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4350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选择题

1.动物界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

A. 鱼类                              B. 节肢动物                              C. 环节动物                              D. 哺乳动物

2.蝗虫可以生活在干燥的陆地,是因为它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

A. 体表的革质翅                B. 体表的大量鳞片                C. 覆盖全身的表皮                D. 坚硬的外骨骼

3.家鸽的飞行速度很快,并且飞行耐力也特别强,下列特征与鸟类具有较强飞行能力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身体流线型                      

B. 直肠短                      

C. 体温恒定卵生                      

D. 气囊辅助呼吸

4.线形动物比扁形动物复杂而且高等的地方是(   )

A. 组织、器官有了进一步分化                                

B. 线形动物大多寄生

C. 消化道有口有肛门                                              

D. 身体细长,呈线形

5.鲫鱼在水中能感知水流和水压变化的结构是( )

A. 皮肤                                       

B. 鳃                                       

C. 侧线                                       

D. 鳍

6.哺乳类牙齿的来源是(     )

A. 真皮和表皮                             B. 表皮                             C. 真皮                             D. 皮下结缔组织

7.大雨过后,常常看到田地里的蚯蚓爬到地面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土壤中蚯蚓多而且食物缺乏                                

B. 蚯蚓雨后喜欢晒太阳

C. 缺乏空气,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D. 蚯蚓承受不了湿土的压力

8.鸟类是人类的朋友,然而自然界中鸟类的数量和种类正在急剧减少,造成鸟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增多                                    

B. 传染病的流行

C. 人类大量捕杀和栖息地环境的破坏                      

D. 天敌的捕食

9.鸟类排便频繁原因是( )

A. 直肠短,不贮存粪便                                           

B. 小肠短,不贮存粪便

C. 消化不完全                                                         

D. 小肠、直肠都很发达,消化快

10.以下几种动物中,属于爬行动物的一组是(   )

①狗 ②狐 ③龟 ④蜥蜴 ⑤扬子鳄.

A. ①③④                                

B. ③④⑤                                

C. ①②⑤                                

D. ②③④

11.下列哪一项不是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

A. 用肺呼吸                                                            

B. 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角质鳞片或甲

C. 体温不恒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D. 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发达

12.下列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 

            B. 

            C. 

            D. 

13.关于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华支睾吸虫常寄生在淡水螺体内,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螺、鱼、虾可有效预防感染

B. 扁形动物在肠内将食物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肛门排出

C. 营寄生生活的线形动物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D. 饭前便后洗手、不喝不洁净的生水、管理好粪便能够有效预防蛔虫病

14.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下列哪种描述是正确的(  )

A. 蚯蚓身体分节,因此蚯蚓属于节肢动物

B.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C. 鲤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运动时的阻力

D. 鸟的前肢变成翼,两翼肌肉最为发达

15.下列关于蚯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排出的粪便会污染土壤                                       

B. 肠可以蠕动

C. 富含蛋白质,可做鱼类的饵料                             

D. 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

16.下面列举的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昆虫外骨骼的功能

A.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B. 保护、支持体内柔软器官      

C. 为肌肉提供附着位点      

D. 具有运动功能

17.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鲫鱼身体呈流线形是其对水生生活的适应

B. 具有角质的鳞是蛇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

C.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

D. 身体由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是蚯蚓和沙蚕的共同特点

18.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家鸽前肢演变为翼,适于空中飞翔                      

B. 野兔神经系统发达,能迅速躲避天敌

C. 蝗虫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敌发现                         

D. 鲫鱼身体呈纺锤型,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

二、综合题

19.动物的身体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

根据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鱼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

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________在水中呼吸。

(2)蝗虫生活在陆地上,外骨骼是覆盖在它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________的作用。

(3)家鸽在飞翔时,除了用肺呼吸外,还用________辅助呼吸。

(4)哺乳动物靠四肢支撑起身体,骨在肌肉牵引下围绕着________运动,使躯体能够完成各种动作,从而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

20.观察下列与鸟相关的各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中①所示的鸟的体形,鸟的身体呈________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2)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________.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做________.附着在胸骨上的[________]________,能牵动两翼产生飞行的动力,完成飞行动作.

(3)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

(4)鸟体内暂时贮存气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它主要分布在________之间,有的还深入到长骨的空腔里.

21.如图所示是某动物上、下颌骨及牙齿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动物牙齿分化为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

(2)根据该动物牙齿的分化情况可以推断:

该动物最可能是________食性动物.

(3)与该动物牙齿相比较,狼的牙齿多了一种________,这种牙齿的作用是________.

