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李树森事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3789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李树森事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习李树森事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习李树森事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习李树森事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习李树森事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学习李树森事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学习李树森事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学习李树森事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学习李树森事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学习李树森事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李树森事迹.docx

《学习李树森事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李树森事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习李树森事迹.docx

学习李树森事迹

推荐阅读: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公道正派、公正廉明的职业操守,学习他与时俱进、开拓有为的进取精神,学习他自强不息、无私奋斗的崇高品德,学习他心系群众

党员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一)

李林森同志生于1969年,宣汉县红岭乡人,先后担任宣汉县三河乡副乡长、乡长,东林乡、五宝镇党委书记,宣汉县副县长,万源市委常委、副市长,于2006年11月担任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2011年7月31日,年仅42岁的李林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辞世。

李林森同志是全国全省“创先争优”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通过对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让我深刻感受到在李林森同志身上体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光辉本色。

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得知其感人事迹之后,立即对此作出重要批示:

“李林森同志是一位公正廉明、无私奉献,愿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基层组织部长。

”李源潮部长的批示是对李林森同志的高度概括性评价,认真领会,就是愿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持续热情和公正廉明、无私奉献的无限忠诚,这恰恰正是我们必须学习、继承和发扬的。

1、学习他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担任组织部长后,李林森便积极走访调研,定期履职巡查,掌握领导干部履职、班子运行和后备干部情况。

在他身患肝癌、肺癌近三年来,强忍癌症晚期及多次高难度手术的痛苦折磨,但为了万源发展,为了人民利益,仍然拼命工作,与全市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一起担当、承受压力,忘我地一心扑在本职工作上,直至生命垂危被送进医院,仍然把病房当办公室。

他说了句:

“我不是怕死,不怕取消我的职务,我是怕该做的事没有做完!

”,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惦记着党的事业和山区群众,让人不禁热泪盈眶。

2、学习他公道正派选人用人的职业操守、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李林森同志自觉落实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关心爱护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干部,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注重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高度重视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创造性地探索“四评村官”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村级换届中的贿选、拉票和家族、宗派势力介入等问题。

敢于为埋头苦干的干部说话,将在位置偏远紫溪乡一干就是15年的党委书记王承兴选任为市森林公安分局局长。

在李林森同志任职期间,先后有18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被提拔重用,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区乡镇的党委书记被交流回市直部门,18名家庭困难、需要照顾的基层干部得到妥善安排。

3、学习他清正廉洁、一生坦荡的高尚情操。

廉洁奉公是李林森做人准则,始终对人民群众满怀深厚感情,经常用并不宽裕的工资帮助困难党员和群众。

任五宝镇党委书记时,李林森几十块、三五百不等地捐赠或借给特别困难的群众,离开五宝镇时,李林森欠下了1.7万元债务,直到2年后才还清,当了几年党委书记不但没存下一分钱,反倒背一身债务。

任组织部长后,肝移植手术的20万元中的15万元都是借的,而在一些的人眼中,组织部长是有权也不会差钱的。

李林森同志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远不止这些,我时常在想是什么可以使一个人对事业拥有如此持续的、饱满的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忘我工作、心系群众,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能视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源于对党的坚定信念,还是因为我们本身来自于群众,明白群众所需所求所急所盼……不管是什么,从他身上我看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这应该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也是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动力,我们要自觉践行“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共塑当代共产党人的应有本色。

党员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二)

李林森,留给群众的是真切的不舍,是感激的泪水,是沉重的缅怀。

像李林森这样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时时事事为了群众的人,群众总会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使用QQ的人们,都把自己的签名改为“送行”“一路走好”;与李林森有过短信交流的人,仔细把他的短信保留下来;硬朗朗的川东汉子,提起李林森的名字泪落如雨;许多乡下种地的农民,张口便能说出李林森的手机号码。

”这就是李林森在人民群众心中的高度,这就是李林森用仅仅42岁的人生长度树立起来的人生高度,这也是他用共产党员应有的信仰树立起来的人生高度。

什么是信仰?

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信仰有着怎样的力量?

英国作家塞缪尔?

斯迈尔斯在《信仰的力量》中写到:

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

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

李林森是有信仰的,他信仰的无疑是具有巨大力量的。

“把忠诚作为一种职守、把服务作为一种责任、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把创新作为一种求索、把清苦作为一种财富、把形象作为一种生命。

”这就是李林森多年来一直秉持的操守,这也是用信仰支撑起来的操守。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林森“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他是洪水“冲出来”的干部,他是给老乡下跪、做到“不能让一个村民饿倒、冻倒!

