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3285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docx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

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方法(方案)和措施

一、施工准备

施工技术人员仔细阅读施工图、招标书及地质资料等有关技术文件,并尽快与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对施工中的技术难点进行预测,并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工作,如测量网控制技术,地下降水施工技术,地下防水施工技术,验收竣工阶段的成品保护技术等。

做好开工前期准备工作。

二、施工测量

(一)施工测量准备工作

1.测量依据:

工程测量根据规划红线和确定的控制点依据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进行测量。

2.测量要求:

要求层高测量偏差控制在<3mm范围内。

轴线位移测量偏差控制在<3mm范围内。

混凝土柱垂直度测量偏差控制在<3mm范围内。

3.了解工程的总体布局、定位及标高情况。

4.对图纸进行校核。

5.确定放线精度。

6.测量设备、仪器确保在有效期内并确保完好且能满足所确定的精度要求。

7.仪器配备:

经纬仪一台、水准仪一台、50m钢卷尺2把、3m盒尺2把。

(二)建筑定位放线

1.建筑物平面定位:

根据甲方及设计给定的坐标控制点和水准点,闭合后进行建筑物平面定位,确定主控制轴向及外轮廓线,并选定纵、横向控制轴线。

每道控制轴线两端3m远处埋设混凝土轴线控制桩,埋深为1.0m,桩位四周砌砖保护。

2.定位测量精度要求:

根据建筑的结构和使用特点,测量精度为二级,测角中误差为±12,边长相对误差为1/15000。

3.距离丈量方法:

距离丈量采用I级钢尺,丈量时必须使用弹簧秤,并进行往返测量。

并考虑尺长、温度、倾斜、拉力等各项改正数值。

4.建筑物高程测设:

高程引入采用原场区内已知水准点进行测设,本工程布设6个临时水准点,组成建筑物的高程控制点,控制点的测量采用附和测法。

(三)基础开挖放线

由于建筑平面控制桩及轴线控制桩距基础外边线较远。

在基础开挖时,不易被破坏,故在开挖基础时不需引桩。

基础开挖撒线宽度不应超过15cm。

1.根据建筑物平面控制桩、设计边坡及地面高程,分别测设出基槽下口(坡角)及基槽上口(坡顶位置桩,并沿上口桩撒出开挖边线,上口桩位允许误差+50mm、-20mm。

基槽下口桩允许误差为+10mm;开挖至接近槽底400mm时,应及时测设坡角与3m×3m的方格网点标高,允许误差为:

±10mm。

2.垫层上基础放线:

用经纬仪正倒镜法以轴线控制桩为准将各轴线直接投测在垫层上。

(四)结构施工测量

1.结构竖向投测

本工程采用经纬仪内控法进行竖向投测。

在流水段I内设五个内控点,其余各流水段各设两个控制点,控制点设在首层楼面上,采用预埋铁板做控制点(加活动盖板保护)。

二层以上结构施工时,均在控制点上方预留方孔,设有机玻璃十字丝接收靶。

经纬仪设在首层控制点上对准接收靶,照准部进行水平向360°回转,当回转圆心同接收靶某圆心轨道重合时即确定了轴线投测点位置,并采用正倒镜法校核。

2.施工层放线

放线前应在平面上校核控制轴线,闭合后测设细部轴线,后以此为准测量墙、柱、梁、洞口的边线,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为:

项目精度主轴线±10mm,细部放线±2mm,墙、柱边线+3mm门窗洞口线+3mm。

3.高程的竖向传递

工程结构施工时划分为四个流水段,共设六个标高传递点分别向上进行传递,以保证在各流水段施工层上附近有三个标高点,进行互相校核。

4.标高传递的允许误差

项目精度层间±3mm总高±10mm各传递点的起始标高线为+0.50m,应由附近的二个临时水准点确定。

标高传递时采用钢尺沿铅直方向(经纬仪配合)向上量至施工层。

钢尺丈量时应考虑各项改正数。

在传递过程中应根据每层的误差进行上一层的调整,以防止层间误差的积累而引起总误差超限。

5.施工层抄平前,应校核下层传递上的三个标高点,校差小于3mm时,取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将水准仪放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进行一次精确抄平,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为±3mm。

