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688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6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docx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docx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

 

摘要:

建筑工程防水历来是建筑行业十分关心的问题。

据有关资料介绍,由于建筑工程防水的渗漏,给国家及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建筑防水工程质量问题,是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到各方面因素,如主体结构设计、防水构造设计、防水材料选择、防水材料质量、防水施工技术、管理与维护等等。

本文主要讲述建筑地下防水工程材料的选取、做法,现场提前控制和质量问题处理等方面。

关键词:

地下防水、材料、做法、质量、预防、渗漏、处理

 

施工材料的选取

  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建筑防水材料,对保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按建(构)筑物工程出现渗漏水的主要部位可划分为地下防水、屋面防水、室内厕浴间防水、外墙面防水以及特殊建(构)筑物和部位防水。

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水是依靠具有防水性能的材料来实现的防水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防水层的耐久年限。

1.1防水材料的选取

对于不同部位的防水工程其防水材料的要求也各有其侧重点,具体要求如下:

地下防水工程所采用的防水材料必须具备优质的抗渗能力和延伸率,具良好的整体不渗水性。

这些要求是针对地下水的不断侵蚀且水比较大以及地下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形等条件的。

防水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防水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材料是防水工程的基础。

我们在进行防水工程施工时,所采用的防水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材料质量标淮,并应满足设计要求。

但不同的防水做法对材料也应有不同的防水功能要求。

2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工艺

地下防水一般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卷材防水和涂膜防水。

2.1地下工程刚性防水

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是利用密实性好、抗渗性能高的防水混凝土,防水材料主要是防水混凝土和防水砂浆。

防水混凝土是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或在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或使用特殊品种的水泥等方法,使其能满足抗渗设计强度等级的不透水混凝土。

2.1.1防水混凝土的施工

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操作顺序是:

配料→搅拌→运输→浇捣→养护→拆模→回填。

(1)配料:

普通防水混凝土配料:

水泥强度不低于32.5Mpa,用量≥320kg/m³,砂率为35%~40%,石子粒径≤40mm,水灰比≤0.6,坍落度≤5cm。

(2)外加剂防水混凝土配料:

减水剂的适宜掺量

种类

适宜掺量(占水泥质量)

备注

木钙糖密

0.2~0.3

掺量应小于0.3否则混凝土强度下降,过分缓慢

NNO/MF

0.5~1

JN

0.5

UNF—5

0.5

外加0.5%的三乙醇胺,抗渗性好

(3)搅拌:

制备防水混凝土所需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必须按规定配合比,准确称量。

外加剂应按比例加水拌合搅匀后,再投入搅拌机中,不应直接投放。

(4)运输:

搅拌好的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出现离析和坍落度减小现象。

若有离析、泌水产生,则应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

(5)浇捣:

混凝土下料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1.5米,确保浇筑质量,应尽量一次性浇筑完成,尽可能不留或者少留施工缝。

防水混凝土的振捣应采用机械振捣,以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能。

(6)养护:

为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必须对其进行养护,避免混凝土内水分过早蒸发而使混凝土收缩开裂。

浇筑防水混凝土4~6h后,应覆盖并浇水养护。

浇捣后3d内,每天浇水3~6次,3d后每天浇水2~3次,养护天数不少于14d。

(7)拆模:

为保证防水混凝土充分养护,拆除模版不宜过早。

只有当混凝土强度超过设计强度的70%,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15℃时,方可拆模。

(8)回填:

防水混凝土拆模后,最好在结构外侧再设置一道柔性或刚性附加防水层,待整个防水工程验收合格后,及时回填灰土,分层夯实,使混凝土结构外围的防水更为可靠。

2.1.2防水混凝土细部构造的施工

(1)变形缝防水处理

 

墙体变形缝防水构造

1-结构墙体;2-隔离条;3-密封材料;4-背衬材料;5-水泥砂浆面层;6-橡胶型或塑料型止水带;

7-填缝材料;8-附加材料;9-卷材防水层;10-石油沥青纸胎油毡保护层;

