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4153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docx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

走进高考殿堂的研究性学习

(本文曾在《中小学生创新》杂志2010年第五期上发表)

施永忠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其特点是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推进,研究性学习活动已从最初的兴趣小组、活动课、专门必修课,发展到越来越广泛地向学科教学渗透。

作为“指挥棒”的高考,近几年在一些试题中也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

2010年浙江的高考试卷中,也很自然的引进了研究性试题。

比如在文科综合测试卷的第18题: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依次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

“(名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以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为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即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民间没有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的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其实这就是一道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最常见的信息处理题,参考答案是C.。

只要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经历或思路的学生,都能很快得出结论。

但没有这样经历的人恐怕就要多花费一些时间。

同样,今年的高考试题,还有和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关的一些试题:

如语文的第7题,数学理科试卷的第17、19、22题和文科的21题,理综的25题第5小题,还有自选模块的第8、9题,也都需要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知识基础来进行解读和回答。

特别是近几年的高校自主招生的试题中更是凸显了对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高校自主招生面试题目可谓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人民大学、四川大学等二十几所名校在近几年的自主招生试题中,以下几类试题最为突出:

1、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

(1)一分钟内说出橡皮有几种用途、一个没有底的空杯子可以干什么用?

(2007复旦大学);

(2)赛马比赛,如果比两匹马哪匹马走得慢,要如何比(2010厦门大学)。

如果以上题目,我们不标注出处的话,相信老师和家长都很难想象这是高校自主招生的测试题目。

以此说明什么?

自主招生测试所注重的是一种能力,测试题目表面上可以与课本内容毫不相干,然而回答的内容却可涉及学生所学习和掌握的所有知识--这理所应当就是知识的创新与运用。

当学生将知识运用得恰到好处,又能彰显出发散的创新思维时,考生自然能脱颖而出。

2、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1)杯子和下水道的盖子为何多为圆形(2010年厦门大学);

(2)任选古代和当代人物各一位做对比阐释(2010清华大学)。

两道题目都是以很直接的方式考查学生课内外知识的涉猎面,考查学生对科技和人文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一般说来,合乎规律性的知识是最容易被人接受但往往也最容易被人忽视的,这里提醒学生要注意思考那些生活中习见为常的食物后面所蕴含的道理,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3、考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观察力:

(1)你怎么看待开心农场的“偷菜”行为(2010中山大学);

(2)《阿凡达》很火,日本动漫也很受欢迎。

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发展中国文化?

(2010清华大学)。

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问题的一个先决条件,而观察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用心度,其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态度问题,还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的好坏。

所以,高校和重点中学将此考验列为所测试的内容中,应说明其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理解之深、之透。

4、考查学生面对一些情况下的心理素质:

(1)法律有情还是无情(2007浙江大学)

(2)你做了一件好事,但老师表扬的是另一位同学,你作何感想?

又会采取怎样的行动(2008武汉大学)

为什么学校招生会将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一个考查的重点?

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智商的因素外,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商,而心理素质是情商所反映出来的一个方面。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校选拔的学生均为情商较高的学生,只是如此的题目,在很大程度上的折射出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为什么现在学生的犯罪率增高?

这最终是由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决定的,通俗点说,也就是学生的思想品德――这是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5、考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烧菜和物理实验有什么共同点(2009复旦大学);

(2)你眼中的“90后”是什么样的(2009上海交大);

(3)谈谈你对正说历史和戏说历史的看法(2010浙江大学)

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分低能是社会中存在的一个很严重现象,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终究是会独立思考的人。

唯有能将课本知识用于实践之中的人会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人,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最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学生所拥有的素养的最直接表现。

除了以上几类较为典型的试题,这几年的自主招生在面试中还出现了一些考查考生价值观的问题。

比如:

(1)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你怎么看?

(2010北京大学);

(2)谈谈对孔子“给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理解(2010中山大学)。

另外,还有一些考查计算能力的题目。

如:

(1)用3、4、5、6算24点(2006复旦大学);

(2)三角函数有什么应用(2008兰州大学)。

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对着种种问题,一考定高低的方式终究受到了种种质疑。

且不说一考定高低的方式到底可取不可取,只是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越发感觉到,应试教育正逐渐被素质教育所取代,虽然,这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然而,在素质教育前进的步伐中,各类考试、各类选拔也都在朝着适应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那么,在这种改革发展中,综合素质测试中将称为学校招生录取形式的一种趋势。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负责人说清华大学不欣赏死读书的学生。

清华的自主招生实行以文化课考试为主、多元化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多元指导思想在面试题中表现更明显:

杭州到上海,光速需要多少时间?

