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511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ocx

专题四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

@@考点1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

(10年上海卷地理)

(三)相同或相似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交化景现.

6.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崇扬儒家思想的文化圈是

A南亚文化圈B.伊斯兰文化圈

C.太平洋文化圈D.东亚文化圈

答案:

D

7.具有南亚文化圈独特风情的服饰是

A.和服B.纱丽C.阿拉伯长袍D.旗袍

答案:

B

8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居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共同的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该宗教是

A.基督教B.天主教C.伊斯兰教D.佛教

答案:

C

(10年上海卷地理)

(二)亚洲某地(约

),蓝天与自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

3.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B.高原山地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

答案:

B

4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南彻B.德干高原北部

C.阿拉伯海沿岸D.地中海沿岸

答案:

A

5.该地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

A.中亚B.南亚C.西亚D.东南亚

答案:

B

(10年海南卷地理)

读图3。

完成9~10题。

9.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

A.土壤肥力B.热量

C.水D.光照

【答案】C

10.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

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②多大风

③水能丰富④森林分布广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A

(10年浙江文综第5题)

读图3,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

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解析:

主要了解世界经济作物的主要分布,有点难度的话就是要关注主要经纬线:

120°E、30°E、90°W、0°、23.5°N、30°N、45°N以及海陆轮廓和河流形状。

甘蔗、橡胶、咖啡、黄麻、可可等为热带作物,柑橘、茶叶等为亚热带作物、大豆为温带作物。

(10年新课标卷文综第9-11题)

图3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

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50mmB.150mmC.200mmD.250mm

10.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解析:

死海附近地区再一次出现在了高考的试卷上,也再一次验证高考试题不在乎覆盖面,区域地理不是轮流坐庄,想考哪就考哪,没有概率,一切以能力立意。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再结合降水量,确定该区域应为地中海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的过渡带。

第9题的关键词是“夏季”,不管甲地是地中海气候还是热带沙漠气候,他夏季的降水量都会很少。

这是我找到的以色列某地的气候资料,情况确实如此。

 

一月

四月

七月

十月

全年

气温(℃)

4

13

28

16

15

降水(mm)

97

20

5

34

307

第10题考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径流量小,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所以建水库调节径流不如海水淡化有效,何况西亚的海水淡化是卓有成效的,还有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十分先进和普遍。

第11题的D选项水到渠成,是很明显的答案。

 

(10年浙江文综第36题)

36.(30分)图10是世界某区域略同。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6分)

(2)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

(10分)

(3)据报道,近年来④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

(6分)

(4)简析图中60°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特征和原因。

(8分)

解析:

本题难度适中,题目材料与设问学生都比较熟悉。

第1小题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与不利条件,题目给得非常明确,没有用“评价”“分析”等略有隐蔽性的设问。

其条件分析主要纬度(低,克服地转偏向力所消耗的能源少)、交通条件、地形(平坦,建设成本低)、人口、天气(晴朗,能见度好,便于观察跟踪)等分析。

第2小题分析②③二个地方湿地成因:

设问比较明确,但回答会觉得答案雷同,因为②地是河流中游地区的湿地,③是河口地区的湿地,二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但二者区别不是特别明显。

本题考核知识选择的二个点不是非常合理。

第3小题④地介于平原与低丘之间,题目给的设问是“区域非法牧场扩张”与标准答案不是非常统一。

非法牧场扩张当然会以毁林为代价,但热带雨林地区森林的自我修复能力是极强的,因为题目问的是林地改成牧场,不是林地改成耕地,学生回答时为了不失分答案可能就会写得很多。

第4小题先分析60°E东西二侧城市分布类型:

东侧为沿海城市,西侧为内陆高原城市,如果这思考过程正确,答案自然就容易组织。

答案:

(1)有利条件:

纬度低。

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

不利因素:

天气多变。

(2)②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

③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

(3)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等。

(4)东侧:

沿海,航运便利。

西侧:

安第斯山区;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

(2010北京文综)

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8分)

(2)指出乙、丙两区的农业地域类型。

与乙区相比,说明两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

(6分)

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蔗糖生产和出口国,甘蔗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多雨的平原和河谷地带,所产蔗糖的75%以上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3)指出澳大利亚蔗糖加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简述其区位因素。

(7分)

澳大利亚拥有艾尔斯巨石、大堡礁等10多处世界遗产。

(4)简述大堡礁相对于艾尔斯巨石的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8分)

(5)说出澳大利亚东岸污染扩散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7分)

