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098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1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滤器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过滤器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过滤器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过滤器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过滤器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过滤器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过滤器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过滤器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过滤器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过滤器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过滤器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过滤器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过滤器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过滤器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过滤器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过滤器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过滤器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过滤器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过滤器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过滤器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过滤器标准.docx

《过滤器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滤器标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过滤器标准.docx

过滤器标准

空气过滤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空气过滤器(简称过滤器)的术语与定义、分类与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常温、常湿、包括外加电场条件下的通风、空气调节和空气净化系统或设备的干式过滤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236—2000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

GB/T2423.3—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

恒定湿热试验GB/T26211—2006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1部分:

一般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4部分:

文丘

GB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

GB/T4857.23—2003包装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试验方法

GB/T6167尘埃粒子计数器性能试验方法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术语与定义

以下术语与定义适于本标准。

干式过滤器drytypefilter

滤料既不浸油,也不喷其他液体的过滤器。

亚高效过滤器sub^HEPA(highefficiencyparticulateair)filter

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大于等于〇.5/im微粒的计数效率大于或等于95%而小于

99.9%的过滤器。

3.3

高中效过滤器highefficiencyfilter

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大于等于0.5/im微粒的计数效率大于或等于70%而小于95%

的过滤器。

3.4

中效过滤器mediumefficiencyfilter

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大于等于0.5fxm微粒的计数效率小于70%的过滤器。

其中中效1型过滤器计数效率大于或等于60%、中效2型过滤器计数效率大于或等于40%而小于60%,中效

3型过滤器计数效率大于或等于20%而小于40%。

3.5

粗效过滤器roughingfilter

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检验,不满足中效及以上级别要求的过滤器。

其中粗效1型过滤器计数效率大于或等于50%,粗效2型过滤器计数效率大于或等于20%而小于50%,粗效3型过滤器标准人工尘

计重效率大于或等于50%,粗效4型过滤器标准人工尘计重效率大于或等于10%而小于50%。

3.6

静电过滤器electricairfilter

利用高压静电场使微粒荷电,然后被集尘板捕集的空气过滤器。

3.7

框架frame

容纳滤料、保持过滤器外形、承受安装和使用时外力的壳体。

3.8

支撑体underprop

支撑滤料或使滤料间空气通道保持一定形状的部件。

3.9

气溶胶发生器aerosolgenerator

空气过滤器计数效率检测时,提供稳定的试验用气溶胶的发生装置。

10

额定风量ratedairflow

规定的过滤器在单位时间内设计处理的风量,或过滤器迎面风速乘以过滤器迎风面积,单位以m3/h表示。

3.11

粒径particlesize

用某种测定方法测出的表征粒子大小的名义尺寸,并不含有具体的几何形状的意义.

当用光散射粒子计数器测定时,粒径是指与标准粒子散射光强度作等效比较而获得的综合效果,代

表着某一几何尺寸范围的粒子大小。

3.12

含尘浓度dustconcentration

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悬浮粒子的数量或质量。

当以p/L为单位表示时,称为计数浓度;当以mg/m3为单位表示时,称为计重浓度。

3.13

粒径分组particlesizegrouping

根据本标准的需要,将试验空气中所含的悬浮粒子按粒径大小分为2组,即大于或等于0.5/im和大于或等于2.0jum。

3.14

计数效率countingefficiency

指未积尘的受试过滤器上、下风侧气流中气溶胶计数浓度之差与其上风侧计数浓度之比,即受试过

滤器捕集粒子数量的能力,该效率以百分数(%)表示。

3.15

人工尘syntheticdust

指本标准使用的模拟大气尘的混合尘源。

3.16

人工尘发生器syntheticdustgenerator

指把人工尘按一定要求发散到空气中去形成比较均勻的分散系的设备。

3.17

末端过滤器finalfilter

指用来捕集透过受试过滤器的人工尘的过滤器。

3.18

计重效率arrestance

指用人工尘试验过滤器,在任意一个试验周期内,受试过滤器集尘量与发尘量之比,即受试过滤器

捕集灰尘粒子质量的能力,该效率以百分数(%)表示。

3.19

初始计重效率initialarrestance

指用人工尘试验过滤器,第一个试验周期内中间状态的计重效率,该效率以百分数(%)表示。

3.20

平均计重效率averagearrestance

指用人工尘试验过滤器,在额定风量下阻力达到终阻力的期间内,若干次测得的计重效率的算术平

均值,该效率以百分数(%)表示。

3.21

初阻力initialpressuredrop

指未积尘的受试过滤器通过额定风量时的空气阻力,单位以Pa表示。

3.22

终阻力finalpressuredrop

指在额定风量下由于过滤器积尘,而使其阻力上升并达到的规定值。

可以是表3规定的值,也可以

由生产厂家推荐,单位以Pa表示。

3.23

容尘量dustholdingcapacity

指在额定风量下,受试过滤器达到终阻力时所捕集的人工尘总质量,单位以g表示。

4分类与标记

4.1分类

1.1按性能分类

粗效过滤器,分成粗效1型过滤器、粗效2型、粗效3型、粗效4型过滤器;