如果你家里连续几天没人,怎样才能让花盆里的花不被干死?

父亲和母亲哪一个对你影响比较大?

这些面试问题似乎都不难,但却着实考住了一批书呆子学生。

而前边我们提到过,书呆子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所以名校自主招生自然不能再沿袭以前的招生录取模式,否则自主招生将没有存在的任何意义。

综合素质测试,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研究能力、沟通能力及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全方位、深层次考查,这些是平时锻炼积累出来的,要潜移默化而非一时之功。

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名校自主招生综合素质测试是对倡导素质教育、改革考试模式做出的最实际,同时也是最有益的尝试,而从各地应对课改的考试改革方案中,我们也会发现,综合素质测试正逐渐成为考核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

自主招生和课程改革,对我们的教学,至少有以下几点启发:

1、必须放眼世界,关注生活现实。

2、培养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跨学科综合的能力,文理综合的能力,特别是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

3、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不能只会回答问题。

注重思维方法的培养,特别是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方法。

4、融入多种考试方法,如笔试、辩论、口试、现场提问、写报告等。

5、培养善于表达、交流、沟通,善于倾听和吸纳别人想法的能力和意识。

6、多开设选修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更多的兴趣和爱好。

7、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经历。

由此可知,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给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科学思维,开始日益渗透到高考试卷中。

其实,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试题进入高考最早的是高考改革的先锋上海市。

2001年,上海第一次引入“3+X”高考形式,其中的“文、理综合能力测试”出现了研究性课题。

分值虽不高,题目也不难,但它引起的反响是强烈的,它给人们一个信号:

被称为“考试指挥棒”的高考正在发挥其积极的正面效应,以其强烈的导向作用告诉人们,高考也正在积极摆脱应试束缚,在素质教育、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向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们再也不能靠死记硬背、复原课本知识来应付考试,取得高分。

高考的题目正在向能力型、综合性、开放型等各个方向扩展,这就要求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发展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能力。

2001年上海高考试卷中的这道研究性课题如下:

上海市中学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对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下面列出了学生的三个研究课题名称:

文史综合测试卷

课题一:

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探讨;

课题二:

近代文化名人云集多伦路原因考;

课题三:

上海市中学生自行车牌照税交纳现状调查。

理化综合测试卷

课题一:

上海市民加入“中华骨髓库”心态的剖析;

课题二:

上海地区太阳能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课题三:

上海地区降雨酸度的调查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所选课题名称,并简述选题理由;

2.简述你的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法;

3.该课题最终的成果是_________。

2002年上海高考“文、理综合测试”继续出现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试题,且分值由4分增至6分,可见研究性学习活动对高考的介入程度正在逐年增加,其试题如下: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M3型电池和普通性碱性电池性价比的研究”是某校学生摄影协会提出的一个研究课题,目的是通过研究,为摄影协会选择性价比(可拍摄照片张数与所用电池费用之比)较高的电池提供依据。

他们分成A、B两组开展了调查和实验,A小组利用两台相同型号的照相机,分别装上两种电池各4节在暗室中连续拍照,每次都使用闪光灯,直到两种电池都不能使相机闪光为止。

B小组用同样装置,在校外不同地方拍摄,有时用闪光灯,有时不用。

结果A小组用M3电池拍了293张照片;用普通碱性电池拍了184张照片。

B小组用M3碱性电池拍了583张照片;用普通碱性电池拍了364张照片。

1.你认为_____小组实验结果更可靠,原因是他们控制______了等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如果M3型电池每4节36元,普通碱性电池每4节28元,试参照左下直方图,画出该组的性价比直方图。

(略)

2.你认为他们的实验还存在的问题是(举出一例)_____,请提出一个与M3型电池有关的新的、有价值的课题名称:

_________。

2001年度,由于当时上海地区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学校还不普遍,有相当多的学生对此有陌生感,不少学生应变能力不够,能够拿满4分者寥寥。

2002年度,上海地区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已全面铺开,学生对提出选题、了解背景、设计课题的研究方法和计划、撰写调查报告和小议论文都受过相当训练,反映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普遍提高。

与此同时,作为新课程实验区的山西和吉林,分别在高考和会考试卷中也出现了重要的改革。

老师们反映:

“学校实验教学状况如何,会在试卷中明显地表现出来。

做与不做效果不一样,开放做与封闭做效果也不一样,保守做与创新做效果更不一样。

”他们认识到:

教学中不重视让学生动手探究,学生在考试中就不能正确理解命题者的意图,甚至不知道怎么表述。

最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和2003年全国高考卷中研究性学习活动试题的出现。

数学建模、物理建模、化学建模、生物建模等等都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

08年全国理综卷中的好几道题或建立“生命运动过程模型”,或建立“化学过程模型”,或建立“物理理想模型或过程模型”都可以迎刃而解,有的只需几秒钟就可以得到准确的答案。

但是没有掌握建模方法的学生就会感到很难,而且错误率很高。

高考全国卷的这一变化说明:

高考命题已经进一步从考查知识为主转变为考查能力为主,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已不再是对部分地区、对重点校的要求,而是成为对全国基础教育的要求。

显然,这一转变对不少在传统教育轨道上轻车熟路的学校是一种挑战,但同时也是在现代教育的更高层次上重新崛起的机遇。

大家都知道,研究性学习活动是高中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老师或学科老师指导下,个人或小组通过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处理信息、实验比较、解决问题等方式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

但是,不知大家有没有关注2009年的高考题?

其中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就有不少涉及研究性学习活动。

这些题目考查目标完整,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运用现实生活情景追溯历史发展,考查研究性学习活动活动的思维习惯。

例1、(2009浙江20题)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

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

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

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

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道题目的答案是A。

例1用电影为情景考查1977年历史的特点,把历史考查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试题就发生了质的变化,由考查知识变成考查研究性学习,培养一种追溯历史渊源的探究思维习惯。

直接运用现实社会生活的信息,能检验我们是否有研究性学习的思维习惯。

因为现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都是由历史传承演变而来,追溯历史,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历史学习中汲取智慧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第二,直接运用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创设试题情景,判断辨别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

例2、(2009广东26题)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东汉组

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

——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

佛、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宋代组

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

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据朱熹《近思录》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晚清组

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1896年)

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

请回答: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

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

(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例2以探究“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案例为情景,考查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相关知识。

第一问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要了解三个时期思想史的相关史实。

第二三问考查材料与结论间的关系。

先要理解辨别相关“结论”,判断以“史”证“论”的正误,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再重构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传统主流思想在三个时期的变化。

后面两问具有探究性。

提出修改意见有开放性、延展性,可以改材料,也可改结论,但要围绕“主流思想”变化这个核心展开。

以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为考查情景的题目,一般提供的结论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论证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关键是读懂材料,判断相关“结论”。

第三,运用历史原始材料创设情景,考查信息解读、分析解释历史事物等基本探究能力,揭示探究的价值和意义。

例3、(2009宁夏39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

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

“费尔南多·麦哲伦。

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

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

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

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

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

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

(2)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明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

例3以菲律宾一座纪念亭中关于麦哲伦和拉普拉普的记载为情景,考查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意义建构时的价值取向等,也是全面考查研究性学习的思维过程。

从不同的角度看历史,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全球化过程中,从人类文明进程和从本民族利益的角度看历史,得出的结论常常会有较大差异。

价值取向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提出研究性学习主题的重要办法。

研究性学习活动相关能力,不能离开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

这些方法概括起来是“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历史由证据而来,证据既可以是文献资料,也可以是实物资料(如遗迹、遗物、遗址);既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音像、图片资料。

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图表材料比例加大。

至于根据史实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则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证史一致”,解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做到“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

这类题目,要从提出问题、材料解读、信息处理、结论比较、解决问题等方面加强训练。

只有平时学习中这样做过,才不会惧怕这样的题目。

此外,2009福建第39题、山东第30题则要运用历史知识解答政治、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试题。

历史高考重视分析能力和解释能力考查,突出“材料处理——历史理解——历史解释——认识升华”的思维过程,体现了学习历史的核心意义——“证据意识”和“发展意识”。

这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要求是一致。

因此,从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老师的角度来指导复习备考时,就会提出以下几点复习意见:

第一,确立学习的主体意识,以积极的思维参与课堂学习。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

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认真思考并观察老师如何提出问题?

如何展开问题?

如何解决问题?

如何使用历史材料?

如何解释历史?

