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084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山东省枣庄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枣庄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辛丑年伊始,各地“云春晚”“云村晚”“云贺岁”等“云上演出”纷纷亮相,内容丰富多彩。

“云录制”“云互动”“云传播”等科技手段的应用,正在“扩容”文艺生态。

“云”不仅意味着技术赋能、形式更新,还意味着审美观念的变革。

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技术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文艺繁荣发展的新引擎,值得思考。

技术推动艺术“破圈”。

数字技术善于放大不同艺术门类之美,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观赏体验,让观众“大开眼界”的同时,推动艺术走向更广大的群体。

比如,综艺节目《舞蹈风暴》就是技术优势与艺术优势的融合。

节目以360度影像、140台摄像机定格舞者在舞台上的高光时刻,可以精准至1/24秒,让观众得以全方位地欣赏舞者之美和舞蹈的艺术魅力,弥补舞蹈艺术稍纵即逝的遗憾。

云端的“破圈”同时反哺了线下。

伴随近年来云端不断出现爆款舞蹈综艺,线下舞蹈和舞剧演出的上座率也有所提升,让人们看到线上与线下、大众与小众文艺相交融的可喜态势。

同时,媒介更新让线下文艺拥有更多表现形式。

舞台艺术创作和传播过去通常是“我演你看、我说你听”模式,而“云直播”则通过双向传播、实时互动,拉近观演距离,改变观演关系。

VR、AR及全息技术的运用,更让观众成为作品一部分,重塑艺术主客体关系。

这种突破传统的交互体验让更多艺术依托“云”技术,拓展自身影响力。

如国家大剧院“5G+8K”超高清直播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迈进艺术殿堂;北方昆曲剧院浓缩剧目精华,改编成短视频,让传统戏曲之美广为传播。

“云文艺”时代,创作主体愈加多样,创作力量愈加蓬勃。

“云文艺”正在引导用户不再仅仅做简单的内容输出者和被动消费者,而是争做内容的创意生产者和主动品鉴者。

深圳某学生舞蹈团通过“云”技术隔空排练,短时间内创编完成原创手舞视频《破晓》,致敬抗疫医护工作者;戏剧《等待戈多》集合多地主创人员,从创作、排练到正式演出,全部在线上完成,突破戏剧创作方式和观演方式。

技术迭代更新,依然是内容为王。

互联网时代,信息和产品极大丰富,优质内容是在海量文艺产品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在当下互联网场域中,要想真正留得下、走得远,离不开作品的价值表达。

文艺作品扑面而来的科技感、现代感、未来感固然让人心动,科技手段背后深沉的人文情怀更让人动容,它将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向高处。

艺术走上“云”端,又依托移动智能终端落到每个人的手上。

“云”技术加速了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进程,将逐步成就人们更富艺术气息的美好生活。

(节选自乔燕冰《让云端成为文艺新引擎》)

材料二:

近年来,影视行业与互联网产业深度融合,网络视频平台成为影视剧播映的重要渠道,影视作品亦成为网络平台重要的内容资源和流量入口。

对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统筹运用,正深刻改变着影视艺术的呈现形态、创作观念和生产实践。

在创作生产阶段,大数据挖掘可以为景视项目开发提供有效参考。

对各类大数据进行量化解析,能够洞察市场需求、描摹受众画像、明确创作定位;、帮助制作方设置主题、优化剧本,确定影像、音乐和剪辑风格,并找到合适的导演和演员。

在网络剧《长安十二时辰》里,扮演"张小敬"的演员,就是通过"人工智能十大数据",综合评估演员的外在形象、与角色的匹配度和过往作品表现选出的。

很多平台上线的"剧本智能评估"系统会智能生成剧情曲线,展示戏剧冲突的高低起伏,并以此辅助验证剧情节奏、情节设置的合理性。

在播出上映阶段,根据用户特点制定精准化、差异化的传播策略,已成为多数影视项目的常规操作。

相比于电视,网络平台能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地域、职业的用户进行影视内容的个性化推送,并为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影视剧挑选不同的发行和排片方式,不断延伸产品与用户之间的触点。

