给予肯定鼓励,保护和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浓厚全员创新的氛围。

(三)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方面

这次总结,我专门把循环经济单列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体系分析,因为,从企业经营实际和行业发展趋向来看,循环经济在我们自身来讲,不管是投资、产值还是效益回报,都已经上升到与钢铁主业相匹配的重要地位,并且在以后还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循环经济设施配套情况:

几年来,我们累计在循环经济体系上已经投入资金30.2亿元,拥有了高炉煤气发电机组、TRT发电装置、转炉余热发电、烧结余热发电、水渣超细粉、钢渣超细粉、综合污水处理厂、固废综合利用、烧结脱硫装置等全套的循环经济体系项目,附属产品每年产值如果充分释放可以达到24.9亿元,刨开其自身创造的经济效益,在环保治污方面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更加不可估量。

循环经济指标情况:

2010年,公司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体系共完成自发电30.3亿度,占全公司总用电量的52%,节省37.3万吨标准煤,产值18.5亿元;生产水泥105万吨,产值2.06亿元;水渣超细粉347万吨,产值4.24亿元;钢渣超细粉3.5万吨,产值255万元;金属化球团3.2万吨,产值5760万元;硫氨化肥2270吨,产值96.5万元;污水处理量465万吨,产值418.5万元。

从2005年我们至今,循环体系累计创造产值77.9亿元。

技术生产指标:

煤气发电厂用电率5.45%,供电自给率52%,全国排名领先;TRT吨铁发电29.9kwh,全国排名第7位;吨钢耗新水3.15m3,全国排名领先;转炉煤气回收117.68m3/t,全国排名第3位;综合吨钢耗电485.82kwh,全国排名第13位;吨钢综合能耗612kgce,全国排名第10位;吨钢可比能耗555kgce,全国排名第8位。

另外,今年我们“综合污水处理工程”和“高炉煤气发电工程”,同时获得了山东省环保产业协会授予的“山东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荣誉。

对于明年的循环经济建设发展,我有三个要求。

一是必须要像抓主业生产一样抓好循环经济。

今后,我们主业不再扩建了,规模不再上升了,企业做强的效益增长点就在循环经济上。

具体讲,就是要发挥循环经济生产设施的产能效益。

明年对转底炉固废项目、水钢渣超细粉和水泥项目、临沂矿业项目,要全部纳入生产系统规范化管理,提升公司整体效益。

不要一说生产就是铁钢材,一提销售就是板棒线,我们的水泥、钢渣、化肥都要释放设计产能,发挥最佳效益。

水泥厂设计产能410万吨,建厂投用两年了实际产能才达到150万吨。

从后两个月看,情况有所改善,孟令学和马涛与京冶、法国联系后,有两台磨机开始逐步正常,剩下的两台明年怎么办你们现在也要拿出措施来。

二是创新循环经济技术指标。

我们现在自发电供给量占到公司用电52%,这个比例虽然在国内钢企中排在前面,但不是说就不能超越了。

我们大富氧的水平还能不能发挥更好的效益?

我们在转炉煤气的置换、工业污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等方面也不是说就没有提升空间了。

还有固废回收综合利用项目,现在虽然已经进入工厂化实验阶段,但毕竟我们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这项自主专有技术能不能通过工厂的实践得到更好的深化总结?

要边干边学边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强化系统管理,扩大覆盖范围,在原料结构、工艺梳理、流程环节、设备运行和产品质量上,组织工厂和部室进行攻关解难,以时间为节点,分阶段、分责任、定目标、定考核,尽快达产达效,争取在循环经济领域也像高炉低品位矿炼铁技术一样,打造出我们的独有专利来,成为行业这方面的先行者。

三是要发挥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12月21日,我们专门下文组建了能源管控中心。

这个能源中心不是简单搞搞能源协调、算算能源数字,管管对外报数。

为什么我要把我们最大的主体厂2150厂长薛跃华调过去任主任、并且给你配了三个副主任?

加强力量就是为了重点突破。

我刚才说了,做强的增长点是循环经济上,我们要向副业要效益。

在2010年的水平上怎么提高水、电、气、固各类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电力设施的节能改造、余压余热的充分利用、轧钢加热炉的技改采热发电等等,怎么发挥出最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就是你们的中心任务。

你们部门刚刚组建,要用最短的时间进入情况,各位副总都要重点支持指导。

你们也可以在这几天制定一个外出学习计划,去国内或国外其他钢厂考察学习,你薛跃华是轧钢出身,让你去管能源也是我的一个创新,我就是要让不懂的去干,因为你不懂就会去学,你没有干过也就没有框框限制,才能更加谦虚进取,借鉴吸收别人的经验。

学习前要把学习对象、考察内容、时间安排提前报我审阅,学习结束后要拿出落实跟进的目标和方案报给我,同时报人事考核部门备案。

(四)供应方面

2010年度供应工作值得肯定的有三点:

一是供量充足,满足了工厂消耗用量。

2010年,公司共采购矿石2246万吨;采购原燃辅料累计1305.66万吨,完成年度计划97.24%,其中焦炭590万吨,煤炭205万吨,熔剂427.8万吨,焦粉60.01万吨,合金13.43万吨。

设备备品备件采购量10亿元。

二是质量控制较上年有所提高。

原燃辅料今年7月份修改了质量指标与考核标准后,质量明显上升:

焦炭二档一类全年比例81%,高出上年水平1.11%,喷吹煤合格率为87.63%,与09年基本持平。

合金硅锰、硅铁合格率较2009年分别提高13.6%、3.5%。

耐材质量方面,一炼钢转炉平均炉龄较上年提高1.3%;二炼钢钢包平均包龄较上年提高了2.3%;7月份修改了辅料的考核标准后,轻烧白云石粉全年质量合格率为92.46%,比上年提升10.33%;生石灰粉合格率91.21%,比上年高9.76%;轻烧镁粉合格率65.42%,比上年提高23.86%。

三是采购市场风险防范较好。

特别是在矿石吃料节奏控制上,今年是长协定价转为指数定价的头一年,矿石市场波动起伏较大,我们突出经济实用矿的重点,重视低品位有性价比优势采购和使用比例的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