【答案】

(1)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较丰富),夏季(1月)少雨,(1分)冬季(7月)多雨;

夏季(1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7月)受西风控制。

(2)乙、丙两区为现代混合农业(小麦—绵羊带或小麦—牧羊带;丙区有河流(水资源较丰富),平原范围广(地形较平坦)。

(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甘蔗种植区)。

接近原料地(原料指向),接近港口,接近市场。

(4)资源:

周边有其他旅游资源,空间组合好;区位及市场:

交通便利,靠近国内外客源市场;基础设施:

临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好。

(5)东岸污染由近岸向大洋扩散(向东、向南扩散);东部海区主要受由低纬(西北)向高纬(东南)的洋流(暖流)影响。

(10年上海卷地理)

(十三)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回答问题。

(14分)

34.图中沿

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和热带沙漠气候。

35.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36.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和七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

从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系两个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

一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答案:

34.地中海气候(1分);热带稀树草原气候(1分)

35.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1分);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1分);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1分)。

36.一月:

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1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1分);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1分)。

七月:

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1分);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1分);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1分)。

37.表现:

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1分);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1分)。

原因:

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1分)。

(10年上海卷地理)

(十四)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6分)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

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

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

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38.从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及该国所处的大洲方位,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39.归纳厄立特里亚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列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由于地势的影响,河流的流向具有________的特征。

一般而言,A、B、C三条河流发源区大气降水补给量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

41.由于受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的影响,厄立特里亚农业除游牧畜牧业以外,农业地域类型还有____农业,其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

42.简述厄立特里亚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

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

______________。

@@考点2中国的区域地理差异

(10年海南卷地理)

22.宁夏传统民居多坐北朝南,墙体较厚,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屋顶坡度较

小。

分析宁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

(10分)

【答案】22.答案要点: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降水少,所以屋顶坡度较小;(3分)冬季严寒且漫长,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不设北窗、墙体较厚以防风、保暖;(4分)南面窗户较大,以便采光和冬天接受更多的阳光,提高屋内温度。

(3分)

(10年北京卷文综第5题)

图2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

读图,回答第3-6题。

5.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⑤

D.④和⑤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密度,以及我国区域独立人口分布特征,难度适中。

【解题思路】所谓人口密度就是指单位面积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

我国新疆因地势内陆,气候干燥,人口相对较少,而我国中东部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地势地平,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密度相对较大,股A正确。

(10年四川卷文综第5-7题)

图3是我国某省部分地区水系分布图。

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是

A.风蚀谷

B.冰蚀谷

C.张裂谷

D.断层谷

6.虚线范围内的地势特征,从图中可推测出的是

A.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

B.花莲溪西侧陡峻、东侧平缓

C.大富以南,北部高、南部低

D.大富以南,北部低、南部高

7.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众多,内河航运便利

B.暖流流经,渔业资源丰富

C.海岸平直,建港条件优越

D.地处低纬,利于海盐晒制

答案:

5.D6.A7.B

解析:

5.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区为台湾,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边界,地壳活跃,地震频繁,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属于地震造成的断层谷。

6.根据图中河流的分布可以判断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

因为西侧河流较长,东侧河流短促。

7.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台湾河流众多,但是比较短促,不便于发展内河航运;海岸线曲折。

利于建港口;处于迎风坡降水多,光照差,不利于晒盐。

(10年广东卷文综第5,6题)

读“2006年我国水费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图2),完成5~6题。

5.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B.西北区C.南方区D.北方区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知,南方区人口数量、GDP占全国的比重均最大,故选C。

6.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北方区和南方区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D.西北区和南方区

【答案】B

解析:

由图可知,北方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小,西南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大,故选B。

(10年福建卷文综第7题)

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成水的共同影响。

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表1所示。

完成7~8题。

7.该三角洲地区最有可能住于图4中的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7.C

解析:

7.此题考查读图判断分析能力,从材料中提到的旱地,可以判断该三角洲位于黄河。

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C图符合。

(10年重庆卷文综第36题)

第二部分(综合题)

36.(36分)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

根据图和表3资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

(16分)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

出特征。

(2分)

(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10分)

(3)根据表3,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

(8分)

表32007年甲省和全国的几项社会经济指标

地区

≥6岁人口中,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人口比周(%)

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

中药材播种面积(万公顷)

加工而成的中成药产量(万吨)

甲省

10.92

24.98

3.68

1.37

全国

19.97

46.43

96.07

112.89

【答案】

(1)主要气候特征:

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东部高原地形,光热充足,气温年较差小;西部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

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

种类繁多。

(2)原材料丰富;土地、劳动力成本低;民族传统方药丰富;靠近国际国内市场;优惠的政策。

(3)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中药材播种面积;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业,扩大对中药材的需求。

【解

析】

(1)考查区域地理特征。

根据图中经纬线和省区轮廓,可以判断出该省为云南。

云南南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大部分为亚热带,纬度位置较低,热量丰富;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影响大,雨热同期;东部属于云贵高原,西部属于横断山区。

(2)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

影响工业的社会经济条件有:

原材料、土地、劳动力、市场、政策等。

(10年新课标卷文综第37题)

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

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

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

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

图6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8分)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6分)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

你是否赞成?