中效过滤器,分成中效1型过滤器、中效2型过滤器和中效3型过滤器;

高中效过滤器;

亚高效过滤器。

4.1.2按型式分类

平板式;

折褶式;

袋式;

卷绕式;

筒式;

静电式。

4.1.3按滤料更换方式分类

可清洗;

可更换;

一次性使用。

4.2按规格分类

过滤器的基本规格按额定风量表示。

小于1〇〇〇m3/h的规格代号为0,1000m3/h规格代号为1.0,每增加100m3/h即递增0.1,增加不足100m3/h的规格代号不变,见表1。

4.3标记

4.3.1过滤器外形尺寸表示原则为:

以气流通过方向为深度,以气流通过方向的垂直截面正确地安装时的垂直长度为高度,水平长度为宽度。

标记如下(代号含义见表1):

4.3.2标记示例

a)KZ2-Z-Y-1.5即中效2型空气过滤器,折褶式,一次性使用的,额定风量为1500m3/h,无防火

 

要求;

KC3-P-K-2.0-H即粗效3型空气过滤器,平板式,可清洗的,额定风量2000mVh,有防火

要求。

5基本规定、材料与结构

1基本规定

5.1.1过滤器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和技术文件进行生产。

1.2框架或支撑体无凹凸疤痕、破损、外形完整规矩。

5.1.3滤料无损伤。

1.4静电空气过滤器单相额定电压不应大于250V,三相额定电压不应大于480V,额定频率应为50Hz的静电空气过滤器机组。

5.1.5静电过滤器应设置断电保护,保证在打开机组结构进行维修或维护时,其内部装置自动断电。

5.1.6静电空气过滤器为公众易触及的器具,其防触电保护应符合GB4706.1—2005规定的I类器

具的要求,即试验探棒不应触及带电和可能带电的部件。

5.2材料5.2.1滤料

效率、阻力、强度、容尘量等性能应满足同类过滤器性能要求;

应符合国家颁布的卫生要求,并不产生二次污染;

厚度、密度应均匀,不应含有硬块等明显杂物,表面不应有裂缝,空洞等外伤;

可再生或可清洗的滤料,再生或清洗后的效率不应低于原指标的85%,阻力不应髙于原指标

的115%,强度仍应满足使用要求。

5.2.2粘结剂和密封胶

粘结剂的剪力强度和拉力强度应不低于滤料强度,其耐温耐湿应与滤料相同;

密封胶应保证过滤器阻力在使用极限条件下,运行时不开裂,不脱胶,并且有弹性,其耐温耐

湿应与滤料相同。

5.3结构

5.3.〗框架或支撑体

当框架或支撑体既当作滤料支撑体又当作过滤器密封端面框架时应有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当框架或支撑体仅作为滤料支撑体用时,允许有一定的变形,但是不能影响过滤器的安装和

正常使用。

5.3.2密封措施

滤芯与框架(或支撑体)压接应紧密,如用胶封,则粘接应牢固,无漏孔及脱开裂缝。

粘结处、缝接处在撕裂试验后不开裂;

框架(或支撑体)端面若有密封垫,密封垫应平整,具有弹性,与框架(或支撑体)粘接要牢固。

5.3.3可清洗、可更换的过滤器应拆装方便,清洗方法简单。

5.3.4卷绕式过滤器运转部件应灵活、滤料不偏斜、卷绕速度均勻。

6要求

1尺寸偏差

1.1外形尺寸

外形尺寸允许偏差见表2。

表2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单位为毫米

1.2平面度

亚高效过滤器端面及侧板平面度应小于或等于1.6mm。

6.2效率、阻力

6.2.1过滤器的效率、阻力应在额定风量下符合表3的规定;

6.2.2未标注额定风量,应按表3规定的迎面风速推算额定风量,并按附录A和附录B进行试验;

6.2.3在满足本标准规定的额定风量下的初阻力的情况下,过滤器的初阻力不得超过产品标称值的10%。

表3过滤器额定风量下的效率和阻力

注:

当效率测量结果同时满足表中两个类别时,按较高类别评定。

容尘量

过滤器必须有容尘量指标,并给出容尘量与阻力关系曲线。

过滤器实际容尘量指标不得小于产品标称容尘量的90%。

6.4抗撕裂

在抗撕裂试验中及试验后不得有滤芯撕裂,从框架(或支撑体)移位或其他的损坏。

6.5耐振动

过滤器经振动试验后,效率和阻力仍应符合表3的规定。

6.6清洗

过滤器清洗后的效率不应低于原指标的85%,阻力不应高于原指标的115%,强度仍应满足使用

要求。

6.7防火

过滤器如有防火要求,应满足GB8624的相关规定。

6.8储存

过滤器经过高温高湿储存后,阻力仍然满足表3的要求,效率不低于试验前的90%,且要求外观不

滋菌,不生酶。

6.9绝缘电阻

机组按7.9的方法试验,其冷态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Mn。

6.10电气强度

机组按7.10的方法试验,应无击穿。

6.11泄漏电流

机组按7.11的方法试验,其外露金属部分和电源线间的泄漏电流值不应大于1mA。

6.12接地电阻

机组在明显位置应有接地标识,接地端子和接地触点不应连接到中性接线端子。

按7.12的方法试

验,其外露金属部分和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应不大于〇.1n。

6.13湿热试验

机组湿热试验按7.13的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

机组带电部分与非带电部分之间绝缘电阻值不小于2Mn;

施加表4规定电压1min,应无击穿。

6.14臭氧

臭氧发生浓度1h均值应低于0.16mg/m3。

7试验方法

1尺寸偏差

7.1.1长度用分度值不大于〇.1mm的游标卡尺检查。

1.2平面度用平板和塞尺检查,平板精度为3级,塞尺厚度范围为0.02mm〜0.50mm。

7.2效率、阻力

应按附录A和附录B规定的方法测定额定风量下的效率和阻力。

7.3容尘置

应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7.4抗撕裂

额定风量下,在装置端面上均勻的添加棉纤维、飞尘、试验尘或者它们的任意混合物来增加阻力,达到3倍初阻力,并保持3min,而后2min内通过降低风量把试验压差降低到初阻力的10%。

这个程序

必须重复作4次。

7.5耐振动

对亚高效过滤器经检验合格后,按规定进行包装和标志,并应按GB/T4857.23—2003的相关要求

进行耐振动试验,经过耐振动试验后的过滤器按7.2的规定复检效率和阻力,试验结果应符合6.5的

规定。

7.6清洗

按制造厂给出的清洗方法清洗后,按7.2的规定复检效率和阻力。

7.7防火

有防火要求的过滤器,应按GB8624的规定进行防火试验。

7.8储存

将被检过滤器储存于(40±2)°C,相对湿度(93±2)%环境内48h,取出后立即进行效率、阻力试验。

7.9绝缘电阻

常温、常湿条件下,用500V绝缘电阻计测量机组带电部分和非带电金属部分之间的绝缘电阻。

7.10电气强度

10.1在机组带电部分和非带电金属部分之间施加额定频率的交流电压,开始施加电压应不大于规定值的一半,然后快速升为全值,持续时间1min。

施加的电压见表4:

表4

7.10.2大批量生产时,可用1800V电压及1s时间进行测量。

7.11泄漏电流

 

对于单相器具施加1.06倍的额定电压,对于三相器具施加1.06倍的额定电压除以#,在施加试验电压5s内,测量机组外露的金属部分与电源线之间的泄漏电流。

7.12接地电阻

用接地电阻仪测量机组外壳与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

7.13湿热试验

按GB/T2423.3—2006规定的试验条件,连续运行48h后进行测量,并应符合6.13的规定。

14臭氧

机组在额定风量下,应按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8检验规则

1检验分类

1.1出厂检验

过滤器必须进行出厂检验,检验结果填写在出厂合格证上方可出厂。

粗效、中效、高中效过滤器出厂检验项目为表5所列序号2项;亚高效过滤器出厂检验项目为表5所列序号1项和2项;静电空气过滤器出厂检验项目为表5所列序号2项和9〜14项。

1.2型式检验

8.1.2.1过滤器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进行型式检验:

试制的新产品定型或老产品转厂时;

产品结构和制造工艺,材料等更改对性能有影响时;

产品停产超过一年后,恢复生产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1.2.2空气过滤器和静电空气过滤器的型式试验按表5中“V”的项目进行检验。

