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692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太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苏联仅用12年时间红完成了资本主又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徳国……由此,有苏联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

——摘编自华师大点《中国历史》

(1)请写出“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2)你同意材料的观点吗?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2)答案一判断:

同意。

理由:

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答案二判断:

不同意。

理由: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2)此题答案不唯一,若是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成就及积极意义进行分析,若是不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如可以判断同意。

理由是:

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可以判断不同意,理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结合材料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后不稳定的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掉手的事实,即:

“德国问题”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难以处理和更加紧张了……当巴黎和约条款带来了更多的耻辱时,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并不满意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的利益,美国依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

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

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

——摘编自刘长敏《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

材料三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1)“巴黎和约条款”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人对这一条款的态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世界影响。

【答案】

(1)巴黎和会。

态度:

反对、厌恶。

(2)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独霸的局面(没有消除美日矛盾;美日矛盾有增无减);华盛顿会议后,美国限制日本移民入境;英国对日进行军事戒备(英加紧和日本在亚洲的争夺)。

(3)暂时缓解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隐患。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约条款”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可知德国人对这一条款的态度是反对、厌恶和谴责。

(2)根据材料二“美国依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

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

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原因,是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独霸的局面;华盛顿会议后,美国限制日本移民入境;英国对日进行军事戒备。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解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隐患。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巴黎和会。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根据材料分析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原因。

解答第三问需要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世界影响。

3.探究问题。

材料一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利容易,但需要一个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但我们不能走这条道路,因为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1928年10月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34年1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

1936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1937年该计划超额完成。

材料二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

从1929年到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

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材料三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的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

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购买世界市场上先进设备,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

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没有走西方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2)概括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工业发展状况。

根据上述材料探究其原因。

【答案】

(1)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或者战争的威胁)

(2)迅速发展。

苏联制定并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利用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大量购买西方先进机器设备,招聘技术专家。

【解析】

【详解】

(1)原因:

依据材料一“因为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可知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2)状况:

依据材料二“从1929年到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和所学可知苏联的工业迅速发展。

原因:

依据材料一“1934年1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可知苏联制定并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依据材料二“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可知苏联人民文化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依据材料三“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购买世界市场上先进设备”可知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大量购买西方先进机器设备;依据材料三“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可知招聘许多技术专家。

4.观看下面两幅照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1928-1937年,苏联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建设了包括钢铁发电、机械制造水泥、采矿等工业。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就是这一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50%都是该公司生产的:

10年间苏联工业产值增长了4倍以上,到1940年,生铁已达到1500万吨,钢达到1830万吨,煤达到1亿6千万吨,石油达到3100万吨……这就是伟大的卫国战争前苏联所拥有的物质基础。

图二二战期问,苏军总共生产火炮834万门:

坦克,自行火炮:

108万辆、门:

飞机15万架;汽车:

205万辆。

其中苏联生产的坦克及其变型车数量各型装甲车辆的总产量是德国产量的24倍!

苏联就是凭借如此强大的军工体系最终打败了德国侵略者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1)以上两幅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根据以上图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答案】

(1)A

(2)可从公司名称公司地位生产数量交战双方、战争结果等方面回答。

(写出三点即可)

(3)苏联工业化建设为苏联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

【详解】

(1)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题干两幅图片是原始材料,属于第一手资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第一手资料没有掺杂个人观点。

据图一、图二两幅照片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幅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第一手资料。

故答案是A。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得出的信息即可,可从公司名称、公司地位、生产数量、交战双方、战争结果等方面回答。

如:

根据“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就是这一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可知,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是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根据“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50%都是该公司生产的”可知,卫国战争时期,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50%都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生产的;根据“苏联就是凭借如此强大的军工体系最终打败了德国侵略者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可知,二战时期,苏联打败了德国等等。

(3)根据图一、图二图片内容可知,苏联工业化建设为苏联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识记第一手资料、从图片及文字介绍中能获取的历史信息、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相关史实。

5.

材料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

“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字句。

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

兴高采烈的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的令人振奋的旅行”。

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史料中所说的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

(2)导致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3)什么被称之为“绞肉机”“地狱”“屠场”说明了什么?

【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

(2)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凡尔登战役;伤亡惨重,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了四年多,1916年,凡尔登战役,德法投入重兵作战,双方伤亡超过70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绞肉机”“地狱”“屠场”说明了伤亡惨重,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战争。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新的经济模式后来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材料一表明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它“新”在哪里?