简述理由。

(6分)

(1)答案要点一:

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

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发展迅速,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

答案要点二:

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

(2)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距离珠三角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

(3)赞成。

理由:

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

或不赞成,理由:

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10年天津卷文综第12题)

12.(32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图9中右江的流向为         ,判断的依据是         。

(6分)

(2)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

请简述其原因。

(6分)

 广西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发生了旱灾。

旱情分布见图10。

(3)据图10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

                  ;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

(8分)

  红树林是一种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海岸植被,林中栖息着多种鸟类。

广西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目前,该保护区的红树林正作为旅游资源被适度开发。

(4)有红树林分布的沿海地区,遭受特大风浪袭击后,经济损失较小,红树林做起的作用是                。

(3分)

(5)保护区管理部门在红树林景区为游客提供望远镜,或修建浮桥(见图11、图12)。

请从旅游景区三要素来简要评价这种做法。

(9分)

答案:

(1)自西北向东南;右江流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2)夏半年径流量大,冬半年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3)旱情自西向东逐渐减轻;降水量东多西少(降水量分布不均);西部坡度大(西部地势高),地表水难以保存;西部地表土层较薄,难以保持水分;西部有石灰岩分布,易造成地表水渗漏。

答出任意两项即可。

(4)减小风浪,保护海堤。

(5)景区的吸引物(红树林或旅游资源):

能较好地保护红树林及生态环境(红树林及生态环境仍会遭到破坏);旅游者(游客);提高了游客的观赏质量(游客不能接近红树林,影响了观赏效果);景区的服务业(保护区管理部门):

合理利用了红树林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增加了收入(应更好地保护红树林,不应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每方面可以从正、反任一角度评价,只要合理,即可得分。

(10年山东卷文综第29题)

29.(35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

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汗、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

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材料五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图12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5)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6分)

(6)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

(5分)

【答案】(5)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分);单位CDP能耗呈下降趋势(分)。

(6)以煤为主,石油、天然和水电的比重较低。

(分)

增加水电、天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

(分)

(10年江苏卷地理第27题)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图l4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15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圈。

材料二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一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

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

其有利条件是▲。

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6分)

(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

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

(4分)

(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

(4分)

解析:

今年青海玉树地震,一下把人们拉到了青藏高原,该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能熟悉青藏高原的区域特征,熟悉地形、河流、气候等地理的分布和发展变化。

高原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高原面的河谷农业不同,高原面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所以选择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发展种植业,限制因素是热量,这是容易多的知识点。

三江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是指黄河、长江、澜沧江,世界自然遗产中的三江并流是指长江、澜沧江、怒江。

答案:

(1)热量、水分条件好畜牧业生态破坏

(2)太阳能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

(3)长江黄河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

(10年上海卷地理)

(十一)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8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26.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仑雪峰。

“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甲、乙、丙三条山脉中表示“昆仓山脉”的是____;图中A、B、C三大江河分别是指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

乙黄河长江澜沧江

27.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

28.世博会青海馆以“源出青海”为核心概念.展现了三江源对三大流域的城市和文明的养育功能。

分别写出A河流和B河流流经的两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名称。

A河:

_____;B河:

_____.

答案:

29.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深感作为“中华水塔”所肩负的责任,确立了“环保立省”的发展之道。

简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问题:

原因:

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年上海卷地理)

(十九)随着海峡两岸联系的不断增强,台胞游客对大陆旅游市场的影响与日俱增。

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回答问题。

(10分)

57.2004年到2007年台胞游客数量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是;大多数省区的台胞游客数量呈现的态势。

东部沿海各省中,除山东、福建省以外,还有省台胞游客数量均有上升。

58.2004年以来,台胞游客数量一直居首位的是省,其主要原因是。

59.西藏自治县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

2004年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台胞游客。

举例说明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

60.为吸引更多的台胞游客到西藏旅游,对该地如何进一步开发与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