以问激学,培养问题意识,思考人类面临的共同关心的现实生活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运用归纳、演绎、分析、比较等逻辑方法,收集、处理和利用历史材料。

考试时研究性学习活动试题解答,要经历“阅读——思考——解答”的思维过程,阅读和思考尤其为重要。

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

第二,积累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以提高研究性能力。

通过已知来探求未知并解决问题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

要建构历史知识的体系,理解并掌握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脱离特定的历史时代,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就会出现偏差。

要了解历史重大事件的事实,牢记重要历史时间,要准确运用历史概念,学会变换观察的角度去认识历史,用世界视野分析中国,立足中国分析世界,揭示历史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明确自己对国家民族未来的责任和使命,这样才能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考查中正确立论。

如,学习中国古代文字变化时,除了解字体变化外,更重要的是掌握汉字演变在巩固中国大一统、形成民族文化特色中的作用。

第三,积极参与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撰写历史小论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问题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材料,写历史小论文,如“评拿破仑”、“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发展”等。

参与辩论会——围绕某一问题把自己当成正方和反方,收集佐证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专题辩论,如“秦始皇修长城的功与过”、“《史记》与网络跟帖”等。

开展历史题材的社会调查——围绕某一历史问题,通过走访、实地考察,广泛搜集材料,写作调查报告,如“票证消失与商品广告风行”、“抗日英雄谱”等。

客观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占有材料是研究的起点。

平日学习中,认真分析应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文字、图像、图表、地图等),了解历史事实,与历史阶段特点、重大事件建立联系,掌握信息提取、合理处理材料的技巧。

只有亲身参与研究探索,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和利用历史材料的能力,才能得高分。

其实,大家如果去回顾一下其他试题,你就会发现高考卷中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性试题,而且指向也更明确。

下面我们以高考卷中政治方面研究性试题为例,按照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所讲授的研究方法来分类,看看会有哪些高考政治试题。

一、会进行课题研究

1、要求拟订确立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并明确研究目的,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

例4[2005年高考政治(江苏卷)35题]近几年来,有些中学生以穿名牌、用名牌为时尚。

针对这种情况,某校高三(3)班专门召开了“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主题班会。

(2)针对本班同学日常生活消费状况,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2、要求根据所给题材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课题研究,补充完整选题,明确选题的理由或研究的理由。

例5[2003的高考政治(上海卷)第31题]右图(图略)是产于美洲的“食人鱼”。

有专家认为,食人鱼一旦流入我国自然水域,可能给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危害。

去年,我国发现部分商家为了牟利而非法引进、销售食人鱼,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有关主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采取了有力措施予以清剿。

请简要回答:

(2)食人鱼事件可以折射出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

假定你以这一事件为题材,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课题研究,请完整写出你的选题:

“从食人鱼事件看”,并简单写出选题的理由。

3、要求基本确定和拟出研究的课题名称。

例6[2003年春季高考文科综合(上海卷)第38题]卫星航天遥感技术几乎应用到地理学的所有研究领域。

请拟出下列三个应用领域相关的课题名称。

例:

应用领域

课题名称

防灾减灾

长江流域洪水动态分析

(1)国土资源勘查

(2)城市规划

(3)环境监测与保护

4、要求从所提供的几个课题中选取一个研究,明确选题的理由,拟出合理的研究计划,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学会研究成果的恰当表达。

如开头所举的上海01年高考例题。

二、会提出问题:

要求围绕报告的主题(或某一个问题),向做报告者提出有价值有水平的问题。

例7[2004年高考政治(上海卷)第31题]“身价不是从学历中来,而是从学问中来;不是从资历中来,而是从能力中来;不是从索取中来,而是从奉献中来。

”这是全国劳模、上海“智慧工人”李斌经历的真实写照。

李斌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专家型工人也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于各类人才的渴求。

(2)李斌事迹引起了重大的社会反响。

假设你所在学校邀请李斌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为题举行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

现在请你围绕报告的主题向李斌提一个问题。

三、会陈述见解:

要求针对他人的观点认真分析,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有条理地陈述自己的见解。

例8[2005年上海文科综合高考试卷42题]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折磨,没受过正规教育,做过学徒,曾被解雇,而后开始写作。

有人从安徒生一生的经历得出“成就源于贫困”的观点。

针对这一观点,请你作为反方,陈述自己的见解(不得对正方语句简单否定)。

正方:

贫困能让人产生改变自身处境的意愿,激励他获得成就。

反方:

正方:

艰辛的生活经历可以锻炼人坚忍不拔的毅力,有助于获得成就。

反方:

四、会准备材料:

要求针对参与解决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必要的材料准备。

例9[2002年高考政治(上海卷)第32题]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上取得显著进展。

市人大规定,凡是与市民关系密切、涉及面广的立法,都应公开征集市民参加立法听证,对立法议案进行审议,接受市民和专家学者到会发表意见。

今年4月,《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的立法听证会还首次通过媒体公开征集参加者和旁听者,引起广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