11-有机软保护层;12-水泥砂浆保护层

如图所示:

变形缝的防水措施是埋设橡胶或塑料止水带,止水带的埋入位置要准确,圆环中心应与变形缝中心线重合。

固定止水带的一般方法是:

用铁丝将其拉紧后绑在钢筋上。

浇筑时,要随时防止止水带偏离变形缝中心位置。

(2)后浇缝的防水处理

 

混凝土后浇缝的防水处理(阶梯缝)

1-主钢筋;2-附加钢筋;3-先浇混凝土;4-后浇混凝土

如图所示:

后浇缝适用于不允许设置柔性变形缝的部位,后浇缝的混凝土施工,应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养护6个星期,待混凝土收缩变形基本稳定后在进行。

浇筑前应将先浇混凝土两侧表面凿毛,去掉浮灰及松动的石子,将缝内杂物清洗干净,并保持湿润。

后浇缝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以避免或减少后浇混凝土的开裂,补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两侧先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3)穿墙管道的防水处理

 

穿墙管道防水处理

1-防水混凝土结构;2-止水环;3-管道;4-焊缝;5-预埋套管;6-封口钢管;7-密封材料

如图所示:

在穿墙管道部位,一般采用预埋套管加止水环的防水处理方法。

安装穿墙管道时,先将管道穿过预埋套管,并临时固定,然后一端用封口钢板将套管及穿墙管焊牢,再从另一端将套管与穿墙管之间的缝隙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再用封口钢板堵严。

(4)预埋件的防水处理

预埋件处混凝土应力较集中,容易开裂,所以要求预埋件端部混凝土厚度不低于20cm;当厚度大于20cm时,必须局部加厚和采取抗渗止水措施。

如图所示:

 

预埋件防水构造

(a)预埋铁件(b)预埋地脚螺栓

1-预埋件;2-SPJ型或BW型遇水膨胀止水条;3-围护结构

2.2地下工程卷材防水施工

卷材防水层是一种柔性防水层,它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延伸性,能适应一定的侧压力、振动和变形,所以地下工程卷材防水是常用的防水处理办法。

2.2.1卷材及胶结材料的选取

(1)卷材的选取:

地下防水工程使用的卷材要求机械强度高、延伸率大,具有良好的韧性和不透水性,膨胀率小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一般采用沥青矿棉纸油毡、沥青玻璃布油毡及合成高分子卷材等。

(2)胶结材料的选择:

铺贴石油沥青卷材应用石油沥青胶结材料,不得使用焦油沥青胶结材料。

沥青胶结材料的软化点,应比基层及防水层周围介质的温度高出20~35℃,软化点最低不应低于40℃。

2.2.2卷材铺贴方法

(1)外防外贴法:

 

 

1-临时保护墙;2-卷材防水层;3-永久保护墙;4-建筑结构;5-油毡;6-垫层

具体施工顺序如下:

浇筑防水结构底板混凝土垫层,在垫层上抹1:

3水泥砂浆找平层,抹平压光。

然后在底板垫层上砌永久性保护墙,保护墙的高度为B+(200~500mm)(B为底板厚度),墙下平铺油毡条一层。

在永久性保护墙上砌临时性保护墙,保护墙的高度为150×(油毡层数+1)。

临时性保护墙应用石灰砂浆砌筑。

在永久性保护墙和垫层上抹1:

3水泥砂浆找平层,转角要抹成圆弧形。

在临时性保护墙上抹石灰砂浆做找平层,并刷石灰浆。

保护墙找平层基本干燥后,满涂冷底子油一道,但临时性保护墙不涂冷底子油。

在垫层及永久性保护墙上铺贴卷材防水层,转角处加贴卷材附加层,铺贴时应先底面、后立面,四周接头甩槎部位应交叉搭接,并贴于保护墙上,从垫层折向立面的卷材永久性保护墙的接触部位,应用胶结材料紧密贴严。