22.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A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身体可分为________三部分,它的体表有________。

(2)B通过________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___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

(3)上述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________;属于恒温动物的有________。

(填字母)

(4)D是一种珍稀动物,其前肢变成________,有________辅助肺呼吸。

(5)E的牙齿有________的分化,生殖发育的特点是________。

23.下图为大熊猫、蚯蚓、鲫鱼、扬子鳄四种动物,请回答:

(1)鱼有许多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其主要是用________呼吸,用鳍游泳。

(2)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鲫鱼、蚯蚓、大熊猫、扬子鳄                             

B. 蚯蚓、扬子鳄、鲫鱼、大熊猫

C. 蚯蚓、鲫鱼、扬子鳄、大熊猫                             

D. 蚯蚓、鲫鱼、大熊猫、扬子鳄

(3)我国四川省卧龙地区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对上图动物中的________进行就地保护,其最主要的生殖特征是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所以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而鱼类共有24600多种,爬行动物现在应该有接近8000种,世界现存鸟类9000多种,哺乳动物有5000多种.因此动物界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节肢动物.故选:

B.

【分析】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2.【答案】D

【解析】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本部,足和触角均分节,生活在陆地上,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节肢动物身体的长大而长大,适应会出现蜕皮现象。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本题考查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外骨骼的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A、鸟的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有羽毛,这样可以减少空气阻力,适于空中飞行,A不符合题意;

B、鸟直肠很短而且不储存粪便,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适于空中飞行,B不符合题意;

C、鸟类的体温恒定,卵生与鸟类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无直接关系,C符合题意;

D、鸟类不仅有肺而且有气囊,双重呼吸提高呼吸的效率,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产生大量的能量适应飞行的需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

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4.【答案】C

【解析】:

ABD、组织、器官有了进一步分化,寄生,身体大多细长呈线形,都不能表明线形动物比扁形动物复杂而且高等,故ABD错误;C、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而线形动物的消化管的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能说明线形动物比扁形动物复杂而且高等,故C正确.

故选:

C

【分析】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

线形动物:

身体细长,体壁有角质层,有假体腔,有口有肛门,假体腔的出现,为体内器官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因此线形动物表现出比扁形动物高等的特征是有原体腔、雌雄异体、出现了肛门.

5.【答案】C

【解析】【解答】解:

鱼类身体两侧有侧线,是鲫鱼的感觉器官,能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压变化。

6.【答案】A

【解析】【解答】牙齿是表皮和真皮共同的衍生物,所以说哺乳类牙齿的来源是表皮和真皮。

故答案为:

A

【分析】哺乳类的牙齿分化为切齿、犬齿、前臼齿、臼齿。

7.【答案】C

【解析】【解答】蚯蚓靠湿润的体表来吸收土壤中的氧,大雨过后,由于雨水填满了土壤缝隙,土壤中的氧减少,使蚯蚓无法正常呼吸,所以爬出洞穴。

故答案为:

C

【分析】蚯蚓的呼吸是靠始终湿润的体壁完成的,体壁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氧气就溶解湿润的体表黏液中,然后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里.

8.【答案】C

【解析】【解答】解:

偷猎使鸟类减少,占威胁鸟类生存原因的20%;栖息地的丧失使鸟类减少,占威胁鸟类生存原因的60%;外来物种使鸟类减少,占威胁鸟类生存原因的12%;其他原因使鸟类减少,占威胁鸟类生存原因的8%,鸟类的孵卵育雏对环境的依赖的性较大,因此造成鸟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捕杀和栖息地环境的破坏,C正确。

9.【答案】A

【解析】【解答】A、直肠的作用是储存粪便,而鸟的直肠短,不容易储存粪便,有利于减轻鸟的体重,适于在空中飞行,A符合题意;

B、应该是鸟的直肠短而不是小肠,B不符合题意;

C、鸟类的消化能力强,排便频繁的原因是直肠短,不易储存粪便,C不符合题意;

D、直肠短,不发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前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

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10.【答案】B

【解析】【解答】解: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故选项③龟;④蜥蜴;⑤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而①狗;②狐属于哺乳动物.

故选:

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据此解答.

11.【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用肺呼吸适于呼吸气孔中的氧气,适于陆生,正确;B、陆生动物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角质鳞片或甲,适于干燥的陆生生活,正确;C、体温不恒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与适应陆地生活无关,不正确;D、陆生动物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发达,适应复杂的陆生生活,正确.故选:

C

【分析】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2)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4)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12.【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该图是蚯蚓,蚯蚓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是典型的环节动物;B、章鱼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C、该图是昆虫的幼虫,昆虫属于节肢动物;D、该图是蜈蚣,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属于节肢动物中的多足纲;故选:

B.

