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133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指标体系

(东莞中学 吴彰龙 陈观胜)

政治部分

内容目标1:

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目标要求]

1、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所作的规定。

2、理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要遵循的原则。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了解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理解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有力地促进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公民树立国家观念,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有助于公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眼世界风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可以激发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关注我国国情,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等。

[高考回眸]

题目1、(2001年全国卷)“权利的真正源泉在于义务。

”这句话意味着

A、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B、只有先实现权利然后才履行义务

C、履行义务是实现权利的前提

D、履行义务必然要享受权利

立意:

测学生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知识的理解程度。

答案:

A C

题目2:

(2001年上海卷)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宪法这一规定表明

A、公民的权利等同于义务

B、公民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

C、公民有选择义务权利

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立意:

测学生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知识的认知、理解程度。

答案:

D

题目3:

(1998年全国卷)某街道办事处市容卫生检查员甲某等三人,在执行任务时,发现居民乙某家的临街阳台所挂的杂物有碍市容,便攀入阳台进行清理。

乙某此时回家见此大为不满,便找办事处领导要求对此事严加处理。

得到的答复是:

市容卫生检查队员三人以上可直接进入无人居民家中进行清理,是办事处领导集体决定的。

从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出:

A、进入居民家中清理是市容卫生检查人员的义务

B、办事处领导的答复维护了检查人员的合法权利

C、维护市容是乙某应尽的义务

D、市容卫生检查人员侵犯了乙某的合法权益

立意:

测学生对权利、义务知识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加以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答案:

C D

题目4、(2000年春季)继承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

公民甲、乙为同胞兄弟,其父母去世后留下的遗产被甲独占,乙状告到法院。

法院判决甲、乙各得一半,这表明我国公民:

A、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B、权利和义务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C、权利和义务都是相对的

D、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

立意:

测学生对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答案:

A

题目5、(1999年全国卷、辨析)在我国,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公民实现了个人利益,就意味着国家利益得到了实现。

注意:

测学生对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等知识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答案: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个人利益的实现与国家利益的实现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毕竟还是有所差异的两种利益,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二者之间还会产生一定的矛盾。

(3)公民实现了个人利益,并不意味着国家利益就得到了实现。

公民只有在实现了个人利益的同时,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和服从国家利益,才能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

[测评设计]

[纸笔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

题目1: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

A、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所有权利的总和

B、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自由权利

D、公民依法享有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立意:

测学生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含义的掌握程序。

答案:

C

题目2:

在国外旅游国人可以看到许多中文标牌。

有一类中文提示使我们中国人感到耻辱:

“请不要随地吐痰”、“请勿大声喧哗”等。

这告诫我们

公民要自觉维护国家的荣誉

公民要有国家主人翁意识,尊重人格和国格

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公民要维护国家安全

立意:

测学生对履行公民义务的理解

答案:

C

题目3、在人们广泛地享用网络的同时,我国府又对网络的合理使用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并要求公民遵守这些规定。

这体现了我国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之间如下关系:

A、权利与义务是对等和统一的

B、权利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义务是由国家规定的

C、公民先享有权利,然后才承担义务

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由政府规定的

立意:

测学生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理解程度

答案:

A

不定项选择题

题目1、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要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

这表明

A、我国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

B、我国每个公民都享有广泛的政治自由权利

C、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D、国家制裁和惩罚侵害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为

立意:

测学生对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的掌握程度

答案:

ACD

题目2、据统计,在检查机关立案侦查的贪污贿赂案中80%的线索来源于群众举报。

为了保护和鼓励群众举报的积极性,有力惩治腐败,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颁布并实施《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的规定》确立了举报受理、管理、审查移送、反馈、保护、奖励、初查等一系列制度。

以上事实说明在我国:

A、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B、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C、公民依法享有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D、全体公民都有很强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政治责任感

立意:

测学生对公民政治权利的理解程度

答案:

AC

题目3、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

当地的“民主恳谈会”是基层政府就重大政策和建设规划等问题征询群众意见的新举措,已成为基层政府联系当地群众的新形式。

在这种场合,群众行使的政治权利是

A、选举权利

B、集会权利

C、民主监督权

D、行政申诉权

立意:

测学生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识记能力,并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答案:

C

辨析题: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相应的义务。

这说明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离的。

立意:

测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的理解程度,并考查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辩证分析能力。

答案:

(1)在我国法律关系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相对应而存在。

(2)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不存在无义务的权利和无权利的义务。

(3)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相应的义务的行为是错误的。

论述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检察机关根据人民群众的揭发、举报,认真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

例如,查处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中贪污受贿案等等。

论述以上材料反映的政治常识道理。

立意:

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

(1)我国国国家机关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

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惩处腐败分子,有利于保护国家、集体利益。

(2)公民享有监督权。

一大批大案、要案的侦破,依靠人民群众的揭发、举报。

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国家在贪污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谈话观察题]

观点一:

没有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权利的义务

观点二:

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你认为这两种观点是否相同?

说说你的理由。

立意:

测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的掌握程度,测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答案提示:

不相同。

观点一在一定程度上正确揭示了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

观点二是错误的。

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者有区别是:

第一,含义不同。

所谓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权益,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做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们做出相应的行为;所谓义务,是指公民依法应当履行的某种责任,它表现为负有义务的公民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或禁止做出一定行为。

第二,特点不同。

权利是法定的、不可非法剥夺的、是可以放弃的;义务也是法定的,但不能放弃。

二者又是统一的,二者不可以分离。

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项目评议题]

●你看了这张图表,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能就此谈谈你对参与政治生活的看法吗?

立意:

测学生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的理解能力,同时学生看图表达分析的能力。

答案提示:

(1)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同学关心政治生活,愿意以热情的态度参与政治生活;但仍有部分同学不能正确对待政治生活,以冷漠甚至厌恶的态度拒绝政治生活。

我们还需要努力,通过学习和做工作,使这部分同学能明白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改变错误的认识,能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2)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政治生活的内容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如果每个人都对政治生活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受损害的必然是全体人民的利益,而我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也必然受到影响。

因此,认为政治与我无关,参不参与政治生活无所谓的想法是不对的,幻想脱离政治的想法更是幼稚的。

我们在明白参与政治生活意义的基础上,要培养关心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的观念,增强公民的责任感、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综合探究题]在下面这组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生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政治生活。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立意:

测学生对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能力,同时测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答案提示:

总起来说,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培养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事务的观念;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认真学习政治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的理解,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内容目标2:

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

[目标要求]

1、了解选举方式:

从选民的角度看,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从被选举者的角度看,有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2、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

3、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

采取什么要样的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根据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将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高考回眸]

题目1:

(2003年上海卷)2003年3月,上海市区县人大进行换届选举工作,全市1000多万选民投票选举产生了5000多名新一届区、县人大代表。

我国区、县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是

A、等额选举

B、直接选举

C、间接选举

D、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

立意:

测学生对我国选举方式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的识记能力。

答案:

B

题目2:

(2002年上海卷)从2001年下半年起,3年一届的中国乡镇人大陆续进行新一轮的换届选举,参与选举的选民人数达7亿多。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

B、乡镇人大实行间接选举制度

C、乡镇人大具有立法权

D、直接选举是我国选举制度的本质特征

立意:

测学生对选举权、选举方式的理解程度

答案:

A

[测评设计]

[纸笔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

题目1、下列选举方式中属于间接选举的有

A、某班同学投票选举自己的班长

B、某村公民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

C、某镇各户代表对镇长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

D、某乡镇投票选举本乡镇的人大代表

立意:

测学生对间接选举的含义的理解程度

答案:

C 

题目2、某乡换届选举人大代表,刘某担任某一选区主持人。

选举时,刘向选民做工作,要求选民上交选票,且选票皆由他一人填写,致使部分选民拒绝选举,选举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刘某也被依法严惩。