外因引起的损伤和毁坏;

装箱前过滤器应包在塑料袋中,亚高效过滤器或者滤芯易破损的过滤器在两端面用与端面相

同尺寸的硬板保护;

包装箱上应注明过滤器型号规格、数量、制造厂名,并按GB/T191规定应用文字或图例标明

“小心轻放”、“怕湿”,有必要时还应加“向上”。

9.3运输

在过滤器运输过程中按包装箱上标志放置,并采取固定措施,堆放高度以不损坏或压坏过滤器为原则。

9.4贮存

存放时应按包装箱体上的标志堆放,堆放高度以不损坏、压坏或造成倒塌危险为原则;

过滤器不得存放在潮湿或温湿度变化剧烈的地方,严禁露天堆放。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的试验装置、试验方法和测量结果处理方法,用以评价通风、空调和空气净化系统或设备用空气过滤器的阻力和效率等主要特性。

本方法适用于测量对粒径大于或等于〇.5/im粒子的过滤效率小于或等于99.9%的空气过滤器。

A.1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系统图及主要部件构造图见图A.1〜图A.3。

试验装置主要包括:

风道系统、气溶胶发生

装置和测量设备二部分。

试验装置的结构允许有所差别,但试验条件应和本标准的规定相同,且同一^受

试过滤器的测量结果应与本标准所规定的试验装置的测量结果一致。

A.1.1风道系统

1.1.1构造

风道系统的构造及尺寸见图A.1〜图A.3。

风道系统的制作与安装应满足标准GB50243的要求。

各管段之间连接时,任何一边错位不应大于1.5mm。

整个风道系统要求严密,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打压检漏,其压力应不小于风道系统风机额定风压的1.5倍。

用以夹持受试过滤器的管段长度应为受试过滤器长度的1.1倍,且不小于1000mm。

当受试

过滤器截面尺寸与试验风道截面不同时,应采用变径管,其尺寸如图A.2;

测量计数效率时,采样管的安装孔应设在管段(5)、(10)上;

静压环(9)的构造应符合GB/T1236—2000的要求

图A.2边截面风道管段

A.1.1.2试验用空气的引入

试验用空气应保证洁净,风道中粒子的背景浓度不应超过气溶胶发生浓度的1%。

风道应在吸人口设保护网和静压室。

静压室的尺寸不小于2mX2mX2m,但其容积应不大

于10m3;

静压室入口应安装2〜3级空气过滤器,最后一级为高效过滤器,确保进入风道的空气洁净;

试验用空气的温度宜为10°C〜30°C,相对湿度宜为30%〜70%。

1.1.3排气

风道系统的排气经过处理后排至室外,或排入风道系统吸入口以外的房间。

1•1•4隔震

风道系统应与风机或试验室内其他震源隔离。

A.1.2气溶胶发生器

气溶胶发生器应满足下述条文,有关气溶胶发生器的介绍见附录D。

1.2.1试验气溶胶为多分散固相氯化钾(KC1)粒子。

气溶胶发生装置应能提供0.3/im〜10pm粒

径范围内稳定的气溶胶。

气溶胶的浓度不应超过粒子计数器的浓度上限。

1.2.2要保证氯化钾粒子被引入试验管道之前是干燥的。

A.1.2.3试验中发生的固相氯化钾粒子的粒径分布应满足表D.1的要求。

A.1.3测量设备

试验用的仪器设备均应按有关标准或规定进行标定或校正。

A.1.3.1风量测置设备

风量一般采用标准孔板或标准喷嘴等节流装置连接微压计进行测量。

节流装置的设计和安装可参照GB/T2624.1〜2624.4—2006和GB/T1236—2000。

微压计的分度值不应大于2Pa〜5Pa,风量小

时用分度值小的微压计,风量大时用分度值大的微压计。

A.1.3.2阻力测置设备

阻力一般采用微压计进行测量。

微压计分度值不应大于2Pa。

A.1.3.3计径计数效率测量设备

由图A.1中的上、下风侧采样管(6)、(11)用软管分别接到两台或一台粒子计数器上进行试验。

上风侧浓度高于粒子计数器量程范围时,应在采样管与粒子计数器之间附加稀释装置。

1.3.3.1采样管

采样管应是内壁光滑、干净的管子,其构造如图A.3。

采样管口部直径的选择应考虑近似等动力流

的条件,即采样管口的吸入速度与风道内风速应近似,最大偏差应小于士10%。

当风道内风速与采样管

口速度近似时,采样管采用图A.3a型式;当风道内风速低于采样管口速度时,采样管采用图A.3b型

式;当风道内风速高于采样管口速度时,采样管采用图A.3c型式。

12

c

图A.3采样管

1.3.3.2连接软管

连接采样管与粒子计数器的连接管应是干净的无接头软管。

连接管应尽可能短,一般不应超过1.5m,其水平段一般不超过0.5m。

1.3.3.3粒子计数器

一般采用光学粒子计数器,粒子计数器至少应有大于或等于3pm、大于或等于0.5/xm、大于或等于1.0jLtm、大于或等于2.0jum和大于或等于5.0ym五个档次。