6.柱钢筋绑扎完毕后,在竖向主筋上测设标高点,用胶布标注,作为支模和浇筑混凝土的依据。

测法和误差应符合上述施工层抄平的规定。

7.柱支模后,用经纬仪校核模板垂直度,校核时用经纬仪在相互垂直的两轴线上同时测量。

(五)装修工程施工测量

1.地面工程的施工测量:

测设50cm水平控制线,50cm水平控制线的测设依据为结构施工期间每层的标高控制点。

室内的50cm水平线是控制地面标高、门窗安装等项目的重要依据,在弹墨线时应注意墨线的宽度不得大于1mm。

防止误差扩大。

2.门窗安装施工测量:

从建筑最顶层找出外窗口的边线,用线坠将边线向下引测,并采用经纬仪进行校核以保证精度。

3.门窗口的水平位置由室内50cm水平控制线确定,向上反到窗下皮标高,并弹线找直。

各门口应从水平控制线测设门口上皮标高并拉通线,保证所有的门在同一水平线上。

(六)沉降观测

1.脚手架沉降观测:

在雨季、大风来临前观测一次,雨季、大风后观测一次。

2.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

项目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往返较差、附和或闭合差检测已测高差较差等。

3.沉降观测结果应按照DBJ01-21-95《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整理。

三、基础工程

(一)本工程基础根据竹溪县向坝乡政府综合楼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进行设计。

(二)本工程采用墩柱基础,基底持力层为碎石土,墩端摩阻力特征值qsia=850kpa,qsk=30kpa,单墩承载力特征值fa=12000kpa。

(三)施工基础时,如出现地质情况与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数据不符或有异常情况发生时,由建设勘察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处理。

(四)施工基础时,应按基础平面及框架柱大样图预留构造柱插筋及进行根部锚固。

(五)墩柱基础施工方法

1.施工顺序

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架设支架或电动基芦→准备潜水泵、鼓风机、照明设备等→边挖边抽水→每下挖900MM进行桩孔周壁的清理→校核桩孔的直径和垂直度→挖至勘察设计深度报验合格→钢筋安装→浇筑混凝土→养护→承载实验或低应变动测实验

2.施工方案

(1)施工前必须试挖掘孔两个,通过试挖孔核对地质状况,施工工艺以及其它技术要求是否适宜。

并请设计勘探建设、监理等单位验孔,合格后大面积施工。

(2)施工前应在基础施工不受影响的地方设置龙门板,龙门桩等基准点,并定期进行检查,效对、对有移动的及时纠正。

(3)在桩施工挖土前,在桩径顶处做一道宽300mm,厚150mm的素砼园箍保护桩顶土方,并高出土方50mm,以防止雨水灌入桩孔内,素砼采用C15的标号。

(4)桩孔施工时应先施工主体桩较密集部分,施工时应采取挖一桩留一桩的施工方法,以防两桩距离较近坍孔,漏浆等现象发生,等把桩砼施工完,再挖留下的另一部分桩,桩距较远的可以采取连续施工的方法进行。

(5)桩挖孔时,每挖下去一米深进行垂直度查验,发现不垂直时,应立即纠正。

桩端进入持力层为不小于600mm,施工中应按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进行双控。

(6)桩挖孔施工时,对桩孔土壁的防护按图施工,其防护砼护壁现场提前预制,其长度为1m在挖桩中采取沉管的方法进行施工。

(7)桩孔成桩后,应由专值质检员逐个进行桩孔径,垂直度、进入持力层深度,扩大孔几何尺寸检查,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后,并报请质监部门和设计单位共同验槽后,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8)对于以成孔的桩口,应钉25mm厚木盖板,盖在桩孔口处,上部设置栏杆以防施工人员掉入孔口内。

(9)在桩顶保护圈上弹上桩的轴袋(十字线),每挖一米深检查一次桩位及桩径,并按图纸要求进行支护,挖到设计标高后进行扩底,并对孔底进行夯实。

(10)桩成孔及扩孔夯实后,经检查无误后应立即对桩孔安装注浆管、下碎石并做隔离层,(水泥、砂浆)再下钢筋桩笼后浇筑砼。

浇筑砼不得隔日浇灌砼,凡不能及时或当日浇灌砼时不应提前扩孔。

(11)挖孔桩施工时,对挖孔、放钢筋、浇灌砼等工序应依次连续进行,必须对上道工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2)挖孔挖到桩底设计标高扩孔检查合格后,先进行注浆管安装,再进行碎石填注,再进行注浆的准备工作,具体注浆的施工方法见注浆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13)制作钢筋笼时,箍筋直径为φ6、φ10;每隔2m应设一道焊接箍筋其规格φ12,制作时桩直径尺寸减去保护层,在搬运钢筋时应对钢筋笼进行加固,防止钢筋笼在安装时变形。