【分析】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有的贝壳退化;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

13.【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华枝睾吸虫一般先寄生在淡水螺内,在感染草鱼、鲫鱼、虾等,人若是食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虾,有可能感染华枝睾吸虫病,因此,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螺、鱼、虾可有效预防感染,正确.B、扁形动物无体腔,有口无肛门,错误.C、线形动物如蛔虫,体表有角质层,能防止被寄主消化液消化,保护身体的作用,正确.D、蛔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管理好粪便能够有效预防蛔虫病,正确.故选:

B

【分析】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在前端有发达的脑,自脑向后并有若干纵行的神经索,各神经索之间尚有横神经相联,形成了梯状结构)、无体腔,有口无肛门.线形动物:

身体细长,体壁有角质层,有假体腔,有口有肛门.

14.【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蚯蚓的身体分节,有体腔,属于环节动物.A错误;

B、昆虫纲动物身体都分头、胸、腹三部分,并不是所有的节肢动物的身体都分头、胸、腹三部分,B错误;

C、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能够减少水的阻力.C正确.

D、鸟类的胸肌发达,有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D错误;

故选:

C

【分析】

(1)环节动物的特征是: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有体腔.

(2)、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3)鱼类的特征是:

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4)鸟类的特征:

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起,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15.【答案】A

【解析】【解答】蚯蚓在土壤中穴居生活,以植物的朽根、枯枝落叶和其他有机物为食,其活动可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排出的粪便富含有机质,可提高土壤肥力,不会污染土壤;蚯蚓肠壁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蚯蚓富含蛋白质,可做鱼类的饵料或动物的饲料。

故选:

A【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环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6.【答案】D

【解析】【分析】昆虫大都生活在陆地上,陆地环境一般比较干燥,昆虫的身体外有外骨骼,可以保护、支撑身体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利于昆虫的生活,而昆虫一般靠气管进行呼吸,如蝗虫等。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外骨骼可以保护、支撑身体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17.【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鲫鱼的身体呈梭形,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适于在水中生活,不符合题意.

B、蛇具有角质的鳞,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不符合题意.

C、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有的分为头、胸、腹,如昆虫;有的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如蜘蛛等,有的分为头部和躯干部,身体有许多体节是节肢动物共同的特征,符合题意.

D、蚯蚓和沙蚕具有许多体节,属于环节动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分析】此题考查昆虫纲、鱼、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据此答题.

18.【答案】C

【解析】【解答】蝗虫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保护作用和减少水分的蒸发的作用,因此,蝗虫具有外骨骼能够更好的适应陆生生活。

故选项C叙述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二、综合题

19.【答案】

(1)鳃

(2)水分蒸发

(3)气囊

(4)关节

【解析】【解答】

(1)水中的氧气含量较少,而鱼可以在水中自由生活,原因是鲫鱼的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鳃能进行气体交换。

(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足和触角均分节,使得它们的运动更加灵活,活动范围更加扩大,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也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鸟类体内有气囊,与肺相通,鸟类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4)动物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因此,由骨、骨连接(如关节)和骨骼肌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

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从而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故答案为:

(1)鳃;

(2)水分蒸发;(3)气囊;(4)关节

【分析】我们要掌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

如:

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a.体色:

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b.体形:

大多呈流线型,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c.体表:

常有鳞片覆盖,鳞片表面有黏液,起保护身体的作用.

d.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20.【答案】

(1)流线

(2)体重;龙骨突;③;胸肌

(3)3;肺

(4)2;气囊;内脏器官

【解析】【解答】解:

(1)鸟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适于飞行;前肢变成翼,有利于空中飞行;

(2)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3)、(4)家鸽的体内有很多2气囊,这些气囊与3肺相通,气囊位于内脏器官之间以及长骨的缝隙中,有的还深入到长骨的空腔里.家鸽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家鸽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分析】鸟类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家鸽的飞行器官;家鸽的骨有的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鸟的食量非常大,有喙没有牙齿;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呼吸为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这些特点都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

21.【答案】

(1)门齿;臼齿

(2)植

(3)犬齿;裂食物

【解析】【解答】

(1)图中①门齿,②臼齿,门齿的作用主要是切断食物,臼齿的作用主要是磨碎食物。

(2)草食性动物的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没有犬齿,根据该动物牙齿的分化情况可以推断:

该动物最可能是草食性动物,推断的理由是①门齿发达,无犬齿。

(3)狼是肉食性动物,与该动物牙齿相比较,狼的牙齿多了犬齿,犬齿的作用是撕裂食物。

【分析】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犬齿尖锐锋利,适于撕裂肉食,虎属于肉食性动物,犬齿的作用是撕裂食物,而家兔、家猪、牛属于草食性动物则没有犬齿.

22.【答案】

(1)头、胸、腹;外骨骼

(2)尾;鳍

(3)A;DE

(4)翼;气囊

(5)门齿和臼齿;胎生哺乳

【解析】【解答】

(1)A是蝗虫主要以禾本科农作物为食,是一种农业害虫;属于昆虫,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有触角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