”的书记,他是怀揣仅有800块为父亲庆寿的孩子,他的工资大都给了有困难的人。

廉洁从政,执政为民,已不是条规的规定使他做到的,而是发自他内心信仰的内驱力让他几十年如一日如此。

他用自己的行动在群众心中树立起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他用自己的行动维护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崇高地位。

作为一名组织部长,李林森深知“干部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兴衰,要严把干部选任关”。

他坚持“四重”标准:

重品行、重实干、重基层、重公认,并注重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推进重点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

因为坚持,他常常在穷乡僻壤中奔与走,真正做到深入、身入、心入基层。

因为坚持,他敢于为优秀的基层干部呼与喊,敢于和不正之风斗争,切实做到了敢用、善用干部,敢管、善管干部。

“公道正派”不是年终总结上自吹自擂的结语,是干群对他的真实评价。

李林森始终坚守共产党干部应有的信仰,怀着一颗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的赤子之心,永葆先进。

一直到生命燃尽的那一刻,也没消去他忠诚的本色。

李林森为组工干部树立起了精神的丰碑,书写了行动的指南,展示了灵魂的高尚,人格的伟大,组工干部该景行景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守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用共产党员的应有的信仰树立起自己人生的高度。

党员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三)

有一种追求叫忠诚,哪怕以生命为代价,他也一往无前,燃尽生命铸就铮铮风骨。

近日,中组部号召学习四川达州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的先进事迹。

笔者读来感慨万千,李林森,视忠诚高于天,视责任重如山,铮铮风骨而不倒,燃尽生命而不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为他为官一生做好的注脚。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所批示的:

“李林森同志是一位公正廉明、无私奉献,愿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基层组织部长。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公道正派、公正廉明的职业操守,学习他与时俱进、开拓有为的进取精神,学习他自强不息、无私奋斗的崇高品德,学习他心系群众、真情为民的公仆情怀。

一要政治坚定。

李林森对党无限忠诚,对党深深热爱,对党和人民赋予他的责任自觉担当,任何时候都不动摇。

作为组工干部,摆在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对党忠诚、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要具有坚定地理想信念、鲜明的政治立场和较强的党性意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的清是非、在重大关头和各种风浪中经得起考验,时刻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

二要公道正派。

李林森一生坦荡,始终坚持鲜明正确用人导向,凝聚起了老区建设事业的万千力量。

组织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公道正派”。

学习李林森,组织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公道正派,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改革意识、服务意识,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尤其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始终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松懈,从而为党的事业和地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选拔和使用更多德才兼备的干部和人才。

其次不能感情用事,不囿于个人私情,不掺杂个人恩怨。

再者不能盲从,要敢于坚持正义,顶住压力,不受心术不正者摆布,不被功名利禄驱使,不为亲情俗务羁绊;最后,还要做到不迁就,既要重用德才优秀的人,也要敢于调整不称职、有问题的干部。

三要真情为民。

“灾害面前,共产党是群众最大的依靠!

”“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红旗,要让群众看到红旗就看到了希望!

”这是李林森生前领导五宝镇洪灾区抗灾救灾时常说的话。

就是这位群众心目中的“救命书记”,灾后不到四个月,一幢幢灾民新居拔地而起,一幅幅“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大红春联透出了灾区群众的喜悦心声。

学习李林森,就要做到感情重心“下移”,把普通党员和干部当做亲人,谦虚谨慎、亲切随和,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打交道,听取意见,接受监督,共同推动工作;要做到眼睛始终“向下”,多下基层,体恤百姓,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竭尽所能为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记挂在心,时刻站在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上,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以共产党员的真心换群众的真心、以共产党员的真情换群众的真情。

四要清正廉洁。

作为组织部长,他“位高权重”,但他始终坚守做人做事的原则,始终坚守清正廉洁的本色。

新的形势下,面对干部群众的仰视,组织干部尤其要自筑“防火墙”,自设“高压线”,净化思想,清醒头脑,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自觉摒弃贪权之欲,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严格自律,管住小节、守住底线,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争当清正廉洁的组工表率。

学习李林森,我们应该自加压力,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树立组工干部良好形象。

党员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四)