即用φ12钢筋长度3m斜叉焊接,上、下各做砼斜拉支撑,每道支撑二根钢筋。

(14)吊放钢筋笼时,不得碰撞孔壁,且钢筋笼外侧绑扎砼垫块,砼块为80×80厚为35mm,每间隔1m放置4块,砼块为C30标号,以保证其钢筋笼子的主筋保护层厚度。

(15)桩砼标号C25现场采用机制混凝土进行施工,混凝土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拌制,并留置砼试块。

砼浇灌时,要求一次浇灌完,如果因故不能一次浇筑完砼,而需留施工缝时,接缝处应用1:

1高标号砂浆铺层3cm厚再进行接桩施工。

(16)桩施工所用钢材、水泥、碎石、中砂等均应有出厂合格证及二次复试化验单,并有砼标号的试配化验才能进行施工,同时,碎石采用最大粒径不得大于70mm,且不能大于钢筋净距的1/2。

(17)砼浇筑桩时,必须采用砼导管进行施工,砼自由坠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免产生浆体与碎石分离,砼坍落度为140~160mm。

(18)浇筑桩身砼时,每根桩留二组试块,一组进行标养,一组同条件养护每台班不少于两组。

(19)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长18m,由专业振捣工持证上岗,进行振捣施工。

(20)振捣时,应快插慢拨,振捣时间为20~30S,且以砼表面不再沉落和表面呈现浮浆为度,白天用镜子进行孔底观按,晚上用手电筒进行观按孔底。

(21)砼施工中每500~700mm厚振捣一次,且上层振捣时,棒应插入下层50~100mm以消除两层部的接缝。

3.质量要求

(1)桩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

主筋间距±10mm、长度±100㎜;箍筋间距±20mm、桩筋直径±10mm;钢筋材质符合图纸设计与规范。

(2)桩平面位置和垂直度质量检验标准:

桩径允许偏差+50mm、垂直度<0.5%;桩位允许偏差垂直于中心线方向50mm、平行于中心线方向100mm。

(3)主控项目试桩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其抽检数量为30%(一柱一桩必须逐根检查)。

(4)基础检测实验:

基础工程完工后必须进行承载实验或低应变动测实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安全要求

(1)对进入施工现场人员进行上岗前的“三级”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专业人员持证上岗、人证相对。

(2)建立班前、班后安全生产活动记录,做到安全教育时时讲,天天讲。

(3)参加挖孔人员,作业前必须进行身体检查,桩孔应设防雨遮盖物,桩口周围设栏杆维护,防止误入而坠落伤人。

(4)作业场内设排水沟,以便将雨水排至作业场区外,挖孔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土壁的稳定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维护措施。

(5)挖出的土方要及时运走,桩口周围2m内不得堆放土方或放置物品,并禁止机动车辆通行,以防挤压坍孔。

(6)孔深超过4m时,应提前半小时对桩孔内进行通风换气,工人进入桩孔前应用点燃的蜡烛检查鉴别无危险时方可下去作业。

同时要经常检查备用的送风,排气专用设备的完好性。

(7)孔底挖孔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上、下应有畅通灵敏可靠的联系设施。

(8)垂直运输土方的工具应牢固可靠,班前应进行空载检查,如有不安全的因素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9)桩孔内设置的低压36伏安全照明,施工电器设备应设触电保护器作到一箱、一闸、一漏保,并配备电工跟班,以便及时维护。

(10)人工挖桩孔应隔孔施工,防止坍孔透孔伤人。

(11)施工中应设置移动安全防护架子,用钢管搭设,外用60mm木板蔗挡,防止边坡坍方造成人员伤亡。

四、主体工程

(一)钢筋工程

1.原材料

(1)钢筋的采购和进场检验应严格按《采购程序》、《顾客提供产品的控制程序》、《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进货检验和试验程序》等有关程序的要求执行。

(2)钢筋进场应备有出厂质量证明,物资人员应对其外观、材质证明进行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入库。

