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3028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docx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

农业局项目计划工作汇报(共6篇)

农业项目计划书

扶贫项目计划书

农业项目计划书项目名称:

★★★★★★设施农业建设项目

农业项目计划书扶贫资金类别: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

农业项目计划书项目编号:

1农业项目计划书项目性质:

新建

农业项目计划书项目申报单位:

★★★农业局

农业项目计划书项目立项日期:

2004年9月1日

农业项目计划书项目审查或批复文件:

农业项目计划书项目单位:

★★★★★★农业项目计划书法人代表:

★★★★★

县乡设施农业建设项目

一、农业项目计划书申请理由

xx位于东南西部,有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户农户,人口人,全乡耕地面积亩,人均占有耕地亩,人多地少,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为切实改变这一状况,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充分利用紧邻城和国道,交通便利,水土条件适宜种植瓜果蔬菜这一优势条件,在大力推广温室大棚,就目前已建成大棚来看,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但是由于建设大棚的投入较大,单靠本乡的财政和农民集资建设有一定困难。

因此,为有效拉动城乡经济发展,切实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我县特申请财政扶贫资金在建立设施农业项目。

二、农业项目计划书项目概要

2005年?

2007年在建立设施农业项目主要申请国家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建设,重点在喀拉巴格林(3村)、阿克库克村(5村)、阿热买里村(8村),恰克月库村(9村)、古勒巴格村(2村)、尤喀克霍加村(7村)、喀拉巴什粮台村(11村)、喀拉巴升村(15村)共八个村新建温室大棚60个,资金总投入60万元,项目工期2005年1月-2007年11月。

第一,地理环境好

地理位置紧邻城,交通便利,因此,很早就开展了设施农业,目前全乡有大棚总数个,而且农户也都有一定的温棚栽植技术和经验。

第二,生产环境好

土壤、水肥条件较好,农民平均文化素质较高,乐于接受,使用新技术、新生产方法。

四、农业项目计划书项目内容及规模

①2005年开始动工新建喀拉巴格村(3村)、阿克库什村(5村)、阿热买里村(8村)、恰克日库依村(9村)的设施农业项目。

其中喀拉巴格村新建大棚7座,阿克库村(5村)新建大棚10座,阿热买里村(8村)新建大棚8座,恰克日库依村(9村)新建大棚7座,每棚标准建筑面积为70×10m(长×宽),每棚预算为10000元,建筑工期为2005年4月-2005年10月。

②2006年动工新建古勒巴格村(2村)、尤喀克霍加村(7村)、喀拉巴什粮台村(11村)、喀拉巴什村(15村)设施农业项目。

其中古勒巴格村新建大棚7座,尤喀克霍加村新建大棚7座,喀拉巴什村粮台村7座,喀拉巴什村7座,每棚标准建设面积为70×10m(长×宽),每棚预算为10000万元,建设工期为2006年4月-2006年10月。

五、农业项目计划书项目的管理方式和实施计划

1、设施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切实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为确保建设工作正常开展进行,县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将直接对此项目进行监管。

2、严格资金管理,保证专款专用项目建设资金由扶贫办统一管理,实行报帐制,保证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确保专款专用。

3、严格招投标,确保工作质量

对于设施农业温室的建设工程要求较高,为此,我县将公开招标,坚决使用有建设资质等级的施工队伍,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

实施计划

建设项目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筹备建设3村、5村、8村、9村设施农业土建工程,时间2005年1月?

2005年4月。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对3村、5村、8村、9村温棚建设及项目开始实施建设,时间2005年4月?

2005年10月。

第三阶段:

检查验收阶段。

工程完工

后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时间2005年10月?

2005年12月。

第二部分:

第一阶段:

筹备阶段。

筹备建设对2村、7村、11村、15村设施农业土建工程,时间2006年1月?

2006年4月。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对2村、7村、11村、15村温棚建设及项目开始实施建设农业土建工程

时间2006年4月?

2006年10月。

第三阶段:

检查验收阶段。

工程完工后,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时间2006年10月?

2006年12月。

六、农业项目计划书扶贫效益分析

我县开展设施农业已有两年,经过两年的调研得出结论:

一个棚种一茬早熟西、甜瓜,可收入3?

4千元,两年可收回建棚投资,而农民经过培训后,种植一茬早熟西甜瓜,可收入5?