尤其在短视频平台上,这项技术被大规模应用。

在算法的驱动下,系统将决定何时、何地、向何人提供何种内容,从而更为高效、精准地触达目标用户,让"人找内容"变成"内容找人"。

例如,网络剧《穿越火线》与同名游戏充分联动,纪录片《风味人间》打造"风味美食联盟",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推出"边看边买"模式等等,为影视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供了便利。

在用户观赏阶段,平台能够全程监测影视内容的播映情况,为内容再生产提供强有力的反馈和参考。

传统媒体受技术所限,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得到反馈,网络平台可以实时采集用户数据;平台上发生的搜索、拖拽、倍速、跳出、回看等观看行为,弹幕、评分、评论、转发等评价信息,以及相关联的原作阅读、主题曲下载、二次创作等其他行为,能够帮助平台及时调整内容编排,优化用户体验。

除此之外,由于影视内容在网络空间中能够被长期储存、随时调取、随手分享,有可能凭借"长尾效应"获得持续的影响力,电视剧《我爱我家》央视版四大名著电视剧等作品在视频网站上的再次翻红,即是例证。

对于影视产业而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是辅助性角色而不是决定性因素。

应当警惕并防上唯技术、唯数据、唯市场而罔顾文艺创作规律的倾向。

用好互联网,为影视产业提供发展机遇和创新动力,从而构建开放、智能、协作、共享的产业生态格局。

(节选自朱传欣《借力互联网,多出好作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时代,文艺从线下到线上,不只是艺术表达和创作上的突破,更是技术的突破,用好技术和网络,能够使文艺更具生命力。

B.艺术借助数字技术走上"云"端,最终走进观众视野,艺术与生活的不断融进,能够极大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美好追求。

C.相比于传统电视,网络平台能够实时监测观众的观看行为、评价信息等,做到及时调整内容编排,实现影视内容的个性化推送。

D.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影视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正深刻改变着影视艺术的创作、播出和观赏,从而形成新的影视产业生态格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技术对艺术美的放大,在给观众带来心灵震撼的同时,会使艺术失去真实性。

B.在"云文艺"时代,创作、排练和演出均可在线上完成,文艺创作更加简单和高效。

C.影视行业与互联网产业深度融合,使文艺产品的数量更丰富,内容更有人文情怀。

D.艺术创作者借助新媒介尝试"云文艺",创造出更多艺术形式,刷新观众观赏体验。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生活艺术化的一项是()(3分)

A.北方昆曲剧院浓缩剧目精华,改编成短视频,老人利用智能手机可随时随地观看。

B.深圳某学生舞蹈团取材抗疫医护工作,借助"云"技术隔空排练成手舞视频节目。

C.网络平台根据用户观看剧情的喜好,在网页上推送类似的节目以满足收看需求。

D.央视版四大名著电视剧通过视频网站走近群众,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4.两则材料在论证上有哪些共同点?

请简要概括。

(4分)

5.请结合材料,从有益于观众的角度就"用好数字技术和网络,让文艺更具生命力"谈谈你的认识。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鼠疫(节选)①

【法】加缪

报纸在老鼠事件里喋喋不休,对死人的事却只字不提。

原因是老鼠死在大街上,而人却死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

报纸只管街上的事。

不过省政府和市政府已在开始考虑问题了。

但只要每个大夫掌握的病例不超过三两个便没有人想到要行动。

其实,如果有谁想到把那些数字加一块就好了,因为加起来的数字是触目惊心的。

仅仅几天工夫,致死病例已在成倍增加,而在那些关心此怪病的人的眼里,很明显,那是真正的瘟疫。

贝尔纳.里厄的一位年龄比他大得多的同行卡斯特尔,正好选在这个时刻,前来看望他。

"您自然知道那是什么,里厄?