(3)使用前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抽样试验及见证取样,合格后方可使用。

(4)钢筋的堆放:

钢筋在现场的堆放应符合现场平面图的要求,并保证通风良好。

钢筋下侧应用木方架起,高出地面。

雨雪来临前应用苫布盖严。

2.钢筋保护层:

基础下筋35mm、梁柱纵筋25mm、板15mm。

3.钢筋加工配料

(1)钢筋在钢筋棚加工配料,运至施工现场后绑扎成型。

(2)钢筋加工前,应将钢筋表面油渍、铁锈、漆污等杂物全部清除干净。

(3)Ⅰ级钢筋末端需做180°弯钩。

(4)箍筋弯钩角度135°,弯钩平直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5)根据钢筋使用部位、接头型式、接头比例合理配料。

4.钢筋连接

钢筋连接分竖向和水平向钢筋接头。

钢筋直径大于等于φ20的水平筋连接采用闪光对焊;剪力墙暗柱纵筋及其它部位中大于等于φ18的竖向筋连接均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其他部位的钢筋连接均采用绑扎搭接连接;焊条E43型用于Ⅰ级钢筋及钢材,E50用于Ⅱ级钢。

5.钢筋定位及绑扎

(1)竖直钢筋定位:

竖直钢筋位置和保护层用水平钢筋梯子和夹在模板中的木条进行内挤外顶控制。

钢筋梯子上小横筋间距与竖直钢筋间距相同,木条宽度为墙体水平筋直径加上水平筋保护层厚度,木条在合模前用绑丝与钢筋绑紧。

(2)水平钢筋定位:

水平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采用竖向钢筋梯子进行控制。

梯子间距为800~1000mm,竖向钢筋梯子小横筋间距与水平筋间距相同,每个梯子在墙体高度范围内有三根小横筋比墙体宽小2mm,端头刷防锈漆,竖向钢筋梯子用比墙体竖向钢筋高一级的钢筋制作,以代替竖向钢筋。

(3)柱钢筋定位:

框架柱合模以后,对上部伸出的钢筋进行修整,柱立筋用内侧定位箍和外侧定位箍内外夹紧。

并在上部绑一道临时定位箍筋,浇灌框架柱混凝土时安排专人看管钢筋,发现钢筋位移和变形及时调整。

(4)楼板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

核验模板标高→弹钢筋位置线→绑扎底层钢筋→安放垫块→敷设专业管线→安放马蹄铁→标识上层钢筋网间距→绑扎上层钢筋→申报隐检→隐检验收签证→转入下道工序

(5)双层钢筋网片之间设钢筋马镫,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

(6)板筋绑扎好后,严禁踩在上面行走。

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工人踩坏钢筋,铺脚手板作行走平台,供人行走,浇灌混凝土中派钢筋工专门负责钢筋修理。

(7)楼板上的孔洞应预留,当洞口尺寸不大于300mm时不另加钢筋,板内钢筋不得截断,由洞边绕过。

当洞口尺寸大于300mm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洞边附加筋或小梁,在负弯筋处加设矮马凳。

在钢筋绑扎成型后应及时铺脚手板防止踩踏钢筋。

(8)每段墙、板钢筋绑扎完毕后,水暖、电工即可配管、预埋、闸门盒、电闸箱等设施与钢筋网绑扎固定。

当电闸箱等设施位置与钢筋网发生矛盾时,将可能影响闸箱安装的钢筋去掉,待安装好闸箱后,按切断钢筋的数量绑扎附加筋。

(9)浇筑砼过程中,安排专职钢筋工值班,发现钢筋位移和变形后及时修复,保证钢筋间距、位置、保护层始终符合设计要求。

(10)二次浇筑时,钢筋应先用钢筋扳手校正钢筋位置,调直、除污、除锈,然后再绑扎分布筋。

(二)模板工程

主体工程主要依靠模板设计合理,安装精度高,拆模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方法正确。

该工程全部采用新模板。

1.模板体系

(1)楼板模板:

面板采用15mm厚的防水竹夹板,次龙骨用50×70mm白松木方,间距400mm,主龙骨用70×100mm白松木方,间距950mm。

为满足板面平整度的要求,全部木方用压刨将接触板面的正、反面刨平。

阴角单独配制阴角模,阴角模与墙面相接处夹5mm厚海绵条。

模板缝隙用胶带封严。

竖向支撑采用碗扣式脚手架,立杆间距900mm,上面设可调顶托,设三道水平杆。

(2)梁模板:

梁模板采用防水竹夹板,次龙骨用50×70mm白松木方,间距400mm,主龙骨用70×100mm白松木方,侧模及底模用φ48×3.5mm钢管配可调支撑。

当梁高大于700mm时,在距梁底2/3高度处加一排φ12的对拉螺栓。

梁柱节点采用定型节点模板。

(3)方柱模板:

柱模板采用竹夹板,配模时优先选用通用、大规格模板,梁柱接头处在柱模上按梁底标高留好槽口。

柱箍为双排8#槽钢,双向各设两道拉杆与槽钢拉接,每600mm设置一道。

柱模外侧用钢管加顶托与四周脚手架支撑,柱模根部内侧预插短钢筋头,然后垂直柱模焊接与柱同宽的钢筋,从内部将模板固定。

(4)施工要点:

柱模板拼装完毕后检查、矫正位移、垂直度、对角线无误后,立即自下而上安装柱箍及支撑系统。

柱模四角用木方刨平后包角,并在拼装前粘贴好海绵密封条,以防漏浆。

(5)楼梯模板:

楼梯模板采用12厚多层板配50×100mm木方构成,在弹好位置线后支设,下部支撑同顶板,支设时按不同装修作法留出装修层。

(6)阳台模板:

为了使同种阳台尺寸一致,上下通线,用竹夹板分别制成定型的底板模板,以保证砼表面光滑平整,阴阳角顺直,滴水线一次浇筑成型。

2.支模工艺流程

设计模板图→模板拼装→刷脱模剂→弹模板位置控制线→模内杂物清理→墙体复线→找平或铺胶条→钢筋、管线、盒、洞预埋隐检完毕→支外侧模板→安装加固→支内侧模板→支钢管斜支撑→调整加固模板→预检模板并签字→砼浇筑→养护→检验砼强度→拆模申请→审批申请→拆模→修整模板→刷脱模剂→码放模板→进入下一循环

3.模板拆除

(1)非承重模板拆除时,结构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1.2MPa。

(2)承重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100%。

(3)拆模顺序为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

(4)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过急,拆下来的木料要及时运走、整理。

(三)混凝土工程

该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均采用机械搅拌混凝土。

按规定,必须首先对混凝土的碱含量做出评估,严禁使用D种高碱活性集料,优先考虑使用B种低碱性集料,优选低碱水泥掺加矿粉掺合料及低碱或无碱外加剂,此时混凝土中含碱量不得超过5Kg/m3,所有混凝土外加剂必须附材质检测报告,凡用于本工程混凝土的建筑材料,必须具有检测单位出具的碱含量和集料活性检测报告,无检测报告的材料严禁在本工程中使用,正式的报告应包括所用砂、石产地及碱活性等级和混凝土碱含量的评估结果。

1.楼板混凝土施工

(1)楼板混凝土按流水段划分分段浇筑。

(2)楼板混凝土施工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

移动时要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不小于100mm。

(3)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

施工缝的留置:

每层顶板按流水段划分留置在跨中1/3的范围内;每层剪力墙留在顶板下表面以上5mm处。

施工缝的处理:

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强度不能低于1.2Mpa,且应剔除表面的浮浆和松动的石子,用气泵将杂物吹净。

浇筑前先浇一层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减石子水泥砂浆,注意砂浆厚度均匀且控制在初凝前浇筑砼,若混凝土浇筑时间长,为防止砂浆初凝,在浇筑过程中可再搅拌一次砂浆。

2.剪力墙混凝土施工

(1)墙体浇筑混凝土前,应在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接槎处均匀浇筑约50mm厚与墙体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无石子水泥砂浆。

(2)混凝土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45cm左右,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终凝时间。

(3)浇筑门窗洞口处混凝土时,应两侧对称下料,两侧同时振捣,振捣棒应距洞边15~20cm。

(4)墙柱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内深度不得小于50mm,振捣棒的移动间距不得大于370mm。

振捣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度。

既要保证振捣密实,又要避免过振造成漏浆跑浆。

扦入深度控制方法必须在振捣棒上贴胶条做标记。

(5)墙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上口、施工缝处的钢筋加以清理并及时将落地灰清扫干净。