6千元,加上一茬夏菜,每棚收入可突破万元,当年即可收回建棚成本,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并且,高收入可大大刺激农民学习新技术,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社会效益极好,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

七、农业项目计划书结论

中山镇赵家坝农业生态园开发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所在地概况

(一)中山镇概况

1、地理位置:

中山镇位于江津区南部山区,东临蔡家镇,西接四川省合江县先滩镇,南靠四面山风管委,北连蔡家镇,距几江城区57公里,是典型的山区镇。

2、地形地貌:

辖区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1493米左右,最低海拔230米,平均海拔861.5米,相对高差达1263米,系丹霞地貌。

3、气候状况:

属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341—253天;平均气温18.4——13.9°c,极端最低气温为2.3°c;年积温6744.3—4966.8°c;全年日照1273.6小时,年降雨量930—1550毫米。

4、地质土壤:

境内成土母质为沙岩,土壤种类以棕紫泥和红棕紫泥为主,多黄化,呈酸性。

5、植被:

自然植被多为松、杉、柏树、杂灌木和青杠,人工植被主要是松、杉、柏、桑树、洋槐和竹类等。

林业用地地面积15万亩,其中有林地12万亩,疏林地1.39万亩,未成林地1.61万亩,森林林覆盖率48%。

6、水文:

内不流域属长江水系,流域内主要河流飞龙河。

径流年际变化受降水影响较大,11月至次年4月为枯水月份,水量小、平稳,占全年径流总量的30%,5月至10月为洪水年份,径流起伏变化大,占全年径流总量的70%。

7、社会经济概况:

幅员面积156平方公里,辖6个农业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38个经济合作社,6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9056人,其中:

农户8232户,农业人口24857人,农业劳动力14477人。

耕地面积21356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0.86亩,粮食亩产651公斤,散养大牲畜18681头,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3122元。

(二)项目区概况项目区地处中山镇北大门,扼江津至国家级风景名区四面山的交通要道,位于中山镇鱼塆村五社,距离中山古镇2公里。

项目区共有土地450亩,其中耕地200亩,林地150亩,园地100亩,居住32户农户,113人。

项目区地势平坦,三面环水,林木葱郁,笋溪河、土地河缠绕而过,环境优美,园地、古寺庙、小山点缀其间,是打造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区的胜地。

二、开发的中心思路

开发中心思路是:

依托中山古镇旅游发展大环境,将项目区打造成为集休闲、观光、娱乐、旅游房产、生态农业示范、农业体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园区。

就是利用人们希望回归自然,放松压力的心理,以田园景观和自然资源为依托,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集旅游房产、种植体验、悠闲娱乐和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实现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利用当地水源地、无污染的农业和旅游两个资源优势,为常年生活在钢筋水泥丛中的都市人创造一个回归自然、还朴归真、修身养性的自然生态休闲旅游的环境。

凡能使来此游玩的消费者得到身心放松,体现“休闲“二字项目皆可以开发,同时带动商业、饮食服务业的发展,完全打破第

一、第三产业的界限,突破旅游仅依托于门票收入的尴尬境地。

项目建设主题:

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拥抱大自然。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剧,农村渴望发展,农民急盼致富。

中山镇作为江津南部山区,地理环境较差,农村贫困人口比例较大,如何加快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建设步伐,是当前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山区农民致富意愿强烈,都想改变传统的农业模式,发展新型农业,真正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同时达到增收致富,构建和谐社会目的。

因此在中山镇鱼湾村赵家坝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打造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实行以点带面,推动中山镇新农村建设步伐,正好迎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和农民意愿,项目建设非常必要。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一,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休闲旅游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阶段。

重庆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1570元。

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人均gdp1000~3000美元,是一个经济起飞国家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是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人们告别了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从基本的以衣、食为主的消费转向了住、行的消费。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空间不断放大,其中旅游已成为一大消费亮点,这从黄金周涌动的人流可得以明证。

从现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及当前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消费结构来看,人们的消费结构成将呈现高级化,丰富化的特点,旅游目的地由近郊转向远程,多集中于人文景观丰富、自然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甚至是境外游。

正是下大力气发展休闲旅游的好时机。

第二,消费者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决定了休闲旅游需求呈现旺盛趋势。

人们的工作节奏加快,而且工作压力大。

工作中的人犹如机器,工作一段时间是需要检修的,人经历了一段紧张的工作,必然需要一种方式释放压力,“找个地方玩玩”是人们普遍接受的放松自我的一种选择。

而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使人们远离了自然,人们很久已没有“柴门闻犬吠”、抬头见繁星的体会了,更没有了“汗滴禾下土”的劳动乐趣。

