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489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3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docx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

预防医学同步练习

A1/A2型题

1.传染源是指

A:

体内有病原体的人

B:

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C:

体内有病原体繁殖的人和动物

D:

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E:

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正确答案:

D

2.饭店的碗筷,每次用后都进行消毒,这是

A:

终末消毒

B:

疫源地消毒C:

随时消毒

D:

预防性消毒

E:

化学消毒

正确答案:

D

3.接基层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称某地伤寒暴发,流行病学医生到现场首要的工作是

A:

确定首发病例时间

B:

追踪传染源

C:

隔离传染源

D:

迅速查明暴发因素

E:

核实诊断,确证暴发

正确答案:

E

4.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不包括

A:

判断暴露时间,寻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B:

确定接触者留验、医学观察或检验期限

C:

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D: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E:

有助于节省调查时间

正确答案:

E

5.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

所携带病原体的型别

B:

排出病原体数量的多少

C:

排出病原体种类的多少

D:

病原携带者的职业、个人习惯及社会活动范围

E:

所携带病原体的毒力

正确答案:

D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定报告病种包括

A:

3类38种

B:

3类39种

C:

3类40种

D:

3类36种

E:

3类37种

正确答案:

B

7.保护易感人群最重要的措施是

A:

人工自动免疫

B:

人工被动免疫

C:

药物预防

D:

个体防护

E:

被动自动免疫

正确答案:

A

8.慢性病原携带者的流行病学意义主要取决于

A:

排菌数量多少

B:

病原携带者的活动范围C:

排菌持续时间长短

D:

病原携带者的职业和卫生习惯及当地卫生防疫工作的质量

E:

所携带病原体的类型

正确答案:

B

9.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是

A:

吸烟、适量饮酒、不健康饮食、静坐生活方式

B:

吸烟、不健康饮食、静坐生活方式

C:

吸烟、适量饮酒、静坐生活方式

D:

适量饮酒、不健康饮食、静坐生活方式E:

吸烟、适量饮酒、不健康饮食

正确答案:

B

10冠心病一级预防的目的是

A:

积极治疗高危个体防止其发展为疾病

B:

降低复发事件危险及减少介入治疗

C:

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D:

积极治疗以降低其风险

E:

减少人群总体的行为危险因素,并积极治疗高危个体防止其发展为疾病

正确答案:

E

11.慢性病三级预防的二级预防中三早为

A:

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B:

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

C:

早发现、早报告、早康复

D: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E:

早诊断、早筛检、早康复

正确答案:

D

12.不适合进行早期筛检的肿瘤为

A:

肺癌

B:

乳腺癌

C:

直肠癌

D:

宫颈癌

E:

结肠癌

正确答案:

A

13.下列关于慢性病流行趋势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国内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B:

发达国家的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占疾病负担主要成分

C:

我国的慢性病主要由营养不良引起

D:

在发达地区慢性病主要由不良习惯引起

E:

在慢性病中,癌症、心血管病占很大比重

正确答案:

C

14.在开展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和评估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A:

仅考虑可控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B:

仅考虑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C:

仅考虑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

D:

仅考虑年龄、性别和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E:

同时考虑可控制、可干预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正确答案:

E

15.从发生原因来说,下列丕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是

A:

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

B:

食物中毒事件

C:

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体中毒

D:

自然灾害

E:

环境污染引起的慢性损害

正确答案:

E

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重大事件(II级)是指

A:

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B:

一次事件出现特别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露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C:

一次事件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D:

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E:

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其中,无死亡和危重病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正确答案:

A

17.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表示事件最为严重的是

A:

I级

B:

II级

C:

V级

D:

IV级

E:

I级

正确答案:

A

18.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在多长时间内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报告

A:

1小时

B:

1.5小时

C:

2小时

D:

2.5小时

E:

3小时

正确答案:

C

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反应措施是

A:

组织协调有关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B:

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

C:

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D:

组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E: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正确答案:

D

20.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丕属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应急措施的是

A:

开展病人接诊,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

B: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C: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D:

实验室检测

E:

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

正确答案:

A

A1/A2型题

1.人类的自然环境包括

A: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

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

C:

大气圈、水圈、土壤圈

D:

大气圈、水圈、土壤圈

E:

大气圈、水圈、食物圈

正确答案:

B

解析:

自然环境是环绕生物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通常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

2.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包括

A:

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寄生生物和腐食动物

B:

肉食动物、寄生生物和腐食动物C)C:

绿色植物、寄生生物和腐食动物

D:

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腐食动物

E:

草食动物、细菌和真菌、腐食动物

正确答案:

A

解析:

是在生态系统中依靠摄取其他生物为生的异养生物,包括几乎所有动物和部分微生物。

3.按生物彼此间的关系可将食物链可分为

A:

捕食链、腐食链(碎食链)、寄生链

B:

捕食链、腐食链、碎食链

C:

捕食链、碎食链、寄生链

D:

捕食链、寄生链

E:

捕食链、腐食链

正确答案:

A

解析:

食物链可分为:

①以植物为基础,后者捕食前者捕食性食物链;②以碎食物为基础的碎食性食物链(腐食食物链);③以大动物为基础,小动物寄生到大动物.上形成的寄生性食物链:

④从死亡的有机体或腐屑开始的腐生性食物链。

4.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

A:

共同发展的关系

B:

剂量-效应关系

C:

暴露-效应关系

D:

辨证统一关系

E:

剂量-反应关系

正确答案:

D

解析:

辩证统一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既要认识事物共性,又要认识事物的对立面。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表现在:

①人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保持动态平衡,是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体;②与环境相互作用和制约下,人体结构和功能对环境的适应性;③环境既为人类生长发育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也不断对人体提供各种刺激。

5.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是

A:

广泛性、复杂性、长期性

B:

动态性、多样性、复杂性

C:

代表性、特殊性、复杂性

D:

渐进性、复杂性、隐蔽性

E:

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

正确答案:

E

解析:

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征包括:

①影响人群的广泛性:

影响地区广,波及整个人群,包括老、弱、病、幼、甚至胎儿;②低剂量长期性:

低剂量多种污染物可长期作用人体;③作用的多样性:

复杂环境污染物所致的生物学效应多样,包括局部和全身、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远期危害和近期效应等;④环境因素的复杂性。

环境污染中并非单一因素存在,常是多种因素同时作用于人体。

6.下列哪些化合物属于持久性有毒汚染物?

A:

艾氏剤、氣丹、滴滴涕、六澳朕苹

B:

六六六、多坏芳怪、多澳代二苹謎、林丹C:

六六六、多坏芳怪、硫丹、六澳代二苹

D:

六六六、多坏芳怪、五氣萃、林丹

E:

艾氏剤、氣丹、滴滴涕、林丹

正硝答案:

C

解析:

六澳朕苹和林丹不在朕合国UNEP制汀的27神持久性有毒汚染物清単之列。

7.环境污染物的化学迁移方式包括

A:

溶解、解离、氧化还原、沉降

B:

吸收和扩散、水解、络合、螯合、化学沉淀

C:

溶解、解离、氧化还原、络合、螯合、沉降

D:

溶解、解离、氧化还原、络合、螯合、沉降E:

水解、氧化还原、络合、螯合、化学沉淀、生物降解

正确答案:

E

解析:

吸收和扩散、沉降是环境污染物的物理迁移方式。

8.酸雨是指

A:

pH<5.6的降水

B:

pH<5.6的降雨

C:

pH<5.2的降水

D:

pH<5.2的降雨

E:

pH<5.4的降水

正确答案:

A

解析: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

9.下列哪些疾病属于公害病

A:

水俣病、痛痛病、四日市哮喘

B:

水俣病、痛痛病、黑脚病

C:

水俣病、痛痛病、克山病

D:

水俣病、痛痛病、大骨节病

E:

熊本水俣病、新渴水俣病、克汀病

正确答案:

A

解析:

黑脚病、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克汀病都属于地球化学性疾病。

10.下列哪种疾病丕属王地方病

A:

碘缺乏病

B:

黑脚病C:

克山病

D:

大骨节病

E:

水俣病

正确答案:

E

解析:

水俣病是公害病。

A1/A2型题

1.大气层至下而上垂直分为

A: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层

B:

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层

C: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外层

D:

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外层

E:

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热层、外层

正确答案:

A

解析:

气象科学上根据大气在不同高度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一般把大气层至下而上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层、暖层和逸散层。

2.在以下哪个波长范围的紫外线有抗佝偻病作用

A:

320~400nm

B:

280~320nm

C:

200~275nm

D:

400~760nm

E:

700~2500nm

正确答案:

B

解析:

紫外线照射能形成维生素D、的波长是280~320nm。

太阳光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为290nm以上。

3.生理舒适区的气温范围是

A:

18~24°C

B:

18~22°C

C:

18~21°C

D:

20~24°C

E:

18~26°C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生理舒适区指的是相对湿度为30%~70%、气流速度为0.5~1.0m/s、垂直温差和水平温差较小时,18~21°C的气温。

4.细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A:

≤10μm

B:

≤2.5μm

C:

≤0.1μm

D:

<10μm

E:

<2.5μm

正确答案:

B

解析:

当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称为细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2.5,PM2.5)。

5.发生霾的天气现象时,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

A:

<100km

B:

<1km

C:

<10km

D:

≤10km

E:

≤1km

正确答案:

C

解析:

气象学上,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10000m时的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m的现象称为轻雾或霭。

6.大气中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一次污染物包括

A:

硫酸盐

B:

过氧苯酰硝酸酯

C:

甲醛和酮类

D:

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

E:

过乙酰硝酸酯和醛类

正确答案:

D

解析:

硫酸盐、过氧苯酰硝酸酯、甲醛和酮类、过乙酰硝酸酯和醛类是在日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

7.军团菌生存于

A:

自来水、下水道污水、土壤

B:

天然淡水、下水道污水、土壤

C:

集中空调的冷却塔水、冷凝水、土壤

D:

天然淡水、土壤、下水道污水、冷凝水、士壤

E:

淋浴水、游泳池水、下水道污水

正确答案:

D

解析:

军团菌在D所列环境介质中均可生存。

8.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PM2.5的年均限值(二级)是

A:

75μg/m3

B:

50μg/m'n3

C:

37.5μg/m

D:

35ug/m

E:

25μg/m°

正确答案:

D

B

解析:

75μg/m(过渡目标1)、50μg/ms(过渡目标2)和37.5μg/m~(过渡目标3)是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准则》(2005)中对应的过渡目标1、过渡目标2和过渡目标3的PM2.5日均值。

25μg/m是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准则》(2005)中对应的过渡目标2的PM2.5年均值。

9.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强制性国家标准中的指标有

A:

106项

B:

92项

C:

64项

D:

42项

E:

34项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13年7月1日起实施。

饮用水卫生标准由《《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的35项增至106项。

10.下列丕属王个水传染病的疾病是

A:

霍乱

B:

伤寒

C:

疟疾

D:

血吸虫病

E:

阿米巴痢疾

正确答案:

C

解析:

疟疾是由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

A1/A2型题

1.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

A: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

B:

不良劳动条件

C:

劳动条件中存在的可能危害人群健康的因素

D:

劳动条件中存在的可能危害接触该因素劳动者健康的因素

E:

职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危害职业人群的因素

正确答案:

A

2.职业性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

A:

造血系统

B:

肝脏

C:

神经系统

D:

皮肤

E:

肾脏

正确答案:

A

3.诊断慢性中度铅中毒应具有的临床表现是

A:

神经衰弱综合征

B:

便秘与腹泻交替进行

C:

腹绞痛

D:

铅线

E:

铅麻痹

正确答案:

C

4.粉尘的分散度是指

A:

粉尘的沉降速度

B:

粉尘的飘浮能力

C:

粉尘的分布均匀程度

D:

粉尘的粒径大小组成

E:

粉尘的密度

正确答案:

D

6.某男性锅炉操作工,在一一个通风不良环境中连续工作3~4小时,突然感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病人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具有呼吸加快等表现,可疑何种毒物中毒

A:

H2S

B:

氰化物

C:

CO

D:

CO.

E:

二硫化碳

正确答案:

C

7.决定粉尘对人体危害性质和程度的是

A:

粉尘的分散度

B:

粉尘的硬度

C:

粉尘的化学组成

D:

粉尘的溶解度

E:

粉尘的电荷性

正确答案:

C

8.可能接触苯的作业

A:

制革

B:

电镀

C:

喷漆

D:

补牙

E:

炼焦

正确答案:

C

9.职业病有以下特点,哪项除外

A:

病因明确

B:

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C:

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D:

症状典型,多有特效疗法

E:

接触人群中常有-定发病率

正确答案:

D

10.生产性粉尘按性质分类,哪种分法最正确

A:

金属性粉尘、矿物性粉尘、人工无机粉尘

B:

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人工有机粉尘

C:

人工无机粉尘、人工有机粉尘

D:

合成粉尘、天然粉尘

E:

无机粉尘、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

正确答案:

E

11.下列哪项属于尘肺的二级预防

A: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矽肺病人

B:

通风除尘、湿式作业

C:

防止矽肺恶化

D:

预防并发症

E:

促进康复

正确答案:

A

12.职业病是指

A:

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B:

由职业因素引起的疾病

C:

由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特定疾病

D:

在职业活动中由理化因素引起的疾病

E:

由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所引起的疾病

正确答案:

C

13.职业性中暑是指

A:

由于高温作业,末梢血管扩张所引起的疾病

B:

由于高温作业时热平衡失调所引起的急性疾病

C:

由于高温作业末梢血管扩张,血容量减少引起的疾病

D:

由于高温作业水盐代谢障碍引起的急性疾病

E:

由于高温作业弓起的热平衡失调或水盐代谢障碍所致的急性热致疾病

正确答案:

E

14.某清砂工,接触噪声15年,近两年听力减退,伴耳鸣.耳痛等症状,听力检查(500Hz,1000Hz,2000Hz)平均听阈下降32dB,请判断其为

A:

听觉疲劳

B:

轻度噪声聋

C:

中度噪声聋

D:

重度噪声聋

E:

正常

正确答案:

B

15.预防苯中毒的主要措施是

A:

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苯

B:

改革生产工艺,使工人不接触或少接触苯

C:

通风排毒

D:

采取卫生保健措施

E:

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

E

16.慢性汞中毒的“三联征”是指

A:

胃肠炎、易兴奋症、皮炎

B:

神经症、口腔炎、间质性肺炎C:

脑病、麻痹、口腔炎

D:

易兴奋症、震颤、口腔-牙龈炎

E:

神经综合症、汞线、皮炎

正确答案:

D

17.下列有关矽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高浓度结合型二氧化硅的生产性粉尘引起的

B:

类圆形小阴影是矽肺最常见和最主要的一种X线表现

C:

在矽肺的预防中“八字方针”为:

宣、革、水、风、密、护、管、查

D:

矽肺病人的肺部病变主要是纤维组织增生

E:

晚期矽肺病人X线胸片可出现大阴影

正确答案:

A

18.驱铅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A:

二巯基丙磺酸钠

B:

依地酸二钠钙

C:

解磷定

D:

二甲双胍

E:

阿托品

正确答案:

B

19.护理职业环境主要有害因素丕包括

A:

生产性粉尘

B:

电离辐射

C:

噪声

D:

含氯消毒剂

E:

生物性有害因素

正确答案:

A

20..上岗前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

A:

掌握劳动者健康资料和发现职业禁忌症

B:

早期发现职业病病人

C:

确定在岗期间是否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

D:

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

E: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正确答案:

A

A1/A2型题

1.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

蛋白质真消化率

B:

蛋白质表观消化率

C:

蛋白质的含量

D:

食物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数量

E:

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

正确答案:

E

2.下列哪种氨基酸为婴儿必需氨基酸

A:

组氨酸

B:

色氨酸

C:

蛋氨酸

D:

苏氨酸

E:

赖氨酸

正确答案:

A

3.目前确定的最基本必需脂肪酸是

A:

亚油酸、花生四烯酸、a-亚麻酸

B:

亚油酸、a-亚麻酸

C:

亚油酸、花生四烯酸

D:

x-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E:

x-亚油酸、亚麻酸

正确答案:

B

4.正常成年人脂肪提供热量占每日摄入总热量的适宜百分比是

A:

15%~20%

B:

20%~30%

C:

30%~35%

D:

10%~15%

E:

15%~18%

正确答案:

B

5.癞皮病主要是由于缺乏

A:

维生素B1

B:

维生素B2

C:

维生素B6

D:

烟酸

E:

维生素C

正确答案:

D

7.某儿童,出现了生长发育迟缓、消瘦、体重过轻、食欲不佳、味觉减退、伤口愈合缓慢、智力发育障碍。

最可能的原因是

A:

蛋白质营养不良

B:

脂肪摄入不足

C:

能量不足

D:

锌缺乏

E:

铁缺乏

正确答案:

D

8.食物中毒发病的共同特点不包括下列哪项

A:

发病往往呈暴发性

B:

中毒病人一般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

C:

发病与食物有关

D:

病人都有发热等症状

E:

病人多有共同饮食史

正确答案:

D

9.耐热性最强的食物中毒病病原菌是

A: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B:

肉毒梭状芽胞杆菌

C:

鼠伤寒沙门菌

D:

酵米面黄杆菌

E:

副溶血性孤菌

正确答案:

B

10.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的部位是

A:

神经

B:

肝脏

C:

肾脏

D:

膀胱

E:

骨骼

正确答案:

B

11.2015年5月,某单位10位同事在海鲜馆聚

会,吃完海产品5小时后陆续有8人出现腹痛、频繁腹泻、里急后重不明显,继而出现恶心、呕吐,重症者出现脱水,少数出现休克、意识障碍,3天后中毒症状逐渐好转,发生食物中毒的最可能原因是

A:

沙门菌

B:

葡萄球菌肠毒素

C:

肉毒毒素

D:

李斯特菌

E:

副溶血性弧菌

正确答案:

E

A1/A2型题

1.以下不属王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是

A:

有规律的锻炼

B:

饭前便后洗手

C:

不吸烟

D:

坚持刷牙

E:

只吃喜欢吃的食物

正确答案:

E

解析:

只吃喜欢吃的食物,是挑食的表现,属于不良的行为生活习惯,故选E。

2.对目标人群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系统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以改变不良行为,这种方法属于

A:

卫生宣传

B:

健康教育

C:

健康促进

D:

社区启蒙

E:

临床预防服务

正确答案:

B

解析:

此为健康教育的概念,故选B。

3.对于已经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应该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

帮助其了解吸烟的危害

B:

宣传戒烟的好处

C:

帮助确定戒烟日期

D:

提供戒烟药物

E:

安排随访

正确答案:

C

解析:

针对处于准备期的戒烟者,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戒烟日期,故选C。

4.以下不是公认的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是

A:

食管癌

B:

膀胱癌

C:

动脉粥样硬化

D:

近视

E:

脑卒中

正确答案:

D

解析:

吸烟与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心肿瘤)的关系已被证实,但与近视的关系尚无直接依据,故选D。

4.以下不是公认的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是

A:

食管癌

B:

膀胱癌

C:

动脉粥样硬化

D:

近视

E:

脑卒中

正确答案:

D

解析:

吸烟与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心肿瘤)的关系已被证实,但与近视的关系尚无直接依据,故选D。

5.WHO把卫生系统的功能归纳为

A:

卫生服务提供、医疗保障与卫生执法监督

B:

医疗服务、疾病预防与医疗保障

C:

卫生服务提供、公平对待所有人与满足人群分非卫生服务的期望

D:

提供服务、创建资源、筹措资金和监督管理

E:

筹措资金、监督管理、尊重人权

正确答案:

D

解析:

卫生系统具有四个重要功能:

监督管理、筹措资金、提供服务和筹措资源,故选D。

6.效能良好的卫生系统,应

A:

减少民众因支付卫生服务所带来的经济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和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

B:

防御威胁健康的危险因素

C:

提供以人为本的公平医疗保健

D:

努力保障民众具有对健康和卫生服务选择的自主权

E:

以上均包括

正确答案:

E

解析:

运行良好的卫生系统应能满足公众对健康的几个期望:

①提高人体、家庭和社会的健康状况;②防御威胁健康的危险因素;③减少民众因支付卫生服务所带来的经济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和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④提供以人为本的公平医疗保健;⑤努力保障民众具有对健康和卫生服务选择的自主权。

故选E。

7.家庭对家庭成员健康的影响,在于

A:

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

B:

影响疾病的治疗、转归

C:

家庭成员健康信念相互影响

D:

家庭成员的行为、生活方式直接影响健康

E:

以_上各条均影响家庭成员健康

正确答案:

E

解析:

家庭的物质条件、经济状况等可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家庭关系、家庭功能可影响家庭成员的行为、生活方式和健康信念从而影响健康,故选E。

8.下述属于心理性应激源的是

A:

高温

B:

风俗习惯差异

C:

人际关系的冲突

D:

噪声

E:

细菌感染

正确答案:

C

解析:

心理性应激源主要包括生活事件应激源(如重大变故)、环境应激源(如自然灾害后的心理综合症状)和工作应激源(如超负荷工作强度、人际关系紧张)等,故选C。

9.心身疾病的患病人群的差异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