"卡斯特尔说。

里厄回答说:

"我在等化验结果。

"

"我可明白,用不着化验分析。

大约二十年前我在巴黎也见过几例这样的病,只不过当时谁也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罢了。

舆论,很神圣嘛:

它说不要惊慌,千万不要惊慌。

呵呵。

里厄,您和我一样清楚这是什么病。

"

里厄在思忖。

他从诊室的窗口眺望着远处俯瞰海湾的悬崖,天空虽然还呈蔚蓝色,但亮丽的色彩已经随着午后的逐渐消逝而暗淡下来。

"是的,卡斯特尔,"里厄说,"这难以置信。

但这很像是鼠疫。

"

卡斯特尔老大夫起身朝门口走去。

他边走边说:

"你知道人家会怎样回答我们:

'鼠疫在温带国家已经绝迹多年了。

'"

"绝迹,绝迹意味着什么?

"里厄回答时耸耸肩。

"是啊,别忘了:

大约二十年前,巴黎还发生过呢。

"好吧,但愿这次不比当年严重。

不过这真难以置信。

"里厄说完,便沉默下来。

疫情发展到现在,适才是里厄医生第一次承认"鼠疫"这个词。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暂且把贝尔纳·里厄留在窗前,让笔者对大夫心里的犹豫和惊异做些解释。

天灾人祸本是常见之事。

然而当灾祸落在大家头上时,谁都难以相信那会是灾祸。

人世间经历过多少鼠疫和战争,两者的次数不分轩轾,然而无论面对鼠疫还是面对战争;人们都同样措手不及。

里厄大夫与我们的同胞一样措手不及,因此我们必须理解他为什么会焦虑不安而同时又充满信心。

就如同一场战争爆发时,人们会说:

"这仗打不长,因为那太愚鑫了。

"人们总是过高地看待自己,他们认为天灾只是一场噩梦,很快就会过去。

他们继续做买卖、准备旅行、发表议论。

他们如何能想到会有鼠疫来毁掉他们的前程、取消他们的出行、限制他们的议论?

他们自以为无拘无束,但只要大难新头,谁都不可能无拘无束。

里厄大夫在凭窗眺望这座尚未起变化的城市时,面对所谓"前景堪忧"的鼠疫,他几乎感觉不出在他心里已产生了轻微的沮丧之情。

他竭力回想着自己对此病所知道的一切。

一些数字在他脑海里浮现出来,他想,在历史上大约发生过三十次大规模的鼠疫,大约造成一亿人死亡。

但死一亿人算什么?

人只有在打过仗时才知道死人是怎么回事。

既然人在死亡时只有被别人看见才受重视,分散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亿尸体也无非是想象中的一缕青烟而已.....

大夫不耐烦了。

他这是在听任自己遐想,不应该这样。

几个病例算不得瘟疫,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就行了。

不过必须抓住已知的情况不放:

昏迷、虚脱、眼睛发红、口腔肮脏、淋巴结炎、极度口渴、谵语、身上出现斑点、体内有撕裂般的疼痛,而出现这一切之后....这一切之后,里厄大夫想起了一句话,这句话正好成了他在手册里列举症状后写下的结束语:

"脉搏变得极为细弱、稍一动弹就骤然死亡。

"是的,那一切症状之后,病人危在旦夕,而四成有三成的病人—这是准确数字—都按捺不住去做这个难以觉察的动作,加速他们的死亡。

大夫仍在凭窗眺望。

窗玻璃那面,天高云淡,春意盎然;这面却还能听见"鼠疫"这个词在屋里回荡。

这个词不仅有科学赋予的内涵,而且有一长串与这个平静祥和、与世无争的城市很不协调的图景:

瘟疫肆虐的雅典连鸟儿都弃它而飞;中国的许多城市满街躺着默默等死的病人;君士坦丁堡医院里硬土地上潮湿霉臭的病床、堆放在米兰的一片片墓地里的还活着的人、惊恐万状的伦敦城里那些运死人的大车,还有日日夜夜到处都能听见的人们无休无止的呼号。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电车铃声,刹那间赶走了那些痛苦的景象。

唯有那鳞次栉比的灰暗屋群后边涌动的大海才能证明,这世界上还有令人忧虑和永无安宁的东西存在。

里厄大夫凝视着海湾。

不错,"鼠疫"这个词是说出来了;不错,就在那一刻,疫病已使一两个人催难。

但那没关系,有办法可以阻止疫病喜延。

目前应当做的,是明确承认必须承认的事实,消除无益的疑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随后,假如鼠疫停止了—这最有可能—一切都会一帆风顺。