若能给消费者提供一个休闲、度假、放松的好机会,相信前来旅游者必是“趋之若鹜”。

第三,低层次竞争的旅游消费市场决定了整体性休闲旅游开发项目的市场空间是相当广阔的。

当前许多地区的休闲旅游项目普遍存在规划起点较低,旅游项目单一,缺少系统的、全面的规划和开发。

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综合性的休闲旅游开发项目,必能像鹤一样立于鸡群,得到丰厚盈利、实现长足发展而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交通条件和自然环境优越,此谓“地利”。

赵家坝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山古镇的入口和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交通要道,交通便利,笋溪河在绕赵家坝逶迤而过,曲折平衍,自有风景万种,两岸翠竹成荫,境内有是一个集溪、泉、山、林、庙、等之胜,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开发潜力非常巨大。

第五,当地农民参与意愿强烈,此谓“人和”。

从6月24日镇干部和村干部到赵家坝召开的动员会的情况来看,同意实施综合开发的群众占99%,大家对此非常支持,并表示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较好的意见和建议。

四、开发项目建设内容项目规划建设在中山镇鱼塆村五社赵家坝沿游中公路东面到笋溪河一带,总面积450亩。

项目建设共有以下建设内容:

1、住宿和餐饮项目:

主要集中于乌龟山脚一带,建设旅游景观房产、家庭式度假酒店,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一楼一底的四合院形式进行修建,外墙以民居房进行粉饰。

修建产权式旅游景观房200套,每套30——50平方米,计9000平方米;修建“家庭酒店”5000平方米;修建四星级农家乐16000平方米。

能接待各种会议、旅客。

假日闲暇,或侧扶老以流憩,或矫首以遐观,或与友人相约,或与家人团聚,漫步于林中青青石间,清脆的鸟叫、自然的绿树掩映,必会让游客为之感叹而流连忘返!

在休憩中,或品一杯绿茶,或小酌畅饮,体会着田园风光,蓦然回首,欣赏屏山绿障,其中妙处自然不可言喻。

2、娱乐休闲项目:

项目区内建设人工温泉、民族歌舞表演,占地5000平方米;在笋溪河斑竹滩段设天然游泳场;扩大簸箕丘鱼塘,设休闲垂钓区;土地河沟沿线设“烧烤区”等。

让游客在抛却烦恼,体会生活乐趣的同时,得到身心的锻炼和裨益。

3、捡拾和绿色农业项目:

在寨子山实行家禽放养,利用现有农田建立绿色农业区。

一是让游客亲身感受捡拾、采摘的快乐。

二是为餐饮提供由当地特色的绿色、有机食品。

三是推广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

4、农业体验项目:

利用40亩土地,将土地化片,并配备专业农业技师,为愿意植杖耘耔的游客或学生及团体生态种植教育基地,设立农业种植展示区、自耕地。

在专业农业技师讲解和指导下,了解生态环保知识,让游客或孩子亲近自然,亲身体验农耕乐趣。

5、优质果园项目:

利用区内几座小山种植特色水果,让游客有花赏,有果尝,实行果树认种。

6、环境绿化项目:

根据项目区的山形地貌,聘请园艺师对项目区进行全方位的绿化包装,种植名贵花草树木,提高项目区的观赏性。

五、项目动作方式项目采用业主+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动作模式。

项目区现有农户利用其耕地、林地和房屋组建专业合作社,对外进行招商引资,由业主进行整体包装打造。

六、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分两年投资完成,其中业主投资5000万元,农户土地和房屋折价入股1000万元。

住宿和餐饮项目3500万元;娱乐休闲项目1500万元;捡拾和绿色农业项目100万元;农业体验项目20万元;优质果园项目50万元;环境绿化项目500万元;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330万元。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每年能接纳游客6万人,收入实现2000万元。

势必会带动服务、饮食、邮电、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促进我镇的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我镇农民收入的增长,增强我镇旅游发展后劲,拉动全镇经济发展。

(二)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对我镇城乡统筹发展实现了良好的开局。

首先从根本上改善了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真正达到了企业盈利、农民增收的目的;其次是加快了第三产业发展;再是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更新,为中山古镇旅游增添了新的景点和旅游接待设施,增强了旅游接待能力,提高中山古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通过加强对周围环境的管理力度,正确引导、积极扶持,不断增加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而且可美化当地的环境,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意义。

八、结论

在深入调查研究搜集大量有关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系统的科学论证后提出如下结论:

1.项目区选择符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要求。

所选项目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水土资源较好,集中连片,交通便利,基层组织管理能力较强,也是镇委镇政府确定的城乡统筹发展示范点。