(四)防水工程

1.施工要求

(1)防水工程必须由防水专业队施工。

(2)防水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做防水层时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9%。

(4)防水材料应具备合格证,现场取样复试合格后才能使用。

(5)屋面、厕浴间防水工程施工完后,一定要按规定进行蓄水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2.卫生间防水施工

(1)卫生间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一布四涂防水施工,在施工前将基底清理干净,尤其是阴阳角处、管根处等部位不得有尖锐杂物存在,基层含水率不得超过9%。

(2)找平层在转角处要抹成小圆角,泛水坡度为2%不得局部积水。

(3)与找平层相连接的管件、卫生器具、地漏、排水口等必须安装牢固,收头圆滑,用密封膏嵌固之后才能进行防水层施工。

(4)小管必须做套管,先做管根防水,用建筑密封膏封严,再做地面防水层与管根密封膏搭接一体。

四周卷起100mm高与立墙部分水平接好。

(5)在地漏、管道根、阴阳角等易漏水的薄弱部位先铺一布二油做补强附加处理。

(6)一布四涂施工时,先在基层上均匀涂刷第一遍涂料,待涂料表干后,铺贴无纺布,接着涂刷第二遍涂料,无纺布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70mm。

第二遍涂料实干24小时后,再涂刷第三遍涂料,表干4小时后,涂刷第四遍。

(7)卫生间面积小,光线不足,通风不好,设人工照明和通风设备,各工种交叉作业要配合好,具体施工时要有成品保护措施。

(8)防水层作完后,蓄水24小时无渗漏后再做面层。

3.屋面防水施工

(1)基层条件:

找平层已做完隐蔽工程验收,平整、干燥,含水率不得大于9%,含水率可用以下简单测法:

用一块1×1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平铺在找平层表面上,静置3~4小时后翻起,如覆盖沥青卷材的基层表面和周围相同(无明显水印),则可认为含水率符合要求;管根、阴阳角等部位做成50mm的小圆弧;雨水口处按设计坡度值计算后再低10~20mm,以保证局部无积水。

(2)基层处理应表面满刷处理剂一遍,底涂应干燥固化4小时以上,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管根、阴阳角等防水薄弱部位事先作好附加层,进行局部增强处理。

(3)处理剂固化后铺设防水卷材,铺设应保持表面平整粘贴牢固无空鼓起泡现象。

(4)架设30mm厚C20预制混凝土降温板,预留缝宽3~5mm,安装完毕后用1:

1水泥沙浆填缝。

(五)土方回填

1.本工程土方回填为基槽3:

7灰土。

2.回填土施工前,首先应进行土壤击实试验,根据回填土的最佳含水率及干容重,来确定回填用土的含水率控制范围及压实遍数。

回填前应对基础进行验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

3.回填前应将填土部位的垃圾及杂物等清理干净。

4.土质应优先选用原土,但回填前应检测土质内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确保粒径不大于50mm。

5.3:

7灰土应做到配比准确、拌和均匀、含水率适中。

6.回填土施工时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控制在250mm内。

7.回填土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每层至少夯实三遍,并做到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加强对边缘部位的夯实。

8.回填土每层夯实后,应按规范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根据设计要求,干容重不得小于15.5KN/m3,取样合格率不得小于90%。

9.回填土的质量控制:

基槽取样每层按长度每30m取样一组,取样部位应在每层压实后的下半部。

(六)砌筑工程

1.本工程内、外墙采用混凝土砌块。

2.砌筑前应与水、电专业进行会审,水电需做管件预埋及预留孔洞处在技术交底时应有平面位置及具体做法要求。

3.混凝土砌块施工要求

(1)施工前应清除砌块表面污物。

(2)砌块采用单面挂线砌筑,采用错缝搭砌,长度大于3m的墙体设置构造柱,构造柱及门抱框等处采用大马牙槎砌筑,大马牙槎先退后进,每300mm高进退一次,每边缩进60mm。

(3)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全部灰缝应铺添砂浆,灰缝厚度应控制在8~12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低于90%,竖缝的砂浆饱满度不低于80%。

(4)砌体施工时在结构柱和构造柱上每500mm高设拉结筋及通长混凝土配筋带,与主体结构的拉结筋必须伸入灰缝内,长度不得小于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