假如情况并非如此,大家也可以知道什么是瘟疫,知道是否有办法先处理它,后制服它。

大夫打开窗户,街市的喧闹声骤然增大了。

一台机锯千篇一律而又短促的咝咝声从隔壁的车间传了进来。

里厄振作精神。

坚定的信心就在那里,在日常的劳动中。

其余的一切如系游丝,都由一些毫无可取之处的意念左右,可不能停留在那里面。

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里厄医生想到这里,大步流星地走出门去。

他要向省政府提出一个也许会被认为不得体的谏言与要求。

【注】①长篇小说《鼠疫》首版发行于1947年,选文刘方译,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细腻描摹了里厄医生面对疫情从焦虑又乐观,到沮丧不安再到回归理智、下定决心面对灾难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强烈的抗争精神。

B."老鼠死在大大街上,而人却死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

报纸只管街上的事。

"一句中作者用煞有介事的口吻,犀利讽刺了媒体有意掩盖疫情的行为。

C.在与卡斯特尔的讨论中,里厄医生两次"难以置信"的言语和"耸耸肩"这一细节描写,都暗示了他此时和多数人一样,对可能发生的鼠疫感到惊异。

D."人们总是过高地看待自己""无非是想象中的一缕青烟而已"等表述一方面提醒着读者应该及时审视自我。

另一方面也点破了生命的虚无感。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虽然作者是以里厄医生关于"鼠疫"的联想为单一线索来展开叙事的,但他却能旁征博引,借史诗般的悲壮话语,勾勒出跨越时空的人类苦难图景。

B.选文建构多层象征,如"经历过多少鼠疫和战争""人只有在打过仗时"都在暗示残酷的战争与鼠疫的对应关系,而这恰好契合了小说的创作背景。

C.小说擅长营造反差,叙说口吻与故事的反差、人们的预期与即将到来的鼠疫的反差、惨烈图景与平静小城的反差都使小说在短小篇幅中迸发巨大张力。

D.在其他译本中,画波浪线句也被译为"舆论不可惊动:

不能慌乱,切不能慌乱",这种翻译虽然简洁有力,但两者相比,选文更生动,也更符合情境。

8."而四成有三成的病人一—这是准确数字——都按捺不住去做这个难以觉察的动作,加速他们的死亡。

"这句话有哪些含意?

请简要分析。

(4分)

9.本文选自加缪的同名长篇小说,在之后的情节发展中,里厄医生终于承认,他就是故事的叙述者。

作者这样安排对选文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

其先卷人,徙沛。

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

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

从入汉中,拜为将军。

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

以将军从高祖击反者燕王臧荼,破之易下。

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

以将军从高帝击反韩王信于代,勃迁为太尉。

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

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

"趣为我语。

"其椎少文如此。

勃既定燕而归,高祖已崩矣,以列侯事孝惠帝。

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

十岁,高后崩。

于是勃与平谋,卒诛诸吕而立孝文皇帝。

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

居月余,人或说勃曰:

"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自身矣。

"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

上许之。

岁余,丞相平卒,上复以勃为丞相。

十余月,上曰:

"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

"乃免相就国。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吏稍侵辱之。

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日"以公主为证"。

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

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

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

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

"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日:

"吏方验而出之。

"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

绛侯既出,曰:

"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谥日武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食邑,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臣子以封地征收的赋税为食禄。

B.国,古代指诸侯的封地,后泛指国家,又可指京城。

文中"就国"是指回到京城。

C.尚,有匹配之意,多指仰攀婚姻;文中指周勃的儿子周胜之娶孝文帝的女儿为妻。

D.谥,是对死去的皇帝、诸侯、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给予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文""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

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徙到沛县,他以编织养蚕的用具、在别人家丧事上吹箫为生。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

他追随高祖起兵攻打胡陵,入汉中,平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韩王等人的叛乱,所向披靡。

C.周勃位高权重,深受重视。

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汉高祖等皇帝的倚重。

D.周勃木讷老实,不善辞令。

他被诬入狱,面对廷尉的诘问他不知如何回答,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几经周折,他才得以释放。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

"趣为我语。

"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书愤

陆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注】宗父:

宗泽,南宋抗金名将,多次上书力主收复中原,未被采纳。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是说国家的分裂自古有之,但是外族入侵京城充满血腥的景象前所未闻,写出了战祸的惨烈。

B.颔联中"遗民"指金人统治下的汉族百姓,陆游有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C.颈联大意为:

上天后悔兴起这场祸乱,有一天终会驱除敌虏,谁又忍心让百姓离散呢?