这一事例说明:

A、我国个别地区还不具备直接选举的条件

B、我国公民的政治素养不高,政治参与能力不强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权利,不容侵犯和践踏

D、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立意:

测学生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方式的理解程度

答案:

C

不定项选择题

题目1、关于我国现阶段的选举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我国目前县乡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直接选举方式

B、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在不久的将来全部采用直接选举方式

C、我国目前的选举方式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

D、等额选举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不利于表达民意

立意:

测学生对我国现阶段选举方式的理解程度

答案:

 A C

题目2、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

A、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

B、县及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C、村委会、居委会的选举

D、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

立意:

测学生对我国直接选举的范围掌握程度

答案:

A C

辨析题

差额选举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等额选举则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

立意:

测学生对不同选举方式特点的理解程度

答案:

(1)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叫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叫差额选举。

(2)差额选举不仅为选民行使选举提供了选择余地,而且还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候选人采取演讲、答辩等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开展竞选,这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但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等效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等额选举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选择自由,使选举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但种方式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的结构的合理性,这是它明显的好处。

(3)等额选举、差额选举,都有各自的优点,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谈话观察题]

●镜头一和镜头二的选举方式有哪些异同?

立意:

测学生对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比较、分析能力

答案提示:

镜头一是直接选举,镜头二是间接选举,镜头一和镜头二的选举都是差额选举,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其相同点是:

都进行了投票选举,都表达了选民的意愿,都是民主选举的方式。

不同点:

直接选举是每个选民都直接投票选举,一般适用于基层民主选举,在选民较少,分布较集中的情况下进行,间接选举是先由选民选出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进行投票选举,一般适应于较高一级的民主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往往使用该种选举。

[项目评议题]

在选择民主选举的方式时,有人认为“等额选举当选者已内定,不如差额选举更民主。

●请评析上述观点。

立意:

测学生对等额选举的理解能力以及选择选举方式的辩证思考能力。

答案提示:

等额选举是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所以给选民造成一种误会:

认为当选者已事先“内定”,不如差额选举更民主。

事实上,我们不能认为哪种选举会更民主,无论是等额选举还是差额选举,都是民主选举的方式,都各自有自己的优劣。

实行等额选举也不是已使当选者“内定”,如果侯选人的选票不到法定的票数也是不能当选的,之所以实行等额选举是为了使选举相对集中,使当选者的结构更具有合理性。

差额选举尽管能为选民提供选择的余地,能使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但这种竞争却容易导致被选举人的虚假宣传、金钱交易情况的发生。

可见,差额选举并不是当选者已“内定”,也不是不如差额选举更民主。

[综合探究题]

●选择民主选举的方式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立意:

测学生对选择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的概括、归纳能力;同时测学生对我国的国情的历史分析能力。

答案提示:

民主选举的方式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

社会经济制度及其发展水平、选民的物质文化水平、群众的民主素养等,同时选举方式的选择又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内容目标3、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目标要求]

1、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意义。

2、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的权利的正确态度。

[高考回眸]

题目:

(2003年江苏卷)2002年全国有许多地方进行村委换届选举。

不少地方采用了“海选”方式,设立秘密划票间,候选人向村民发表治村演说,公开唱票、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

绝大多数村庄选出群众满意的村委会领导班子。

这表明

A、村民选举是村民参与政治的一种重要途径

B、村民选举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C、村民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D、“海选”是产生村民满意的村委会领导班子的唯一合法途径

立意:

测学生对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意义的理解程度

答案:

A C

[测评设计]

[纸笔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

题目1、在某乡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时,选民明确指出:

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实事的不选 ,不替老百姓说话的不选。

这“三不选”主要体现了

A、我国的民主是广泛的真实的主民主

B、广大选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D、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立意:

测学生对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正确态度的辨别能力

答案:

B、

题目2、某村进行村民委员会主任选举,选民们都投出了自己的一票,但对这一票投给谁,选民有各自不同的想法,你认为正确的投票倾向应该是:

他承诺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做起

没有一个是我看中的,我谁都不选

他为人忠厚老实、心眼好,谁都不得罪

他办事公道,善于倾听不同意见

他诚实正直、求真务实,愿同群众同甘苦、共患难

A、

B、

C、

D、

立意:

测学生对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正确态度的辨别能力

答案:

B

[谈话观察题]

●在上述各种想法中,你比较认同哪一种或哪几种想法?