读完李林森的先进事迹,掩卷沉思,感触良多。

可以说,这名基层组织部长的英年早逝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他曾经火一样的存在也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我们缅怀李林森,最好的方式就是继承和发扬他先进的思想观念和优秀的工作作风。

要学习他爱群众、敬群众的群众观。

群众在干部心中的地位决定了干部的品味。

一些干部把群众当做对立面,当做达成目的的手段,这种丑化、矮化群众的行为无形当中也丑化、矮化了自己。

李林森不然,他将群众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面对被洪水威胁的群众,他喊出“老百姓的命就是我们的命”,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救援;面对生活困难的老党员,他流下男儿泪,并自掏腰包进行资助。

不仅如此,他始终对群众保持一份敬畏,他深知群众欢迎什么、痛恨什么,坚持安贫乐道、两袖清风,做到一个布包、一个纸箱上任,也一个一个布包、一个纸箱离任。

这种群众观,真正体现了对群众的感情和责任,群众最为乐见,干部最应树立。

要学习他讲公道、守廉洁的正义观。

组织部长就是要公道正派,就是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干部,这是他作为组织部长自觉坚持和追求的最高正义。

为了这一正义的实现,他坚持凭德才用干部,先后有18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受到提拔重用;坚持重基层、重边远的用人导向,先后将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乡的党委书记被交流回市级部门。

而且,他还坚持有所不为,面对跑官要官的人,他用“组织用人不是看钱多钱少”将人劝退;面对自己身边的人,他不搞裙带之风坚决、不搞亲亲疏疏,而是劝妹妹继续干好临时工,劝老部下接受安排到最边远的乡镇工作。

这种正义观,以公道正派为表现,以廉洁自律为支撑,有血有肉、有破有立,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要学习他敢创新、会创新的创新观。

老办法、老套路总有不管用、不够用的时候,组织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更加复杂,更加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

李林森深知这一点,他不满足当地组织工作现状,指出“小县也要争一流、穷县更需大作为”。

为此,他深入农村调研村级换届工作,创设了“四评村官”这一村官选拔方式,破解了村级组织缺带头人、带头人缺带动力的难题;亲自到高校开展引才工作,用特殊的政策和深切的诚意吸引人才,大大缓解了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窘境;不回避干部管理突出问题,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良操行档案”,促进了干部德的提高。

这种创新观,既突出了创新的主动性,也突出了创新的实效性,不同于被动落实和伪创新,非常值得提倡。

要学习他豁得出、看得透的人生观。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观和工作表现。

“人善向上,豁达乐观。

”这是李林森送给儿子的八字箴言,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

面对工作的压力,他毫不退缩,豪言“来了,就干出个样!

”。

面对疾病的折磨,他坚强乐观,将工作当成治病最好的“药”,即使接受了肝移植手术,也要像常人一样工作;即使卧床不起,也要把办公会开在家里。

面对死亡的威胁,他十分坦然,反而安慰起家人、同事和朋友,这份豁达掩盖不了他的依恋和不舍,却袒露了他奋斗以后的安宁、尽责以后的平静。

这种人生观,体现了他对苦难的蔑视,更体现了他对工作的热爱,对责任的坚守,任何时候学会它都是生活的大智慧,工作的大提升。

共产党员是先锋模范,组工干部是过硬队伍。

从王彦生到尹汉强,再到李林森,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动于共产党人的崇高无私,感动于组工干部的敬业奉献。

让我们化感动为力量,用更加自觉的服务、更加严格的自律、更加主动的工作、更加积极的心态,来营造更多的感动!

党员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五)

有一种追求叫忠诚,哪怕以生命为代价,他也一往无前,燃尽生命铸就铮铮风骨。

近日,中组部号召学习四川达州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的先进事迹。

笔者读来感慨万千,李林森,视忠诚高于天,视责任重如山,铮铮风骨而不倒,燃尽生命而不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为他为官一生做好的注脚。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所批示的:

“李林森同志是一位公正廉明、无私奉献,愿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基层组织部长。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公道正派、公正廉明的职业操守,学习他与时俱进、开拓有为的进取精神,学习他自强不息、无私奋斗的崇高品德,学习他心系群众、真情为民的公仆情怀。