2.项目实施技术上可行。

经可行性研究阶段分析、论证,项目建设中所需的各种资源充足,工程设计施工又有相关部门技术参与,因此该项目技术上是可行的。

3.项目实施后经济效益显著。

项目实施后,可望在5年内收回成本,综上所述,该项目切实可行。

此项目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急需投资商进行开发建设。

生态农业投资项目计划书

打造闽南生态特色农庄、开启茶业财富大门、稳获实业投资收益、分散投资风险——高山绿色生态观光农业投资将给您无限的商机。

项目:

高山生态铁观音茶园综合开发

创业目标:

建设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立知名茶叶品牌。

发展思路:

以高山绿色无污染自然环境为依托,从建设无公害茶园起步,向绿色生态有机茶发展,为城市中高端茶叶消费群体提供天然绿色健康茶叶。

建设一个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渡假、致力绿色产业综合开发的经济实体。

第一部分茶业基地建设

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茶叶是世界性的天然饮料,市场成长潜力巨大。

长期以来,茶叶产品游离于农产品与食品之间,生产加工属于农产品范畴,流通销售则具有食品属性,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或长或短,使得难以形成稳定、规范的茶叶市场,这为有先进经营理念、创新商业模式、有志致力发展实业的人士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茶叶高端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铁观音消费人群也在扩大,45亿的铁观音茶叶市场为发展优质天然绿色生态茶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商业模式:

基地茶园+茶厂+批发+零售终端

二、目标市场:

主要以福建区漳州、厦门、泉州为主,适当时候开发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市场,建立通路稳定、销售畅旺、资金安全、运行高效的分销网络。

三、市场营销:

考虑到初期在零售市场的客户基础较弱,将以品质可靠、价格合理的形象与零售商合作。

有条件情况下开设直销店,为后期品牌化经营打基础。

四、投资方式:

股份投资——分工合作,效益共享(再议)

天使投资——有前景的项目,可信任的团队(再议)

五、产业基地:

漳州市华安县马坑乡和春村

可开发资源:

优质山地400亩正在招商中,田地600亩。

先占有资源最高点,先占竞争主动权。

资源优势:

和春村位于华安县西北部,海拔在700—1080米之间,是漳州市海拔最高的乡村。

这里群山环抱、山泉潺流、青山绿水,云雾缭绕,高山无污染的优越自然条件是培育天然健康茶叶得天独厚的宝地(最适宜铁观音生长的海拔在700-900米之左右)。

由于地处高山区,收入来源有限,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大片适宜种茶的优质荒山良田无人管理。

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县

zf“兴茶富农”的各项优惠政策到位,在交通、电信、电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发展绿色茶业创造良好时机。

华安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漳州市西北端,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是闽南地势较高的县份,气候温和多雨,无霜期达320天,年平均气温21.3℃,年平均降水量1620毫米。

生态良好,水质达国家一类标准,大气环境优于国家一级标准,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也是闽南地区优质茶铁观音的主产区之一。

现有茶园面积13.5万亩,年产干茶1.8万吨,华安铁观音茶叶品质极佳,多次获得国际、国内茶王赛大奖,是茶叶精深加工和茶饮料、茶食品开发的优质原材料,也是配套发展茶叶包装、专用肥生产及机械制造、营销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

台资著名的天福集团在华安投资四千万铁观音生产加工厂,台商谢庆东、黄明投资数百亩茶园。

六、项目投资规划:

投资规模人民币200万,首期投资15-50万。

以下投资计划为参考,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而定。

第一期:

示范基地建设

投资预算:

15万

简要介绍:

第一期茶园扩建30亩,通过自建、收购、联营方式,投资约15万,年产毛茶估计6500斤。

如果完全为新开发茶园,第一年收益为零,第二年茶叶才能进入采摘期。

投资回收在两年半左右,五年收益约在60—120万,投资收益率400%-800%。

随着技术和品牌的提升,产值将会有大幅提高。

如直接建设终端零售店将极具成本优势和获利水平。

第二期:

再用两到三年时间建设可控茶园300亩,全年产量达到30吨,产值达350—600万,年利润达200万。

第三期:

建设绿色生态茶园为宗旨,以茶叶产业化经营为目标,采取多种协调、联动、互利的合作形式,建立健全茶叶产销协作体系,因地制宜确立基地、茶厂、公司三者之间的最佳链接方式。

有效整合利用社会资源(茶园、茶厂),计划再用三到五年时间建设可控茶园1000亩,全年产量达到达100吨,成为有规模的产业龙头企业之一。

七、风险控制分析

1、市场风险: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品牌不断发展,小企业要有特色之路才能生存发展。

掌控产业链的资源、推进产品质量升级、优化管理,强化核心竞争力。

如探索茶叶产品深加工、茶文化观光旅游等。

2、自然灾害风险:

一般天气情况下不会严重影响生产。

如有少见的台风、干旱、暴雨时导致产量下降及生产困难的,采期措施尽力使影响最低损失最少。

3、食品安全风险:

通过qs质量安全认证,严格控制采购、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制和危机处理机制。

4、社会商业环境:

增进沟通,融入行业,整合资源,互惠互利。

第二部分生态旅游观光项目

一、项目简介:

以闽南稀有1080米高海拔自然村良好生态环境的条件,整合可开发的优势自然资源,建设一个集生态农业观光、休闲渡假避暑的胜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亲近自然、净化心灵的清静空间。

二、开发项目:

避暑渡假、农家乐、茶艺、穿越峡谷、素质拓展、越野、高山巅峰体验、

三、生态游之路:

厦漳泉——和春村——厦门(从厦门单程一百五十公里)

四、市场展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和短程旅游、自助旅游的兴起,使得“回归自然,品味天然”的旅游更为人们的休闲所爱,为发展乡村游、生态游,绿色经济提供绝好的发展先机。

被不少摄影爱好者喻为“闽南西藏”的和春村海拔1080米,群山环抱、山泉潺流、青山绿水、绿色无污染的优越自然条件是开发旅游经济的良好基础。

适合的旅游季节为4月份到次年2月份。

初期目标为每月接待游客600人,平均每人消费200元,年营业额目标100万。

五、投资计划:

(可根据情况选择投资项目)

项目

避暑渡假山庄项目简介投资计划村集体的三层旧校承包改造成宾馆,计划设计二25万十五间标房五十个床位和一间餐厅。

九龙江源头、石公鸡山洞探索、野趣。

登山、穿穿越峡谷

素质拓展

特色种养殖

茶园景观设计

其它项目

越线路辅助安全设施会议室、培训设施稀有高附加值种植养殖产品,走特色之路观光园人文景观设计茶艺、农家乐、越野、1300米高山巅峰体验5万5万另议另议另议

汇报材料

××县农牧局

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项目承担单位××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根据项目批复,制定实施方案,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资金管理和工程监督,较好地完成了项目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现将项目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县辖2乡5镇,71个行政村,2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总户数3.87万户,农业人口15.16万人。

现有耕地面积43.56万亩,其中水浇地21.56万亩,旱地2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51%。

降水量少,而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

7、

8、9三个月,年平均降水量260毫米,蒸发量高达1801毫米,为年降水量的6.8倍,是传统旱作农业县。

早在200多年前,就发明了旱作砂田抗旱技术,它具有蓄水保墒、减少蒸发,提高地温,保肥压碱等功效,且一次性投入使用15—20年,是甘肃砂田旱作种植的发源地。

截至目前,全县22万亩旱土地中,砂田面积11万亩。

由于近年来持续干旱,旱作农业效益低下,旱地播种面积逐年减少,通过旱作农业示范项目实施,将地膜覆盖、集雨补灌和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等现代农艺节水措施与传统的砂田种植相结合,采取旱砂田地膜覆盖种植西甜瓜套种花生,旱土地推广全膜双垄覆盖沟播玉米,使旱作区种植春小麦为主的种植模式向以种植西瓜、甜瓜、马铃薯、玉米为主的高产高效模

式转变,通过作物种类品种的合理搭配,尽量调整作物水分临界期出现在雨季,同样能达到避旱、保产、高效的目的。

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充分挖掘传统旱作农艺及工程措施潜力,综合运用现代旱作农艺、生物和工程等技术,以优化资源配臵为核心,合理调整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通过土壤化验室维修改造、墒情旱情监测站建设及田间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利用我县砂资源丰富的资源优势,采取铺压砂田和老砂田改造等工程措施,推广“砂田+地膜”的旱作西瓜栽培、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旱作红砂马铃薯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日光温室膜面集雨施肥一体化、旱作砂田轮作倒茬、机械耕作保墒等技术,使传统抗旱措施和现代旱作科技成果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旱作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发展,从而增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促进旱作农业不断发展的目的。

二、项目来源及目标任务

××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是根据甘肃省发改委的可行性批复和甘肃省农牧厅的实施方案批复,由××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承担实施的。

项目期限2009年1月-2010年12月。

项目实施建成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万亩,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1000亩。

辐射带动全县双垄沟播玉米面积达到2万亩,旱砂西甜瓜面积达到4.8万亩,旱砂马铃薯面积1.5万亩。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是:

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万亩,其中: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1.1万亩(黑石乡7000亩、水阜

乡4000亩);“砂田+地膜”西瓜、花生、马铃薯等作物0.9万亩。

通过配套完善试验、检测、培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