说说你的理由。

立意:

测学生对行使选举权利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答案提示:

比较认同第1条、第4条和第5条。

选村民委员会主任,就是让他为大家服务的、给大家解决实际问题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这就需要村民委员会主任热心服务、为人正直、公正无私、办事能力强。

[项目评议题]

某地进行村民委员会的选举,选民们都投了自己的一票。

但是各自有自己的想法。

村民甲说:

“选举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要珍惜手中的选票。

”村民乙说:

“选举与我没有多大关系,随便选一个行了。

”村民丙说:

“选举与我无关,我才不选呢。

●请用所学知识,结合你生活中所见所闻,评价上述三们村民的观点。

立意:

测学生对正确行使选举权利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答案提示:

(1)选举权是公民最重要的民主权利。

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权利是非常广泛的,在这些权利中,最基本的是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最基本权利。

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选举权,投出理性的一票。

(2)选举权作为公民最重要的民主权利,能否积极参加选举,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归属感、责任感的重要标志。

材料中甲认为:

“选举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要珍惜手中的选票”,正确地认识到了选举权对于公民的重要性,认识到理性行使选举权与自己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这是现代公民应有的素质,更直接体现了甲作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

(3)而村民乙和丙的观点都没有正确看到认真、理性行使选举权,最终受益的还是公民自己,他们认为“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都是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综合探究题]

●面对这样的镜头,给了你哪些启示?

立意:

测学生对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的态度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测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

答案提示:

选举权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真正体现出当家作主、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应不断提高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这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选民应正确行使选举权,不断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

 

内容目标4:

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

[目标要求]

1、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和方式

2、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

3、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

[高考回眸]

题目1、(2000年天津江西卷)天津市实行警务公开前,一市民为办理车辆过户手续,跑了11趟车管所,还未办成。

该市民见《天津日报》刊登了警务公民的消息后,举报了车管所引起了市公安局有关领导的重视,并引发了车务管理模式的变革,车管部门的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这一事例表明,公民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

A、克服官僚作风

B、克服特权现象

C、公正司法

D、改进工作

立意:

测学生对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意义的理解

答案:

AD

题目2、(2002年广东河南卷)Z市市政府从1999年开始每年开展一次“万人评政府”的考核活动。

这一做法增强了干部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改善该市的投资软环境,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这说明

A、发扬民主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B、我国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监督权

C、只有通过民主评议才能提高干部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

D、我国公民具有自觉履行监督国家机关的义务

立意:

测学生对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意义的理解程度

答案:

A B

[测评设计]

[纸笔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

题目1、《焦点访谈》《法制经纬》《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等都是中央电视台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舆论监督栏目,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这是因为

A、舆论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

B、舆论监督比其他监督方式更有效

C、这些名牌栏目能够引起中央领导人的关注

D、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立意:

测学生对舆论监督制度的特点的掌握程度

答案:

A

题目2、政府执法工作做得如何,群众心里最清楚。

某市推出监督听证会,让市民和政府针对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展开面对面的对话。

一个市民说:

“这种面对面的监督,才是实实在在的民主,实实在在的监督。

”这表明

①发扬民主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政府推出监督听证会,扩大了公民的政治参与,丰富了民主形式③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有物质保障④监督听证会是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的唯一方式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②③

立意:

测学生对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意义理解程度

答案:

C

不定项选择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