“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何作用?

材料二 1933—1937年,罗斯福政府拨款120亿美元,用于筑路、造林、水利等工程,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险法》。

它的内容包含:

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残废、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2)你如何评价材料二中“新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

【答案】

(1)“新”:

国家政权干预经济。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成功的范例。

(2)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这就是罗斯福新政“新”的方面;通过“新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成功的范例。

(2)从材料“罗斯福政府拨款120亿美元,用于筑路、造林、水利等工程,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和“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险法》。

它的内容包含:

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残废、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可知,“新政”体现了关注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形成了所谓“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l)巴黎和会上签订的主要文件是什么?

这一条约中哪一点内容最能体现会议的性质?

(2)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有损于中国主权问题的条约是什么?

这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3)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建立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叫什么?

这一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

(1)《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殖民地的规定。

(2)《九国公约》《九国公约》的签订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上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

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参加和会的有27个国家的代表。

和会一直持续了5个多月。

最后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条约中规定: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过瓜分,体现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2)依据课本所学,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比、荷、葡和中国9个国家代表召开华盛顿会议。

主导国是美国。

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针对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九国公约》的签订表面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上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依据课本所学,巴黎和会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调节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的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经过这两次会议,确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这一秩序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即确立帝国主义在世界各个地区殖民地的划分。

实质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8.读下图,请回答:

(1)下图中的人物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你知道他是谁吗?

(2)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他领导下建立了什么政权?

颁布了什么法令?

(3)他领导的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案】

(1)列宁

(2)苏维埃政权、《和平法令》

(3)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俄。

③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④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片可知,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列宁。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列宁领导下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列宁颁布了《和平法令》。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维埃俄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9.材料一: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

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

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

“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

这次战役被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3)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

【答案】

(1)萨拉热窝事件

(2)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3)三国同盟(或同盟国)和三国协约(或协约国)

(4)如:

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有关知识的识记。

20世纪初的巴尔干半岛就象一个存满了炸药的火药桶。

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引发了长达四年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2)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法德双方共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凡尔登战役被称作“凡尔登绞肉机”,说明战争的残酷性。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有关知识的认识。

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他们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组成。

三国协约由俄国、英国和法国组成。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识记。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参战国家30多个,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因此,我们要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

10.火是希望,使人类拥有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力量;火是绝望,因为它是那样的无情,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罪恶之火)

材料一:

(燎原之火)

材料二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现实的客观情况是各种矛盾都向前发展了,全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

(灾难之火)

材料三:

(发展之火)

材料四2016年二十四国集团杭州峰会将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中国浙江杭州举行。

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也是继韩国举办2010年二十国集团峰会之后第二次在亚洲举办这次峰会。

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动、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1)材料一中的图片是中国历时150年建造的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建筑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大火付之一炬的残迹。

这场“大火”的放纵者是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说说“一点小小的力量”是指什么?

这点“小小的力量”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别指什么事件?

各自带来了什么影响?

(4)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如何应对?

(5)结合上述材料与图片,谈谈你对“火”的认识。

【答案】

(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萨拉热窝事件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4)经济全球化。

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提升和制度创新,大力提高本国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积极参与世界性或者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注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等(任答一点即可)

(5)“火”是一把双刃剑,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但有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火,战火在历史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史实。

(1)此问考查的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史实。

根据图片学生可知是被大火烧毁的圆明园的断壁残垣。

1856年到1860年,英法侵略者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侵略者攻占北京,并且洗劫了著名的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然后将其付之一炬。

充分体现了侵略者残暴的本质。

(2)此问考查的是中国革命发展的相关史实。

根据材料二“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结合课本所学,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是力量非常弱,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之后又建立很多革命根据地,形成燎原之势。

(3)此问是图片题,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根据图片结合课本所学,图一是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图二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场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4)此问考查的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史实。

根据材料四中传递的信息“2016年二十四国集团杭州峰会将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中国浙江杭州举行。

”二十四国参加说明这些国家在经济方面密切合作,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二小问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作为发展中国家,要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并且还要表达今后的做法。

(5)此问考查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是综合性问题。

通过材料一“火”火烧圆明园,给人类带来灾难。

通过材料二“火”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得出“火”是一把双刃剑,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但有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