油毡铺贴完毕,在底板垫层和永久性保护墙卷材面上抹热沥青或玛蹄脂,并趁热撒上干净的热砂,冷却后在垫层、永久性保护墙和临时性保护墙上抹1:

3水泥砂浆,作为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

浇筑防水结构的混凝土底板和墙身混凝土时,保护墙作为墙体外侧的模板。

防水结构混凝土浇筑完工并检查验收后,拆除临时保护墙,清理出甩槎接头的卷材,如有破损处应进行修补后,再依次分层铺贴防水结构外表面的防水卷材。

此处卷材可错槎接缝,上层卷材盖过下层卷材不应小于150mm,接缝处加盖条。

卷材防水层铺贴完毕,立即进行渗漏检验,有渗漏立即修补,无渗漏时砌永久性保护墙,永久性保护墙每隔5~6m及转角处应留缝,缝宽不小于20mm,缝内用油毡条或沥青麻丝填塞。

保护墙与卷材防水层之间缝隙,随砌砖随用1:

3水泥砂浆填满。

保护墙施工完毕,随即回填土。

(2)外防内贴法:

 

 

1-混凝土垫层;2-干铺油;3-永久保护墙;

4-找平层;5-保护层;6-卷材防水层;7-需防水的结构

外防内贴法是先浇筑混凝土垫层,在垫层上将永久性保护墙全部砌好,抹水泥砂浆找平层,将卷材防水层直接铺贴在垫层和永久性保护墙上的一种卷材施工方法。

其施工顺序如下:

做混凝土填层,如保护墙较高,可采取加大永久性保护墙下垫层厚度的做法,必要时可配置加强钢筋。

在混凝土垫层上砌永久性保护墙,保护墙厚度采用一砖墙,其下干铺油毡一层。

保护墙砌好后,在垫层和保护墙表面抹1:

3水泥砂浆找平层,阴阳角处应抹成钝角或圆角。

找平层干燥后,刷冷底子油1~2遍,冷底子油干燥后,将卷材防水层直接铺贴在保护墙和垫层上,铺贴卷材防水层时应先铺立面,后铺平面。

铺贴立面时,应先转角,后大面。

卷材防水层铺贴完毕,及时做好保护层,平面上可浇一层30~50mm的细石混凝土或抹一层1:

3水泥砂浆,立面保护层可在卷材表面刷一道沥青胶结料,趁热撒一层热砂,冷却后再在其表面抹一层1:

3水泥砂浆保护层,并搓成麻面,以利于与混凝土墙体的黏结。

浇筑防水结构的底板和墙体混凝土;回填土。

2.3地下涂膜防水施工

2.3.1操作工艺

施工程序:

基层清理→涂刷基层处理剂→涂膜防水层施工

2.3.2施工方法

(1)清扫基层:

把基层表面的尘土杂物认真清扫干净。

(2)涂刷基层处理剂:

此工序相当于沥青防水施工涂刷冷底子油。

其目的是隔断基层潮气,防止防水涂膜起鼓脱落;加固基层,提高基层与涂膜的粘结强度,防止涂层出现针眼气孔等缺陷。

聚氨酯底胶的配制:

将聚氨酯甲料与专供底涂用的乙料按1:

3~1:

4(重量比)的比例配合,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涂布施工:

小面积的涂布可用油漆刷进行;大面积的涂布,可先用油漆刷蘸底胶在阴阳角、管子根部等复杂部位均匀涂布一遍,再用长把滚刷进行大面积涂布施工;涂胶要均匀,不得过厚或过薄,更不允许露白见底;一般涂布量以0.15~0.2kg/㎡为宜。

底胶涂布后要干燥固化12h以上,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3涂膜防水层施工

2.3.1涂膜材料的配制

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应随用随配,配制好的混合料宜在1小时内用完。

配制方法是将聚氨酯甲、乙组分和二甲苯按1:

1.5:

(0~0.1)的比例配合,倒入拌料桶中,用转速为100-500r/min的电动搅拌器搅拌5min左右,即可使用。

2.3.2涂膜防水层操作要点

正式涂刷聚氨酯涂膜之前,先在立墙与平面交界处用密纹玻璃网布或聚酯纤维无纺布作附加过渡处理,附加层施工,应先将密纹玻璃网布或聚酯纤维无纺布用聚氨酯涂膜粘铺在拐角平面(宽300~500mm),平面部位必须用聚氨酯涂膜与垫层混凝土基面紧密粘牢,然后由下而上铺贴玻璃网布或聚酯纤维无纺布,并使网布紧贴阴角,避免吊空。

垫层混凝土平面与模板墙立面聚氨酯涂膜防水施工,可用长把滚刷蘸取配制好的混合料,顺序均匀地涂刷在基层处理剂已干燥的基层表面,涂刷时要求厚薄均匀一致,对平面基层以涂刷3~4遍为宜,每遍涂刷量为0.6~0.8kg/㎡;对立面模板墙基层以涂刷4~5遍为宜,每遍涂刷量为0.5~0.6kg/㎡,防水涂膜的总厚度宜大于2mm。

涂完第一遍涂膜后一般需固化12h以上,至指触基本不粘时,再按上述方法涂刷第二~五遍涂膜。

对平面的涂刷方向,后一遍应与前一遍的涂刷方向相垂直。

凡遇到底板与立墙相连接的阴角,均应铺设密纹玻璃网布或聚酯纤维无纺布进行附加增强处理。

2.3.3平面部位铺贴油毡保护隔离层

当平面部位最后一遍涂膜完全固化,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即可虚铺一层纸胎石油沥青油毡作保护隔离层,铺设时可用少许聚氨酯混合料或氯丁橡胶类胶粘剂花粘固定。

2.3.4浇筑细石混凝土

在油毡保护隔离层上,直接浇筑50~70㎜厚的细石混凝土作刚性保护层,砖衬模板墙立面抹防水砂浆保护层,施工时必须防止机具或材料损伤油毡层和涂膜防水层。

如有损伤现象,必须用聚氨酯混合料修复后,方可继续浇筑细石混凝土,以免留下渗漏水的隐患。

完成刚性保护层施工后,即可根据设计要求绑扎钢筋并进行结构混凝土的施工。

2防水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2.1施工质量管理

2.1.1完善防水工程的设计

防水设计应以防排结合、以防为主、刚柔结合、以柔适变、多道设防、复合防水为指导思想,根据建筑工程特点,依据国家防水工程规范进行有针对性设计。

2.1.2做好防水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和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工作

熟悉施工图纸,制定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操作要点、细部节点的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及具体保证措施等。

结合现场实际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按规范施工,做好现场跟踪检查,避免防水施工的交叉破坏,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中。

防水层在施工完毕之后,后道工序要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2.1.3加强建筑物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的建设

加强建筑物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的建设,是使房屋不发生渗水的前提性工作。

地基、基础、主体结构不出现问题,就不会因沉降而发生裂缝而产生渗水。

因此对于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不仅仅从安全角度加强施工管理,更要从防水角度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对防水的诱发影响进行考虑。

要根据规范严格控制基础、主体结构(重点为墙体、楼板)的施工质量。

2.1.4涂膜防水层质量控制

涂膜防水层的厚度必须达到设计标准和国家规范规定的标准。

涂刷时均不得一次涂刷完毕,应分遍涂刷,涂膜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刷后一遍涂料。