D.尾联"祝炉熏",诗人凭"炉重"而"祝",焚香祷告,表现出诗人因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15.诗歌题为"书愤",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为何而"愤"。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共14分)

(1)《燕歌行》中表现边塞荒凉,孤城寂寞战斗艰苦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5)《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6)《过秦论》中,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

文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7)《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

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井盖成了"景点"。

几个物理所的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实现宣传科普物理知识的目的,让人眼前一亮。

近些年类似的新闻____。

六年前,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内,数十个井盖上都被画上了整态可掬的动物图画。

三年前,济南某社区居民发现,小区内多处井盖一改往日旧貌,"灰头土脸"的表面出现___的彩绘"萌宠"。

亚里士多德曾说: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一个让人"生活得更好"的城市,()。

所以,人们在感喟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吐槽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丛林,不能满足"心和远方"。

而长期以来,"科学"在某种程度上是脱离大众认知范围的,一些复杂的物理公式对于普通大众而言,颇有些___的神秘意味。

专业人员参与筛选科普知识点,然后再找专业的人员彩绘表现知识点。

使得物理公式变得形象生动起来,还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关注,可以说是___。

组织严密、细心琢磨、精心凸显,用艺术的表现形式传播科学,"最有学问的井盖"不仅凸显了主办单位趣味科普的信心,更折射出其难能可贵的有效科普智慧。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几个物理所的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宣传科普物理知识的目的,让人眼前一亮。

B.物理所的几个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实现宣传科普物理知识目的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

C.几个物理所的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实现宣传科普物理知识的目标,让人眼前一亮。

D.物理所的几个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宣传科普物理知识目的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既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更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B.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更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C.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D.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既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也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屡见不鲜活灵活现高高在上事半功倍

B.司空见惯绘声绘色高高在上一举两得

C.司空见惯活灵活现居高临下事半功倍

D.屡见不鲜绘声绘色居高临下一举两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共6分)

小路干净、洁白,铺满厚厚的落叶。

在这条线形的山谷里,长满茁壮的杨树。

小路傍着一条夏日的山溪,它们两个在捉迷藏,小路一会儿躲在溪水的左边,一会儿躲在溪水的右边,一段儿离溪水近一点,一段儿又离溪水远一点。

如果站在高处往下看,它们如同两条蛇在谷底缠绕。

现在,溪水已经断流,裸呈着一片片洁净柔软的沙滩,整条小溪恰如一条完好的蛇蜕横陈在山沟里。

而小路则愈发清晰和刚硬,它寸步不离地守候着这条托生的蛇,等着它慢慢地活过来,重温昔日的幸福生活。

隔不很远,在有落差的地方,总会有一汪溪水,这是小溪尚存的体温。

小溪知道,在冬天,虽然树木停止了生长,花草枯干,昆虫谢世,但是,这条溪谷还生活着众多的鸟兽——喜鹊、山鸡、鹑鸽、鹰、黄鼬、蛇、獾、田鼠、松鼠、野兔、刺猬……这一汪汪清水就是留给它们饮用的。

夏天,我来过这个地方。

那个时候,暑气蒸腾,草茂水丰,蝶舞蜂飞,树上蝉鸣,野花遍地开,虾蟹随处动。

我脱下鞋子,赤脚踏过水中的乱石,不时滑到水中,溅得一身清凉。

20.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B.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C.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D.笠是兜婺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B.那一天回家比较早一一可米考伯太太却往往对我诉说起最伤心的知心话来。

C.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一一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

D.现在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一—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

四、写作(60分)

22.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