一要政治坚定。

李林森对党无限忠诚,对党深深热爱,对党和人民赋予他的责任自觉担当,任何时候都不动摇。

作为组工干部,摆在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对党忠诚、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要具有坚定地理想信念、鲜明的政治立场和较强的党性意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的清是非、在重大关头和各种风浪中经得起考验,时刻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

二要公道正派。

李林森一生坦荡,始终坚持鲜明正确用人导向,凝聚起了老区建设事业的万千力量。

组织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公道正派”。

学习李林森,组织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公道正派,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改革意识、服务意识,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尤其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始终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松懈,从而为党的事业和地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选拔和使用更多德才兼备的干部和人才。

其次不能感情用事,不囿于个人私情,不掺杂个人恩怨。

再者不能盲从,要敢于坚持正义,顶住压力,不受心术不正者摆布,不被功名利禄驱使,不为亲情俗务羁绊;最后,还要做到不迁就,既要重用德才优秀的人,也要敢于调整不称职、有问题的干部。

三要真情为民。

“灾害面前,共产党是群众最大的依靠!

”“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红旗,要让群众看到红旗就看到了希望!

”这是李林森生前领导五宝镇洪灾区抗灾救灾时常说的话。

就是这位群众心目中的“救命书记”,灾后不到四个月,一幢幢灾民新居拔地而起,一幅幅“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大红春联透出了灾区群众的喜悦心声。

学习李林森,就要做到感情重心“下移”,把普通党员和干部当做亲人,谦虚谨慎、亲切随和,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打交道,听取意见,接受监督,共同推动工作;要做到眼睛始终“向下”,多下基层,体恤百姓,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竭尽所能为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记挂在心,时刻站在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上,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以共产党员的真心换群众的真心、以共产党员的真情换群众的真情。

四要清正廉洁。

作为组织部长,他“位高权重”,但他始终坚守做人做事的原则,始终坚守清正廉洁的本色。

新的形势下,面对干部群众的仰视,组织干部尤其要自筑“防火墙”,自设“高压线”,净化思想,清醒头脑,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自觉摒弃贪权之欲,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严格自律,管住小节、守住底线,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争当清正廉洁的组工表率。

学习李林森,我们应该自加压力,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树立组工干部良好形象。

党员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六)

《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并列为“老三篇”,不仅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在70年代有的人还能倒背如流。

毛泽东在“老三篇”中提倡了三种精神,一种是以八路军战士张思德为代表的“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一种是以抗战期间加拿大援华大夫白求恩为代表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一种是以古代寓言愚公移山的故事为象征的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

这三种精神,在当年的延安和新中国建设初期,都曾经成为举国上下的行动指南,发挥过无比巨大的作用。

“为人民服务”又因其成为一种时尚风气而广为传播,至今在一些公共场所的老墙上,仍可看到这五个大字。

在开展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今天,重温老三篇,首先给我的强烈感觉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老三篇”的基本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而“老三篇”的基本思想,就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老三篇奏响的是一曲气壮山河、响彻云霄的共产党人的正气歌。

重温老三篇,对于反腐倡廉,对于我们经受住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两大考验,有着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人民服务》是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同志的会上的讲演,熟悉而又亲切,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举国上下每天研读老三篇的情形。

《为人民服务》,童年虽倒背如流却并未领会其中的深意,今天重读尽管背不全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虽然《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当年为纪念张思德同志而著,但其中的教诲对今天的我们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为人民服务》指明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一切的工作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多少年来我们的党员和领导干部把人民群众视为衣食父母,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才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为人民服务应牢记在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心中。

如果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就丧失了根基,什么事都干不成。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队伍是革命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今天的党、今天的人民政府其实也就是当年的“革命的队伍”的一部份,队伍的名称变了,“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宗旨没有变。

作为共产党员、国税干部其实就是这支队伍的一分子,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这支队伍的形象,人民群众通过我们的表现了解党和政府,党的先进性也需要通过我们每一个党员辛勤工作来体现。

因此,在现阶段举国上下认真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情况下,重温“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更要大力提倡“创新、实干”的工作作风,用老三篇思想指导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我们更应当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因为我们是在为人民服务,所以面对服务对象的时候应当不怕麻烦,不辞辛苦,多为纳税人着想;因为我们是在为人民服务,所以困难面前不能退缩,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是在为人民服务,有缺点时就不能怕别人批评指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只有接受监督不断听取各方面意见,坚持对的,改正错的,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更加稳固,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更得人心,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支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