PSL小球对0.3/xm粒子的计数效

率至少为50%,并应按GB/T6167的要求进行标定。

当采用两台计数器时,两台应具有尽可能相同的

灵敏度。

2试验条件

A.2.1试验用气溶胶满足A.1.2的规定,并在上游采样截面前与洁净空气充分混合。

A.2.2检测台正常运行情况下,过滤前气溶胶取样断面上的气溶胶浓度的均匀性,按图A.4中的16点进行取样,用粒子计数器进行测量,要求各点之间气溶胶浓度的误差不大于10%。

a

 

图A.4气溶胶均匀性测点布置图

A.2.3检测台正常运行情况下,30min内过滤前气溶胶取样断面上的气溶胶浓度变化不超过10%。

3.1.1确保受试过滤器安装边框处不发生泄漏。

A.3.1.2启动风机,用微压计测出50%、75%、100%和125%额定风量下的阻力,并绘制风量阻力曲线。

A.3.2气溶胶计径计数效率试验

在额定风量下,一般用两台粒子计数器同时测出受试过滤器上、下风侧粒径大于或等于〇.3/im、大于或等于〇.5/im、大于或等于1.0fim和大于或等于2.0]Ltm的粒子计数浓度;当受试过滤器对0.5fim

粒径档的计数效率小于90%时,也可以用一台粒子计数器进行试验。

受试过滤器的计数效率为其上、下风侧计数浓度之差与上风侧浓度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A.3.2.1确保受试过滤器安装边框处不发生泄漏。

A.3.2.2启动风机,检查是否保持受试过滤器的额定风量。

A.3.2.3在发生试验用气溶胶之前应测量背景浓度,至少连续采样5次,每次采样时间1min。

每次采样的粒子浓度均应满足A.1.1.2的要求。

A.3.2.4背景浓度采样完成后,开始发生气溶胶。

在受试过滤器上风侧的采样位置上,首先用事先经过校正的粒子计数器尽可能做到等速采样。

待发尘稳定时,上、下风侧用粒子计数器正式采样。

下游采样时,粒子计数器的显示值不低于100。

A.3.2.5当用2台粒子计数器试验时,对于试验的每一批过滤器,在试验开始前,2台计数器应在下风侧采样点轮流采样各10次,设各自测得的平均浓度为尿分别和^^之差应在±20%

之内。

以后对下风侧的每次测量值(设为%)皆应用^这个值相乘进行修正。

N2

A.3.2.6当用2台粒子计数器试验时,待上、下风侧采样数字稳定后各取连续3次读数的平均值,求1次效率;再取连续3次读数的平均值,再求1次效率。

A.3.2.7当只用1台计数器试验时,必须待数值稳定后,先下风侧,后上风侧各测5次,取5次平均值,求1次效率;当仪器从上风侧移向下风侧试验时,必须使仪器充分自净,然后重新操作,再取5次平均值,再求1次效率。

A.3.2.8在上述两条中的各2次(任意粒径)计数效率值应满足表A.1规定。

表A.1计数效率值表

A.3.2.9用式(A.1)求出受试过滤器粒径分组计数效率,小数点后只取1位数。

E,=(i_^i)xl〇〇(A.1)

 

式中:

E{粒径分组〇0•3pm,>0.500/im)计数效率,%;

Nu——上风侧大于或等于某粒径粒子计数浓度的平均值,p/L;

N2i——下风侧符合A.3.2.4的大于或等于某粒径粒子计数浓度的平均值,p/L。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空气过滤器计重效率和容尘量试验

本附录规定了进行空气过滤器的阻力、计重效率和容尘量试验的设备、条件和试验方法。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系统图及主要部件构造图见图B.1和图B.2。

试验装置主要包括:

风道系统、人工尘发生装置和测量设备三部分。

试验装置的结构允许有所差别,但试验条件应和本标准的规定相同。

1.1风道系统

1.1.1构造

风道系统的构造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