节点细部用胎体增强以适应变形能力,天沟、檐沟、檐口、泛水等最容易发生渗漏的部位,具体做法参考防水卷材的做法。

涂膜在施工完毕之后应尽快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严禁暴晒。

2.1.5做三遍闭水实验

成功经验说明,卫生间施工要做三遍闭水试验,第一次在基层施工完毕完成时;第二次在柔性防水层完工时;第三次在面层施工完毕时,每次闭水时间24小时,注水高度10cm。

2.1.6地下室防水薄弱环节应采取的措施

墙体施工时,严格配合水施、暖施、电施要求预留孔洞,预埋件、预留孔都应事前预埋准确,严禁墙体施工完毕后打凿。

地下室过墙管道的防水施工,应在各管道安装完毕之后施工。

在管道和套管之间用防水油膏嵌填密实,在该部位经闭水试验不渗水后再处理整个管根部的防水层施工,管根部位为重点部位,应做防水附加层。

尤其是地下室强电、弱电管道的施工,在墙体的管道根部施工完毕后,在电缆敷设完毕后管口的防水处理至关重要,务必用防水油膏封堵密实。

并保护穿电缆的管道不被破坏,如为钢管焊接,做好焊口,达到不从焊口渗水。

整个墙体以外电缆保护管要用防锈漆保护,避免钢管长期在地下锈蚀坏而进水。

3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办法

3.1防水膜开裂

一般发生在出水口,预埋件周围、预制物件的安装缝位,管道穿插部位等,由于温度变形、结构受力、埋设件不牢、二次浇筑不实,管道或设施变动等,产生结构的开裂、缝隙而带动防水膜的开裂。

解决方法:

在基层验收检查时,要了解建筑结构的构造,有针对地对结果宜产生裂隙的部位加强检查,并与设计协商对该部分作防水作业的加强措施,如设防水涂料加强层。

3.2不规则防水层损裂

发生部位不确定、裂缝不规则。

主要是由于结构的表层水泥砂浆的空鼓开裂,带动了防水膜的开裂;或是表层水泥砂浆的面积超长,在温度作用下开裂,带动防水膜的开裂。

解决方法:

要在作业前详细检查基层的表层质量,是否有空鼓和裂缝。

对大面积的基层是否有分隔缝措施。

3.3阳角创伤

由于基层的阳角比较锋利,没有按规范要求做成弧角,致该阳角不易挂粘住足够厚度的涂层,同时锋利的尖角又易于受外力作用而损伤、造成防水层的缺损。

解决方法:

基层的阳角一定要按规定的弧角验收,不符合的应修整,施工过程要加强对阳角涂层的防护,或加设布胎加强层如在频繁人物流的道口等。

3.4涂料表面露砂

有的基层没有铁抹压光、表露砂粒;致涂料层有砂粒凸出,使防水层不完整,或易损。

解决方法:

基层检查若有突砂出现,可用磨石打磨清除。

3.5涂料表面有突棱

系基层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在凹凸交界处形成带形的突棱,在突棱部涂料厚度不足且易损,使防水层不完整。

解决方法:

用砂磨轮打膜突棱,或将凹沟槽补平。

3.6局部隔离

基层操作前被一定厚度的粉质材料如粘土、落地灰等污染粘结,致防水层不能渗透入与基层结合,使防水层与基层隔离,在外力作用下,该部位的防水层破裂,致防水层完整性破坏。

解决方法:

对污染的表面,仔细清理。

3.7脱层

系指防水层不能与需防水结构的表面粘结,一般为外防内涂的先防水层后结构层的施工顺序。

如在地下室的底板、因防水层只能先做在结构的垫层上,防水层完成后又作防水层的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致将防水层与结构表面分脱。

当垫层在沉降过程若出现破裂,则该防水层也会破裂使防水层的整体性破坏。

解决方法:

改进现行的构造做法。

3.8结构开裂

指结构意外的开裂引起防水层损裂、系由于结构在超过设计允许的承载力之变形导致的开裂,这种开裂缝常常是不可预见的。

解决方法;在涂料操作前无预防的办法,若出现须在结构修复后,方可进行防水层的补强修复。

3.9夹砂

由基层未压实:

涂刷过程将个别砂粒翻起,混入涂料,形成砂眼的不密实涂层。

解决方法;施工前仔细检查,遇有不实可能起砂的表面应清除或补强。

 

参考文献

[1]何文熙.建筑防水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8

[2]宁凯华.工业与民用建筑防水工程质量控制措施[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12:

第40-41页

[3]银利军,银浩然.民用建筑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措施[J].河南科技,2013,02:

第146页

[4]李红军,贺云.建筑施工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